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社會治理格局

社會治理格局

發布時間: 2020-11-22 11:17:32

⑴ 打造()的社會治理格局。

選項D 共建共治共享

⑵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政治建設的內在聯系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是人民安居樂回業答、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針對社會治理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就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

⑶ 如何健全社會管理格局

按照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黨委領導是根本,政府負責是關鍵,社會協同是依託,公眾參與是基礎,四位一體,有機聯系,不可分割。
黨委領導,就是要發揮黨委在社會管理格局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合理配置黨政部門社會管理職責許可權,切實解決多頭管理、分散管理、難以形成有效合力的問題。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同時,要不斷改善黨的領導,發揮政治優勢,善於輿論引導,充分發揮各種媒體作用,不斷提高化解各種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
政府負責,就是要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做到職能到位,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行業和中介組織能夠解決的問題,政府不幹預。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應當管住管好。要建立和完善社會管理考核機制,研究制定科學的社會管理考核指標,把考核結果作為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獎懲和使用的重要依據。
社會協同,就是要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作用,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社會管理。要加強以城鄉社區為重點的基層基礎建設,推動包括社會團體、行業組織、中介機構、志願者團體等在內的各種社會組織發展壯大,發揮各類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責任。
公民參與,就是要充分發揮人民國家人民管理的作用,引導公民依法理性有序參與社會管理。要提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能力,加快組建專業社會工作者隊伍,大力發展信息員、保安員、協管員、巡防隊等多種形式的群防群治力量,健全社會志願者服務長效機制。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面臨的重大任務,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繫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繫到國家長治久安。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建議》提出的要求,緊緊把握科學發展的要求,大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有力保障。

⑷ 黨的19大報告強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文什麼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系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⑸ 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如何構建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⑹ 社會管理的工作格局是:()

