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進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

進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

發布時間: 2021-02-15 08:05:58

㈠ 如何推進中國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更新國家治理的基本理念
管理與治理雖非截然對立,但至少有如下顯著區別:一是主體不同。管理的主體只是政府,而治理的主體還包括社會組織乃至個人。十八大以來,中央多次強調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實際上已經體現了多元共治的理念。這一變化意味著,政府不再只是治理的主體,而且也是被治理的對象;社會不再只是被治理的對象,也是治理的主體。二是權源不同。政府的管理權來自於權力機關的授權。盡管權力機關授權從根本上說是人民授權,但人民授權畢竟是間接的。而治理權當中的相當一部分由人民直接行使,這便是所謂的自治、共治。三是運作不同。管理的運作模式是單向的、強制的、剛性的,因而管理行為的合法性常受質疑,其有效性常難保證。治理的運作模式是復合的、合作的、包容的,治理行為的合理性受到更多重視,其有效性大大增加。
從一元單向治理向多元交互共治的結構性變化,意味著我們不僅於思想觀念上不再走人治的老路,而且於政治生態上鏟除了人治隱形存在的可能,最終使那種僅停留在口頭上的法治無所依憑。國家治理、政府治理、社會治理的基本方式必然是法治,國家治理、政府治理、社會治理的現代化有賴於各個領域的法治化。要以法治的可預期性、可操作性、可救濟性等優勢來凝聚轉型時期的社會共識,使不同利益主體求同存異,依法追求和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要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要廣泛開展依法治理活動,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要建立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2、豐富國家治理的價值目標
秩序穩定作為治理的價值目標,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只是初級價值,更非唯一價值。第一,治理應有利於激發社會活力。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在當前利益多元化、文化多樣化的條件下,國家治理既要確保公共利益和主流道德價值不受侵害,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考慮個別,特別是要保障憲法確認的個人自由,承認合法合理的個性化追求,讓公民和社會組織充滿生機活力,使社會保持動態平衡穩定狀態。第二,治理應有助於擴大人民民主。全會突出強調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國家治理要以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為根本,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更加註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要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發展基層民主。要廣泛發動各類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政府的治理工作或者進行自治。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學聯、青聯、科協、文聯、記協、殘聯、貿促會等人民團體應在引導相應群體的行為、維護其權益、化解矛盾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居委會、村委會應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承擔更多責任;應培育壯大社會中介機構,強化其在維護社會信用體系、降低交易成本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治理應有助於實現社會正義。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國家治理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促進形成正義的社會制度。

3、把握國家治理的戰略要點
我國轉型時期國家治理的主要內容,一是維護社會和市場秩序;二是防範、處理天災人禍等社會風險;三是調和、處置社會糾紛和沖突;四是服務和管理流動務工人員、農村留守老婦幼等特殊人群;五是引導和監管基於互聯網的「虛擬社區」以及類似場域。這些工作紛繁復雜、千頭萬緒,如果就事論事、頭痛醫頭,只會是事倍功半,所以必須分析實現有效治理的戰略路徑,找到國家治理的制高點、切入點、突破點、著力點。第一,治理的制高點是倫理塑造。治理工作直接作用於人的行為,但行為是思想影響的,所以,引導思想觀念、構建先進文化、塑造社會倫理,是更為根本的治理戰略。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力倡導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治理的制高點。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第二,治理的切入點是源頭治理。當前因土地徵用、房屋拆遷、歷史遺留等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多樣多發,除各方面客觀原因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幹部在處理政府與群眾利益關繫上,沒有樹立把改革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的理念。實踐證明,只有讓廣大群眾從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中獲得實惠,才能從源頭上減少社會矛盾。全會提出,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需求。現階段不可能消滅貧富差距,但必須下大力氣解決因違法違規而產生的貧富差距,這就要求反對特權,推動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實現。而對於因身體缺陷、智識水平等合理差別因素造成的低收入困難群體,則應切實解決好其社會保障問題。第三,治理的突破點是群防群治。國家治理,重點在基層,關鍵靠群眾。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善於依靠基層組織和廣大群眾,提高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和水平。要通過群眾自治,讓群眾自己組織起來解決自己的問題。要健全以城鄉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新型城鄉社區管理服務體系,努力把城鄉社區建成政府社會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託、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要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努力讓群眾更好地行使民主權利,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水平。要充分發揮人民團體、群眾組織、社會組織的優勢,吸引、凝聚各方力量,促進矛盾糾紛化解。第四,治理的著力點是法治方式。法治是治理的基本方式。把社會矛盾預防化解納入法治軌道,是實現社會安定有序、和諧活力的長效機制。各級領導和公職人員須牢固確立憲法至上、法律權威的意識,不斷提高依法找法、用法靠法的能力,切實把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穩定這個第一責任和依法辦事這個第一要求有機統一起來,絕不能因「維穩」而突破法律的底線,絕不能因害怕上訪而遷就個人的非法要求,絕不能因個別正義而犧牲規則之治的普遍正義。

