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單位治理能力

單位治理能力

發布時間: 2021-02-16 15:07:07

① 公司治理理論

一、問題的提出: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黑箱

公司治理的問題沿自伯利與米恩斯(1932),從他們的大著《現代公司與私有財產》問世以來,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真正得到了關注。勒納(1966)提出「管理控制型公司」大量存在,錢德勒(1977)正式概括為「經理革命」,認為這種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經理革命」是美國企業史上的一個顯著標志,並把這類企業稱為「經理式企業」。公司治理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廣泛關注。20世紀80年代初期,公司治理作為一個明確的概念出現在經濟學文獻中[1],20世紀90年代,公司治理被視為西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公司治理在我國得到重視,只有七八年時間,卻形成了大量的文獻和著作。理論界對公司治理的研究雖然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但它一直是主流經濟學研究的重點內容。我國的公司治理,從開始研究以來,主要關注的是國有大企業的治理問題,如委託-代理制度下的權能分解問題,分權中的激勵-約束問題、利益主體不一致性問題、團隊生產中的搭便車行為、信息不對稱下的欺詐與道德風險問題等。

而中小企業(一般被視為「古典企業」)受規模的限制,公司治理往往出現一種比較簡化的形式,所有者與經營者並不能嚴格的區分,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團隊經常出現高度統一的情況,大公司公司治理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在中小企業中還沒有常見。這可能是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為什麼成為理論研究的「黑箱」的原因。

二、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必要性

公司治理,國內外學術界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有代表性的論述在國外是科克倫和沃特克(Cochran ,P. and L. Wartick, 1988),在國內費方域(1996)的歸納比較有影響力。公司治理在最初,主要是指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即因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所引起的系列沖突的治理。由於利益相關者的存在,(如科克倫和沃特克認為,公司治理包括在高層管理者、股東、董事會和公司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相互作用中產生的具體問題[2];費方域的定義中也包括處理各方參與者之間的關系[3])公司治理的概念因此得到了引申,成為一個包括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大治理的定義。公司治理是一整套賴以指導和控制、管理企業運作的組織機制和規則。公司治理范疇的擴展,使得中小企業公司治理也成為理論的必需,只要組織成員之間存在利益沖突和交易費用大到使代理問題不能通過合約解決這兩個條件存在,那麼企業就必須面對公司治理問題。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轟轟烈烈的實踐,使得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研究相對出現十分貧乏。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數量上已經超過800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 %,他們創造了60%的工業總產值, 76%以上的新增工業產值,以及約60%的出口總額,40%的利稅,中小企業還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4]。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三、我國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特點

中小企業公司治理已經引起了國內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歐盟比較,我國中小企業公司治理存在鮮明的特徵。

1、事實上的一般性與劃型上的特殊性

中國的中小企業經過20多年來的發展,國有企業在競爭領域的退出和國有資本的民營化,中國的中小企業已經與國際上的民營企業基本上沒有本質區別,我們所講的中國中小企業也就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小企業。但在我國政府制定的相關政策上,還帶有明顯的計劃色彩,如200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法》第2條稱,「本法所稱中小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有利於滿足社會需要,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經營規模屬於中小型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中小企業的劃分標准由國務院負責企業工作的部門根據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報國務院批准」。

我國的中小企業劃分標准還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問題: 劃分企業規模標準的制定並不是出於扶持中小企業的目的,劃分標准主要是針對國有中小企業,沒有能夠把城鄉廣大的非公有制企業和農村、街道小企業都包括進去,不具有一般性。

而在國外,如歐盟在2000年初,歐委會建議使用以下標准衡量企業規模:1.雇員人數:50人以下為小型企業,50-250人為中型企業,250人以上為大型企業;2.資產額:250萬歐元以下為小型企業,250-1000萬歐元為中型企業,1000萬歐元以上為大型企業;3.營業額:500萬歐元以下為小型企業,500-2000萬歐元為中型企業,2000萬歐元以上為大型企業。在歐盟以中小企業為對象的資助項目中,對中小企業的界定是雇員人數不超過250人,年營業額不超過4000萬歐元的企業,或者是凈資產不超過2700萬歐元的企業。[5]

雖然歐盟的標准可能與中國中小企業的標准有一定差別,但歐盟對中小企業的明確界定和立足於扶持的政策方向,遠遠比我國的《中小企業法》和《大中小型企業劃分標准》要先進的多,操作起來也方便的多。

2、形式上的現代企業與實質上的古典企業。在企業形式上,中小企業大多以公司制的形式出現,我們從有關部門的統計中即可以看出[6]。

表一:2001年各類私營企業的規模 單位:萬元


目 獨資企業 合夥企業 有限責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萬戶 億元 平均規 模 萬戶 億元 平均規 模 萬戶 億元 平均規 模 戶 億元 平 均
規 模
合 計 51.73 1483.91 28.68 13.11 487.37 37.17 137.99 16113.2 116.77 289 127.72 4419.3

資料來源:《2001年工商行政管理統計匯編》的有關資料

雖然中國企業形式的法律文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但在實踐中,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因為規避無限責任的風險、減少企業負外部效應和增加商業信譽的需要採用了公司制的形式。中國中小企業中股份公司很少,因為中國法律規定,股份公司需要政策資金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而且必須經過省政府的批准。

而歐盟國家,如法國中小企業組織形式大體分五種:個人公司、合夥公司、集體名義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前三種屬於無限責任公司,後兩種是有限責任公司。在義大利,企業形式大體分為兩類,即自然人公司(無限責任)、資本公司(有限責任)。兩國中小企業大多數選擇了無限責任公司的形式。據統計,法國中小企業中的無限責任公司比重達61%,有限責任公司佔33%,股份有限公司僅佔6%。義大利的中小企業,80%為負無限責任的自然人公司,負有限責任的資本公司佔20%。

中小企業的這種不同形式,是由不同的歷史條件和政策環境造成的。但我國中小企業形式上的現代企業與實質上的古典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沒有分離,董事會幾乎不起作用,見表二)給公司治理提出了新的問題,即中小股東的委託-代理問題。在中小企業中,各股東事實上遵循「古典企業」的原則,出資人與企業家的職能合二為一,但中小股東的利益最大化與企業利益最大化並不完全一致,剩餘索取權並不能完全反映中小股東作為企業家的全部收益。
3、中小企業內部治理出現從家族化治理向尋租利益關聯者聯合治理的趨勢。家族企業是歐盟企業種群中最大的一族,在英國,70%的企業是家族企業,在法國10~500人的企業中有90%是家族企業,而義大利則高達99%。在我國家族企業的數量也占絕對優勢。雖然多數中小企業實行家族化管理,但也公司內部決策權出現了一些變化,主要管理者的決策參與程度大大加強,而董事會基本上形同虛設。

