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態治理
㈠ 為什麼要對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進行總體分析
轉:治理城市環境污染的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 城市化進程加快。1978 年到2004 年, 城市數量由193 個增加到661 個, 建制鎮由2173 個增加到20312 個, 市鎮總人口由1.7 億人增加到5.4 億人, 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41.8%。如此迅速的城市化, 必將對我國脆弱的生態環境構成更大的沖擊。巨大的人口壓力、日益緊缺的資源和環境質量的惡化, 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制約因素。隨著城市化模式在全球范圍的迅速發展, 城市作為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 在顯示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巨大推動作用的同時,也不斷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污染問題
一是城市水污染仍十分突出。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 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長,1998 年首次超過工業廢水排放量。2001年, 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00.7 億噸, 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227.7 億噸, 其中生活污水COD 排放量比上年增長8%, 而同期工業廢水COD 排放量則減少13.8%。目前, 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只有34.3%。城市河道成了納污溝。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城市水環境惡化, 七大流域城市河段都形成明顯污染帶,還有一些城市的飲用水源也受到污染。
二是以北方城市顆粒物和南方城市酸雨為特徵的城市大氣污染依然比較嚴重。全國城市居民燃氣普及率只有60.2%, 相當多的城市仍以煤炭為主要民用燃料, 大量燃煤造成煤煙型污染, 二氧化硫濃度年均值達不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佔21%。許多城市受到酸雨侵害, 城市裸露地面多、建築施工現場管理不規范、渣土垃圾粗放收運使得城市空氣中顆粒物常年居高不下。在全國重點監測的338 個城市中,63.5%的城市達不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
三是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處置, 嚴重影響地表水、地下水的環境質量。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清運量約1.18 億噸, 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處理處置, 每年有7900 萬噸生活垃圾簡易填埋或露天堆放在城市郊區、江河沿岸, 破壞城市( 特別是城鄉結合部) 的自然景觀。另外, 各城市第三產業、居民生活產生的各類廢物都是混合收集的,醫療垃圾等特殊廢物多沒有專門的集中處理設施, 普通生活垃圾的處理或堆放, 成為傳播疾病和污染環境的隱患。
四是大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越來越突出。我國已成為世界汽車第四大生產國和第三大消費國, 2004 年汽車保有量達到2742 萬輛。近幾年, 雖然採取了淘汰含鉛汽油、限制汽油中其他有害物質含量、新車採用電噴加三元催化、出台新的排放標准等措施, 單車污染物排放量有所減少。但由於機動車數量上漲很快, 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在增加。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鄭州、沈陽等城市氮氧化物污染較重, 交通干線兩側一氧化碳嚴重超標, 部分城市的大氣污染類型已經由煤煙型轉變為復合型。此外,道路增長與車輛增長不匹配, 現代化交通管理手段不足, 機動車行駛常處怠速狀況,也是造成機動車污染加劇的重要原因。
五是雜訊污染已成為影響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環境問題。交通、社會生活、建築施工是主要的雜訊污染源, 目前, 交通對城市雜訊污染佔70- 80%。在開展交通雜訊監測的214 個城市中, 31.3%的城市處於中度或較重污染水平。在開展區域環境雜訊監測的176 個城市中, 55.6%的城市處於中度或較重污染水平。一些城市在建設高架路橋改善交通狀況時, 卻往往未能很好解決高架路兩側的降噪隔聲問題, 交通干線兩側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除此之外, 城市綠化、城市人口等方面因素也是城市環境面臨的重大問題, 城市生態失衡問題不斷嚴重, 「城市熱島」、「城市荒漠」等問題突出。同時, 城市自然生態系統的退化, 加劇了資源環境供給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這些城市環境問題不解決, 將嚴重製約城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二、解決城市污染的主要建議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要從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整體功能出發, 運用綜合的對策、措施來整治、保護和塑造城市環境, 以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和科學技術的多方面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 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以求保持生態平衡, 擴大有用自然資源的再生產, 保障人類社會的發展, 以協調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之間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合理規劃, 完善城市功能。遵循生態規律, 從城市環境容量和資源保證能力出發, 制定和實施城市總體規劃, 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和發展方向, 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 逐步解決城市功能區混雜問題,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2、治理城市水污染。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質的計劃, 重點保護城市飲用水源。20 萬人口以上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質旬報制度, 環保重點城市要實施生活飲用水源水環境質量報告制度。採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證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體交換、維護城市濕地等措施, 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達標。綜合運用價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 推行城市節水、污水處理及其資源化, 創建節水型城市。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 嚴禁超采地下水。
