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地下水治理

地下水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2 06:55:56

1. 治理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治理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措施為:
實行排污總量控制;
對一些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要實行限期治。

2. 地下水污染後治理難的原因

地下水污染會同時污染土壤、河流、湖泊等並危害人畜健康.地下水污染後治理難度大的原因是由於地下水埋藏較深導致地下水更新慢,自凈能力弱,治理難度大.
故答案為:
影響:造成土壤污染,降低農產品質量;人畜飲用後危害健康;污染的地下徑流進入河流、湖泊和海洋,擴大污染范圍,降低水質.
原因:地下水更新慢,自凈能力弱,治理難度大;地下水污染點多面廣,范圍大;地下水污染具有隱蔽性,難以監控或者預警.

3. 露天礦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治理的一般措施有哪些

一般過程都是:
原水-一次沉澱-混凝-二次沉澱-過濾-活性炭-消毒-出水。
根據原水水質和出水水質的要求不同,工藝會有不同的變化,劑會有不同的選擇。

4. 治理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治理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實行排污總量控制;對一些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要實行限期治理;抓好化工資源的綜合利用;嚴格標准,杜絕新污染源的產生;調整產業結構,深化企業環境管理等。

一、實行排污總量控制,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總量
二、對一些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要實行限期治理
在治理的同時,從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提倡建立技術成熟、投資較少、經濟效益高的廢水資源回收項目,如造紙白水回收裝置。還要督促和扶持企業進行造紙制漿方法的改革和黑液處理及燒鹼回收等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三、抓好化工資源的綜合利用,以減少排污總量
充分回收利用廢水資源,做好開源與節流工作,抓好化工資源的綜合利用。化工污染主要來源於生產過程中流失於環境中的原料、產品及副產品。針對區內工業結構的不合理,浪費嚴重的小化工項目比例較大的現象,可以採取技術投入的方法,幫助它們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四、在污染嚴重的局部地區,採取超強開採的方法
在地下水污染非常嚴重的局部地區,可以採取向地下深部岩層處理的方法。在查明排放廢液地層的水文地層條件的情況下,選擇吸附容量大的岩層,把污染非常嚴重的地下水注入深部地層中,防止污染的擴散。
五、嚴格標准,杜絕新污染源的產生
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時,還要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對一些污染嚴重的新建項目,堅決不予審批,尤其是小型的造紙、化工、煉油等項目。
六、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建立污水處理項目
由於新建一個污水處理廠所需的投資較大,技術水平較高,在短期內實現有一定的困難。在資金等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氧化塘來處理生活污水。由於氧化塘的造價較低,工期短,易於管理,處理效果較好,在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中效益顯著。
七、調整產業結構,深化企業環境管理
如果工業結構不合理,綜合發展失去平衡,容易出現亂布點、亂上項目、處處建廠、村村冒煙的混亂局面。為解決這一問題,要合理規劃工業布局,對現有的產業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對鄉鎮,可以採取幾個鄉鎮聯合規劃,統一布局,建立工業集中區,既可以合理的利用資源,又可以進行污染物的集中處理。同時要深化企業的環境管理,把污染治理和監督管理聯系在一起。對已上的項目,要堅決杜絕因設施、管理等方面造成污染現象的發生。
八、充實力量,加強監督監測工作
盡快開展新的地下水環境評價工作,找准污染源,查清地下水污染遷移轉化規律,提出防止地下水污染、恢復地下水源水質的工程措施,並確立監視性監測預報方案。
九、採取地下水人工補給的方法,以緩和地下水供需矛盾
由於目前地下水的長期超采,一般平水年都出現負均衡。長期下去,必然會加劇地下水的供需矛盾,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所以在豐水年,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考慮採取地下水人工補給的方法,以緩和水資源日趨緊張的局面。
十、利用表面活性劑治理地下水來治理包氣帶石油污染
應用表面活性劑治理地下水污染,在我國尚屬起步階段,北京師范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在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通過研究表明,石油類污染物在包氣帶土壤和沉積物中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是被土壤膠體通過物理和化學作用吸附的吸附態,另一種是存在於土壤孔隙中的自由態,自由態的石油污染物容易因彌散和動力沖刷等作用去除,大多數附著在岩石表面或存在於岩石孔隙中。因此表面活性劑對石灰岩層中油的去除效率較高。
十一、合理調配地表水
如何合理的調配區內的地表水,也是防止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措施。目前在我國許多地區,合理的調配地表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5. 地下水污染治理 屬哪個部門職責