表二: 私營企業(家族企業)決策權分布 單位%
經營決策 一般管理決定
業主本人 58.8 54.7
業主和主要管理者 29.7 34.5
業主和其他人 0.3 0.4
董事會 11.0 10.0
其他人 0.2 0.4
合計 100 100

資料來源:《中國私營企業發展報告(199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這種變化來自於企業外部環境的強約束。中小企業家往往難以獨力承受外部復雜的制約條件,家族企業就藉助於外部力量、外部權利關系進行相關尋租活動,把外部尋租力量內部化或制度化,形成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治理。這種強外部約束,是我國中小企業公司治理中一個鮮明的特色,它還造成一些新的中小企業在一開始以公司形式出現,形成各自出資、各管一個方面的尋租利益關聯者治理模式。國外中小企業的利益關聯者治理主要是與內部管理人員、客戶、供應商、債權人的共同治理;中國中小企業的利益關聯者治理是公司與政府官員關聯人、相關權利關系擁有者或其代理人的共同治理,尋租動機十分強烈。

4、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內容,與歐盟中小企業相比,具有特殊性。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的中小企業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家族制中小企業,另一類是因國有企業改制而衍生的中小企業(包括集體企業和鄉鎮企業)。由國有企業改制而衍生的中小企業在產生方式和股權結構、制度安排和組織結構上與國有企業有割不斷的聯系,這類中小企業的公司治理更具有特殊性。如在國退民進的企業改制潮流中,一些地方政府沒有能力買斷職工,就安排部分債轉股,職工變為股東,但企業的控制權完全控制在經理層。這種治理模式與「南斯拉夫的工人社會所有制」模式又有很大不同[7]。同時,應當看到,中小企業組織結構演變是中小企業公司治理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如何構建一套符合中小企業發展規律的組織結構,對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結構穩定有重要意義。
5、中小企業的外部治理,以資本市場的治理,尤其是銀行資金的治理最為關鍵。

表三 中小企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

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2003.2

根據林漢川等人的上述調查,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所面臨的困難主要表現在:融資困難,缺乏做大的資金;人才匱乏,創新能力不足;管理混亂,企業運轉效率低下;市場需求不足、競爭無序、過度競爭;企業隱性負擔過重(地方執法部門違規攤派,拉贊助等行為造成)。這些困難之間存在如下邏輯關系:資金不足,企業難以持續發展——吸引不到高級人才——企業創新力不足、技術設備落後——企業的管理混亂,內部治理機制低效運行——對市場需求無力把握,競爭力弱——隱性負擔過重。因此,資金治理是中國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第一要義。這也是我國學者對中小企業研究中的主要問題。這些研究一般沒有立足於公司治理的角度,只是針對企業與銀行的相互關系來研究,沒有真正意義的指導作用。而歐盟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扶持是在歐盟框架下進行的,包括歐盟——本國政府——大區——省——市等不同層次的行政機構,也包括政府——金融部門——民間聯合會等不同身份的機構,形成一個多層次分工協作的組織體系。在資金扶持上,歐盟國家有一系列機構、政策。如法國,法國人民銀行下設兩個子公司,中小企業設備貸款銀行和中小企業擔保銀行。中小企業設備貸款銀行為全資子公司,負責全國中小企業的金融信貸業務,主要中小企業貸款。中小企業擔保銀行為有限責任公司,主要負責全國中小企業的投資擔保業務,國家給予資金支持。因此,根據歐盟的經驗,從公司治理的大角度全方位考慮,對扶持和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有重大意義。

