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社區治理的解釋

社區治理的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2-17 21:52:13

『壹』 社會治理名詞解釋

社會治理是指社會治理是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以及個人等多種主體通過平等的合作、對話、協商、溝通等方式,依法對社會事務、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進行引導和規范,最終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過程。



從運行意義上,「社會治理」實際是指「治理社會」。或者換言之,所謂「社會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體對於社會實施的管理。由「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不僅僅是概念上的變化,而且蘊含著理念、方法、手段和制度等多個層面的深刻變革。

(1)社區治理的解釋擴展閱讀

社會治理和社會管理的關系

1、「社會治理」與「社會管理」的區別集中在三個方面覆蓋的范圍不同,「社會管理」在實踐中往往被理解為無所不包,涵蓋的領域過於寬泛,在實踐中不容易把握、很難界定;「社會治理」則聚焦於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等。

2、「社會治理」相比於「社會管理」,更突出地強調「鼓勵和支持各方面的參與」,強調更好地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而不是政府的管控。

3、「社會治理」更加強調制度建設,特別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社會治理體系可以說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研究政府、市場、社會三者之間可能出現的沖突與合作方式。

『貳』 結合此次疫情防控實際,談談如何理解『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在這次疫情當中,社區做了大量的工作,從小區的每一棟樓,每一戶人家,預防疫情的傳播,使得疫情得到了控制

『叄』 社區管理名詞解釋

社區
社區的定義是指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的行政區域。

世界衛生組織於1974年集合社區衛生護理界的專家,共同界定適用於社區衛生作用的社區(community)定義:"社區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團體,其成員有著共同的興趣,彼此認識且互相來往,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形成特有的價值體系和社會福利事業。每個成員均經由家庭、近鄰、社區而融入更大的社區。"由此可見,形成社區的四個要素包括: 1.人民:社區由人所組成。不論何種類型之社區,因人聚集與互動,方能滿足彼此的需求。但人數多少才能形成一個社區,目前並無定論。社區太大、人數過多,將使彼此互動困難;但人數太少就一定不可能形成利益互惠與生活維持的團體。 2.地方或地理疆界:以地理的范圍來界定社區的大小疆界是一般人最能接受對社區的定義。但是,並非所有的社區都有明確的地理劃分。如果界的區域不合適,將會對社區資料的收集造成一定的困難。 3.社會互動:社區內居民由於生活所需彼此產生互動,特別是互賴與競爭關系。如社居民的食、衣、住、行、育、樂皆需與他人共同完成。因此,相關的經濟、交通、娛樂等系統即因此而形成。社區經由不同的社會系統發揮功能,滿足居民生活必需,建立社區規范。 4.社區認同:社區居民習慣以社區的名義與其他社區的居民溝通,並在自己的社區內互動。同時社區居民形成一種社區防衛系統,居民產生明確"歸屬感"及"社區情結"。

社區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區域為基礎的社會群體。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徵:有一定的地理區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之間有共同的意識和利益,並有著較密切的社會交往。例如,村莊、小城鎮、街道鄰里、城市的市區或郊區、大都市等等,都是規模不等的社區。社區就是地方社會或地域群體。社區與一般的社會群體不同,一般的社會群體通常都不是以一定的地域為特徵的。

辭源

「社區」一詞德文為gemeinschaft,源於德國社會學家 F.滕尼斯1887年出版的《社區和社會》(又譯《禮俗社會與法理社會》)一書。滕尼斯認為,社區是基於親族血緣關系而結成的社會聯合。在這種社會聯合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優勢,個體的或個人的意志被感情的、共同的意志所抑制。與此相應,他將由人們的契約關系和由「理性的」意志所形成的聯合稱為「社會」。而英文community一詞含有公社、團體、社會、公眾,以及共同體、共同性等多種含義。因此有的社會學者有時又在團體或非地域共同體這種意義上使用 community一詞。而中文「社區」一詞是中國社會學者在20世紀30年代自英文意譯而來,因與區域相聯系,所以社區有了地域的含義,意在強調這種社會群體生活是建立在一定地理區域之內的。這一術語一直沿用至今。

