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社會治理
⑴ 社會治理是什麼時候提出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社會治理的命題,標志著我國社會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與創新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社會治理命題的形成與提出,離不開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社會管理創新的探索,及在探索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經驗。發現社會、關注社會、從管理社會到創新社會管理是十六大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期間中國共產黨的工作主線。
(1)社區社會治理擴展閱讀:
另外,河北省委黨校韓立紅同志撰寫的《中國共產黨社會管理創新之道——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社會管理創新的基本經驗研究》書籍。這本書從總體上看,這是一部全面系統研究中國共產黨社會管理創新之道的著作。
中國一直以來就有以道御術的傳統,對基本經驗的研究其實是對道的研究。這里的道,包含歷程、規律、趨勢三重含義。歷程指社會管理的發展歷程,該著作以歷史梳理總結為筆法,以中共黨史為視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社會管理創新的歷史進程進行了考察;
規律指對社會管理的基本規律的探討,也是對基本經驗的總結;趨勢指對社會管理、社會治理的未來趨勢的展望與預測。對歷史的讀、學、思、析、研,是為了明鑒未來,開創未來。
該書既有對當前實際問題、實踐創新的科學總結,又有對社會管理、社會治理的未來展望。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高度理論創新能力的政黨,不但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而且,具有超強的反思能力和強烈的憂患意識。
⑵ 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什麼,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
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 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越強,社會治理的基礎就越實.
⑶ 社區治理與社會治理關系
社區是社會的一部分,如果社會治理不好,社區想獨善其身也很難。如果社區治理不好,這個社會也不會安定。
社會治理是一個上層建築的東西,需要進行頂層設計,在宏觀層面上加強管理。良好的社會大環境,是實現良好社區治理的基礎條件。良好的社區治理,也為社會治理水瓶的提升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範例。
⑷ 如何動員社區居民參與社會治理
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社會體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如何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是新形勢下街道和社區工作必須認真破解的新課題。近年來,江東區百丈街道堅持以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為抓手,引導居民以組織化方式參與社區建設,推進政府和社會協同治理,使社區自治功能明顯加強,社會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搭建組織成長平台,使社會組織發展土壤從「稀鬆」變「肥沃」
在社區中,居民之間多由於地緣上的緊密聯系和興趣上的志同道合,自發形成了以公益或互益為目的的社會組織。這類組織發起於居民,服務於社區,為其提供必要的陣地資源,是保證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為此,近幾年,百丈街道在社區普遍建成「開放式」服務大廳、有效壓縮了辦公空間,還通過騰挪、置換、改造等方式,新建社區文化宮、教育活動中心等一批個性化活動陣地,總面積逾8000㎡,80%以上為社會組織共享。在這個過程中,社區社會組織對陣地定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們不僅需要充足的活動空間來維系組織的「生存」,還需要更具功能性的陣地來保障組織的「成長」。
基於這一現狀,我們做了兩個創新。第一,是在社區層面普遍建立鄰里中心這一樞紐型平台,該平台將居民的個性化服務需求與社區內的社會組織進行對接調配,並為社會組織提供包括活動監管、項目策劃、技能培訓、場所保障等多項支持。第二,是在街道層面建立「百·和」社會創新基地,創新孵化社會公益機構,並通過社會聯絡、資源分配、需求對接等方面的協調,解決社區外的社會公益組織和社區服務需求之間的信息不暢問題。三年來,該基地已成功孵化天音心理援助中心、新寧波人網等11家公益機構,通過為新市民開展「一技之長」培訓、為矯正人員提供心理疏導等形式,把更多的專業服務力量注入到了社區之中。
理順組織培育機制,使社會組織發展狀態從「草根」變「樹林」