② 請問公司治理的含義是什麼啊

公司治理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主要內容
一,公司治理簡介
二,公司治理原則簡介
三,國際公司治理模式
四,中國公司治理現狀
五,《上市公司治理准則》解析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學習要求
了解公司治理的一般性原則
對中國公司治理的現狀問題的難點有清醒的認識
能夠運用公司治理的一般性原則分析上市公司運作
中存在的問題
熟練掌握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的有關要求
切實理解"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義務的內在含義,
推動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一,公司治理簡介
1,1公司治理的涵義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
一組規范公司相關各方的責,權,利的制度
安排,是現代企業中最重要的制度架構.它
包括公司經理層,董事會,股東和其他利害
相關者之間的一整套關系.通過這個架構,
公司的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手段得以確
定.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1,2公司治理的歷史沿革
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的產生是與股份有限公司的出
現聯系在一起的,其核心是由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
離,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利益不一致而產生的委託——
代理關系.
在西方國家,公司治理,特別是股東和經營者在
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經歷了一個
從管理層中心主義到股東會中心主義,再到董事會中
心主義的變化過程.
董事會的出現還是沒有解決因公司所有權與控制
權分離而產生的委託——代理問題.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1,3公司治理的全球化浪潮
自九十年代以來, 由於經濟的日益全球化, 公司的
治理結構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形成了一個公司
治理運動的浪潮.
這一浪潮首先是從英國開始的.英國八十年代由
於不少著名公司相繼倒閉,引發了英國對公司治理問
題的討論, 由此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委員會和有關公司治
理的一些最佳准則, 如Cadbury 委員會及其發表的《公
司治理的財務方面》的報告, 關於董事會薪酬的
Greenbury報告,以及關於公司治理原則的Hampel 報
告.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1,3公司治理的全球化浪潮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於1999年推出的"OECD公司治理原則".該
原則包括五個部分:
1)公司治理框架應保護股東權利;
2)應平等對待所有股東,包括中小股東和外國股東.
當權利受到侵害時,所有股東應有機會得到賠償;
3)應確認公司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利,鼓勵公司與他
們開展積極的合作;
4)應確保及時,准確地披露所有與公司有關的實質性
事項的信息,包括財務狀況,經營狀況,所有權結構,
以及公司治理狀況;
5)董事會應確保對公司的戰略指導,對管理層的有效
控制;董事會應對公司和股東負責.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1,3公司治理的全球化浪潮
除了OECD之外,其它國際機構也紛紛加入了
推動公司治理運動的行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制定了《財務透明
度良好行為准則》及《貨幣金融透明度良好行為准
則》.
世界銀行還與OECD合作,建立了全球公司治
理論壇(Global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um)以推
進發展中國家公司治理的改革.
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也成立了新興市場
委員會(Emerging Market Committee)並起草了
《新興市場國家公司治理行為》的報告.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1,4公司治理運動形成的原因
1,4,1原因一
1,4,1,1公司治理和企業融資
現任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James D. Wolfenson):"對世界
經濟而言,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健全的國家治理一樣重要."
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融資,吸引國際國內資本所必需
的.由於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本國的企業可以到國外去融資,但
是一國,能否吸引長期的,有"耐心"的國際投資者,該國的公司
治理結構必須讓投資者可以信賴和接受.即使該國的公司並不主
要是依賴外國資本,堅守良好的公司治理准則,也能夠增強國內
投資者對投資該公司的信心,從而降低融資成本,最終能夠吸引
更多更穩定的資金來源.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1,4公司治理運動形成的原因
1,4,1,2投資者意向
McKinsey(麥肯錫公司)最近發表了一份投資者意向報
告(Investor Opinion Survey),其主題是股東怎樣評價和衡
量一個公司的治理結構的價值.這項調查是McKinsey與世
界銀行及機構投資者協會合作進行的.參與此項問卷的有
200家大型機構投資者, 共管理3.25萬億美元的資產.
該項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3/4的投資者認為在他們選
擇投資對象時,公司的治理結構,特別是董事會的結構和績
效與該公司財務績效和指標至少一樣重要.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1,4公司治理運動形成的原因
1,4,1,3公司治理的價格
80%多的投資者認為他對於治理結構好的企業,他們願
意出更高價錢.比如對英國的公司,同樣的股票,盈利和財
務狀況, 但治理結構好的公司,投資者願意以高出18%的價
格購買其股票.對於義大利公司來說,治理結構好的公司股
票的溢價(Premium)是22%,而印度尼西亞的公司是27%.
可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吸引投資者,從而增加企業
的融資能力,促進經濟增長.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1,4公司治理運動形成的原因
1,4,2原因二
機構投資者的壯大,推動了運動的興起.由於機構投資者手中控
制大量的資金,他們在公司治理中會對公司施加壓力,要求管理層按股
東的期望來管理公司.有影響力的機構投資者如英國國家退休金協會,
美國加州公職人員退休基金協會(CalPERS)等.
亞洲危機的爆發,也"喚醒"了人們對亞洲公司治理的重新認識.金
融危機的出現,體現了這些國家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薄弱,如信息披露的
不充分,以及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董事會以及控股股東缺乏誠信和問
責機制.
美國安然事件的爆發,暴露了美國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喚起了
美國等成熟市場國家對本國公司治理的重新審視.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二,公司治理原則簡介
2,1公司治理原則的涵義
公司治理原則是改善公司治理的標准與方針政策,
也是公司管理層次的實務原則.它可以幫助政府對有
關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與監管制度框架進行評估與改
進,同時,對股票交易所,投資者,公司和其他在建
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中起作用的機構提供指導和建議.
廣義的公司治理原則,包括有關公司治理的准則,
報告,建議,指導方針以及最佳做法等.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2,2公司治理原則的框架
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治理原則是經濟合作
與發展組織(OECD)於1999年推出的"OECD公司
治理原則".該原則包括五個部分:
1,股東權利
2,應平等對待所有股東
3,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利
4,信息披露
5,董事會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2,3國外公司治理原則的發展現狀
制定公司治理原則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潮流,自1992
年英國的《Cadbury 報告》頒布以來,諸多國家或組織
已經推出了100多個公司治理原則或准則.公司治理准
則作為公司治理實務層次的標准或方針政策,它以公司
治理實務規范的形式對公司治理的實際運作進行指導和
約束,旨在規范上市公司治理行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結構,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三,國際公司治理模式
3,1英美模式
美國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外部監督為主的模式.英美模式的最大特點
就是所有權較為分散,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對管理層實施控制.在這一模
式下由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使用權分散的股東不能有效地監控管
理層的行為,即所謂的"弱股東,強管理層"現象,由此產生代理問題, 從
而導致內部人控制.
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主要是靠外部的監督機制.首先, 是建立一個
由外部董事和獨立董事為主的董事會來代表股東監督經理層, 在董事會下
設以獨立董事為多數並領導的審計,薪酬和提名委員會; 其次, 是發展機
構投資者, 使分散的股權通過機構投資者得以相對集中; 第三, 是依靠中介
機構的約束, 包括外部審計機構,投資銀行等; 第四, 是依靠強有力的事後
監管和嚴厲處罰, 以提高違規成本; 第五, 是依靠健全的法律制度, 特別是
股東訴訟制度, 如集團訴訟和衍生訴訟制度, 使股東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夠
得到補償; 第六, 是對管理層實行期股期權, 使經理層的利益和公司長遠利
益緊密聯系起來, 達到降低委託--代理的成本的目的.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2德國模式
德國公司治理結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兩會制",即
監事會和董事會.德國模式是"內部控制"型模式.兩會
中包括股東,銀行及員工的代表,對管理層實行監控.
其中,職工代表在兩會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德國,最多
的股東是公司,創業家族,銀行等,所有權集中程度比
較高.德國的銀行是全能銀行(Universal Bank),可
以持有工商企業的股票,另外,公司相互持股比較普遍.
銀行對公司的控制方式是通過控制股票投票權和向董事
會派駐代表,有些還是監事會主席,銀行代表就占股東
代表的22.5%.德國公司治理模式的另一特色就是強調
職工參與,在監事會中,根據企業規模和職工人數的多
少,職工代表可以佔到1/3到1/2的職位.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3日本模式
日本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一會制",但是強調"內部
控制".董事會主要是由管理層構成.和德國的模式類
似,對公司監控主要是通過交叉持股和主辦銀行制度
來實現的.在日本,由於不允許控股集團的出現,企
業間交叉持股是很普遍的,非金融性的公司擁有日本
全部上市公司四分之一的股票,另外,原材料供應商
和銷售商也通過合同的形式對企業的管理階層起到一
定的監督作用.
日本的金融機構在公司治理結構中扮演重要的角
色.多數公司都有一家主要的銀行——主辦行作為股
東和業務夥伴.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4東亞模式
在大部分東亞國家(地區),公司股權集中在家
族手中,公司治理模式因而也是家族控制型.控制性
家族一般普遍地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和投資決策,形
成家族控制股東"剝削"中小股東的現象.這一問題是這
一地區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
東亞地區除日本家族控制企業所佔比重較少之外,
在韓國,家族操控了企業總數的48.2%,台灣是61.6%,
馬來西亞則是67.2%.在菲律賓和印尼,最大家族控
制了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6.各國最大的十個家族起碼
分別控制了本國市價總值的一半.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5全球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變及改革
在八十年代,由於德,日經濟的強盛,人們普
遍認為,和以市場為基礎的外部模式相比,以企業
集團,銀行和控股公司為治理主體的內部模式能更
好地解決代理問題
進入九十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全
球化,以及信息產業的崛起,內部控制模式的弊端
日益顯露,以市場為導向的外部治理模式逐漸成為
各國學習的樣板.英美模式以股東利益為基礎,以
盈利為導向,重視資本市場的作用,似乎更能夠適
應經濟的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
但安然事件暴露了美國公司治理模式中存在的
嚴重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6安然事件後美國公司治理的改革
3,6,1 2002年美國公司治理原則改革的幾件大事
2002年2月13日SEC責令NYSE改進上市公司治理原則
2002年6月6日NYSE上報SEC公司治理原則修正方案
2002年7月30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旨在打擊公司財務
欺詐,恢復投資者信心的《公司改革法》(Sarbanes-
OxleyAct of 2002)
2002年8月4日美國總統布希於8月4日簽署了公司責任法

