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教育治理現代化

教育治理現代化

發布時間: 2020-11-21 17:10:29

❶ 什麼是為世界高等教育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中國智慧

國家啟動實施的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戰略,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戰略舉措,它既是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我國逐漸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過程中,我國高等教育在世界舞台上展露實力與自信,並率先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必然要求。
可以說,「雙一流」建設,是為世界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的重要舉措,它體現的一個重要價值意蘊是對當前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中心的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發展模式和高等教育治理體系的超越。

「雙一流」建設不能簡單照搬「世界一流」標准

中國的「雙一流」建設,需要體現對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中心的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發展道路的歷史性超越。

「雙一流」建設需要與國際接軌,用國際可比的指標來衡量。「雙一流」建設強調「世界一流」標準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從西方發達國家建設世界一流高校、一流學科經驗的視角來探尋我國「雙一流」建設道路,完全走西方發達國家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發展模式。我們的「雙一流」建設必須超越這種發展道路。因為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這些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因此,「雙一流」建設不能簡單地照搬「世界一流」標准,還需要以中國特色為統領,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要考慮如何建立由中國主導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體系,為世界一流高等教育提供中國模式和中國方案。

美國著名學者阿特巴赫曾運用依附理論來分析全球高等教育的不均衡發展現象。他認為,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在全球高等教育系統中的中心與邊緣關系,是由世界各國的不均衡發展所決定的。位於中心的發達國家在基礎設施、學術平台、政策法規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位於中心的發達國家的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在世界科學發展、學術研究、知識體系中處於領導地位,而位於邊緣的發展中國家的大學則依賴於和處於世界高等教育體系中心的發達國家的世界一流高校進行知識交流和人才培養。

教育部已在9月21日上午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包括A類36所,B類6所;原39所「985工程」高校全部入列,另新增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3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原「211工程」高校全部入列,新增25所非「211工程」院校。從這份名單看,「雙一流」建設體現了在肯定以往我國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基礎上穩中求進、平穩過渡的特點,以及以學科為基礎,不搞終身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身份固化,體現了對區域協調發展的導向,激發了建設活力。

人才培養永遠是高校的首要職能

由於「雙一流」建設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在進行「雙一流」建設時也要防止可能出現的一些偏差和誤導。

「雙一流」建設要防止對一流大學功能作狹隘化的理解。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的職能不斷擴大,逐步由人才培養擴大到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高校之所以稱之為高校,人才培養永遠是首要職能。但是因為人才培養的周期長、成效難以測量,所以在現有評價體系中往往容易被弱化甚至忽略。人才培養是我國具備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基礎的大學對國家的重要貢獻,它應該構成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特色的一個起點。「雙一流」建設要關注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並逐步影響和發展形成世界一流大學的標准。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並以此帶動高校其他工作。

「雙一流」建設要防止因過分強調競爭而加劇區域高等教育發展失衡。「雙一流」建設不搞終身制,將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調整機制,教育部等國家有關部委將根據建設周期對高校「雙一流」建設成效進行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范圍。這必將進一步加劇高校之間的競爭。因此,在「雙一流」建設中,雖然強調競爭,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是非常必要的,但對中西部地區一些高校和學科,可能根據世界一流的標准來衡量,還達不到要求,但是國家戰略需要,培養一流人才需要,我們仍然應該加強建設。

從歷史經驗看,我國一些一流學科甚至一流機構,有的當時甚至是一張白紙,但根據國家需要建設起來了。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仍然有許多與世界一流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國家急需建設的學科領域,對這些學科我們應該加強建設。在這個意義上,從國家戰略需要出發,對中西部地區一些居於國內一流的高校和學科,可以在政策上給予重點支持和傾斜,將其納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計劃,並加大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以防止和避免區域高等教育發展失衡的進一步加劇。此外,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也必須考慮其與我國高等教育強國建設之間的關系。要通過「雙一流」建設,推動各地區、各層次、各類型高校和學科的發展,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作者陸根書
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西部高等教育評估中心主任)