由於社會學者研究角度的差異,社會學界對於社區這個概念尚無統一的定義。但許多學者認為,社區概念是以一定的地理區域為前提的。1955年美國學者G.A.希萊里對已有的94個關於社區定義的表述作了比較研究。他發現,其中69個有關定義的表述都包括地域、共同的紐帶以及社會交往三方面的含義,並認為這三者是構成社區必不可少的共同要素。因此,人們至少可以從地理要素(區域)、經濟要素(經濟生活)、社會要素(社會交往)以及社會心理要素(共同紐帶中的認同意識和相同價值觀念)的結合上來把握社區這一概念,即把社區視為生活在同一地理區域內、具有共同意識和共同利益的社會群體。

社區的歷史演變

早在社會學者形成社區這一概念之前,社區這種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現象就已存在。人類總是合群而居的。人類社會群體的活動離不開一定的地理區域,具有一定地域的社區就是社會群體聚居、活動的場所。從這個意義上說,社區是農業發展的產物。在遠古游牧社會中,居民逐水草而居,並無固定的住地。嚴格說來,那時的游牧氏族部落只是具有生活共同體性質的一種社會群體,不是今天所說的社區。其後,隨著農業的興起,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需要定居於某個地區,於是出現了村莊這樣一種社區。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在廣大鄉村社區之間又出現了城鎮社區。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區進入了都市化的過程,不但城市社區的數量日益增多,而且城市社區的經濟基礎與結構功能都不同於以往的社區,其規模日益擴大,出現了許多大城市、大都會社區。

社區在類型和規模上的發展,使社區的結構與功能發生了種種變化。以往無論是一個村莊或一個小城鎮,還是一個城市,其地域范圍都具有比較確定的疆界。例如,一個完整的農村社區的地域范圍通常是以其村民的聚居點為中心,並將由這個中心輻射到附近的各種服務功能的射線極限點聯結起來,構成這個農村社區的地理區域。而一個完全的城市社區的地域范圍,通常則是由其市區和包括若干小城鎮及鄉村的郊區構成的。每個社區都有一定的制度、機構和設施,為整個區域服務,以滿足其成員的各種需要。每個社區的社區中心都設有服務性的商店、學校、工廠、政府機關、醫療單位、群眾團體等,以整個社區的地域范圍為其有效的「服務地區」。社區這種社會統一體正是通過它的各種機構和設施的服務活動來推動各種制度的運行,使社區成員在本社區疆界內得以維持其全部日常生活。同時,社區機構設施的有效「服務地區」又是形成和保持該社區疆界的決定性因素。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的發展,作為地方社會的社區,其地方性的差異逐漸減少。社會大眾傳播如廣播、電視的普及,國家義務教育的推行,以及各地居民人口流動的增加,各社區之間在規范、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模式上的差異程度已顯著降低。社區的許多地方性功能已為「大社會」的普遍統一的功能所取代。在同一個大社會里,此處社區居民與他處社區居民之間,其相似之點多於相異之點。隨著大城市、大都會的發展,社區地域范圍的疆界也不如以往那麼分明了。一個大城市往往包含著若干個原先相對獨立的社區,但在市政府的機構設置和行政區劃上則又可能與原先各社區的地域分界不一致。長期以來,滿足成員日常謀生的需要,是社區的基本功能之一,社區居民一般都是在本社區內就地勞動謀生。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現代社區的許多居民每天都到本社區以外的地方去上班。因此,社區成員之間除了具有當地居民的共同利益,還分別具有各自從社區以外謀取生計的種種不同利益。這種情況就從社會紐帶和社會交往上削弱了社區地域疆界的確定性。由於全國性的企事業組織和政治、文化團體的出現,地方社區里的工廠、商店、社會團體等等,有不少就是這些全國性組織系統中的下屬單位和分支機構,其決策主要是聽命於本系統的上級組織而不是當地社區。因而,作為地方社會的社區,其自主性也有所削弱。