2002年8月16日NYSE公布了公司治理原則修正方案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6安然事件後美國公司治理的改革
3,6,2 NYSE公司治理原則修訂方案
增加獨立董事的數量.修改後的規則要求上市公司董
事會中,獨立董事必須佔多數.
強化和嚴格對"獨立性"的要求. 作為獨立董事,必須與
上市公司及與上市公司相關的組織的股東或管理人員,
沒有重要的關聯關系.公司必須披露獨立董事獨立性
的依據.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6安然事件後美國公司治理的改革
3,6,2 NYSE公司治理原則修訂方案
授權非管理層董事對公司管理層實施更為有效的檢查.
要求上市公司成立全部由獨立董事組成的提名/公司治
理委員會.
要求上市公司成立全部由獨立董事構成的薪酬委員會.
對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成員在"獨立性"上的特殊要求,
如董事會費是審計委員會成員從公司獲得薪酬的唯一來
源.
增加審計委員會的權力和責任,包括授予其聘請及解
聘獨立審計師的獨享權力,批准公司與獨立審計師的重
要的非審計性的業務關系.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6安然事件後美國公司治理的改革
3,6,2 NYSE公司治理原則修訂方案
要求每個公司必須制定公司治理細則,並予以披露.
在治理細則中應說明董事資格標准,董事責任,薪酬,
培訓及董事會的績效評估.每個公司還需制定和披露商
業行為准則及董事和高管人員道德行為准則.
交易所將有權對違反這些上市規則的公司進行公開譴
責.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6安然事件後美國公司治理的改革
3,6,3索克斯法案
7月26日,美國國會以絕對多數通過了關於會計和公司
治理一攬子改革的索克斯法案;7月30日,布希總統在
白宮簽署了該項法案,使其正式生效.
索克斯法案從加強信息披露和財務會計處理的准確性,
確保審計師的獨立性,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等主要方面對
現行的證券,公司和會計法律進行了多處重大修改,而
且針對上市公司新增了許多相當嚴厲的法律規定.索克
斯法案的適用范圍不僅包括美國本國的上市公司,也同
時涵蓋了在美上市的非美國公司.
布希總統稱該法案是"羅斯福時代以來,有關美國商業
實踐的影響最為深遠的改革".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6安然事件後美國公司治理的改革
3,6,4定期報告披露——鎖定CEO,CFO個人責任
公司改革法案要求CEO/CFO對公司定期報告(年報和
季報)進行個人書面認證,"本人審查了報告.據本人所
知(based-on-the-knowledge),報告不存在有關重要
事實的虛假陳述,遺漏或者誤導,符合證券交易法13
(a)和15(d)節的要求."
如CEO/CFO知道(knowing)定期報告不合證券交易法
13(a)和15(d)要求,仍然作出書面認證,可並處不
超過100萬美元的罰款和不超過10年的監禁;如果CEO/
CFO蓄意故犯(willfully),可並處不超過500萬美元
的罰款和不超過20年的監禁.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6安然事件後美國公司治理的改革
3,6,5其他條款
防止CEO/CFO的利益沖突:禁止公司向CEO/CFO提供貸款.
公司財務報告重大違規,管理者喪失業績報酬:若SEC因公司公布
的定期報告有重大違規,命令公司提交財會重述,CEO/CFO在違規
報告發表之後的12月內獲得的一切業績報酬(包括:獎金,認股選
擇權)和買賣股票的收益都必須返還公司.
SEC解職令: 如果SEC認為公眾公司董事和其他管理者存在欺詐行
為或者"不稱職",可以有條件或者無條件,暫時或者永久禁止此人
在公眾公司擔任董事和其他管理職務.以前,SEC須向法院申請解
職令,並且得證明有問題的董事或者其他管理者為"實質不稱職".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6安然事件後美國公司治理的改革
3,6,6設立公司審計委員會
公司改革法案把審計委員會提升到公眾公司的法定審
計監管機構.公司改革法案要求公眾公司必須建立審計
委員會.審計委員會必須全部由"獨立董事"組成, 除了
董事津貼,審計委員津貼之外,不從公司領取其他酬金;
不受控制股東或者管理層影響的"非關聯人士"此外,委
員會至少要有一名財務專家.
審計委員會的職能是:(1)從管理層之外的來源獲得
公司信息.(2)在外部審計和管理層之間構成隔離帶.
(3)從外部獲得財務咨詢.審計委員會有權聘用獨立
財務顧問,從而在處理疑難問題的時候,能夠擺脫管理
層和外部審計的影響.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6安然事件後美國公司治理的改革
3,6,7強化對外部審計的監督
創設"公眾公司財會監管委員會"(PCAOB)PCAOB名義上
是自律組織,實際上是SEC控制的,負責監管審計行業
的准官方機構.
PCAOB擁有以下許可權:負責審計注冊; 制定行業標准和
行業紀律;對注冊審計事務所實行年檢負責調查審計事
務所的不法行為.
禁止外部審計向上市公司提供與審計無關的服務.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3,6安然事件後美國公司治理的改革
3,6,8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我國由於股權的高度集中造成的股權代理人缺位而
形成的內部人控制現象與美國相似.美國許多公司治理
原則改革的方案與我國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相似,
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准則已經實現與國際接軌.
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核心在於保持獨立董事的獨立
性並使其勤勉盡責.
美國的經驗表明,公司治理原則必須隨著市場的變
化而變化,沒有一個原則是完美的,應該不斷創新,不
斷改革.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四,中國公司治理現狀
4,1現狀總攬
目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在於實現從"行政型治理"到"經濟型治理"
的轉變.
由於國有股東代表"缺位",導致外部治理虛化,內部治理弱化,強化了
"內部人控制".
青木昌彥(1995)曾指出"在經濟轉軌過程中,出現了企業經理在自己
的企業內部構築了不可逆的管轄權威的現象",就是"內部人控制".
中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的系統風險":由於控股股東的權利濫用,出
現的控股集團公司對上市子公司的"淘空",控股股東對小股東,其他利益
相關者的利益損害,這是公司治理自實施機制產生的均衡結果.公司治
理的系統風險難以通過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來解決.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四,中國公司治理現狀
4,1現狀總攬
中國現階段必須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制度體系的
建設及政府的有效監管,這一點可以借鑒東歐轉軌經濟國家
的成功經驗.
在吸收和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公司治理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
結合中國企業的特性,及時制定出具有指導性的中國公司治
理原則.
以公司治理原則為標准構建中國公司治理狀況的評價體系,
把政府對公司治理的監管落到實處.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4.2入世對中國公司治理結構提出的挑戰
與國際上的優秀企業相比,我國的上市公司還存在較大
差距.轉軌時期的經濟特徵,上市公司被"淘空",信息披露
不真實,現代企業制度尚未建立,缺乏核心競爭力等,入世
面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艱巨任務.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4.2入世對中國公司治理結構提出的挑戰
上市公司的質量是證券市場的根本,是證券市場穩定發
展的基石. 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接連不斷地出現問題,就
提醒我們要盡快解決這一問題.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主要
是要依靠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
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必須依靠治理結構的完善;這是因
為公司治理是現代企業制度最重要的組織框架.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4.2入世對中國公司治理結構提出的挑戰
國有股權控制權不明確,沒有明確誰是國有資產所有者
的代表,誰來作為上市公司國有股的代錶行使權力,形成國
有股權虛置.
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存在過多的關聯交易,與控股股
東在人員,財務,資產上沒有實現三分開,控股股東以此控
制或操縱上市公司.
股權結構過於集中, 國有股權"一股獨占,一股獨大".
滬深兩市1104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東平均持股比例高達
44.86%,而第二大股東平均持股比例僅為8.22%,前三名大股
東的合計平均持股比例接近60%.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4.2入世對中國公司治理結構提出的挑戰
大量國有股, 法人股不能流通, 使公司控制權市場難以
形成.2000年底我國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本佔到總股本的63.4
%.
"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在董事會人員組成中以執行董
事和控股股東代表為主,缺少外部董事,獨立董事,難於發
揮制衡作用.
董事會功能和程序不夠規范; 董事缺乏誠信義務,未能勤
勉盡責;對董事缺乏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
監事會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督功能.
經理層缺乏長期激勵和約束機制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五,《上市公司治理准則》解析
5,1《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的意義
2000年11月,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與國家
體改研究會等單位聯合推出了"中國公司治理原則(草
案)"
2002年1月7日,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經貿委聯合推
出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則》
《上市公司治理准則》奠定了中國公司治理的制度
基礎,為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
平台.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五,《上市公司治理准則》解析
5,2《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的主要內容
平等對待所有股東,保護股東合法權益
規范控股股東行為及其與上市公司的關系
強化董事的誠信與勤勉義務
發揮監事會的監督作用
建立健全績效評價與激勵約束機制
保障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利
強化信息披露,增加公司透明度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5,2《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的主要內容
5,2,1股東權益
公司治理結構應保護股東權益
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應確保所有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享有平等地