4、解決國家治理的協調匹配
目前對於治理主體的多元性已經有了共識,但還存在以下三個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第一,國家權力在治理主體體系中處於何種地位。有人認為政府應該是在社會組織和個人治理不能或無效時才跟進,即政府治理應居於補缺地位;也有人認為政府治理應居於主導地位。筆者認為,不宜簡單地講補缺地位或主導地位。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意味著在經濟建設領域,政府必須讓路。但社會治理與經濟建設有區別,不宜像定位政府調節經濟那樣,把政府治理社會定位於補缺。在維護秩序、化解風險、處理危機等方面,政府必須努力掌握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主動權,而不是等社會力量和個人無法處理時才出面。檢驗治理水平的高低,不僅要看緊急情況下應急處置能力,更要看常態下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效果。實踐證明,要有效避免小事演化成大事,關鍵在於完善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化解、處置機制。要把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有機結合起來。與此同時,也要注意發揮基層幹部和群防群治力量的優勢。十八大以來,中央在闡述社會管理體制時,提的不是「政府主導」而是「政府負責」,這一表述啟發我們,不必糾纏「主導」的問題,而應研究功能和責任問題。第二,多元主體共治如何實現匹配、廉價合作。全會強調,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合作治理並不是新東西,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執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所謂綜合治理,實質就是合作治理。如今,綜合治理已從「社會治安」擴展到「社會管理」。但在實踐中,合作治理還存在著協調性、匹配性以及運作成本等問題。因為不同的合作治理事項,會有不同的主體牽頭。如果是政府牽頭,可能比較容易協調,但某些社會組織的匹配性可能存在問題;如果是社會組織牽頭,政府如何配合、在多大程度上配合,是需要深入探討的。同時,合作治理也要考慮成本,既要動員多方力量,又要盡可能做到廉價,合理的成本分攤機制和財務監督機制都需進一步健全。第三,社會組織如何提高治理能力。治理能力指向的是治理有沒有效果,會不會「失靈」。失靈的問題,政府存在,社會組織必然也存在。因此,要高度重視社會組織的治理能力建設。首先,社會組織自身要提高水平、嚴格自律;其次,政府要支持、幫助社會組織提高治理能力;再次,政府和個人還要監督社會組織的治理行為。

5、創新國家治理的方式方法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在於創新。可以積極嘗試的治理新方法有:第一,非對抗性和「軟法」。具體要求是:變整治為疏導,變剛性為柔性。以治理城市佔道經營為例,目前已有一些地方採用規范設立「便民經營服務點」的方法,兼顧了市民生活便利、經營者正當權益與市容整潔,達到了多贏的效果。在軟法方面,應更加註重發揮激勵性法律規范和鄉規民約等社會自治規則的作用。第二,契約化和合作規制。具體要求是:變命令為協商,變指揮為指導。例如山東省各級公安機關在平安山東建設中,探索出政法部門與保險公司共同建立社區治安防範與人身、財產損害補償相結合的「契約式治安保險聯防」治理新機制,取得了良好成效。第三,提供服務或社會福利。具體要求是:變監管為服務,變強制為利導。例如流動人口不願意辦理登記怎麼辦?江蘇省採取的辦法是「登記積分制」,經過一定年限,達到規定積分後,流動人員就可以享受保障住房、子女上學等待遇,最後還能成為當地市民。第四,市場化和競爭機制。具體要求是:變官辦為民營,變壟斷為競爭。以污染治理為例,環境污染行政處罰固然不能丟,但「排污權交易」的治理方法把政府與企業間的行政關系變成市場的經濟交易,使得企業自覺提高治污積極性,從而控制一定區域內的排污總量。第五,程序化和科技手段。具體要求是:變實體為程序,變「人控」為「機控」。注重採取程序化的技巧來處理實體上公正難辨的問題。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來拓寬治理邊界、提高治理效率、增強治理精度,排除權力、人情、金錢等因素導致的「搞例外」「走後門」現象。

