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太空治理體系

太空治理體系

發布時間: 2021-02-18 05:33:42

⑴ 軍事理論太空安全對哪些領域有影響

軍事理論太空安全對科技、文化、政治、軍事、經濟領域都有影響。

太空技術具有軍民兩用性質,一些國家希望利用太空技術提升軍事實力,作為維護霸權和反對霸權的基礎,無法就太空安全治理達成共識。

國際合作是太空安全治理的唯一途徑,不僅可以緩解頻軌資源短缺問題,也有助於解決太空環境問題,更有助於禁止太空武器化,實現太空透明與信任建設機制,確保太空的可持續性利用。

國家太空安全是國家安全在空間領域的表現。隨著太空技術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應用不斷增加,太空已經成為國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命脈之一。

(1)太空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中國面臨多元化的太空威脅,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太空偵察監視的威脅。衛星偵察具有居高臨下、范圍大、速度快、不受國界和氣象條件限制等特點。美國有近50顆軍事偵察衛星每天在太空巡弋,可見光成像衛星地面解析度已達0.1米,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衛星解析度達0.3米。

日本的太空偵察能力已達到較高水平,其先進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解析度達0.6米,光學成像衛星解析度達0.4米。相關國家依靠全天候、近實時、多譜段、高精度的太空照相、測繪、監視等手段,收集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科技情報,中國國家安全面臨經常性、現實性的太空威脅。

二是限制或剝奪太空行動自由的危險。少數國家加緊研發太空進攻武器,組建太空對抗部隊、頒布太空作戰條令、組織太空攻防演習,企圖必要時對敵方太空平台、有效載荷以及太空信息鏈路實施干擾、制盲和摧毀。

⑵ 現代天文學認識宇宙經歷了哪幾個層次

「在幾乎所有的自然研究的科學分支,是在地球上,只是從出生的那一天鏡花水月頭頂上燦爛的星空的天文現象,天文學家觀測到行星,恆星,星系和其他天體的輻射,小的星際分子的誕生,演化和死亡一樣大,整個宇宙。天文學家測量它們的軌道計算,研究,探索自己的能量機制。天文學和物理學,數學,生物學等,作為基礎學科的
>的
牛頓的力學發現核能的出現,人類文明和天文研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研究的緊湊型高能天體物理,恆星和宇宙的演變,可以極大地促進現代科學的發展,有很多的應用在航空航天,測量,通信,導航和其他部門的太陽和太陽系天體,包括地球和衛星的研究。「(南京大學天文系教授黃天一) BR />
天文學起源於古代人類季節性獲得和占卜。基於觀察和解釋天體的物質條件和事件為基礎的學科。主要天體的分布,運動,位置,狀態,結構,組成,性質和起源和演化。在遠古時代制定的日歷,天文密不可分的關系。天文學與其他自然科學,天文觀測的實驗方法,通過觀察天體,收集各種信息。因此研究的觀察和觀察的方法是指在一個方向上的天文學家的研究工作。

〗〖歷史

古代天文學家通過觀察太陽,月球和其他天體,和天空,以確定的時間,方向和日歷。這是開始的天體測量。從人類觀測天體的記錄計數的天文現象,天文學的歷史至少有5,6千年。天文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早期人類文明的歷史。埃及的金字塔,巨石陣在歐洲非常著名的史前天文遺址。

研究古代天文學和天文概念繼續發展的餘地。在遠古時代,人們只能觀察到肉眼對象。 2世紀的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地心說統治長達1000多年的西方對宇宙的認識。直到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一個新的宇宙理論的系統 - 日心說。在1610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自主製造的望遠鏡折射望遠鏡第一次看到太陽黑子,月球表面的一些行星的表面,收益和損失。同時代的人,牛頓創立了牛頓力學,天文學,天體力學的一個新的分支。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研究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天體運動引起的天文,天體力學,天體力學和運動的簡單描述出生在天文學的發展史,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19世紀中葉的天體攝影和光譜技術的發明,天文學家可以進一步深入研究天體的物理特性,化學成分的運動和演化的狀態,從而更深入的性質的問題,這也產生了一個新的分支在天體物理學。這是天文學中的一大飛躍。

1950年,射電望遠鏡的應用。 20世紀60年代,被稱為「天文發現了四個」成就: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脈沖星,類星體和星際有機分子。同時,人類突破通過綁定地球,觀測天體在天空中。在除了可見光,天體的紫外線,紅外線,無線電波,X-射線,γ-射線,可以觀察到。使空間天文是一個很好的發展,但也有很大的影響,對現代天文學的成就。

〖研究對象和領域〗的

天文研究對象的天體。地球是一個天體,天文研究地球作為一個整體的對象之一。最初,古人觀測到的恆星,太陽,月亮和天空中確定的時間,方向和日歷,並記錄在天文館。

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類的探測范圍達到距離地球約100億光年,根據天文學研究的規模和大小,可分為:
a>
行星級別:

包括行星的行星,環繞地球飛行的衛星,大量的小天體,如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太陽能系統是唯一的直接觀測行星系。然而,在宇宙中,有無數的如太陽系的行星系統。

