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信息治理挑戰

信息治理挑戰

發布時間: 2021-02-17 21:25:42

⑴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面臨什麼新挑戰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的特徵事實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與工業時代的傳統政府治理習慣以部門為中心來解決問題、各部門獨立辦事的行政模式不同,互聯網時代的政府治理模式必須與大數據、時效性等緊密結合。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的特徵
政府治理對象的雙重性
個人既是公民也可能是網民,組織既是實體的也可能是虛擬的,社會形態隨之分化為現實社會和網路社會。
政府治理的精細化和精準化
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關聯處理,能夠准確識別個人、組織、社群的行為特性和活動規律。政府作為「權威的一般性履行」的主體,可以制定並實施「量身定製」的公共政策,從而實現政府治理的精細化和精準化。
政府治理的多中心性和參與性
政府治理的多中心性和參與性。伴隨著互聯網的加速普及,很多人通過互聯網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意識到需要運用視頻訪談、社區論壇、微博、微信等新的網路渠道與民眾直接溝通,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面臨的新挑戰
互聯網重構了個人、組織、社會與國家之間的關系,顛覆了傳統的治理模式和方式,給政府治理帶來了無法迴避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
時效性
互聯網擴大了政府治理的邊界,要求政府對公眾需求作出即時或瞬時回應。互聯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按照7×24×365(7個工作日、24小時、一年365天)的時間維度運行,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表達訴求和期待,甚至可以發泄不滿和抗議。他們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發布於網路。那些可能讓公眾感同身受的信息,依託互聯網傳播的放大效應引發強烈的社會共鳴,從而要求政府部門及時作出回應。如果政府部門仍然墨守繁文縟節、久拖不決等陳規,或者抱有「事不關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最終就有可能導致事態的演變超出各方當事人的預期。
復雜性
互聯網的普及喚醒了人們的權利意識,相應地增加了政府治理的難度。比如在個人信息泄露及其所對應的個人隱私保護方面,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2015年3月發布的《2014年度消費者個人信息網路安全報告》,約三分之二的受訪消費者在過去一年裡曾遭遇過個人信息被泄露或被竊取。對此,受訪消費者普遍認為政府部門應該承擔相關責任。
信息不對稱性
海量數據催生了信息冗餘,信息冗餘並不意味著能夠消除信息不對稱,相反,信息越充裕,信息處理成本就越高,信息不對稱性問題往往也就越凸顯。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需要配置更多的資源去篩選和處理各類數據,以甄別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條件變數和約束變數。
隨機因素干擾
政府治理面臨的隨機因素不斷增加,放大了治理機制缺失的弊端,進而嚴重影響了公共政策和政府的權威性。互聯網所構建的開放環境一般是在「匿名」狀態下運行的,其本身無法排除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不良和不實信息,這使得政府治理面臨著很多隨機因素。如果不能及時澄清並清除這些隨機因素,很可能會釀成事端。
身份認同危機
近年來,中國的數字鴻溝一直呈擴大趨勢。中國城鄉間、地區間等的數字鴻溝,正逐步表現為寬頻鴻溝、應用鴻溝、技能鴻溝以及知識鴻溝,以至其所可能引發的身份認同危機,會嚴重影響治理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從而使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不可逆轉的「馬太效應」,影響政府治理的效果。
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新思維——三個「必須認識到」
首先,必須認識到互聯網是一個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平等參與的平台。互聯網就如同一個政策對話場和治理論壇,人們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訴求和不滿。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為政府提供了聽取社情民意的直接渠道。中國政府網開設的「我向總理說句話」的常設窗口,從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27日共收到超過12萬條網民留言,其中很多建議成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依據和民意基礎。
其次,必須認識到互聯網是一個多中心的、具有自組織功能的社會化網路。多中心特性就意味著無論是言論還是權威都帶有「去中心」「碎片化」和「去行政化」的色彩,公信力必須建立在整個社會話語和共識的基礎上,因而政府治理必須與多中心密切互動。同時,行為當事人的話語往往更加能夠引發社會共鳴和共振,因此,互聯網時代的政府治理,有了自主治理、協商治理和闡釋治理等多元趨向。
最後,必須認識到互聯網所及之處就是治理所及之處。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新興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應用,網路幾乎覆蓋了物理世界的各個角落,基於大數據的分析,基本上描繪了經濟社會運行的一幅全息圖。
互聯網的出現,促進了公眾對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期望值的提升,不斷對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范圍內,面向互聯網時代的政府治理轉型正在逐步展開。人們往往認為,互聯網所帶來的未知因素遠遠多於已知因素,而實際上,互聯網真正帶來的是探索未知因素的無窮可能性。我們既不能將現實社會的治理困境和尷尬歸咎於互聯網,也不能對互聯網所「賦予」的效率抱以幻想,畢竟互聯網治理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本身也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對象。
互聯網時代的政府治理創新永無止境。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⑵ 結合大數據時代的特點,談談數據時代社會治理遇到了哪些挑戰

