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食品葯品安全專項整治方案

食品葯品安全專項整治方案

發布時間: 2021-02-16 22:16:13

㈠ 鄉鎮食品安全實施方案

XX鎮食品安全工作方案

為了扎實開展今年創建食品安全示範鄉鎮,根據區衛生局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情況,特製訂本方案。
一、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充分認識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意義
加強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食品安全工作的長期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集中整治與制度建設、嚴格執法與科學管理、打假治劣與扶優扶強、失信懲戒與正面引導相結合的工作原則,進一步落實"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工作機制,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全面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力爭通過努力,使我鎮食品生產經營秩序得到明顯好轉,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以農村現代流通網、監管責任網、群眾監督網為主要內容的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初步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更加完善,標准體系、檢驗檢測體系、信用體系更加科學有效;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的作用進一步發揮,企業的安全責任和意識明顯增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防範水平和監督能力顯著提高;食品產業基本實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消費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二、突出重點,強化整治,切實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以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為切入點,緊緊圍繞糧油、肉、蔬菜、水果、奶製品、豆製品、水產品等七大類食品,狠抓源頭、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四個環節的專項整治,深入持久開展食品放心工程。
(一)強化食品源頭污染的整治。繼續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開展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加大對蔬菜農葯殘留和生豬"瘦肉精"的例行監測力度,深入開展對種植業產品農葯殘留超標、畜產品違禁葯物濫用的專項整治。向農民宣傳普及安全使用化肥、農葯、獸葯、飼料添加劑和動植物生長激素等知識,推廣使用低毒、低殘留高效農葯、獸葯和無污染添加劑、規范種植、養殖行為。大力推進農產品標准化示範區、養殖小區、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示範農場、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出口產口生產基地的建設,推進產地環境污染監測工作,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產品的認定和申報認證工作。
(二)強化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整治。高度重視區域性食品質量問題的整治,切實提高食品工業水平。嚴格食品生產許可制度,嚴厲查處無衛生許可證、無生產許可證、無營業執照的生產加工行為。嚴格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制度,抓緊對肉製品、乳製品、飲料、調味品、冷凍飲品、方便麵、餅干、罐頭、速凍米麵食品、膨化食品等10類食品實施市場准入,盡早啟動其餘13類食品市場准入工作。加強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監管,實行生產企業巡查、回訪、年審、監督抽查等監管制度。加強對生豬屠宰監管,整頓和規范肉品流通秩序。繼續開展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嚴厲查處濫用添加劑、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的違法行為。加大集貿市場"肉菜糧三放心工程"、"放心豆製品工程"、"放心早餐工程"的推進力度,積極推進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生產流程,扶持誠信守法的生產企業,倡導市民放心滿意的品牌食品。
(三)強化食品流通、消費環節的監管。落實市場主辦單位對進場經營者的資格審查、食品質量管理和教育引導責任,嚴把市場准入關。全面落實市場巡查制度,完善監督抽和食品衛生例行監測制度,督促經營企業落實食品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制度,嚴格實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銷毀、公布制度。加強對餐飲業、學校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強化食品安全標識和包裝管理,開展學校食品、散裝食品專項檢查。
(四)強化農村食品市場整治。將監管的重點和工作重點下移,加強農村食品市場監管。加大對社區、城鄉結合部和村建的各類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商店超市、個體廳點、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館的監管力度。加強對校園及其周邊地區(特點是農村學校)食品銷售網點的檢查整治,取締無照經營食品和銷售無質量合格證明、不符合食品質量標准、過期變質兒童食品的行為。對兒童食品生產、加工、經營企業進行一次全面普查,嚴格兒童食品的市場准入,堅決取締未經許可生產兒童食品的加工點,切實維護未成年人、農民和低收入者的利益。
(五)依法嚴厲查處食品違法犯罪行為。按照國務院《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各食品安全監管執法部門要加強同公安機關聯系,及時移送涉嫌食品犯罪案件,不可以罰代刑。凡是涉嫌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及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案件,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特別是要集中力量及時查處一批大案要案,以起到震懾作用。重大典型案件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
(六)加大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力度。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強與宣傳、教育、新聞等部門和單位的密切配合,廣泛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大力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基本常識,積極引導廣大生產經營者誠信守法經營,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我保護能力和食品安全意識,營造人人關注、人人重視食品安全監管的社會氛圍。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充分報道各部門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成果以及優質食品、優良品牌和優秀企業,曝光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的典型案件。
三、標本兼治,著力治本,認真落實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項措施
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而緊迫的任務,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標本兼治,著力治本,建立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