股東對公司重大事項應具有知情權和參與決定權
制定股東大會議事規則,明確決策程序
完善股東投票制度,包括代理投票,投票權徵集等.
鼓勵股東積極參與公司治理
機構投資者應在公司董事選任,經營者激勵與監督,重大事項決策
等方面發揮作用
中小股東在其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提起民事訴訟以獲得賠償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5,2《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的主要內容
5,2,3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
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及其他股東負有誠信義務
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候選人的提名,應嚴格
遵循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
控股股東不得直接或間接干預公司的決策及依法開展的
生產經營活動,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的權益
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應實行人員,資產,財務分開,機
構,業務獨立,各自獨立核算,獨立承擔責任和風險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5,2《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的主要內容
5,2,4董事聘選程序
上市公司應在公司章程中規定規范,透明的董事選聘程
序,保證董事選聘公開,公平,公正,獨立
上市公司應在股東大會召開前披露董事候選人的詳細資
料,保證股東在投票時對候選人有足夠的了解
在董事的選舉過程中,應充分反映中小股東的意見.股
東大會在董事選舉中應積極推行累積投票制度.控股股東
控股比例在30%以上的上市公司,應當採用累積投票制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5,2《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的主要內容
5,2,5董事的義務
董事應根據公司和全體股東的最大利益,忠實,誠信,勤勉地履行
職責
董事應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履行其應盡的職責.
董事應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出席董事會,對所議事項表達明確的意見.
董事確實無法親自出席董事會的,可以書面形式委託其他董事按委託
人的意願代為投票,委託人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董事應積極參加有關培訓, 以了解作為董事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熟悉有關法律法規, 掌握作為董事應具備的相關知識董事會決議違反
法律,行政法規和上市公司章程或對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對作出該
決議負有責任的董事應按照法律規定承擔相應的責任
經股東大會批准,上市公司可以為董事購買責任保險.但董事因違
反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規定而導致的責任除外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5,2《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的主要內容
5,2,6董事會的構成和職責
董事會的人數及人員構成應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確保董事會能夠進行富有成效的討論,作出科學,迅速和
謹慎的決策
董事會應具備合理的專業結構,其成員應具備履行職務
所必需的的知識,技能和素質
董事會向股東大會負責.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應確保董事
會能夠按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行使職權
董事會應認真履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規定的職
責,確保公司遵守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公平對
待所有股東,並關注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5,2《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的主要內容
5,2,7董事會議事規則
上市公司應在公司章程中規定規范的董事會議事規則,確保董事會
高效運作和科學決策
董事會應該定期召開會議.董事會會議應按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進
行.董事會應按規定的時間事先通知所有董事,並提供足夠的資料
2名以上獨立董事認為資料不充分或論證不明確時,可聯名提出緩開
董事會或緩議董事會擬議的部分事項,董事會應予以採納
董事會會議記錄應當完整,真實.出席會議的董事和記錄人,應當
在會議記錄上簽名
公司應在公司章程中制定明確規則,對授權董事長在董事會閉會期
間行使董事會部分職權的內容,許可權應當明確,具體,凡涉及公司重
大利益的事項應提交董事會集體決策.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③ 如何建立健全本單位、提高基層治理能力水平

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路徑毫無疑問是改革,就是要以問題為導向,拿體制、機制、制度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刀」。由於我們現在的改革屬於「刺激—反應」式改革,就是揭露了問題再去解決問題,這也容易導致兩個問題:一是改革的「碎片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決定》提出的60個領域的改革,就是全面改革。二是如何進行「自我革命」,改革的內生動力來自哪裡。解決政府改革動力不足的問題,需要從法制和制度來「硬約束」。《決定》提到的「法治中國」就是為了給改革注入新的動力。同時,《決定》提出「嚴格績效管理,突出責任落實」,我覺得有必要將改革納入政府績效管理體系,把是不是改革創新作為政績的重要考核內容納入進去,促使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自覺行動起來,同時還要建立不改革、在改革問題上「不作為」的問責機制。有了這樣的機制,改革才會更有來頭、更有勁頭,才能讓更多的人嘗到改革的甜頭。