恆星級:

已經觀察到數百萬顆恆星,太陽是在無數的星星,只是很普通的一個。

星系等級:

而我們的太陽系只是在角落裡,無數的星星,在銀河的人。和銀河系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系,除了以外的銀河系中,仍然有許多河外星系。星系進一步的更大的天體系統,星系團,星系和超級集群。

整個宇宙:

一些天文學家總一個超星系。根據目前的了解,總星系是在宇宙中的人類可以觀察到的范圍,超過10億光年的半徑。

最流行的天文研究課題之一,但也是最困難的有說服力的關於宇宙的起源和未來的研究。無盡的宇宙起源理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響最大的,最支持的是1948年美國科學家伽莫夫提出大爆炸理論。根據持續改進的理論,宇宙誕生約13.7億年前在一個猛烈爆發。宇宙不斷擴大,不斷降低的溫度,產生各種基本粒子。作為宇宙的溫度進一步下降,物料由於重力的力量開始崩潰,一步一步成團。星系開始形成在宇宙的年齡大約是10年,並逐漸演變成今天是什麼。

[天文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天文學的研究對象,巨大的規模,很長一段時間,極端的物理特性,因此,很難地面實驗室模擬。因此,天文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依靠觀察。由於地球的大氣層,紫外線,X射線和伽瑪射線不透明,因此許多太空探索方法和手段已經出現,如氣球,火箭,衛星和航天器。

天文理論往往是由於缺乏觀測資料,天文學家們常常使許多假說來解釋天文現象。然後根據新的觀測,原有的理論或更換一個新的理論。這是從自然科學的許多其他地方的天文不同。

在〖天文學和占星術〗

天文學和占星術應該分開。後者是一個由國家試圖預測命運的偽科學的天體之一。雖然起源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兩個古老的。當代天文學和占星術有顯著不同的是:現代天文學的天體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占??星術的類比,聯想和其他天體和人員的位置相對應的方法是用科學的方法,總之,占星術專注於預測人類的命運。展望

,〖〗的天文學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多年來,從傳統的光學觀測的天文觀測手段擴展到整個電磁頻譜,無線電,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和伽瑪射線。這導致了大量的新對象和新的天文館,如類星體和活動星系核,脈沖星,微波背景輻射,星際分子,X射線雙星系統,伽瑪射線源的空前的繁榮和活躍的發現,使天文研究。直徑2米級太空望遠鏡進入軌道後,開始工作。直徑10米級光學望遠鏡的數目也將建成。無線電甚長基線干涉陣列和空間甚長基線干涉儀空間紅外望遠鏡設施,X射線等方面的高級X射線天文設備將很快問世。 γ-射線天文台已投入工作。這些工具是強大的,遠遠超過現有的天文設備。天文學,可以預期,這些天文儀器投入使用,肯定會帶來天文,下至一個新的水平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是在大躍進前夕,。

[埃古天文〗
他們開發他們自己的日歷。馬克思說:「埃及的天文學計算尼羅河的波動期。??」也就是說,天文知識生產

出生,觀察大自然。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三角洲地區的玫瑰水和太陽,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發生時,他們兩次

現象發生之間的時間為一年,共365天。整個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利用假期剩下的5天,同時還提供了一個

分為三「汛期」的成長穀物季度,「收獲的季節,每季4個月之久,希羅多德說:「埃及人在人類第一次來到了太陽年率

辦法......在我看來,他們的時間,比希臘人的方式巧妙的方式,因為希臘人,每年將插進去一個閏月

季節協議... 「

埃及人天晚上,分為12個部分,每個部分從日出到日落或日落到日出,1/12的時間。

埃及人用石頭碗滴,一小口的石碗的底部,水滴從一個固定利率。石碗標有各種符號的各種標志賽季小時的碗泄漏。不要懷疑古
BR />的埃及占星術,但發展的一般特徵的古埃及文明,他們的十二星座,代表古埃及的神。
研究和知識起源於遠古時代的古埃及人星累計,農業生產的需要。古埃及的農業生產,

種植季節和領域。果園收獲。依靠每年的尼羅河,尼羅河泛濫的洪水,五星體育,尤其是每1460
出現日出,天狼星天空現象發生在尼羅河洪水。同時,僧侶開始從非常早期生產的天體圖。埃及的天文學和數學

