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鍾山縣農田整改項目

鍾山縣農田整改項目

發布時間: 2021-02-15 02:53:31

『壹』 廣西鍾山縣回龍鎮至公安鎮2、5公里有個豬場排水到農田

哈哈😄這個不錯
但是舉報要去微博噢
比如廣西環保官方微博號
輸入名字就可以找到的

『貳』 廣西鍾山縣燕塘鎮玉坡村,水利失修,農田漸漸荒蕪,民不聊生,修水利的錢是不是給貪官吃了

這個問題不好抄回答。不過,2011年襲1月,黨中央、國務院下達了一號文件,決定從今年開始,在今後的10年內投入巨資重點加大對全國水利事業的改造,相信燕塘鎮玉坡村水利失修的狀況必將會得到徹底的改善,這個村的農田灌溉肯定會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叄』 鍾山縣的地理

根據1980年地普查:全縣土地面積1861.77公里,摺合2792655畝。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鍾山農場、中央屬企業平桂礦務局、國營花山林場等單位佔地72.68平方公里,摺合109020畝;縣屬范圍1789.09平方公里,摺合2683635畝。
1980年,全縣進行農業區劃調查,土地利用情況是:耕地382238畝(其中水田265216畝、旱地117022畝),占總面積的13.69%;園地9813畝,占總面積的0.35%;林地1178613畝,占總面積的42.21%;牧地198386畝,占總面積的7.11%;荒地589364畝(其中宜農荒地73847畝,宜林荒地102630畝,宜牧荒地412887畝),占總面積的21.10%;水域60432畝(其中河流33000畝,水庫27432畝),占總面積的2.16%;城鄉居民用地74012畝(其中城鎮2668畝,村莊71344畝),占總面積的2.65%;工礦用地4750畝,占總面積的0.17%;交通用地12685畝,占總面積的0.45%;難利用土地(裸岩)282362畝,占總面積10.11%。
鍾山土地資源的特點是:山地多平原少。根據土地普查資料統計,全縣山地面積1871718畝,占總面積的67.02;平原面積769058畝,占總面積的27.5%。可開發的耕地資源少,僅有宜農荒地73847畝,占總面積的2.64%。 境內野生動物尚末作過系統詳細的普查,現將常見的分類簡述如下:
獸類
主要分布在縣境東北、西北、南部的崇山峻嶺之間。解放前虎、豹出沒頻繁、傷害人畜。解放後。60年代於城廂、羊頭等地曾發生虎患,有三個小孩被叼,其中有兩人虎口餘生。70至80年代虎患少見。隨著森林的砍伐,人們對野生動物的濫捕,因而使上述很多動物大量減少,有的甚至已經絕種,由於鼠的天敵被消滅,故家鼠特別繁盛,鼠患日益嚴重。
魚類
按1983年調查,縣境內魚類有6目19科共40多種。主要品種有:鰻鱺(白鱔)、草魚、青魚(烏草)、鱤魚、大鱗鱲、赤眼鱒、南方馬口魚、大眼紅鮁、翅嘴紅鮁、鯿、銀鏢魚(蘭刀)、光倒刺巴、倒刺巴、紅彩光唇巴、桂華鯪、南方白甲魚、麥穗魚(禾稿公)、蛻鉤、鯉魚、鯽魚、鰱魚(扁魚)、鱅魚(大頭魚)、白河刺鱘鰟鮍、花鰍、泥鰍、平鰍、鬍子鯰(塘拐魚)、灰鯰、黃顙魚、黃鱔、斑鱖、大眼鱖(桂花魚)、叉尾斗魚(菩薩魚)、斑鱧(生魚)、刺鰍等。
鍾山魚類以養殖為主,主要品種是草魚、鰱魚、鱅魚、鯉魚。1987年產量達75.64萬公斤。江河自然魚類以鯉魚、鯽魚、泥鰍為多,1987年捕撈量6.63萬公斤。名貴淡水食用魚類有鱖、又名桂花魚或桂魚俗稱桂花魚。硬骨魚綱、鱸形目、鱸科。體側扁、長約20公分左右、重0.5~1公斤不等。體褐色或欖褐色,具有不規則的暗棕色斑點、口裂寬、下頷突出、齒銳利、性兇猛,捕食水中魚蝦為生。體被圓鱗、鱗片細小,其肉細致、味道鮮美。分布在縣境富江河道。
介貝類
水魚(鱉)、山瑞、烏龜、鷹嘴龜、螃蟹、蝦、蚌、田螺、石螺、福壽螺。
爬行類
因蛇經濟價值不斷提高,捕捉人多,金包蛇、銀包蛇、眼鏡蛇逐年減少。
蛙類
田蛙、山蛙、青蛙、蟾蜍、三角蛙、上樹蛙等。
昆蟲類
蠶、蟬、螢、蜂、蜘蛛、蜻蜓、蝴蝶、蟋蟀、螳螂、蟻、蚱蜢、蜈蚣、天牛、冬蟲、蝸牛等。
鍾山縣農業歷來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糧食作物又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花生、甘蔗、木薯、烤煙等。