社區研究的發展

社會學者對於社區的研究,發端於滕尼斯。他對社區與社會作了系統的闡述和比較,認為社區既是社會的最簡單形式,又是一種自然狀態。他所分析的是傳統農業社會的社區,其特徵是:成員對本社區具有強烈的認同意識,他們重感情、重傳統,彼此之間全面了解。滕尼斯關於社區的理論,為以後的社區研究打下了基礎。

社區研究在美國早期社會學中曾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美國的芝加哥學派,就是以研究都市社區而聞名於世的。20世紀20~30年代,這個學派研究了美國大城市芝加哥的都市化過程,用以說明美國城市的結構和動態。芝加哥學派的人文區位學理論,就是在分析社區區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個學派從不同的層次上研究了都市社區,即不但以整個芝加哥市作為研究對象,而且還以芝加哥市內的猶太人聚居區、波蘭移民區、上層階級鄰里、貧民窟等作為單個的社區研究對象。該派的主要代表人物R.E.帕克認為,社區的本質特徵是:①有一個以地域組織起來的人口;②這里的人口或多或少紮根於它所佔用的土地上;③這里的人口的各個分子生活於相互依存的關系之中。帕克關於社區本質特徵的觀點,對社區的研究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在同一時期,美國學者R.S.林德和H.M.林德夫婦又開創了社區研究中以小鎮為對象的全貌研究,即描述社區的各個不同部分並解釋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關系。林德夫婦研究了當時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市鎮,1929年出版的《中鎮》一書反映了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們在書中比較全面地描述和解釋了這個大約有3.5萬居民的小鎮的狀況,包括居民的謀生、安家、利用閑暇、參加宗教活動等方面的內容。從50年代以來,在美國的社區研究中,又發展了關於社區權力的研究,目的是要了解社區里的權力分配狀況,並據以辨認哪些人是真正左右著社區決策的。1953年出版的美國學者F.韓特的《社區權力結構》一書,是對亞特蘭大市的權力分配進行研究的成果。他認為,如果辨認出這些「真正」的領導人物,同他們進行恰當的溝通或對他們施加壓力,就可能促進當地社區的重大社會變遷。自韓特之後,社區權力的研究已經成為社區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社區研究的意義

無論是對於一個社區本身或對於整個社會來說,社區研究都有重要的意義。整個社會是由一個個或大或小的社區所組成的。任何一個社區就是一個規模不等的具體的小社會,是整個大社會的不同程度的縮影。從一定意義上說,社區研究是研究整個社會的起點。同整個大社會相比,社區則顯得具體可感,易於把握。一般地說,社會的一切活動都是在一個個具體的社區里進行的。整個社會普遍存在的一些現象必然會在各個社區里有所表現。社區研究是社會研究的具體化。人們通過社區研究對社會進行典型調查,從微知著,研究和探討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及同類社區的共同特點。通過社區研究,人們還可以了解某一社區的地方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革和建設。

作為地方社會,社區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社會問題,例如住房緊張、貧困戶較多、教育資源缺乏、犯罪率較高、交通擁擠,以及老年人問題等等。社區研究要揭示這些問題與該社區其他方面生活的相互聯系,並提出解決的建議,幫助社區依靠自身的力量盡可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一個社區所面臨的許多問題,往往不是某一社區單獨存在的,而是更大社會范圍內的問題的具體表現。因而社區問題的研究,有助於發現和解決更為廣泛的社會問題。

物業管理
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由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相關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秩序的活動。
我國商品房物業管理分為前期物業管理和正常物業管理兩個階段。
前期物業管理是指業主大會未成立前的物業管理活動,在此階段,物業管理由開發商或由開發商委託物業管理公司負責。在業主大會成立後,物業管理公司由業主大會選聘和決定,這才是正常物業管理階段。
2003年6月8日,國務院第379號令頒發了《物業管理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物業管理行政法規

