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首次提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首次提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發布時間: 2021-02-14 17:04:49

『壹』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何時提出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於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專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屬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對於中國的政治發展,乃至整個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來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貳』 為什麼要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將更好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

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國家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和顯著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之所以能創造經濟高速成長、社會充滿活力、政治安定團結的「中國奇跡」,之所以能戰勝一個又一個突如其來的重特大自然災害和傳染病疫情,從容應對一系列關系我國主權和安全的重大突發事件,經受住一次又一次國際政治、經濟風浪的重大考驗,就是因為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黨和國家實行的民主集中制,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有黨和政府強有力的社會動員組織能力,有全國一盤棋的互助協作機制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制度優勢。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鄧小平同志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指出:「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渙散黨的紀律,而正是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紀律。在中國這樣的大國,要把幾億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統一起來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一個由具有高度覺悟性、紀律性和自我犧牲精神的黨員組成的能夠真正代表和團結人民群眾的黨,沒有這樣一個黨的統一領導,是不可能設想的,那就只會四分五裂,一事無成。

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奮斗實踐中深刻認識到的真理。我們人民的團結,社會的安定,民主的發展,國家的統一,都要靠黨的領導。」這就告訴我們,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決不能否定和丟棄我們制度的優勢,恰恰相反,是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把各方面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

二、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擺脫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大踏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

舊中國留給我們的,人治的傳統比較多,法治的傳統比較少,而法治是現代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大力推進國家法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有效實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但是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依然廣泛而深刻地存在。與那些率先實現現代化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差就差在法治,差就差在國家治理的法制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

到過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們會有一個印象:我們許多領域的「硬體」現代化水平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它們,差距主要在「軟體」。西方社會經過了幾百年的現代化進程,各方面制度已相對成熟定型,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法條「管」著,違法必究的鐵律深入人心,完備的法律體系能夠覆蓋各種社會關系、規范各種社會行為。

西方社會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法治「管」出來的。應該承認,西方發達國家在現代國家治理方面,確實積累了大量有益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這種學習借鑒帶給我們的只會是進步。當然,學習借鑒不是照抄照搬。我國的基本國情、社會制度、發展階段、法治理念等,都與西方國家不同,對國外的東西必須經過科學的揚棄後使之為我所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使我國真正實現從傳統人治社會向現代法治社會轉變,這將是意義更為深遠的歷史性轉變。

三、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我們將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人類社會制度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國家制度,也沒有一成不變、可以終結歷史的制度模式。任何制度都需要改革創新,僵化和停滯只會窒息制度的生機。現代西方國家的制度體系是經過幾百年發展才達到今天這樣的水平,但已經是弊端叢生,這些弊端近些年正集中地暴露出來,使之面臨嚴峻的變革壓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在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與時俱進的制度創新,既是我國發展進步的一個根本原因,也是一個根本成就。伴隨著中國的成功,中國發展模式的影響也日益擴大,西方一些人雖然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經濟成就,卻不願意認可中國的制度,他們把中國制度的影響力視為最大威脅。

制度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一樣,是人類文明的基本形態之一。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懈奮斗,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創造和建設更先進、更優越的社會制度,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發展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既積極借鑒人類制度文明有益成果,又決不照搬別國制度模式,努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有著偉大的創造力,我們一定能夠探索建立起適合自己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制度體系,同時為人類制度文明作出自己的貢獻。我們就是要有這樣的自信!

總起來說,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中國歷史是一部治亂交替的歷史,幾千年來亂世多、治世少,太平盛世更是罕見。長期動盪、戰亂頻仍,使人民深受其害。能否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成為人民衡量制度好壞、政權優劣的最重要標准。說到底,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靠制度執行力,靠國家治理現代化。

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進步將伴隨實現「兩個100年」目標的全過程。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將大大推進這一進程。我們堅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我國將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水平顯著提升、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之時,我們迎來的將是一個長治久安的新中國!

『叄』 黨的哪一次會議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共·產·抄黨十八屆三中襲全會12日在北京閉幕,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提出在未來經濟發展中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並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專家表示,會議通過的《決定》是新時期指導中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肆』 十九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是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是:
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製版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權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伍』 黨的哪一次會議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提出:「全面深化回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對於中國的政治發展,乃至整個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來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陸』 什麼時候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2020-2030年實來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自現代化。
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立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所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是使國家治理體系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使國家治理者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制度治理國家,從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國家的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要求我們及時更新治理理念、深入改革治理體制、豐富完善治理體系、努力提高治理能力。