解放前,全縣60%以上的耕地為占總戶數不到10%的地主富農所佔有,而占總戶數80%以上的貧農、中農僅約佔耕地的1/3。加上國民黨縣政府不重視農業生產,農村經濟長期處於單一的自然經濟狀態,栽培技術墨守陳規,農業生產條件改善緩慢,水旱災頻盈,民國時期糧食常年畝產僅有110公斤左右。1949年,全縣水稻種植37.04萬畝,總產量4386.53萬公斤,畝產118公斤;糧食總產量4838.44萬公斤。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實行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為改善生產條件,黨和政府組織人民群眾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推廣各種農業技術,使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生產水平逐步提高。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同時,發展多種經營,使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發展。1983年,全縣水稻總產量達到13900.46萬公斤,畝產293.5公斤,糧食總產量達14485.76萬公斤,比1978年分別增長32%、42.82%和29.46%。
1987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9302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比1978年增長28.26%,9年間平均年遞增2.8%,占社會總產值的31.39,%。在農林牧副漁五業中,種植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58.5%,林業佔5.36%,畜牧業佔18.09%,副業佔16.96%,漁業佔1.09%。是年,糧食總產量為13607.38萬公斤,其中水稻產量13086.45萬公斤,占糧食總產量的96.17%,畝產294.6公斤。水稻總產、畝產分別比1952年增長1.47倍和1.31倍。1950年至1987年的38年中,糧食總產量平均每年遞增3.04%,人均有糧由1949年的250公斤增至352公斤。
民國22年(1933年),縣人周白玉在鍾山鎮開辦織布工場,有木質織布機10餘架,從業人員20人,為縣內工業生產之始。民國31年,縣政府辦起報社1家,從業人員3人;造紙廠1家,資本15萬元,從業人員3人。民國32年,全縣有造紙、鐵器製造、釀酒、榨油、編席等手工工業共68家145人。
1949年12月,鍾山縣人民政府接管民國縣政府報社,改名鍾山文具印刷社。1952年2月,鍾山鎮辦起合群車縫社1戶,為聯戶辦企業。11月,縣人民政府在縣城東門辦起火力發電廠,有員工3人。當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03.40萬元(按52年不變價計算),其中,國營工業3.40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3.29%;手工業100萬元,佔96.71%。
1953年冬,縣政府在縣城興建國營大米加工廠。1955年,鍾山鎮個體手工業者聯合興辦鐵、木器修配社。1956年9新建投產的國營工業企業有鍾山酒廠、食品廠2家。全縣工業總產值275.47萬元(按52年不變價計算),其中,國營工業144.19萬元,佔52.34%;手工業131.28萬元,佔47.66%。1958年「大躍進」,在「左」的錯誤思想指導下,全縣(含富川)抽調10萬餘人組成「鋼鐵兵團」,土法上馬,大煉鋼鐵。相繼在富陽、古城、城廂、望高、羅舊、同古、紅花、公安、英家、珊瑚、牛廟等地建立起「鋼鐵基地」11個,小高爐541座,各種燒炭窯2.95萬個。投資15.29萬元,新建富鍾煉鐵廠、八步嶺鎢礦、富鍾農械廠、沙坪造紙廠4個廠礦。各公社也興建了一批農機具廠。當年,全縣工業總產值396.43萬元(不含富川,按1957年不變價計算),比1956年增長43.9%。