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2 03:10:57

1. 淺淡環境保護規劃與末端治理的關系

清潔生產與末端治理的區別

由清潔生產的定義可以知道,清潔生產是關於產品和產品生產過程的一種新的、持續的、創造性的思維,它是指對產品和生產過程持續運用整體預防的環境保護戰略。
從上述清潔生產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到:清潔生產是要引起研究開發者、生產者、消費者,也就是全社會對於工業產品生產及使用全過程對環境影響的關注。使污染物產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達到最小,資源充分利用,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而末端治理把環境責任只放在環保研究、管理等人員身上,僅僅把注意力集中在對生產過程中已經產生的污染物的處理上。具體對企業來說只有環保部門來處理這一問題,所以總是處於一種被動的、消極的地位。側重末端治理的主要問題表現在:
(1)污染控制與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沒有密切結合起來,資源和能源不能在生產過程中得到充分利用。
任一生產過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實際上都是物料,如農葯、染料生產收率都比較低,這不僅對環境產生極大的威脅,同時也嚴重的浪費了資源。國外農葯生產的收率一般為70%,而我國只有50~60%,也就是一噸產品比國外多排放100~200公斤的物料。因此改進生產工藝及控制,提高產品的收率,可以大大削減污染物的產生,不但增加了經濟效益,與此同時也減輕了末端治理的負擔。
(2)污染物產生後再進行處理,處理設施基建投資大,運行費用高。「三廢」處理與處置往往只有環境效益而無經濟效益,因而給企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使企業難以承受。
根據廢水水質、處理工藝流程及基礎設施情況不同,處理1噸水/時需要基建投資2~6萬元。據統計:處理1噸化工廢水需要1~4元,而去除1公斤cod則往往需要2~6元。目前許多企業由於種種原因,使物料流失嚴重,提高了物耗和產品成本,已經造成經濟損失,而流失到環境中的物料還需要很高的費用去處理。
(3)現有的污染治理技術還有局限性,使得排放的「三廢

2. 什麼叫 末端處置

末端治理和過程預防是環保工作中的兩個對立名詞,何為末端處理?就是在生產活動過程中,沒有考慮如何減少和預防污染物的產生,而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過程上和結果上。對於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如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都放在生產過程的末端,這樣就無形的增加了處理難度,增加了生產費用。這是一個消極的環保措施,所以,我們國家出台了《清潔生產促進法》和審核活動,以減少末端處理的環節。

