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蟲綜合治理
① 為什麼說生態學是害蟲綜合治理的基礎
你好。
從生態學觀點出發,不主張徹底消滅害蟲,而是使害蟲數量減少到可容忍的水平,也就是要求把害蟲控制在經濟上允許的水平。在害蟲防治實踐中,使害蟲的為害水平維持在經濟損害水平的下限,這就是經濟閾值或防治標准。經濟閥值比較簡單的標準是用在一定條件下的一個不變的害蟲數量或幅度表示,例如麥田粘蟲防治標準是每畝幼蟲達一萬條以上需要噴葯防治,如不到就不需噴葯防治。提倡在田間保留一定數量的害蟲,除了經濟上的考慮外,對於維持天敵生存,發揮自然因子的控製作用,有利於保護食物鏈,不致於破壞生態平衡,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② 茉莉的害蟲有哪些綜合治理方法
茉莉害蟲的綜合治理方法:搞好採摘和疏葉等農業技術防治要做到:①及時中耕培土和合理施用有機肥,盡量少用或不用化肥。通常入春後可結合中耕除草培土,施第一次肥料作為基肥,在霉花孕蕾前施第二次肥,以後每采完一期花汛旺期的花後,都要施一次肥,但白露過後應停止施肥。肥料應以人糞尿、雞鴨糞或餅肥等有機肥為主,少用或不用化肥。這樣既能滿足茉莉生長的需要,又能使植株生長粗狀,從而提高其抗病蟲害的能力,並能促進孕育花蕾多,花蕾大而白,香味濃郁。
②及時摘毀早春和初冬的花蕾:春蕾和初冬的花蕾,因花量少、香氣差、利用價值低,花農不願採摘,這為茉莉蕾螟、花蕾蛆、茉莉葉螟和卷葉蛾等害蟲提供了良好的食料,使之正常生長發育和越冬,成為翌年的主要蟲源。因此,建議各地花農適時採摘,並集中處理,可達到壓低當年及翌年蟲源的目的。
③適時合理疏葉和修剪或台刈,並及時集中處理,一般在入春後第一次中耕除草時,把有病蟲害的枝梢剪掉;花農亦常把定植多年、植株衰老、產量不高的茉莉在清明前後進行台刈更新,並集中處理,同時加強肥水管理和培土,以恢復樹勢,可增強植株的抗病蟲能力和提高產量。
③ 茉莉的害蟲要怎樣綜合治理
茉莉害蟲的綜合治理:(1)搞好採摘和疏葉等農業技術防治適當提早(在福建於2月下旬至3月中旬)剪枝或台刈,並進行相應的田間肥、培管理,可促進茉莉植株提早進入營養生長階段,在達到適宜孕蕾的溫度(25℃)前,有一定數量的葉面積系數進行光合作用,積累較多的營養物質,為花蕾的高產優質奠定良好的基礎。並提高植株的抗逆力。這是一種經濟、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創造不利於害蟲生存,而適於茉莉和害蟲的天敵生長繁殖的生境,把害蟲種群控制在較低密度范圍內,從而達到控制或減少害蟲為害的目的。
(2)充分發揮自然控製作用在茉莉園地常見有多種的有益生物捕食或寄生於害蟲:如麻雀、八哥、喜鵲、烏鴉等鳥類,旱地蜘蛛類、蛙類、蜥蜴、步行蟲、螞蟻、草蛉、瓢蟲、隱翅蟲以及姬蜂、繭蜂、大腿小蜂和病原微生物,它們綜合地抑制茉莉園里的多種害蟲的發生發展與為害,因此,應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生物潛能,並認真篩選優勢種,爾後逐漸開展對其發生規律的研究,盡快優化保護與利用,使其發揮更大的治蟲作用。
(3)利用光、色誘殺成蟲根據芝麻鬼臉天蛾、霜天蛾、茉莉葉螟、茉莉蕾螟、斜紋夜蛾、小地老虎、雙線盜毒蛾、螻蛄和金龜子等成蟲具有趨光性的特性,掌握成蟲盛發期,採用黑光燈誘殺,尤其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效果更佳。此外,還可根據白粉虱有趨黃色,以及黃胸薊馬成蟲趨白色的特性,待成蟲盛發時,分別採用黃色或白色的方塊塑料板,並在板上塗上黏著劑(如蓖麻油或花生油等油類加松香粉,邊加熱邊攪拌,待松香粉全部熔化後,塗在板上)、插在茉莉園岸上,板面應略高植株。當附近的白粉虱(或黃胸薊馬)成蟲飛翔時,見其黃(或白)色時,即飛向板上面黏附而死亡。
(4)積極探索無公害治蟲的新技術積極探索、試驗、推廣植物性農葯和微生物制劑治蟲,利用性誘或性誘劑等無公害的治蟲新技術,盡快控制害蟲的發生為害,為奪取茉莉的豐產優質奠定良好基礎。
④ 為什麼說生態學是害蟲綜合治理的基礎
具體來說 是生態學中的生態鏈或食物鏈的概念是害蟲治理的基礎 治理策略就是增加害蟲的天敵 如釋放寄生蜂或使用生物病菌感染等方法 綜合治理是指綜合使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對害蟲進行防治
⑤ 害蟲綜合治理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可分為植物檢疫、園藝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與物理機械防治五大類。
[1]植物檢疫