(一)切實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為切實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成立"射陽縣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由鎮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政府辦、衛生院、工商所、公安派出所、財政所、經貿所、農林所、教育辦、糧管所、城管所等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為成員,主要職責是:研究、草擬全鎮食品安全工作重大突發事件的預警和應急機制、及時報告制度以及日常監管信息溝通機制,處理食品安全重大突發事件;協調解決食品安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指導、監督和檢查全鎮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二)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職能。按照一個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工作職能,明確監管責任。射陽葯品監督管理局承擔縣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職責;質監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並承擔由衛生部門劃入的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衛生監管職責,實行生產許可、強制檢驗等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制度,查處生產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質量違法行為;工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承擔食品生產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登記注冊、上市食品質量監督檢查工作,取締無照生產經營食品行為,衛生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和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的衛生許可和衛生監管,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衛生許可,查處上述范圍內的違法行為;經貿部門負責生豬定點屠宰管理,會同有關部門整頓和規范肉品、酒類流通秩序;農林部門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和畜禽產品檢疫檢驗;海洋與漁業部門負責水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經貿、農林、海洋漁業、糧食、教育等有關行為主管部門要加強種植養殖、食品加工、流通、消費環節的行業管理工作,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作用,引導、監督各單位模範遵守有關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生產經營使用安全食品。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調整,盡快清理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規范性文件,促進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同時,要積極研究加強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和日常監管的機制與措施,落實內部和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三)強化對食品安全監管的責任。鎮政府要對當地食品安全負總責,統一領導和協調本地區的食品安全監管和整治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組織協調機制,統一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和全面整頓食品生產加工業;成立相應工作機構,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建立並完善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特別是強化企業法人代表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食品安全責任體制體系。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是本地區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對因工作失職、監管不力而發生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甚至引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依紀追究政府及單位責任人的責任。同時,對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農村村委會等基層,也要落實相應的監管責任。
(四)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充實食品安全基層執法人員力量,加強執法隊伍的思想建設,業務建設和作風建設,強化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培訓,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各部門要加大對食品安全監管的財政投入,切實改善執法裝備和檢驗監測技術條件,保證辦公、辦案和監督抽查等經費。
(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標准和檢驗檢測體系。質監、農林等部門要積極推行有關食品質量安全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積極制定修訂我縣配套實施標准。充分發揮有關部門現有檢測機構的作用,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嚴格資質審核,並使其逐步面向社會,實現資源共享;實行檢測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測。
(六)加強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設為核心,按照"政府推動、部門聯動、市場化運作、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原則,積極探索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體系的方法和途徑,逐步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質量檔案和食品安全監管信用檔案。
(七)加快食品安全信息體系建設。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構建部門間信息溝通平台,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農林部門負責發布有關初級農產品農葯、獸葯殘留等檢測信息。質監、工商、衛生和葯品監管4個部門聯合發布市場食品質量監督檢查信息。葯品監管部門負責全縣食品安全綜合信息的收集匯總、及時傳遞、分析整理及定期發布。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除發布日常監管信息外,要及時將綜合監管信息報送射陽葯品監督管理局。要建立暢通的信息監測及通報網路,逐步形成統一、科學的食品安全信息評估和預警指標體系。同時,建立相應的控制體系,健全作增強快速反應系統和能力,採取針對性措施,提高我縣食品安全的預警和控制能力,及時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勢,對食品安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
(八)強化食品安全工作效能監察。監察部門組織對全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實施監察,採取日常監管與定期檢查相結合、專項檢查與全面檢查相結合、一般性檢查與重點典型剖析相結合、查處案件與責任追究相結合。同時,建立食品安全工作交通監察例會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對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關鍵事項開展效能監察,督促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切實履行職能,嚴肅工作紀律,協調解決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突出矛盾,查糾食品安全工作中的存在問題。
(九)建立農村現代流通網、群眾監督網和舉報獎勵制度。加快改造和規范農村基層流通網路體系,引導和支持商貿流通龍頭企業,向農村發展連鎖經營網點,建立商品配送和供應網路。廣泛發動群眾,拓寬信息渠道,構築及時有效的"群眾監督網",充分發揮各級消費者協會及其基層組織的作用,在農村和社區抓緊建立一支群眾性的消費維權監督員隊伍,做好監督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其法制水平和監督能力。探索在各鎮(區)的范圍內實行統一的舉報獎勵辦法,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建立方便、暢通的舉報渠道,廣辟執法監管部門的信息來源,增強市場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全縣統一的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制度。

