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社區發展治理

社區發展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2 06:38:47

Ⅰ 為什麼社區治理在區塊鏈發展中意義重大

任何系統都有一套自己的治理方式,尤其是在區塊鏈上,代碼既法律。
項目方管理資金,流程制定都需要與社區共同決定。

Ⅱ 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是干什麼的

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職責

1、負責全鎮社會保障服務工作。

2、負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開展失業、工傷、生育、養老、醫療保險等服務工作。

3、負責收繳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及相關信息、資料、檔案管理工作。

4、負責民政救助工作。負責群眾最低生活保障,救災救濟工作,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承擔優撫救濟、社會互助事務性和服務性工作。

5、負責授權范圍內各項社會救助人員調查統計、申報工作,承擔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服務工作。

6、承辦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2)社區發展治理擴展閱讀:

接待困難群眾來信來訪,開展咨詢服務、徵集意見、做好信訪督辦,化解社會矛盾,暢通困難群眾訴求渠道設立信訪接待窗口。

以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和運行效率為目標,立足創新社會管理體系、打造創新型政府,建立「群眾接待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法律服務中心、財務結算中心、惠民幫扶中心」,並引入「市場中介服務機構、企業服務機構」。

積極探索和構建包括「政府」和「市場」在內的社會事務服務網路,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一個功能完善、服務便捷、配置有效的「社會事務超市」正在逐步形成。

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要任務是:加快推進各項惠民行動,整合惠民幫扶資源,完善惠民幫扶體系,建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公共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服務體系網路。

Ⅲ 社區居民委員會與街道辦事處之間存在著什麼關系

街道辦事處與社區居委會之間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街道辦事處對社區居委會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社區居委會要依法協助街道辦事處開展工作。

街道辦事處是區政府的派出機構,是代表區級政府在轄區內實行社會管理的基層組織,其管理手段是行政手段。

社區居委會是居民自治組織,代表居民在社區內進行社區管理,其管理手段是自我管理。

(3)社區發展治理擴展閱讀:

一、社區居民委員會主要職責:

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產,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協助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調解民間糾紛;做好生活安全,社會治安宣傳;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工作; 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活動,可以興辦有關的服務事業。

二、街道辦事處是基本城市化的行政區劃,下轄若干社區居民委員會,或有極少數的行政村。

街道辦事處是市轄區人民政府或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受市轄區人民政府或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領導,行使市轄區或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賦予的職權。基本職能是:

(1)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市、區關於街道工作方面的指示,制訂具體的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

(2)指導、搞好轄區內居委會的工作,支持、幫助居民委員會加強思想、組織、制度建設,向上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及時反映居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

(3)抓好社區文化建設,開展文明街道、文明單位,文明小區建設活動,組織居民開展經常性的文化、娛樂、體育活動。

(4)負責街道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工作,加強對違法青少年的幫教轉化,保護老人、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5)協助有關部門做好轄區擁軍優屬、優撫安置、社會救濟、殯葬改革、殘疾人就業等工作;積極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和社區教育工作。

(6)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轄區內常住和流動人口的管理及計劃生育工作,完成區下達的各項計劃生育指標任務。

(7)協助武裝部門做好轄區民兵訓練和公民服兵役工作。

(8)負責在轄區開展普法教育工作,做好民事調解,開展法律咨詢、服務等工作,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搞好轄區內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

(9)負責本轄區的城市管理工作,發動群眾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綠化、美化、凈化城市環境,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環境衛生、環境保護工作。

(10)負責本轄區的綜合執法工作,維護轄區的良好秩序。

(11)負責研究轄區經濟發展的規劃,協助有關部門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12)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轄區內的三防、搶險救災、安全生產檢查、居民遷移等工作。

(13)承辦區委、區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網路-街道辦事處

網路-社區居民委員會

Ⅳ 請各位大神,根據你們自己城市社會綜合治理、社區經濟發展、治安、環境衛生管理方面提出5條建議.

1:引進外資時 污染企業盡量不要或少要 排污要治理管理好
2:加強各街道社區文化的宣傳 科普是重要的一課
3:加強各個有關食品企業 零售店 超市的衛生監督
自己看著寫吧 多少能寫出來點的

