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質量整改計劃

質量整改計劃

發布時間: 2020-11-21 18:19:40

❶ 請問有關於質量改進管理的年度工作計劃書範本沒

我覺得,改進質量管理有如下一些做法:
1、全過程管理
2、把質量文件與公司其他制度編製成一體化的制度
3、領導帶頭
4、制定好的獎懲制度,一切按規定執行,制度要細化,細化到每一個崗位
5、搞好內審計劃,內審工作

下面是一篇網路資源,供參考

二00四年全面質量管理工作計劃

二00四年我局全面質量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區局公路工作會議精神,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立足本職、不斷創新,繼續在全局多層次全方位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努力為實現我局「三個確保」的奮斗目標,再創新的佳績。
一、繼續推行方針目標管理
二00四年實現我局「三個確保」的奮斗目標將面臨艱巨的任務,全局幹部職工要以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投入工作,要始終把提高全面質量管理水平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進一步突出質量主題,正確處理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關系,與時俱進,不斷開創我局全質工作的新局面。為實現「三個確保」提供可靠保證。為了更好的調動廣大員工參與全面質量管理的積極性,今年全質工作繼續以「三級」考核辦法為依託,明確局總體目標與各項工作目標的關系,層層分解量化任務,落實獎懲責任制。科室、站要正確認識方針目標管理,在整體工作中的主導地位,把全面質量管理貫穿到各項工作的全過程,根據局目標要求落實責任目標到人並如實繪制各自《方針目標展開圖》上牆公開。
二、積極開展群眾性QC小組活動
今年在推廣應用幾年來我局取得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開展以創新、增效、提高服務質量為主題的群眾性QC小組活動,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科室站負責人負總責的原則,動員廣大職工積極參與全面質量管理,進一步突出質量管理工作在總體工作中的地位,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使QC小組活動更加務實深入地開展下去。開展QC小組活動是避免走彎路,是節約、降耗、增效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各單位的QC小組要做到有課題、有活動、有成果,要結合實際,講究實效,立足於小、實、活、新,緊緊圍繞各自的方針目標開展活動。局全質辦對虛假、敷衍,不按要求活動,目標不落實成效不明顯的單位按局《百分考核辦法》要求將嚴格獎懲。為提高全體人員質量管理水平,正確運用熟練掌握全質成果編寫程序,今年將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合理安排時間,有針對性地在5月份和10月份舉辦兩期培訓班,使全體員工特別是QC小組成員理解和掌握QC小組活動的程序、方法。各科室、站接到文件後要按照今年申請注冊立項的課題積極的開展活動,按時填寫QC小組活動記錄,立爭年底使注冊QC小組都能出優秀成果,為實現我局「三個確保」的目標服務。局將根據各QC小組活動情況,在市局年終檢查前召開QC成果發布會,對作出突出貢獻並編寫規范的優秀QC小組及QC成果進行表彰獎勵。