㈡ 社區治理六個能力

以黨建引領力,強壯社區治理「主心骨」。強化黨的意識和黨的領導,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作為一條紅線貫穿社區治理,突出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堅持黨的領導一貫到底,讓社區治理有根有魂,充滿生機活力。
健全基層黨建工作格局,推進市、區、街、社區的組織聯動、責任聯動、制度聯動,駐區單位、新興領域、行業黨建互聯互動,使黨建有效嵌入和融入各領域、各組織、各方面。健全社區黨組織工作網路,構建「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家庭戶」的組織架構,把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延伸到網格上、樓棟里、居民家,紮根在最基層、覆蓋到最末梢,使黨組織離群眾最近、懂群眾最多、幫群眾最快,居民群眾時刻感受黨組織就在身邊,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配強基層黨組織「領頭雁」,實施基層黨建「書記一號工程」,推行「書記項目」。加強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培養、選樹一批譚竹青、吳亞琴式的「小巷總理」。以區域統籌力,下好社區治理「一盤棋」。堅持「統」的理念和「整」的機制,促使各行各業、域內域外、頂層基層等多方面資源、各方面力量有機鏈接、統籌利用,形成組織優勢、政策資源、要素配置最大化,共同唱好社區治理「重頭戲」。運用系統思維打法,從創新體制機制入手,堅持問題導向,破解駐區單位隸屬不同帶來的「體制之癢」、推倒互不往來的「阻隔之牆」,逐步實現社區治理由自轉到公轉、單體到整體、獨自到融合、粗放到精細的升級轉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強化聯動協同的實效性,發揮市域治理牽引作用,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
強化街道的「龍頭」帶動,圍繞賦能、擴權、減負,聚焦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以「軸心」功能,協調轄區各方,集聚治理優勢。充分發揮社區「粘性」功效,綜合考量各方利益、需求,搭好覆蓋全域、扁平一體、運行有效的治理「大舞台」。以服務供給力,開啟社區治理「金鑰匙」。樹立「居民就是我親人」服務理念,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貫穿社區治理全過程,既要見物、見事,更要見人,從需求處入手、問題處著力、矛盾處突破,用心用情用力搞好各項服務,增強社區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指數。打造「四位一體」服務體系,積極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有效拓展政府公共服務、社會組織服務、市場主體服務和志願互助服務。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加大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把更多資源、服務放到社區,實打實地辦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實事。大力培育公益性、服務性社會組織,採取政府購買、定向委託、公益創投等形式,推進社會資源和群眾需求對接,加強專業化服務。運用市場化思維,用足用好市場資源,增強服務活力。搭建立體多元服務平台,著眼於精細化、精準化,健全資源配置、信息收集、公共服務與事務處置一體化運行機制,做實做好網格化管理服務。有效盤活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主陣地,實現功能復合、一室多用和服務集成。整合轄區力量和資源,推動服務陣地由單一向多點、多元、多層轉變,為居民群眾、轄區黨組織提供就近就便服務。依託「互聯網+社區」,加大社區治理服務數字化轉型,讓治理更聰明、服務更便捷、居民更受益。以居民參與力,激活社區治理「細胞核」。發揮主人翁精神,依法有序組織引導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強化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共同體理念。認真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協商、群團帶動、社會參與機制,依託黨員示範帶動、社區精英倡導、活動引導吸納等載體,破解居民參與率不高、參與面不廣、參與度不足的問題。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大力推行長春市長山花園社區「四步議事」工作法,廣泛開展協商議事,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制度化實踐。推動居民自治向小區延伸。長春市在疫情防控實踐中推出的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三長」治理聯動機制,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堅持平戰結合、聯調聯動,把「三長聯動」常態化、制度化,並與「三社聯動」「三治融合」有機結合,實現小區服務「零距離」、末梢治理「全覆蓋」、居民訴求「快響應」,徹底解決「沙灘流水不到頭」的問題。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倡導「人人都是志願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理念,以志願服務帶動居民參與治理。以黨建帶群建,推進居民群眾再組織化,延伸黨的工作手臂,把聯系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變成「最美一公里」。以環境營造力,編制社區治理「基因碼」。
在法治_境方面,引導居民群眾懂法、學法、守法、用法,當前要突出抓好民法典的學習。實施法官、檢察官、警官和律師進社區,把矛盾和問題及時化解在基層。堅持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相結合,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服務社區居民、維護穩定秩序。嚴守居民公約,弘揚公序良俗。堅持底線思維,防範化解風險,走出一條以黨組織為核心、法理情融合推進的社區法治之路。在人文環境方面,抓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社區、進家庭、進頭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區治理。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抓好家庭家教家風。實施「公約共紀」「社群再造」,找准居民文化需求共鳴點和興奮點,使社區居民生活環境、生活習慣、活動方式緊跟新時代。
在宜居環境方面,著眼於生活、生產、生態空間三位一體,通過規劃引領、專業運作、公眾參與和社會共治,打造一批活力街巷、口袋公園、慢行網路、綠地小品的街角空間,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用現代智慧和工匠精神,把歷史文脈、紅色基因、特色符號、時代內涵等元素植入社區,優化社區交往的公共空間,增強社區治理的文化底蘊和特質底色。以發展助推力,把握社區治理「指南針」。強化新發展理念,順應時代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社區治理現代化工作,正確處理城市發展與社區治理的關系,破解治理難題,增強發展動力。胸有全局、服務大局,跳出就社區抓社區、就治理抓治理的單向思維,對接省、市發展戰略,融入發展大局,緊緊圍繞推進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找准切入點和結合點,積極探索新時代社區治理的實踐路徑,提供社區答案。
尤其要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在推進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中,實現深度融合發展,貢獻社區智慧和力量。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考慮問題、開展服務、實施治理,聚焦滿足人的感受、人的需求、人的全面發展,把居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把握問題導向,弘揚先進,總結推廣實踐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堅持干而論道,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豐富新時代社區治理實踐成果。來源:新長征

㈢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該社區的做法是如何促進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的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鄉社區又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記者特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就實現社區治理現代化的路徑、方法作出探討。

記者: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意見》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目標指引下,各地在社區治理創新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但也面臨一些困境。請問目前在社區治理方面面對的主要挑戰是什麼?

張雷:

總體上來看,我國城鄉社區治理還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社區治理過程中居民參與的能力和熱情還有待提升,社區服務有效供給能力不足,社區文化特別是先進文化的引領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社區工作者依法辦事的能力還有待提升,社區工作者的矛盾預防化解能力和信息化應用能力也需要不斷提高。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社區人居環境(特別是城市社區)總體上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改善,但是環境質量和舒適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很多地方政府推進社區減負增效的力度不夠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下更大的力氣、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來加以解決,但是更主要的還是要發揮廣大居民的內生動力,著力提高居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孫炳耀:

多年來,社區建設的工作重點主要在改善服務設施,開展居民服務,專業社會工作在社區則重點關注對困難人群的服務。貫徹《決定》精神,應更加關注社區生活秩序。專業社會工作在其中可以有所作為,例如運用心理輔導專業技能參與居民糾紛調解,開展司法社會工作服務;對困難人群的服務,也要注意心理干預甚至行為干預。要實現這個目標,關鍵在於要進一步促進居民參與,例如近年來一些地方探索發展居民「信息員」,對涉及社區治理的事件進行監督。《決定》提出城鄉社區治理要「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這也是進一步強調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強調對擾亂秩序的行為進行監督。

記者:

《決定》強調黨的領導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社區治理也要進一步發揮黨的領導作用。請談談如何在城市社區這一平台上更好地以黨的領導凝聚治理合力,發揮統領作用?