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


所以答案選擇A




如果您再無其他疑問的話,望採納,希望下次還能幫到你。

⑺ 如何構建共建全民共建共享治理格局

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需要秉持系統建構的思維,從理念、體系、制度等維度協同推進,其核心在於重塑多元主體治理理念和價值取向,架構政府、市場與社會三大治理主體協同共建的體系框架,並通過科學完備的制度支撐確保全民共享的目標達成。
理性重塑治理理念與價值規范:為全民共建共享提供思想根基
樹立合作共治的理念。就當下中國社會治理現狀而言,復雜多元的社會問題呈現和社會利益分化,客觀上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等多個行動者共同發揮作用,尤其在一些公眾需求度和共識度較高的領域,如社會公共安全、生態治理等領域,多元治理主體邏輯和行動糅合的成效已經初步顯現。同時,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社會結構的多樣化變遷、人民權利意識的日益增強以及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積蓄已久的市場和社會能量得以釋放,也進一步為全民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動力與可能。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價值准則。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價值原則,以人為本蘊含的深刻意義在於揭示了全體人民憑借政治參與權利而擁有的在公共領域中的主體性地位和價值,而且,浸潤著以人為本原則的法治建設與政治制度也為全體人民和各類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分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規范和保障。
重塑公平正義理念。全民共建共享目標的實現需要盡力營造一種以公平正義為核心價值取向的社會氛圍,構建體現規則公平、權利公平、機會公平的治理機制,保障各類市場、社會主體享有平等的參與權利,彰顯其治理主體地位,提升其參與度,使其真正成為社會治理的有效協助力量。
確立全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價值觀念。將人民訴求的滿足、公共利益的協調、社會福利的共享作為社會治理的首要追求,並通過民生領域的政策安排和權益保障等途徑將社會公共利益追求與人民個體、群體利益訴求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全民共享的輿論環境和運行機制,使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成果能夠在更大范圍內惠及全體民眾,以此獲取社會公眾的全面支持,促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科學定位多元主體與要素涵蓋:為全民共建共享提供體系支撐
在全民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中,作為政治系統的主導存在,政府應秉持責任理念和回應性價值取向,始終發揮主導和推動作用。一方面,進一步明晰政府的職能范圍與活動邊界,主動履行治理職能,在提供製度支撐、營造法治環境、輸出公共政策等政府擁有天然優勢和主導權的核心公共事務領域繼續發揮主體功能,同時要依法規范公共權力運作機制,為經濟發展、社會成長提供更大的空間和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政府要藉助有效的確權、限權和分權模式,以漸進改革的方式逐步向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轉移一部分職能和權力,激活市場、社會力量的活力,實現各方的彼此信任、平等參與、相互合作,共同形塑適宜於全民共建共享目標實現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環境。
在全民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中,作為經濟系統的基本存在,市場力量可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一方面,市場應在政府部門的引導下,依靠逐步完善的市場機制杠桿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使各類主體成為共同將「蛋糕」做大的共贏性集體,致力於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同時,通過對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平衡各種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增強各類利益主體間的協同性,形成一種動態的、包容的社會穩定機制,促進全民共建共享目標的達成。另一方面,市場應憑借富含獨立、平等、理性色彩的契約精神,引導各類經濟組織和社會成員通過公平競爭,合法、合理地表達自身利益訴求,捍衛自身經濟權利,同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自覺履行相關義務,並為各類主體全面參與社會治理提供必要的資金、技術和服務支持。
在全民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中,作為社會系統的客觀存在,社會組織應以彰顯民主價值、促成社會共識為功能導向,以主體塑造的方式積極融入到社會治理體系中,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依託力量。一方面,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境下,執政黨對於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經給予了清晰的界定,提出要推進社會組織「明確責權、依法自治、發揮作用」。社會組織應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其政社互動、民主協商、利益聚合、公共服務的功能和作用,成為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另一方面,社會組織應藉助其獨具的協商民主特質和各類自治活動的依法有序開展,為公眾提供參與社會治理的平台和渠道,在此過程中積極弘揚社會公共情懷,著力培育理性參與文化,幫助公民個體沖破個人功利主義的藩籬,調動各種社會力量和公民的參與積極性,激勵各類主體目標一致、協同行動,共同促進社會福祉的最大化。
全面構築治理機制綜合體:為全民共建共享提供製度保障
構築社會治理權責配置機制。要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必須釐清各類主體的網路位置,界定清晰的責任和權力范疇,以促進政府、市場與社會在各自職權邊界內的協同聯動。就宏觀層面而言,政府必須在明確自身權力邊界的前提下,尊重和認可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的治理主體身份,有計劃地向市場和社會賦權。通過權力清單、負面清單等制度的不斷完善和有效運行,進一步明確政府權責,將不屬於其職責范疇的權屬歸還於市場和社會,如此既可確保自身核心職能的高效履行,同時又可激發市場和社會主體的合作動力;就微觀層面而言,在具體的合作治理活動中,需要構建公共倫理規范體系和有限責任機制,以此消解各類治理主體自身的內在缺陷和彼此間的矛盾沖突,將不同的治理邏輯和行動力量糅合於「全民共建共享」的框架之下,實現多元主體的良性互動、理性制衡與有機互補,以此鞏固社會治理的微觀主體基礎。
構築社會平等協商對話機制。首先要明確協商事項的領域和范圍。當前需要重點推進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問題的公共政策制定、重大事項決策、重大工程項目規劃選址等領域的協商對話。其次要進一步健全、規范協商的程序和規則。從議程設置、協商評議、共識裁定等方面精確設計參與規則與流程,將各類治理主體的平等協商環節真正納入公共決策過程,使之成為制定公共政策的前置條件,同時各方依據流程有序參與也可避免協商行為的任意性和盲目性,有助於實現彼此間的坦誠交流和平等協商。再次要構建協商成果的運用和反饋機制。凝聚了各方共識的協商成果最終能否轉化為公共決策的現實依據,是否真正實現了預想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對話的積極性和協商機制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只有尊重民主協商的成果,使其在社會治理實踐中得以充分執行,並對其運用結果進行必要的反饋,才能使其成為促進市場主體和民眾公共理性和協商精神最大化的有效平台。
構築社會利益均衡整合機制。首先,必須構建有效的利益表達、利益整合和利益均衡機制,真實反映、切實尊重和兼顧維護各類社會階層、群體的利益,促進公共資源的合理公正分配,最大可能地減少社會公共利益與公民個體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摩擦,努力構築全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社會利益格局。其次,要從社會公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積極回應公眾在教育、就業、醫療、環境等重點領域的訴求,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的共享度和滿意度為主,推進全國范圍內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再次,秉持改革發展成本由社會成員共擔的原則,藉助強化再分配調節機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途徑,對利益受損群體給予合理的利益補償,消減其相對剝奪感,使全體公民都能夠在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中有更多獲得感。

⑻ 公民如何積極參與構建社會治理格局

①公民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遵循法律、規則和程序,有序參與社會治理。
②要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
③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等方式參與民主決策,為社會治理出謀劃策。
④積極參與民主管理,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提高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主動性。
⑤對政府社會治理工作進行監督,推動政府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形成社會治理的合力。

⑼ 完善什麼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制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內容出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水平,就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政府包辦所有社會事務的傳統社會治理方式,要將社會治理從單一主體轉向黨和政府、社會組織、公民個體多方參與的共治形態,凡是社會能辦好的,都應交給社會承擔。比如城市綠化、社區服務、居家養老等領域,都可吸納社會組織、市場組織和個人參與。

(9)社會治理格局擴展閱讀

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由組織體系、制度體系、運行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構成。其中,組織體系是主體,制度體系是依據,運行體系是路徑,評價體系是標准,保障體系是支撐。它們既相對獨立,又互為一體,從而架構起治理社會的互為前提、互相制約與互相推動的社會網路,

系統工程:

首先,社會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治理如果存在短板,勢必嚴重影響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備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其次,社會治理體系內部是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系統,必須科學設計,既不能簡單拼湊,也不能抱殘守缺。

第三,社會治理體系與其他治理體系存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關系,必須瞻前顧後,相互配套。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 。

⑽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高社會治理秩什麼水平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高社會治理秩序(精細化)的水平,充分發揮基層作用。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