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是指政府、社區居委會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為社區成員提供的公共服務和其他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務。當前要重點開展好的社區服務是:面向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特殊群體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保障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社區服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探索的一條貼近基層、服務居民的社會化服務新路子。當前,隨著我國經濟成份、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和就業形式的日益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轉為「社會人」,大量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流動人員進入社區,社區居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趨勢,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群眾的多方面需要給社區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有利於擴大黨的執政基礎、體現政府的施政宗旨;有利於擴大就業、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有利於不斷滿足居民群眾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社會學上的解釋:
社區服務:
就是一個社區為滿足其成員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需要而進行的社會性福利服務活動。
特徵:
1.社區服務不只是一些社會自發性和志願性的服務活動,而是有指導,有組織,有系統的服務體系;
2.社區服務不是一般的社會服務產業,它與經營性的社會服務業是有區別的;
3.社區服務不是僅由少數人參與的為其他人提供服務的社會活動,它是以社區全體居民的參與為基礎,以自助與互助相結合的社會公益活動。
作用:
1.對社區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2.可以使社區成員擁有更多的公共服務、社會福利和閑暇時間,讓人們從沉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3.可以使人們更集中精力從事生產勞動和其他社會活動,創造出更多社會財富;
4.通過廣泛群眾參與,會培養出一種高尚的社會道德與社會風氣;
5.有利於早期人們的主體意識,協作意識,法紀意識和文化意識,有利於提高人的素質。