❷ 針對車間質量管理方面,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整改措施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品質管理的六大注意事項
一、品質管理規劃
1、品管部崗位職責(包括品管部工作職責、相關人員工作職責、相關工作環節職責)。
2、相關部門品管職責(包括相關人員總體職責、相關部門具體職責)。
3、品質方針制定與實施(包括品質方針制定、品質方針實施)。
4、品質目標制定與實施(包括品質目標制定、品質目標實施)。
5、品質標准化管理(包括明確標准化管理的作用、制定標准、執行標准、修訂標准)。
5、品質樣板管理(包括采購用樣板管理、生產用樣板管理、客戶用樣本管理)。
二、品質資源管理
1、品質培訓實施與管理 (包括明確培訓的目的、確定培訓的內容、實施培訓)。
2、品質成本分析(包括品質成本分類、品質成本管理分工、品質成本管理步驟)。
3、品質信息管理(包括品質信息管理流程、品質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內容、日常品質信息的利用四、異常品
質信息的處理)。
4、品管工作環境管理(包括、確定工作環境必需因素、建立所必需的工作環境、保持所建立的工作環境)。
5、相關供方管理(包括確定對供方的需要、與供方建立雙向溝通、確定供方的過程能力、監視供方的交貨狀
況、鼓勵供方實施持續改進的方案、邀請供方參與設計和開發活動、評估、確認、獎賞有優良表現的供方、
內部損失成本統計表 表二 外部損失成本統計表 表三 鑒定成本統計表 表四 預防成本統計表 表五 廢
品損失匯總表 表六 信息聯絡單 表七 供應商年度考核表)。
三、品質管理工具
1、第一節 帕累托圖法(包括製作帕累托圖、分析帕累托圖、使用帕累托圖法的注意事項)。
2、因果圖法(包括明確因果圖使用原理、製作因果圖、分析因果圖)。
3、散布圖法(包括製作散布圖、分析散布圖)。
4、控制圖法(包括明確控制圖原理、製作控制圖)。
5、關聯圖法(包括區分關聯圖的類型、製作關聯圖)。
6、親和圖法(包括確定課題、組成小組、搜集資料 .、書寫卡片、匯總整理卡片、製作標簽卡、作圖)。
7、系統圖法(包括確定目的,提出手段、措施、評價手段、措施 ,製作卡片,、初步建圖,確認目的)。
8、PDPC法(包括明確PDPC法的用途、應用PDPC法)。
9、箭線圖法(包括明確箭線圖的應用范圍、應用箭線圖)。
四、品質計量管理
1、標准計量器具管理(包括實施標准計量器具的分類與檢定、規范標准計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明確標准計量
器具管理的注意事項)。
2、一般計量器具管理(包括檢定一般計量器具、使用一般計量器具)。
3、能源計量管理(包括明確能源計量范圍,配備能源計量器具、檢定與維護,明確能源計量管理注意事項)。
4、計量器具的選配 (包括選配計量器具考慮的因素、不確定度的選配方案、計量器具的選擇步驟)。
5、計量器具的校準(包括校準類型、校準的注意事項)。
6、計量器具操作指引(包括電子秤、彈簧秤、硬度計、游標卡尺、高度尺六、厚度計、千分尺)。
7、計量器具內校標准(包括硬度計內校標准、深度尺內校標准、高度尺內校標准、外徑千分尺內校標准、200~
500mm卡尺內校標准、200mm以下卡尺內校標准、厚度器內校標准、電子秤內校標准、鋼捲尺內校標准、溫
度計內校標准)。
8、計量器具周檢(包括製作計量器具的周檢日程表、報出下年度周檢計劃、報出下月周檢計劃、開具檢定通知單、實施周檢、嚴禁使用不合格計量器具)。
9、計量器具分級管理(包括A類管理、B類管理、C類管理)。
五、品質檢驗控制
1、檢驗的分類與選擇(包括按照檢驗數量分、按照生產過程的順序分類、按照檢驗地點分類、按數據性質分
類、按照檢驗手段分類、按檢驗目的分類、按檢驗周期分類)。
2、檢驗計劃制訂(包括編制檢驗計劃的准備工作、檢驗計劃的內容、製作檢驗流程圖)。
3、進料檢驗(包括進料檢驗概述、進料檢驗流程、進料檢驗項目與方法、進料檢驗方式的選擇、檢驗結果的處理方式、進料檢驗中緊急放行控制)。
4、過程檢驗(包括過程檢驗目的、首件檢驗、巡迴檢驗、在線檢驗、完工檢驗、末件檢驗)。
5、半成品品質檢驗(包括半成品製程式控制制、半成品品質檢驗)。
6、成品檢驗(包括包裝檢驗、生產部成品入倉檢查、成品出貨檢驗)。
六、不合格品控制
1、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包括產品開發與設計方面、機器與設備管理方面、材料與配件控制方面、生產作業控
制方面、品質檢驗與控制方面)。
2、不合格品標准(包括選擇標識物、應用標識物)。
3、不合格品隔離(包括規劃不合格品區域、放置標識、管制不合格品區貨品)。
4、不合格品評審(包括提出不合格品處置申請、核查申請、復審及判定、終審及判定、安排處理、重新驗證、
QC部對允收入倉的允收品進行分類標識)。
5、不合格品處置(包括條件收貨、揀用、返工與返修、退貨、報廢、不合格品記錄)。
6、不合格品預防與控制 (包括{執行不合格品的預防措施二、執行不合格品的糾正措施}
七、品質改進計劃
1、品質改進組織與運行(包括持續品質改進概述、持續品質改進組織與運行)。
2、品質改進(包括環境建立企業管理層的領導、確立品質改進的價值觀念、態度和行為、具體制定企業品質
改進的目標、相互促進的工作關系、全員繼續教育和培訓)
3、品質改進活動開展(包括識別改進機會,確定改進項目、成立品質改進組織、制定品質改進計劃 、品質改進
問題診斷、制訂和落實品質改進的方案、控制與評價品質改進 、改進效果的驗證和確認、改進成果的保持,
再改進項目的確定)
4、CC活動推行(包括品管圈概述、QCC小組組建、QCC活動開展、QCC活動成果總結 、QCC成果發表、
QCC活動評價、CC常見問題解決、QCC成功推行技巧)
5、TQM活動推行(包括TQM特點、TQM活動內容、QC小組建設)
6、Sigma管理 (包括{6Sigma管理基本內涵、6Sigma管理推行關鍵、推行6Sigma管理基本流程}
7、無缺點計劃實施(包括明確無缺點計劃的實施前提、實施無缺點計劃

❸ 質量管理體系中單位的年度持續改進計劃該怎麼寫呢

我也不清楚你的單位運作流程。一下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1、持續改進的項目是根據日常管理或流程中的問題來的。
2、問題是基於數據或總結出的分析得來的。
3、數據基礎是對上一年出現狀況的分析。
總的來說報告應包括一下內容:
對於上一年度的各個方面的分析,並得出結論性問題,基於問題處理的大致規劃或採取的必要措施。當然問題不必太多,但得是重點,可以公司領導參照每年的工作報告。希望能幫到你

❹ 質量工作改進計劃

1.統計現有的質量數據,列出下期改善的質量目標。
2.分析目前數據的原因,是供應商?還是檢驗人員能力、方法?使用的設備?
3.分別對以上原因做下步的晚上計劃。
4.改善目前的工作環境,包含增加設備、人員培訓、,硬體和軟體都考慮進去。

❺ 質量整改中管理策劃原因是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
1原因分析:技術部設計和開發人員未能按照設計和開的輸入要求,明確輸出的內容。原因是技術部有關人員對標識要求了解不清楚。
整改措施:對技術部有關人員進行質量管理體系培訓,加深對標準的理解。按照設計和開發輸入的要求,將設計和開發輸入進行總結,匯總,製作設計和開發輸出清單。見附件(附上設計和開發輸出清單)。
2原因分析:進行設計和開發策劃時,未規定設計和開發每階段的評審要求和評審人員。
整改措施:1)召集技術部對設計和開發計劃書進行更改,添加設計和開發每階段的評審要求,包括參加評審的人員,評審的方式等。
2)組織人員對設計和開發輸出階段進行評審,評審設計和開發輸出是否符合輸入要求。填寫設計和開發評審記錄表。包括評審的結果、改進的措施、評審人員的簽字和日期。
望補充 望採納

❻ 為了達成質量目標需要制定哪些行動計劃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完整的品質管理控制流程
1。QCC:品質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

2。IQC:進料品質檢驗。企業在物料需求訂單下達後,對供應商供應之產品進行驗收檢驗。IQC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業物料庫存的良性。視企業對物料檢驗標準的不同,這個部門的人數也會有所不同,可設立課,組,班,也可單獨一個(規模標准決定)(全檢,抽檢)

3。IPQC/PQC:製程檢驗。在物料驗收後,由於批次抽檢及庫區存放等原因,這一過程中也會有品質問題的產品,故在產品上線時要求對產品的首件進行品質確定,而PQC的職能就是進行首件的確認及批次生產過程中的品質規范及督導。從而提高製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