社區社會組織在發展中多面臨三個問題:一是發展初期多規模小、組織鬆弛、管理粗放;二是中堅力量多以退休人員為主,熱情有餘而能力一般的現狀普遍存在;三是居民參與動因多系興趣所致,自覺的參與意識尚顯不足。這三個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規范管理、能力提升、激勵引導三個環節不到位。
為此,在實踐中,我們創新標准化管理機制,推行了社會組織「八個一」標准,要求所有組織在運作中都要具有一份章程、一份登記備案表、一名團隊領袖、一個固定場所、一份年度計劃、一份年度總結、一本活動記錄冊和一份重大活動報告表。我們創新分類提升機制,圍繞組織領袖,側重運用小組工作模式,定期組織交流,共同分享組織運作和項目培育經驗;圍繞組織成員,側重依託「道德講堂」、「牆門讀書會」等,以學習交流形式滲透互助服務理念。創新積分激勵機制,對居民參與服務的內容進行量化積分,實行積分兌換制;還舉辦「百丈百星」評選活動,為社會組織和社區居民創造「走紅毯」、「領獎杯」、「秀風采」的機會,使社區參與成為一種新風尚。目前各社區共有118個社會組織,增長速度連續三年超過10%。
培育組織品牌特質,使居民對社會組織從「認識」變「認同」
社區社會組織不僅要有活動人員、場地、經費等基礎要素,還要有自己特有的價值理念、服務內涵和品牌影響力,這樣才能使更多的居民產生共鳴、樂於參與。可以說,社區社會組織的品牌知名度和感召力一定程度上體現著組織生命力,和居民的參與度密切相關。
近年來,我們對內突出品牌塑造,推行社區工作特色項目建設機制,鼓勵社區社會組織積極申報特色,由街道在綜合論證基礎上,擇優立項,全程予以指導和經費支持,並通過經驗交流、現場觀摩等形式,幫助理清發展思路。對外突出形象展示,經常性依託愛心義賣、文藝匯演、主題節慶活動等形式,綜合展示組織風采。同時,由街道、社區牽頭,通過編制服務「菜單」,依託IPTV電視界面推送服務項目等形式,進一步擴大知曉率。如今,已有不少社會組織有了自己的展示舞台,如劃船社區Z372助殘服務夢工坊定期舉行愛心義賣、演武社區清風藝術團每年舉辦清風藝術節、舟孟社區鄰里守望協會創新舉辦鄰里文化節等,包括陽光八號、新市民俱樂部、為民活頁社、小巷公議會、書報之友社等一批「明星」組織脫穎而出,不少在全區、全市乃至全省都小有名氣。
拓展組織夥伴資源,使社會組織參與主體靠「余熱」變「火熱」
俗話說,「社區工作重千斤、社會組織挑八百」,要挑起「八百重擔」,光有社會組織成員的滿腔熱情和滿身干勁是不夠的,需要把企業、學校、專業組織、機構、基金會等多方力量都納入到社會組織中來,才能使這份重擔挑得名副其實。
我們在實踐中,創新了項目合作模式,通過居民提服務需求,社區出項目策劃,社會組織出人力,企業出資源的形式,保證社區公益服務項目實施,有效解決了社會組織面對服務對象「心有餘而力不足」,愛心企業「滿腔熱情卻無的放矢」這一難題。例如,如針對空巢、獨居老人需求,設計家庭安全服務項目,由興光燃氣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社區安全檢查志願團隊承接實施。又如,針對社區0-3歲嬰幼兒及家長的早教服務需求,社區推出了BABY早教樂園服務項目,由南方貝貝早教中心提供專業師資,社區計生協會承接實施。以劃船社區為例,基於這種模式,已經有13個社會組織找到了合作夥伴,成功實施了春風就業、周五幫辦、美麗窗檯打造、單親家庭幸福扶手等一批特色項目。
⑸ 如何在社會治理新常態下推進社區社會工作
一、完善機制體制,發揮城市社區的基礎平台作用
社區是政府實施社會管理的「終端」,是傳遞黨政關愛的橋梁。各社區要切實履職盡責,完善各項體制機制,大力推進城市和諧社區建設,實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社區建設目標,進一步夯實社會管理基礎。要加強社區居委會體系建設,健全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新型城鄉社區管理機制,引導社區多元建設主體在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政府行政管理與社區自治有效銜接、良性互動。要結合《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的實施,明確軟、硬體建設標准,積極爭取發改委和財政部門增加投入,發揮市場多元主體作用,多渠道落實資金,大力推進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增強和完善社區服務功能。要認真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精神,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全面開展居務公開民主管理,充分發揮居民會議、居民委員會、居民小組在社區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切實保障基層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要深化「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片組戶聯系」工作,探索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的新途徑、新方法,整合社區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力量協調處理群眾利益問題,加強社區輿情掌控,強力推進網路問政,開展網路輿情監測,在城市社區建立完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和重大輿情報告、疏導與防控機制,促進社區和諧穩定。要著力加強社區黨風廉政建設,積極構建社區工作監督管理機制,圍繞人、財、物管理等關鍵環節,建立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資產資金資源管理制度和黨務、居務、財務公開制度等,著力形成自律與他律、要求與制度相銜接的黨風廉政建設長效機制。