樣,仍然是在低的水平,但也落後於巴比倫。在古埃及文獻,也沒有數學工具的帳戶的發展階段,有沒有一天

任何食物,月食或其他天體現象的觀察記錄。埃及人一度被認為是行星漫遊身體,並命名的星星和星座,所以他們只創造很少

和現代,等同於誇大「的天文學名稱。保存完好的古王國時代,直到托勒密時代末期

天空將該名單包括一些銘文。希臘人稱為Dekan(黃道10度索引)是描繪在圖12小時的所謂的夜晚。人民

使用Dekan分,一年是一個為期10天的連續36個星期。 36 Dekan,共360天,佔一年的時間。然而,由於缺乏

天,因此,每隔幾年,每周Dekan時間是必要的向後移動。埃及人的宇宙概念往往是不同的神話去解釋和

保留一些不同的天體畫。在新王國時代的墓葬在屏幕上,我們看到了天牛形象的天空女神螺母,她的身體彎曲

在地球上空形成一個神殿的圓頂,它的腹部天空和裝飾,以所謂的「明星」。隨著明星的前部和後部的兩個太陽能船,頭,上載

泰坦拉他每天乘天舟和黃昏船游弋在天空中。神舒的氛圍下成立的牛腹,並提出了自己的雙手支撐牛的腹部,那漫天。天牛

肢體的每一個上帝的支持。加布另一個神話,女媧補天的神螺母和地球都相擁在一起,和他的父親,神的女性

神手扶起,加布分離,舒適的氣氛讓努特女神腳和手指與地面接觸,和加布半躺在地球上的。這些神話和傳說反映

埃及人有關的模糊概念的天堂,地球和星星。埃及一些僧侶被指定為一個時間記錄。他們的日常監控在夜間運動的明星,他們

需要記錄的星星,月亮和行星運動的月亮和太陽升起的固定順序。的時間和各種軌道下降。這些人還嘗試了上述信息,以及

組織,建議更改,其報告的天體的活動。在拉美西斯VI,VII和IX的墓星由不同的時間

圖,其中包括24桌,作為一個半月的時間間隔表。每個表與一個星座圖的說明。在第18王朝海的Texi朴蘇特系統

治理Senaimute墓天文圖,可以說是迄今為止已知最早的天文圖。寺天文學家知道一組明星「的易開穆插件庫」,

「永不消失的的明星顯然北極星。第二組」,杜義凱穆委Lie。「」永不止步明星實際上是一個星球。埃及人是否知道這個星球

明星之間的區別,目前還沒有報道。他們知道恆星是天狼星獵戶星座大熊座。天鵝座,仙後座,天龍座。天蠍座。白羊座。他們注重

行星木星,土星,火星,金星,等。當然,並不是精確的知識,他們的明星,很少等同於現代知識之間的星星和星座。

太陽崇拜,在埃及佔有重要的地位。來自太陽的前王朝時代描繪成一個聖甲蟲,在埃及宗教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此外,不同

一小時的太陽有一個不同的名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代,另一個泰坦埃及的歷法,一年劃分成12個月。每月

30天,一年360天,後來增加到每年從5天至365天。但是,事實上,這個日歷是不準確的。因為的0.1天文年是365.25

埃及的歷法,每四年比天文歷1天背後的。然而,在古代世界中,這是最好的日歷。羅馬儒略歷

公歷。在這方面,你還可以看到古埃及人的重大貢獻。

⑶ 如何減少太空垃圾的危害

太空垃圾已經在地球外層形成了頗為「壯觀」的景象。
隨著人類進軍太空的步伐不斷加快,外層空間的垃圾也是與日俱增。人類不僅在地球上,而且也在太空生成越來越多的垃圾。
如今已有成千噸航天廢物環繞地球飛行,它們是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人類開始進軍宇宙以來各項航天任務和廢棄人造衛星所遺留下來的殘渣剩物。但現在,這些廢物已經成為未來航天事業發展的絆腳石。
各國的科學家們都來為太空垃圾的治理問題出謀劃策。
有的人認為,從法規上主要是要訂立規章,規范航天發射,盡量減少太空垃圾的產生。
從技術角度上提出的措施則多種多樣。其中,一個要加強觀測,通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太空垃圾,及時發出警報。但是,天文望遠鏡只能觀察到10厘米以上的垃圾,小的還看不到。為此,有的科學家提出給宇宙飛行器加上有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製成的盾牌,抵擋小垃圾的撞擊。
另外,還有人提出,使用小衛星和離子火箭,緩慢接近垃圾,然後或是將其軌道改變或是摧毀它,以便減小威脅。
希望可以早日處理掉太空垃圾,還太空一片凈土。

我國唯一專門針對「太空垃圾」的觀測中心——「中國科學院空間目標與碎片觀測研究中心」本月初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成立,將為我國在空間航天領域建起安全預警系統。
空間碎片即俗稱的「太空垃圾」,指的是人類空間活動廢棄物,大到廢棄衛星和各類航天器的金屬部件,小到固體發動機點火產生的殘渣和粉末。據江蘇省天文學會副秘書長嚴家榮介紹,在目前可被地面觀測並測定軌道的9300多個空間物體中,只有6%是仍在工作的航天器,其餘均為空間碎片;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空間碎片與日俱增,由於其滯空時間漫長,相互碰撞又產生新的、體積更小的碎片。據估計,目前太空中無法被觀測到的、直徑大於1厘米的空間碎片數量超過11萬個,大於1毫米的超過4000萬個,這些碎片的總重量約3000噸,且數量以每年2%~5%的速度遞增。「按照『太空垃圾』的增長速度,到2300年,任何東西都無法進入太空軌道,觀測研究的目的就是保護載人飛船和價值昂貴的大型衛星。」昨天,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技處處長夏益研究員向早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為減小空間飛行和探測的安全隱患,「空間目標與碎片觀測研究中心」聚集了中國空間碎片研究領域10多名高級專家,研究范圍包括建立小空間碎片資料庫;對已發現的空間垃圾進行實時跟蹤監測;搜索尚未被發現的空間垃圾,對航天器發射和在軌運行時可能碰撞的「太空碎片」進行預警技術研究,並建立風險評估體系。為配合中心工作,紫金山天文台正在江蘇盱眙建立1.2米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其製造技術和觀測范圍世界領先,從中國上空經過的大部分『太空殺手』都能被監控」,夏益表示。據了解,由於燈光、大氣污染等原因,觀測將全部在夜間進行。
對人類航天航空事業來說,「太空垃圾」的研究應具公益性,但隨著各國太空技術,尤其是軍事研究的發展,西方大國已開始封鎖研究資料。