促進社會治理體制從碎片化到網格化的轉變。當前,社會治理碎片化是我國社會專治理體制存屬在的主要問題,具體表現為:承擔社會治理職能的各部門各自為政,協同性不足,同時不同部門的職能之間存在交叉和重疊,「信息孤島」和「信息打架」現象並存。這種碎片化的社會治理體制使我國的社會治理陷入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社會治理大數據成為可供所有社會治理主體使用的公共財產。在這種情況下,實現社會治理大數據的完全共享,不斷提升其使用效能、效率和效益,將有助於推動各社會治理主體之間的協同與合作,進而促進社會治理體制從碎片化向網格化轉變。

促進社會治理方法從以有限個案為基礎到「用數據說話」的轉變。長期以來,基於少數人的社會治理需求推斷、預判多數人乃至整個社會現時的或者未來的社會治理需求,基於部分地區的社會治理經驗推斷整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社會治理政策和措施,是一種在我國佔主導地位的社會治理思維。

⑶ 人們的信息保護面臨新挑戰,如何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也是越來越發達,而我們的很多個人信息,都隨著資料的上傳而被放到網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極容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近些年關於信息泄露的情況也是越來越多,很多人想要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卻又無從下手。就我個人看來,要想防止自己的信息不被人泄露,需要注意下面這幾個事項:

第三個事項:不熟悉的網路環境,不要登錄重要賬號

網吧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場所,也是一個極容易引起信息泄露的地方;而我們很多人又喜歡在網吧里玩游戲,登錄自己的各種社交賬號。隨著自己登錄次數增多,信息泄露的風險也就會增加。所以在陌生環境中,我們要盡量避免登錄賬號,尤其是輸入賬號、密碼登錄。如果必須登錄情況下,我個人建議採用掃碼的方式登錄驗證。

我想只要我們能夠做好以上的三點,並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就不會造成我們個人信息的泄露。

⑷ 信息技術給管理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求詳解)--(in 管理學)

機遇:
1、信息獲取。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管理現場和實踐的信息獲取增加了渠道和手段,可以提高信息的精確度和獲取信息的范圍,同時信息量也可以增加。信息獲取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會增加。
2、信息分析整理。管理就是通過對信息分析整理,發現存在的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過程。信息技術的發展,提高數據處理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分析的角度和維度,得從更多的結論和報表,信息的成果更加豐富。
3、措施與決策。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助於人們從復雜的多變因素進行快速決策,找出多變復雜因素的關鍵因素,進行復雜的決策模擬,使決策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符合實際,越來越快速。
4、措施的執行和計劃控制。技術的發展,不僅可以強化控制的能力和手段,使原來無法完成的控制區域、對象、行為,得以順利進行控制,並且可以取得比較准確的反饋數據,同時可以提高控制中心和管理人員的反應速度,對於一些固化的流程,還可以進行自動化決策和處置。

