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養院整治
『壹』 關於張面河整治調查報告
長沙名勝古跡
瀏城橋楚墓
【瀏城橋楚墓】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沙城東區瀏城橋。1971年配合人防工程清理了一號墓,這是目前長沙出土的形制較大而又保存最完整的楚墓。墓坑為長方形土坑,帶墓道,坑長5.81米,寬3.97米,深7米,上部還殘存二級台階。葬具為兩槨一棺,槨周圍填0.6米厚的白膏泥。槨為長方盒形,外槨長4.5米,寬2.88米,高2.04米;棺為懸底弧棺。隨葬品共262件,其中陶器53件,組合為鬲、鼎、簋、壺、缶、敦等,另有銅鼎、漆木器及大量兵器、車馬器。根據隨葬的器物推測,墓主為楚國大夫一級的官員,時代為戰國初年。1982年,在1號墓附近又發掘了5座時代與一號墓基本相同的墓葬,但規模均小於一號墓,且無棺槨保存。
『貳』 黃河上中游管理局的相關背景
自1980年建局以來,以黃河上中游地區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開展了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流域治理規劃、外資項目實施與管理、預防監督、河道水政水資源管理
、黃河流域水土保持遙感普查及水沙動態監測等工作。積累了大量的成果報告和基礎數據資料,為國家有關部門進行決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參考依據。
我局下轄晉陝蒙接壤地區水土保持監督局和西峰、天水、綏德三個水土保持治理監督局和黃河水利委員會臨潼療養院等5個局屬單位,下設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辦公室、黃河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黃河水土保持工程監理公司、黃河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局、黃河流域水土保持遙感普查及監測項目辦公室、規劃設計研究院、黃河水利委員會直屬上中游水政監察總隊、黃河上中游管理局直屬水土保持監督支隊等8個職能機構和機關12個職能處室。全局現有職工1200多人,其中局機關350人。
黃河上中游管理局有全國歷史最悠久,面積最大,資料最豐富的水土保持試驗研究基地;有8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級獎勵,47項成果獲省部(委)級科技進步獎,50多項成果獲地市級以上獎勵。出版不同級別的水土保持科技成果論文集50餘冊。參加國內外有關學術會議交流的學術論文100多篇。在各類報刊雜志上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1250多篇,編印水土保持科研成果與各類正式出版物近300萬字。其中在小流域綜合治理、梯田建設、壩系建設、砒砂岩地區沙棘植被建設、外資項目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特別是通過全面系統研究黃土高原地區的環境、資源、經濟和社會等綜合問題,先後參與和主持完成了《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專項治理規劃》、《黃河流域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近期實施規劃》等一系列全國規劃及黃河上中游地區一系列水土保持中長期規劃,多沙粗沙區專項治理規劃,支流及區域性水資源、水利工程、河道整治、綜合監測評價規劃以及大型礦區、大型水利工程綠化美化規劃;主持或參與編制了水利部有關水土保持方面的行業技術規范、規程與標准。局屬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三個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都持有水利部頒發的《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甲級資格證書》和《水利工程設計乙級資格證書》,有能力承接大中小流域水土保持規劃,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及中小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任務。為我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規范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深入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科學研究與技術示範,積極開展水土保持治溝骨幹工程建設試點,研究有關重大技術問題,增強工程措施整體功能,提高綜合效益。深入開展經濟植物的引進與開發利用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直接經濟效益,調動了群眾治理荒山荒坡的積極性。大力推廣應用科技成果與先進技術,提高了水土保持治理的技術含量,促進了水保措施規模效益的形成。水土流失規律及水土保持措施減水減沙效益研究為治黃重大決策提供了基礎資料和基本理論,為治黃決策和宏觀指導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水土保持綜合措施研究方面,先後開展了水墜法築壩技術研究;坡耕地的改造和利用技術研究;造林立地條件類型劃分研究;水土保持灌木研究;抗旱造林技術研究;水保林配置研究,沙地飛播造林種草試驗;山地果園豐產技術研究;沙棘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研究;優良牧草引種選育栽培技術研究等;從理論和實踐上基本解決了壩系優化設計與施工、運用與管護,坡耕地改造利用與增產,林草植被適地適樹等技術難題。