⑷ 老子的《道德經》和宇宙觀是什麼

《道德經》即《老子》的後稱。因《老子》分上下兩篇,共81章,上篇又名「道經」,下篇又名「德經」,故《老子》全書又有《道德經》之稱。它是用韻文寫成的一部有完整體系的哲理詩,是研究老子哲學思想的直接材料。

「道德」二字,在儒家那裡,談的是善惡問題;在道家這里,談的則是宇宙的本原問題。世界的本原是什麼?老子認為是「道」。何謂「道」呢?就漢語上說,「道」從首、從走,其本義為人走的道路,有四通八達之意。甲骨文中雖未見有道字,但有途字,其本義是道途。道字首先見於殷周的金文,指道路。後來,《說文》稱:「道,所行道也。」在春秋時期已指天象運行規律,有時也包括人生吉凶禍福的規律。這就是哲學上的「天道」與「人道」的含義了。老子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提出「道」作為最高的哲學范疇。他認為「道」是天地之「根」,「萬物之宗」。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第四二章,以下引《老子》只注篇名)這里的「一」指元氣,「二」指陰陽,「三」指陰陽相交,產生沖氣而成和,形成天、地、人,就化生了萬物。

何謂「德」呢?「德者,得也。」老子認為「物得以生謂之德。」(第五一章)也就是說,道是德之體,德是道之用。由於道的作用,使萬物生長遵循自然界的規律。萬物的自生自成,這就是德。所以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貴,原因就是道德不發號施令使萬物生成,而是萬物按其固有的規律自然而然地自生自成。故曰:「以輔(順)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四章)。這樣,老子從自然哲學回到人生哲學,認為一個人立身處世,都要順乎自然,不應強求,不要鋒芒畢露,這就是「無為」。只有這樣,才能把事情辦成,做好。由此看來,道家哲學是重「自然」的。

那麼,「道」本身究竟是什麼呢?它怎麼成為天地之「根」、「萬物之宗」呢?

在老子看來,「道」包含著世界萬物的道理,它沒有形狀,沒有聲音,沒有實體,並且永恆不變,這道理不是用語言文字所能說得明白的。正如蘇東坡在《日喻》中所說的,就像明眼人無法跟瞎子解釋太陽一樣。用老子的話說,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因為你稱它白,它就不是黑;你稱它有,它就不是無了。其實,「道」是「無」和「有」的對立統一,只能靠心靈去領悟。宇宙的本體是「無」。由「無」而生天地,由天地而生萬物,終於形成了萬象紛紜的世界。「道」是創生宇宙萬物的本源。「無」是道的本體,「有」是道的作用。當「道」一產生創生的作用時,萬物就隨之而生,這就稱之為「有」。世人往往只知道「有」的利益,而不知道「無」的用處。事實上,「無」的用處比「有」要大得多。天地之間就好像風箱一樣,中間是空虛的,亦可稱「無」,但正因為空虛,所以才能夠產生萬物。好比一個空杯子才能盛物,一間空房才能產生居住的作用一樣。由此可見,無形無象無聲的大「道」的妙用之無窮了。用老子自己的話說,「道」就像一個渾然一體的東西,生在天地之先,無聲又無形,巋然獨立,永不改變,循環運動,永不疲勞。它可以成為天下萬物的母親,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就把它叫做「道」。

這里,老子以「道」為最高范疇。「道」沒有人格,決不是上帝的別稱。老子講:「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五章)這就是說,「道」仍然是「域中」(自然界)的四大之一,它沒有超出自然而成為自然的主宰,它不是什麼超自然的神靈。以「道」來治天下,則傳統觀念中的「鬼」就不起作用了(「其鬼不神」)。「道」無欲無意無志,可以算是渺小,它又是萬物之總歸,可以算是偉大。這樣,傳統文化中的「天」「帝」「鬼」「神」在這里統統失去了主宰的地位,不再有什麼權威性了。

「道」占據著主宰地位,但「道」卻不以主宰自居。「道」的主宰作用只是讓萬物順其自然而無為。所以,「道」這個主宰,實際只是某種普遍存在的自然無為的法則而已。這也說明老子哲學是敬人為本,敬神為末的哲學,是有明顯的無神論的傾向的。這也說明中國哲學的人文精神淡化了中國人的宗教意識。