(1)定義: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國家的地方政府利用法律的力量,禁止或限制危險性病、蟲、雜草人為地通過種苗木以及有關的包裝材料等傳入或傳出;或傳入以後限制其傳播,採取有效措施消滅或控制蔓延。
(2)新區發生為害的因素:害蟲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各地發生的害蟲種類不盡相同。
一種害蟲在其原產地往往由於天敵、植物抗病蟲性以及相應的農業防治措施所控制,其發生和危害常不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但一旦傳入新區以後,缺乏這些控制因素,就可能在新區生存下來,迅速發展嚴重為害,不易根治。
(3)新蟲傳入的可能性增大:近些年,在改革開放政策的鼓舞下,中國從國外引進很多的珍貴樹種、花卉、苗木及種子的數量逐年增加,很可能帶進一些新的害蟲或已被列為檢疫對象的病、蟲、雜草。
如:美國白蛾1979年從朝鮮傳入,在遼寧、陝西、山東等地蔓延,成為林木上的重要害蟲。
二斑葉蟎、溫室粉虱、據資料報道,可能也是由苗木從國外傳入,目前在北方已成為觀賞植物上重要害蟲之一。
[2]園藝防治
(1)定義:是指通過一系列生產管理技術措施,有目的地創造有利於觀賞園林植物良好的生長發育,不利於害蟲發生發展的生態環境,從而消滅和抑制害蟲的發生與為害,它是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基本措施。
(2)具體方法:
A.選用良種:無病蟲害、健壯
B. 土壤消毒:C.合理輪作:
D. 施有充分腐熟的肥料:可招來蠅、金龜子等害蟲產卵,地下害蟲加重。
E. 抗蟲品種:經濟有效的方法
F. 合理配製各種各種樹木、花卉:盡量避免相同食料的觀賞植物間作、混作、鄰作。
G. 清園:破壞越冬、越夏場所,降低蟲源。
H.加強管理、及時修剪:修剪惡化害蟲營養條件,降低蟲源基數;合理施肥與灌溉,使植物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
[3]物理機械防治
(1)定義:利用簡單工具及光、溫、濕度來防治害蟲。
(2)常用的方法: A、誘殺:利用害蟲的趨性(趨光性、趨化性),來進行誘殺。
B、捕殺:群集性、假死性
C、阻隔:採用物理措施阻斷害蟲侵襲或生活周期。如苗期可用網覆蓋,可以防治蚜蟲為害或傳毒。
D、國外利用高頻電流、微波加熱、放射能、激光、紅外線等高科技防治害蟲。1999年南方日報報道美國一則消息:利用高頻電流可以把鑽蛀性害蟲殺死。海關的水果等通過這種技術處理之後,可以免去動植物檢疫。
⑥ 園林植物病蟲害綜合治理方法有哪些
在對園林植物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主要應堅持以下幾方面原則:
(1)可持續控制原則
園林管理人員必須要堅持可持續控制原則,完成由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向病蟲害的管理方向的轉變,從保護植物本身向保護整個園林的生產體系的轉移。
(2)防治結合原則
要根據園林的自身特點,深入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既要實現對病蟲害進行完全控制的目標,又不能對植物的綠化功能和正常生長造成影響,確保環境、人和蟲害天敵的安全。
(3)生物防治原則
要加大力度發展園林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工作,注意保護所發生蟲害的天地,為其創造良好的生存和繁殖條件,從而達到維持生態平衡的目標。同時,也應注意培養和發揮植物本身的抗逆作用,將植物的耐寒、防禦、補償以及其它各種誘導抗性調整到最佳的狀態。
(4)慎用葯劑原則
園林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使用化學葯品防治園林病蟲害的負面作用,強化對病蟲害的自然防治,如果必須要使用化學葯劑,則應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條件盡量選擇那些無公害農葯或無公害防治技術。在對害蟲進行管理時,應以對成蟲的管理為主要內容,原因就在於成蟲管理屬於預防性管理的范疇,管理所造成的副作用較小,針對性更強。
⑦ 什麼叫病蟲害綜合防治為什麼在林木病蟲害防治中要強調進行綜合治理
所謂綜合防治,就是綜合運用各種防治病蟲害的手段和方法,把病蟲害的為害程度,壓制到最低經濟水平上的防治體系。在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指導下,以林業技術措施為基礎,充分利用生物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客觀規律,因地因時制宜,合理使用生物的、物理的、機械的、化學的防治方法,堅持安全、經濟、有效、簡易的原則,把病害蟲數量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以達到保護人畜健康、增加生產的目的。