❷ 推動教育現代化向更高水平邁進讀後感

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加快構建學有優教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堅持把促進公平作為基石,把農村教育、困難群體和薄弱環節作為主攻方向,集中解決突出問題。一是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教育設施布局科學化水平。力爭年底前開工建設200個教育項目,加快推進市本級重點項目建設。二是強化改薄攻堅,提升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計劃安排3億元資金,支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改造、標准化食堂建設和校車運行等。強化對欠發達鎮教育的扶助,全面完成校舍改造項目。強化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扶持,將70%的新招聘教師補充到農村,並為農村學校脫產培訓2000餘名骨幹校長和教師。三是堅持建管並重,提升學前教育普惠發展水平。全面推進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繼續加大城區配套公辦園和農村幼兒園標准化建設力度,新建、改擴建100所幼兒園;同時,擴大普惠性民辦園覆蓋面,完善城區幼兒園片區管理和農村幼兒園鎮域一體化管理機制,力爭新增兩萬個優質學位。四是強化信息化引領,提升區域教育整體水平。開展數字智慧校園建設,加快建設「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課堂」資源庫,為5萬教師、50萬學生開通網路學習空間,建成600個數字智慧校園。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構建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機制。要進一步加強改革的統籌推進,以第三屆青島市教育改革創新獎和優先發展貢獻獎評審為抓手,推廣改革試點成果。一是改革教育教學和課程。進一步聚焦課堂教學改革,培育評選「青島市創新教學法」。繼續推進中小學課程整合,構建具有青島特色的課程體系,在小學三四年級普及游泳課程,在大中小學全面推廣校園足球運動。支持普通高中加大選修課開設力度,全面推行選課走班、學分制改革,探索普通高中和高校、普職融通聯合育人工作。二是改革招生考試評價制度。對接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新要求,完善高中學校自主招生、多元錄取政策,推進國家普通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工作,建立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數字化管理平台。同時,擴大學前教育就近入園試點范圍,積極推進九年一貫對口招生,促進教育公平。三是改革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加快出台公共財政扶持民辦教育等配套政策,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資教育,支持民辦學校與優質公辦學校開展合作,實現品牌化發展。四是改革幹部教師管理制度。深化校長職級制改革,建立校長後備人才庫和動態管理制度。實行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採用聘用制辦法補充3400名中小學教師。
優化教育結構,加快形成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的格局。綜合考慮城市現代化建設對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等需求,優化教育結構,加快轉型發展,更好地服務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一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優化中職、高職層次和結構,重點擴大中職和高校「3+4」分段培養改革試點范圍。啟動職業教育「十百千萬」工程,加強職業院校和骨幹專業建設,加大「雙師型」教師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大力推廣「雙元制」、「現代學徒制」等模式,強化行業企業參與,促進產教深度融合。二是加快推動高等教育高水平發展。對接藍色、高端、新興產業發展,繼續打造在青島本科高校重點學科和高職重點專業群,啟動協同創新機制建設。三是探索開展終身教育工作。整合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資源,建立職業教育服務社區機制。推進「青島全民學習網」建設,全市社區數字化學習中心配備率達到70%。

❸ 如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根據教育發展的自身規律和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為核心,以推進管辦評分離為基本要求,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的格局,更好地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好地激發每個學校的活力,更好地發揮全社會的作用。

政府宏觀管理,就是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方式,把該放的放掉,把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學校自主辦學,就是要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明確權利責任,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社會廣泛參與,就是教育質量要接受社會評價、教育成果要接受社會檢驗、教育決策要接受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政府、學校、社會,管、辦、評三者之間,權責邊界既應當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對的,既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

一、把方向,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把握辦學方向,是政府的首要職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工作,始終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當前的關鍵,是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實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體現到課程標准、教材編寫以及考試評價之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近,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要抓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三愛」教育,創造有效形式、形成長效機制。在各級各類學校全面開展節糧、節水、節電「三節」活動。特別是節約糧食工作,要從餐桌抓起,從食堂抓起,從各級各類學校抓起,營造勞動光榮、節約光榮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要突出誠信教育重點。

在教育系統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將學生誠信表現記實性寫進成長記錄,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有效機制,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價值觀念和制度保障。要用鐵的手腕治理考試招生違規違紀問題,用鐵的紀律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堅決守住教育考試招生這塊凈土。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出台《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創新教學方法,分學段有序推進,打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完善「青少年志願服務制度」,明確學生在學期間參加志願服務的要求,以記實方式納入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

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工作。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通過多種形式,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教會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推進體質健康測試,學生測試結果通知家長,學校測試結果向社會公開。要改進美育教學,充分發掘傳統藝術資源,因地因校制宜,教會學生使用一兩種樂器、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部署和推進各類課程改革。出台實施《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准,對各學段育人目標和各學科內容設計提出具體要求。修訂課程標准,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標准修訂工作,修訂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教學大綱,研究提出大學相關教材修訂和使用意見。做好教材編寫工作,全面修訂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教材,完成義務教育德育、語文、歷史三科起始年級統編教材審定;組織修訂中等職業教育教材;修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高質量編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確保其政治性和學術性的高度統一。

二、促公平,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用教育公平重新審視體制機制,重新評估政策措施,通過規則調整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兜底線,保障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要抓好貧困地區教育。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保證貧困家庭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研究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編織貧困地區兒童成長安全網,增強脫貧致富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重視農民工子女教育。把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流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努力保證他們能在當地就讀,完全由公辦學校接收暫時有困難的,可以採取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

努力做好隨遷子女在當地升學考試工作,擴大進一步接受更高一級教育的機會。要支持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提高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覆蓋率。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密切會同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留守兒童安全、學習、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務。要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全面部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保基本,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基本辦學條件。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資金投入,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落實《關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使貧困地區學校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符合安全、學習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對確有需要的村小和教學點,不僅要堅持辦,而且要辦好。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將各地辦學條件達標情況列入督導,全面普查,納入學校管理信息系統,並向社會公開。要多策並舉,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上水平,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要優化學校布局。學校布局規劃要納入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從嚴控制農村學校撤並行為,調整須經省級政府批准。創新學校管理模式,鼓勵強校帶弱校,組建教育聯盟,推行學區一體化管理,探索學校託管,實行公辦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

