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坡治理
Ⅰ 公路邊坡治理的重要性及其特點是什麼
為了更好對公路邊坡治理技術進行論述,首先要對公路滑坡的特點進行分析。公路邊坡滑坡主要在平面形態上,都有一定的幾何形狀,如橢圓形、三角形簸箕形及其他幾何形態或不規則形態。其滑出方向大多數與路線方向垂直或近於垂直,少數滑體滑動方向與公路線路方向斜交,公路規模的大小也也直接影響滑坡的規模。成因上講,大多數滑坡都是在開挖過程中復活,而且公路滑坡有一個共性,就是超過90%的滑坡都是由於公路開挖造成的。本工程以青海省馬場垣至平安高速公路某段作為邊坡治理的事例進行剖析,闡述高原地區在特殊地形、地質、氣候條件下邊坡治理的特點。由於本工程中的邊坡經經現場已經處於蠕動階段,所以治理過程中採取的積極的治理措施,按照滑坡的治理方式進行了初步探討。
Ⅱ 有哪些常見的邊坡防護措施
1,排水:為了使滑坡體的抗滑力下降,可利用排水利截流方法使水不進入邊坡岩體內可以內來用粘土容水泥砂漿等堵塞邊坡岩體中的張裂縫;
2,減載:可將失穩邊坡上部岩體減載,也可在腳部載入,位致滑力降低。有時將邊披上部的岩體挖去部分,回填在坡腳部。
3,加固:局部失穩可用錨桿加固,但錨固點必須是堅硬岩石;擋牆加固,擋牆基礎應設置在可能滑床之下;抗滑樁加固;樁牆聯合加固,分級支撐滑體,將滑體分為上下兩部分。樁在上部,承擔大部分滑動推力,從而減輕對下部擋牆的推力,相應減少下部擋牆圬工數量和受滑體整體下滑威脅而減輕施工困難。
4,處理好拉伸裂縫與破碎帶:大多數邊坡在破壞之前,其頂部就出現了拉伸裂縫,而坡體的破壞面可能從這些拉伸裂縫的根部開始,或者是與之相連。因此,應採取措施防止張拉裂縫出現,採用強力錨桿加固是解決該問題的一種好方法;對斷層、軟弱夾層或破碎帶可進行預注漿加固。
Ⅲ 基坑護坡處理的方法
1.根據基坑周邊荷載情況.一般都就是1:1.5的四面放坡.這說的是非深基坑開挖深度在5m以下的。
2.開挖深度在5m以上的深基坑就要採用,鋼板樁或是其他型鋼進行支護,還有一種地下水位比較高,含水量豐富的用拉森樁進行支護,同時還要根據總深度每3-4m設置一道橫向圍檁.
3.深基坑的支護方案比較繁瑣,要進行結構安全性檢算並報監理、業主審批.還要考慮排水問題
我說的就這么多了。
Ⅳ 誰知道護坡的防護方式都有哪些
4 護坡工程
4.1 一般規定
4.1.1 開發建設項目在基建施工和生產運行中由於開挖地面或堆置棄土、棄石、棄渣等形成的不穩定邊坡,都應採取護坡工程。
4.1.2 根據邊坡的高度和坡度等不同條件,分別採取不同的護坡工程。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對邊坡高度大於4m、坡度大於1.0:1.5的,應採取削坡開級工程。
2 對邊坡小於1.0:1.5的土質或沙質坡面,可採取植物護坡工程。
3 對堆置物或山體不穩定處形成的高陡邊坡,或坡腳遭受水流淘刷的,應採取護坡工程。
4 對條件較復雜的不穩定邊坡,應採取綜合護坡工程。
5 對滑坡地段應採取滑坡治理工程。
4.2 削坡開級
4.2.1 土質坡面的削坡開級。主要有直線形、折線形、階梯形、大平台形等4種形式。
1 直線形:
1)適用於高度小於20m、結構緊密的均質土坡,或高度小於12m的非均質土坡。
2)從上到下,削成同一坡度,削坡後比原坡度減緩,達到該類土質的穩定坡度。
3)對有鬆散夾層的土坡,其鬆散部分應採取加固措施。
2 折線形:
1)適用於高12m一20m、結構比較鬆散的土坡,特別適用於上部結構較鬆散,下部結構較緊密的土坡。
2)重點是削緩上部,削坡後保持上部較緩、下部較陡的折線形。
3)上下部的高度和坡比,根據土坡高度與土質情況,具體分析確定,以削坡後能保證穩定安全為原則。
3 階梯形:
1)適用於高12m以上、結構較鬆散,或高20m以上、結構較緊密的均質土坡。
2)每一階小平台的寬度和兩平台間的高差,根據當地土質與暴雨逕流情況,具體研究確定。一般小平台寬1.5m~2.0m,兩台間高差6m~12m。乾旱、半乾旱地區,兩台間高差大些;濕潤、半濕潤地區,兩台間高差小些。
3)開級後應保證土坡穩定。
4 大平台形:
1)適用於高度大於30m,或在8度以上高烈度地震區的土坡。
2)大平台一般開在土坡中部,寬4m以上。平台具體位置與尺寸,需根據《地震區建築技術規范》對土質邊坡高度的限制,研究確定。
3)大平台尺寸基本確定後,需對邊坡進行穩定性驗算。
4.2.2 石質坡面的削坡開級,應符合以下要求:
1 坡度要求。除坡面石質堅硬、不易風化的外,削坡後的坡比一般應緩於1:1。
2 石質坡面削坡,應留出齒槽,齒槽間距3m~5m,齒槽寬度lm~2m。在齒槽上修築排水明溝和滲溝,一般深10cm~30Cm,寬20cm~50cm。
4.2.3 坡腳防護:
1 削坡後因土質疏鬆可能產生碎落或塌方的坡腳,應修築擋土牆予以防護。具體技術參照本規范3.3.4 的規定執行。
2 無論土質削坡或石質削坡,都應在距坡腳1m處,開挖防洪排水渠,斷面尺寸根據坡面來水情況計算確定。
4.2.4 坡面防護:
1 削坡開級後的坡面,應採取植物護坡措施。在階梯形的小平台和大平台形的大平台中,宜種植喬木或果樹,其餘坡面可種植草類、灌木。
2 植物護坡有關技術,參照本規范4.3的要求執行。
4.3 植物護坡
4.3.1 種草護坡:
對坡比小於1.0:1.5,土層較薄的沙質或土質坡面,可採取種草護坡工程。
1 種草護坡應先將坡面進行整治,並選用生長快的低矮鋼伏型草種。
2 種草護坡應根據不同的坡面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一般土質坡面採用直接播種法;密實的土質邊坡上,採取坑植法;在風沙坡地,應先設沙障,固定流沙,再播種草籽。
3 種草後1年一2年內,進行必要的封禁和撫育措施。
4.3.2 造林護坡:
對坡度10°~20°,在南方坡面土層厚15cm以上、北方坡面土層厚40cm以上、立地條件較好的地方,採用造林護坡。
1 護坡造林應採用深根性與淺根性相結合的喬灌木混交方式,同時選用適應當地條件、速生的喬木和灌木樹種。
2 在坡面的坡度、坡向和土質較復雜的地方,將造林護坡與種草護坡結合起來,實行喬、灌、草相結合的植物或藤本植物護坡。
3 坡面採取植苗造林時,苗木宜帶土栽植,並應適當密植。
4.4 工程護披
4.4.1 砌石護坡。有干砌石和漿砌石兩種形式,根據不同需要分別採用。
1 干砌石護坡:
1)坡面較緩(1.0:2.5~1.0:3.0)、受水流沖刷較輕的坡面,採用單層干砌塊石護坡或雙層干砌塊石護坡。
2)坡面有涌水現象時,應在護坡層下鋪設15cm以上厚度的碎石、粗砂或砂礫作為反濾層。封頂用平整塊石砌護。
3)干砌石護坡的坡度,根據土體的結構性質而定,土質堅實的砌石坡度可陡些,反之則應緩些。一般坡度1.0:2.5~1.0:3.0,個別可為1.0:2.0。
2 漿砌石護坡:
1)坡度在1:1~1:2之間,或坡面位於溝岸、河岸,下部可能遭受水流沖刷,且洪水沖擊力強的防護地段,宜採用漿砌石護坡。
2)漿砌石護坡由面層和起反濾層作用的墊層組成。面層鋪砌厚度為25cm~35cm,墊層又分單層和雙層兩種,單層厚5cm~15cm,雙層厚20cm~25cm。原坡面如為砂、礫、卵石,可不設墊層。
3)對長度較大的漿砌石護坡,應沿縱向每隔10m~15m設置一道寬約2cm的伸縮縫,並用瀝青或木條填塞。
4.4.2 拋石護坡。坡腳為溝岸、河岸,暴雨中可能遭受洪水淘刷的部分,對枯水位以下的坡腳應採取拋石護坡。有散拋塊石、石籠拋石和草袋拋石3種方式,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選用。其技術要求參見本規范6.2.2。