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是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革的產物。只有積極發展社區教育,把它納入社會大系統,才能全面適應現代化建設對各類人才培養的需要。
一、社區教育逐步形成的發展軌跡
在我國,社區教育起步於80年代初期,它是在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後,總結原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社區教育的經驗,從國內不同地域的實際出發,通過試點逐步發展起來的。目前全國社區教育可分三類:一類是以一所學校為中心,連結所在社區的部分工廠、事業單位與政府部門共同組成的社區教育委員會。二類是以社區為中心,由街道辦事處或區級政府牽頭,社區教育機構等企業單位共同參與組建的。三類是以工業區或農業縣為地域界限的社區教育,旨在加強企業、農村未來勞動者素質的培養和社區文化建設。
進入90年代後,社區教育組織自覺認識到社區教育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了制度建設,各級社區教育管理機構所制定的「章程」、「暫行規定」等紛紛出台。如「上海市社區教育工作暫行規定(草案)」、「天津市河西區教育工作條例(試行)」,為社區教育走上規范化道路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明顯加快,社區教育正在不斷發展並逐步走向成熟。一方面,社區居民逐漸認識到社區教育的價值,產生了一定的參與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不斷膨脹的城市人口、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湧入城市,形成流動人口浪潮;21世紀,中國大部分城市將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化日益嚴重;不合理的城市布局與窘迫的生存環境;人際關系的隔閡與淡化等等。對此僅僅依賴以協調管理為特性的社區組織形式以及學校教育來解決上述社會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國際國內社區教育實踐經驗已清楚地表明,只有實施面向社區成員,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原則的各種各樣的社區教育,才能滿足和解決人們各種各樣的教育需求和社會問題。
從社區教育內部看,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的發生、發展,尤能說明教育社區化的必然性。社區學校(院)的發展過程,可以說是社區教育逐步成熟、功能逐步外顯的過程。因此,90年代以來中國社區教育概念中的「教育」已不是狹義的教育。
二、社區教育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理想途徑之一
我們可將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原則概括為:
1.教育計劃和方法要適應每一個團體具體的和根本的目標;
2.在各個教育水平上,塑造人類自身,以適應進步、變革的生活;
3.大規模地使用各種各樣的信息和安排訓練,要超越加在教育身上的傳統定義和組織機構的限制;
4.確立各種活動(技術的、政治的、工業的、商業的等)形式與各種教育目標之間密切的聯系。
社區教育在教育連續性、社會適應性、教育手段多樣性,以及教育與社會各部門的合作方面都較好地適應了這些原則要求,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從幼兒教育到老年教育,文化教育到職業教育,社區教育在其中所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滿足基本的學習需要。社區教育在滿足市民最基本的學習需要方面將可發揮重要作用。基本學習需要主要包括:「基本的學習內容和基本的學習手段,這些內容和手段是人們為能生存下去,充分發展自己的能力,有尊嚴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地參與發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明智地作出決策等所必需的。」(《全民教育——面向21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
創設新的學習環境。作為當代高新技術核心的信息技術為社區教育的未來拓展了新的發展前景。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技術的出現,使越來越多的人在家裡通過電腦可以方便地進入國際互聯網獲取信息,方便地學習網上課程。ATM(非同步傳輸方式)作為一種寬頻交換技術,可以把計算機、電話和有線電視統一起來,從而可以在更大范圍和程度上共享資源;遠程視頻、互動式電視、視頻點播(VideoonDemand)等無不對社區教育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和應用價值,並使之發展空間不斷擴大,從而體現出技術在創設新的學習環境中的作用。
推進教育的發展。社區教育的靈活性、適應性,在教育現代化、推進普通教育的進步與普及、發展高等教育並使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發展職業教育、轉崗培訓方面,已經顯示了所具有的優勢,並得到人們的認可,今後仍將在這一方面發揮出巨大的潛力。
滿足外來人口、失業人口的教育需求。社區教育在滿足外來人口教育、失業人口教育需要方面,在老年人教育方面的作用亦應引起重視。外來人口是社區教育對象中龐大的一群,他們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有待提高,對城市生活的知識有待於更多的了解,使之成為合格的公民,社區教育在這一方面可以做許多工作。在企業改革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下崗人員急待轉移工作崗位,再加上新的勞動人口不斷湧入勞動力市場,全社會日趨嚴重的就業壓力面前,社區教育對調整待業者的心理,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增加就業的競爭能力,也可發揮很大的作用。
三、社區教育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關於宏觀管理。目前從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都或多或少地進行了社區教育的探索。同時也出現了在教育類型、教育層次等方面如何協調的問題。對社區教育的發展進行整體規劃,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社區教育資源,避免資源浪費和機構重復設置,又要合理地調動各類教育機構的積極性。這也正是社區教育宏觀管理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可考慮在不同機構間根據各自優勢建立分工合作關系,形成有機的大系統。
——關於社區教育的發展動力。面對學習化社會中多樣化的教育需求,以及不斷進步的社區文化,社區教育的發展是毫無疑問的。我們應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是,社區教育發展的動力何在,怎樣才能保持它的可持續發展。對此我們既需要進一步作理論上的概括,又需要提出具有啟發意義的實踐性建設。從國外社區教育的興起和發展來看,生產力的高速增長、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和人類自我意識的不斷深化,將是推動社區教育發展的三大動力。
——關於地區與國際合作。在地球成為我們共同的生存家園的時代,社區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將更有助於開闊我們的視野。在資源共享、教學試驗課程開發等方面,我們都可以開展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標。
四、社區教育與社區建設
社區建設的前提條件,是社區的機關、團體、家庭、學校、工礦企事業、娛樂場所、大眾傳播媒介、社會輿論、社會風氣、人們的各種經濟交往、政治交往、禮儀交往、感情交往以及原有的文化特質相互交融,匯成一股合力。通過一系列的社會關系,其中主要是血緣關系——指以與血統有關的親屬為基礎而形成的人群關系;地緣關系——指以地域為界限而結成的人群關系;社交關系——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關系,影響社區建設。而社區教育具有創建社區良好的文化氛圍、培養社區成員文明素質、促進社區建設的功能,社區教育與社區建設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
社區教育當務之急是適應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建立獨立自主的,管理、協調、服務一體化的合作體制。這樣,社區教育應該是社區范圍內的整體教育。它包含兩個部分,一是社會成員教育體系,這是大教育的概念,圍繞對社區所有成員進行終身教育,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建立社區精神、社區文化、社區生活圈所需要的教育。二是職業教育體系,即包括職前、職後教育以及不斷適應企業結構變化需要的就業和再就業教育。社區成人教育機構可以對本社區的資源、產業結構、職業結構、勞動力的文化,技術構成以及人才流向趨勢作出具體的規劃和預測。根據社會對教育的需求為社區決策和其它有關部門提供咨詢及必要的幫助。社區教育必須從地方教育那種「升學教育」模式的惡性循環圈中跳出來,發揮其對整個教育乃至整個社會的先導作用。以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為工具,以培養自主、職業、創造意識和能力為主線,努力提高企業勞動者的整體文化素質,培養技藝高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社區優秀人才。
社區教育所形成的寓教育於管理、服務、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大教育格局,是對單一學校教育的突破、拓展和延伸。它的主要功能大致有以下六個方面:
1.向社區居民開放辦學,教育的設施、場地為社區居民共享;
2.社區成人教育機構是社區的文化活動中心,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提高社區居民文化水準;
3.傳播知識和科學技術,提高社區居民素質,擔負社區通用性培訓工作;
4.幫助社區提高精神文化建設的水平,改善社區環境;
5.推動各類教育發展,實現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一體化;
6.參與企業教育,共同建設和發展企業社區環境。
概言之,社區教育在社區發展中具有形成社區居民積極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和道德規范,提高社區居民的素質和文化水平,建設良好的社區文化、培養社區角色等主要功能。社區教育也一定能沖破原有教育管理體制的弊端,形成一個各種教育因素的集合體,實現教育與社會一體化,最終達到學習化社會的目標。