3. 清潔生產與末端治理有啥區別論文一篇

清潔生產與末端治理的區別 由清潔生產的定義可以知道,清潔生產是關於產品和產品生產過程的一種新的、持續的、創造性的思維,它是指對產品和生產過程持續運用整體預防的環境保護戰略。 從上述清潔生產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到:清潔生產是要引起研究開發者、生產者、消費者,也就是全社會對於工業產品生產及使用全過程對環境影響的關注。使污染物產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達到最小,資源充分利用,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而末端治理把環境責任只放在環保研究、管理等人員身上,僅僅把注意力集中在對生產過程中已經產生的污染物的處理上。具體對企業來說只有環保部門來處理這一問題,所以總是處於一種被動的、消極的地位。側重末端治理的主要問題表現在: (1)污染控制與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沒有密切結合起來,資源和能源不能在生產過程中得到充分利用。 任一生產過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實際上都是物料,如農葯、染料生產收率都比較低,這不僅對環境產生極大的威脅,同時也嚴重的浪費了資源。國外農葯生產的收率一般為70%,而我國只有50~60%,也就是一噸產品比國外多排放100~200公斤的物料。因此改進生產工藝及控制,提高產品的收率,可以大大削減污染物的產生,不但增加了經濟效益,與此同時也減輕了末端治理的負擔。 (2)污染物產生後再進行處理,處理設施基建投資大,運行費用高。「三廢」處理與處置往往只有環境效益而無經濟效益,因而給企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使企業難以承受。 根據廢水水質、處理工藝流程及基礎設施情況不同,處理1噸水/時需要基建投資2~6萬元。據統計:處理1噸化工廢水需要1~4元,而去除1公斤cod則往往需要2~6元。目前許多企業由於種種原因,使物料流失嚴重,提高了物耗和產品成本,已經造成經濟損失,而流失到環境中的物料還需要很高的費用去處理。 (3)現有的污染治理技術還有局限性,使得排放的「三廢 在處理、處置過程中對環境還有一定的風險性,如廢渣堆存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廢物焚燒會產生有害氣體,廢水處理產生含重金屬污泥及活性污泥等等,都會對環境帶來二次污染。 但是末端治理與清潔生產兩者並非互不相容,也就是說推行清潔生產還需要末端治理,這是由於:工業生產無法完全避免污染的產生,最先進的生產工藝也不能避免產生污染物;用過的產品還必須進行最終處理、處置。因此清潔生產和末端治理永遠長期並存。只有共同努力,實施生產全過程和治理污染過程的雙控制才能保證環境最終目標的實現。 人類為「末端治理」付出了巨大代價,但環境問題依然日趨嚴重。因此必須大力推行「清潔生產」。 二戰以後,尤其是二十世紀60至70年代,世界經濟迅猛發展,由於人類對工業化大生產的負面作用(環境污染)缺乏足夠認識,許多工業污染物任其自流,讓自然界稀釋、降解。工業界長期濫用稀釋排放政策,污染物排放量超過了自然界的容量和自凈能力,從而導致地區性公害乃至全球性環境污染,生態環境亦遭到嚴重破壞。在輿論和法規的壓力下,工業界不得不從「稀釋排放」轉向「治理污染」,即針對生產末端產生的污染物開發行之有效的治理技術。這種做法被稱為「末端治理」,也是所謂「先污染後治理」模式的由來。 與稀釋排放相比,末端治理是一大進步,不僅有助於消除污染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生產活動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程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末端治理的局限性日益增大。實踐發現:這種僅著眼於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過治理達標排放的辦法,雖在一定時期內或在局部地區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工業污染問題。 首先,隨著生產的發展,工業生產所排污染物的種類越來越多,規定控制的污染物(特別是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標准也越來越嚴格,從而對污染治理與控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達到更加嚴格的排放標准,企業不得不大大提高治理費用,即使如此,一些要求還難以達到。另一方面,「三廢」處理與處置往往只有環境效益而無明顯經濟效益,因而給企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使企業難以承受,進一步影響了企業治理污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據美國EPA統計,美國用於空氣、水和土壤等環境介質污染控制總費用(包括投資和運行費),1972年為260億美元(佔GNP的1%),1987年猛增至850億美元,80年代末達到1200億美元(佔GNP的2.8%)。如杜邦公司每磅廢物的處理費用以每年20%~30%的速率增加,焚燒一桶危險廢物可能要花費300~1500美元。即使如此之高的經濟代價仍未能達到預期的污染控制目標,末端治理在經濟上已不堪重負。 我國是以傳統的高消耗、低產出、高污染的生產方式來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實際工程中,一般處理1噸水/時需要基建投資2~6萬元;運行後,處理1噸化工廢水約需要1~4元,而去除1公斤COD則往往需要2~6元。目前許多企業物料流失嚴重,本來就已經造成經濟損失,而流失到環境中的物料還需要很高的費用去處理、處置,使企業承受雙重的經濟負擔,並且使有限的資源加速耗竭,環境日趨惡化。 其次,由於污染治理技術有限,治理污染很難達到徹底消除污染的目的。