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研究為快速治理黃土高原、振興經濟提供了系統模式和示範樣板。經過五期164條試點流域和兩個綜合治理開發試點縣的全面推廣與示範,在黃土高原已逐步形成了以小流域為單元,以縣域為單位,以大流域為骨幹,生物與工程措施同步,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立體開發,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的綜合防護體系,用試點的成果和經驗極大地推動了整個中游地區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截止2001年底,黃土高原地區累計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積19.05萬平方公里。建設治溝骨幹工程1500多座,每年減少入黃泥沙3億噸。建設川壩地670多萬公頃,營造水土保持生態林1170萬公頃。其中近5年間,共完成綜合治理面積6.25萬平方公里,建設治溝骨幹工程658座,淤地壩380餘座。治理速度為八五期間的10—15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治溝骨幹工程和壩系建設經過十多年的研究、試驗、示範和推廣,已經證明成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大重要措施,被當地政府和群眾所廣泛接受。到目前由中央投資已在黃土高原地區建成的骨幹壩1500座,另有3萬多座小型淤地壩已形成了壩系。這些工程措施不僅有效地減少了入黃泥沙,而且還蓄水造田,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按照規劃未來12年內黃土高原將會再建成6000座骨幹壩,必將對治黃事業產生重要的支撐作用。
沙棘-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佼佼者,被譽為黃土高原治理特別是砒砂岩地區治理的突破口,之所以異軍突起,也無不傾注廣大水保科技人員的心血,從選種、引種、育種到實驗、推廣,都體現了科學技術的作用。目前,沙棘資源建設已經成為黃土高原水保建設的一個單獨建設項目,被廣泛重視和大面積推廣。
水土保持預防監督方面,自《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以來,黃土高原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工作通過廣泛宣傳,健全機構,完善法規,抓好「三權」,查處大案要案等手段,經過試點示範,重點突破,全面啟動,完善提高,已呈現出了「強化國策意識,准確法制觀念,建立執法機構,出台配套法規,全面開展執法」的新局面。據不完全統計,幾年了黃河中游地區各級監督機構舉辦大型宣傳活動2500多次,出動宣傳車15000餘輛,張貼宣傳標語6萬多條,製作固定宣傳標語牌8000多塊,發放宣傳材料6萬余份,利用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宣傳1000多次。已建立監督執法機構339個,占應建機構的90%。配備專職監督檢查員2875人,兼職監督檢查員7000多人,持證上崗4700多人。開展並驗收的140個執法試點縣都成立了執法領導小組,落實了各部門的職責。有30個縣的監督部門和法院、公安部門開展了聯合執法。七省(區)都正式出台了「實施《水土保持法》辦法」、「補償費、防治費計征標准和使用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地方性配套法規和執法文書。先後共查處各類水保違法案件6553起,收繳水土流失防治費2742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5353萬元。共審批大、中、小型開發建設項目水保方案報告書(表)12500個,其中省級以上開發建設項目36個。
『叄』 核心景區將禁建賓館療養院等,此舉會對景區帶來什麼影響
這是規范化「旅遊行業」的一大步,讓景區資源真正歸於景區。
2016年我國迎來最嚴的景區「肅查風」,全國367家景區被查處,更有55家4A景區被摘牌,而5A景區大多都被警告過。如此嚴厲的整治之下,旅遊行業頓時風聲鶴唳起來。當然最應該叫好的是遊客們了,畢竟誰都有那種開開心心出門,最後卻被騙的無處訴苦的事情。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景區的管理終於邁上了一個規范化的道路。國家嚴格的規定,為了保護景區的資源,讓景區成為真正的景區,控制好景區內的「城鄉建設活動」和「生產生活行為」。而那些景區賓館,療養院等等。打著景區名頭,卻和景區沒有任何關系的場所機構都要被取締。這下樂子可大了,畢竟那些東西賺錢不少,投資也不小啊!
我就去過一家4A級的風景區,裡面不大就是類似於爬山一樣。而景區內最讓人羨艷的莫過於裡面的「住宅區」了。外面是大山一樣清新的環境,裡面是圍起來的木質別墅,綠油油的草皮鋪在別墅群門口,閑暇的時候還可以在別墅附近的咖啡廳喝咖啡聊天。這種「大山是我家」的商業活動真的是賺的金盆滿缽啊!