『肆』 社區管理含義

社區管理

社區管理是指一定的內部各種組織,為了維護社區的正常秩序,滿足社內區居容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等特定需要而進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活動。社區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最佳綜合利用社區的各種資源,滿足社區居民物質與精神各方面的需求,促進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提高,擴大基層民主,全面促進社區協調與可持續發展。本書對社區建設和管理進行了理論的探討。本書內容有:社區概述;社區建設與社區發展的必然性;社區建設與社區管理;社區管理的方法;社區管理概述;社區規劃;社區管理的組織;社區服務管理;社區衛生服務與管理;社區環境建設與管理;社區治安管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與管理等。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NewBook/DL/DL-20031022093405/

『伍』 社區治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所謂社區治理,是指抄政府、社區組織、居民及轄區單位、贏利組織、非贏利組織等基於市場原則、公共利益和社區認同,協調合作,有效供給社區公共物品,滿足社區需求,優化社區秩序的過程與機制。社區治理的特點是:治理主體由單一化(政府)轉變為多元化(政府、社區組織、其他非營利組織、轄區單位、居民);治理過程由行政控制轉為民主協商;治理組織體系由垂直科層結構轉變為橫向網路結構。

『陸』 如何理解社區治理的最終目的是走向自治

和農村基層組織一樣,實行村民自治。這是中國民主的表現。社區就是城市中的最基層組織,其黨支部與農村的支部是一樣的,民主政治建設也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和方針,最終實現人民大眾民主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柒』 如何理解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實現路

社區治理現代化主要體現在網路信息化的建立和應用上面,建立是硬體的投入,應用才是能力的體現。

『捌』 如何看待社區治理

我國關於來城市社區治理已相源繼頒布實施憲法、物業管理條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治安保衛委員會暫行組織條例等法律法規,還頒布了大量地方性法規,如上海市實施的《居民委員會工作條例》等。這些法律法規為推進社區治理提供了基本法律...

『玖』 社區建設和社區治理的區別

短期與長期發展的區別;背景當然是開發商實力規劃;社區治理有學校、娛樂、市場等模式。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