㈡ 請從下列角度來分析國家為什麼要深入開展食品葯品安全專項整治

第一 國家開展復 是為了提高福制利待遇 保護老百姓的生活質量

第二 企業整治 是為了企業長久發展 和企業振興壯大

第三 老百姓做這個是為了自身養生 和安全

第四 祝福你工作順利 事業發達 生活安康 家庭幸福

㈢ 食品葯品深入開展群眾辦事難問題上下聯動集中整治工作方案

請問關你什麼事?

㈣ 國家對食品葯品安全採取的措施有哪一些

國家對食品葯品安全採取的措施有:
(一)、食品安全措施。
1.加強食品安全監測。
制訂食用農產品產地區劃。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監管體系,系統調查農產品產地污染狀況,開展重點地區、典型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安全監控。強化對農業投入品的質量和環境安全管理。建立國家農獸葯殘留監控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由目前的37個城市擴展到全國所有大中城市。建立原糧污染監控制度,開展原糧質量安全和衛生監測,建設糧食質量安全和原糧衛生監測網路。開展非食品原料風險監測,系統調查非食品原料污染情況,建立重點食品強制性標准全國專項檢查制度,實施電子標簽管理制度,建立和規范食品召回監督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衛生質量抽查和例行監測制度,建立食品質量監測直報點。完善國家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路。
2.提升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水平。
整合並充分利用現有食品檢驗檢測資源,嚴格實驗室資質管理,初步建立協調統一、運行高效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實現檢測資源共享,滿足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安全監管的需要,力爭使國家級食品安全檢測機構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促進檢驗檢測機構社會化,積極鼓勵和發展第三方檢測機構。
3.完善食品安全相關標准。
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標準的制訂修訂工作的力度,基本建立統一、科學的食品安全標准體系。推動我國食品安全標准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準的進程,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制訂修訂。根據我國食品生產、加工和流通領域具體情況,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過渡標准或分級標准。
4.構建食品安全信息體系。
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和基礎設施,建立國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形成包括國家、省、市、縣四級的食品安全信息網路和國家對重點企業的食品安全要素的直報網路;建立高性能、易管理、安全性強的食品安全動態信息資料庫;建設國家食品安全基礎信息共享系統,形成服務於食品安全監測分析、信息通報、事件預警、應急處理和食品安全科研及社會公眾服務的網路協同工作環境。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發布制度。
5.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撐能力。
開展食品安全科學的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關鍵技術研究和食品安全科研基礎數據共享平台建設,加強應用技術和相關戰略研究。跟蹤研究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准、主要貿易國食品安全監管手段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和《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通報評議。加強食品安全技術能力建設,初步建成既有自主創新能力又與國際接軌、開放的食品安全科研體系。加強食品安全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
6.加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和重大事故應急體系建設。
完善食品安全應急反應機制,建立實施食品安全快速反應聯動機制。加強應急指揮決策體系、應急監測、報告和預警體系、應急檢測技術支撐系統、應急隊伍和物資保障體系,以及培訓演練基地、現場處置能力建設,提升政府應急處置能力。全面加大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督查督辦力度,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處機制,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訪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逐步完善國家食品安全監察專員制度。
7.建立食品安全評估評價體系。
逐步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評價制度和體系,研究食品可能發生的危害後果及其嚴重性,以及危害發生的概率,並據此劃分食品的風險等級,其動態評估結果作為政府食品安全決策和管理的基礎。
8.完善食品安全誠信體系。
進一步增強全社會食品安全誠信意識,營造食品安全誠信環境,創造食品安全誠信文化。初步建立食品安全誠信運行機制,全面發揮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對食品安全工作的規范、引導、督促功能。逐步建立企業食品安全誠信檔案,推行食品安全誠信分類監管。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負總責,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制度,加強行業自律,建立食品企業紅黑榜制度。
專欄8 食品安全誠信
食品安全誠信分類監管 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登記檔案信息系統和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分類資料庫,廣泛收集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准入信息、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消費者申訴舉報信息等,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分類監管制度。
量化分級管理 全面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強化食品衛生許可和監督管理。
9.繼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行為,重點開展高風險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進一步提高與公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糧、肉、蔬菜、水果、奶製品、豆製品、水產品等重點品種和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及消費重點環節的食品安全水平。完善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食品企業日常監管措施,探索農村小型食品生產加工、經營企業的有效監管模式,有效遏制使用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和無證照生產加工食品的違法行為。進一步加強食品市場監管力度,繼續整頓和規范食品廣告,重點整治中小城市食品廣告。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指導和開展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建設農村食品現代流通網、社會監督網和監管責任網,全面提升農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10.完善食品安全相關認證。
建立健全「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全國統一的食品認證體系,完善認證制度。建立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制度,積極開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認證工作,加大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飼料產品質量認證力度。對農業投入品生產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生產過程進行管理體系認證。完善良好農業規范、良好生產規范、良好儲藏和運輸規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綠色市場認證,提高食品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加快我國食品認證的國際互認進程。