二、改善民計民生,發揮社會救助的保障兜底作用
保障社會底線公平和增進國民福利是時代賦予的最緊迫任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保障基本民生最首要、最基本的任務。各社區務必高度重視,緊緊圍繞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從改善民生入手,切實構築底線公平。要全面落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臨時救助制度,做好城市低保對象調查、認定、審核、資金發放等工作,加強對失業人員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動態管理,及時掌握其就業及收入狀況,切實做到「應保盡保」,確保困難群體基本生活。要制訂社區災害應急預案,建立應急處置小組和應急小分隊,組織相關應急預案演練、人員培訓和相關應急知識普及工作,完善預測預警機制,切實增強社區災害應急處置及防災減災能力。要加強轄區內流浪乞討人員勸導和生活救助,引導其到救助管理站求助,同時加強轄區內精神病人基本情況調查,逐一建卡立檔,強化監管,確保管控萬無一失。要大力組織社區黨員、志願者「攀窮親」、「結窮對」、「幫窮戶」,對社區困難群眾進行幫扶。要大力發展社區慈善事業,加強對社區捐助接收站點、「慈善超市」的建設和管理,搭建社區居民自助互助平台,增強社區扶貧濟困作用。要重視福利彩票銷售,積極配合開展福彩銷售進社區工作,大力搞好公益宣傳,樹立「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賑災」的福彩公益形象。要建立健全監督保障和工作評價體系,推行「鄉、村兩級聯查聯審制」、「城鄉低保聽證評議制」、「票決制」、監督員制度和資金發放打卡直發制度,進一步細化和規范社會救助的申請、調查、審批、公示等程序,不斷增強社會救助工作透明度,使社會救助工作真正成為陽光操作、對象准確、管理規范、社會滿意的民心工程。
三、深化服務內涵,發揮公共服務的利民惠民作用
為民服務是社區建設的本質。各社區務必把為民、利民、舒民、安民、娛民作為社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拓展服務內容,深化服務內涵,努力提升社區服務水平,確保居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要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大力推進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搭建社區服務中心、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網路和社區服務熱線等服務平台,為推進社區服務奠定基礎。要健全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網路,落實促進就業服務政策,完善政府扶助、社會參與的就業技能培訓機制,對城鎮失業人員提供免費基本技能培訓服務,積極開展創造「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促進和吸納下崗職工在社區就業。要積極開展平安社區創建活動,建立健全警察和居民自治相結合的社區治安防範體系,組織開展以社區保安、聯防隊員為主體,專職和義務相結合的巡邏守望、安置幫教、守樓護院等活動,認真做好對流動人口的登記、管理、教育和服務工作,努力打造平安社區。要著力打造宜居社區,大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社區活動,建立健全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業主管理和物業服務「三駕齊驅」的社區環境衛生治理格局,完善社區環保聽證制度和環境衛生考核評比制度,探索建立社區環境治理長效機制,為居民提供衛生環保、物業管理、日常綜合維修和綠化維護等基礎性服務,促進社區人居環境的全面改善。要切實貫徹娛民宗旨,以社區市民學校為載體,加強公民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通過文明小區、文明樓院、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提升社區文明程度,努力打造文明社區。要建立社區信息網路服務平台,推行就業信息、致富信息、家政服務信息等居民需求的信息公布制度,為轄區居民提供及時的信息服務。要強化為老服務,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大力發展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基礎,社區老年醫療保健、社區老年文化體育教育、社區老年參與社會發展等為主要內容的社區老年服務體系,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向社會化、規范化、專業化方向邁進。要切實改進服務方式,大力推行「為民服務代理制」,依託社區工作站無償為群眾提供代理服務,主動為民解難,切實為群眾提供方便。要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文體和教育服務、社區公共安全和商業服務體系,支持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開展社區服務,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多需求的生活服務圈,實現社區服務全覆蓋。要加強社區服務規范化建設,積極推進街道社區創先爭優活動,以「築堅強堡壘,樹先鋒形象,促科學發展」為主線,圍繞「科學發展、富民強市」的目標,從社區實際出發,大力開展黨員崗位承諾、設崗認責、志願服務等活動,推進社區服務水平的提升。