要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規模,調整完善招生規則,讓更多部屬及省屬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學生,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形成巨大的人才紅利。各地各高校都要建立健全逐步提高招收農村學生比例的長效機制,並將每年招收農村學生比例向社會公布。要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

教育資源要繼續向中西部傾斜,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形式到中西部服務,強化國家重點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為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作出貢獻。今年,全國80%以上中小學校要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奠定教育信息化基礎。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使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通達具備條件的每一個班級,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

三、調結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不斷調整優化教育結構,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也是政府教育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當前應著力在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上多下功夫。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從完善基本制度入手,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銜接、職普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今年將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全面清理各類歧視性政策,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出台關於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解決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法人屬性、產權歸屬、教師保障、財政扶持等問題。要根據三中全會要求,積極探索運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推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

四、抓改革,積極穩妥破解考試招生制度難題。

推進改革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教育改革任務艱巨繁重,三中全會作了全面部署,我們要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今年的重中之重是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出台實施方案。教育部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配套「實施意見」。各省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出台改革「實施方案」。

開展改革試點。在有意願、有條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開展改革試點。改革試點包括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改革試點省份和高校要出台試點「實施辦法」。

改進考試內容。抓緊研究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考試內容改革,完善國家考試題庫。高等職業教育推廣「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方式。

確保公平公正。這是社會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確保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理清責任、落實責任。要抓緊完善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調整高校招生委員會人員構成,增加教師、學生及校友代表。建立校長作為法人代表簽發(或授權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公布各校錄取通知書簽發人名單。對學生作弊、作假,經查實除按規定處罰外,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就學、就職單位了解。進一步清理規范和逐步減少各類加分政策。

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強改革舉措的可行性論證,加強改革的風險評估。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提前公布高考改革實施辦法。要加強對改革辦法和政策的宣傳解讀,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五、轉職能,改進教育管理方式。

政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管辦評分離」中,政府管理的改革是前提、基礎。推進政府管理改革,核心要義是加快轉變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時督促基層和學校把權接住、管好,確保放而不亂。

積極簡政放權。「善政必簡」。只有該簡的簡,該放的放,才能激發學校和社會活力、需求潛力和發展動力,才能從名目繁多、繁瑣細碎的評估、評審、評比中解脫出來,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做好該做的事、能做的事。要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按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對已經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給學校、放給社會,不能變相保留。對保留的項目,要抓緊清理審批流程,公開審批的標准、程序和結果。要統籌整合專項資金。

根據財稅體制改革要求,整合農村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統籌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資金,擴大基層和學校資金統籌使用權,提高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要減少各種檢查活動。建立檢查工作歸口管理,整合各種常規性和臨時性檢查,給學校創造一個安心靜心辦學的環境。簡政放權,當前重點是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

加強標准建設。標准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要依據標准進行規范化管理,用標准加大投入、加強監督、加強約束,從根本上減少管理中的隨意性。這些年,相繼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標准,但目前一些領域仍然空白,有的已經不合時宜,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去年教育部制定了《標准與指南》制定和發布規程,強化對國家教育標准體系的頂層設計。

要加快對一些標準的廢止、修改,制定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編制、教育質量、儀器設施、專業教學、語言文字等標准,加快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標准體系。特別是要推動健全各級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完善職業教育、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研究學前教育、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與運行保障機制,健全教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堅持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要加強教育經費監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防違規違紀行為和鋪張浪費現象。

推進法治建設。「政貴有恆」。法治是現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徵,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具有穩定持久的保障作用。要推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等4部法律一攬子修訂工作,抓緊職業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工作,不斷健全教育法律制度體系。要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健全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強化教育督導。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簡政放權,也要加強監督監管。教育督導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決策、執行、監督三者相互協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進一步完善督學、督政、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印發深化教育督導改革 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建設,充實教育督導隊伍力量。

研究制定督學管理辦法,提高督導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做好督導重點工作。督政方面,繼續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級督查、國家認定工作,探索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和復查制度,印發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辦法、省級政府發展義務教育督導考核辦法,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監督檢查。督學方面,完善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實現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推進學校規范辦學行為。

制定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辦法,推動學校辦出特色,扎實實施素質教育。質量監測方面,制定發布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方案,開展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科學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為改進教學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制定教育督導報告發布辦法,完善教育督導報告發布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復查和問責力度。

六、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教育有沒有活力,關鍵要看學校有沒有活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學校作為基本立足點,建立以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工作機制,最大程度地激發學校作為教育「細胞」的活力。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范的內部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這也是政府放權的制度前提。對公辦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根本制度,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范圍和規則。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參與機制、理事會(董事會)的社會聯系和合作機制。加強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出台高校學術委員會規程,規范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權責和運行規則。

章程是明確學校內外部權利義務關系、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載體。要按照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對民辦高校,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理事會(董事會)結構,規范決策程序。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保障校長、教職工特別是學生等相關主體的權利。對中小學,主要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實行好校長負責制,加快推進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家長委員會建設。