④ 如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目前, 政務公開不完善、地方保護及公民參與不強等 問題,因此應當採取樹立服務型政府治理理念、 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和鼓勵公民參與等措施, 開展跨區域合作治理、 以提 升我國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關鍵詞: 政府治理; 地方政府; 政務公開 治理能力; 地方政府的活動與民眾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 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 關,地方政府治理的能力,直接關繫到一個國家社會經濟文 由 文件在內的, 7 個法律部門、 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 3 化的發展和政治穩定。加強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研究,對我 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 國地方政府提升自身治理能力有一定實際意義。 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 治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這些都 一、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現狀 為地方政府加強法制能力提供了基本條件。 1.政府治理的公開透明度加大 4.政府治理的回應能力提升 從計劃經濟時代直到改革開放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政 在回應能力方面,各級地方政府政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 府治理過程的透明性較差,暗箱操作的現象屢見不鮮。隨著 成果,建立、完善了社情民意反映溝通制度和專家咨詢制度, 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形勢的發展,全國各地都在努力建設透明 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確立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以人為 政府。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建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二是建 本成為政府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增強政府的回應性方 立專門的政府信息公開網站,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 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創造了不少有益的形式。例如,建立市長 政府的絕大部分政府機構, (州 和相當一部分區縣都 地級市 ) 熱線 24 小時值班制度,方便公眾反映問題;公安系統設立報 已開通了門戶網站,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信息發布和網上辦事 警服務中心,建立快速反應體系;一些政府職能部門和公共 三是加強了公眾信訪工作。 等服務; 所有這些無疑都使透明政府 服務性行業實行首問負責制或首辦負責制,實行服務承諾制 的建設力度不斷得到加大,政府的治理能力得到不斷加強。 等,積極地對公眾需求作出回應。 2.政府治理的承擔責任能力增強 5.政府治理的廉潔自律能力強化 人民群眾是政府治理績效的最終評判者。近年來,一些 我國地方政府在進行經濟社會治理時一直注重對廉潔 政府在對其工作部門的年度業績考評中,由「被管理者」或 自律能力的培養,在防止政府治理公權力異化和反腐敗上取「被服務者」來給這些部門打分。結果是那些責任心不強、對 得一定成效。主要包括:一是明確政府治理權力的公共屬性, 老百姓態度生硬的部門得到應有的較低的評價,以至於某些 從思想上避免政府治理權力的異化;二是加強對腐敗的防範 部門負責人不得不引咎辭職,或由於業績考評不合格而被調 與打擊力度,即加強預防腐敗教育,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的發 離負責崗位。2009 年《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首次發布,對 生,同時對腐敗分子發現後進行及時予以查處;三是加強對 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重點內容和重大問題進行了專題系統 人民群眾參與和監督積極性的引導,藉助網路論壇、網路博 研究,提出了對策思路,同時,總結了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開 客、網路調查、電話訪問、問卷調查、信訪等多種方式,使公眾 展政府績效評估的典型經驗,提煉出了六個績效管理模式, 多渠道參與治理和監督政府工作。 形成了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框架報告。 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的問題 二、 3.政府治理的法律制度日益規范 在依法治國方略的指引下,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以憲法 盡管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也得到了很大的成效,但也應當看到,我國現行的地方政府 向來左右公民參與。而公民參與的主體性不強,公民的參治理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要求仍存在 與部分是在從眾心理的支配下參與進來,並不是把公民參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與當作自己應有的權利。在公民參與渠道上,各地政府雖 1.政府治理理念尚未真正確立 然採取了各種各樣的參與方式,提供了多種參與渠道,但 中國在走向工業化的過程中逐步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 這些方式和渠道大多限於事前公示、公民聽證、基層選舉劃經濟體制,在對社會稀缺資源完全佔有的基礎上,中國構 等,並且大多是不定期的,而且在參與過程中,公民的意願築了嚴密而高度集權的政府管理模式,它在追求國家目標和 和利益表達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政府的決策也是一個值得效益最大化的同時,相對忽視了政府治理理念的發展。隨著 商討的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國初步形成了在社 三、提升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對策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關系等多方面有著明顯差別的利益高度多元化的社會群體,多元化的 1.樹立服務型政府治理理念群體要求有多元化的需求。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市場競爭和政 在傳統體制下,政府始終以管理者和經營者的身份過多府間的效能競爭,對中國現行的政府治理理念提出了挑戰, 地干預了市場經濟領域,造成政府低效和腐敗等問題。應盡對此必須做出適當的調整與轉變。 快實現管理理念向服務理念的轉變,加強政府的公共服務職 2.地方保護問題依然存在 能的理念,將政府切實塑造成一個為公眾、社會提供公共產 地方政府在執行中央或上級政策時是一個矛盾的綜合 品,發展公益事業的公共服務機構,真正實現官僚型公務員體,一方面代表政策的制定者,另一方面又是政策的執行者。 向人民公僕的轉變。中央政策起到宏觀調控全局性社會利益的作用,必然要涉及 2.開展跨區域合作治理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博弈,或是地方與地方之間利益分割。因 完善區域間信息相互溝通制度。加強政府間在治理合作此,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取向對中央或上級政策的落實具有 中的信息溝通,及時互換和通報各自的情報,為採取聯合治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當中央或上級的政策調控符合 理行動提供信息支持。地方政府間關系由競爭走向合作。我地方自身利益時,地方政府就會認真貫徹執行相關政策,地 國一直以來實行的分權改革,把地方政府塑造成了,以謀取方政府可以較少的投入而得到很大的產出。當中央或上級的 利益為宗旨,以相互競爭為發展動力的充滿競爭力的市場行政策不符合地方自身利益時,地方政府在執行中央或上級政 為主體。因此,有必要協調好政府之間的利益以實現調整地策時就會受到來自於地方政府本身和地方民眾的阻撓,地方 方政府之間的關系,實現政府跨際域治理的目標。 形成利益群體總會千方百計地加以抵觸, 「上有政策,下有對 3.完善政務信息公開策」的對決,或不認真落實或變相落實。遇到這種情況,中央 樹立全新的政務信息公開理念,科學認識政務公開的思的政策到地方上就會大打折扣。 想,把政務公開視為公民必須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政府必 3.政務公開機制尚須完善。政務公開在各地方已取得了 須履行的一項基本義務。加強政務信息公開的法治化,抓好一定的成效,但由於政務公開是一項新的工作思路,涉及傳 信息公開制度建設,使制度具有應有的操作性。政務信息公統思想觀念和長期工作習慣的轉變,涉及現有利益格局的調 開的內容主要在貼近群眾上下工夫,使群眾能充分理解,真整,因此,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公開內容不規范; 實的享受到政務公開所帶來的好處。公開的形式要直觀,更二是公開內容不真實;三是擺花架子,搞門面工程;四是政務 新要迅速。公開內容的更新必須及時,只要政府的政策發生公開監督機制不夠完善。許多地方和單位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了變動,各單位應該在規定的時間內迅速更新,讓人們能的主動性不強,沒有建立一種真正有利於群眾監督,方便群 及時獲知。眾監督的形式,不敢真正接受輿論監督。從表面上看,各級地 4.鼓勵公民參與方政府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請媒體出席各種會議,但他們向 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民主政治的不斷進步,公民 對於媒體通報的大多是政績, 「政務」 「問題」 要麼避而不 或 , 意識正在逐步地加強,公民參與的意識也在不斷地加強。在談,要麼輕描淡寫。 這種新形勢下,政府無疑應該積極引導和鼓勵公民社會以多 4.公民參與程度有待提高 種方式參與政府決策。政府應建立完善有效的溝通渠道,縮 目前人們逐漸接受並支持公民參與,但公民實際參與地 短與公眾的距離,創新公民參與途徑,在公共決策中實現政方治理程度卻不高。這裡面存在著多方面的原因。政府部門 府與公眾積極互動。這有利於政策的良好制定與執行,有利往往認為公民參與治理的能力不夠,甚至以政府的權威為導 於完善決策機制,有利於提高政府治理的實效。