相對於地下水污染,天然劣質地下水治理的難度在於它的污染成分均為天然的化學物質,只有通過化學方法來「以毒攻毒」,而地下水污染可以通過沉澱或過濾的方法來進行治理。

6. 地下水污染和地表水污染治理有何不同

首先地下水污染和地表水污染的途徑不同,地表水通過面源、降水等等,與我們生活以及大氣接觸更緊密,也更容易被污染,而地下水污染主要通過土壤、包氣帶等污染,對於治理,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是通過源頭治理,途徑控制,以及末端治理,還有做好監控

7. 如何認識自然衰減對於地下水污染治理的作用與意義

採用監測自然衰減法進行修復的污染物,在 2O世 紀 9O 年代初主要用於容易生物專降解的有機屬污染物,如地下儲油罐泄漏的汽油以及其它燃油、石油管道破裂泄漏的石油烴和工業上廣泛使用的有機氯溶劑等。隨後處理的污染物種類越來越多,如可通過放射性衰變處理的核廢料,可通過吸附、沉澱等作用固化的重金屬,也用於具有復雜混合污染物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後的廢水滲濾液以及軍事基地處理的炸葯 TNT、林業上使用的木頭防腐劑、農業上使用的殺蟲劑等 。
監測自然衰減法作為一種有效的修復方法已開始在世界 范圍內得到應用。在美國密歇根州原受石油烴和有機氯溶劑污染的某空軍基地,監測資料表明地下污染區正在進行降解。作用;美國費爾班克斯卅I某鄉村受有機氯污染的含水層,其生物降解速率很慢,而稀釋作用是天然降解的主要機制;在丹麥淺層砂質含水層中,已採用這種方法觀測地下水中除草劑的衰減情況;在挪威的一個飛機燃料泄漏場地,這種方法用於觀測污染物的自然生物降解作用。目前,在美國,受污染場地的47 已採用監測自然衰減進行修復。而且,自然衰減評價已成為污染場地採取工程修復之前必須執行的一項法規

8. 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技術措施

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技術措施不外乎四個方面:①去除污染源;②清除污染的土壤、包氣帶及地下水;③改變污染物的遷移路徑;④增強含水層的凈化能力。

1.去除污染源

將污染源從地下水防污能力較弱的地區或水源地防護區內清理出去是徹底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有效辦法。為此,可在污染企業中建立污水(物)處理系統,或企業間構建三廢資源化系統,將廢棄的有害、有毒物質回收或者再利用。在城市居民區可推廣「中水」利用,以減輕生活污染負荷對環境的壓力。

2.清除土壤、包氣帶及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長期過量使用農葯、殺蟲劑和污水灌溉的農田,或發生化學品泄露的倉庫、加油站、垃圾填埋場等附近的土壤和包氣帶已被嚴重污染,在有可能不斷釋放污染物的地段,應考慮「換土」———將富集的污染物連同土壤一起挖出運走另行處理,回填未污染的土壤或填充物。對於距離水源地較近或污染濃度過高難以通過天然凈化作用去除有害有毒組分的地下水,可考慮抽水凈化的辦法。

換土法和抽水凈化法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治理方法。由於其成本較高,實施前必須查明污染區土壤包氣帶、地下水的污染組分濃度和危害程度,並論證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與此同時,還需要對置換的土壤、抽出的地下水作妥善處理,避免二次污染。

