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涌整治
⑴ 石井河的資料
石井河自北向南橫貫廣州市白雲區。在未來的14個月里,這條流淌了百年的河可能被改變。
官方數據顯示,石井河流域集雨面積89.67平方公里,整治起點位於白海面清湖攔河閘,終點在珠江口,途經均禾街的清湖、石馬、平沙、石井街的夏茅、環窖、大崗、張村、潭村、同德街、松洲街槎龍等地,於鵝掌坦與新市涌匯合成增埗河,過增埗橋匯入珠江。本次整治范圍為主河道19.44公里。
石井河流域共有支涌38條,總長243.5公里。據統計,石井河流域內的自然村莊人口有14萬,新增的生活社區常住人口如黃石花園、匯僑新城等約有20萬人,加上外來流動人口,共計約50萬人左右。經初步摸查,石井河流域共有污染源企業3900多家。
4月的廣州還算涼爽,我們到石井河采訪的那天,天空更是飄起了霏霏細雨,濁風夾帶著陣陣異樣的氣味,記者彎下腰幾欲嘔吐,可在河邊打牌的牌友們卻毫不在意,「紅桃K」、「方塊5」的喊聲不斷。
河面一片烏黑。從水的倒影中,你能看到漂浮的枯葉,金碧輝煌的大樓,更多的還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河水大多數時候是平靜的,只是偶爾會開來一艘清潔船。「比以前好一些了,但還是很多垃圾」,船上一名清潔工說,「有的是上游漂來的,有的是兩岸吹下來的。」
按照白雲區初步設計方案,通過截污、清淤、補水、建堤、雨污分流及景觀建設等手段,徹底解決石井河的「黑臭」問題。總的投資估算為70510.42萬元;其中工程費用21764.95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42332.56萬元(含征地拆遷費用39443.28萬元),基本預備費2465.42萬元。
首先,將石井河綜合整治拆遷工作分解到同德、松洲、均禾、石井等四條街道,並簽訂《責任書》,明確在2009年6月30日前全部完成征地拆遷工作。同時,啟動石井河流域主幹道雨污分流工程。另外,白雲區正在進行石井河綜合整治工程初步設計和概算編制工作。通過實施截污、河床清淤、兩側雨污分流,結合白雲湖的補水工程等措施,改善石井河的水環境。通過在同德街沙場、石井街張村古橋、均禾街平和大押、均禾街清湖村建設四個大型節點以及沿河流域設置10個小型廣場,改善石井河的生態環境。
「先截污,再挖泥,再用水沖刷,保證河水恢復清澈」,白雲區副區長龔輝說,「在我看來,治理石井河沒有任何困難和壓力。」
⑵ 山西同德煤業最近有組織什麼集體活動沒有呢
山西同德煤業組織安康杯安全知識競賽
山西同德煤業建立瓦斯治理和防突管理責任體系,山西同德煤業用完善的防治技術措施。明確礦長、總工程師、科區長等各級管技人員的瓦斯防治職責。成立瓦斯治理辦公室,專門負責瓦斯治理、防突規劃、防突預測和效果的檢驗。堅持不掘突出頭,不採突出面。落實區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補充的「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全面掌握防突基本參數,確保了採掘工作面的安全生產。山西同德煤業「對症下葯」,提高瓦斯治理效果。
實行瓦斯治理「一區(域)一策,一層(煤)一策,一面一策」,提高措施的科學性、針對性。回採期間開展高位鑽孔、上隅角充填和埋管抽采技術研究,消除瓦斯隱患,保證安全回採。強化現場管理,認真落實瓦檢員瓦斯巡迴檢查制度,發現隱患瓦檢員有權責令現場停止作業。干擾、阻撓瓦檢員正常工作的,給予責任人留用察看或除名處分。加強局部通風管理。合理局扇選型、巷道斷面設計,為掘進工作面提供足夠的風量。
在此基礎上,山西同德煤業實行通風系統動態管理,強化安全監控。優化通風系統設計,嚴格通風設施構築標准,杜絕不合理通風系統產生。並充分利用安全監控裝備和信息資源,認真進行瓦斯湧出、抽放子系統計量和一氧化碳湧出變化趨勢分析,科學指導安全生產。
發生局扇無計劃停掉電,無論瓦斯超限與否,一律追查處理,對責任單位罰款1萬元,對責任人罰款1000元。嚴格執行瓦斯分級排放制度。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濃度均不超過3.0%時,由礦制定措施並負責進行排放。
超過以上標準的報集團公司批准,礦山救護隊排放。同時,加快瓦斯抽采系統擴能改造,建立井下移動抽采系統,實行多方位、立體化瓦斯抽采模式。
⑶ 我在廣州同德圍鵝掌坦要去番禺大石大涌請問坐幾路車
公交線路:238路 → 地鐵5號線 → 地鐵3號線,全程約24.8公里
1、從同德圍總站步行約240米,到達鵝掌坦站
2、乘坐238路,經過4站, 到達西灣路站(也可乘坐241路、729b路)
3、步行約390米,到達西村站
4、乘坐地鐵5號線,經過8站, 到達珠江新城站
5、乘坐地鐵3號線,經過6站, 到達大石站
6、步行約10分鍾,到達大涌
⑷ 簡述貴州在不同德歷史時期有哪些突出的文化表現
貴州各歷史時期的突出文化及貴州文化發展成就。
