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社區人文環境整治

社區人文環境整治

發布時間: 2021-02-15 21:57:00

❶ 良好社區環境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具體如下

一、加強基礎建設,營造良好的社區工作環境。
一是構建區、街、居三級社區服務網路,搭建社區服務平台。為推進社區服務的規范化動作。 2003 年以來,我們逐步將街道的社區服務中心,勞動保障中心,社會事務受理中心統一整合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列為全額撥款的副處級事業單位,把上級部門和街道辦事處與社區密切相關的工作統一由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承接,實行 「 一門式 」 辦理、 「 一站式 」 服務,並明文規定凡是部門進社區的工作,必須經過區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批准,並按照 「 權隨責走,費隨事轉 」 的原則,經過街道社區服務中心下達到社區,從而進一步強化了社區服務中心的職能,有效整合了服務資源,規范了社區工作,減輕了社區居委會工作負擔,促進了區、街、居社區服務網路的健全完善。
二是努力改善硬體設施,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在前幾年投入配套資金 1170 多萬元,建設 43 處 「 星光老年之家 」 的基礎上,去年以來,按照 「 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 」 的工作思路,實施社區辦公服務用房 「 新建、改建、擴建 」 達標升級工程,採取區財政對半補助的辦法,鼓勵各街道辦事處新建改建一批居委會辦公服務用房,使全區社會居委會辦公服務用房基本達到 300 平方米 以上。對新建住宅小區,採取規劃部門事先把關、建設部門強化監督、街道簽字後交付使用的辦法,保證了新建小區域公共設施的配套完善。
二、搞好社區綜合整治,為居民群眾營造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
一是積極開展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優化社區環境。近兩年來,我區先後投入 8140 萬元,按照路面平、管道通、道路潔、路燈亮、環境美的要求,高標准綜合整治背街小巷 485 條,率先在全市完成了街巷整治任務。在此基礎上,我們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向社區延伸,完成了 5 個開放式居民小區的整治,對古街巷實施保護性修復,再現了 「 青瓦白牆綠權、小橋流水人家 」 的老城風貌。
二是加強群防群治工作,完善安全防範體系。為充分發揮社區作為社會治安工作第一道防線的作用,近年來,我區大力推進 「 平安社區 」 建設,全區 65 個社區全部達到 「 平安社區 」 建設標准;突出技防網路建設,全區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區納入技防覆蓋范圍;充實完善了 1045 人的專職治安巡防隊,在全區 1008 個駐區單位中,建立了 4700 餘人的單位內保隊伍,在社區普遍建立了專兼職的社情反饋、糾紛調處、矛盾排查機制,有力地維護了社區治安環境,提升了居民安全感,被省委、省政府評為 「 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區 」 。
三是實施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我們在區一級成立以區長為主任的城市管理委員會,在辦鎮一級成立以副主任、副鎮長為主任的城管委,完善了 「 四所一隊一科 」 (環衛所、綠化所、市政所、環保所、執法中隊、城管科)的網路體系,明確了辦鎮對城市管理特別是社區環境管理的主體地位。同時,加大財政投入,向每個辦鎮劃撥每月 1.5 萬元的專項城市管理維護費,加大對辦鎮搞好社區環境的支持力度。並設立了專項考核獎金,確定了市容管理、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市政養護、環境保護、水務管理等 6 個方面的考核內容,加大了監督約束力度,較好地解決了馬路市場、佔道經營、城市 「 牛皮癬 」 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提高了社區環境的整治水平。
三、完善服務功能,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
一是在困有所幫上下功夫。近兩年來,我們把改善城鄉困難群眾生活作為大事來抓,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在實現城鄉低保應保盡保的基礎上,對低保對象實施了醫療、住房、教育、取暖、法律五項救助和喪葬費減免,較好地提高了困難群眾的生活質量。建立了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准自然增長機制,改善了優撫對象的生活條件。積極應對居民群眾的衛生服務需求,加強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站)和葯品零售網點建設,打造了十五分鍾醫療服務圈。對社會救助資源進行整合,實行歸口管理,提高了救助規模效益。加大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眾的救助力度,今年僅區慈善總會一家就募集款物 300 多萬元,對 1000 多名困難群眾進行了集中救助。
二是在需有所應上用氣力。在努力搞好公益性、福利性服務的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推動和諧社區建設。我們積極適應家務勞動社會化的趨勢,先後引進、培育了海右多妮妮洗衣、華夏家電維修中心、金德利快餐、大家園家政等名牌服務企業,並採取優惠政策,促其做大做強,更好地為居民群眾服務。截至目前,全區家政服務企業已發展到 200 家,不僅有效滿足了居民群眾對社區服務的需要,還解決了 2000 多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為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是在滿足居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上做文章。我們把文化服務作為社區服務的重要內容,積極搭建文化服務的載體和平台。在多數社區建立了社區 「 老年大學 」 、 「 科普大學 」 、 「 市民學校 」 以及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隊伍,並通過舉辦社區文化藝術節、社區文藝匯演、社區運動會等活動,為居民群眾參加文化活動提供舞台。全區共成立了 160 多支群眾文化體育隊伍,常年參加文化體育活動的群眾達到 10 多萬人。以解放閣、泉城廣場為中心的歷下區消夏晚會連續舉辦了 23 屆,每年持續 3 個多月、演出 60 多場次,觀眾超過百萬人,被評為 「 全國優秀文化廣場 」 。同時,全區娛樂、休閑、健身等活動場所已發展到 1200 家,社區建立了 「 心理疏導站 」 、 「 情感幫扶中心 」 ,開展了 「 鄰里節 」 、 「 百安宴 」 、 「 我眼中的好鄰居演講 」 等活動,較好地滿足了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強社區管理,營造社區建設快速發展環境。
一是靠政策激勵。近兩年來,我區著眼於社區建設的快速、全面、協調發展,相繼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社區建設的意見》、《關於開展星級示範社區創建活動的意見》、《關於在全區開展 「 和諧社區創建年活動 」 實施意見》、《歷下區和諧社區創建標准》等指導性文件,各相關業務部門分別制定了明確具體的工作措施。同時,我區堅持對各部門和街道的社區工作實行月講評、季調度、年總結等工作制度,加強對社區建設的宏觀指導,從而為全區社區建設工作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保證。
二是靠活動引領。 2004 年,全區開展了 「 星級示範社區 」 達標創優活動, 2005 年開展了爭創全國社區服務示範街道、優秀社區服務中心、先進社區活動,評選共駐共建社區模範單位活動。今年開展了 「 和諧社區創建年活動 」 。同時,組織全區社區積極參加全國和諧示範街道、全國和諧社區建設創新獎、全市 「 我最喜愛的和諧社區 」 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調動和激發了全區街道、社區、社區工作者和廣大居民群眾、駐區單位搞好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是靠典型帶動。全區有 8 個街道、 4 個社區服務中心、 20 個社區受到全國表彰, 8 名社區幹部受到國家和山東省表彰。中創開元山莊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沖被評為 「 感動濟南十佳人物 」 ,已故的大明湖街道南北歷山街社區黨總支書記楊秀芝同志被譽為 「 踐行黨的宗旨的楷模 」 。另外,還有 15 個社區被區委、區政府表彰為 「 十星級示範社區 」 , 21 名社區幹部被評為 「 感動歷下社區工作者 」 , 20 個駐區單位被表彰為 「 共建社區模範單位 」 。一大批先進典型的樹立和宣傳,極大帶動了全區社區建設的整體工作,全區上下形成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社區建設的良好局面。