推進依法辦學。教育部根據《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正在研究制定依法治校指標體系,形成依法辦學的考核標准、考核辦法,為政府、社會、家長監督評價學校辦學行為和管理活動提供依據。要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評價學校領導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內容,切實推動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教育部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校辦學活動合法性的監管上,提高學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堅決杜絕任何學校出現有悖於法治原則的管理手段和規定。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申訴、學生申訴制度,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要建立教育領域公益性法律服務機制、學校安全事故依法調解制度,完善保障學校依法辦學的制度環境。

堅持面向社會。學校只有主動面向社會、服務社會,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教育部將出台關於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在辦學思路、模式、方法上向應用技術大學轉變。

七、發揮社會評價作用,動員社會參與支持監督教育

在「管辦評分離」中,評價是反饋環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客觀、科學、公開、公正的評價,是增強教育工作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學校改進工作提供依據。治理模式下的「社會評教育」,實質是要把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交給社會、回歸社會,在「管」與「辦」的互動中,保持相對獨立性,成為教育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發揮行業企業作用。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下,教育所提供的課程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創造的科研成果,最終都要接受市場和社會的檢驗。這不僅要求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做出調整,也要求我們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相應變革。行業企業是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畢業生最終的去向。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普通院校,都要加快建立行業企業評價機制,吸收行業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把行業企業的評價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重視行業企業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是個試金石,高校辦得好不好,歸根到底要看學生就業能力強不強、創業水平高不高。今年高校畢業生727萬,這都是國家寶貴人才。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責無旁貸,教育部門義不容辭。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開發就業崗位、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基層就業、激勵自主創業等方面,出台更多具體政策,解決畢業生就業創業中的具體困難。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作為高校評估重要內容。實行高校學生學籍信息和就業信息貫通,及時、准確、客觀地反映和把握各校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並向社會公布。

強化專業組織評價功能。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正確發揮評價的監測、診斷、指導功能,專業機構不可替代。要支持現有專業機構建設,發揮專業學會、行業協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要加快培育獨立於教育部門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不斷提高其評估監測水平。要引入競爭機制,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合同、委託等多種方式向專業組織購買高質量的服務。

將加快整合國家教育監測評估機構和資源,為開展專業化監測評價提供支撐。加大力度推進一些機關職能向直屬單位和社會組織轉移,原則上各司局不再直接組織評估評價評審等具體事項。委託第三方全面啟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和「教育滿意度測評」兩項監測評估工作。通過測評,及時發現問題,准確找出差距,切實提高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做好工作的自覺性、針對性,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教育滿意度。

重視社會公眾監督。社會監督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推行教育部門、高校權力清單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社會各界在公開中監督。要通過信息公開,確保社會公眾及時、便捷、有效地獲取各類教育信息,這是社會監督不可或缺的環節和基礎。強化社會評價,

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主動加強信息公開,主動讓社會了解,提高政務和校務公開的水平,提高政府和學校的公信力。對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中央關於推進政務公開的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把各項政策和重要事項依法、及時、全面、准確地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加強職能公開、依據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監督公開。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都要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意見採納情況。

要加大行政審批公開力度,及時公布行政審批項目目錄、辦理程序和審批結果。大力推進工作過程公開,及時發布重大教育項目和工程實施情況。大力推進工作結果公開,推動教育質量標准、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教育督導報告向社會公開。要公開違法違規事件查處結果。對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辦學條件能力、質量水平等信息向社會公開,讓社會了解。今年要進一步推動本科院校向社會發布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積極公開群眾關注的信息,對學校重大決策、政策及時宣傳,贏得社會理解;對突發事件要及時回應,掌握輿論主動權,樹立和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和聲譽。

當前,特別要加大高校招生和財務信息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規范公開程序、擴大公開范圍,切實加強師生和社會對招生、財務工作的監督。信息公開,核心是「公開」,關鍵在「真實」,根本在「監督」。沒有「監督」的公開,就可能是不公開、半公開,甚至是假公開。要改革信息公開監督檢查機制,引進第三方參與教育信息公開監督。

❹ 怎樣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

必須採取「確權」、「分權」、「放權」和「讓權」等四個重大舉措,科學配置教育行政權力,建立完整的公共教育權力制衡機制
遏制政府教育職能部門公共權力的不斷擴張,建立權力邊界清晰、權責匹配、相互制約、執行有力、接受監督的國家公共教育行政權力配置機制,多位專家表示,這是建立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關鍵所在。
「要全面推進我國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採取『確權』、『分權』、『放權』和『讓權』等四個重大舉措,科學配置教育行政權力,建立完整的公共教育權力制衡機制。」
「『確權』即確定教育行政權力歸屬,改變多頭管理導致互相扯皮、管理效能低下的局面。這主要表現在職業教育管理、民辦教育管理和校外機構管理方面。建議將勞動人事部門管理的技工教育、技師教育交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由教育部門統籌管理整個職業教育。勞動人事部門主要負責制定行業標准和嚴格實施職業資格制度。另外,要將民辦教育機構和校外教育機構的資格准入交給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