3、治理城市大氣污染。提高城市清潔能源比例, 改善能源結構, 大中城市要建設高污染燃料禁燃區, 在人口稠密的市區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促進西氣東輸沿線城市積極利用天然氣。加快城市供熱、供氣能力建設。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區內新建燃煤電廠和其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企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鼓勵開發和使用清潔燃料車輛, 逐步提高並嚴格執行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准。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區要綜合控制城市大氣污染物的相互影響。按照生態要求進行綠化、美化、硬化, 加強建築施工及道路運輸環境管理, 有效控制城市揚塵。建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和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預報制度。
4、治理城市垃圾污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等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儲運和處理系統, 在優先進行垃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基礎上, 推行垃圾無害化與危險廢棄物集中安全處置。建立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體系。20 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醫療廢物必須全部實現安全處置,鼓勵醫療廢物集中處置。
5、治理城市雜訊污染。加強對建築施工、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雜訊的監督管理。限制機動車、火車市區鳴笛, 對造成敏感建築物聲環境超標的交通重負荷路段, 採取降噪措施, 控制交通雜訊污染。
6、做好重點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綜合考慮城市規模、性質、區域分布和環境狀況等因素, 把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城市擴大到113 個, 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繼續開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活動, 提升模範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綜合能力。完善公眾、社區和媒體參與城市環境管理的機制, 建立城市環境污染應急響應系統。
㈡ 西北地區的生態問題及治理措施
1、甘肅祁連山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開發礦產資源、運行水電設施、偷排污染物,嚴重破壞了祁連山生態環境,加劇了水源地東西兩大河上游雪線上移、冰川退縮、草原退化、林木減少和徑流量銳減等問題,為各省區生態建設敲響了警鍾。
2、水資源不足、水土流失嚴重,草場退化沙化、水土環境污染、濕地生態功能退化、耕地質量下降、森林生態功能弱、地質災害頻發等生態問題依然存在。
措施:
1、強化三江源、祁連山、黃土高原、防沙帶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及生態敏感脆弱區的保護和生態修復;推進伊犁河、額爾齊斯河、環青海湖、湟水河、黃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加強水污染防治;倡導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新模式的低碳生活。
2、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甘肅進一步規范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環境監管,對違規建設項目進行清理;青海是各大水系的源頭,要強化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等專項工程,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3、五省區應強化供給側改革和空間用途管制,加強多渠道協同控制,推進水質改善和水體環境保護工作;分級分類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加快農村環境整治;提升環境監管能力,推進治理現代化。
(2)城市生態治理擴展閱讀:
西北地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是本區主要的氣候特徵。西北地區由於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除秦嶺以南地區外大部分地區降水稀少,全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在500毫米以下,屬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和高寒氣候,其中黃土高原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間,柴達木盆地在200毫米以下。
河西走廊少於100毫米,敦煌只有29.5毫米,吐魯番不足20毫米,若羌10.9毫米,幾乎終年無雨。由於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沙漠廣布等原因,西北地區的地表水量約為2200億立方米/年,僅佔全國總徑流量的8%左右。
乾旱缺水是困擾西北地區農業轉型發展和鄉村振興的主要障礙之一。作為我國第一個農業「高新區」,陝西楊凌被賦予了建設成為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核心區的「國家使命」。2017年,楊凌的旱作農業技術在全國示範推廣面積達7186.98萬畝,示範推廣效益212.22億元。
㈢ 中國城市生態環境問題是什麼以及形成的原因和解決的措施!