4。FQC:這是一個全面的單位。叫入庫檢驗,也叫終檢(製程)。在完成生產後,產品流到下線,即包裝入庫。在這個過程中,FQC將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品質檢查,包括包裝,性能,外觀等。保證入庫品的性能,外觀,包裝良好且符合要求。視客戶的需求及生產管控的必要可以設定全檢並包裝工作。說白了就是一批經過品質訓練後從事包裝檢驗入庫工作的生產人員,屬下線製程。亦可由生產單位來完成,FQC進行抽檢入庫。

5。QA:品質保障工程師。這是一個職位說明,應該說是品質保障組。它是公司內部對客訴調查改善的一個單位,進行提出製程優化方案,提高產品品質

6。QE:品質客訴處理工程師。這是一個對外進行品質說明,處理,協調的一個單位,它是直接與業務端及客戶端進行協調,說明,處理的一個單位。包括系統文件控管,客訴8D回復,程序文件制訂等

7.TQC:全面品質管理。它是一個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質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領域的一個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更多領域做出了要求,從而提高企業信譽進而更全面的對品質進行控管。
-----品質管理的六大注意事項
一、品質管理規劃
1、品管部崗位職責(包括品管部工作職責、相關人員工作職責、相關工作環節職責)。
2、相關部門品管職責(包括相關人員總體職責、相關部門具體職責)。
3、品質方針制定與實施(包括品質方針制定、品質方針實施)。
4、品質目標制定與實施(包括品質目標制定、品質目標實施)。
5、品質標准化管理(包括明確標准化管理的作用、制定標准、執行標准、修訂標准)。
5、品質樣板管理(包括采購用樣板管理、生產用樣板管理、客戶用樣本管理)。
二、品質資源管理
1、品質培訓實施與管理 (包括明確培訓的目的、確定培訓的內容、實施培訓)。
2、品質成本分析(包括品質成本分類、品質成本管理分工、品質成本管理步驟)。
3、品質信息管理(包括品質信息管理流程、品質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內容、日常品質信息的利用四、異常品
質信息的處理)。
4、品管工作環境管理(包括、確定工作環境必需因素、建立所必需的工作環境、保持所建立的工作環境)。
5、相關供方管理(包括確定對供方的需要、與供方建立雙向溝通、確定供方的過程能力、監視供方的交貨狀
況、鼓勵供方實施持續改進的方案、邀請供方參與設計和開發活動、評估、確認、獎賞有優良表現的供方、
內部損失成本統計表 表二 外部損失成本統計表 表三 鑒定成本統計表 表四 預防成本統計表 表五 廢
品損失匯總表 表六 信息聯絡單 表七 供應商年度考核表)。
三、品質管理工具
1、第一節 帕累托圖法(包括製作帕累托圖、分析帕累托圖、使用帕累托圖法的注意事項)。
2、因果圖法(包括明確因果圖使用原理、製作因果圖、分析因果圖)。
3、散布圖法(包括製作散布圖、分析散布圖)。
4、控制圖法(包括明確控制圖原理、製作控制圖)。
5、關聯圖法(包括區分關聯圖的類型、製作關聯圖)。
6、親和圖法(包括確定課題、組成小組、搜集資料 .、書寫卡片、匯總整理卡片、製作標簽卡、作圖)。
7、系統圖法(包括確定目的,提出手段、措施、評價手段、措施 ,製作卡片,、初步建圖,確認目的)。
8、PDPC法(包括明確PDPC法的用途、應用PDPC法)。
9、箭線圖法(包括明確箭線圖的應用范圍、應用箭線圖)。
四、品質計量管理
1、標准計量器具管理(包括實施標准計量器具的分類與檢定、規范標准計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明確標准計量
器具管理的注意事項)。
2、一般計量器具管理(包括檢定一般計量器具、使用一般計量器具)。
3、能源計量管理(包括明確能源計量范圍,配備能源計量器具、檢定與維護,明確能源計量管理注意事項)。
4、計量器具的選配 (包括選配計量器具考慮的因素、不確定度的選配方案、計量器具的選擇步驟)。
5、計量器具的校準(包括校準類型、校準的注意事項)。
6、計量器具操作指引(包括電子秤、彈簧秤、硬度計、游標卡尺、高度尺六、厚度計、千分尺)。
7、計量器具內校標准(包括硬度計內校標准、深度尺內校標准、高度尺內校標准、外徑千分尺內校標准、200~
500mm卡尺內校標准、200mm以下卡尺內校標准、厚度器內校標准、電子秤內校標准、鋼捲尺內校標准、溫
度計內校標准)。
8、計量器具周檢(包括製作計量器具的周檢日程表、報出下年度周檢計劃、報出下月周檢計劃、開具檢定通知單、實施周檢、嚴禁使用不合格計量器具)。
9、計量器具分級管理(包括A類管理、B類管理、C類管理)。
五、品質檢驗控制
1、檢驗的分類與選擇(包括按照檢驗數量分、按照生產過程的順序分類、按照檢驗地點分類、按數據性質分
類、按照檢驗手段分類、按檢驗目的分類、按檢驗周期分類)。
2、檢驗計劃制訂(包括編制檢驗計劃的准備工作、檢驗計劃的內容、製作檢驗流程圖)。
3、進料檢驗(包括進料檢驗概述、進料檢驗流程、進料檢驗項目與方法、進料檢驗方式的選擇、檢驗結果的處理方式、進料檢驗中緊急放行控制)。
4、過程檢驗(包括過程檢驗目的、首件檢驗、巡迴檢驗、在線檢驗、完工檢驗、末件檢驗)。
5、半成品品質檢驗(包括半成品製程式控制制、半成品品質檢驗)。
6、成品檢驗(包括包裝檢驗、生產部成品入倉檢查、成品出貨檢驗)。
六、不合格品控制
1、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包括產品開發與設計方面、機器與設備管理方面、材料與配件控制方面、生產作業控
制方面、品質檢驗與控制方面)。
2、不合格品標准(包括選擇標識物、應用標識物)。
3、不合格品隔離(包括規劃不合格品區域、放置標識、管制不合格品區貨品)。
4、不合格品評審(包括提出不合格品處置申請、核查申請、復審及判定、終審及判定、安排處理、重新驗證、
QC部對允收入倉的允收品進行分類標識)。
5、不合格品處置(包括條件收貨、揀用、返工與返修、退貨、報廢、不合格品記錄)。
6、不合格品預防與控制 (包括{執行不合格品的預防措施二、執行不合格品的糾正措施}
七、品質改進計劃
1、品質改進組織與運行(包括持續品質改進概述、持續品質改進組織與運行)。
2、品質改進(包括環境建立企業管理層的領導、確立品質改進的價值觀念、態度和行為、具體制定企業品質
改進的目標、相互促進的工作關系、全員繼續教育和培訓)
3、品質改進活動開展(包括識別改進機會,確定改進項目、成立品質改進組織、制定品質改進計劃 、品質改進
問題診斷、制訂和落實品質改進的方案、控制與評價品質改進 、改進效果的驗證和確認、改進成果的保持,
再改進項目的確定)
4、CC活動推行(包括品管圈概述、QCC小組組建、QCC活動開展、QCC活動成果總結 、QCC成果發表、
QCC活動評價、CC常見問題解決、QCC成功推行技巧)
5、TQM活動推行(包括TQM特點、TQM活動內容、QC小組建設)
6、Sigma管理 (包括{6Sigma管理基本內涵、6Sigma管理推行關鍵、推行6Sigma管理基本流程}
7、無缺點計劃實施(包括明確無缺點計劃的實施前提、實施無缺點計劃

