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湖治理
Ⅰ 人工湖水質怎麼治理
飼養濾食性魚類 鰱魚 鱅魚
Ⅱ 怎樣用生態工程的方法治理湖泊富營養化
你的問題問的太泛泛了
而且現在生態治理發展的很快,總的來說就是源頭治理,中途治理以及末端治理
湖泊富營養化的症結就在於大量營養物質(特別是N和P)的過量攝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源頭上控制N和P的流入。1就是切斷排污口,使其停止像湖泊排入
2就是從源頭控制流入,採用綠色屋頂,透水鋪裝,加大對地表徑流的凈化力度
中途控制就是利用植被淺溝,滲透井(對地下水位水質要求很高),滲透溝,滲透渠等等一些列措施減少污染物質的流入,另外特別重要的就是湖邊必須有植被緩沖帶(要注意植被緩沖帶的坡度不能太大)
3就是末端治理,也就是在污染物質排入湖水中不得已採用的方法,要求4種植物相結合(挺水,浮葉,飄浮,沉水植物),必要時候可以考慮人工浮島,利用浮島上的植物進行凈化,還可以考慮生態堤岸(簡單地說就是用卵石等親近自然的材料搭建堤岸)等措施,另外對植物要定期收割,防止吸收的營養物質隨著植物的腐爛再次排入水體。
最後還可以利用相應的魚類放養,形成較完整的食物鏈,抑制藻類的生長
Ⅲ 人工湖水處理
不管用來養魚還是干什麼,最好是做個循環系統,不然死水容易變質,至於水處理可以不用做,循環起來就好,把裡面的雜質過濾掉就行。
Ⅳ 如何保持人工湖內的水質清潔(湖內有魚)
專用的除藻劑結晶硫酸銅(藍礬)極易溶於水,能抑制藻類生長,並使水呈現藍色。
Ⅳ 怎麼治理湖泊水底污染
三步走:
1、上游盡量截排:凡是流入湖泊上遊河道的污水必須通過沿河兩版側管網進行認真的截留,權以減少再進來的污水,如果實在有污水進來只能全部截留處理後再排湖中,這里在最下游的附近需要做一些帶有強力沉沙功能的水質凈化廠之類的設施。
2、清淤:盡量將底部淤泥以及污染河流底部淤泥清理干凈,第一次清淤湖泊很重要。日後河底泥清淤很重要,需要多清理,這個頻率需要自己確定,一般每年旱季可以清理一次。在湖泊與河道過渡區域種植必要的植物,如紅樹林、蘆葦、香蒲等植物,可以固定化河底泥且凈化底泥及水質,減緩流入湖泊速度。
3、加強湖泊水體流動性:需要讓水流動起來,或者增加必要的人工水生植物」浮島「,給湖水曝氣,讓溶解氧盡量多起來。
具體做法,已經很成熟了,2004年~2008年間深圳南山區西麗水庫、鐵崗水庫就是按照這些方法治理的,提高水質。
Ⅵ 人工湖水綠藻治理辦法
採用以下三種方法進行處理:
(一)、吸附預處理(嗅味)
建立粉末活性炭投加裝置,國內外利用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色和臭味物質,已取得成功的經驗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的多少與水的濁度大小和產生臭味物質的濃度有關,投加量應根據水質特點試驗確定。粉末活性炭作為一種預處理方式其運行費用相對較高,一般作為一種解決水質突然惡化的應急措施。
歐美各國在給水處理中廣泛用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臭味,投加量一般為2-5mg/L。
(二)、化學預氧化處理
1、高錳酸鉀(藻類)
高錳酸鉀(KMnO4)是一種較強的氧化劑,但消毒能力弱(據資料高錳酸鉀預氧化不會引起藻毒素的釋放),高錳酸鉀氧化可控氯酚,FHMs的生成,並有一定的色、臭、味的去除效果,對烯烴、醛、酮類化合物也有較好的去除能力。但經高錳酸鉀氧化的氧化產物中,出水經氯化後,水的致突變性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應與粉末活性炭聯用效果非常理想。一般投加量不會超過1mg/L,噸水成本0.02元。
2、二氧化氯(有機物)
二氧化氯(CLO2)氧化性強,預氧化可有效破壞藻類、酚,改善水的臭味。有研究表明二氧化氯使藻類死亡破裂,使大量藻毒素釋放到水體中並引起異味(土臭素,2—MIB),二氧化氯不穩定需現場發生,對操作人員要求較高,一般預氧化量在1-2mg/L,噸水成本0.024-0.048元。
3、 生物預處理
藉助於微生物群體的新陳代謝活動,對水中的有機物,氨、氮、亞硝酸鹽等初步去除,對後續的常規處理非常有利,但水源的水質、水溫、水量的變化和操作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水處理的效果,現在上海、深圳等都有大規模應用,但在東北因水溫變化太大30℃--2℃,尤其在春、秋、冬季,由於水溫的問題在生物膜的培養將很困難。據資料,當水溫低於10℃時氨氮的去除率只有10~15%。當原水氨氮濃度小於1mg/L時,氨氮的去除率小於50%。
特點:操作管理要求高,投資大
Ⅶ 人工湖水質臟如何治理
看湖面水量大小,對症下葯,採取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凈化水質。
Ⅷ 湖泊治理如何走生態治理之路,與傳統環境治理的差別
湖泊 編輯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網路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回 審核 。
湖盆及其承納的水體。湖答盆是地表相對封閉可蓄水的天然窪池。湖泊按成因可分為構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風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庫)等。按泄水情況可分為外流湖(吞吐湖)和內陸湖;按湖水含鹽度可分為淡水湖(含鹽度小於1g/L)、鹹水湖(含鹽度為1-35g/L)和鹽湖(含鹽度大於35g/L)。湖水的來源是降水、地面徑流、地下水,有的則來自冰雪融水。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發、滲漏、排泄和開發利用。
中文名 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