中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 主要表現為: 水土流失嚴重。建國初期,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16萬平方公里。據1992年衛星遙感測算,中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7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8.7%。中國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的地區(從北到南)主要有:西遼河上游,黃土高原地區,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橫斷山脈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區。 沙漠化迅速發展。中國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北方地區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過149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長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近25年共喪失土地3.9萬平方公里。目前約有5900萬畝農田,7400萬畝草場,2000多公里鐵路以及許多城鎮、工礦、鄉村受到沙漠化威脅。 草原退化加劇。70年代,草場面積退化率為15%,80年代中期已達30%以上。全國草原退化面積達10億畝,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萬畝退化速度在擴大。由於草原退化,牧畜過載,牧草產量持續下降。 森林資源銳減。中國許多主要林區,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昔日鬱郁蔥蔥的林海已一去不復返。全國森林採伐量和消耗量遠遠超過林木生長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絕大多數國營森工企業將面臨無成熟林可採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態赤字,當代人已經過早過多地消耗了後代人應享用的森林資源。 生物物種加速滅絕。據估計,中國的植物物種中約15-20%處於瀕危狀態,僅高等植物中瀕危植物就高達4000-5000種。近30多年來的資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鰭豚、野象、熊貓、東北虎等珍貴野生動物分布區顯著縮小,種群數量銳減。屬於中國特有的物種和國家規定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312個種和種類,正式列入國家瀕危植物名錄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種。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積縮小。多年來,由於過分開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區形成8個總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的超產區,導致華北地區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來,中國湖泊減少了500多個,面積縮小約1.86萬平方公里,占現有面積的26.3%,湖泊蓄水量減少513億立方米,其中淡水量減少340億立方米。 水體污染明顯加重。據1987年典型城市監測調查,有42%的城市飲用水源地受到嚴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調查的532條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國約有7億人口飲用大腸桿菌超標水,約有1.7億人飲用受有機物污染的水。 大氣污染嚴重。中國大氣污染屬於煤煙型污染,北方重於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勢頭甚於大城市;產煤區重於非產煤區;冬季重於夏季;早晚重於中午。目前中國能源消耗以煤為主,約占能源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三。煤是一種骯臟能源,燃燒產生大量的粉塵、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中國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廢渣存放量過大,垃圾包圍城市。中國廢渣年產生量已超過5億噸,處理能力趕不上排放量。1988年全國積存量為66億噸,人均6噸廢渣。據統計,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為6000萬噸/年,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在380個城市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處在垃圾包圍之中。僅北京三環、四環路之間就有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多座,佔地超過7000畝。 環境污染向農村蔓延。鄉鎮企業迅速發展成為農村工業化的重要方向,以及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轉變的中介。與此同時,也給農村帶來生態環境更大范圍的污染,對農業資源、礦產資源造成更為嚴重的浪費。1978年以前,農村環境污染主要是化肥、農葯等,1978年以後鄉鎮企業成為農村主要污染源。 環境是一種特殊資產。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本身就構成經濟損失和財富流失。生態指標惡化已經直接而明顯地影響了現期經濟指標和預期經濟趨勢。 造成目前中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復雜的。它主要來自於三大壓力: 人口壓力: 中國現代人口數量異常迅猛增長,既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最大障礙,又成為中國生態環境的最大壓力。迫於生存,人們毀林開荒,圍湖造田,亂采濫挖,破壞植被,眾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動超過了大自然許多支持系統的支付能力、輸出能力和承載力。 工業化壓力: 中國發動工業化時間晚,發展起點低,又面臨趕超發達國家的繁重任務,不僅以資本高投入支持經濟高速增長,而且以資源高消費、環境高代價換取經濟繁榮,重視近利,失之遠謀;重視經濟,忽視生態,短期性經濟行為為中國生態環境帶來長期性、積累性後果。 市場壓力: 中國正處在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市場經濟本身會產生許多外部經濟效應或者外部不經濟效應,環境污染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環境作為一種公共財產,這種公共財產的提供(例如清潔水,良好的大氣環境),對所有人都有好處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處並不會加大總成本。但是如果沒有公共財產,所有人的利益都會受損。公共財產或者公共財產受到破壞(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氣等)的特點決定了個人或市場都不會提供控制環境污染的費用和服務,只有政府是公共財產的提供者。來自市場經濟的壓力愈大,政府對防治環境污染、整治國土資源的責任就愈大。為了改變中國日益惡化的環境形勢,應當採取刻不容緩的行動,否則,日益擴大的生態赤字將使其他領域所獲得的成績不是大打折扣,就是黯然失色。
㈣ 在城市環境治理過程中,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要從哪幾個方面著手急!!!