❷ 請問「社區環境衛生整治活動方案」怎麼寫呀應該包括哪幾個部分

為進一步鞏固「春風行動」、「夏季攻勢」兩個百日整治成果, 推動環境秩序水平持續改善,按照區要求和街道的實際部署,於10月20日起至 12月31日開展第三個百日整治「秋風行動」。根據社區自身情況,具體方案如下:
1、組織領導
2、職責分工
3、活動時間
4、活動主題
5、整治內容
6、工作步驟
7、工作要求

❸ 社區工作者如何做好社區環境衛生工作

1、加強對社區居民小區環境衛生的監督檢查,集中清理亂堆放和清除衛生死角,
2、嚴格整治亂張貼、非法小廣告,採取包干包段和集中行動的方法,對轄區內的樓院、小街巷等、店鋪卷簾門處的亂張貼進行清理整治。建立長效機制,要求社區保潔員在保潔時,發現一處清除一處,並定期檢查。加強宣傳,鼓勵居民向社區、城管舉報亂張貼者等。努力為廣大居民群眾營造一個文明整潔的生活環境,將清理亂粘貼工作推向深入。
3、組織開展愛國衛生月活動。4月份是全國愛國衛生月,愛國衛生運動的任務和目的是:「除四害,講衛生,消滅疾病,振奮精神,移風易俗,改造國家。」社區將積極配合鞏固各項創衛成果、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衛生意識,預防各類傳染病的暴發流行,搞好食品衛生、飲水衛生,衛生大清掃和除「四害」活動,防止蟲媒傳播疾病,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
4、堅持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擴大「四害」防治覆蓋面,有效降低全轄區「四害」密度。組織開展全轄區除「四害」統一行動。動員全社會參與,組織開展春、秋除「四害」行動以及夏季除害、秋季滅蚊、冬季滅蠅滅蟑周等專項行動,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動的高峰季節。同時,加大公共場所的消殺力度,組織義務消殺隊伍定期做好道路綠化帶、預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嚴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傳染疾病在我轄區的發生和流行。
5、廣泛開展社區衛生宣傳教育活動,致力提高居民衛生意識和健康素質,通過設立愛國衛生宣傳專欄、派發宣傳資料、刊登宣傳專版,廣泛宣傳愛國衛生工作。完善和豐富愛國衛生內容,及時向上級匯報工作信息,提供咨詢等服務;積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衛生行為。