貴州各歷史時期的突出文化表現在:①建省前的文化:舊石器時代,貴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藝體現了原始的造型藝術。戰國時期,已形成包括青銅、陶瓷在內的獨特「夜郎文化」。西漢初期,出現了西漢《爾雅注》的作者舍人、辭賦家盛覽、東漢教育家尹珍等歷史文化名人。東漢時期,歌舞盛行。隋唐時期,儒家文化流傳,有「擊銅鼓,吹大角,歌舞以為樂」的文化現象,佛教文化也有傳入。宋元以後,燈、儺文化進入貴州。明初,元宵唱燈、跳燈、說書、唱書等娛樂形式以及地戲、花燈舞、儺舞等紮根貴州,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屯堡文化」。明代王陽明在貴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學術思想,形成「陽明文化」現象。
②清代的文化。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獨領中國西南文化之風騷」的「沙灘文化」,為中國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藝術遺產。詩歌出現兩次創作高潮,戲劇、書畫、摩崖石刻、建築藝術等,獨具風格。宗教文化有天主教、基督教先後傳入。1907年,周素園創辦了省內第一張日報《黔報》。1909年,張百麟等人主辦了《西南日報》,遵義建立官書局,貴陽民營文通書局成立。
③民國時期的文化。清末維新思想傳入貴州。辛亥革命爆發後,新文化思想在貴州迅速傳播。1911年,黃齊生編寫了引起轟動的愛國主義歷史劇《何中湘王大埠橋盡節新戲本》。1913年,貴陽紳士張春山等籌建戲園「黔舞台」將京劇傳入貴州。川劇藝人魏香庭、熊昆珊等在貴州創辦了川劇科班「川曲班」。20年代,創辦省立圖書館及貴陽、遵義、安順等私立圖書館,同時出現露天放映電影。30年代,工農紅軍在貴州活動,留下了眾多的遺址遺跡,形成了名聞中外的「長徵文化」。抗戰時期,相聲、北方評書、河南墜子等也相繼流入貴州;少數民族曲種出現了反映中國工農紅軍路過台江時書寫「打富濟貧」等標語的「嘎百福」曲目等;進步團體貴陽沙駝業余劇社、築光音樂研究會等在貴陽演出了大量宣傳抗日救亡的進步戲劇和音樂作品;中國共產黨貴州地下組織編印了《真實》、《烽火》、《民先隊報》等秘密報刊。著名小提琴家馬思聰在貴州逗留期間,曾擔任貴州省立藝術館第二任館長。
④當代貴州文化。貴州解放後,開始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文化事業的全面建設。1949年12月26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成立,設立了文教廳。1949年11月28日,中共貴州省委機關報《新黔日報》正式出版發行。1950年成立貴州人民廣播電台、新華書店貴州分店和貴州人民出版社。1953年貴州省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成立,創辦了文藝期刊《新黔文藝》、《貴州畫報》和《創作新歌》。1956年先後建立作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戲劇家協會和音樂家協會貴州分會籌備委員會。出版了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優秀作品。1965年全省專業劇團發展到33個。1958年省博物館正式建成開放。1960年省檔案館建成使用。各類文化設施的建設,為貴州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各類藝術團體創作演出了引起較大反響的黔劇《秦娘美》、《奢香夫人》,花燈劇《七妹與蛇郎》。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貴州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相繼建立了作家、美術、戲劇、音樂及舞蹈、書法、雜技、曲藝、電影、電視、攝影、民間文藝12個文藝家協會和文藝理論研究室、城市雕塑工作室、貴州文學院等機構。《山花》、《南風》、《苗嶺之聲》等文藝刊物發表了大量優秀作品,涌現了一批優秀的作家、藝術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文物博物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貴州文化發展成就表現為:①文學藝術欣欣向榮。在文學創作方面,一批優秀作家創作了《蹉跎歲月》、《呼聲》等大量國內有影響的作品。在民族民間文學方面,共編印資料220餘卷,出版相關作品集60餘種,出版研究文集和專著20餘種。在戲劇方面,攝制了電視連續劇《黃齊生與王若飛》、《遵義會議》、《鄧小平在1950》、《揚起你的笑臉》等獲獎影片;話劇《二月天》、《烏卡》獲全國少數民族題材劇本創作「孔雀獎」金獎,許多地方歌劇、京劇、民族歌舞、兒童舞劇、雜技等獲得各項大獎。
②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日新月異。在新聞出版方面,全省有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貴陽晚報等綜合性報紙17種,有各類刊物雜志87種,有新出版的圖書530種。在廣播、電視方面,先後建立4座大功率電視發射台和20餘座中功率電視轉播台,建立了有線廣播電台和有線電視台,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0.5%,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83.3%。