Ⅳ 如何理解農村中心社區的性質,在農村治理中的定位,發展趨勢

農村社區狀況與發展對我國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然而,我們今天探討的農村社區,與傳統的農村社區相比,在內涵上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對今天農村社區概念的界定,即要反映農村社區的基本職能,就必須要揭示城鄉社區的區別和聯系,以及反映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城鎮化和工業化的要求。為此,應將農村社區定義為:一定地域范圍內,以小城鎮為中心地,以自身為腹地,具有一定互動關系和共同文化維系力的人口群體,並進行一定的社會活動的社區類型。這比較符合中國農村社區的實際。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現階段的農村社區除具備一般意義的社區特徵外,還具有以下特色,即我國的農村社區基本上與行政機構對位,自然型社區很少,行政型社區是農業社區的主要類型,這有利於各種政府行為協調一致地推行某項國家政策,能夠動員起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然而自治力弱,凝聚力不強,居民認同心理不明顯,權利義務觀念淡薄,以傳統道德和禮俗作為社會控制的主要手段等則是我國農村社區難以克服的弱點。
所謂農村社區發展,就是農村社區居民與政府機關協同改善社區的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福利等狀況,逐步實現人口、資源和各種生產要素在社區內部的重新合理配置,從而促進農村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和全面進步。改革開放後,我國逐步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入市場經濟體制,使農村社區充滿了活力,在社區發展中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徵與功能。

1. 社區結構系統由封閉化趨於開放化。改革開放前,農村社區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社會結構簡單,血緣關系的結合是農村關系的中心。社會化與階層區分和分化的程度低,因此,階層少,初級群體多,社會組織單位間的結構關系較為鬆散,而不同於城市社區社會化與階層區分和分化的程度高、階層復雜多樣,次級群體是社會群體的主流。具體表現在,一是農村社區沒有城市社區那種隨處可見的科層組織,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單位,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二是職業結構比較單純,多數以農業為主,只有少數人從事手工業、商業、服務及其他行業;三是農村社區的社會關系多為社區型而非社團型。我國傳統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制約著農村社區結構的調整。農村經濟改革後,市場經濟的大潮沖擊著千百年來形成的以血緣為紐帶、小農經濟為根基的社會關系,傳統的封閉的鄉村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田園農耕式村落社區的結構開始分化。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農村,形成了獨特的與城市不同的工業、農業、商業、建築、運輸、服務業齊全的產業結構,以及特有的開放化的社區結構。

2. 勞動人口群體由同質化趨向異質化。改革開放前,農村社區居民無論從內在心理或外在表現上,均趨向於同質化,而城市居民則趨於異質化。加之農村經濟落後,教育資源匱乏,社區居民與城市居民在受教育上存在著機會的不平等,致使農村社區居民文化素質普遍低於城市居民。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促進了農村聯產承包家庭經營體制的形成與發展,由此帶來了社區勞動組織方式、農民生產資料佔有形式、勞動產品分配方式,社區居民思想觀念、文化素質、家庭功能,以及產業結構的大變化,由此農民群體開始分化,出現了多樣化的職業類型。長期以來,隨著我國農村社會的變遷,農村社區同質性的勞動人口逐漸分化為異質性的各行各業的勞動人口。勞動人口群體的流動與分化,眾多農民成為相對自由的,不必固守土地的社會流動群體,從而改變了原先僵化的社會關系結構,使鄉村社會具有了多元性、復雜性的特質,有利於整個社會結構的調整。

3. 社區經濟活動由簡單化趨於復雜化。農村改革帶來了兩個直接結果,一個是農村社區生產力的大發展,具體表現為糧、棉、油等農產品的大量增長;一個是農村社區人口擺脫了千百年來對土地的依附關系,農業勞動力獲得了空前的解放,具體表現為農業剩餘勞動力的大量涌現,相對自由的勞動力要素流動,加快了農民向城鄉二、三產業的轉移。商品經濟逐漸取代了傳統的自然經濟,由此帶來農村經濟的非農化趨勢和鄉鎮企業的發展,突破了舊有的農村經濟的封閉式的生產格局。市場經濟中,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每種產品的生產都需要由專門的部門來完成,勞動分工越細,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高,產品的規模效益越能體現,社區內外的經濟聯系也日益頻繁。城市發展鄉鎮企業、私營企業與個體工商業為離開土地的農民提供了新的載體,由此農民從單純的種植業這一經濟活動中解脫出來,走向更加廣闊的農、工、商、貿多種經營的生產與生活空間。

4. 社區組織由行政歸屬型趨於利益歸屬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原來計劃經濟下的經濟、政治、社會組織,在利益的驅動下,其功能日趨分化、專門化,開始與行政組織進行結構關系重組,包括鄉村組織的變遷,即初級關系(如血緣的或地緣的群體)的重要性日益下降,而次級關系(如具有共同利益的正式組織、政府機構和商業公司)的重要性在逐步提高。社區組織已不完全依附於行政部門,由於利益分化、具體化,形成不同組織和層次間的利益關系網路。村民自治在農村社區管理與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明顯。社會關系由鄉村取向趨於城市取向,社會組織形式也從簡單的行政依附型向復雜的利益歸屬型的運動成為農村社區組織變遷的基本趨勢。