❹ 該如何開展社區的環境綜合整治、樓院管理工作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集中為社區配備了統一顏色、統一標識的電動三輪車,堅持每天對轄區院內進行巡查,及時發現、及時清理樓院內的垃圾,以確保社區對環境衛生的常態化管理。
二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入戶走訪、電子屏、宣傳專欄、條幅等宣傳形式,引導轄區廣大居民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共同營造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
三是加大督查力度。採取日常督查與專項督查相結合,加強對社區日常保潔的督查,每天督查,每周對督查考核情況進行通報。對成效明顯的社區進行通報表揚,對存在問題、日常保潔較差的社區進行通報批評,並要求限期完成整改

❺ 如何處理社區環境整治和生態文明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當前乃至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任務。如何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鎮化全過程之中,是當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生態文明理念 融入城鎮化建設的內涵 城鎮化是指伴隨工業化的進程,非農產業不斷向城鎮集聚、農村人口不斷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農村地域向城鎮地域轉化、城鎮數量增加和規模不斷擴大以及城鎮生產生活方式和城鎮文明不斷向農村傳播擴散的歷史過程。生態文明作為一種理念,從人與自然關系的角度來反映人類文明的程度,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主張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因此,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鎮化過程,可以為城鎮化建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在價值理念上,生態文明要求城鎮化過程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就是對自然要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要按照客觀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在自然承載力范圍內推進城鎮化。此外,還要努力構建城鎮的生態文化,提高城鎮居民的生態意識,倡導社會生態道德等生態文明理念的牢固樹立。 在社會實踐上,生態文明要求城鎮化在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做到合理、有效。在利用自然的同時保護自然,形成人類社會可持續的生存和發展方式,要求城鎮化從一個區域整體的角度考慮人與自然的平衡,強調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鎮之間的功能協調互補,注重地區各自的主體功能發揮。使得大中小城市、城鎮之間以及城鎮內部既有交換的外循環,也有交換的內循環,甚至還有微循環。 在時間維度上,生態文明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城鎮化也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因此,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鎮化過程不能只看當前,要看得更加長遠。生態文明融入城鎮化過程不是一勞永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認識和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而且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出現的矛盾也會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多樣,這就更加需要用發展的歷史觀來認識生態文明指導下的城鎮化規律和內涵。 生態文明理念 融入城鎮化建設的具體路徑 生態文明要求城鎮化過程中形成生態保護意識。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保護生態環境的思想和傳統。古人雖然對自然的認識處於蒙昧的狀態,但是懂得尊重自然規律。隨著人們對自然認識的深入以及對自然控制能力的增強,生態意識卻越來越淡薄了。因此,重新建立正確、科學的生態意識是保證生態文明理念真正融入城鎮化過程的重要前提。 生態文明要求城鎮化過程中規劃空間格局。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鎮化過程,要求根據土地空間的自然屬性和自身特點,規劃土地空間格局,做到合理開發和有序開發。規劃空間格局重點是優化土地空間結構和提高土地空間的利用效率,從佔用土地的外延擴張為主轉向調整優化土地空間結構為主,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要求,逐步擴大綠色生態空間、城市居住空間、公共設施空間、保持農業生產空間。需要從國家和省級兩個層面來系統規劃,空間格局既要從國家的全局著眼,又要從地方的優勢和劣勢著眼,避免空間格局凌亂無序。 生態文明要求城鎮化過程中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城鎮化過程既表現為人口的聚集,又表現為產業的聚集。產業的聚集為人口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使得進入城鎮的人口可以有很好的發展機會,同時,大量人口向城鎮集中,又為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供給。產業結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既關繫到產業本身能否持續發展,又關繫到城鎮的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的動力。要按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通過新型工業化促進城鎮化良性發展。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探索生態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生態文明要求城鎮化過程中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城鎮化首先是人的城鎮化,城鎮是為人的聚集和發展提供場所,因此城鎮化需要圍繞著人的全面發展來推進。不僅要給城鎮居民提供必要的物質產品,還要提供良好的生態產品。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水、電、路、氣、生活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要逐步完善,公共服務能力要不斷得到增強,生態環境要持續得到改善,城鎮運行效率要進一步提高。以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導的城鎮化就是要為所有人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生態文明要求城鎮化過程中培育生態文化。生態文明理念需要通過生態文化這個載體在人類社會中傳承,城鎮化過程是培育生態文化的重要途徑。在城鎮化過程中,要引導人們科學認識生態的價值,實現思維方式的生態轉型。在生產領域,要倡導綠色、循環、低碳的生產方式。在消費領域,要樹立健康的消費理念,養成與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承受能力和個人收入水平相適應的合理消費行為。 生態文明理念 融入城鎮化建設的保障措施 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鎮化需要相應的機制來提供保障,使城鎮化過程向著健康城鎮化、生態城鎮化、可持續城鎮化方向發展。為此,要建立和完善制度體系,形成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鎮化過程的長效機制。 以主體功能區戰略為指導,制定科學、系統的城鎮規劃體系。一個國家、一個區域的發展存在於特定的土地空間。要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統籌謀劃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確定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完善開發政策,控制開發強度,規范開發秩序,形成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因此,要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戰略的要求,從全局出發,注重地區之間的差異性,著力發揮地區的優勢,科學地制定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城鎮化規劃,形成生態良好、功能定位準確、產業布局合理、區位優勢凸顯的城鎮化格局。 以轉變發展方式為契機,促進城鎮生產方式轉型。發達國家城鎮化的實踐表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都要落實到發展方式的轉變上來。我國城鎮化進程雖然起步較晚,但是這些經驗值得借鑒。因此,推進城鎮化建設,首先要注重發展方式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要集約使用各種資源,對水資源、土地資源以及礦產資源要制定合理的開發強度,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要注重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形成適應市場需求、合理利用資源、可持續的產業結構體系。 以生態文明建設為要求,積極培育城鎮生態文化。要加強對生態文明意識的培育,通過各種宣傳手段使生態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首先,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舉辦一些生態文明相關的會議,組織一些喜聞樂見的活動。其次,要完善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載體建設,為生態文化的傳播提供渠道和途徑。最後,發展生態文化產業,向公眾和社會提供生態文化創意產品與服務,最終形成可永續傳承的生態文化。 以生態補償機制為手段,促進區域城鎮協調發展。各地區資源環境稟賦不同,承載的生態功能不同,各區域實現城鎮化的途徑也會存在差異。對於優先開發區域和重點開發區域,應發揮其經濟基礎較好、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集聚人口和經濟條件較好等優勢,實現人口聚集和經濟聚集的主體功能。對於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應發揮其土地生產力較高、生態涵養較好的優勢。要建立以生態補償機制為主、均衡性轉移支付和地區間橫向援助機制為輔的經濟手段,實現不同區域的經濟互補和環境互補,推動不同區域城鎮化的協調發展。 以財政金融手段為引導,提高城鎮化發展效率。財政政策要著眼於支持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良性互動。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潛力,利用財政政策杠桿來有效引導城際間產業分工與協調。要利用合理的金融手段拓寬城鎮化過程中的資金來源渠道,鼓勵多元化的資金來源。發揮地方金融機構的作用,大力發展適合城鎮化建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以科學的考評機制為載體,形成城鎮化的綠色導向。要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科學的考評激勵機制。要強化領導幹部的生態文明意識,根據主體功能定位確定不同的考核目標,加大生態文明相關指標在城鎮化考評中的權重。通過科學有效的考評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走一條新型城鎮化道路。