11.加強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
建立和完善進口食品質量安全准入制度,制訂科學合理與國際接軌的准入程序。在對食品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實施分類管理,提高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的有效性。完善進口食品查驗制度,重點對食品中農獸葯、食品添加劑、致病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質、標簽標識進行查驗。建立和完善「一個模式,十項制度」(即「公司+基地+標准化」管理模式,種植養殖基地備案管理等十項管理制度)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充分運用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和《實施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協定》規則,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制定進出口食品質量安全控制規范,制訂、修訂與食品檢測相關的檢驗檢疫行業標准。
12.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
制訂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綱要。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的宣傳報道,普及食品安全基礎知識,提高全社會食品安全意識,增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和參與監督能力。加快建設食品安全培訓體系,對政府管理人員、執法者、企業管理與工作人員、新聞工作者、消費者進行多形式、多途徑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訓。
(二)葯品安全。
13.提升葯品安全監管水平。
(1)構建科學的葯品評價體系。加強葯品注冊管理法規建設,制訂葯物研究開發技術指導原則。整合葯品注冊管理資源,深化葯品注冊審評機制改革,嚴格葯品注冊審批程序,建立高效運轉、成本經濟的葯品注冊管理體制。加強對葯物臨床研究及臨床前的過程監督檢查,全面實現我國葯物非臨床試驗和葯物臨床試驗在《葯物非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和《葯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的條件下進行。開展葯品評價技術方法學研究,強化和規范我國創新葯物與進口葯物的安全性評價技術,引導和鼓勵創新葯物研發。強化葯品標准管理,實施「提高國家葯品標准行動計劃」。建立完善生物技術產品科學評價體系。完善葯用輔料和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的國家標准體系。建立完善保健食品注冊檢驗評價體系。
(2)加強葯品生產質量監管。進一步完善《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制度,修訂《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提高《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實施水平,逐步與發達國家《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接軌;強化葯品生產的動態監管,保證葯品生產質量,促進制葯工業健康發展;推行《醫療機構制劑配製質量管理規范》;加強中葯源頭監管,完善《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實施管理體系,推行《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保證中葯材生產質量;加強對葯用輔料和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的監管。