但是,由於這些廠礦是在資源未明、資金不足、又無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的條件下盲目上馬的,產品質量低劣。後來,除沙坪造紙廠、縣農械廠以外,其餘在1959年和1962年先後被迫下馬。1962年冬,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在關閉1958年以來盲目上馬的一些企業的同時,投資新建縣玻璃廠。經過調整,1965年全縣國營工業企業12個,從業人員1026人,集體工業企業上升到27個107人。工業總產值為333.88萬元(按1957年不變價計算),比1958年減少了15.78%。
1966年起,強調以糧為綱,把農村工副業當作資本主義批判,社隊企業發展緩慢。新建的國營工業企業有鍾山麻紡廠、農葯廠、燈泡廠。到1970年,全縣國營工業企業14個,從業人員862人,集體工業企業36個,從業人員137人。全縣工業總產值548.38萬元(按1957不變價計算),其中,國營工業265.31萬元,佔48.38%;集體工業283.07萬元,佔51.62%。
1971年以後,大興「五小」(小水泥、小農葯、小化肥、小農機、小鋼鐵)工業,新建投產的縣辦國營工業有縣糖廠、氮肥廠、卷煙廠、汽車修理廠。1976年,加強發展副業生產和恢復社隊企業,社隊工業企業逐漸增多。1978年,全縣有國營工業企業24個,從業人員2620人;集體工業企業80個,從業人員798人。工業總產值2731.30萬元(按1970年不變價計算),其中國營工業為1873.29萬元,佔68.59%;集體工業858.01萬元,佔31.41%。
1979年10月,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關閉縣食品公司酒廠、交通局修理廠、縣糖廠3個國營工業企業及一批「五小」工業企業,新建投產的國營工業企業有大理石建材廠、水電施工隊。經過調整,1983年,全縣國營工業企業23個,從業人員2728人,集體工業企業70個980人,全縣工業總產值4374.63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
1984年,陸續創建投產的國營工業企業有鍾山古龍電站、縣飼料公司。1986年,中外合資企業鍾山偉成制衣廠開業。社隊工業企業由過去的社辦(鄉辦)、隊辦(村辦)發展到聯戶辦、戶辦。1987年,全縣國營工業企業25個,從業人員3327人;縣屬集體工業企業7個,286人;獨立核算的鄉(鎮)工業企業41個,1026人;中外合營工業1個,76人。全縣工業總產值15191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比1983年增長2.47倍。在工業總產值中,國營工業12793萬元,佔84.22%;二輕集體工業779萬元,佔5.13%;城鎮私營、個體工業227萬元,佔1.49%;鄉鎮辦工業809萬元,佔5.33%;村辦工業12萬元,佔0.08%農村聯戶辦工業207萬元,佔1.36%;農村個體戶辦工業241萬元,佔1.59%;中外合資工業121萬元,佔0.80%。1987年全縣26個工業行業主要工業產品有35個,較大宗的有鎢精礦、錫精礦、原煤、機製糖、機制紙、日用陶瓷、飲料酒、卷煙、水泥、大理石板材(詳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表)。按總產值所佔比重順序排列,煙草加工業佔57.3%,居首位;其他依次是有色金屬采選業佔21.44%,建築材料采選業佔3.48%,食品工業佔2.99%,電力生產供應業佔2.51%,造紙業佔1.67%,煤炭采選業佔1.51%,化學工業佔1.40%,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佔1.27%。其餘如木材、自來水生產、飲料、飼料、紡織、縫紉、傢俱製造、印刷、美術品製造、橡膠製造、塑料製造、黑色金屬冶煉、金屬製品、機械工業等產值,佔1%以下。經濟效益亦有提高,縣屬20個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有18個盈利,魏利總額為546萬元;虧損企業有食品廠、陶瓷廠,共虧損34萬元。

『肆』 請問廣西鍾山縣公安鎮那裡的經濟.地區.條件怎麼樣離縣城多遠...