❻ 社區環境治理的內涵與外延

第一節 社區服務的基本內容
一、服務內容

社區服務的內容可基本概括為:面向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社會貧困戶、優撫對象、社會貧困戶、兒童所開展的服務,主要是無償或低償的生活福利服務。
1.服務社區老年人
針對老年人在衣、食、住、行、醫、學、樂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而開辦的服務。主要有:
(1)供養服務。①敬老院首先接納社會孤老(又稱「三無老人」,即沒有子女、沒有退休金、沒有勞動能力),由民政局發給一定的生活費。敬老院不收取管理費和護理費,有的還發少許零用錢。其次,接納企業離退休孤老,他們的管理費和護理費,視企業情況,有的全額補助,有的補助一部分。再次接納自費住院老人。規模小的敬老院十餘人,大的幾十人、幾百人。工作人員與住院老人一般為1:4配置,日夜值班。少數敬老院有醫務室,一般是與臨近的醫院掛鉤,醫生定期來院為老人檢查身體,對有病的老人給予護理,分特等、一等、二等、三等,收取適當的護理費,醫葯費由老人本人或單位支付。②光榮院一般是收養農村的五保戶。目前許多鄉鎮開辦的光榮院也面向社會,收養有需求的老人進住。光榮院的條件一般來說較為簡陋,因而收費較低,大多每月在300-500元左右。③日托所或臨時寄養所一般建在城裡,主要收養日間護理的老年人或家庭暫時無人照料的老年人,臨時將老人送到日托所予以照料。
(2)老年公寓。這是一個值得重視、值得認真對待的問題,也是今後的發展方向。各個城市都有為數不少的老年人排隊等著進入老年公寓。這種現象既是家庭小型化引發的家庭養老功能淡化的必然趨勢,也是人們沖破世俗偏見的一種思想解放行為。老年人集中在一起歡度晚年,他們的志趣相同,需求愛好基本一致,相濡以沫,其樂融融,同時,也減輕子女親友的負擔,使他們安心於各自的工作崗位,為國家建設作貢獻。發展老年人公寓化服務,對我國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後續工程,它將從根本上改善一對夫婦同時照料四位老人和一個小孩的條件,從而解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民政部門管理的社會福利事業單位和社區服務,有可能承擔這項重大的社會工程,消化這個社會矛盾,同時也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找到一條有效的途徑。建設老人公寓要國家、企業、社區與個人多方努力配合。老人公寓的建設可採取國家、企業、個人多種投資方式和多種經營管理方式,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
(3)包戶小組。對於散居於居民中的孤老與部分獨居老人,由街道和居委會組織包戶、駐地單位、中小學生參加包戶等。這是一項送溫暖活動。包戶服務實行定人員、定任務、定期檢查工作責任制,對老人的吃、穿、住、用、洗滌、保健、娛樂等日常生活進行照料。
(4)老年活動中心、活動室、活動站。提供棋牌室、圖書室、報紙雜志、書畫室等場所。
(5)老年大學、老年學校。老年人在這里可以學習衛生保健知識、養花、太極拳、健身舞、養鳥、書法、繪畫、文史知識、烹飪技巧、家電使用保養等多方面的知識。
(6)老人法律咨詢、心理咨詢、健康咨詢。法律咨詢有力地加強老人權益的保護,心理咨詢與健康咨詢幫助緩解一些人際關繫上、心身健康上的緊張與不適。
(7)老年人庇護所。對受虐待的老人留下安居撫慰善待,同時配合有關方面找相關的人做工作,力求依法入情入理地調解好其家庭關系。有的則須通過司法程序簽訂協議書,以有效保障老年人的權益。
(8)老年人協會。這是一種群眾團體,在其實際活動中,往往把組織籌建和管理某些老年服務項目作為主要內容。有的地方組建了老年人協會,統管社區老人服務事業,這些地方「老年人為老年人服務」則顯得自覺、經常、有效。
2.殘疾人服務