挑戰:
1、要求組織戰略更加明確,並且要有一個科學的戰略體系,以保障管理決策的長遠性和持續性,而不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多變的。
2、組織結構要科學合理,崗位劃分的明確,職責分明,否則無法設計明晰的流程,不適合自動化和信息處理。
3、要求組織的流程規范,操作標准明確,這樣才能利用信息技術為企業服務,順利實現電子化、信息化管理。
4、對組織各項管理系統化要求提高,以保證數據的延續和長期的分析預測,便於管理者進行計劃、預測以及風險管理。
5、對組織人員的素質要求提出挑戰,大多數管理環節或全部採用信息技術處理,需要相關的員工也具備相應的技術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崗位的工作任務,才能利用信息技術科技手段服務組織經營活動。

⑸ 傳統銀行業當今機遇和挑戰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形勢都出現了新的態勢,在這種新形勢下,銀行開始主動或被動地進行轉型。正如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楊文升所言,正處在經濟換擋期、結構調整振動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中國銀行業,依靠傳統和規模、高速擴張的經營方式是走不下去的。再加上新巴塞爾協議對資本的約束,商業銀行現在必須研究如何盡快從外延式發展方式過渡到內涵式的發展方式。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和互聯網技術逐步深入金融行業,外部環境要求銀行業必須改變。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在論壇上表示,我們正處在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時期,特別是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的任務相當艱巨,局部地區企業由於結構單一,一些企業的治理結構不規范,加上市場需求的變化,使不少大型企業陷入困境。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破產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大家也應該接受這個概念。與此同時,一些地方銀行不良資產比例有所上升,許多企業處於僵屍狀態且佔用了大量信貸資源。債權人不主動申請破產,債務人也不申請破產保護,不管是對哪種債券而言都存在潛在的損失。所以,破產法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還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視和運用,這樣才能盤活存量,保護好生產力,著力於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著力於法治經濟建設。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對當下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他指出,這是一個復雜而廣泛的問題,不可能依靠單一渠道來解決。解決融資問題,必須要多管齊下、疏通血脈。

從銀行的角度來看,要為那些有市場競爭力、資金財務狀況良好的企業提供融資需求,而不是沒有標準的「搞次貸」。各家銀行要在加強風險管理、加強風險管控的情況下,更多地改善對企業的金融服務、簡化對貸款的審批,更好地關注企業自身的風險和財務信用狀況基礎,來提高對企業支持的力度和便利。

監管層提出的問題中可以看出,銀行業何去何從無疑將是未來金融業的一個重要變革方向,也是全社會都非常關注的一個焦點。對於改革,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將其歸納為存量改革與增量改革。他強調,中國銀行業的存量實際上是30年改革的一個積累,深化改革,「應當是在存量的基礎上,是存量的延續」。隨著幾十年的發展改革,銀行業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同時也有著普惠程度不高、服務同質化、創新不足等問題。他認為,這些矛盾主要存在於存量裡面,所以,只有不斷地改革存量,才能夠使新的增量不存在制度上的路徑依賴。

而作為從業者,7位來自銀行的高管也認同以差異化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是未來銀行發展的不二法門。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易會滿認為,銀行創新有助於改革,但這種創新必須抓住不變的內核、內在經營規律,在服務實體經濟、管理風險、穩健經營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中國銀行行長陳四清也表示,服務客戶是銀行永恆的主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覆蓋率僅有21.6%,也就是說,還有78.4%的小微客戶得不到銀行資金的支持。這表明銀行服務覆蓋的廣度、深度還遠遠不夠,還存在巨大的服務空間。

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加快、化解產能過剩和金融改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之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風險,已經獲得了大家的共識。未來,在看清現實的基礎上,必須馬上行動,推動改革。正如劉士余所講到的,「關於金融改革的一些動作,以前都講了,現在該行動了」。

