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與治理
❶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什麼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❷ 法治和德治的關系
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 相互促進 法律和道德的作用不同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會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規范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作用。 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體現著國家對其成員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的行為的要求,體現著維護社會穩定、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國家安全的要求。國家靠法院、警察機關等帶有強制性的國家機器來保證法律的實施。強調用法律制度來治理國家,用強制的手段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是「法治」的主要內涵。從維護社會的秩序、保障社會的穩定來說,法律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們十分重視運用法律的手段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並把依法治國確立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因為,沒有完備的法律體系,就不可能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 盡管道德也是上層建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和法律不同,道德的實施不是依靠強制性手段,而是通過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來影響和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覺悟,使人們自覺地遵守這些行為規范。道德訴諸人們的「良心」,訴諸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所謂「說服力」,主要是指通過啟迪人們的道德覺悟、激勵人們的道德情感、強化人們的道德意志、增強人們的榮辱觀念,培養和形成古人所說的「羞恥之心」,從而使人們在內心深處形成道德行為的內在動因,培養和形成人的道德行為的最重要的基礎和前提。所謂「勸導力」,就是指通過形成廣泛的道德輿論,培育良好的道德環境,增強人們的道德責任感,使人們認識到,如果一個人不能履行自己應盡的道德義務或者違反了社會的道德要求,就必定要受到輿論的譴責和公眾的批評,甚至招致事業的挫折和失敗。社會輿論的力量是無形的,卻是不可忽視的。強大的社會輿論,能夠對社會的一些重大問題發生重要影響。它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人的性情和氣質,改變社會的風氣,形成某種道德的氛圍。這種社會輿論,一旦同內心信念相結合,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總之,從維護和保障社會的穩定來說,法律和道德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它們相互聯系、相互補充。 正確對待中國古代的「德治」思想 在中國歷史上,法治和德治一直是治理國家的兩種根本手段,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對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 「德治」思想,是中國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必須正確對待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既汲取它的合理的、正確的方面,又拋棄其不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錯誤的內容。
❸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
小題1:B 小題2:D ❹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什麼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 ❺ 怎樣認識法治與國家治理的關系 二者的關系是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是相互依託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關系。 國 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們 黨提出的全新理念, ❻ 國家治理現代化為什麼離不開法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證(重要保障)。 ❼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什麼
基礎。 ❽ 以基層普法與依法治理為話題寫文章可以寫依法治國么(包含這兩個內容) 從以下九抄個方面做好普法工作,深化法制治建設: 1、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切實加強法治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 3、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 4、推動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 5、推動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 6、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及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 7、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 8、健全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守法、依法辦事制度。 9、推動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