③特色文化建設成效卓著。在全省建設特色文化帶,民族歌舞、少兒藝術、雜技、美術作品、儺戲、地戲等開始走向世界。
④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取得可喜成就。在文物保護方面,全省有文物保護單位2300多個,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遵義會議會址、遵義楊粲墓、鎮遠青龍洞、從江增沖鼓樓、雷山郎德上寨古建築群、息烽集中營舊址、福泉明城牆、遵義海龍屯、黔西觀音洞遺址、赫章可樂遺址、安順文廟、石阡萬壽宮、平壩天台山、黎平地坪風雨橋、畢節大屯土司庄園、大方奢香墓、安順雲山屯古建築群、普定穿洞遺址、盤縣大洞遺址、貴陽甲秀樓和文昌閣、修文陽明洞和貴陽陽明祠、織金古建築群、開陽馬頭寨古建築群、銅仁東山古建築群、松桃寨英村古建築群、思南思唐古建築群、黃平飛雲崖古建築群、黃平舊州古建築群、福泉葛鏡橋、安順寧谷遺址、萬山汞礦遺址、興仁交樂漢墓群、黎平會議會址、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紅軍四渡赤水戰役遺址、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遺址、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遺址、湄潭浙江大學遺址、鎮遠和平村遺址等。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方面,2006年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貴州有30多個。在民族歌舞方面,有苗族古歌、侗族大歌、侗族琵琶調、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族銅鼓十二調、苗族刻道、苗族蘆笙舞、苗族木鼓舞;在民族節日方面,有苗族鼓藏節、苗族姊妹節、侗族薩瑪節、水族端節、布依族查白歌節、仡佬族毛龍節;在民族戲劇方面,有安順地戲、德江攤堂戲、思南花燈戲、石阡木偶戲、侗戲、布依戲、彝族撮泰吉;在民族民間工藝方面,有苗族吊腳樓建築、苗族蠟染、苗族刺綉、苗族銀飾、苗族蘆笙製作、玉屏簫笛製作、水族馬尾綉、茅台酒製作技藝、皮紙製作技藝;在民族文字方面,有水書習俗。
⑤文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至2005年,全省已建成文化館藝術館95個、公共圖書館91個,鄉、鎮和街道文化站1000多個。新建了自動化、網路化的省圖書館,擁有包括文獻檢閱、信息咨詢、計算機檢索、多媒體閱覽、網際網路國際互聯、數據開發、視聽與微縮服務在內的比較完善的現代綜合服務體系。各級圖書館的藏書量也有較大的增加。
⑥文化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貴州文化產業逐步發展,對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躍。全省文化產業產值每年以15%的速度遞增,2002年就達6000多萬元。2004年,文化體育娛樂業主營業務收入4.83億元,利潤總額0.42億元。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鮮明的文化藝術,已介紹到亞洲、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首屆黃果樹杯「多彩貴州」歌唱大賽,推動了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貴州風》走進文化市場,在省內外贏得了較高的榮譽。
⑸ 同德圍的整治
廣州市目前正制定《同德圍地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將成立「同德圍地區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具體任務分工,確定時間表,同時還將於2012年3月23日成立以政協委員韓志鵬為主任的同德圍地區綜合整治工作咨詢監督委員會。
廣州將打通同德圍對外交通聯絡通道、優化內部交通網路。近期實施的市政道路工程具體包括,2012年底完成廣清高速慶豐收費站掉頭輔道改造工程;2013年6月完成上步橋拓寬工程。西槎路、西灣路拓寬工程結合地鐵八號線北延段(文化公園-白雲湖)工程同步實施,爭取2017年底完成。
另外,同德圍地區將建高架橋,同德圍南北高架橋工程北起白雲一線(德康路),南至西灣路唐寧花園,路線沿京廣鐵路西側布置,雙向4車道,設計車速40Km/h。經過前期多次座談溝通,同德圍高架橋最終確定了西線繞行貨場方案,中線穿越貨場方案,東線地面直行方案三個候選方案。但因為當地居民對方案遲遲不能達成一致,這一項目進度被一拖再拖。
目前新修改的方案為順河涌低線方案。此前各方代表分歧較大的是「繞行」還是「穿越」貨場,新方案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據悉,新方案中高架橋在粵溪北路「落地」,將有利於貨場車輛的出行及緩解同德圍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