4.4.3 混凝土護坡。在邊坡坡腳可能遭受強烈洪水沖刷的陡坡段,採取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護坡,必要時需加錨固定。
1 邊坡介於1.0:1.0~1.0:0.5之間的、高度小於3m的坡面,用一般混凝土砌塊護坡,砌塊長寬各30cm~50cm;邊坡陡於1.0:0.5的,用鋼筋混凝土護坡。
2 坡面有涌水現象時,用粗砂、碎石或砂礫等設置反濾層。涌水量較大時,修築盲溝排水。盲溝在涌水處下端水平設置,寬20Cm~50cm,深20cm~40cm。
4.4.4 噴漿護坡。在基岩不太發育裂隙、無大崩塌的坡段,採用噴漿機進行噴漿或噴混凝土護坡,以防止基岩風化剝落。
1 噴塗水泥砂漿的砂石料最大粒徑15mm,水泥和砂石的重量比1:4~1:5,砂率50%~60%,水灰比0.4~0.5。速凝劑的添加量為水泥重量的3%左右。
2 噴漿前必須清除坡面活動岩石、廢渣、浮土、草根等雜物,填堵大縫隙、大坑窪。
3 破碎程度較輕的坡段,可根據當地土料情況,就地取材,用膠泥噴塗護坡,或用膠泥作為噴漿的墊層。
Ⅳ 公路邊坡治理原則是什麼
1堅持以工程地質條件為依據。重視滑坡定性評價,輔以定量評價。定量評價一定要滿足定性評價。
2安全性:根據防治對象重要程度,設計使用年限。地震條件、地下水條件合理地擬定滑坡推力計算的安全系數。
3技術經濟合理性:充分利用一切地形、地質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有效工程措施,加強滑坡的整體穩定性,做到工程措施、技術、經濟合理性。
4實施的可能性:充分考慮施工過程和順序,以保證滑體逐步趨於穩定,確保施工人員安全。
5重視社會人文因素:制定工程措施和施工順序時,應注意協調施工與當地居民生活的關系,盡量不影響當地居民正常生活。
6對於性質復雜的大型滑坡,可以繞避對應盡量繞避。當繞避有困難或在經濟上顯著不合理時,應視滑坡規模、公路與滑坡的相互影響程度、防治與治理費用等條件,設計幾種方案比選。
7對於可能突然發生急劇變形的滑坡,應採取迅速有效的工程措施;對於滑坡緩慢的大型滑坡,易全面規劃整治,仔細觀察每期工程的效果,以採取相應的治理措施。
8對於性質簡單的中小型滑坡,一般情況下可進行整治,路線不必繞避。但應注意調整路線平、縱面位置,以求整治簡單、工程量小、施工方便、經濟合理。
9 路線通過滑坡的位置,一般滑坡上緣或下緣比滑坡中部好。滑坡下緣的路基易設成路堤形式,以減輕滑體自重;對於窄長而陡峭的滑坡,可用旱橋通過。
10 整治滑坡之前,一般應先做好臨時排水系統,以減緩滑坡的發展,然後針對引起滑坡滑動的主要因素,採取相應的措施。
Ⅵ 邊坡治理有哪些規范
GB50330-2002《建築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GB50086-2001《錨桿噴射混凝土技術規范》
JGJ94-2008《建築樁基技術規范》
JGJ106-2003《建築樁基檢測技術規范》
JGJ130-2011《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
JGJ79-2002《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CECS:2005《岩石錨桿(索)技術規程》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GB50204-2002(2011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JGJ46-200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以及勘察、設計、監測的規范。