四、加強培育建設,發揮社會組織的補充協同作用
社會組織具有凝聚城鄉居民有效參與社會管理的協同作用。各社區務必大力扶持發展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逐步構建政府服務機制同民間服務機制互聯、政府服務功能同民間服務功能互補、政府服務力量同民間服務力量互動的公共服務網路,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參與社會管理中「反映訴求、規范行為、提供服務」的積極作用。要推行城市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備案制度,消除社區社會組織成立門檻,發展社區自治和服務多元主體,活躍社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和改善社區社會組織管理。要協調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的自助和互助性服務活動;幫助部分社區社會組織作為政府購買服務的對象,向社區居民提供服務。要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強化章程的核心地位,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提高組織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建立現代組織制度,推動社會組織自身建設,努力擴大社會組織的黨組織覆蓋面,不斷提高社會組織的核心競爭力。要著力推進社會組織創先爭優,充分利用社會組織職能和資源優勢,結合「先鋒崗」、「示範崗」創建等活動,搭建服務平台,組織開展扶貧幫困活動,積極參與「志願者服務」、「慈善捐款」等公益事業,積極做好反映公眾訴求、化解社會矛盾、幫扶弱勢群體等工作,樹立「誠信自律、服務社會、開拓創新、特色品牌」四個新形象,切實提高社會組織美譽度和公信力。
五、夯實工作基礎,發揮社區隊伍的支持支撐作用
隊伍是事業發展的基礎。各社區務必高度重視社區工作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精神面貌好、整體素質優、工作作風實、創新能力強的社區人才隊伍,為社區建設永葆生機和活力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要加強社區幹部自身素質建設,努力提升隊伍「戰略思維、科學發展、開放創新、執行落實、溝通協調」五大能力,培育「顧全大局、真抓實干、親民愛民、勤奮學習、清正廉潔」五種作風,提高社區工作效能。要健全完善社區工作者准入制度,推進專業社會工作崗位設置和開發,加快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步伐,加大社區配備和使用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力度,積極開展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示範工作,不斷拓寬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服務范圍。要普遍建立社區志願者組織,搭建社區志願服務信息平台,開辟社區志願服務基地,連通社區志願服務供需渠道,組織和指導社區志願者廣泛開展社區救助、助殘、優撫、居家養老、再就業服務、維護社區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設等群眾性志願服務活動。要推行社工人才和社區志願者注冊、培訓、時間儲蓄和「星級」評定表彰等管理制度,提高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要建立社區工作隊伍檔案資料庫和社區人才儲備制度,使社區幹部隊伍建設向專業化、知識化不斷邁進。要通過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和志願幫扶服務,對殘疾流浪兒童、精神病人、艾滋病病人、吸毒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等特殊人群和社會功能缺失人員進行疏導和矯治,幫助他們修復功能、回歸社會。
⑹ 社會治理的中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我們要促進社會治理的現代化。
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⑺ 怎樣理解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
城鄉社區及農村是社會治理的最底層,治理社會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系統的管理,需要到達城鄉和農村,這樣自下而上的反饋社會治理的成果,以便上層建築及時調整策略,這樣才能達到治理社會的目的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