張雷:

要引導基層黨組織強化政治功能,聚焦主責主業,做好「社區黨建+」,也就是進一步拓展「三社聯動」的內涵和外延,以黨建引領城鄉社區治理的高質量發展,城鄉社區居(村)委會與轄區單位要實現資源共開展自治活動,及時幫助解決基層群眾自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全面從嚴治黨工作也需要向城鄉社區延伸,切實解決居民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提高居民群眾的獲得感。

孫炳耀:

社區黨建要有新的突破,不僅要做好黨員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發揮黨的作用,與社區居民自治結合起來,與社區社會工作結合起來。這要求有觀念創新,拓展社區黨建的思路。群眾路線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法寶之一,社區黨組織應將這一理念引申應用於社區,將視野和工作對象擴展到社區居民,與居民自治組織共同做好社區治理。在城市,專業社會工作進入社區開展服務已很普遍,許多地方在基層建立了社區工作站以及其他形式的專業社工機構,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並與居民自治相結合。社區黨組織應當利用這個工作基礎,像社區居委會那樣,與社區社會工作結合起來。

記者:

《決定》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的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為社區治理注入了新的內容,請談談有哪些實現路徑、方法?

孫炳耀:

完善法治保障要求社區治理不僅要按照法律法規開展工作,還應總結多年來的實踐創新經驗,推進社區治理法治建設,這其中規范化是基礎。近幾年來民政部門推進的社區治理和創新服務實驗區所強調的標准化,就推進了社區服務的規范化。完善科技支撐意味著社區治理的科技建設特別是信息化建設將更進一步。我國社區信息化建設已取得很大進步,城市街道普遍建有管理服務信息系統,網格化管理更是將信息化應用與社區實體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社區信息化應用還在不斷創新,例如前面所提到的「信息員」。了解和掌握社區信息化應用,也是社會工作者進入社區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應當加強這方面的培訓。

張雷:

《決定》中提出要「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在社會治理的新格局中,進一步突出強調了要通過拓展居民群眾民主表達渠道的「民主協商」機制來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標,只有通過民主協商提升廣大居民群眾的參與熱情,並將熱情轉化為實際的參與行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治理共同體「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這是實現「有效治理」的重要基礎條件。當前全國各地在智慧城市框架內開展的「智慧社區」建設是通過「科技支撐」加強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通過社區「智慧黨建」,流動黨員的管理和黨員活動這個困擾多年的問題得到了很好解決,這正是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發揮神奇作用的結果。

記者:

如何將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的探索成果、經驗更好地推廣運用到不同地區、不同發展情況的社區治理實踐中去?

孫炳耀:

總結創新經驗容易出現兩個誤區:一是傾向於拔高以至於要做成「模式」;二是強調工作成果,忽視分析所需的條件及工作方法和機制,讓學習者能看到其中的成績,但不知如何作出這樣的成績。因此,加強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經驗推廣工作,首先應做好經驗研究。可借鑒項目管理的思路,將實驗區所開展的工作分解為各個事項,選擇其中效果好的,分析其中的投入,還應借鑒社會學特別是人類學的方法,分析事項運作的機理和方法。這樣就可以從中選擇效果好、成效比高、在一定條件下能實現的事項作為推廣的內容。