包括殘疾人的康復服務,主要服務對象是:聾、啞、肢體殘疾、弱智和精神病患者等。對他們的服務主要有:(1)建立殘疾人就業保障基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社會單位每年按比例繳納殘疾人保障基金或接收殘疾人就業。(2)殘疾兒童日托站、傷殘兒童幼兒園。將殘疾兒童放在一個專門設置的處所教養,使其受到更多的照顧與特別的教育。康復程度好的可以送到普通學校學習,有的則需轉入特殊教育學校。(3)盲校、聾啞學校。這是國家專門設置的特種教育學校,社區做好配合工作。(4)殘疾人職業培訓班,福利工廠、福利組。經過培訓與安排,幫助殘疾人就業,不但能使他們自食其力,有其生活著落,而且在他們的心理上、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繫上樹立了自尊、自強的信心,也有利於解決其婚姻問題。國家對福利工廠有明確的扶持政策,福利廠的職工中有50%以上的殘疾人在第一線工作的,企業享有國家減免稅收規定。5)殘疾人工療站。對不能到福利工廠工作的殘疾人,收進工序站。以治療為主,做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勞動,這種勞動有利於提高他們的智能,也增加一些經濟收入,並能使家人放心。(6)慢性精神病人工療站。將工療、葯療、心療、娛療結合起來,對患有慢性精神病的患者進行治療。(7)精神病人監護組。在居委會組成小組,以組包人,就近幫助家庭實行監護,防止出現問題,促使堅持治療。(8)殘疾人活動中心、殘疾人文化活動室。組織殘疾人參加文藝、體育、游樂活動,舉行文藝演出、殘疾人運動會,有益其身心健康,更能激發他們的進取精神。
3.優撫服務
針對社區內革命烈士家屬、病故軍人家屬、現役軍人家屬、革命傷殘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而提供的優待服務。主要有:(1)綜合包戶服務。由國家、企業事業單位、個人,共同出資、出力,解決孤老烈屬和革命傷殘軍人的生活困難問題,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2)烈軍屬之家。對烈軍屬家庭提供生活方面的系列服務。(3)智力擁軍。為駐軍培訓軍地兩用人才和輔導文化進修,解決戰士後顧之憂,為現役軍人退役後的求職就業打基礎。(4)建立擁軍優屬基金。(5)開展經常性慰問和聯誼活動。
4.社會貧困救助服務
針對社區內孤寡老人、無經濟來源的貧困戶,以及下崗工人就業困難而提供的扶助服務。主要有:(1)生活扶助:由政府按照當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動員、組織社會力量對特困群體開展愛心工程、「一助一」活動等形式多樣的扶貧濟困活動,確保貧困者和貧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2)就業咨詢和勞動信息服務:建立職業介紹所和勞動信息服務站,提供供需雙方的服務信息,疏通再就業的信息渠道。(3)職業教育和培訓:針對下崗職工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特點,根據社會用工單位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使下崗職工在短期內掌握一門職業技術,為再就業做准備。
5.兒童服務
為學齡前兒童以及小學生提供的學齡前教育和課外活動服務等。主要有:(1)托兒所、幼兒園。收1-6歲的幼兒。(2)兒童餐桌。為「掛鑰匙」的孩子開辦「小餐桌」,解決孩子午餐問題。「小餐桌」可由居委會、駐地單位個人辦,向孩子提供廉價而有一定營養的午餐。(3)兒童保健、營養、家教、心理咨詢。可由街道或居委會定期請專家、學者進行咨詢,父母帶著孩子一起,詢問一些疑難問題。(4)中學生的課余活動。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尤其是假期,需要社區作專門安排,組織各種活動,解除家長後顧之憂;同時也對社區的生活秩序、社會治安帶來安定詳和的氣氛,有利於青少年的成長。(5)暑假學校、夏令營。社區組織青少年學習藝術、體育、軍事等。(6)幫教小組、法律知識培訓班。對於有越軌行為的、勞改、勞教過的青少年,由社區、學校、政法機關與家庭聯合組成幫教小組,給予熱情而又嚴格的幫助教育,組織他們學習法律知識,教給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鼓勵上進,同時還要切實幫助解決就業、居住以至婚姻等問題。(7)各種興趣活動。書法、繪畫、演唱、朗誦、表演、棋類比賽、知識競賽等,豐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