在地下水徑流強度較大地區,也可考慮利用淋濾沖洗法和化學處理法清除土壤包氣帶和地下水的污染物。具體實施時,可根據污染組分的物理化學性質,用清水或加入化學試劑對土層灌注淋洗。其作用有兩個:一是促進污染組分快速遷移進入地下水;二是使某些污染物生成難溶物質,使其固定在土壤中阻止進一步遷移。為防止二次污染,使用淋濾沖洗法要設計排水系統,用垂直或水平集水建築物回收進入含水層的淋洗液。如瑞典用此方法對一個農葯廠場地污染進行處理,在實施前,工廠周圍淺部土層設置了密集的滲水管網,含水層中布置了許多集水管道,最終實現了清除污染物和回收淋濾液的效果,抽出的淋濾液用活性炭吸附凈化,整個過程用了五、六年才完成。對於淋洗過程中產生的難溶物質要注意滿足以下要求:①生成物應具有穩定的物理、化學特性,不易再次遷移;②盡量避免對其他無害組分,特別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養分造成過度耗損。

3.改變污染物的遷移路徑

與清除污染源相聯系的另一種思路就是改變污染物的遷移路徑。具體地說,可有兩種選擇,一是將現有污染源搬到地下水防污能力較強的地段,或者移至地下水局部流動系統的匯區以減小其擴散能力;二是對現有污染源進行防滲漏處理,切斷對地下水的污染途徑。

4.增強地區環境的凈化能力

增強地區環境的凈化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增強含水層的凈化能力,主要是設置反應性滲透牆,做法是在地下開挖槽溝,槽內充填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或具有強吸附、氧化還原能力的固體液體添加劑,當污染水流經牆體時,污染物可被去除或降解;二是利用地表的植物吸納功能和坑塘、濕地的自凈作用,使地表的污染物在經過土壤或地表水體下滲途中被攔截、吸收。

9. 根據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試說明為什麼我們必須重視地下水的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抄的生活離不開水。水是健康的保證,只有清潔干凈的生活用水,才能保證高質量的生活。
無疑,地下水被污染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被污染的地下水可能幾千年都無法凈化干凈。且不說直接打井從地下水取水,地下水通過循環,最終很可能污染附近的水源。因為水體污染造成的悲劇已經見的太多。可以說通過打井向地下灌污水,就是乾的斷子絕孫的事情。

10.  地下水資源的污染、治理和保護的研究現狀

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水資源的危機。1994年在芬蘭召開的「地下水資源未來危機」國際學術討論會主要圍繞水質污染及超量開采兩大問題。會議認為只要對水資源正確評價,合理規劃,嚴密監測,科學管理,超量開採的問題是可以避免的。而日益嚴重的水質污染和惡化卻成為威脅水資源持久開發的主要危機。國際水文計劃(IHP-5)已把「脆弱環境下的水文學與水資源開發」列為1996~2001年的主要研究課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專題,即「地下水資源的未來危機」的內容則包括:地下水污染的研究范疇,探測地下水質的監測策略,包氣帶地下水供水水質化學作用規律,濱海地區地下水水質惡化,以及城市發展與水質污染等。由此可見,地下水的質量問題是當前水文地質研究的重要內容。

長期以來,人們對地下水資源重開發利用,輕保護。而地下水資源在受到人類活動,如農業生產、垃圾填埋、廢水排污等影響時極易被污染。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其補救和恢復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治理費用代價昂貴。因此如何保護地下水不受污染受到各國的重視。

美國於1991年開展了全國水質評價計劃。英國、澳大利亞近年來也對地下水水質進行評價研究,對人類活動包括農業活動、工業活動、廢物處置、填埋等造成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地質過程與生物相互作用等問題設立了專題研究。