❼ 怎樣才能使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改進

1、持續改進的組織機構
要推行持續改進,應當有一個負責改進的管理機構。
改進管理組織的主要職責在於:
a、提出持續改進的方針、策略、主要目標和總的指導思想;
b、進行跨職能部門的或規模較大的質量改進項目的策劃,並組織項目的實施;
c、為持續改進提供必需的資源,包括進行培訓;
d、制定組織持續改進的計劃,並組織實施;
e、對各部門的質量改進進行監督、協調,並提供保障;
f、對質量改進成果進行測量、評價和獎勵;
g、負責QC小組活動的管理;
h、接受員工的改進意見和建議,並將其及時傳達到相關部門,督促落實;
i、定期對質量改進活動進行評審,以尋求改進的機會。
根據組織的具體情況,可以採用以下方法之一來確定這樣的管理機構:
a、由最高管理者授權,由組織內部某一部門(如質量管理部門)來負責持續改進的管理工作;
b、若組織龐大,亦可成立專門的持續改進管理機構;
c、由最高管理者負責,在組織內建立一個質量持續改進的委員會,有相關的部門和人員組成並定期開展工作,但具體的管理工作依然需要指定一個常設機構來負責。
一般而言,組織的質量改進的途徑可以分為縱向分層次驚醒的質量改進和橫向跨部門的質量改進。組織的質量改進大多是由縱向分層次進行的。組織有組織的項目,部門有部門的項目,班組有班組的項目,個人有個人的項目。不能因為個人項目小就忽視個人小木,也不能因為有了上一層次的項目就不進行下一層次的項目的改進了。只有廣泛開展各個層次項目的改進,才能說這個組織已經保持了持續改進,也才能說真正達到了GB/T 19000-ISO 9000族標準的要求。對於跨部門過程的質量改進,則應主要注意及時識別改進的機會,在各部門之間建立並保持聯系,組織負責改進的機構應參與到該類項目質量改進的策劃、組織、協調和監督中來,並防止部門之間推諉扯皮。對於車間、班組等基層單位的持續改進,要使其把握以下要點:(1)、應有專人負責持續改進的組織工作;(2)、定期召開相關人員參加的「頭腦風暴法」會議,尋求改進機會;(3)協調改進過程;(4)、負責向組織申報質量改進成果;(5)、負責接受員工關於改進的意見和建議。最重要的是,負責改進的管理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對持續改進抱有熱情,並自覺主動地改進自己的工作,為全體員工樹立一個榜樣。那種對員工冷漠或者固步自封的人,不應做這種工作。

2、持續改進環境的建立
a、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和領導。標准中多處要求最高管理者對持續改進工作予以支持和領導。事實上,最高管理者對持續改進的認識是組織持續改進環境的關鍵因素,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歸納起來,最高管理者在持續改進中有如下幾大職責:制定並向被管理者傳達持續改進的目標;以身作則,持續地改進自己的工作過程;培育一種廣泛交流、相互合作和尊重個人的環境;採取必要的手段,使組織中的每個人都能夠改進自己的工作過程;進行質量改進策劃,必要時制定質量改進計劃;為持續改進提供必要的資源;對持續改進進行鼓勵並將改進的成果納入有關標准、制度和規范之中,以鞏固已取得的成績。
b、確立持續改進價值觀、態度和行為。持續改進環境往往需要有以滿足顧客要求和設置更強競爭的目標為中心的、新穎的、共同的價值觀念、態度和行為,其中包括:將注意力集中與滿足內部和外部顧客的需要;產品質量生產、形成、實現的全過程,即整個質量環中需要進行持續改進,而不僅僅是在生產現場;展示管理者應盡的義務、領導作用和參與情況;不論是在協同工作中還是個人活動中,始終強調持續改進是每個員工工作的一部分;通過改進過程找到問題的所在;持續不斷地改進所有的過程;利用數據和信息充分地交流與溝通;促進協同工作和尊重個人;依據對數據的分析進行決策。
c、具體制定企業持續改進的目標。具體的目標要與企業總的經營目標緊密結合,並突出提高顧客滿意程度和過程的效果和效率。這些目標應明確易懂、積極可行、恰如其分,並且能夠用於測量持續改進的進展情況。達到這些目標所需的策略與措施應該被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必須一道工作的全體人員所理解和贊同。持續改進目標還應定期進行評審並反映出不斷變化的顧客期望。
d、各級管理者以身作則、持之以恆和配置資源。各級領導者(當然也包括最高管理者)應通過以身作則、持之以恆和配置資源,為創造持續改進環境履行必要的領導職責並承擔義務。由於認識上或體制上的原因,個別管理者對員工的質量管理改進要求(意見和建議)往往採取推諉、抵制、壓抑和反對的態度。這會大大打擊員工的積極性,是一種破壞持續改進環境的錯誤行為,必須堅決糾正。
e、相互促進的工作關系。應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進行公開交流、溝通與合作,以消除企業和員工之間影響過程效果、效率和持續改進的障礙,包括與供應商及顧客的公開交流。溝通與合作。
f、全員繼續教育和培訓。上至企業最高管理者,下至現場員工,都應在質量管理原理和實踐、質量改進方法的應用方面得到教育和培訓,樹立起質量意識與持續改進的思想。