在當前我國的城市現代化建設中,全社會都應樹立生態文明與生態安全的意識和理念,正確認識和遵循自然規律,絕不能以犧牲資源和生態環境來換取城市現代化的發展。
生態環境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特點。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應發揮主導作用,進一步加強公共財政的投入,提供好這一公共產品。中共武進區委黨校李軍強調,黨和國家在重視和保護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權利的同時,也要重視和保護他們所擁有的生態權益。
抓好「三個主體」是樹立科學的生態文明理念的現實抓手。
一是政府主體的理念塑造。從政府抓起是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的關鍵。強化政府環境治理職能,
二是政府主體的理念塑造。從政府抓起是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的關鍵。強化政府環境治理職能,
三是公眾主體的理念塑造。
㈤ 如何理解城市生態我國的城市建設與城市生態的要求具體有哪些措施存在哪些問題
城市生態學 城市生態學是以城市空間范圍內生命系統和環境系統之間聯系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由於人是城市中生命成分的主體,因此,城市生態學也可以說是研究城市居民與城市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城市生態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變動及其空間分布特徵,城市物質和能量代謝功能及其與城市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城市物流、能流及經濟特徵),城市自然系統的變化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城市生態的管理方法和有關交通、供水、廢物處理等,城市自然生態的指標及其合理容量等。可見,城市生態學不僅僅是研究城市生態系統中的各種關系,而是為將城市建設成為一個有益於人類生活的生態系統尋求良策。
城市生態系統的信息流 城市具有新聞傳播網路系統,可以迅速傳播大量信息。城市具有現代化的通訊設施,如電話、電報、傳真、計算機網路等,能夠將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各個領域和環節銜接起來,高效地組織社會生產和生活。
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輸入分散、無序的信息,輸出經過加工、集中的有序的信息。在城市的輸出物中,除了物質產品和廢物以外,還有精神產品,這就要靠信息流來完成。報紙、廣告、書刊、信件、照片、電視、電話、收音機、電腦及電腦網路等,都是信息的載體;人們的集會、交談、講演等,也是交流信息。一個城市信息的流量大小反映了城市的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
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城市大氣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氟和氟化氫等。
粉塵 粉塵包括降塵(粒徑在10 μm以上)和飄塵(粒徑在10 μm以下)等顆粒性物質。降塵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降落,多產生於固體破碎、燃燒殘余物的結塊等。刮風和沙暴也可以產生降塵。飄塵主要來自燃料燃燒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如燒煤、燒油、冶煉鋼鐵等都會排出大量飄塵,其中含有多種金屬微粒,如鉛、汞、鎘、鉻、釩、鐵及其氧化物,對人體有毒害作用。飄塵極易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導致人患病。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大氣中危害很嚴重的污染物,因此,常被作為大氣污染的主要指標之一。二氧化硫主要是由燃燒含硫的煤和石油等燃料時產生的,有色金屬冶煉廠、硫酸廠也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氣體。
二氧化硫在空氣中往往和飄塵結合在一起,進入人體後,大部分在上呼吸道與水生成亞硫酸和硫酸,對呼吸道黏膜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時間久了,可引起慢性結膜炎、鼻炎、咽炎及氣管炎等。硫的氧化物在空氣中遇水汽生成具有腐蝕性的酸滴、酸霧或酸雨,其毒性比二氧化硫大10倍,對農作物的危害特別嚴重。
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包括亞硝酸、硝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多種氮的氧化物,但構成大氣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氮肥廠等工廠也會產生一些。
二氧化氮可使人患慢性支氣管炎、神經衰弱等疾病。近年發現二氧化氮有致癌作用,對植物的生長發育也有不良影響。
一氧化碳 據報道,現在大氣中的一氧化碳,有80%是來自汽車尾氣。一氧化碳危害人體,輕者可引起貧血、心臟病及呼吸道感染等慢性疾病;重者會立即死亡。
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煙霧是由汽車和工廠煙囪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化氫,經太陽光紫外線照射而生成的一種毒性很大而且不同於一般煤煙廢氣的淺藍色煙霧。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是臭氧、醛類、過氧乙醯基硝酸酯、烷基硝酸鹽、酮等一系列氧化劑。
光化學煙霧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使人眼睛紅腫,喉嚨疼痛,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視力衰退,頭暈目眩,手足抽搐。