公安鎮位於鍾山縣中部,距縣城正西約公里處,國道323線橫貫全鎮,向北150公里至桂林,向西170公里至柳州,向南210公里達梧州,向東380公里至廣州,鄉村公路四通八達。
公安鎮自然條件優越,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鍾山縣兩條主要河流思勤江、珊瑚河流經全鎮,土地肥沃,是鍾山縣最生要的商品糧基地,建有廣西糧食儲備庫。
公安鎮歷來商貿活躍,是鍾山縣最主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建有桂東最重要的耕牛、豬花、木材、糧食等一系列專業市場。主要農作物有大米、玉米、木薯等,近年來,該鎮在區域化布局,基地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方面邁出了新步伐,已發展有烤煙、荸薺、茨菇、蓮藕、大蒜、葡萄、制種等七個生產基地,水果業也是公安鎮的支柱產業,盛產大肉梅、三華李、柑橙、柿子等,其中大肉梅具有個大核小、皮薄肉厚,汗多酸甜適中而馳名區內外。
公安鎮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發展鄉鎮企業,已發展有冶煉、木器加工、紙製品生產、燈飾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企業,其中公安紙製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元寶紙,暢銷區內外。
教育、衛生、通信等事業蓬勃發展,全鎮校園面積達15萬平方米,中小學入學率達97%,掃除青壯年文盲率100%
公安鎮現有一批頗具規模的企業,其中有公安造紙廠,年生產能力8000噸,年產值400萬元;公安冶煉廠,年生產能力600噸,年產值180萬元;公安電站,裝機容量200千瓦,年發電量30萬千瓦時(由於該電站引水渠道是以農田灌溉為主,所以正常發電時間不長);森工木材(木刨片)廠,年加工量1000M3;年產值60萬元;福牌四季葡萄生產基地,種植面積300畝,年產值100萬元。
該鎮以建設桂東中心示範城鎮為目標,按照強化功能、形成特色、提高品味的要求,高起點、高標准、高要求地制定城鎮發展規劃,大膽走「以地建城、以地養城」的模式,通過拍賣、轉讓等方式,引進外來資金,吸納民間資本,參與城鎮建設,形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經營建設市場化的城鎮建設格局。目前,該鎮城鎮面積已由2000年的28公頃擴大到現在的52公頃,初步形成以公安為中心,323國道沿線為輻射區的小城鎮建設體系。重點抓好鎮區大道、自來水廠、變電站和投資1900萬元的新農貿市場等對城鎮發展具有引擎作用的基礎設施建設;城鎮路網、水網、電網建設逐漸完善,新建400米排污管道、安裝水管2500米、增設了20多座路燈;已形成了集市、國道沿線居民住宅區(帶),共建成居民住宅樓150多幢。該鎮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增強了投資融資的吸引力。目前,已有針織、燈飾、木材加工等60多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在城鎮「安營紮寨」,為1200多農村富餘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發展個體工商戶200多戶,提速商貿業發展。

『伍』 富川瑤族自治縣的自然資源

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由1995年的89153萬元增加到2000年的114686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80年翻2.8番。