3、持續改進活動開展
a、持續改進的項目。質量改進的項目分為對產品本身的改進、對產品過程的改進和對管理過程的改進。此外,質量目標的調整和提高、可好提出的需優化的服務、內外審出現的嚴重不合格項都應確定為改進項目。現實中常常遇到的質量缺陷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於操作方面造成的缺陷,稱為操作者可控的缺陷;另一類則是由於管理方面造成的缺陷,稱為管理者可控的缺陷。對前者的改進,主要是研究員工的操作方法,其改進措施通常包括改變操作方法和加工順序,但有時也有技術上的改進;對後者則主要是研究有關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其改進措施一般包括技術和管理方法的改進兩個方面。由於在質量管理中後者占的比重高達80%,這就要求在持續改進中必須實事求是對待質量問題,不能將質量問題推到員工頭上。在分析質量問題的原因時,應當更多地從管理的角度,從領導的責任方面去尋找。在制定糾正、預防措施和鞏固質量改進成果時,都要在管理因素上多下功夫。同時,管理是質量改進的主要對象,就決定了質量改進的主體主要是組織的領導和管理人員,而不是生產工人。因此,「三結合」模式的QC小組往往能比純工人組成的QC小組更容易取得成效、鞏固成果。
b、機遇的把握。把握持續改進機遇的要點:首先,要不斷尋求改進機會,而不是等待出現問題再去抓機會;其次,從監視和測量中去尋找改進機會;再次,從廣泛的信息來源中去尋求改進機會;最後,從質量改進的過程或結果中尋求改進機會。另外,當企業發生變革、以質量獲得效益、重塑企業形象、生存發生危機或可贏得市場機遇時更應注重質量改進和持續改進的重大作用。
c、持續改進的策劃。通過策劃,制定出適合組織的中長期、年度以及具體持續改進項目的計劃,以指導持續改進工作。持續改進計劃的內容包括:改進項目、改進目標、過程步驟(完成期限)、責任分工、資源保障(人、財、物)等。
d、持續改進的控制。可制定持續改進控製程序,充分發揮組織控制、群體控制和自我控制的作用,對持續改進活動加以引導和控制。尤其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手段,克服持續改進中來自包括來自領導層、專業人員和員工各方面的壓力,以減小阻力。
e、持續改進的測量。為了識別和診斷以確定改進機會,也為了測量質量改進活動的結果,組織應建立一個客觀的測量系統,同時還應當根據不同的測量對象,規定相應的測量部門。
GB/T 19001-2008和GB/T 19004-2008也都規定組織質量管理體系應開發並建立一個與其運作性質相適應的測量系統,並將「測量、分析和改進」作為質量管理體系的「四大板塊」之一。組織的測量系統首先要滿足日常測量的需要,其次也要滿足質量改進的需要。對質量改進的測量是對比改進前後的情況,以確定質量改進的效果,它至少包括兩次測量,一次是改進之前,一次是改進之後。這兩次測量應在相同的條件下,用相同的方法進行。對質量改進的測量應當注意:所有的測量普遍存在變異現象,必要時應進行多次測量已進行統計分析;要克服誇大質量改進效果的傾向,測量和分析都必須實事求是;為了克服上述現象,對持續改進測量的結果應當進行評審或認定。
f、持續改進的評審、確認和驗證。
與改進一樣,改進的評審也應分層次進行。對組織持續改進的評審主要是針對組織范圍是否堅持了持續改進以及針對組織質量改進計劃和重大項目來進行,這種評審一般應當納入組織的管理評審中進行,作為管理評審的一個重要內容。對質量改進項目的評審則應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可能是在組織一級,也可能只在部門一級,還可能只在承擔該項目的組織或QC小組內進行。而對基層單位持續改進的評審一般帶有檢查、審核的性質,目的是促進基層單位持續改進活動得到進一步的開展。這種評審可以由組織負責改進的機構組織進行。在對持續改進項目進行驗證和確認時,應出具驗證報告。
持續改進結果經確認後,需保持下來,把變革的成果納入管理標准和技術標准中。包括對規范/操作/管理程序及方法進行更改;對有關人員進行教育和培訓,確保這些改進成果稱為有關人員工作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
g、持續改進的評價。可以選用如下方法對持續改進進行評價:顧客評價法、企業評價法、專家評價法、產品性能評價法、過程效率評價法、質量成本及價值增值評價法。
總的說來,可以用以下圖表來表示持續改進的流程:

四、持續改進的常用方法
1、PDCA循環方法
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最早由休哈特於1930年構想,後來被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來,並加以廣泛宣傳和運用於持續改善產品質量的過程中,所以又被稱為戴明環。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周而復始地運轉的。
(1)、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八個步驟:PDCA的含義如下: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查;A(Act):行動。P階段:包括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質量問題;分析產生質量問題的原因;找出影響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針對找出的影響質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計劃四個步驟。D階段:只有一個步驟,即實施計劃。C階段:也只有一個步驟,即檢查效果。A階段:包括總結經驗,鞏固成績和把遺留問題轉入下一個循環兩個步驟。
(2)PDCA循環的特點:
a、循環不停地轉動,沒轉動一周提高一步;
b、大環套小環,小環保大環,相互聯系,彼此促進;
c、PDCA循環是一個綜合性的循環。