不僅是這種商業性的「別墅群」,養老院當然也更偏向於建在景區裡面或是附近。這種「城裡一張床,城外一座山」的房產促銷模式,讓無數有錢的老人或是有錢的子女所追捧。中國的城市裡已經很少有沒被霧霾「佔領」的地方了。想要得到晚年的安歇,自然是首選郊區,或是景區里。
如今國家明確規定,不允許和景區毫無相關的規劃存在,這就是給那些想要依靠景區賺錢的機構一盆冷水。這盆水潑的不只是機構,更是「利益熏心」的景區吧!
近幾年旅遊行業「野蠻式」的增長,導致景區的A級招牌和服務並不成正比。甚至於還有景區聯合某些旅遊機構一起欺騙遊客的,種種劣跡數不勝數。如今這一系列「摘牌行動」做下來,規劃行為指導下來,或許真的可以讓: 「景區的資源真正歸於景區,讓旅遊行業的服務,真正服務於遊客」!
『肆』 杭州的風景名勝
1、靈隱景區
千年古剎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第一。飛來峰尚存五代、宋、元時期石刻造像380餘尊,堪稱藝術珍品。四周古樹參天,洞壑幽深,溪泉潺潺,靜謐神奇,是佛教名勝和自然山水景觀完美結合的游覽勝地。通過靈隱景區綜合整治,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完成溪流整治和景區主入口、法雲古村等整治項目,推出靈隱「三十二景」。
2、天竺景區
沿天竺山支脈而建上天竺(法喜寺)、中天竺(法凈寺)和下天竺(法鏡寺)合稱為「三天竺」。北宋咸平元年(988年)杭州知府張去華到天竺向觀音祈雨「應驗」後,人們紛紛來此祈求佑護和賜福,「三天竺」逐漸成為一項西湖傳統盛事??「天竺香市」。2006年對天竺香市進行恢復建設,展現了天竺香市的歷史和佛教文化藝術內涵。
3、三台山景區
三台山景區集浙江山地和江南水鄉風貌於一身,它以浴鵠灣景區為核心,東靠楊公堤,西臨三台山路,北至烏龜潭景區,南到虎跑路。湖面聚散開合,岸線曲折有致,經?源橋及花港公園內水港與小南湖貫通。景區內恢復了黃公望故居、先賢堂、黃篾樓水軒、武狀元坊、霽虹橋、三台夢跡等故跡,恢復本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
4、湖濱景區
2003年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啟動湖濱新景區建設,范圍從北山街斷橋起至一公園沿湖用地,面積達12萬平方米。工程堅持歷史與現代的柔性結合,城市與西湖的完美融合,強化湖濱的生態、旅遊、休閑及商貿功能,弱化交通、居住等功能,調整綠化結構,建成西湖隧道,使湖濱成為清新而整齊、精緻而大氣的現代化、綜合性公園,成功扮演了西湖門廳與杭州地標的角色。景區內有聖塘閘、惜別白公雕像、志願軍雕像、英語角、馬可•波羅與杭州紀念雕塑、唐李泌引水紀念標志等諸多歷史人文景觀。
來源: 作者:
2007-08-10
1、靈隱景區
千年古剎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第一。飛來峰尚存五代、宋、元時期石刻造像380餘尊,堪稱藝術珍品。四周古樹參天,洞壑幽深,溪泉潺潺,靜謐神奇,是佛教名勝和自然山水景觀完美結合的游覽勝地。通過靈隱景區綜合整治,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完成溪流整治和景區主入口、法雲古村等整治項目,推出靈隱「三十二景」。
2、天竺景區
沿天竺山支脈而建上天竺(法喜寺)、中天竺(法凈寺)和下天竺(法鏡寺)合稱為「三天竺」。北宋咸平元年(988年)杭州知府張去華到天竺向觀音祈雨「應驗」後,人們紛紛來此祈求佑護和賜福,「三天竺」逐漸成為一項西湖傳統盛事??「天竺香市」。2006年對天竺香市進行恢復建設,展現了天竺香市的歷史和佛教文化藝術內涵。
3、三台山景區
三台山景區集浙江山地和江南水鄉風貌於一身,它以浴鵠灣景區為核心,東靠楊公堤,西臨三台山路,北至烏龜潭景區,南到虎跑路。湖面聚散開合,岸線曲折有致,經?源橋及花港公園內水港與小南湖貫通。景區內恢復了黃公望故居、先賢堂、黃篾樓水軒、武狀元坊、霽虹橋、三台夢跡等故跡,恢復本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