❺ 如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強化國家教育督導,委託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監測。健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發布,掀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的要求下,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具體部署下,《決定》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部署中,提出要「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其背後的深刻內涵與意義何在?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為何屢推難動,難在哪裡?構建政府、學校和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權責如何明晰?圍繞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瞿振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曾天山、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銀付、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
從「管理」向「治理」轉變傳遞何種內涵
過去,我們也認識到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今天我們更應認識到治理能力不足和不夠現代化的問題,也就是,不只是從上到下管的能力不足,而且是多元、平等、協調的治理能力不足。
問:「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決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怎樣理解這一總目標下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怎樣理解「治理」二字傳遞的深刻內涵?
瞿振元:當前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要放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中去理解。《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既是國家的治理學說,也是我們改革的工作目標。長期以來,我們總是提「管理」,這一次《決定》突出了「治理」二字,而且還強調治理體系、治理能力要實現現代化,我認為這是非常先進的理念,可以說是《決定》的最大亮點。
我們應該深刻理解從管理到治理這一變化的深刻內涵。管理是從上而下、一元單向的。而治理是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條件下,多元利益主體圍繞共同的目標協調與互動的過程。可以說,隨著市場經濟中行為主體的多元化、利益主體的多元化,政府與民眾、社會、企業、學校的關系也應是平等的、雙向的、互動的、協同的。
在從管理向治理轉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實現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也就成了一個緊迫而現實的任務。不僅從高等教育看是這樣,從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來看,也基本如此。
楊銀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下,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也要努力以教育管理方式創新、教育治理方式創新引領教育發展方式創新。創新教育管理方式的核心要求就是由微觀管理走向宏觀管理,由直接管理走向間接管理,由辦教育向管教育轉變,由管理向服務轉變。而教育治理超越了行政管理的視野,其核心是正確處理好政府、學校、社會的關系,並建立完整的治理結構。
問:您能否結合我國教育的現實情況,具體分析一下從「管理」到「治理」這一變化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
瞿振元:從高等教育來看,無論是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和高等教育外部環境發生的變化,都對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現實的需求和現實的可能。
在高等教育內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並且是中等程度的大眾化階段。1998年,我國共有高等院校1022所,有590多萬名在校學生,而現在,我國高等院校已經有2442所,有3000多萬名在校學生。過去的校均規模為5000人左右,現在為1萬人以上。這些不能只理解為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而應認識到高等教育組織的復雜化、結構的多樣化、水平的差異化、權益的多樣化和民主訴求的不斷增加。
除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復雜變化,高等教育的外部環境也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高等教育規模擴大後,高等教育的利益關聯者顯著增加。過去,高等院校學生人數少,很多人都不了解高等教育,覺得它神秘。而今天,讀大學是平常的事情,利益關聯者顯著增加,更多的人能夠感受高等教育,也更容易看到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整個社會都能評論高等教育的一個原因。其次,市場經濟體制也要求教育體制與之相適應,當前很多高校的經費來源多元化,籌資集資的數量在增加,有的學校總體經費中,國家撥款不足1/5。受教育者走向社會的渠道即就業通道也進一步變化,市場在就業中起決定作用。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也前所未有,等等。這些都說明高等教育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
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情況和高等教育外部環境的變化告訴我們,如果還停留在過去「管理」的概念下來發展教育事業,顯然已經不相適應了。
現實情況要求高等教育管理向高等教育治理轉變,推動中國特色現代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強調由微觀管理走向宏觀管理,由直接管理走向間接管理、由辦教育向管教育轉變、由管理向服務轉變。
過去,我們也認識到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今天我們更應認識到治理能力不足和不夠現代化的問題,也就是,不只是從上到下管的能力不足,而且是多元、平等、協調的治理能力不足。
還有一點,從高等教育治理體系來看,我們提到的管辦評分離,更准確的理解應該是管辦評分立、分工、互動、協同,根據系統論的理論,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管辦評也無法完全分離。
問:為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決定》專門就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行了具體部署,例如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進一步簡政放權,特別是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等,都成為亮點。這些舉措對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而言,意味著什麼?
楊銀付:《決定》專設一個部分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行部署。實際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要求,就是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就把職能轉變作為第一件大事,迄今已取消下放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這就是轉變行政管理方式。在教育方面,我們也要努力以教育管理方式創新、教育治理方式創新引領教育發展方式創新。
曾天山:這就意味著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創設了有利的制度大環境,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大環境決定小環境,大氣候影響小氣候。以往推動的一些教育體制改革有的無疾而終,有的不了了之,有的成了「四不像」,就是因為大環境不支持,小環境不配套,局部改革難以推動和持久。這次從綜合改革的角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著重改變政府是全能政府的觀念,著力改變政府閑不住手的狀況,是對政府自身的徹底改革。
我理解的政府管理職能轉變有三層意思,一是要分權,理順政校關系、政事關系、政社關系,政府應當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住,著重方向把握和戰略管理。二是要放權,政府要抓大放小,要捨得簡政放權,把不該管又管不好的微觀事務向學校放權,向中介放權,向社會放權,要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要加快事業單位經營型和公益型分類改革,成為真正的社會專業中介組織,要完善社會參與機制。三是要監權,善於運用綜合政策工具(如法律、規劃、經費、標准、監測、評價、督導)進行引導和問責。這三者關系處理好了,就能打破以往存在的「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進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支撐」的良性循環。
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難在哪裡
政府長期在放權和收權之間糾結,而事權不匹配,權責不統一,學校和社會也不願接,給人的感覺是教育發展多改革少,簡政放權喊得多做得少。因此,改革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改別人,而是改革自己,卸下利益的包袱才能輕裝前進。
問: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後,我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改革至今,我國教育管理體制的現狀如何?有哪些弊端?「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的重要意義何在?
曾天山:教育行政體制是政府行政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經濟體制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自1985年以來不斷推進,確實有很大的進展,特別是明晰了中央和地方權責,但並沒有徹底改變行政獨大的局面。公辦學校辦學基本聽命於政府,各級教育督導機構絕大部分附屬於教育行政部門,大多數評價活動都是政府自己進行或委託直屬事業單位開展。這樣政府既是辦學的主體,又是管理的主體,還是評價的主體,決策、執行、監督一體化,相當於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還是解說員。這種現狀帶來的結果必然是自說自話,缺乏公信力,缺乏說服力,缺乏相互監督和相互制約,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難以問責和及時改進,長此以往就陷入僵化固化的泥潭,教育發展失去動力和活力。因此,推進管辦評分離是現代教育管理制度的必然選擇,是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國的制度保障。