2、質量改進方法
a、QCC方法。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s),即品管圈,又名質量控制圈、質量小組、QC小組等,是指同一工作現場的人員,自動自發地進行質量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組。這些小組作為全公司質量管理活動的一環,在自我啟發及相互啟發的原則下,活用各種統計方法,以全員參與的方式,不斷地進行改善及管理自己的工作現場的活動,就是「品管圈活動」。品管圈注重尊重人性,建立愉快的現場;發揮人的能力,開發無限的腦力資源;改善企業體質,繁榮企業精神。組織可按以下方式引入QCC:有進行機構調查;與高層管理討調查結果;向決策者執行特殊計劃;從各個部門挑選主管人員進行特別深度的培訓計劃;向對此問題擁有最好能力的人員進行培訓;在訓練有素的管理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培訓後,在高級管理層中形成質量改進小組,解決主要的組織機構問題;通過協調部門,由培訓者對所有工人進行質量概念的意識培訓;協調部門保持自願組成品質圈的工人的記錄;組成部門級別、班組級別品質圈,並進行培訓。QCC應堅持按員工自願參加、自願結合,自願組合的原則,採用適宜項目與組織特點的方法來組建,主要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結合的方式。品管圈的運行可按如下步驟進行:藉助流程圖表,對問題進行定義;通過搜集數據,來分析問題,確定原因;通過數據的搜集與分析,來找到最深層的原因;確定解決辦法,選擇合適的解決辦法;預見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在試驗的基礎上實施解決辦法,並檢查其實施情況;定期實施;追蹤/回顧品管圈解決問題的工具(包括腦力激盪法、流程圖表、搜集數據、曲線圖、柏拉多分析等)。
b、TQM方法。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即全面質量管理,指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於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永續經營的管理途徑。TQM以質量第一、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繁榮;用戶至上;強調用數據說話;突出人的積極因素為基本指導思想,秉持預防原則、經濟原則、協作原則、按照PDCA循環組織活動和質量管理八項原則,對踐行它的全員、全過程、全企業發生作用。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包括標准化工作、計量工作、質量信息工作和質量教育工作等,基本內容包括設計過程、製造過程、輔助過程、使用過程質量管理的內容。
c、6σ質量管理方法。「σ」是希臘文的一個字母,在統計學上用來表示標准偏差值,用以描述總體中的個體離均值的偏離程度,測量出的σ表徵著諸如單位缺陷、百萬缺陷或錯誤的概率性,σ值越大,缺陷或錯誤就越少。6σ是一個目標,這個質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過程和結果中,99.99966% 是無缺陷的,也就是說,做100萬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這幾乎趨近到人類能夠達到的最為完美的境界。6σ管理關注過程,特別是企業為市場和顧客提供價值的核心過程。為了達到6σ,首先要制定標准,在管理中隨時跟蹤考核操作與標準的偏差,不斷改進,最終達到6σ。現己形成一套使每個環節不斷改進的簡單的流程模式:界定、測量、分析、改進、控制。6σ管理具有對顧客需求高度關注、高度依賴統計數據、重視改善業務流程、積極開展主動改進型管理和倡導無界限合作等特徵,一般按照辨別核心流程和關鍵顧客;定義顧客需求;評估企業當前績效;改進6σ管理法流程;流程設計、重構與系統整合的基本流程加以推行。推行的關鍵在於項目選擇的改進、改進模式的選擇以及6σ管理的領導原則。
d、ZD計劃。ZD計劃(zero defect program),也成無缺點或零缺陷運動,指組織中的下on工業人員以無缺點為最終目標而擬定當前的目標,以期努力達成,而後再進一步提高目標要求的活動。一般而言,無缺陷運動以每一從業人員均須認識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樹立「無缺點」理念為前提,在一個核心(第一次就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二個基本點(有用的和可信賴的)、三個需要(任何組織都要滿足客戶的需要、員工的需要和供應商的需要)和四個基本原則(質量就是符合要求;預防的系統產生質量;質量的工作準則是零缺陷;必須以質量代價(金錢)來衡量質量表現)的基本原則下,按建立組織、制定目標、建立建議制度和評價表揚的程序加以實施。

五、持續改進的審核要點
隨著ISO 9000族標準的改版,持續改進的地位得以一次又一次的提升。最早的87版本系列標准中,由於認識的局限,幾乎沒有質量改進有關術語出現,為此ISO 9000族標准收到廣泛的批評。94年發布的有限修改版將質量改進寫進了ISO 9004中,但由於依然未能將其融入質量管理體系之中,質量改進與質量管理體脫節,致使很大一部分組織沒有將質量改進作為質量管理體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對待。從2000版標准開始,質量改進和持續改進已被作為重要內容納入了體系之中,持續改進已成為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基礎。對組織持續改進工作的審核也已隨之日益凸現其重要性。
標准要求:GB/T 19000標准中「持續改進」的定義是「增強滿足要求的能里的循環活動」,條款8.5.1對持續改進做出了如下要求:8.5.1持續改進 組織應利用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審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這就決定了持續改進的內容包括以下內容:通過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制定、建立、實施、評審和調整,確立持續改進的方向;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產品、過程的趨勢和不足,評價顧客滿意的信息,調整質量管理體系的輸入和輸出;通過內、外部審核不斷發現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薄弱環節,採取有效的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並想高層領導提出體系改進的建議;通過實施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實施改進,使不合格不再發生或者不發生;通過管理評審評價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並作出改進措施的決定。