1)地下水的污染和治理

對於已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地區,國內外許多學者致力於研究污染的物質來源、污染的途徑和范圍、污染機理等問題,並取得大量研究成果。這些成果為查明地下水污染情況和治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方向。

80年代以來,地下水污染研究的重點已從無機物(重金屬)的污染轉向微量有機物的種類、物化特徵及其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以及污染控制治理技術等。這與整個環境污染的發展進程是一致的。西方國家在治理環境污染的進程中,大致經歷了重金屬污染、易降解有機物與富營養化污染以及毒害性有機污染3個階段。目前能基本控制第一、二階段的污染,開始重視毒害性有機污染的治理。中國無論在有機物污染的理論還是治理技術方面的研究卻剛剛開始。有機化合物種類多、數量大,絕大多數難溶於水,在水中含量很低,僅為10-6~10-9級或更低,降解慢,中間產物復雜。它們進入包氣帶和含水層後,不僅其殘留物可維持數十乃至上百年,而且其降解後的中間產物亦對環境有污染。有機污染物通常分為2類:第一類是量大易降解(包括生物降解和化學降解)的有機物;另一類是有毒有害難降解有機化合物。農業活動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後果也很嚴重。由於硝酸鹽中氮在作物-土壤-水系統中的運動,進入含水層的氮就可能增加。捷克在過去的30年內,地下水中氮含量增加了一倍。現地下水中已發現各種烴類、鹵化物、醇、酚、醚、醛、酮等各類有機化合物。據報導,至1987年美國地下水中已發現175種不同的有機物,其中很大部分對人體有毒性效應。荷蘭在232個地下水抽水點中檢出113種有機物。中國京津唐地區地下水初步調查檢出有機物種類達133種,可見地下水有機污染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地下水中危害最大而又最為常見的有機污染物為非極性難溶揮發性有機物(VOC』s),主要由氯代脂肪烴(CHC)和單環芳香烴(BTEX)構成。現已查明,多數水溶相VOC』s在地質環境中不易被吸附,具有很強的遷移性,在適當條件下可生物降解。非水溶相VOC』s對微生物有毒性,不易生物降解。非水溶相CHC常在地下水中積聚,其遷移不受地下水運動的控制,因此常匯集在含水層底板;非水溶相BTEX則相反,飄浮於地下水的表面。

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就有不少論文涉及地下水污染監測、參數測試;對Pb、Cu、Zn等污染物的實驗室研究;污染物運移趨勢預測;地質統計方法與隨機理論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的應用;某些污染物(如氮污染)的研究實例以及一些模擬理論,例如以保護含水層為目的的河流-含水層相互關系模擬;非均質含水層與裂隙岩溶水污染研究;土地利用過程中的水土污染;污水灌溉的環境生態效應等等。其中美國Yun-Sheng Yu運用地質統計法進行地下水中鹽污染的研究,大大提高了計算精度,是一個成功的實例。

最近美國報道了關於在地下水生態領域里應用無脊椎動物群結構的變化作為淺層地下水/地表水環境污染的指示劑;以及用CFCs確定年輕地下水年齡(50年以內或更小)和用氚/氦-3研究地下水運移時間、水流類型和補給速度,為測試和校核模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此外,在發展生物治理技術方面,通過微生物降解作用、吸收、轉化有毒化合物,消除污染,取得顯著成效。

地下水的污染治理美國在80年代就先於其它國家開始著手進行。當時以「抽汲處理法」較為普遍,即抽出已被污染的地下水,在地表進行深度處理,但含水層不能徹底凈化,且處理費用高。對於大規模的污染治理還沒有成功的經驗。80年代後期地下生物處理工程技術迅速發展,地下水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開始形成一套體系。如「對於包氣帶污染,可進行原位處理或開挖處理。原位處理包括物理法(通氣法、蒸汽法、熱趨法……)、化學法(表面活性劑溶液沖洗、特殊化學沖洗)和生物法(馴化生物處理、強化生物處理);對含水層污染可進行原位處理或抽汲處理,前者又包括物理控制(泥牆、防滲帷幕控製法、水動力控製法、暗渠、井孔收集法),化學處理(表面活性劑溶液沖洗法、試劑法、滲床法)和生物處理。採用何種處理工藝,主要取決於處理的對象、目標、水文地質條件和經濟承受能力。」在各種方法中,現場處理技術包括多種形式的好氧處理和厭氧處理,發展較快。