⑤ 公司治理有哪些手段

1."抽屜式"管理

現代管理也稱之為"職務分析"。當今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的大中型企業都非常重視"抽屜式"管理和職位分類,並且都在"抽屜式"管理的基礎上,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職位分類制度。"抽屜式"管理形容在每個管理人員辦公桌的抽屜里都有一個明確的職務工作規范,在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有職無權,也不能有責無權,更不能有權無責,必須職、責、權、利相互結合。企業進行"抽屜式"管理五個步驟:第一步,建立一個由企業各個部門組成的職務分析小組;第二步,正確處理企業內部集權與分權的關系;第三步,圍繞企業的總體目標,層層分解,逐級落實職責許可權范圍;第四步,編寫"職務說明"、"職務規格",制定出對每個職務工作的要求准則;第五步,必須考慮到考核制度與獎懲制度相結合。

"危機式"管理

隨著全球經濟競爭日趨激烈,世界著名大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進入維持和衰退階段,為改變狀況,美國企業較為重視推行"危機式"生產管理,掀起了一股"末日管理"的浪潮。美國企業界認為,如果一位經營者不能很好地與員工溝通,不能向他的員工表明危機確實存在,那麼,他很快就會失去信譽,因而也會失去效率和效益。美國技術公司總裁威廉·偉思看到,全世界已變成一個競爭的戰場,全球電信業正在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他啟用兩名大膽改革的高級管理人員為副董事長,免去5名傾向於循序漸進改革的高級人員職務,在職工中廣泛宣傳某些企業由於忽視產品質量、成本上升導致失去用戶的危機。他要全體員工知道,如果技術公司不把產品質量、生產成本及用戶時刻放在突出位置,公司的末日就會來臨。

2."一分鍾"管理

目前,西方許多企業採用了"一分鍾"管理法則,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內容為:一分鍾目標、一分鍾贊美及一分鍾懲罰。所謂一分鍾目標,就是企業中的每個人都將自己的主要目標和職責明確地記在一張紙上。每個目標及其檢驗標准應該在250個字內表達清楚,在一分鍾內就能讀完。這樣,便於每個人明確認識自己為何而干、怎樣去干,並且據此定期檢查自己的工作。一分鍾贊美,就是人力資源激勵。具體做法是企業的經理經常花費不長的時間,在職員所做的事情中挑出正確的部分加以贊美。這樣可以促使每位職員明確自己所做的事情,更加努力地工作,並不斷向完美的方向發展。一分鍾懲罰,是指某件事本該做好卻沒有做好,對有關人員首先進行及時批評,指出其錯誤,然後提醒他"你是如何器重他,不滿的是他此時此地的工作"。這樣,可以使做錯事的人樂於接受批評,並注意避免以後同樣錯誤的發生。

3."破格式"管理

在企業諸多管理中,最終都通過對人事的管理達到變革創新的目的。因此,世界發達企業都根據企業內部競爭形勢的變化積極實行人事管理制度變革,以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在日本和韓國企業里,過去一直採用以工作年限作為晉升職員級別和提高工資標準的"年功制度"。這種制度適應了企業快速膨脹時期對用工用人的要求,提供了勞動力就業與發展的機會。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些發達企業進入低增長和相對穩定階段,"年功制度"已不能滿足職員的晉升慾望,導致企業組織人事的活力下降。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韓國的發達企業著手改革人事制度,大力推行根據工作能力和成果決定升降員工職務的"破格式"的新人事制度,收到了明顯成效。世界大企業人事制度的變革,集中反映出對人潛力的充分挖掘,以搞活人事制度來搞活企業組織結構,注意培養和形成企業內部的"強人"機制,形成競爭、奮發、進取、開拓的新氣象。

4."和攏式"管理

"和攏"表示管理必須強調個人和整體的配合,創造整體和個體的高度和諧。在管理中,歐美企業主要強調個人奮斗,促使不同的管理相互融洽借鑒。它的具體特點是:1、既有整體性又有個體性。企業每個成員對公司產生使命感,"我就是公司"是"和攏式"管理中的一句響亮口號。2、自我組織性。放手讓下屬做決策,自己管理自己。3、波動性。現代管理必須實行靈活經營戰略,在波動中進步和革新。4、相輔相成。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補充交流,使一種情況下的缺點變成另一種情況下的優點。5、個體分散與整體協調性。一個組織中單位、小組、個人都是整體中的個體,個體都有分散性、獨創性,通過協調形成整體的形象。6、韻律性。企業與個人之間達成一種融洽和諧充滿活力的氣氛,激發人們的內驅力和自豪感。

5."走動式"管理

這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種創新管理方式,它主要是指企業主管體察民意、了解實情與下屬打成一片,共創業績。這種管理風格已顯示出其優越性,如:

(1)主管動部屬也跟著動。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名譽會長士光敏夫採用"身先士卒"的做法,一舉成為日本享有盛名的企業家。在他接管日本東芝電器公司前,東芝已不再享有"電器業搖籃"的美稱,生產每況愈下。士光敏夫上任後,每天巡視工廠,遍訪了東芝設在日本的工廠和企業,與員工一起吃飯,閑話家常。清晨,他總比別人早到半個鍾頭,站在廠門口,向工人問好,率先示範。員工受此氣氛的感染,促進了相互間的溝通,士氣大振。不久,東芝的生產恢復正常,並有很大發展。

(2)投資小,收益大。走動管理並不需要太多的資金和技術,就可能提高企業的生產力。

(3)看得見的管理。就是說最高主管能夠到達生產第一線,與工人見面、交談,希望員工能夠對他提意見,能夠認識他,甚至與他爭辯是非。

(4)現場管理。日本為何有世界上第一流的生產力呢?有人認為是建立在追根究底的現場管理上。主管每天馬不停蹄地到現場走動,部屬也只好捨命陪君子了。

(5)"得人心者昌"。優秀的企業領導要常到職位比他低幾層的員工中去體察民意、了解實情,多聽一些"不對",而不是只聽"好"的。不僅要關心員工的工作,叫得出他們的名字,而且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這樣,員工覺得主管重視他們,工作自然十分賣力。一個企業有了員工的支持和努力,自然就會昌盛。美國麥當勞快餐店創始人雷·克羅克是美國有影響的大企業家之一,他不喜歡整天坐在辦公室里,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走動式"管理上,即到所屬各公司、各部門走走、看看、聽聽、問問。