❽ 服裝廠質量改進計劃怎麼寫

這個沒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❾ 機械外觀質量改進計劃怎麼寫

做質量改進,首先要知道用什麼改進流程(七步法,六西格瑪還是8D),或者你們單位自己的流程也可以,一般思路都是先圍堵缺陷 降低顧客接收可能性,然後進行簡單原因分析,制定有效的短期整改方案,防止缺陷再擴大,下來應用工具或者實驗尋找根本原因(故障樹,魚刺圖都是很好的工具),接著實施長期整改措施,杜絕質量問題,最後就是驗證結果和過程生產的控制,必要時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希望對你有幫助

❿ 什麼是質量改進

質量改進的步驟本身是一個PDCA循環,即計劃(Plan),實施(Do), 檢查(Check),處置 (Action).四個階段內容如下:
* 計劃:包括制定方針,目標,計劃書,管理項目等;
* 實施:按計劃去做,落實具體對策;
* 檢查:實施了具體對策後,驗證其效果;
* 處置:總結成功的經驗,實施標准化,以後可以按該標准進行.對於沒有解決的問題,轉入下一輪PDCA循環解決,為制定下一輪改進計劃提供資料.
具體實施質量改進PDCA循環的過程,以分成如下七個步驟,即:
1) 明確問題
2) 掌握現狀
3) 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4) 擬訂對策並實施
5) 確認效果
6) 防止問題再發生並標准化
7) 總結
PDCA第一步驟:明確問題
明確問題
1.操作方法:
(1)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為什麼比其他問題重要.
(2)問題的背景是什麼,現狀如何.
(3)具體描述問題的後果,如產生了什麼損失,並指出希望改進到什麼程度.
(4)選定改進課題和目標值.
(5)選定改進任務負責人.
(6)預算改進活動所需費用.
(7)擬訂改進活動時間表.
2.評述:
* 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受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限制,解決問題時必須決定其優先順序.從眾多的問題中確認最主要的問題,必須說明理由.
* 必須向相關人員說明解決問題的必要性.
* 應該合理地設定目標值,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
* 若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若干具體問題時,可分解成幾個子課題.
應規定解決問題的期限.
PDCA第二步驟:掌握現狀
掌握現狀
1.操作方法:
(1) 調查四個方面以明確問題的特徵:時間,地點,種類,特徵.
(2) 從不同角度調查,找出結果的波動.
(3) 去現場收集數據中沒有包含的信息.
2.評述:
(1)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就在問題內部.例如:質量特性值的波動太大,必然在影響因素中存在大的波動,這兩個波動之間必然存在關系,這是把握問題主要影響原因的有效方法.而觀察問題的最佳角度隨問題的不同而不同,不管什麼問題,以下四點是必須調查清楚的.即:時間,地點,種類,特徵.
①時間:早晨,中午,晚上,不合格品率有何差異 星期一到星期五(雙休日的情況下),每天的合格品率都相同嗎 當然還可以以星期,月,季節,年等不同時間段觀察結果.
②地點:從導致產品不合格的部位出發.從部件的上部,側面或下部零件的不合格情況來考慮,如:燒製品在窯中位置的不同(門口附近,窗邊,爐壁附近,爐的中央等等),產品不合格品率有何不同;還可以依照方位(東,南,西,北),高度(頂部,底部)等不同角度進行分析;產品形狀非常長的情況下,可從前面,中央,後部去考慮;產品形狀復雜的情況下,不合格部位是在筆直的部位還是拐角部位等等.
③種類:同一個工廠生產的不同產品,其不合格品率有無差異 與過去生產過的同類產品相比,其不合格品率有無差異 關於種類還可以從生產標准,等級;是成人用還是兒童用;男用還是女用,內銷還是外銷等不同角度進行考慮,充分體現分層原則.
④特徵:以產品不合格品項目——針孔(細小的氣孔)為例,發現針孔時,其形狀是圓的,橢圓,帶角的還是其它形狀;大多數針孔的排列有無特徵;是筆直地還是彎曲地排列;是連續的還是間斷的,等等.何種情況下,針孔的大小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是在全部還是特定的部位出現;針孔附近有無異樣的顏色或異物存在.
(2)不管什麼問題,以上四點是必須調查的,但並不充分,另外,結果波動的特徵也必須把握.
(3)調查者應深入現場,在現場可以獲得許多數據中未包含的信息.
PDCA第三步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1.操作方法:
(1) 設立假說(選擇可能的原因)
①為了搜集關於可能的原因的全部信息,應畫出因果圖(包括所有認為可能有關的因素).
②運用"掌握現狀"階段掌握的信息,消去所有已確認為無關的因素,用剩下的因素重新繪制因果圖.
③在繪出的圖中,標出認為可能性較大的主要原因.
(2) 驗證假說(從已設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
①搜集新的數據或證據,制定計劃來確認可能性較大的原因對問題有多大影響.
②綜合全部調查到的信息,決定主要影響原因.
③如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有意識地將問題再現一次.
2.評述:
到了這一階段,就應該科學地確定原因了.考慮原因時,通常要通過討論其理由,並應用數據來驗證假說的正確性,這時很容易出現將"假說的建立"和"假說的驗證"混為一談的錯誤.驗證假說時,不能用建立假說的材料,而需要新的材料來證明.重新收集驗證假說的數據要有計劃,有根據地進行.
(1)因果圖是建立假說的有效工具.圖中所有因素都被假設為導致問題的原因,圖中最終包括的因素必須是主要的,能夠得到確認的.
①圖中各影響因素應盡可能寫具體.如果用抽象的語言表達,由於抽象的定義是從各種各樣的實例中集約出來的,因此,圖形可能過於龐大.例如,因果圖中的結果代表著某一類缺陷,圖中的要因就成為引起這一類缺陷的原因集合體,圖中將混雜各種因素,很難分析.因此,結果項表現得越具體,因果圖就越有效.