4、湖濱景區
2003年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啟動湖濱新景區建設,范圍從北山街斷橋起至一公園沿湖用地,面積達12萬平方米。工程堅持歷史與現代的柔性結合,城市與西湖的完美融合,強化湖濱的生態、旅遊、休閑及商貿功能,弱化交通、居住等功能,調整綠化結構,建成西湖隧道,使湖濱成為清新而整齊、精緻而大氣的現代化、綜合性公園,成功扮演了西湖門廳與杭州地標的角色。景區內有聖塘閘、惜別白公雕像、志願軍雕像、英語角、馬可•波羅與杭州紀念雕塑、唐李泌引水紀念標志等諸多歷史人文景觀。
5、楊公堤
楊公堤是與白堤、蘇堤齊名的「西湖三堤」之一,南起虎跑路口,北至北山路口。03年湖西綜合保護工程恢復楊公堤六橋,俗稱里六橋,與蘇堤六橋遙相呼應。楊公堤兩側從南到北有花港觀魚、浴鵠灣、烏龜潭、茅家埠、杭州花圃、麴院風荷、金沙港等重要景點。。從花港緩步踏上楊公堤,一路水光山色,蟲聲鳥鳴,竹樹映眼,令人應接不暇。
6、茅家埠
東臨楊公堤,南為丁家山、空軍療養院、浙江賓館及五老峰,西至茅家埠村,北為南京軍區杭州療養院,包括茅家埠、翁家橋,以及大小麥嶺一帶。2003年整治修繕。該景點突出湖埠、香道及水濱民居的景觀特色,著重體現茶文化、佛教文化及民俗文化,以再現西湖地區原生民居聚落及傳統香市的景觀風貌。內有茅鄉古道、都錦生故居、通利古橋、玉澗橋、五峰草堂、醉白樓、趙之謙紀念亭等歷史人文景觀。
7、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
2004年開始,啟動了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程,通過寶石山林相優化工程、北山街夜景燈光工程、歷史建築保護修繕工程,以及北山街、葛嶺路、棲霞嶺路道路兩側建築立面及濱湖綠地進行的一系列整治,北山街現已成為以秀美山水為載體,以歷史文化為靈魂,以近代建築為骨架,集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是繼西湖南線、新湖濱景區及楊公堤景區之後西湖的又一精品亮點。
來源: 作者:
2007-08-10
1、靈隱景區
千年古剎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第一。飛來峰尚存五代、宋、元時期石刻造像380餘尊,堪稱藝術珍品。四周古樹參天,洞壑幽深,溪泉潺潺,靜謐神奇,是佛教名勝和自然山水景觀完美結合的游覽勝地。通過靈隱景區綜合整治,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完成溪流整治和景區主入口、法雲古村等整治項目,推出靈隱「三十二景」。
2、天竺景區
沿天竺山支脈而建上天竺(法喜寺)、中天竺(法凈寺)和下天竺(法鏡寺)合稱為「三天竺」。北宋咸平元年(988年)杭州知府張去華到天竺向觀音祈雨「應驗」後,人們紛紛來此祈求佑護和賜福,「三天竺」逐漸成為一項西湖傳統盛事??「天竺香市」。2006年對天竺香市進行恢復建設,展現了天竺香市的歷史和佛教文化藝術內涵。
3、三台山景區
三台山景區集浙江山地和江南水鄉風貌於一身,它以浴鵠灣景區為核心,東靠楊公堤,西臨三台山路,北至烏龜潭景區,南到虎跑路。湖面聚散開合,岸線曲折有致,經?源橋及花港公園內水港與小南湖貫通。景區內恢復了黃公望故居、先賢堂、黃篾樓水軒、武狀元坊、霽虹橋、三台夢跡等故跡,恢復本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
4、湖濱景區
2003年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啟動湖濱新景區建設,范圍從北山街斷橋起至一公園沿湖用地,面積達12萬平方米。工程堅持歷史與現代的柔性結合,城市與西湖的完美融合,強化湖濱的生態、旅遊、休閑及商貿功能,弱化交通、居住等功能,調整綠化結構,建成西湖隧道,使湖濱成為清新而整齊、精緻而大氣的現代化、綜合性公園,成功扮演了西湖門廳與杭州地標的角色。景區內有聖塘閘、惜別白公雕像、志願軍雕像、英語角、馬可•波羅與杭州紀念雕塑、唐李泌引水紀念標志等諸多歷史人文景觀。