城市生態規劃 城市生態規劃是城市規劃的一部分,是以生態學的理論為指導,對城市的社會、經濟、技術和生態環境進行全面的綜合規劃,以便充分有效和科學合理地利用各種資源條件,促進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使社會經濟能夠持續穩定地發展,為城市居民創造舒適、優美、清潔、安全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㈥ 為什麼治理生態環境不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法
一是主要污染源在城市而非農村;二是治理生態環境的資金城市更多些。其他原因較為次要,就不多說了。
㈦ 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對城市的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七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從五個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設生態文明」既是目標任務之一,也是實現「更高要求」的保障。
生態文明建設必將促進全民族生態道德文化素質的提高。我國環境惡化遲遲不能根本好轉,這與人們的生態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關系。近些年來,我國城鄉人民的生態意識、環保觀念日益增強,參與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但生態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於人民大眾。相當多的人生態道德文化水平低下,處於「文盲、半文盲」狀態。
我國是具有悠久生態道德文化與倫理的國家,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而樸素的生態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華民族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精神境界。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我國率先跨入生態文明社會,不但會使全國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人文、民生面貌為之一新,而且必將大大加快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進程。
㈧ 如何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整治與優化
明確地區生態環境整治與優化目的、意義,明確方向,確定目標,落實方案回,確定實施答計劃,因為,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
生態環境治理依據可持續發展原則進行綜合治理,依據自然資源結合經濟以及地區地理狀況,在做好土地功能分區規劃後,還要合理安排相關道路交通、市政設施、園林(人文)景觀生產、生活、商服、教育和醫療)等建設來優化環境;城市規劃要從戰略的高度考慮進行整體統籌安排。
㈨ 南方地區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什麼,應該如何治理
南方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很多,也很嚴重。要說主要的是水土流失、水污染治理、自然資源的開發等,不同的地區側重點不同。
譬如洞庭湖區域主要是水域面積不斷減少、大量工業和生活廢水流入、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而且對長江上游的洪峰調節能力降低等等,造成各種漁業資源枯竭,人們生活水源受到污染,造成各種疾病等。而且在水流能補充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受到污染。
對於湖南省而言,由於是金屬資源比較多,大量采礦和金屬加工行業(冶金、化工等)造成大量重金屬排放湘江,造成水資源重金屬嚴重超標,由於重金屬具有富集效果,會隨著食物鏈逐漸富集到人體,最終損害人類健康。(例如Pb的毒害,胎兒腦損傷、腎臟、循環系統、免疫系統疾病;Cd會使腎臟損傷、致癌等)
治理的話主要是從源頭治理,不能邊污染邊治理。1.總體規劃、合理布局,加強對重污染企業的准入和審查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進行產業升級,減少排污 3.加強對環保治理的投入,有投入才會有產出 4.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形成合力。
至於具體措施的話比較專業而且不同的問題可以細化很多的措施,比如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植樹造林,對城市垃圾進行發酵、發電處理,對某些火力發電企業安裝除塵裝置,提高原油質量減少汽車尾氣有害氣體的排放等等。
但總的來說這是一個花錢不是賺錢的行業,需要國家政策的強制執行和監督,但卻是與普通人民健康息息相關的行業,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
希望能對你有用!
㈩ 如何治理城市水環境
城市水環來境整治是一自個系統工程,必須用系統的綜合方案加以解決,碎片化的工程措施和技術手段很難從根本上實現治理目標,在「截污納管」、「清淤疏浚」、「駁岸整治」等基礎生態修復工程完成之後,應根據水體自身特點盡可能構建水體生態系統結構,使其恢復自凈能力,利用凈化能力減少「存量污染」的同時,還可消納降雨、地表徑流帶入水體的「增量污染」。
管理科學化是「智慧環保」的具體體現,從生態系統綜合調控的角度出發,發揮水體正常的凈化、行洪、供水、灌溉等功能,採用科學的監測與評估方法,對生態系統的長效運行進行綜合調控。水環境管理的同時,盤活存量資產,在充分保障水體功能不受損壞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水環境治理的生態資源,探索多種適宜的經濟補償途徑,從而減輕水環境管理的財政壓力,真正實現水環境為人類生存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