②對所有認為可能的原因都進行調查是低效率的,必須根據數據,削減影響因素的數目.可利用"掌握現狀"階段中分析過的信息,將與結果波動無關的因素捨去.要始終記住:因果圖最終畫得越小(影響因素少),往往越有效.
(2)驗證假說必須根據重新實驗和調查所獲得的數據有計劃地進行.
①驗證假說就是核實原因與結果間是否存在關系,是否密切.常使用排列圖,相關及回歸分析,方差分析.
②導致產品缺陷出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個或幾個,應首先對主要因素採取對策.所以,判斷主要影響原因是重要的.
③利用缺陷的再現性試驗來驗證影響原因要慎重進行.某一產品中採用了非標准件而產生不合格品,不能因此斷定非標准件就是不合格品的原因.再現了的缺陷還必須與"掌握現狀"時查明的缺陷一致,具有同樣的特徵.有意識的再現缺陷是驗證假設的有效手段,但要考慮到人力,時間,經濟性等多方面的制約因素.
[例]日本玉川大學著名質量管理專家谷津進教授曾將這幾個階段活動形象地用圖表示出來,見圖.
提出問題 整理原因 制定對策
思考層面
驗證
現實世界
調查實情 驗證假說
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
PDCA第四步驟:擬定對策並實施
擬定對策並實施
1.操作方法:
(1)必須將現象的排除(應急措施)與原因的排除(防止再發生措施)嚴格區分開.
(2)採取對策後,盡量不要引起其它質量問題(副作用),如果產生了副作用,應考慮換一種對策或消除副作用.
(3)先准備好若干對策方案,調查各自利弊,選擇參加者都能接受的方案.
2.評述:
(1)對策有兩種,一種是解決現象(結果),另一種是消除引起結果的原因,防止再發生.如下圖所示.
生產出不合格品後,返修得再好也不能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出現,解決不合格品出現的根本方法是除去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因此,一定要嚴格區分這兩種不同性質的對策.
(2)採取對策後,常會引起別的問題,就像葯品的副作用一樣.為此,必須從多種角度對措施,對策進行徹底而廣泛地評價.
(3)採取對策時,有關人員必須通力合作.採取對策往往要帶來許多工序的調整和變化,如果可能,應多方聽取有關人員的意見和想法.當同時存在幾個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方案時,通過民主討論決定是一個良好的選擇.
(4)繪制系統圖是同時採取多項對策時常用的工具,但要注意對策間的關系及先後順序.
PDCA第五步驟:確認效果
確認效果
1.操作方法:
(1) 使用同一種圖表將對策實施前後的不合格品率進行比較.
(2) 將效果換算成金額,並與目標值比較.
(3) 如果有其它效果,不管大小都可列舉出來.
2.評述:
(1)本階段應確認在何種程度上做到了防止不合格品的再發生.比較用的圖表必須前後一致,如果現狀分析用的是排列圖,確認效果時必須用排列圖.
(2)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不合格品率的降低換算成金額是重要的.通過對前後不合格品損失金額的比較,會讓企業經營者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
(3)採取對策後沒有得到預期結果時,應確認是否嚴格按照計劃實施了對策,如果是,就意味著對策失敗,重新回到"掌握現狀"階段.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應該考慮以下兩種情況:
① 是否按計劃實施了,實施方面的問題往往有:
A. 對改進的必要性認識不足;
B. 對計劃的傳達或理解有誤;
C. 沒有經過必要的教育培訓;
D. 實施過程中的領導,組織,協調不夠;
E. 資源不足.
② 計劃是否有問題,計劃的問題往往是:
A. 現狀把握有誤;
B. 計劃階段的信息有誤和/或知識不夠,導致對策有誤;
C. 對實施效果的測算有誤;
D. 沒有把握實際擁有的能力.
PDCA第六步驟:防止問題再發生和標准化
防止問題再發生和標准化
1.操作方法:
1)為改進工作,應再次確認5W1H的內容,即What(為什麼),Why(為什麼),Who(誰),Where(哪裡),When(何時做),How(如何做),並將其標准化.
2)進行有關標準的准備及傳達.
3)實施教育培訓.
4)建立保證嚴格遵守標準的質量責任制.
2.評述:
為防止不合格品的再出現,糾正措施必須標准化,其主要原因是:
(1)沒有標准,不合格品問題漸漸會回復到原來的狀況.
(2)沒有明確的標准,新來的職工在作業中很容易出現以前同樣的問題.
標准化工作並不是制訂幾個標准就算完成了,必須使標准成為職工思考習慣的一部分.因此為了貫徹實施標准,對職工進行知識與技術的教育和培訓也是必要的.
①標准化是表示作業順序的一種方法.有了How(如何做)規定的有關內容,就可認為是標准化了;含有4W1H(除去"為什麼"Why)的內容,就可以認為非常完全了.對於完成作業的方法,沒有"為什麼"也許是可以接受的;但對於職工卻是不可缺少的內容,他們需要了解為什麼要這么做.
②導入新標准時引起的混亂,其主要原因是標准沒有充分地准備和傳達,實施新標准意味著作業方法將發生改變,這時會引起許多細小的差錯.尤其對於將工作劃分成許多具體操作,系統性很強的作業現場,一部分工作做了調整,另一部分未做相應調整,於是問題就出現了.
③反復,充分地教育培訓對標準的順利實施是必要的.否則,標准再完備也無法保證嚴格遵守,無法防止產品缺陷的再次出現.
PDCA第七步驟:總結
總結
1.操作方法:
(1)找出遺留問題.
(2)考慮解決這些問題下一步該怎麼做.
(3)總結本次降低不合格品率的過程中,哪些問題得到順利解決,哪些尚未解決.
2.評述:
(1)要將不合格品減少為零是不可能的,但通過改進,不斷降低不合格品率是可能的.同時也不提倡盯住一個目標,長期地就一個題目開展活動.開始時就定一個期限,到時候進行總結,哪些完成了,哪些未完成,完成到什麼程度,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然後進入下一輪的質量改進活動中去.
(2)應制訂解決遺留問題的下一步行動方案和初步計劃.
PDCA
循環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