二、便民利民服務

這類服務是社會服務的補充,主要採取無償、低償、有償的形式,開展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生活服務。主要有:
1.便民熱線電話
在區、街、居社區服務站設立「便民熱線電話」,並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服務支撐體系,使服務需求者「一撥即通,一呼即到」。
2.社區服務信息網路系統
這是現代化社區服務發展的趨勢。利用科技手段,整合社區資源,使之在區域內發揮出更有效的作用。社區服務信息網路建設的方式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將區域內各種資源分類進行數據處理,在不同層面,如區、街、居建立相應的工作站。最高層面的工作站為信息首腦管理機關,配置相應的計算機設備,下一層面以及再下一層面均為網路服務的工作站,具體承擔解決本社區中提出的需求服務。社區居民或駐區單位,通過電話或上網查詢,均可得到需求答復。
社區服務信息網路與通常的信息服務有著較大的區別。一是社區服務信息立足於服務,而不是簡單的信息服務,因此,要建立與網上信息相適應的服務支撐體系。二是一般信息服務專業性較強,而社區服務信息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社區居民,信息既要充分體現出「生活型」,又要有一定的廣泛性,因此信息涉及面廣。
3.綜合便利服務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成立:①提供家政服務的企業;②提供婚姻介紹、換房等中介服務的企業;③提供日常生活服務的車輛管理,衣被拆洗、服裝裁剪及修理家用電器的小門店;④提供居民房屋粉刷、家用電器安裝的服務社;⑤提供以老人飯桌服務為主的小餐館,為社區居民服務的小浴室;⑥提供殯葬服務的企業;⑦為社區提供綠化養護、環衛保潔等服務的企業,為社區居民提供各種便民利民服務。

三、為轄區單位服務

這類服務對象是社區內的企事業單位及其職工。與上面服務所不同的是這類服務提倡「雙向性」,即社區為其范圍內的各單位提供服務的同時,社區內的單位也利用他們的資源為社區,主要是社區內的居民提供服務。從社區而言,這類服務內容主要是承接單位向社區轉移的教育服務、後勤服務、娛樂服務、醫療服務等。表現形式是發展公益性設施,如興建社區服務中心、各類活動站、衛生站等。北京市規定各區、縣建立一處不少於3000平方米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各街道要建立不少於10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各居委會要有不少於2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活動站。這些設施建設的要求,為社區的活動載體建設提供了保證。從駐區單位而言,單位應主動地將單位內部的服務設施向社區開放,一方面解決社區的資源有限問題,另一方面單位也能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另外,單位還可提供人力資源、智力資源等服務,建立志願者隊伍,開展社區互助共建服務活動。
四、社區就業服務