全縣GDP由1983年的0.81億元,增長到1993年的5.13億元,年均增長20.33%(10年增長數);2003年達到13.18億元,年均增長9.9%(10年增長數);2011年達到40.11億元,年均增長14.93%(8年增長數),比1983年增長49倍;財政收入由1983年的716萬元,增長到1993年的6245萬元,年均增長24.18%(10年增長數),2003年達到6138萬元,年均增長-0.17%(10年增長數),2011年達到3.37億元,年均增長23.73%(8年增長數),比1983年增長47倍;全社會會固定資產投資由1983年的924萬元,增長到1993年的9140萬元,年均增長25.75%(10年增長數),2003年達到29762萬元,年均增長12.53%(10年增長數),2011年達到72.19萬元,年均增長 48.97%(8年增長數),比1983年增長781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83年的188元,增長到1993年的284元,年均增長4.21%(10年增長數),2003年達到1584萬元,年均增長18.75%(10年增長數),2011年達到4483元,年均增長13.89%(8年增長數);全縣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在2006年實現歷史性突破,工業主導地位日益顯著。 富川瑤族自治縣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生產稻穀、玉米、小麥、大豆、紅薯等糧食作物,輔以油料、棉花、麻類等。據民國22年(1933年)統計,全縣耕地面積為290788畝(含今鍾山縣鯉魚洲),糧食總產為3710.6萬公斤(民國期間最高年產量)。
解放後,1958年,縣域耕地292584畝,糧食總產量為3820.2萬公斤。隨後,由於進行大模範的農田水利建設,耕地面積逐步減少,至1962年,全縣耕地面積為259487畝,糧食總產為3425.8萬公斤。但由於水利設施增加,對旱澇的抵禦能力增強,並採取調整作物布局、改進耕作制度、推廣良種、施用化肥、農葯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1970年,全縣耕地面積為256171畝,比1962年減少1.28%,糧食總產增至5020.1萬公斤,比1962年增長31.76%。1980年後,調整農村經濟政策,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生產發展迅速。1985年,全縣耕地面積為265570畝,糧食總產量上升到9289.3萬公斤,比1970年增長85%。1989年,糧食總產量為8994.2萬公斤,其中稻穀8412.6萬公斤,玉米358.5萬公斤,小麥19.9萬公斤,大豆(含青豆、黃豆、黑豆)127萬公斤,紅薯折谷47.8萬公斤,其他雜糧28.4萬公斤;油料作物總產237.03萬公斤,其中花生210.13萬公斤,油菜籽25.76萬公斤,芝麻1.14萬公斤;麻類總產量為7.22萬公斤。
2012年全縣農業增加值達到11.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43元,比2011年增長12%。 成功流轉土地40萬畝,建成了以片區模式推進的「二園三廊一中心」現代農業示範平台,著力打造了臍橙、蔬菜、烤煙、生豬、高產油茶林等五大特色優勢農業。全縣共種植優質水果40萬畝,其中種植臍橙25萬畝;年復種無公害蔬菜20萬畝以上;年種植春烤煙3萬畝以上;引進了廣東溫氏、廣東楊氏等一批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形成了446家農業企業集群發展的規模,規劃建設了富川特色農產品加工物流中心,實現了200噸/時水果加工能力。富川縣被評為「中國特色農業百強示範縣」、「中國臍橙之鄉」、 廣西最大臍橙生產基地和春烤煙生產基地 、廣西唯一的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富川臍橙」獲得「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多次在國內外農業博覽會榮獲金獎,並被指定為中國—東盟博覽會專用果。 清末、明初,縣內只有鐵、木、縫紉、竹器、織布、印刷等行業的個體手工業。民國35年,古城街由商人集資興辦第一家工業企業一一古城火力發電站,用舊汽車頭作動力發電,供給幾家小商店和幾戶地主照明;隨後,廣東籍商人在古城街集資興辦益民加工廠,利用富江河水作為動力,為當地居民舂米;還有一家手工業作坊,用人力操作一台鐵木搖頭車床,製造鳥槍和修理農具,皆為私營企業。