老子還反對天道有知論,強調天道自然無為,他說:「天地不仁。」(第五章)即天地無所謂仁與不仁,萬物皆自生自滅,人與自然環境沒有神秘的感應關系。所以,老子的「天論」具有比較徹底的無神論傾向,這在中國哲學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老子的哲學思維是十分辨證的。他認為人世間的一切概念、判斷、價值等都是相對的,相比較而產生的。例如牙齒最硬,舌頭最軟,但隨時間的推移,人老牙脫,舌頭卻完好;高和下是互相比較而存在;兵器是銳利的,但卻是不祥的東西;人類好用智巧,但天下卻大亂了。所以,聖人應以無為態度來處理世事,實行「不言」之教,「不爭」之德。例如對金銀珠寶的有無、多少,看得過重而不知足,就會自尋大禍。他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砍得」(第四六章)。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不知足是最大的災禍,個人想得到很多東西是最大的罪過。」因為「名位」會引起人的爭斗,「財貨」會激起人的貪。因而老子主張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治理國家要做到「無為」則無不治。人人知足,天下也就太平了。

老子的這種思想與西方頗有知名度的伊壁鳩魯十分相似。伊壁鳩魯說過,「知足是一種大善」。因為面對財富、榮譽、愛情等外物的挑戰,只要內心知足,以麵包和水之類的東西為奢侈,也就會感到靈魂的安寧,從中體會到一種獨特的快樂。反之,如不「知足」,追求外物的享受,則慾望將有增無減,最後必然是不幸的。

老子的轉化論思想更是十分深刻的。他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第二二章)這就是說,委曲反而能保全,彎曲反而能伸直,低窪反而能充盈,破舊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貪多反而會迷惑。這就是事物轉化的辯證法。在老子看來,正因為聖人謙下,不跟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爭;正因為大樹比小草剛強,而台風刮來時,小草完好無損,大樹卻連根拔起;正因為自然界的風無形無體,它卻能拔屋倒樹;正因為自然界的水可方可圓,是最柔弱不過的了,它卻能穿山透地。柔弱的滴水可以穿鑿(záo)堅硬的岩石,洪水還會沖垮堅硬的城池橋梁,淹沒田園村舍。所以堅強的東西反而不能戰勝柔弱的水。當然,老子所講的水的柔弱,並不是說水軟弱無力,而是贊美它的謙下的品格和堅韌的內在力,贊美它具有一種任何力量都不可替代的能剋制最堅硬東西的能量。用老子的話說,就是「天下之至柔,馳騁(chíchěng)天下之至堅。」(第四三章)天下最柔軟的東西,能夠在天下最堅強的東西里穿來穿去。這些都說明了弱勝強、柔勝剛、曲則全的辯證哲理。如果人們能克服剛強好鬥,效法水的不爭、柔弱、自然之性,就能產生無堅不摧、無強不克的利國利民的轉化之效,這樣就接近「道」了。

老子不僅看到了事物轉化的辯證規律,而且還初步意識到矛盾轉化要有量變積累的過程。他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六四章)又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第六三章)這里,難和易,大和細,是質的區別,但在老子看來,多寓於少,大寓於小,難藏於易,所以有「道」的人處理事務,總是從細易著手,從而完成大難的。因此,只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再大的困難也可克服。合抱的大樹,不是從細小的萌芽長成的嗎?九層的高台,不是從一堆堆泥土建築起來的嗎?千里的遠行,不正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嗎?反之,「多易必多難」,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大難臨頭。這就告誡人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持之以恆、善始善終、完成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老子的這些思想都接觸到了質量互變過程的辯證法。

最重要的是老子有著一定的矛盾轉化的條件性思想,而且這一思想還比較豐富、深刻。他根據人們的常識,看到江海「善下之」,是為「百穀王」的轉化條件。他說:「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第六六章)因為水往低處流,千條江河歸大海。正因為大海善於自處於一切小河的下游,所以才一統「百穀」,成為一切小河流的王。所以「聖人」要作為人民的領導,必須對人民謙下。只有對黎民百姓謙恭和順,才能真正為百姓所信服。老子又說:「躁勝寒,靜勝熱。」(第四五章)意思是疾走能戰勝嚴寒,安靜能克服暑熱。這里,「躁」就成了「寒」轉化到「不寒」的條件;「靜」就成了「熱」轉化到「不熱」的條件。這說明老子看到了自然界矛盾轉化的條件。同樣,對社會現象,老子也覺察到轉化的條件。他說:「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第九章)意思是說:富貴並且驕傲,等於自尋災禍,必失「富貴」。這里「驕」就是福轉化為禍的條件。同樣,老子還看到了「居功」是功之「得」向「失」的轉化條件。他說:聖人「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就是說,「聖人」功成而不自居,這樣功績就不會失去。反之,則失。如戰爭中驕兵必敗。「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第六九章)又如學習中,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他說:「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惜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第二七章)這里「資」是借鑒之意;「要妙」是微妙之意。意思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否則「不貴其師,不愛惜其資。」那麼自以為明智,也會變得非常糊塗。所以「不貴」、「不惜」是從「智」向「迷」轉化的條件。