社區服務的領域廣,用工靈活,可為不同層次的人提供多種檔次的就業崗位;同時社區服務工作也可以利用工作渠道,為求職者提供職業介紹服務。主要有:(1)成立就業服務介紹所,溝通供需渠道。(2)通過發展服務實體,為求職者提供就業機會。(3)組織企事業後勤勞務服務隊,安排求職者參加勞務服務等。
五、社會保障社會化服務
社會保障社會化是近幾年隨著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而提出的。2000年,朱鎔基總理到大連考察社會保障時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麼能使一個企業三年脫困,輕裝上陣?那就要建立一個獨立於企事業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個體系的支撐在哪裡?落腳在哪裡?他通過考察得出結論,落實在街道、居委會,也就是在社區建立獨立於企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新時期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這個問題將在本章第三節論述)。

第二節 社區服務與相關范疇
社區服務是一項龐大的社會工程,具有福利性、服務性、群眾性、互動性和地緣性等特點,因此,在開展社區服務中應特別注意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社區服務與社區建設
社區服務是社區建設的基礎。它表現在,一是社區服務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要先於社區建設。我國從1987開始社區服務的實踐,而社區建設盡管在1991年由民政部首先提出這一概念,但由於客觀環境的不成熟,社區建設只停留在理論界,直到1998年中央機構進行調整,國務院賦予民政部社區建設的工作職責,至此,社區建設才正式在城市工作中提出。二是社區建設的內容要比社區服務廣泛得多,它不僅包括社區服務的內容,還包括社區黨的建設,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建設,社區中介組織的建設,以及政府轉變職能,管理重心下移,寓管理於服務中等問題。另外還包括社區衛生、社區環境、社區治安、社區文化等項內容,社區建設更多的是強調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同步發展。三是社區服務是社區建設的龍頭,因為社區建設首要任務是保障社區內特困群體的生活水平能夠與社會發展同步增長;其次是保障一般社區居民要有方便的社區服務,就近的社區衛生、和諧優美的社區環境,安全有序的社區治安;第三是動員、組織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最大限度地實現社區資源共享。上述三點說明,沒有社區服務就不可能有社區建設。在一個社區內,社區服務直接關繫到社區發展,關繫到社區的興衰。社區服務搞好了,就會帶動社區內各項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帶動社區就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而一個社區發展了,那麼也就證明社區服務是發達的、優質的。

二、社區服務與街道工作

街道辦事處作為市屬區政府的派出機構,有服務與管理兩種基本功能。它行使基層政權的部分職能,具有經濟管理、城市管理、治安管理等各種社會管理職能;它又在為人民服務思想指導下,積極為本社區的居民服務,具有服務職能。所以社區服務是街道辦事處的重要職能,是街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區服務與街道辦事處工作的關系是:一方面,街道辦事處是社區服務的載體。任何工作均有一個依託機構,城市社區服務的依託機構就是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從製造輿論、社會調查、服務設計、資金籌集、建設設施、組織隊伍、社會協調、服務管理,無不需要街道來指導實施,離開了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就難以存在。另一方面,社區服務又促進了街道辦事處工作。過去街道辦事處也抓服務,但沒有像現在這樣,開展內容豐富、對象全面、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工作,沒有像現在這樣進行具體而全面的服務組織和服務指導,這就使街道辦事處工作的內容有了拓寬;過去街道辦事處與轄區社會單位也有工作聯系,但沒有像現在這樣,以社區服務為中心,與轄區社會單位共同磋商,攜手合作,同心協力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使街道的整合作用有了明顯加強,使條條與塊塊的分割狀況有了明顯改變;過去社區居民有了困難,需要解決,總是首先想自己的工作單位,自開展社區服務以後,居民們把解決困難的依託逐漸從所在單位轉向街道和居委會,這就使街道辦事處在居民心目中的位置明顯上升,威望有了明顯提高;社區服務是一項復雜的工作,為了指導和管理好這一工作,就要求街道辦事處幹部掌握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等多種科學知識,具備多種才能,這對街道幹部素質的提高,知識的豐富,以及作風的改進,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三、社區服務與社區街道經濟和稅源經濟