『柒』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早出現於哪裡

為什麼要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專化,是我們黨提出的全新屬理念,標志著我們黨對中 國特 色社 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境界。
社 會主義是一種新生的社會制度,還處在實踐和發展的初期。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世界社會主義歷史上沒有成功的經驗,只能在實踐中探索。馬 克 思、恩格斯沒有遇到全面治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他們關於未來社會的原理很多是預測性的;列 寧在俄國十月革命後不久就過世了,沒有來得及深入探索這個問題;蘇聯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實踐經驗,但也犯下了嚴重錯誤,沒有真正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 黨在全國執 政以後,不斷探索這個問題,雖然也發生了嚴重曲折,但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改 革開 放以來的進展尤為顯著。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 族

『捌』 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是哪個會議

全面部署中國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12日在北京閉幕,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提出在未來經濟發展中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並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專家表示,會議通過的《決定》是新時期指導中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中共中央全會周二在北京通過的這份綱領性文件,是中國共產黨新一屆領導集體在就任一周年之際,就全面深入推進中國改革交出的答卷,被外媒稱作執政黨為人民「端上的牛肉」。會議通過的決定囊括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重點以及系統部署等多方面內容。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決定實質上是一個總體設計,對2020年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提出了時間表、路線圖和改革的六大任務。最重要的是,在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社會轉型、治理轉型的歷史轉型時期,對全面改革的一個重要戰略性部署。」
值得關注的是,公報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專家表示,這一表述是新提法,鮮明地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方向,遲福林說,「把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和重點,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是在過去的文件中沒有看到和聽說過的,這就更加堅定了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也更加明確政府職能轉變的方向。」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教授燕繼榮認為,之前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太強,削弱了市場機制的作用。本次全會文件透露出的新動向表明中國政府將調整自身在經濟生活中發揮的作用。他說,「總的原則是進一步推動市場化的進程,發揮市場的調節機制,政府慢慢地要轉變職能,改變管理方式,這是基本思想。」
此外,本次會議公報還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燕繼榮教授表示,原來政府更多強調管理,現在更強調治理這個新概念,是在中央文件里正式強調治理的核心價值。「原來強調加強管理的能力,是講加強政府的管理能力,往往一說加強政府的管理能力,就是加強政府的監管、管控,但現在強調是加強國家的治理能力。按照學術界的討論,治理的概念實際上包含共管、共治的含義。就是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共同來管理社會,是共管共治的概念,實際上是政府、社會和企業共同合作,共管共治。」
對於外界普遍關注的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有所涉及。公報說,中國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法治中國,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查權。燕繼榮教授說表示,「現在等於重新確認這樣一個原則,特別是提到要保障基本人權,依法行政、依法施政,這些都很重要。這些總的目的是強調法治的權威性,它來自於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威,也來自司法機構獨立判案的這種權威性。
除了上述內容,全會通過的決定還從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全面規劃了未來中國改革的重點內容。

『玖』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致力於全面深化改革而提出的總目標之一,是立足於中國實踐與國情而提出的自身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

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9)首次提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擴展閱讀: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在明確的國家治理思想指導下,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面臨著增強國家統一性、推進國家均等化、提高國家創新性、促進國家法治化和基層社會自治等多項重點任務。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國家治理實踐,集中體現為整合條塊、化解失衡、供給動力、克服阻力、提高活力和參與全球治理的過程。

一是加強國家整合。

強有力的國家整合能力,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國家整合,既包括實現、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也包括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交通體系、統一的市場體系、統一的司法制度,形成一整套標准統一的規則體系和治理體系。實現這些領域的有效整合,需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建設一支穩定的軍事力量,凝聚社會共識的主流意識形態,同時增強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

二是促進均衡發展。

從社會層面而言,國家治理的目標就是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社會成員提供均衡普惠的社會服務和良好秩序。十八大以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則和國家治理的重要原則。在國家治理的制度和能力建設過程中,我國將進一步引導和協調更多的資源、人才、資金、管理、技術等要素投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中去,努力縮小不同群體間的實質性差距,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三是推動法治建設。

法治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和現代國家的主要標志,體現為現代國家治理的一整套規則體系和有效治理能力,具有運行成本低、實施效果好的特點。通過不斷完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現代法治體系,建立健全統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有力提升社會整體法治意識,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進程。

四是釋放社會活力。

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顯著標志。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其本質在於政府向社會放權,釋放社會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活力。在社會基層,網路化的社會治理模式不斷涌現,社會企業、非營利性組織成為參與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社工、社區、社會聯動格局正在形成。

五是創造多種民主形式。

十八大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得以完善發展,權力監督與制約實效明顯增強,地方被賦予更多的立法許可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制度平台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在加強政治協商、民主監督方面進一步完善制度規定,提高各個界別參政議政的能力和實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維護團結進步、促進共同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六是廣泛參與全球治理。

習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使世界成為一個日益緊密聯系的整體,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國家治理的持續有效,為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加雄厚的基礎;而參與全球治理所帶來的紅利,成為中國國家治理不斷改善的動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