(3)完善上市後葯品監管體系。完善葯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規范葯品不良反應和報告監測制度,強化葯品不良反應報告責任。制定實施《葯品再評價管理辦法》,制訂配套的技術規范與指南,對已上市葯品分期分批開展再評價研究。建立並完善上市後葯品監測、預警、應急、撤市、淘汰的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加強葯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建設,完善葯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提高市(地)、縣級葯品不良反應監測能力。進一步完善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類管理制度,配合醫葯體制改革,全面實施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類管理,推動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類管理立法工作。進一步規范葯品包裝和說明書。修訂《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標准,完善《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管理辦法及跟蹤檢查制度,制定實施《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促進現代物流發展。建立和完善葯物濫用監測網路及特殊葯品監管網路,對特殊葯品實現每一針、每一片流向的監管。建立麻醉葯品、精神葯品流弊和濫用突發事件的監測報告和預警制度,完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依賴性和葯物濫用潛力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標准。
(4)完善葯品檢驗體系建設。規范各級葯品檢驗機構職能;合理配置葯品檢驗資源;加強葯品檢驗檢測方法研究,搭建葯檢系統技術平台,普及快速檢測技術;建立與完善全國葯品技術檢驗信息管理和數據交換系統;完善送檢、抽檢、批批檢相結合的葯檢制度,改革葯品監督抽驗機制,提高葯品抽驗資金的使用效率。
(5)建立完善中葯標准規范和技術評價體系。建立完善中葯管理分類系統,制訂相應管理規范和技術評價標准;研究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醫葯規律的中葯標准規范和技術評價體系基本框架,制訂完善中葯材種質標准、中葯材標准、中葯飲片標准和中成葯標准,建立中葯材種質資源收集、繁育技術規范、地道葯材種質特性鑒定技術規范;進一步完善生產加工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過程中的標准和規范;制訂地道葯材質量保證體系;制訂中葯上市前技術審評標准和上市後再評價標准;制訂中葯對照物質研究指導原則,建立國家中葯標准物質庫。加大對民族葯的扶持和監管力度。積極倡導建立傳統葯物國際協調機制。
14.規范醫療器械安全監管。
(1)建立健全醫療器械監管法規體系。完善醫療器械法規體系,適時修訂《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制定實施《醫療器械流通監督管理辦法》,制定修訂《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管理辦法》、《醫療器械標准管理辦法》、《醫療器械分類目錄》、《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規定》等規章。
(2)加強醫療器械標准體系建設。完善醫療器械標准體系,制訂修訂醫療器械國家和行業標准500項;加強與國際標准化組織合作,提高國際標准采標率;建立醫療器械有關標准物質研製和試驗驗證工作機制。
(3)加強醫療器械檢測體系能力建設。加強國家和省級醫療器械檢測能力建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擴大檢驗機構的資格認可;提高醫療器械電氣安全性、電磁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性的檢測能力;加強對高風險醫療器械的檢測。建立醫療器械的監督抽驗和評價性抽驗的工作機制和工作體系,拓展檢驗項目和檢驗范圍,規范抽驗行為,加大抽驗力度。
(4)加強醫療器械審評審批體系建設。建立並完善國家和省級醫療器械技術審評體系,建立審評專家咨詢隊伍,搭建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信息溝通交流平台;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技術審評規范;規范醫療器械注冊審批行為。嚴格新型醫療器械和高風險醫療器械的臨床前研究的技術要求。健全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開展符合醫療器械專業特點的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工作。建立新型醫療器械和高風險醫療器械的臨床審批制度。