社區服務與街道經濟,是社區結構中的兩個重要問題,兩者構成一定的制約關系。街道經濟指三種對象:一是社區自己興辦、自己所有的經濟,即街辦、居辦經濟;二是在街道地域范圍內生產經營不屬於本社區所有的經濟,如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等等。近幾年又有人提出街道的第三種經濟——稅源經濟。即地方政府創造條件,治理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在本轄區內從事經營活動,以擴大稅源。這三種街道經濟對社區服務而言,主要是指第一種和後來發展的第三種。
街道經濟是社區服務的主要財源。街道經濟搞得好,街道收入多,街道、居委會手中有錢,就可以更好地興辦如福利院、幼兒園、活動站等多種服務設施,社區服務就有可靠的物質基礎。同樣社區服務對街道經濟也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社區服務既能為街道居民生活服務,也能為街道經濟發展服務;既能為居民排難解愁,又能為企事業單位排除諸多社會困擾,解除後顧之憂。所以,社區的組織管理者,在指導思想上,要把社區服務與街道經濟有機地結合起來,兩者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四、社區服務與民政工作

所謂民政工作既含政府同人民群眾結合,以群眾為主體的管理、服務等社會活動,又含民政部門的社會行政管理活動。第三次全國民政會議把民政工作概括為「三個一部分」,即政權建設的一部分、社會保障的一部分、行政管理的一部分。社區服務是對民政工作的開拓,是社會福利工作的延伸和發展,它給民政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變化。一是拓寬了服務對象。社區服務的受益者,不僅有傳統的民政對象,還包括了一般的社區居民。二是豐富了工作內容。社區服務的內容既保持了以往的救助性、福利性的服務,又增加了以滿足人的發展為目標的較高層次的服務。三是轉變了工作方法。從過去單純的政府包辦服務,轉變為在政府指導下,依靠社會力量和社區居民群眾共同發展社區服務,實現「小政府、大社會」的要求,推動社會福利服務社會化。
正因為如此,民政部門和民政工作者,要對民政工作有一個新的認識,要轉變傳統的工作方式。一要善於協調。要在政府各部門之間搞好協調,使各部門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按各自職能,關心和參與社區服務,形成政府行政工作的合心;要搞好轄區社會單位之間的協調,充分調動社會各單位、各行業、各部門的積極性,實現資源共駐、共享、共建,形成社會合力;要在居委會和社區居民中搞好宣傳、組織和協調,引導他們理解、參與社區服務,逐步形成社區的事務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二要當好參謀。既要為領導當好參謀,為領導的決策提供翔實可靠的依據,又要為居委會當好參謀,為居委會開展社區服務出主意、想辦法,給基層社區服務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指導和方法指導。

第三節 社區服務與社會保障
一、社會保障的概念

我國在1986年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第七個五年計劃中首次使用「社會保障」一詞,把社會保障作為一個總概念,下面並列提出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救助、醫療衛生事業、優撫安置工作等具體項目。其定義為:國家和社會通過立法,採取強制手段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形成社會消費基金,對由於年老、疾病、傷殘、死亡、失業,及其他災難發生而採取的一系列有組織的措施、制度和事業的總稱。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應享有的基本權利,是國家應履行的確保社會成員生活權利的一種法律責任,它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指標,是穩定社會和經濟秩序的一個重要機制。社會保障對生存發生困難的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不是由個人在勞動時通過勞動的方式獲得,而是由社會通過勞動者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的扣除、繳納、給付,及國民收入的再分配方式實現的。

❼ 如何社區環境整治社區環境

治理環境這個問題是一個長久的問題比如要逐步的宣傳一些知識讓人們提高一下對社區環境的意識讓人們逐漸的明白提高環境的重要性另外就要是做一些對人們有益的東西讓人方便人們的生活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提高

❽ 如何治理社區環境臟亂差

首先需要一個法律規范來制約人們的行為,這個法律必須可操作性強、符合社會現實需求和現實情況。
第二,一旦有了這個法,就必須堅決執行,不能採取容忍的態度,向新加坡這樣的國家學習,有法必依,形成大家來遵守,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是關鍵在於執行。
最後,應該培養市民一種主人翁的意識,家是大家的,也是自己的,城市文明的培養和塑造要靠每一個人共同參與和維護。

❾ 社區人文環境(大家都進來幫幫忙,很貼近生活的問題)

建議你調查
1流動性的社區
2住宅性常住的社區
3繁華地帶的社區
4比較古專老的社區

然後再對比引用外國屬一些著名的社區的報告
指出外國和上海的對比的差距
從而得到上海的人文程度在世界的概況
再引用對比中國的部分發達點的城市的報告
指出上海的中國又是如何
然後又可以找下以前上海人文的概況。
再分析上海目前的經濟政治教育等的狀況
看是否符合社區人文環境。
從而得到現在的人文環境是否正常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