㈣ 利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五微共享社區」如何促進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五微共享社區」堅持黨建引領,走出一條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之路,蹚出一條互聯網上走好群眾路線的為民解憂之路,探出一條多方資源共同參與的共建共享之路。
「五微」這只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令建鄴的社會治理發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變化。上線兩年多,「五微共享社區」注冊用戶超17萬人,1000萬人次登錄,發表評論近500萬條,為群眾解決「微心願」超過88萬個! 《人民日報》、《瞭望》、中央電視台等國家級權威媒體十多次對「五微共享社區」進行報道;全國著名黨建專家、國家民政部等部門也公開點贊,平台入選了智慧江蘇建設成果優秀案例;螞蟻金服、釘釘在官方公號對「五微共享社區」運用區塊鏈技術解決養老問題進行重點推薦。
開門搞黨建 破解陌生人治理難題
「五微共享社區」是建鄴區在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的新探索。2017年5月,建鄴在社區體制改革基礎上,圍繞「互聯網+黨建」主線,以微平台、微心願、微行動、微實事、微星光為框架,打造了「五微共享社區」——
「微平台」是黨組織網上工作的「連鎖店」,全區各級黨組織都在「微平台」上設有獨立埠,把日常工作延伸到網路,構建了120個子平台,子平台之間信息互聯、資源共享、服務效率更佳。「微心願」匯集民意訴求的「大數據」,居民在網上發布微心願,各級黨組織、黨員群眾都可以認領並及時幫助解決,同時對收集到的心願進行數據分析,以便有針對性地施策。「微行動」樹起為民服務「公告欄」,發布全區各黨組織的活動,群眾可以根據時間、地點有選擇地參與任何一項活動,黨員可以「菜單式」參加組織生活。「微實事」設立惠民工程「投票箱」,在網上發布全區民生實事,由居民投票決定需要馬上解決的問題,部署輕重緩急的事項,及時公布項目推進完成情況,供居民現場監督。「微星光」亮起先進模範「光榮榜」,每個黨組織、黨員為群眾服務的成效都能在網上留下足跡,充分展示先進黨員事跡、優秀黨建品牌,並以此作為各級黨組織、黨員評先評優依據,形成比學趕幫超氛圍。
打造「五微共享社區」,建鄴基於特殊的區情實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省市委全會吹響「高質量發展」沖鋒號,作為「城市中心」的建鄴,必須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上走在前列。
更現實的原因還在於,現代化帶來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陌生人社會」,社會矛盾更多元,社會治理更復雜。特別是建鄴是一座新城,新市民、國際友人不斷集聚,鋼筋水泥叢林對人際交往的阻隔也更加顯著。打破「陌生人社會」藩籬,讓各類人群融洽相處,是建鄴亟需求解的基層治理「必答題」。與此同時,建鄴也在思考,進入信息化時代,網路已成為群眾反映熱點、難點問題的集散地,如何在互聯網上走好群眾路線,以黨組織為紐帶,破解陌生人治理難題。
建鄴區委書記,南京市河西管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沈劍榮表示,抓好基層治理,各級領導幹部關鍵是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和群眾思維。「五微共享社區」建成後,黨員積極踴躍認領「微心願」,有針對性地開展「微行動」,通過平台傾聽最真實的民聲、掌握最基本的民情、了解最急需的民盼,黨群之間從「你們」變成了「我們」。莫愁湖街道文體社區書記呂歡說,「社區以八十年代老舊小區為主,矛盾多元,以往居民反映問題都打12345,如今就上『五微共享社區』,黨群之間聯系更緊密,關系更融洽。」
更重要的改變是,「五微共享社區」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在黨員的先鋒模範帶動作用下,居民群眾、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自發認領「微心願」的頻率越來越高,數量越來越多。開門搞黨建,建鄴逐漸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社會氛圍,黨組織成了主心骨,陌生人成了好鄰居,社會治理從「一家」變「大家」。
黨員的初心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不斷被激發。去年初,南京連降大雪,不少社區通過「微平台」發布志願者召集令,號召黨員志願者帶頭掃雪,短短一天上萬人響應。話園社區黨員志願者丁麗娜說,「不少居民在『五微』平台上為我們點贊,激勵了我認領更多『微心願』,參與更多『微行動』,用真誠的服務把黨員身份亮起來,讓黨員的稱號響起來,使黨員的形象樹起來!」
「五微共享社區」將黨建落實到服務群眾中,落實到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之中。著名黨建專家李洪峰認為,「五微共享社區」微而不微、小中見大、惠而不費,探索出一條與互聯網緊密結合,「開門搞黨建」的新路子,實現了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
精準解民憂 微心願照亮群眾笑臉
連日來,建鄴區莫愁湖街道兆園社區居民崔永詳逢人就誇「五微共享社區」好。老崔患尿毒症多年未工作,女兒考上大學,5600元的學費難住了他。老崔在「五微」平台上發布「微心願」——「希望有人資助我女兒念大學」。黨員帶頭,愛心人士、愛心企業積極參與,不到一周,老崔女兒的學費就獲「眾籌」解決。
通過「五微共享社區」圓夢,老崔不是個例。建鄴初級中學學生劉心怡圓了擁有足球教練的心願;洲島家園社區趙漢玉家滯銷的農產品因「五微共享社區」銷售一空……一樁樁煩心事通過「五微共享社區」得到疏解,一個個「微心願」在「五微共享社區」上被點亮,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五微共享社區」寫下生動注腳。
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直接難題是,面對日趨多元、層次不一的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實現精準解民憂?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技術,「五微共享社區」實現了從「政府配菜」到「百姓點菜」的轉變。88萬個「微心願」正是群眾個性化的、最期盼的、最亟需解決的事情。通過分析「微心願」,可以找准民生痛點、難點,從而優化政策供給。社區工作人員稱贊,以往服務群眾有心發力卻無處下手,如今「五微共享社區」匯集全區「微心願」,形成民意「大數據」,為民服務有了清晰的路線圖、任務書。
「五微共享社區」關心群眾的每一個微小需求,其在社會治理領域方面的探索,從平台名稱可窺深意。「微」不僅是指群眾個性化的小需求,還代表一種「微公益」,社會成員不需要付出很多時間、精力就能幫助他人。南苑街道一在職黨員表示,平時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其他,「五微共享社區」上線後,自己利用「碎片化」時間就能認領心願,幫助群眾。
「五微共享社區」之「微」更代表一種「微力量」。建鄴區委研究室主任徐文政說,「每一個社會成員,不論能力大小,都能在平台上盡一份綿薄之力,人人參與、人人盡責,激發了人人向善的社會正能量,點滴力量匯成河海,激勵大家攜手為美好生活共同奮斗。」
發展過程中,「五微共享社區」不斷創新。去年9月,首家「五微共享社區」線下實體店「五微驛站」在南苑街道話園社區揭牌,「五微共享社區」從線上延伸至線下,實現了「鍵對鍵」與「面對面」的結合。「小微游建鄴」小程序、豐富多彩的短視頻等內容吸引居民不斷加入,黏度不斷上升。日前,建鄴區第三屆「共享社區節」幸福啟幕,所到之處無不掀起一輪又一輪聯系群眾、走近群眾、服務群眾的高潮。