注意事項

公司曾有一段時間面臨嚴重虧損的危機,克羅克發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職能部門的經理官僚主義突出,習慣於躺在舒適的椅背上指手劃腳,把許多寶貴的時間耗費在抽煙和閑聊上。於是,克羅克想出一個"奇招",要求將所有經理的椅子靠背都鋸掉,經理們只得照辦。開始很多人罵克羅克是個瘋子,不久大家悟出了他的一番"苦心",紛紛走出辦公室,開展"走動式"管理,及時了解情況,現場解決問題,終於使公司扭虧為盈,有力地促進了公司的生存和發展。

⑥ 單位是怎麼配合綜合治理的

(一)領導職責
1 、黨政領導把綜合治理工作擺上重要工作日程,定期研究部署,並作為年度工作計 劃和述職報告的一項重要內容及任期目標之一統籌安排、真抓實管。
2 、綜合治理辦事機構健全,明確專人負責。組織各職能部門認真按照學校綜合治 理工作部署,主動找准位置,增強參與意識,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和主觀能動性。
3 、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各部門應按各自的職責和工作特點,提出綜合治理工 作要求,逐級完成責任書所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4 、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工作網路,落實"人防、技防、設施防"措施,提高全體工作人 員的法律意識、安全意識、自防互防能力,勇於同違法犯罪作斗爭。
5 、實行綜合治理一票否決制。並與評先受獎、政績考核、晉職晉級掛鉤,做到獎 懲結合,賞罰分明,以鼓勵先進、督促後進,真正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6 、嚴格工作制度。每年至少召開兩次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會議或聯席會議,組織一 次督促檢查,年終進行考核評比,獎懲兌現。
(二)工作目標
1 、確保政治穩定。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和情報信息工作,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各種 突發事件,不發生影響辦公室穩定的嚴重事件。
2 、維護治安穩定。積極開展"創三安"和"五合格"達標活動。達到治安秩序良好,無 職工違法犯罪,無重大刑事案件發生,無內部矛盾激化,無重大治安災害事故,無群體
性上訪事件發生,工作人員安全感增強。

3 、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和安全防範教育,師生法制觀念明顯增強,遵紀守法形成風 尚。真正做到知法、守法、不違法。
4 、除"六害"、樹新風。組織甘之如飴生爭創"文明職工"、"五好文明家庭"、"安全文 明單位"活動蔚然成風。
5 、加強重點部位和公共場所的管理,建立健全各種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公共財物 被盜賠償責任制,對出現的問題要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處理。
6 、加強外來用工和出租房的管理,做到底數清,手續齊、管理有序、措施落實。

⑦ 新時代有哪些新技術加強治理能力

一、准確把握中國智庫發展的趨勢定位
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官方智庫的職能不斷轉型拓展,已從傳統的政策咨詢研究這項單一職能,逐步向政策研究、政策解讀、政策評估,以及智庫間國際對話與合作等四大職能進行轉變。高校、企業、媒體及民間智庫快速發展,各類小微智庫不斷涌現,依託新媒體和新技術平台發揮出各自的政策輿論影響力。整體上,國內智庫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專業化與大眾化既相互競爭又合作共存,面向決策、鏈接媒體、對接國際的發展新局面。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作為第一批試點的國家高端智庫,一直在進行改革與探索,也在不斷思考我們的發展定位。首先,我們始終強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作為服務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咨詢研究機構,我們最根本的使命是促進國家決策的科學化,促進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中央科學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撐。這是我們的根本方向。其次,我們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優化科研布局。在開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長期性重大問題研究的同時,加強對當前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研究,為決策者提供切實可行、真正管用的對策建議。第三,始終立足我國政治經濟體制和決策機制的特點,堅持智庫發展的中國道路,不偏離中國的國情、社情和民情實際;積極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加快建設國際一流高端智庫,讓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能夠讓更多的國家共同分享。
二、切實加強中國智庫的機構和能力建設
第一,要加強智庫人才隊伍建設。高端智庫需要有一批專業水準高、影響力大的領軍人才,這些人在保障研究質量方面具有決定性作用。目前,官方智庫的人才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改革:一是進人環節講級別、講資歷,致使不少體制外優秀專家難以引進;二是薪酬待遇按照國家機關或行政事業單位管理,難以吸引優秀人才,三是現行的人才考核評價體系往往讓想留的人留不住,想辭的人辭不了。人才管理體制,理應成為智庫建設的發動機,而不是制約因素。
第二,要加強智庫專業化能力建設。核心是提高智庫研究成果的質量水平,確保客觀理性。這涉及我們的研究選題制度、課題組織管理制度、調研製度,以及研究成果的質量評審把關制度。要通過有效的制度,引導智庫堅守專業主義精神,引導研究人員加強對經濟社會現實及發展趨勢的深刻把握,發現新問題,找准真問題,持續產出高質量的研究報告。成果質量是智庫聲譽的根本,也是智庫的生命線,需要用好的制度來加以保障。
第三,要加強智庫的傳播能力建設。智庫既具有生產知識和決策咨詢的功能,也具有傳播知識和啟迪民智的功能。當前,一方面,我們進入「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傳統理論體系面臨革新,新的理論體系有待建立。智庫有責任成為這個時代公共政策思想的引領者和文化軟實力的創造者。另一方面,新的思想、理論、方針、政策要真正取得實效,需要社會各界充分理解、形成共識,因此,智庫傳播知識、解讀政策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另外,中國發展道路、理論和制度的巨大成功,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的認同和關注,智庫有責任順應時代要求,把中國的政策思想講好,傳播好。
三、創造適宜中國智庫發展的外部環境
智庫不同於一般的政府部門或工商企業,它的發展首先取決於決策者強烈的戰略謀劃意識和對決策科學化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重視營造好智庫發展中一些特殊的外部條件和環境。首先,要創造利於智庫發展的相對寬松的社會輿論環境。在研究領域,從思想觀念、經費投入、政策導向等方面,逐步改變長期以來存在的「重自然科學,輕軟科學」、「重硬體投入,輕智力投入」等問題。鼓勵智庫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實事求是講真話,鼓勵不同政策觀點的交鋒和辯論。其次,要努力創造利於智庫發展的信息數據條件。目前信息數據不完整、不一致是制約智庫研究質量的最大因素之一。我們希望能進一步健全統計制度,提高數據質量;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及時、全面、充分地披露政務信息,打通部門、行業各自經濟社會運行數據的信息孤島,切實改善智庫的研究基礎條件。第三,要為智庫發展創造更好的需求環境。逐步從制度上保障重大決策的事前咨詢和事中事後評估,建立政府決策與智庫咨詢的常態化和制度化聯系,切實發揮好智庫在決策咨詢體系和國家治理體系中重要的智力支撐作用。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