排放的「三廢」在處理、處置過程中對環境還有一定的風險性,而且有些污染物不能生物降解,治理不當還會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治理只是將污染物轉移,如濕式除塵將廢氣變成廢水排入水體,大量廢水經處理變成含重金屬的污泥及活性污泥等;廢物的焚燒及廢渣的填埋又污染了大氣和水體,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再次,末端治理不僅需要投資,而且使一些可以回收的資源(包含未反應的原料)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流失,致使企業原材料消耗增高,產品成本增加,經濟效益下降,從而影響企業治理污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污染控制與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往往沒有密切結合起來,資源和能源不能在生產過程中得到充分利用。任一生產過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實際上都是物料,如農葯、染料生產收率都比較低,這不僅對環境產生極大的威脅,同時也嚴重浪費了資源。國外農葯生產的收率一般為70%,而我國只有50%~60%,也就是一噸產品比國外多排放100~200公斤的物料。如果改進生產工藝及控制,提高產品的收率,可以大大削減污染物的產生,不但增加了經濟效益,也會減輕末端治理的負擔。因此污染控制應該密切地與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相結合。 盡管人類為末端治理方法付出了巨大代價,但全球性環境問題依然日趨嚴重。這種得不償失的局面使人類醒悟到,與其被動地等待污染物產生後進行末端治理,不如主動行動,在工業生產中進行控制,力求把污染物消滅在產生之前。通過採用各種預防技術,把生產過程中的不同廢物削減下來是可能的,在多數情況下,企業常常無需任何費用調整就能得到實施,同時還能取得可觀的效益。 根據日本環境廳1991年的報告,「從經濟上計算,在污染前採取防治對策比在污染後採取措施治理更為節省。」例如就整個日本的硫氧化物造成的大氣污染而言,排放後不採取對策所產生的受害金額是現在預防這種危害所需費用的10倍。以水俁病而言,其推算結果則為100倍。可見兩者之差極其懸殊。近年來,荷蘭在防止污染和回收廢物方面也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例如:95%的煤灰料已被利用作為原料;85%的廢油回收作為燃料;65%的污泥用作肥料;家庭的廢紙和廢玻璃已有一半以上被收集分類和再生利用。 以上種種理論與實踐證明:預防優於治理。面對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資源日趨短缺的局面,工業發達國家在對其經濟發展過程進行反思的基礎上,認識到不改變長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資源和能源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傳統模式,單靠一些補救的環境保護措施,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的。美國國會1990年10月通過了「污染預防法」,把污染預防作為美國的國家政策,取代了長期採用的末端處理的污染控制政策。要求工業企業通過源頭削減,包括:設備與技術改造、工藝流程改進、產品重新設計、原材料替代以及促進生產各環節的內部管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並在組織、技術、宏觀政策和資金方面做了具體的安排。這就是「清潔生產」。 歐洲許多國家把清潔生產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例如歐共體委員會1977年4月制訂了關於「清潔工藝」的政策;1984年、1987年又制訂了歐共體促進開發「清潔生產」的兩個法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極為重視發達國家這一工業污染防治戰略的轉移,決定在世界范圍內推行清潔生產。我國也開始大力推行清潔生產,並開始著手進行清潔生產的立法。 由清潔生產的含義可以知道,清潔生產是關於產品和產品生產過程的一種新的、持續的、創造性的思維,它是指對產品和生產過程持續運用整體預防的環境保護戰略。清潔生產是要引起研究開發者、生產者、消費者,也就是全社會對於工業產品生產及使用全過程對環境影響的關注,使污染物產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達到最小,資源充分利用,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而末端治理把環境責任只放在環保研究、管理等人員身上,僅僅把注意力集中在對生產過程中已經產生的污染物的處理上。具體對企業來說,只有環保部門來處理這一問題,所以總是處於一種被動的、消極的地位。 綜上所述,清潔生產的思想是將污染物消除在生產過程中,實行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式控制制,從而減少資源的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使企業全方位受益。「末端治理」要向「清潔生產」轉化。 需要指出的是,末端治理與清潔生產兩者並非不能相容。推行清潔生產還需要末端治理,因為工業生產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的產生,最先進的生產工藝也會產生污染物。比如,絕大多數企業生產總要用水,用水就意味著廢水排放的可能;用過的產品還必須進行最終處理、處置,比如汽車、家用電器總會因耗損而被廢棄。「零排放」在目前還是一種難以達到的理想狀態,我們必須先在生產過程中盡量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然後再對不得不產生的污染物進行末端治理。也就是說,清潔生產和末端治理將緊密結合,長期並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護好我們的環境,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4. 環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麼