李希貴:從1985年至今,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召開了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一直在試圖突破教育的計劃經濟色彩,還教育的本來面目,但是我們看到的結果卻依然是管得過死、學校活力不足、社會參與程度不高,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基本沒有形成。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再次發力,提出要重點突破的也是「促進管辦評分離」,快3年了,應該說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市場的主體是企業,教育的主體是學校,辦學是學校的事情,但是長期以來,學校需要的教師要由人事部門招聘,教師工資要由財政部門發放,教師職稱評聘,也要由主管部門來管,學校成了局外人。更有甚者,一些地區連各個學校的學習進度也要按照主管部門統一要求來進行,長期以來,大一統的管理體制讓校長無法施展抱負,學校千校一面,學生沒有選擇的餘地,個性化培養無從談起,這也是長期以來教育備受指責的根本症結所在。
《決定》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只有政府、學校、社會各歸其位、依法盡責,決策、執行、監督相對分離,這種「三角形」的體制才能形成相對獨立、彼此尊重的關系,才能保障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楊銀付: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可以從不同層面來理解,其中最具全局視野的,就是管辦評分離的改革,因為它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它要求轉變全能型政府的職能模式,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范有序的現代公共服務政府教育管理體制,構建「政府管教育、學校辦教育、社會評教育」的教育發展新格局。這一改革必將解放和發展教育生產力,解放和增強教育活力。
問:有人說,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是教改中最難啃也必須啃的硬骨頭,怎樣理解?為什麼1985年就提出放權,但感覺真正的放權很少,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難在哪裡?
曾天山: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難點,為什麼這么說?我理解,一是因為中國之大,人口之多,教育之復雜,非強有力的政府難以維持運轉和持續發展;二是因為我國學校大多數是政府公辦的,民辦學校歷史短暫,公民辦學校內部治理結構還不完善;三是因為社會組織發育不成熟,獨立的中介組織起步晚,公信力不足;四是因為改革者在切割自身利益方面,難以下決心、出狠手,多放事權,少放人事財物權,多放虛權,少放實權。這種狀況導致了政府管理「不放權不行,放權也不行」的尷尬局面,長期在放權和收權之間糾結,而事權不匹配,權責不統一,學校和社會也不願接,給人的感覺是教育發展多改革少,簡政放權喊得多做得少。因此,改革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改別人,而是改革自己,卸下利益的包袱才能輕裝前進。
李希貴:所謂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說白一點,其實就是改革到了需要革掉一些部門的「利益之命」的時候,他們手裡把握這些權力已經成為習慣,甚至,沒有了這些權力,有些部門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有些崗位也沒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我們必須充分估計改革之艱難,可以說,沒有政府的強力推動,改革不會自動發生。
但是,我想特別強調的是,現在的情況已經與1990年以前完全不同了。那個時候的放權,是指教育行政部門放權給學校,而現在,在許多本來學校應該擁有的權力上,不僅學校沒有了決定權,連教育行政部門也沒有多少發言權,大都被人事、財政、發改等部門收去了,所以,在許多方面,教育部門已經無權可放,必須從政府層面認真排查梳理,把真正應該還給學校的權力交出來。
教育體制的弊端大家都很清楚,國外教育發達國家有比較成熟的體制可借鑒,國內也有成功的實踐。2004年,我在濰坊市教育局任局長,濰坊市無論是老師還是校長,長期被行政級別帶來的弊端所困,在濰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濰坊一次性取消了全市所有中小學校的行政級別,建立了校長職級制管理新機制,涉及930多名有級別的校長、副校長,他們的檔案全部從組織人事部門轉移到教育部門管理。教育改革的關鍵是黨委主要領導的境界、膽識。雖然說「改革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但是經過實踐檢驗,濰坊的校長嘗到了改革的甜頭。濰坊的中小學校長不用再去參加不相乾的會議、活動,可以靜下心來一心一意研究辦學,依靠出色的辦學業績贏得比以往更多的尊重。改革難不難,關鍵看誰來推動。
再比如,給學校下放權力,不能靠文件、靠會議,也不能僅靠覺悟,關鍵是要有落實的措施。如果機制不改,即使換了人,往往也只能管一時。改到深處是制度,要把改革落到實處,還是要從制度的變革起步。
新型關系需要怎樣明確權責
政府轉變職能首先要轉變「管」學校的思維,樹立起以學校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工作機制。學校自主辦學,就是學校獨立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職責,最終實現依法自主管理教師、自主實施課程,按照章程辦學。社會在參與學校辦學中實現對學校的監督。
問: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大的方向是構建政府、學校和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這個新型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具體權責應該如何明晰?
曾天山:構建政府、學校和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我感覺不能再是「新瓶裝舊酒」,而是扎扎實實改革、實實在在推進。教育領域管辦評分離的內涵,就是政府管教育、學校辦教育、社會評教育。
政府必須依法行政,轉變職能、改進管理方式,加強宏觀管理,變微觀管理為宏觀管理、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堅決實行簡政放權,落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如招生、人事、財務、教學、學術、對外合作等許可權。同時,注意發揮社會組織在教育評估監測中的作用,進一步調動行業協會、專業學會、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參與教育公共治理的積極性,鼓勵專門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評估監測教育成效,適時將委託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監測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程序之中,作為完善評估監測制度體系的重要運作方式。
楊銀付:政府在管理教育中,要改變直接管理學校的單一方式,綜合運用立法、撥款、規劃、標准、規則、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學校是辦學的主體,應依法保障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同時由學校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適應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是對「如何辦教育」的核心要求。在評教育方面,就是要推進專業評價,鼓勵專門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進行評估,形成由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多元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在管理—辦學—評價的綜合改革中,管理的改革和創新是上游,是基礎性的,是首先需要改革的方面,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管理上的放權,將為辦學和評價上的創新提供空間,牽一發而動全身。辦學的改革和創新是核心,從辦人民滿意教育而言,教育行政部門並不直接提供教育,教育行政部門提供的是教育政策,學校才直接提供教育,辦學的質量直接決定著教育的質量,辦學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是教育的細胞,教育改革只有最終落實到學校層面,體現到教師和學生身上,才真正見到了實效。評價的改革和創新也十分重要,評價往往是指揮棒,下游的評價可以反過來帶動上游的管理和中游的辦學。例如,教育部今年出台了《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從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5個方面設立20項指標,這可以看作是教育部在管教育,設立了評價指標和評價規則,具體的評價可交給專業機構按照規則去評,而這一評價將反過來直接引導學校更好辦學,改變片面應試傾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李希貴:這些年,我在不同場合多次呼籲要加快制定《學校法》進程,用法律形式確定政府、學校、社會的關系。這個新型關系,我認為應該這樣表述: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參與監督。政府轉變職能首先要轉變「管」學校的思維,樹立起以學校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工作機制。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學校,教育局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教育局的職責是全心全意為學校發展服務。學校自主辦學,就是學校獨立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職責,最終實現依法自主管理教師、自主實施課程,按照章程辦學。社會承擔起過去政府管理的職能,在參與學校辦學中實現對學校的監督。這三者不再是單純的「管」和「被管」的關系,應該各司其職。否則,教育就會畸形發展。
落實《決定》提出的措施,將給我國教育帶來深刻的變革,使教育真正回歸到教學規律和人的成長規律。政府依法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不再套用行政思維對待學校、管理校長,真正把辦學的權力還給學校,讓學校依法承擔起應該擔負的責任,這些改革必將釋放出學校的巨大的活力。邁出這關鍵的一步,中國教育將煥然一新。