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在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變遷中,小城鎮作為一種介於城市社區與農村社區之間的特定社區在城鎮化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謂小城鎮社區,是指在一定地理位置內,以鄉鎮工業、商業以及手工業生產為主要社會活動的人口集聚區域。在地域結構、人口分布、組織形式、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等方面,它既具有與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相異的存在方式,又有與周圍農村和城市保持著密切聯系的自身特點。小城鎮社區這種聯系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的紐帶與橋梁作用對我國城鄉社區的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Ⅵ 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摘 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已成為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性工作,深化認識、理清思路、明確重點,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根本。在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不但要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更要發揮好公眾參與社會管理與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使人民成為社會管理的主人。

關鍵詞:社會管理 轉型期 創新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把社會管理工作納入了總攬和諧社會建設全局性的工程,我國的社會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我們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一步探索、進一步實踐。
1.深化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當前我國既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又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以及部分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這個問題任其積累蔓延必將引發更大的矛盾,勢必成為「發展的陷阱」。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在封閉半封閉環境和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全方位、根本性變化,階層群體沖突逐年增加;社會狀態更加活躍,開放性、流動性問題增多;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監督意識不斷增強,社會訴求不斷提升,維權意識更加強烈;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多元多樣多變,社會價值觀混亂,社會失范風險加大。這些問題都給社會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這些問題重視不夠、解決不好,不但經濟社會發展要嚴重受阻,而且過去取得的發展成果也會受到侵蝕。
2.切實轉變社會管理的理念
要進一步樹立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我國政治制度相適應,與開放、動態、信息化社會環境相適應的社會管理理念,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2.1是要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要把人民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在服務中實現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靠服務來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讓人民群眾自覺接受管理、主動配合管理、積極參與管理。
2.2是要樹立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理念。我們必須在發揮好黨委核心領導作用和政府主導作用基礎上,發揮好各種社會組織、基層群眾在社會管理中的協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在更大范圍配置社會管理資源、更深層次整合社會管理力量、更高水平提升社會管理效率,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推動社會和諧發展、保障社會安定有序的合力。
2.3是要樹立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的理念。按照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穩定的要求,把科學發展作為解決社會管理領域存在問題的基礎,建立健全源頭治理、動態協調、應急處置相互銜接、相互支撐的機制,從源頭上、根本上、基礎上解決問題、減少矛盾。
2.4是樹立統籌兼顧、協商協調的理念。社會矛盾的大多數都屬利益訴求,這就要求我們學會使用利益分析法解決問題,要統籌兼顧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階段的利益訴求,既左盼右顧,又瞻前顧後,學會更多地運用民主的方式、群眾路線的方式、說服教育的方式來進行社會管理。
2.5是要樹立依法管理、綜合施策的理念。
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是我們工作的最終取向,要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引導群眾理性合法表達利益訴求;要牢固樹立依法管理的理念,依法回應社會訴求,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要綜合運用經濟調節、行政管理、道德約束、心理疏導、輿論引導等手段規范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系、減少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
3.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管理體系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來考慮,確保改革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我們的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制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要牢牢把握以下六條:
3.1是必須立足國情。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面對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深刻變革和快速發展,能夠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這足以證明當前我國社會管理與我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制度總體上是適應的。中國與西方國家相比有著根本不同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和國情,與他們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因此我們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在總結我國社會管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社會管理的有益成果,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管理理念、制度、體制、機制、方法創新,決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價值觀念和制度,決不能東施效顰、胡亂模仿。
3.2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世界上任何發達國家不管採取什麼形式的管理模式政府都始終發揮著社會治理舵手的職能。我國是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黨和國家的利益與人民群眾的利益是融為一體的。我們黨最大的優良傳統就是群眾工作,我們黨擁有380萬個黨組織、7800多萬黨員,黨組織覆蓋全社會、延伸到最基層。在新形勢下,只要我們我們各級黨組織發揮好引領服務群眾、反映群眾訴求、化解社會矛盾的先鋒模範作用,針對新情況和新問題,事實就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把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滲透到一切社會管理活動中去,我們的社會管理工作就一定能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3.3是必須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是社會管理的職能部門,各級政府要按照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的要求,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強化服務意識,對於應該由政府負責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一定要做到人員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責任到位,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要進一步完善法規政策,健全社會管理體系,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好社會組織,暢通公民參與渠道,切實發揮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主導作用。
3.4是必須強化社會協同。要充分發揮國有企事業單位、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和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協同作用,形成與黨委和政府互聯、互補、互助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網路;要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並重,把社會組織納入到黨委和政府的社會組織體系,促使其健康有序發展,真正發揮好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重要作用;要全面推進社區信息綜合管理平台建設,努力使「社會人」變成「社區人」,使社區管理服務達到全方位、無縫隙、全覆蓋。
3.5是必須擴大公眾參與。公眾參與是社會管理的基礎,公眾參與社會管理,能集中公眾社會管理的智慧和力量,增進政府與公眾之間的理解與信任,有利於防止和化解公眾與政府之間的沖突,增強政府與公眾之間的協調性,最大限度的激發社會活力。要動員和組織群眾依法理性有序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努力形成社會管理人人參與、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3.6是必須注重文化引領。要把提高全民族文明素養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礎性工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道德觀教育,建立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道德觀懲戒機制,盡快形成全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取向。
4.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
健全社會管理機制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具有根本性和長效性的作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關鍵。近年來,我國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體制機制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針對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初步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一是建立完善了公共決策社會公示制度、公眾聽證制度、專家咨詢論證制度,群眾利益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 二是進一步規范了法定訴求表達機制,充分發揮了人大、政協、社會團體、大眾傳媒等社會利益表達功能,進一步完善了信訪工作制度,暢通了群眾訴求表達渠道,群眾權益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三是依法推行了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合同制度,企業職工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工會組織、企業代表組織共同參與的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能力得到加強,勞動關系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 四是進一步加強了人民調節、行政調節、司法調節工作,社會大調解的格局基本形成,社會矛盾調處機制進一步完善;五是推行了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初步推開;六是啟動了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代碼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流動人口屬地化管理、屬地化服務,基本公共服務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蓋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制已深入人心;七是安全生產監管機制、應急管理機制、食品葯品監管機制、網路輿論引導機制、公眾情緒疏導機制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得到普遍加強。對於這些體制和機制,還有待於我們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有力措施去實踐。
5.加強基層社會管理服務
社會管理的根基在基層,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基礎工作,再好的思路、政策也落不到基層和老百姓身上。要牢固樹立固本強基思想,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向基層,夯實基層基礎、壯大基層力量、整合基層資源、強化基礎工作,切實把社會管理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的末梢,進一步提高基層社會管理服務能力。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全社會,築牢群眾工作組織基礎。要強化村(居)委會服務群眾的能力,在全社會推行社區化管理、社區化服務,把各級社區、村莊建設成為以黨組織為核心、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全民廣泛參與的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作者簡介:
馮振東(1966-),男,陝西延長人,中共富縣縣委書記,主要從事社會管理與行政管理研究。