(5)加強醫療器械質量體系管理。制訂並分步實施醫療器械質量體系管理規范總則和無菌醫療器械、植入性醫療器械、有源醫療器械、無源醫療器械、有源非接觸醫療器械、體外診斷試劑實施指南和檢查員工作指南。開展醫療器械質量體系管理規范相關培訓,強化檢查員隊伍建設。逐步對第二、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實施醫療器械質量體系管理規范進行檢查,促進生產企業達到規范要求。
(6)加強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和再評價體系建設。制定實施《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和再評價管理辦法》和《醫療器械召回管理辦法》,並制訂相應技術指南和工作規范,建立健全報告體系,強化企業的報告責任和義務。搭建上市後醫療器械風險效益評價的技術平台,建立預警、召回等制度。
(7)加強對在用醫療器械的監管。加強在用醫療器械調研,制定在用醫療器械監管制度。加強對醫療器械使用年限、產品報廢標準的技術研究,建立在用醫療器械監管評價方法,提高在用醫療器械監管效率。
15.強化葯品、醫療器械市場監管。
(1)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葯品、醫療器械行為。集中力量重點查處涉及面廣、影響大、公眾反應強烈的制售假劣葯品、醫療器械大案要案,對構成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加強中葯材專業市場、中葯材和中葯飲片監管,深入整頓和規范其市場流通秩序。
(2)繼續整頓和規范葯品、醫療器械廣告。加強廣告審批隊伍素質建設,嚴格按照標准審查廣告內容,建立廣告監測網路,加大監測力度。加強有關葯品、醫療器械廣告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增強公眾對違法廣告的辨別能力,積極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引導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依法規范發布廣告,堵塞違法發布渠道。對嚴重違法發布廣告的葯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依法予以嚴肅查處。逐步建立綜合治理機制。
(3)推進葯品、醫療器械誠信體系建設。完善葯品誠信分類管理,建立健全行政相對人誠信檔案系統;建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誠信管理制度,加強質量誠信評價體系和誠信信息公示建設,建立和完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誠信監管檔案,初步建立醫療器械誠信運行機制;建立涉及葯品、醫療器械產品審評、企業審批、認證檢查等專家和部門內部「信譽檔案」。
(4)深入推進農村葯品監督網和供應網建設。總結農村葯品監督網和供應網建設經驗,建立健全運行機制。建設農村葯品監督網和供應網要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特別是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結合。制定符合農村葯品供應實際的引導政策和監管措施,鼓勵和引導建設符合現代物流發展方向的葯品供應網,支持指導農村基層醫療機構自采、自種、自用中葯材,保證農民用葯安全有效、方便及時。
16.加強葯品、醫療器械突發性群體不良事件應急能力建設。
加強葯品、醫療器械突發性群體不良事件監測、預警網路建設,提高應對葯品、醫療器械突發性群體不良事件的協調指揮和快速響應能力;提高重點地區的葯品、醫療器械檢驗機構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檢測能力。按照就地就近原則,強化對假冒偽劣葯品和醫療器械進行無害化處理。積極探索葯害事件賠償制度。
17.推進葯品、醫療器械監管信息化進程。
實施「3511」工程,促進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實現部門間業務協同,提升監管效率和水平。加快葯品和醫療器械的注冊、審評、企業認證、稽查等核心業務系統建設。拓展和完善公共服務系統,加快葯品、醫療器械監管政務公開建設步伐,不斷提高對企業和公眾服務水平。
18.改善葯品、醫療器械監管基礎設施。
統籌規劃,改善行政執法機構辦公和裝備條件,建設辦公業務用房,配備必要的執法裝備,經過五年左右建設,行政執法機構的辦公業務用房和執法裝備基本滿足執法需要,經濟發達地區可以適度超前。整合現有檢驗檢測資源,合理布局,改善實驗條件,配備儀器設備,整體提高技術支撐的硬體水平。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