❻ 如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必須採取「確權」、「分權」、「放權」和「讓權」等四個重大舉措,科學配置教育行政權力,建立完整的公共教育權力制衡機制
遏制政府教育職能部門公共權力的不斷擴張,建立權力邊界清晰、權責匹配、相互制約、執行有力、接受監督的國家公共教育行政權力配置機制,多位專家表示,這是建立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關鍵所在。
「要全面推進我國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採取『確權』、『分權』、『放權』和『讓權』等四個重大舉措,科學配置教育行政權力,建立完整的公共教育權力制衡機制。」張志勇說。
「『確權』即確定教育行政權力歸屬,改變多頭管理導致互相扯皮、管理效能低下的局面。這主要表現在職業教育管理、民辦教育管理和校外機構管理方面。建議將勞動人事部門管理的技工教育、技師教育交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由教育部門統籌管理整個職業教育。勞動人事部門主要負責制定行業標准和嚴格實施職業資格制度。另外,要將民辦教育機構和校外教育機構的資格准入交給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張志勇說。
對於教育、編制、人事部門管理許可權相互交叉、邊界模糊現象,張志勇提出,要盡快「分權」。張志勇建議,在教育人事權力配置方面,國家必須釐清各自權力邊界,將教師招聘權和職務(職稱)評審權還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財政權力配置方面,要與教育、財政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建立權力清晰、權責明確、分權與制衡相統一的教育財政管理體制。
在「放權」方面,張志勇認為,加快教育管理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向地方政府和學校放權,是激活地方政府和學校辦學活力的關鍵。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向省級政府下放地方教育的統籌權,包括教育管理職能的調整,教育事業的規劃等;下放高等教育的統籌權,包括高等學校的設立權、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改革權等;下放統籌推進教育改革的自主權,包括符合國家法規和中央政策的各項教育改革試點。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向學校放權,關鍵是要依法確保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包括人事管理自主權、自主招生權、財政教育經費和合法募集的教育經費的自主使用權等。
「在歸還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同時,學校和學院也必須完善內部治理機制。」石中英說,從高校而言,學校要為學院發展服務,要建立學術委員會,確定以學術權力為軸心,同時要用好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黨政聯席會議等民主管理的平台,才能激發基層創造改革的活力,促進中國大學的內涵式發展。
對於一所中學來說,郭涵認為,學校要提高治理能力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第一要全面、准確理解改革的任務,自覺地運用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戰略思維、底線思維來思考問題、謀劃思路、改進工作,要進行綜合改革,不能顧此失彼、跑偏走樣,也不能斷章取義、生搬硬套。要給學校一定的自主權,要明確學校的辦學目標。第二要廣泛凝聚共識,有所擔當。隨著形勢的發展,改革的難度和風險都在不斷加大。過去合理的做法,現在可能不適應現實需要了。以前長期有效的,可能現在失靈了。要建設學習型學校,解放思想,增強改革的信心,形成改革合力。第三要協調推進改革,在教育內部,統籌推進課程、教學、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從人民群眾和廣大師生最期盼的事項改起,從各個部門、社會各界、師生員工形成共識的環節改起,促公平、抓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北京中關村第一小學校長劉暢也認為,在政府放權的同時,學校也應加快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要從管理走向引領,從標准走向個性,從制度走向文化,從行政走向學術,從資源走向開放。「一方面,要激發教師的生命自覺,把各種教學自主權還給教師;另一方面,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校事務。此外,要帶動家長、社區一起參與學校的教育活動,構建起一個全方位的立體教育環境。」
「讓權」,即改變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集權管理教育的局面,充分調動社會包括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參與教育管理、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張志勇說:「一是向社會組織讓權,各級政府可以把各種決策、專業管理、質量管理、教育改革項目等委託給具有資質的教育專業服務機構或者行業協會。二是向社會讓權,讓作為教育利益相關方的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各級各類教育的決策、監督和管理。」
「現在最重要的是調整政府的角色定位,改變政府的管理方式。要建立委員會制來吸收社會力量參與教育決策和教育內部管理。要真正建立和發展一批中介機構,特別是學術性的專業組織來參與教育的管理。要通過完善立法和學校的章程來完善學校制度。還要進一步推進信息公開。」劉寶存說。
「此外,要通過一定的手段對行政權力進行嚴格制約。」褚宏啟說,第一要通過實體立法限制教育行政權力,政府依然需要對學校進行監控,但應該強調服務和支持,強調間接管理、宏觀管理。第二要進行程序立法,通過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申訴等手段限制政府權力。第三要實行行政問責,三者合一能讓權力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又受到一定製約,這才是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特點。(記者 易鑫)