Ⅶ 當代社區發展與治理促進中心可靠嗎

當代社區發展與治復理促進中心,當制代社區發展與治理促進中心是2013年成立的非營利性單位,總部設在北京。中心主要職責是參與社區公共服務建設,搭建社區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服務決策;開展社區工作教育培訓,促進交流發展;推動和促進社區服務工作標准化建設,服務能力評估、評價,推進社區志願服務建設;積極開展社區養老服務;提供咨詢服務;承擔政府相關部門委託的其它任務。為積極推動項目發展,現誠邀社會各界致力於社區養老事業發展的志士仁人參與到中心公益事業建設。我們將為您提供適合的崗位,為您施展才華提供廣闊空間。

Ⅷ 智慧社區服務的發展前景如何

目前社區O2O服務涵蓋了社區居民的多個領域,而智慧社區相較於社區O2O來說覆蓋的領域更加廣闊。由物業、房地產、業主三方的合作,能精準滿足業主和物業公司的對接需求,實現「最後一公里」 的服務。智慧社區的區域性,更容易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例如物業發公告欄,小區新聞或者重大事件通知等,社區居民通過公告欄內容能加入討論組,進行友好交流。同時線上建立智慧社區的社交區域,居民可自組興趣部落、話題等趣味性活動,也可以相互吐槽、傾訴,讓陌生的居民通過交流建立比較友好的關系,平時互幫互助,整個社區看起來更像一個大家庭,更和諧。年輕人有更豐富的世界,老年人也需要有對生活的激情,目前很多社區老齡化趨勢明顯,加上白天子女上班,因此老年人更加孤獨,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智慧社區通過社區平台,建立老人之間的娛樂活動,比如通過一鍵邀約。智慧社區人性化主要體現在「傳遞」,包括小區信息(水電費、物業費)的傳遞、鄰里之間友好關系(社區社交平台)的傳遞、社區O2O服務(點餐、找家政、開門換鎖等等)的傳遞,同時還包括空巢老人與子女溝通的傳遞,利用智能化設備促進社區和諧。智慧社區的物業繳費功能和周邊商家系統能夠讓社區居民在消費時更加的方便快捷,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效率。智慧社區將是社區發展的下一個階段,未來的發展前景廣闊。

Ⅸ 社會治理的中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我們要促進社會治理的現代化。
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