Ⅶ 邊坡治理屬於那一類建築
根據圖紙可以分類,路邊矮點的多為護坡擋土牆,山邊高的多為構築物,水庫邊坡應該是水利工程,海邊是海堤工程等
Ⅷ 邊坡治理有哪些加固措施
邊坡治理的加固措施: 1.一般原則 (1)減小滑坡體的致滑力; (2)提高滑坡體的抗滑力。 2.原則措施 (1)排水:為了使滑坡體的抗滑力下降,可利用排水利截流方法使水不進入邊坡岩體內可以來用粘土水泥砂漿等堵塞邊坡岩體中的張裂縫; (2)減載:可將失穩邊坡上部岩體減載,也可在腳部載入,位致滑力降低。有時將邊披上部的岩體挖去部分,回填在坡腳部。 (3)加固:局部失穩可用錨桿加固,但錨固點必須是堅硬岩石;擋牆加固,擋牆基礎應設置在可能滑床之下;抗滑樁加固;樁牆聯合加固,分級支撐滑體,將滑體分為上下兩部分。樁在上部,承擔大部分滑動推力,從而減輕對下部擋牆的推力,相應減少下部擋牆圬工數量和受滑體整體下滑威脅而減輕施工困難。 (4)處理好拉伸裂縫與破碎帶:大多數邊坡在破壞之前,其頂部就出現了拉伸裂縫,而坡體的破壞面可能從這些拉伸裂縫的根部開始,或者是與之相連。因此,應採取措施防止張拉裂縫出現,採用強力錨桿加固是解決該問題的一種好方法;對斷層、軟弱夾層或破碎帶可進行預注漿加固。
Ⅸ 礦山修復中邊坡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針對礦山開采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進行深入調研和數據檢測。 深入調研和數據檢測,針對性地進行方案設計。 以鄉土植物為主,採用礦山生態恢復集成技術進行修復,提供適宜的養護措施。 治理因礦山開采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滑坡、植被退化等災害, 增加邊坡穩定性,實現環境自然和諧。 解決:礦山修復、邊坡治理、生態復墾、垃圾場及廢棄地治理等生態問題。 修復技術:蒙草生態包、蒙草植生毯、蒙草植生袋、生物網格、噴播、土壤改良
Ⅹ 邊坡治理的幾種方法
1、坡率法
坡率法是指通過調整和控制邊坡的高度和坡度,而無須採取其他加固措施的治理方法,工程中又稱為削坡(或刷坡)。
採取坡率法時應注意因勢利導保持水系暢通。邊坡較高時,宜採用分層開挖、折線式或台階式放坡,也可根據邊坡岩土層變化情況按不同坡率放坡,台階式邊坡中部應設置護坡道。
2、漿砌塊石、擋土牆
線路工程傳統護坡多採用漿砌塊石護坡,如下圖所示,當支擋高度較高時需加筋處理,即為加筋擋土牆結構。
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強風化岩質邊坡,必須保證坡腳嚴格埋置在原狀土一定深度內,一般對擋牆高度也有限制。
3、漿砌石回填
線路回填採用漿砌石回填,該方法在石頭上很方便,開挖基坑會有很多塊石,取材方便,減少塊石的運輸,因此,在石山地區,該方法被運用廣泛。
4、抗滑樁
抗滑樁是承受側向荷載用以整治滑坡的支撐建築物。它穿過滑體在滑床一定深度處錨固以抵抗滑坡推力的作用。
與其他措施相比,具有抗滑能力強、適用條件廣泛、不易惡化滑坡狀態、施工安全簡便,並能進一步核實地質條件等突出優點。同時,抗滑樁可與其他治理措施靈活配合。
5、掛網錨噴
錨噴支護技術是一種有效的岩石邊坡坡面工程防護措施,它是依靠錨桿、鋼筋網和噴射混凝土共同負荷來提高塔位邊坡岩體的結構強度和抗變形剛度,以減少岩體側向變形,增強邊坡的整體穩定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