⑹ 數據時代下的社會治理挑戰有哪些

現在,大數據的運用時代已經到來,所以「數據驅動」已然成為未來的全世界的發展趨勢。現在大數據已經對於全球的生產、分配還有消費活動等等,並且對於國家經濟的運營體制、社會民生和國家的治理生產製造能力等都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可能會從資本和土地資源等轉移到大數據的爭奪。所以,現在大數據已經成為每個國家的戰略資源的基礎設施,同時,大數據也成為多個國家提升現代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標桿。第一、大數據已經成為社會經濟能力發展的新動力在隨著互聯網、雲計算等網路相關的新技術不斷的完善和知識的普及,我們的社會信息已經進入到了大數據的時代,所有大量的數據產生和流轉都將成為在平常不過的了。在經過20年的發展,那麼全球近50的人口將實現都可以使用互聯網,人人都可以擁有網路終端,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實施都可以保持鏈接,所以全球的數據量將會飛速的增長。2020年,預計全球的數據使用量將會達到40ZB,每個行業都將會使用大數據,大數據也將成為發展的新趨勢。第二、大數據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資產和戰略資源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都對於大數據產生依賴,所以都將大數據看做國家的核心資產。所以這樣對大數據的開發和利用還有保護的概念就越來越強,可能還會產生對於大數據的爭奪,大數據概念的出現就使得國家的強弱對比不僅體現在經濟發展上面了,還要看一個國家大數據實力如何。現在,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所以對於大時代的挑戰也是剛剛開始,所以國家需要全面提升大數據在治理方面的運用。

⑺ 數據時代下的社會治理挑戰有哪些.社會治理共享障礙多

促進社會治理體制從碎片化到網格化的轉變。當前,社會治理碎片化是內我國社會治理體制存容在的主要問題,具體表現為:承擔社會治理職能的各政府部門各自為政,協同性不足,同時不同部門的職能之間存在交叉和重疊,「信息孤島」和「信息打架」現象並存。這種碎片化的社會治理體制使我國的社會治理陷入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社會治理大數據成為可供所有社會治理主體使用的公共財產。在這種情況下,實現社會治理大數據的完全共享,不斷提升其使用效能、效率和效益,將有助於推動各社會治理主體之間的協同與合作,進而促進社會治理體制從碎片化向網格化轉變。

促進社會治理方法從以有限個案為基礎到「用數據說話」的轉變。長期以來,基於少數人的社會治理需求推斷、預判多數人乃至整個社會現時的或者未來的社會治理需求,基於部分地區的社會治理經驗推斷整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社會治理政策和措施,是一種在我國佔主導地位的社會治理思維。

⑻ 信息技術給管理者帶來的戰略挑戰

機遇:
1、信息獲取。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管理現場和實踐的信息獲取增加了渠道和手段,可以提高信息的精確度和獲取信息的范圍,同時信息量也可以增加。信息獲取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會增加。
2、信息分析整理。管理就是通過對信息分析整理,發現存在的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過程。信息技術的發展,提高數據處理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分析的角度和維度,得從更多的結論和報表,信息的成果更加豐富。
3、措施與決策。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助於人們從復雜的多變因素進行快速決策,找出多變復雜因素的關鍵因素,進行復雜的決策模擬,使決策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符合實際,越來越快速。
4、措施的執行和計劃控制。技術的發展,不僅可以強化控制的能力和手段,使原來無法完成的控制區域、對象、行為,得以順利進行控制,並且可以取得比較准確的反饋數據,同時可以提高控制中心和管理人員的反應速度,對於一些固化的流程,還可以進行自動化決策和處置。
挑戰:
1、要求組織戰略更加明確,並且要有一個科學的戰略體系,以保障管理決策的長遠性和持續性,而不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多變的。
2、組織結構要科學合理,崗位劃分的明確,職責分明,否則無法設計明晰的流程,不適合自動化和信息處理。
3、要求組織的流程規范,操作標准明確,這樣才能利用信息技術為企業服務,順利實現電子化、信息化管理。
4、對組織各項管理系統化要求提高,以保證數據的延續和長期的分析預測,便於管理者進行計劃、預測以及風險管理。
5、對組織人員的素質要求提出挑戰,大多數管理環節或全部採用信息技術處理,需要相關的員工也具備相應的技術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崗位的工作任務,才能利用信息技術科技手段服務組織經營活動。