老子不僅初步看到矛盾轉化的條件,而且還注意研究轉化的方法,他的方法主要是「善」法。他說:「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其意思是說,「聖人」經常善於挽救人,所以沒有根本無用的人;「聖人」經常善於挽救物,所以沒有根本無用之物。這就叫做內藏聰明。又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第六八章)「士,卒之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善於作「士」「帥」的人,並非得逞於他的勇武;善於打仗的人,不依靠他的忿怒;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用對斗;善於用人的人,要對人謙虛。這叫做不與人爭的「德」,這叫做利用別人的力量,這叫做與天道配合,這是自古以來的准則。當然,這種「善」法是建立在「用人之力」的基礎上,又為著「治人」的目的。他的不爭之「德」,體現了他的「無為」,也不過是達到「治人」的手段而已。然而,這種「善」卻是「用人之力」的轉化之法。它既包含著注重客觀實際的唯物論因素,又體現著善士、善戰、善用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思維方法。我們取其之長,「善」法應該說是一大貢獻。

最後,老子還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現象與本質的對立。例如在《老子》最後的第八一章中,他對一些哲學范疇,能透過表面現象,看出些實質,這是很了不起的辯證思維。俗話說,芳香的花不一定好看,會說話的人不一定能幹。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這就是說,在老子看來,真實的話不好聽,好聽的話不真實;行為良善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良善;真正曉得宇宙間大道就在自己心中的人,不必廣心博騖,知識廣博的人,未必對大道有真知。這里包含著真假、美醜、善惡等矛盾對立的辯證法。他看出了某些社會現象與其實質不相一致,因而教人不能只從表面現象看問題,這是十分可取的。當然,老子的辯證法,還只有樸素的性質,還不很科學,因為社會十分復雜。科學的辯證法,既講對立,又講統一。如果認定:凡「信言」均「不美」,凡「美言」均「不信」;凡「辯者」都「不善」,凡「善者」都「不辯」;凡「知者」必「不博」,凡「博者」必「不知」,那就過於片面了。只看到矛盾范疇的對立,沒看到它們的統一,這是形而上學的缺陷,沒有轉化的徹底性。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老子有著較為豐富、深刻的辯證法思想,而且認為辯證規律都根源於「道」,即「反者道之動。」(第四○章)這在古代哲學中是十分了不起的貢獻,因為它說明了「道」的運動變化是相反相成、循環往復的。這個理論說明:在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中的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個極端,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就像黑格爾說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它自己的否定。這是儒家和道家共同支持的理論。儒家解釋《易經》的主要點也正是這一點。這是哲人們受日月運行、四時相繼的啟發而得出的結論。《周易》講「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系辭下》)老子講「反者道之動。」(第四。章)。儒道同一見解,對中華民族影響很深,貢獻很大。中國人往往在繁榮昌盛時保持謹慎;在極其危險時也滿懷希望。這正是「反者道之動」的哲理武裝了中國人的心理。

老子在哲學上的辯證思維,是和他思想上的「貴柔」有關。老子十分強調「柔」字。他斷定「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第七六章),並以「貴柔」為旗幟,提出「寡慾」、「無欲」、「不欲盈」、「知足」、「知止」、「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榮守辱」、「不為天下先」、「不爭」、「無為」、「無事」、「無私」等等,使「貴柔」成了一個內容廣泛而系統的思想體系。但由於老子所處的時代是奴隸制崩潰向封建制過渡的時代,他後來作為周王朝的史官,已目睹列國兼並、大國爭霸、民不聊生、群起反抗的局面,使他一方面厭棄舊奴隸制的「禮治」,另一方面又不滿新興封建勢力實行的「法治」。他主張「無為而治」,只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就行了。這就決定了他的哲學思想的消極和保守的一面。所以他講轉化,但又絕對化地防止物極而反;他主張不爭之「德」是最高明的策略,是「善」法。其實,老子的不爭是爭的一種特殊方式,是不爭之爭。他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和「不戰而屈人之兵,」也是一種不強調斗爭的爭。正因為不跟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和他爭,這不是不戰而勝了嗎?這點正是老子的高明的一面。

毛澤東說過:「人貴有自知之明」。我想這與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很有理論淵源的聯系。在老子看來,了解別人只能算是聰慧;了解自己才可算是清明;能勝過別人者算是有力;能戰勝自己者才算是堅強。人有各種慾望,有自私的思想,要想克服這些自身的弱點,必先反省檢查自己,做到自知、自明、自勝,這才符合「道」的辯證法。

⑸ 未來的「宇宙飛船經濟」是什麼

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利用自然資源,而自然資源又是有限的。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在未來建立一種新的經濟方式。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K.E.博爾丁提出兩種經濟模式,一種是現有的對自然界進行掠奪、破壞式的經濟模式,稱之為「牧童經濟」;另一種是未來應建立的模式,叫做「宇宙飛船經濟」。