解放初期,由於與鍾山合縣,工業企業都在鍾山片。1952年至1956年,富川片僅有一些手工業,加工製造犁頭、鼎鍋、扒鍋和鋤頭、鐮刀等簡單小農具和生活用具。1956年工業總產值僅為144萬元(1980年不變價,下同)。1961年富川與鍾山縣分縣後,縣屬國營工業和二輕工業逐步得到發展,1970年工業總產值619萬元。1978年,工業總產值增到1711萬元,比1956年增長10.9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不少工業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都有所提高。198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為3357萬元,比1956年增長22.3倍,比1978年增長96%。1985年後,在加強企業管理的基礎上,對原有企業進行技改擴建,到1988年投入資金達3102萬元,僅煙廠技改擴建就投入1833萬元,使煙廠的生產能力由1985年的2.8萬大箱增加到15萬大箱。1989年卷煙工業產值8715萬元,創稅5421萬元,成為富川工業的重要支柱。以卷煙為龍頭的配套企業應運而生,先後辦起商標印刷廠、紙箱包裝廠、卷煙材料廠,年新增產值近千萬元。1987年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10144萬元,第一次超過農業總產值。198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增至13942萬元,比1985年增長3.15倍。其中:中央企業(煙廠)產值8715萬元,佔62.51%;自治區屬立新農場118萬元,佔0.84%;縣國有工礦企業總產值2897萬元,佔20.78%;集體企業產值1124萬元,佔8.06%;合營與個體工業產值1088萬元,佔7.8%。全縣國營工礦企業28個,其中獨立核算企業16個;集體企業190個,其中縣屬企業12個,鄉辦企業45個,村辦企業133個;村以下辦工業1194個,其中合作工業240個,個體工業954個。全縣工業企業按行業分,有18種,其中主要行業有8種,按占工業總產值比重次序排列是:煙草加工71.98%,食品5.22%,化工3.34%,機械1.88%,飲料1.76%,建材、采礦1.74%,紡織1.29%,印刷1.26%,其中它佔11.55%。
2008年,成功引進了央企巨頭華潤集團到富川投資辦廠,其中總投資75億元、2×100萬千瓦火電機組的華潤(賀州)火電廠將於6月建成發電,總投資9億元、年產200萬噸水泥的華潤(富川)水泥廠已於2010年5月建成投產,總投資5億元、年產20萬噸啤酒的華潤雪花啤酒廠將於10月建成投產。同時,以華潤(賀州)火電廠、華潤(富川)水泥廠、華潤雪花啤酒廠三大企業為核心創建了廣西賀州華潤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區,成為賀州市的一號工業園區和自治區林念修副主席擔任組長的全區重點工業園區。利用富川豐富的風力資源,引進中國大唐、中國華能、廣西水利集團、中國風電等四大集團投資60億元的長春、龍頭、金子嶺、朝東等4個風力發電場。2011年,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7家。2012年,以華潤產業為龍頭的富川循環工業開局良好。華潤火電廠1號機組試發電運行,華潤富川水泥廠滿負荷生產;華潤雪花啤酒廠已完成主機地下部分基礎施工。預計投資150億元的華潤火電廠建成生產後將形成60億元的年產值,投資13億的華潤水泥廠建成生產後將形成12元億的年產值,華潤啤酒廠建成後將形成30億元的年產值,相關企業將形成10億元的年產值, 「十二五」期內, 華潤富川循環經濟產業園將會形成年產值過100億元的工業園區;清潔能源開發進展順利,龍頭、長春、金子嶺、朝東等4個風電場進展順利。 民國期間,縣政府建設科配備專人管理農林行政、從事林業育苗工作,供應造林種苗。解放後,縣委縣政府制訂一系列發展林業的方針政策,於1964年成立縣林業局。1967年改為林業站。1970年冬,林業站的營林事業與森工企業分家,營林與農、牧合並為農林牧服務站,森工企業改稱木材采購站;1974年春,林業與農牧業分開,成立林業局至今。1989年,林業局設有林業技術推廣站、林政資源管理站、林化站、護林防火辦公室、林檢科、林業公安股、富陽林業公安派出所、朝東林業公安派出所等。從1982年起,還在全縣14個鄉鎮巾的12個鄉鎮建立林業工作站。1989年,全縣林業系統有幹部職工268人,其中技術幹部41人。1960年全縣進行第一次森林資源普查,至1988年共進行4次森林資源調查。