特點:①生態學觀點:從生態學的觀點出發,綜合考慮生態平衡、社會安全、經濟利益和防治效果,立足於整個生態系統。②經濟學觀點:不要求徹底消滅害蟲,只要求將害蟲數量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之下。凈活動收益=挽救資源的價值-活動費用。③容忍哲學:允許一定數量的害蟲存在。強調各種防治措施的協調,強調自然控制因子,特別注意充分發揮天敵的自然控製作用,力求少用或不用農葯,不造成環境污染。
在「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森林健康的思想,將森林病、蟲、火等災害的防治上升到森林保健的思想高度,更加體現了生態學的思想。森林健康就是要保持森林健康,恢復森林健康,建立和發展健康的森林。一個理想的健康森林應該是在這樣的森林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對森林的影響(如病蟲害、空氣污染、營林措施、木材採伐等)不會威脅到現在或將來森林資源經營的目標。這里的森林資源管理的目標不僅僅指的是商業產品,還應包括森林的多種用途和價值,包括森林遊憩、野生動物保護、木材資源、放牧和水源涵養等。在健康森林中並非就一定沒有病蟲害、沒有枯立木、沒有瀕死木,而是它們一般均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存在,它們對於維護健康森林中的食物鏈和生物多樣性,保持森林結構的穩定是有益的。人類對森林的影響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一個健康的森林對於人類的有限活動的影響應該是能夠承受或可自然恢復的。森林健康的實質就是要使森林具有較好的自我調節並保持其系統穩定性的能力,從而使其最大、最充分的持續發揮其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作用。
⑧ 害蟲綜合治理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特點,都是什麼
為了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在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中,應以農業防治措施為基礎,創造一個適合作物生長、不利於病蟲發生危害的生態環境;優先採用生物防治技術,加強農用抗生素、微生物殺蟲殺菌劑的開發利用,保護利用各種天敵昆蟲,充分發揮其它防治措施,科學、安全地使用農葯,防止農葯對農產品及環境造成污染。
⑨ 為什麼說害蟲綜合治理是針對化學防治採取的防治對策
具體說 態態鏈或食物鏈概念害蟲治理基礎 治理策略增加害蟲敵 釋放寄蜂或使用物病菌染等 綜合治理指綜合使用物理化物害蟲進行防治
⑩ 什麼是病蟲害綜合防治
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也稱為綜合治理,是針對由於大量使用化學農葯而引發的「3R」問題[即病蟲害的抗葯性(resistance)、病蟲害的再猖獗(resurgencn)、葯劑的殘留(resie)]提出的。正式提出是在世界糧食和農業組織(FAO)1966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著重針對害蟲「3R」問題而提出的。基本定義:害蟲綜合治理是一套害蟲治理系統,這個系統考慮到害蟲種的種群動態及其有關環境,利用所有適當的方法與技術以盡可能地互相配合的方式,把害蟲種群控制在低於經濟為害的水平。從中不難看出,這一定義的核心是治理害蟲應當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相互配合,而不是單一地使用化學殺蟲劑。後來這一理論經過不斷地擴充與完善,發展為「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簡稱IPM,即英文Integreted Pest Management的縮寫。
一般認為,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包括植物檢疫、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另外,按照IPM的含義,有害生物不僅包括農林、倉儲等害蟲,也包括蚊子及其他對人有害的生物,已經超越了植物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