5、楊公堤
楊公堤是與白堤、蘇堤齊名的「西湖三堤」之一,南起虎跑路口,北至北山路口。03年湖西綜合保護工程恢復楊公堤六橋,俗稱里六橋,與蘇堤六橋遙相呼應。楊公堤兩側從南到北有花港觀魚、浴鵠灣、烏龜潭、茅家埠、杭州花圃、麴院風荷、金沙港等重要景點。。從花港緩步踏上楊公堤,一路水光山色,蟲聲鳥鳴,竹樹映眼,令人應接不暇。
6、茅家埠
東臨楊公堤,南為丁家山、空軍療養院、浙江賓館及五老峰,西至茅家埠村,北為南京軍區杭州療養院,包括茅家埠、翁家橋,以及大小麥嶺一帶。2003年整治修繕。該景點突出湖埠、香道及水濱民居的景觀特色,著重體現茶文化、佛教文化及民俗文化,以再現西湖地區原生民居聚落及傳統香市的景觀風貌。內有茅鄉古道、都錦生故居、通利古橋、玉澗橋、五峰草堂、醉白樓、趙之謙紀念亭等歷史人文景觀。
7、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
2004年開始,啟動了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程,通過寶石山林相優化工程、北山街夜景燈光工程、歷史建築保護修繕工程,以及北山街、葛嶺路、棲霞嶺路道路兩側建築立面及濱湖綠地進行的一系列整治,北山街現已成為以秀美山水為載體,以歷史文化為靈魂,以近代建築為骨架,集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是繼西湖南線、新湖濱景區及楊公堤景區之後西湖的又一精品亮點。
8、伍公廟景區
位於吳山東南角。春秋時因吳國大夫伍子胥以忠諫被讒而死,百姓立祠祭祀,至今已二千餘年。歷史上伍公廟屢毀屢建,目前所存伍公廟為清代遺存,為杭州市文保點。2006年通過實施吳山吳公山景區整治工程,恢復伍公廟,充實東岳廟文化陳設,建設杭州州治紀念地,恢復吳山廟會,整修50年以上的歷史民居,開辟民俗休閑活動區,保留大碗茶,保護古樹名木,恢復山林景觀,完善了基礎設施及旅遊配套設施。
9、萬松書院
初創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是明清時期杭城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書院。系傳說中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的地方。書院遺址於2000年7月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2001年9月依照明代格局復建,對體現杭城歷史文化名城風貌、豐富西湖旅遊景點、帶動鳳凰山景區的開發均有積極意義。梁祝之戀,雖然以悲劇結局,但其情真意切的纏綿感動了太多的中國人,昔日梁祝十八相送處,現已成杭州一處重要的相親之地。
10、六和塔
位於錢塘江畔月輪山上,是北宋時吳越王為鎮錢塘潮而建。塔有七面八級,高59.89米,雄偉壯麗。登塔俯瞰,錢塘風光盡收眼底。現在六和塔旁新建了一座中華古塔苑,集中展現了中國塔文化的精華。為古建築藝術之傑作,1961年六和塔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伍』 怎麼治理大黑蚊子(幼兒園用)-麻煩提供有效的方法
蚊子跟人其實一樣為,各不相同。不同地方的,同樣的驅蚊方法能得到的效果也不同。 網上驅蚊的方法很多,首先現在有很多驅蚊類的產品,蚊香,驅蚊水驅蚊花露水驅蚊手鏈等等,還有各種偏方包括你說的噴Vb1,還有抹香油驅蚊,開橘紅燈驅蚊,吃大蒜驅蚊等等。。。。 因為你是要針對小朋友,所以蚊香,滅蚊噴霧首先排除使用,你說老師已經試過VB花露水,沒用,可能山蚊生命力強一點,那就試試兒童用的驅蚊水,超市有賣,不行就試試抹香油, 驅蚊也是要因地制宜,因人而議,多嘗試點方法看哪種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