「牧童經濟」是一個生動比喻,使人們想到牧童在放牧時,只管放牧而不顧對草原的破壞。這種經濟的主要特點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資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盡的資源庫,進行無限度的索取,同時,造成廢物大量累積,使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它表現為追求高生產量(消耗自然資源)和高消費量(商品轉化為污染物)。

人類健康與環境污染治理「牧童經濟」主要是指現代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由於這些特點,許多經濟學家確信,這種經濟模式不能無限期地維持下去,否則會給人類和環境的長遠利益帶來災難,它所造成的人類和環境的矛盾,最終可能導致人類自身的滅亡。

博爾丁認為,「牧童經濟」將會被「宇宙飛船經濟」所代替。我們知道,科學家在設計宇宙飛船時,非常珍惜飛船的空間,在飛船中,幾乎沒有廢物,即使乘客的排泄物也經過處理、凈化,變成乘客必需的氧氣、水和鹽回收,再給乘客使用。如此循環不已,構成一個宇宙飛船中的良性生態系統。

「宇宙飛船經濟」也是根據這一生態系統的思想而提出的。它把地球看成一個巨大的宇宙飛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陽供給外,人類的一切物質靠完善的循環來得到滿足。事實上,地球上的生命生生不息的奧秘,就在於地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它在太陽能的推動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進行著物質的周期循環,不需要補給什麼東西,也沒有多餘的廢物,其中的一切各有用途。生命就是在這川流不息的物質循環中得以進行。

「宇宙飛船經濟」就是把這一生態學觀念應用於人類社會的經濟模式,要求人類按照生態學原理建造一個自給自足、不產生廢物的,因而也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不產生污染的經濟或生產體系,它將是一種封閉式的經濟體系,其內部具有極完善的物質循環和更新的性能。

「宇宙飛船經濟」要求人類改變將自己看成自然界的征服者和佔有者的態度,而是把人和自然環境視為有機聯系的系統,即人—自然系統。

⑹ 人類與人心面前,為何要破壞宇宙,地球,時間,毀滅所有的生命呢,來互相統治這一切呢不覺得殘忍

如果說的是故事裡的,可以簡單說是劇情需要。如果劇情中的魔王說"我要統治世界,毀滅人類!" 統治世界和毀滅人類並沒有必然的聯系,如果人類是魔王毀滅世界的阻礙,那就得毀滅人類才可以統治世界,那為什麼要統治世界呢?

現實,目前是沒有人可以破壞宇宙,時間的,因為他們太廣闊和永恆了,超出了目前已存在生物的認知范圍,宇宙和時間都是抽象詞彙。地球的一部分和一部分的生命是可以被每個人所毀滅的,環境污染、氣溫變暖造成海平面升上,給地球兩極生物造成生存困難。

我們人類相比與地球其他生命體擁有更大的優勢,這種優勢甚至可以其他生命體造成我們人類是神的錯覺,但我們終究也是和他們一樣的平等的存在。

對於殘忍,我舉例現實,是世界的角度來說。人類有人類的道德,因為人類是有整體的道德和價值觀進化。是文明生命體(不是禮貌之類的文明,而是有文化和智慧以及道德體系這些),豬牛羊雞鴨鵝是可以食用的生物、草本梨蘋果荔枝是可以食用的植物。貓狗是養的寵物玩伴,這是人類的規范,若有人超出人類的體系,那就是不被認可的,比如發生虐貓狗事件。

但是世界的角度,便是萬物都是平等,都存在於這個世界,人類食用植物、非智慧生物,對那些生命同樣殘忍。

說古代帝王的統治,應該是最好理解的,現在的世界也是在統治著,但你得理解統, 治 這兩個字的含義,統一治理,簡單地說就是如果管理。只不過古代都是封建奴驢統治,而現在是民主統治,古代是一個人佔有更多的資源,滿足個人的更多私慾,現代是為了整個國家,也就每個人的生存。一個好的國才能有穩定的家,像是中東地區的戰爭,導致很多人連生存都很困難。在一個穩定的國家,你至少不用擔心明天存不存在,不用擔心下一刻自己是否還活著。

作為人類,是很希望和很多生命體一起共存的,因為我們與很多生命體都是相互依賴的關系。為什麼很多珍惜動物都滅絕的,一部分是自然環境的變化,另一部分很多便是一些人不計後果的私慾導致的。

結尾: 從故事走出來,並沒有很多人想毀滅世界,或許有的人情緒太好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了,不過,目前是不可能會有人統治世界的。很多還是很希望能夠生活一個和平的世界中的。

⑺ 科幻畫太空凈化器創意說明

創意說明:目前我們生活的地球,霧霾越來越嚴重,每天出門我們看到的基本都是灰濛蒙的天空,以前的藍天現在基本不復存在,那麼,如果未來發明一種空氣凈化器,可以把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全部吸走,然後釋放出氧氣,我們就再也不用擔心。

相關介紹:

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

(7)太空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霧霾的形成是長期粗放式發展的結果,霧霾的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需要綜合發揮經濟、法律、管理等手段的作用。建議政府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積極應對霧霾等嚴重污染空氣。

