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整治
⑴ 老百姓應該以什麼方式參與小區整治提升工作
老百姓要參與小區整治提升工作,那麼可以以提建議提意見的方式進行,也可以以業主委員會的成員的方式參與!
⑵ 老舊小區改造對於廣大居民的重要性
老舊小區改造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消除危險的隱患、創造美麗的環境、完善社區的功能,以達到給人們帶來美好生活環境的最終目的。
一、生活質量的提高
舊小區改造前的路面早已坑坑窪窪、樓梯不平整、路燈不亮,嚴重影響了老人出行。私人霸佔消防通道,造成安全隱患。排水管道老化、堵塞嚴重、線路老化給業主的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大家都迫切希望改變這種狀況。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全面整頓,建立完整的管理機制,形成良性循環。
二、建立和諧的社區
美好的生活環境對於形成和諧的社區人際關系起著重要作用。舊小區改造綜合整治的意義,除了改善、維護社區秩序,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條件外,還要協調社會各個方面,解決一系列的矛盾,創造出和諧的人文環境。道路修復、照明完善、線路更換、私人建築被拆除,綠地、停車場和休閑健身活動區域將被一一安排。舊小區改造好讓人們的居住環境條件得到改善,環境變得優美,生活也會更幸福,精神文明的建設水平自然會提高。
三、提高城市的良好形象
隨著城市的發展,小區環境優美、物業服務全面、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新住宅社區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大批量,給居民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理感受,已成為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重要窗口。相比之下,那些舊小區就黯然失色。所以老舊小區改造的工程要重視。
老舊小區不論是安全還是功能都已不再完整,因為時間長久的原因,這些舊設備舊設施給居民帶來的安全隱患更是越來越大。一批批舊小區改造將會被人們所重視。
⑶ 如何加強老舊小區長效管理
健全機制,完善網路
一是按照「重心下移、屬地管理」的原則,加強老舊小區管理的組織領導。成立區住宅物業管理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區住建局下設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協調工作。民政、執法、市容、司法、公安等職能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做好相關工作;街道負責指導業主委員會選舉、換屆工作,調處物業管理糾紛、應急處置等;社區要建立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召集主管部門、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參加,定期收集居民建議,協調解決物業管理中的疑難問題,在解決社區重大糾紛應急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區政府負責、部門協調、街道組織、社區落實」的管理格局。
二是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業主委員會建設工作進程。對於條件成熟的小區,街道要積極指導,依法成立業主委員會;對產權關系復雜,不具備條件的小區,可成立小區管理委員會。通過業主委員會將業主訴求反映給政府,協調溝通解決問題,減少上訪率。
三是進一步加大對駐區物業公司的監管、扶持力度。要建立聯評機制,對物業公司的評審定級,要充分徵求、聽取、吸納街道、社區及業主的意見。要建立准入、退出機制。建立物業管理公司的動態管理信息庫,對進入的物業公司,要嚴格審查;對於動輒退出的物業管理公司,要採取全區通告、暫扣營業執照、3年內不準再次進入本轄區等措施嚴加制約。要建立物業獎勵機制。設立老舊小區物業服務獎勵基金,通過以獎代補形式,對聯評中等級較高的物業公司予以獎勵。
分類實施,逐步整治
老舊小區類型不同、整治也應有別。對於個別「先天不足,後天老化」情況過於嚴重,改進管理的餘地極為有限的老舊住宅小區(主要是上世紀80年代以前建設的小區),要納入舊城綜合改造計劃,通過拆舊建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於近期沒有改造計劃但有整治提升空間的老舊小區(主要是上世紀80年代以後建設的小區),可通過逐步整治,讓惠於廣大居民。
一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大投入、分期治理、逐年解決。可依據小區破損程度,同時參考建設年代,對老舊小區進行排序。每年選擇若干個小區進行試點,打造樣板工程,發揮示範作用,逐步完成老舊小區的綜合整治提升工作。整治重點包括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的水、電、氣等問題,以及環境整治、道路、綠化、照明、健身等其他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要多措並舉解決資金難題。老舊小區整治提升投入大、問題復雜,單靠區政府力量難以有效推動,必須依靠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議市上加大資金、政策支持力度,設立「老舊小區維修專項資金」,由市、區兩級財政解決,並研究出台相關政策,明確籌資途徑、出資比例。如,對有主管部門的老舊小區,按照市財政、主管部門一定比例出資投入;對沒有主管部門的小區,按照市、區財政一定比例投入;老舊小區水、電、氣等專業經營設施設備,由專業經營單位承擔專業經營設施分戶計量裝置的維修、養護、更新等責任及相關費用;房屋建築本體設施由業主承擔,有大修基金的提取大修基金,沒有大修基金的,按「一事一籌」的原則,由業主分攤。
因地制宜,創新管理
老舊小區基礎條件不一,其產權性質、房屋年限、業主結構、配套設施等方面差異很大,情況復雜,物業管理必須因地制宜,區別不同情況採取相應措施。
一是對於初步具備條件的小區和經過整治可以達到引入規范化管理的小區,要積極創造條件引入規范的物業管理,把管理權交給業主與物業。街道、社區要幫助、指導各小區組建業主委員會或小區管理委員會;小區業主委員會(管委會)根據實際,選擇合適的物業公司,確定服務標准和收費標准;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宣傳、監管,引導物業管理公司提高服務水平。
二是對於條件較差,難以請到專業物業公司的,可以採取「1+N」的自治管理模式,可有效減少居民需要交納的物業管理費用。「1」:即小區自治管理小組。在社區的引導幫助下,小區居民採取自願方式,成立自治管理小組,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非營利性、費用均攤」的原則,管理居民事務。成員由熱心公益事業的小區樓棟長、黨員及部分居民組成,採取抵償、免費等不同形式。「N」:包括聘請專業人員、服務外包、居民互助及引入非營利性物業服務機構等多種方式。其中,服務外包是將物業管理中的專業服務部分外包給專業物業機構;居民互助是居民自己向小區自治管理小組報名提供綠化、保潔、維修水管等相關服務,並因此獲得部分收入。
三是對於條件較差且無法實施自治管理的小區,可以採用保障型管理模式。成立依託於街道的非營利性物業服務機構,廣泛吸納轄區就業困難人員組成,經培訓上崗,通過向居民低收費以及多方籌措資金等方式,實現准物業管理的市場化運作。
無論採取何種管理模式,在運行過程中,均可充分整合小區資源,多方籌措資金,通過院內泊車抵償服務、便民設施的收入等,彌補資金短缺,確保管理服務到位。
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要廣泛深入宣傳《物業管理條例》,營造依法管理、依法履行義務、文明有序的物業管理良好氛圍。
一是積極引導居民轉變觀念、更新觀念,盡快實現由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福利性生活方式思維向市場經濟條件下有償服務的思維轉變,樹立「花錢買服務」的意識。
二是要加強對物業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大考核與監督檢查力度。對在物業管理中做出突出成績的街道、社區、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的管理經驗和先進事跡進行總結推廣,大力進行表彰獎勵。
三是提高物業管理公司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大對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服務意識、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充分運用科學管理技術,優化服務質量,真正營造安全、整潔、文明、舒適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