⑼ 管理信息系統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1.如何深刻地認識管理信息系統不僅是一個技術系統,而且同時又是一個社會系統。自20世紀50年代將計算機引人數據處理以來,歷經管理信息系統發展的各個階段,一方面是信息技術應用的迅猛發展,另一方面,許多管理信息系統在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之後夭折了,或者根本沒有實現原定系統開發目標,而把計算機用作了打字機。這是長期以來困惑著人們的一大問題。現在人們日益深刻地認識到,把信息技術應用與應用環境分離是辦不到的。管理信息系統不僅是技術系統,而且是社會系統。「推進管理信息系統的變革猶如推進社會變革」。MIS技術的復雜性、需用資源的密集性和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更重要的則涉及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權力結構和人們習慣的變化。這是在開發和實現MIS過程中必須十分明確的一個關鍵性的認識問題。
2.如何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為信息系統的實用創造有利的條件?只有輸入數據十分可靠,才能獲得有用的管理信息。如果原始數據十分混亂,計算機瞎算一通,當然算不出什麼結果來。如果企業本身沒有建立符合大生產客觀要求的制度方法,那麼怎麼能教會計算機正確工作呢?我們不能把計算機加以神化,期望它把企業從混亂中拯救出來,輕而易舉地實現現代化管理。相反地,倒是要扎扎實實地搞好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為信息系統的發展創造條件。
3.如何用信息技術來促進企業管理?信息技術的飛躍,正在促使企業管理發生深刻的變化。例如由於信息系統改變了企業的通訊狀況,可能引起企業重組工作流程,重新分工,重新劃分職權,重新進行企業的組織設計,甚至過去的服務地點、時間、辦公桌相對位置等,也都可能作很大的調整。
4.如何提高企業文化培養新一代的工作人員,使之適應新技術應用和企業轉型的挑戰?「管理不能脫離人的價值,不是單純的技術手段,而是一種植根於特定價值觀念系統、習慣與信念之中的文化現象」。人是最積極的因素,人的素質和文化水平對信息活動的效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此,提高企業文化,作好人員選擇和培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5.政府部門如何促進信息系統的應用和發展?信息系統的發展向政府的管理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同時也要求有協調的社會總體環境。信息技術成果的商品化不僅與企業本身工作有關,在相當程度上,還受到整個社會信息交流環境的影響。政府部門應積極推動網路建設,發展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創造開放的信息環境,促進信息交流,加強信息標准化工作,鼓勵企業間、行業間的競爭和協作。
曬課網小編分享

⑽ 論述互聯網給信息資源管理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有知道的么

1、互聯網是一個典型的復雜網路、生態系統。治理者不應該奢望這個生態是橫平豎直、井井有條、按部就班的。生態就像一推雜草,看似雜亂,但卻最有生命力。治理者的目標不應該是把這堆雜草剪成草坪,看上去很有條理、很規矩和舒服,而應只是去除掉裡面的害蟲就行了。所以,未來的政府治理可能是生態化治理的模式。

2、生態化治理是在治理概念上的發展,強調的是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各個參與者為了維持自身的利益和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共同參與到治理過程中來。生態化治理包括主體多元、責任分散、機制合作三大部分。

3、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幾乎生態圈中所有的主體都分享了治理權力,參與到治理過程中來。從現有的治理情況看,消費者、網商、電子商務平台、第三方治理機構、服務商、相關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以及媒體都成為治理主體,享有了治理權力。

4、治理責任的分散化:治理主體的多元造成了治理權力的分散化,相應的治理責任也分散化了,承擔治理的責任也相應地分散於平台、消費者、網商、第三方治理機構、政府等,這種責任的分散化可能導致治理責任邊界模糊。

5、治理機制的合作化: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和治理權力的分散化,決定了治理不是某個主體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必須依賴於各治理主體形成一個密切合作的機制,也稱之為治理機制的合作化。此種合作機制的形成,一方面有賴於各主體共享共通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又取決於各主體通過合作關系實現各自的利益追求。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