建鄴區委副書記李方毅說:「我們以打磨產品的標准進行『五微共享社區』的設計開發,就是要讓平台在服務群眾的實踐中切實發揮出作用。」從線上到線下,從「五微共享社區」的「點對點」服務到「共享社區節」的「嘉年華」式服務,鄰里關系更和諧了,黨群之間更融洽了,「城市中心」更溫暖了,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鄴探索」不斷完善。
多方聚資源 新時代共享幸福建鄴
今年以來,建鄴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發展速度與日俱增,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和服務業增加值增幅均居南京主城首位。建鄴區的決策者們卻認為,建設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要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與經濟指標、高樓大廈一同攀升,讓發展成果「更加過硬」。
近日,興隆街道「五微驛站」內,一個「特別」的書吧吸引不少居民流連駐足。說其「特別」,是因為這個書吧是流動的、共享的,在線上,居民將閑置的書籍贈與或預約登記,在線下,就能完成捐贈和借用。興隆街道工作人員介紹,「共享書吧」依託「五微共享社區」3.0版本新增的「共享吧」功能,今後交換內容還將拓展至居民的所有閑置物品,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讓鄰里之間從陌生人變成熟人甚至「一家人」。
「五微共享社區」里「時間銀行」、「公益檔案」、「誠信檔案」等功能全面整合社會資源。「時間銀行」將志願者服務老人的時間用區塊鏈等技術記錄下來並形成積分,積分可兌換由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提供的服務項目,還將與餓了么、淘票票、口碑等平台打通,讓志願者享受更多樣、更豐富的兌換權益;「公益檔案」將記錄用戶的服務時間、次數、內容等,借鑒螞蟻森林形式,以形象直觀的「養成模式」展示黨員群眾參與公益服務情況;「誠信檔案」將記錄用戶認領「微心願」、參與「微行動」情況,參與度、信用度高的用戶將優先享受平台的公共服務項目。
徐文政說,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多元,單靠行政力量已難以滿足。「五微」堅持黨建+互聯網的創新之路,把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著力點,打破陌生的邊界、聚合分散的力量、匯聚社會的資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五微」的不斷進化,體現的是大治理的思維。1.0版本的「微心願」實現了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全區統一戰線集中認領群眾「微心願」、駐區企業主動幫助居民解難題、居民自發認領心願幫助鄰里……在黨員的帶動作用下,區域內各單位、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黨組織成了主心骨,陌生人成了好鄰居。
2.0版本引入社會組織、市場資源。平台打通了各部門、條塊之間的信息邊界,整合了物業、律師等各類資源,從而實現群眾手指動一動,各類服務送上門。同時加大社會組織服務力量引入力度,力求黨內資源引領帶動更多社會資源、市場資源,在「城市中心」厚植了一片枝繁葉茂的惠民森林。
3.0版本的平台更加開放,「鏈接」的資源更多、范圍更廣。阿里巴巴江蘇總部、小米科技華東總部等互聯網企業紛紛參與進來,推動「五微」以更開放的理念、更市場化的思維持續改革創新,「時間銀行」「共享吧」等新增功能,將為建鄴居民提供更優質、更多樣、更豐富、更有趣的服務。
永遠在路上 治理能力提升無止境
身邊事、煩心事解決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關繫到群眾對黨和政府的評價。「五微」從小切口入手,在匯集民情民意大數據的基礎上,把黨的組織優勢與互聯網的扁平化管理優勢結合起來,系統整合各方面資源,科學分析、精準對接,逐一解決群眾的難題,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五微共享社區」在實踐中探索出五點思考——
其一,基層黨建要與社會治理高度融合。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把各級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和政治功能結合起來,以黨的建設貫穿社會治理、保障社會治理、引領社會治理。「五微共享社區」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創新黨群互動的方式,將基層治理生態進一步優化,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在服務群眾的鮮活實踐中不斷得到提升,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夯實了黨在基層的政治根基。
其二,人民民主、協商民主在基層實踐更加生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走進社區,發揮其專業化、連心橋的作用,積極參加「五微」的線上線下活動。「五微」平台上開辟了專門的板塊,將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全面納入平台,群眾可以在平台上直接@代表、委員,就關心的問題進行交流,更好地凝聚各界共識。江心洲街道積極發揮「五微共享社區」智能化優勢,開展了「協商民主在基層」系列專題活動,匯智聚力、共商共議形式得到了進一步豐富。
其三,大數據對基層治理至關重要。「五微」能夠做到小而不散、聚沙成塔,大數據和智能化是關鍵。在「五微」大數據中心,用戶登陸、閱讀、評論等數據分類顯示,微心願、微行動、微實事、微星光的類別、數量一目瞭然,志願者參與服務的次數、各單位黨員參與服務情況、群眾對服務的滿意度都有精準統計。依靠這些「大數據」,「五微」平台能夠對群眾需求、黨組織工作情況開展精確分析,從而檢視工作差距,對社會治理熱點問題進行預判,民生服務更加精準。
其四,基層治理要實現社會化、市場化力量整合。建鄴區堅持社會化、市場化的方向推動「五微」建設,整合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全區60家社區與區內150家社會組織結對共建,在深化區域化黨建的同時將各類社會資源進一步整合。「五微」也與螞蟻金服合作,引入市場化資源,拓展了平台服務體量種類。隨著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五微共享社區」築起了匯聚各方資源的「強磁場」。
其五,要推動法律服務等區域內各類優質資源進街道、社區。近年來,建鄴積極推進法律化資源整合,引進金杜、盈科等數十餘家品牌律師事務所進駐,打造了法律服務產業園。一方面法律服務產業園中的優質律所與社區結對共建,另一方面「五微」平台上開辟「雲尚建鄴」法律服務板塊,同步將法律服務資源引入街道、社區,為居民提供專業化的法律服務,引導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等在法制的軌道上妥善解決。
「五微共享社區」不斷進行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探索,正助力建鄴向著更有溫度、更有質感、更有活力的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蝶變。2017年、2018年在南京社會建設創新案例評比中,建鄴區獲獎數量均位居全市第一。在民生幸福建設群眾滿意度測評中,建鄴區連續兩年位居全市第一。