1960年至1982年,有林面積年均增長率僅為1.66%;而森林蓄積量卻逐年降低,平均遞減率為0.61%。1982年後,有林面積也逐年下降。原因主要是:一、長期以來山界林權不夠明確,造成國家與集體、集體與集體、集體與個人之間的山林糾紛不斷發生,二、森林火災嚴重。據統計,1964至1989年全縣發生森林火災156次,受害面積12.35萬畝,毀林4.92萬畝。三、林業投資少。1972年至1979年,林業投資僅49萬元,平均每年為7萬多元;1980至1985年,林業投資為50多萬元,平均每年10多萬元,1986至1989年,林業投資為100多萬元,平均每年25萬多元。1980年後,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穩定山界林權,劃定社員自留山,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1989年,林業產值為479.9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68%。
2012年內投入資金8800萬元,實施綠滿八桂、石漠化綜合治理、退耕還林、珠江防護林等工程及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提高森林覆蓋率;加強西嶺山保護區管理,發展林下經濟,加大油料作物開發,突出發展油茶、葯材等名優特色經濟林品種。 富川的畜牧業以飼養牛、豬為主,雞、鴨、羊、兔、鵝次之。1952年全縣畜牧業產值為16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8%。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畜牧業發展較快,1989年畜牧業總產值增至1521.49萬元,比1952年增長8.33倍,占農業總產值的18.02%;豬存欄數115272頭,出欄數為56290頭;牛存欄數、出欄數分別為42170頭、10472頭。民國期間,畜牧業由縣政府建設科管理,下設家畜防治所。解放後,縣人民政府先後成立縣建設科、農林水利科、農牧局等機構,負責管理全縣的畜牧業生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適應畜牧業的發展,1979年11月成立縣畜牧局。1984年改為畜牧水產局。1989年畜牧水產局下設畜牧獸醫站、種畜場、漁種場、水產管理站、水產技術推廣站以及各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獸醫聯合診所等,有幹部職工96人,其中技術人員42人。專業民間獸醫24人,亦醫亦農的村獸醫員173人。
2012年出台對黃龍病的防控,扶持溫氏肉豬養殖項目建設,突出抓好種豬場建設,加強疫病防治和豬場排放物的環境整治和環保規范,發展壯大一批規模養豬專業村和養殖戶。生豬年出欄80萬頭,其中瘦肉型豬出欄45萬頭。

『陸』 鍾山縣蔬菜種植產業需要建設哪些基礎設施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很多內容,如:
1、交通。主要有村屯內的道路硬化(水泥路版);通屯道權路的建設,多數建為三級、四級公路。
2、水利。主要有農田灌溉水利建設;地頭水櫃建設;人畜飲水蓄水池;水庫大壩加固及河道防洪堤建設等。
3、農村電力和農村能源。主要有農村沼氣池建設和農村電網改造等。
4、農業產業和農村市場。主要有各種農業產業基地的建設(各種瓜果蔬菜、牲畜生產基地);各鄉鎮的農貿市場建設。
5、環境生態。主要有水流域治理;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污水處理建設等。
6、文衛教建設。文化體育建設主要是建設一些文化閱覽室、體育運動場所(籃球場、乒乓球台、健身器械等);衛生建設主要有鄉村衛生院、衛生室的建設;教育建設主要是為鄉村小學建設教學樓和宿舍樓等。
7、廣播電視建設。主要是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的建設。
8、村部建設。主要指鄉鎮里各村的辦公樓建設,現在還有那個農事村辦服務點的建設,都是為了方便群眾辦事。
我所知道就這么多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