環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
1、傳統末端治理是問題發 生後的被動做法,因此不可能從根本 上避免污染發生。
2、末端治理隨著 污染物減少而成本越來越高,它是相 當程度上抵消了經濟增長帶來的收 益。
3、郵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環保市 場產生虛假的和惡性的經濟效益。
4、 末端治理趨向於加強而不是減弱已 有的技術體系,從而犧牲真正的技術 革新。
5、末端治理使得企業滿足於 遵守環境法規而不是去投資開發污 染少的生產方式。
6、末端治理沒有 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環境與發 展以及環境治理內部各領域間的隔 閡。
7、末端治理阻礙發展中國家直 接進入更為現代化的經濟方式,加大 在環境治理方面對發達國家的依賴。

5. 為什麼說污染物末端治理是一種浪費

末端治理是指在生產過程的末端,針對產生的污染物開發並實施有效的治理技術。

末端治理在環境管理發展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它有利於消除污染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生產活動對環境污染和破壞趨勢。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末端治理的局限性也日益顯露,首先,處理污染的設施投資大、運行費用高,使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經濟效益下降;其次,末端治理往往不是徹底治理,而是污染物的轉移,如煙氣脫疏、除塵形成大量廢渣,廢水集中處理產生大量污泥等,所以不能根除污染;第三,末端治理未涉及資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制止自然資源的浪費。所以,要真正解決污染問題需要實施過程式控制制,減少污染的產生,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

6. 水污染末端治理的新方法有哪些

一般很少有人說水污染末端治理,一般是說深度處理。末端治理是相對過程治理而言。過程治理是指在污染物產生過程中進行利用、轉化,從而消除末端污染物量。
深度處理新技術有:ANAMMOX、OLAND、活性炭過濾、膜技術等。

7. 什麼是清潔生產,與末端處理有什麼區別啊!!

清潔生產是指將綜合預防的環境保護策略持續應用於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以期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

清潔生產與末端處理的主要區別如下:

一、作用不同

1、清潔生產:對生產過程與產品採取整體預防的環境策略,減少或者消除它們對人類及環境的可能危害,同時充分滿足人類需要,使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一種生產模式。

2、末端處理:對生產過程產生的並通過管道在其末端排出的廢物,在污染控制設施中進行的凈化處理。

二、性質不同

1、清潔生產:屬於一種生產模式。

2、末端處理:屬於一種處理方式。

三、特點不同

1、清潔生產:新的創造性的思想,該思想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應用於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以增加生態效率和減少人類及環境的風險。

2、末端處理:只有在採取上述措施後仍不可避免產生的 廢物,才進行末端處理,使之無害化後最終排入環城。

8. 末端治理和源頭治理的代表有哪些

簡單來說來就是污染物的治源理措施採取於污染物的形成階段還是進入環境之後。
以工廠廢水為例,典型的點源污染,車間內的污水凈化系統就屬於源頭污染治理,而一旦污水未經處理直接進入受納水體,之後在採取無論是天然或非天然的措施,都屬於末端控制。
以屋面產流為例,屬於典型的面源污染,在屋頂採取雨水收集,或者綠色屋頂等都屬於源頭污染物控制,但是污水一旦匯入河網就屬於末端調控了。
當然了也存在中途控制,屬於污染物匯流過程中採取的措施。

9. 如何理解傳統的環保是末端治理,是先污染後治理

傳統的環保,人們沒有預防的這種意識,就是先污染後治理,污染了再治理,無疑是白花錢,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現在的環保,就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一種方式,從源頭控制。

10. 如何理解傳統的環保是末端治理,是先污染後治理

在經濟條件沒法跟上的情況下,不能採用先進的工藝達到清潔生產的目的,因此只能選擇末端治理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