㈤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致力於全面深化改革而提出的總目標之一,是立足於中國實踐與國情而提出的自身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5)進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擴展閱讀: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在明確的國家治理思想指導下,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面臨著增強國家統一性、推進國家均等化、提高國家創新性、促進國家法治化和基層社會自治等多項重點任務。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國家治理實踐,集中體現為整合條塊、化解失衡、供給動力、克服阻力、提高活力和參與全球治理的過程。

一是加強國家整合。

強有力的國家整合能力,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國家整合,既包括實現、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也包括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交通體系、統一的市場體系、統一的司法制度,形成一整套標准統一的規則體系和治理體系。實現這些領域的有效整合,需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建設一支穩定的軍事力量,凝聚社會共識的主流意識形態,同時增強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

二是促進均衡發展。

從社會層面而言,國家治理的目標就是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社會成員提供均衡普惠的社會服務和良好秩序。十八大以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則和國家治理的重要原則。在國家治理的制度和能力建設過程中,我國將進一步引導和協調更多的資源、人才、資金、管理、技術等要素投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中去,努力縮小不同群體間的實質性差距,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三是推動法治建設。

法治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和現代國家的主要標志,體現為現代國家治理的一整套規則體系和有效治理能力,具有運行成本低、實施效果好的特點。通過不斷完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現代法治體系,建立健全統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有力提升社會整體法治意識,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進程。

四是釋放社會活力。

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顯著標志。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其本質在於政府向社會放權,釋放社會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活力。在社會基層,網路化的社會治理模式不斷涌現,社會企業、非營利性組織成為參與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社工、社區、社會聯動格局正在形成。

五是創造多種民主形式。

十八大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得以完善發展,權力監督與制約實效明顯增強,地方被賦予更多的立法許可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制度平台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在加強政治協商、民主監督方面進一步完善制度規定,提高各個界別參政議政的能力和實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維護團結進步、促進共同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六是廣泛參與全球治理。

習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使世界成為一個日益緊密聯系的整體,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國家治理的持續有效,為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加雄厚的基礎;而參與全球治理所帶來的紅利,成為中國國家治理不斷改善的動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㈥ 怎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盡快出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規劃,在強調黨的執政方式的改革、人大監督作用、政協民主協商制度化以及反腐敗的體制機制建設外,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回應社會期待,以現實的經濟社會重大問題為導向,凝聚全社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正能量。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對於中國的政治發展,乃至整個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來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盡快出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規劃,在強調黨的執政方式的改革、人大監督作用、政協民主協商制度化以及反腐敗的體制機制建設外,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回應社會期待,以現實的經濟社會重大問題為導向,以此來凝聚全社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正能量。

一、沒有總體規劃,推進就容易走樣。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大趨勢的戰略性、歷史性選擇。

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和政府過去也做了很多,但不成系統,比較分散和碎片化,當前,社會方方面面對此有期待。當務之急就是中央盡快制定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相關總體規劃。沒有一個具體的「總體規劃」,難免會把好事辦走樣,建議盡快出台總體規劃或總體設想。」主要基於三方面考慮:

1、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和迫切需求。

從各方面的情況看,國家治理體系轉型確實到了關鍵點,未來3-5年,如果能夠發揮總體規劃的導向作用,對深化全面改革、對後10年、20年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2、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指導思想。

「綜合多方面的情況看,下一步的國家治理轉型,重要的是以法治建設為重點,法治為先、法治為重、法治為大,逐步形成以法治國的新局面。」

3、回應社會期待。

國家治理的目標是讓人民滿意,國家治理得好不好,讓人民說了算。

在國家治理方面,經過60多年的摸索,已經找出了一條適合中國發展道路的國家治理體系,比如走什麼樣的路,用什麼理論來指導,國家制度等。不過,由於我們走的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因此,在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方面因為各種因素影響,還有很多欠缺,「因此,出台這樣一個總體規劃,對於協調各方面的力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國家治理的新格局有重大影響。」

二、國家治理總體規劃要研究四大問題:

那麼如何設計、出台一個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的總體規劃,應從研究四個方面的問題。

1、加快推進法治市場經濟進程,建設法制化的營商環境。

從現在的情況看,需要採取兩個措施:首先,針對現在資本外流、社會資本不穩定的現實矛盾和問題,建議盡快形成合法的私人財產權、投資收益嚴格保護的法制環境,這件事情很重要。其次,是市場監管的轉型與改革,即由行政監管為主向法治監管為主的轉型,盡快將監管權從審批機構中分離出來。

從各個方面看,我國已進入一個消費型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全社會的消費結構升級、消費釋放將是一個大趨勢。現在突出的矛盾是投資與消費不相適應、市場監管與消費型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不相適應。為什麼監管機構越來越多,但監管的效果不盡如人意,而且消費不安全問題很多,主要的問題是把行政審批和市場監管合為一體。所以,法治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是賦予市場監管的法律地位,盡快將監管權從審批機構中分離出來,以提高監管的綜合性、統一性、權威性。

2、加快以公開化、去行政化、去地方化為重點的司法體制改革。

例如司法體制改革去地方化,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相適應,需要把經濟的審判權歸中央,建立中央巡迴法院,民事、刑事案件仍歸地方。「我認為,這樣一些方面的司法體制改革現實的需求明顯加大,條件逐步成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3、加快推進社會治理創新進程。

「綜合各個方面的情況看,社會治理轉型確實到了臨界點,未來的一個時期,這方面的矛盾問題會越來越突出。未來必須以發展各類社區公益組織和推進社區自治為重點,加快社會治理創新,積極穩妥地推進官辦社會組織的轉型,使其在重要時候起到關鍵性作用。

4、加快中等收入群體為重點的利益機構調整。

而關於利益結構與治理結構的關系。橄欖形的利益結構和分配結構是我國治理結構的重要基礎,並且是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現實情況看,改革開放35年多,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大概在25%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果中等收入群體比例不能提高到40%左右,無論對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和諧建設,恐怕都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

近些年,我們一再呼籲盡快出台關於中等收入群體的國家規劃以及調整相關的政策體制。提低很重要,提低的重要目的是使其部分成為中等收入群體。現在重要的是收入分配、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等方面的改革要有大的突破。這樣,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體總體規模達到40%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即有6億人成為中等收入群體。這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都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三、盡快形成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理論。

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還需要系統的理論作支撐。

1、對國家重大課題的攻關。

如何形成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需要理論的攻關,也需要改革研究的攻關,「建議把它作為國家重大課題。這里涉及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例如,什麼是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依法治國等。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並應該成為社會科學研究和改革研究的重大課題,應該組織力量進行國家重大課題攻關。」

2、推進中國特色的智庫建設。

「從我國的情況看,社會科學理論研究和經濟社會咨詢研究,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差別。」因此,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加大對建設中國特色智庫的支持力度,對一些重要的咨詢機構給予支持,並建議把對政策咨詢機構的支持列入國家社會科學資助的重要方面。

㈦ 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法如下:

1、更新國家治理的基本理念

從一元單向治理向多元交互共治的結構性變化,意味著我們不僅於思想觀念上不再走人治的老路,而且於政治生態上鏟除了人治隱形存在的可能,最終使那種僅停留在口頭上的法治無所依憑。

2、把握國家治理的戰略要點

我第一,治理的制高點是倫理塑造。治理工作直接作用於人的行為,但行為是思想影響的,所以,引導思想觀念、構建先進文化、塑造社會倫理,是更為根本的治理戰略。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力倡導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治理的制高點。

第二,治理的切入點是源頭治理。當前因土地徵用、房屋拆遷、歷史遺留等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多樣多發,除各方面客觀原因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幹部在處理政府與群眾利益關繫上,沒有樹立把改革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的理念。實踐證明,只有讓廣大群眾從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中獲得實惠,才能從源頭上減少社會矛盾。

第三,治理的突破點是群防群治。國家治理,重點在基層,關鍵靠群眾。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善於依靠基層組織和廣大群眾,提高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和水平。要通過群眾自治,讓群眾自己組織起來解決自己的問題。要健全以城鄉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新型城鄉社區管理服務體系,努力把城鄉社區建成政府社會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託、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

第四,治理的著力點是法治方式。法治是治理的基本方式。把社會矛盾預防化解納入法治軌道,是實現社會安定有序、和諧活力的長效機制。各級領導和公職人員須牢固確立憲法至上、法律權威的意識,不斷提高依法找法、用法靠法的能力,切實把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穩定這個第一責任和依法辦事這個第一要求有機統一起來,絕不能因「維穩」而突破法律的底線,絕不能因害怕上訪而遷就個人的非法要求,絕不能因個別正義而犧牲規則之治的普遍正義。

3、解決國家治理的協調匹配

首先,社會組織自身要提高水平、嚴格自律;其次,政府要支持、幫助社會組織提高治理能力;再次,政府和個人還要監督社會組織的治理行為。

4、創新國家治理的方式方法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在於創新。可以積極嘗試的治理新方法有:第一,非對抗性和「軟法」。具體要求是:變整治為疏導,變剛性為柔性。

㈧ 如何理解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實現路

社區治理現代化主要體現在網路信息化的建立和應用上面,建立是硬體的投入,應用才是能力的體現。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