一、完善空氣質量監測,建立空氣質量發布體系和重污染天氣預警機制。結合實際,設置小型地面空氣質量檢測點,同時裝備流動監測設備,全面反映空氣質量真實情況,為空氣污染治理做好准備。

二、出台應急措施,建立應對霧霾等重度空氣污染的長效機制。制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如在霧霾重度污染天氣發生時,實施限制公車出行、污染企業停工、大型堆場灑水抑塵、建築工地停工、學生停止戶外活動等應急措施。

⑻ 【多選】太空安全對哪些領域有影響

太空安全對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領域都有影響。

太空技術具有軍民兩用性質,一些國家希望利用太空技術提升軍事實力,作為維護霸權和反對霸權的基礎,無法就太空安全治理達成共識。

隨著太空活動的日益頻繁,太空呈現出「公地悲劇」的特徵,太空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太空環境惡化、太空資源稀缺以及面臨太空武器化威脅,急需國際社會進行治理。

國際合作是太空安全治理的唯一途徑,不僅可以緩解頻軌資源短缺問題,也有助於解決太空環境問題,更有助於禁止太空武器化,實現太空透明與信任建設機制,確保太空的可持續性利用。

國家太空安全是國家安全在空間領域的表現。隨著太空技術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應用不斷增加,太空已經成為國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命脈之一。

(8)太空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中國面臨多元化的太空威脅,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太空偵察監視的威脅。衛星偵察具有居高臨下、范圍大、速度快、不受國界和氣象條件限制等特點。相關國家依靠全天候、近實時、多譜段、高精度的太空照相、測繪、監視等手段,收集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科技情報,中國國家安全面臨經常性、現實性的太空威脅。

二是限制或剝奪太空行動自由的危險。少數國家加緊研發太空進攻武器,組建太空對抗部隊、頒布太空作戰條令、組織太空攻防演習,企圖必要時對敵方太空平台、有效載荷以及太空信息鏈路實施干擾、制盲和摧毀

三是太空打擊對地基目標的威脅。在太空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太空強國積極發展太空對陸、海、空基目標打擊手段,由彈道導彈、臨近空間飛行器、航天器和跨大氣層飛行器等組成的太空對地打擊力量體系正在加速形成,中國重要戰略設施面臨嚴重威脅。

⑼ 誰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

總的來說是物質和能量具體解釋
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彌漫物質的總稱。 宇宙是物質世界,它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

《淮南子.原道訓》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

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麼時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學家們才確信,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發生之前,宇宙內的所存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之後發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質四散出擊,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後來相繼出現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恆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這種不斷膨脹冷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產生宇宙的理論尚不能確切地解釋,「在所存物質和能量聚集在一點上」之前到底存在著什麼東西?

「大爆炸理論」是伽莫夫於1946年創建的。它是現代宇宙系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又稱大爆炸宇宙學。與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說明較多的觀測事實。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里,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發。

根據大爆炸宇宙學的觀點,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麼發生衰變,要麼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

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宇宙學
大爆炸宇宙學是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與其它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說明較多的觀測事實。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里,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一從冷到熱,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很大的爆發。

根據大爆炸宇宙學的觀點,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麼發生衰變,要麼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

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統一說明以下幾個觀測事實:

1、大爆炸理論主張所有恆星都是在溫度下降後產生的,因而任何天體的年齡都應比自溫度至今天這一段時間為短,即應小於200億年。各種天體年齡的測量證明了這一點。

2、觀測到河外天體有系統性的譜線紅移,而且紅移與距離大體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那麼紅移就是宇宙膨脹的反映。

3、在各種不同天體上,氦豐度相當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恆星核反應機制不足以說明為什麼又如此多的氦。而根據大爆炸理論,早期溫度很高,產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則可以說明這一事實。

4、根據宇宙膨脹速度以及氦豐度等,可以具體計算宇宙每一歷史時期的溫度。大爆炸理論的創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預言今天的宇宙已經很冷,只有絕對溫度幾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測到具有熱輻射譜的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大約為3K。這一結果無論在定性上或者定量上都與大爆炸理論的預言相符。但是,在星系的起源和各向同性分布等方面,大爆炸宇宙學還存在一些未解決的困難問題。

⑽ 當今中國,有哪些方面可以讓西方刮目相看

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處於世界第二了,漸漸的靠近世界第一,中國復興的偉大目標,正在逐漸實現,中國的復興不僅是中國人民,也代表世界人類的巨大進步,讓西方國家措手不及,尤其是美國真的慌了,想從各方面阻止中國的進一步崛起,他們擔心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超級強國,真正的發達起來。

中國的創新技術,和創新成果正在走向世界,來自中國的技術創新風潮正在引領全球科技市場的變化,包括數字技術,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等,在中國孕育成功的技術正在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中國建築的速度,創造多項超級工程,從高鐵到跨海大橋,中國完成了外國想不到不可能完成的超級難度的建設工程。中國在其他方面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那些想阻止中國發展,阻礙中國崛起的陰謀一定會失敗,再過幾十年,中國必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