為了進一步發展地下水污染控制理論和技術方法,急需加強引進多種學科如地質微生物學、有機地球化學、表生地球化學的理論和方法,加強對有機污染物的來源、遷移、轉化或降解機制,以及它們與腐殖酸、金屬元素的相互作用的了解,加強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新技術開發利用研究,突破解決目前缺乏能快速准確鑒別有機物種類和定量分析的儀器設備的局面,發展治理工程技術方法。

2)地下水資源的保護

為了防患於未然,首先要防止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受到污染。一方面是保護水源補給區不受污染,另一方面是設立圈定地下水供水水源地的保護區(帶),以加強對潛在污染的限制。這里涉及的主要是點源、井源區保護。而非點源整個水流域的水質監測、保護和污染治理技術要困難得多。

圈定地下水源保護區(帶)的研究,由最初為確保飲用水衛生條件防止細菌污染的概念已擴大到防止非降解性有機物以及有毒化學成分的污染為目的,在歐美一些國家取得進展。德國對地下水源保護區的圈定是先將流域分為4個保護帶,重點探討第Ⅱ帶隨時間變化邊界的概念,它採用地下水在50天內運行的距離范圍。英國根據50天(一區)和400天(二區)運移時間以及整個匯水盆地(三區)確定出地下水保護區。其它如美、捷、愛爾蘭、荷等國研究的主要特點是逐步向應用數學模型的方向發展,以提高成果的精度。德國提出可利用環境同位素3H、14C建立動態模型,用地下水環境同位素的滯留時間作為新的水文地質參數以反映地下水特徵,並作出定量污染程度分析。中國也有人用時間滯留法來定量研究確定地下水源地保護區。

不少國家已認識到,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必須提到戰略、政策及管理的高度來認識和實施。捷克專家提出,地下水保護戰略是政府部門進行管理、協調、投資和貫徹執行的長期任務,要得到有關法律法規的支持,正規的監督檢查,甚至包括對技術負責人員的培訓以及對公眾教育和提供信息。地下水保護政策的制定取決於地下水資源的價值需求、土地利用規劃及經濟發展和人體健康等因素。地下水保護的管理目標應是確保飲用水水源的質量、安全和可持續性。

地下水保護管理可分為一般性保護和公共供水方面的綜合性保護。前者需要編制地下水脆弱性圖件並進行評價。評價地下水脆弱性的主要特徵為非飽和帶的補給、土壤性質、厚度、滲透性和稀釋能力以及飽和含水層的稀釋能力。受到綜合性保護的地下水保護區的范圍主要取決於含水層的滲透性、復雜性和脆弱性、非飽和帶的特性及厚度、地下水水流方向、污染源離水井或井田的距離及污染質的特性。英國開展了對地下水資源的脆弱性的全面評價,認為其脆弱性受多種因素制約,如上覆土壤和沖積層的存在和性質,水文地質單元的特性以及非飽和帶的厚度,因此需要詳細的水文地質現場調查。英國現已編制了1:100萬地下水脆弱性圖件作為戰略性土地利用規劃的指導,目前正編制大比例尺圖件。美國、義大利、荷蘭、德國、瑞典、捷克也都編制了大比例尺的地下水脆弱性圖為決策、管理層制定地下水保護的戰略和方針服務。90年代美國開始倡導使用水流域的綜合保護方法,共同解決水污染和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實現環境綜合管理目標。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