❼ 如何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第二次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時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創新創業的融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培養現代化建設所需高素質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劉延東指出,「十二五」以來,教育信息化成績顯著,「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三項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教育資源和教育管理兩大平台廣泛應用,有力促進了教育改革和發展。

劉延東強調,「十三五」時期,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的孩子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要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創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把握「互聯網+」潮流,通過開放共享教育、科技資源,為創客、眾創等創新活動提供有力支持,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提供教育公共服務。要推進學生、教職工、教育機構等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形成覆蓋全國、互聯互通的雲服務體系,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2015年,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85%,多媒體教室擁有率達77%,37.1%的學校已實現全部應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

(來源:中國教育報)

❽ 目前制約教育治理現代化最主要的因素有哪些

數學教學是基礎教育中的一個主要構成部分,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現階段,我國數學教學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如教學隊伍不夠強大,教學方法存在缺陷等,這要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不斷地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提出相應的完善策略,並應用到具體的數學教學課堂中,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這不但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 現階段數學教學現狀

數學知識結構復雜、內容煩瑣,數學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另外,現階段學生課堂作業較多,學習任務相對較重,而數學又是一門理論性、邏輯性和空間性較強的學科,很多知識不易理解,這阻礙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現階段,大部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片面追求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忽略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教育改革對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落實素質教育,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片面追求成績的提高。簡言之,新課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二 現階段數學教學質量的制約因素

  1. 學科自身

  2. 數學知識是點、線、面的結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削弱學習興趣,另外,現階段我國數學教學環境單一、教學方法陳舊、信息溝通單向,這增加了數學教學的機械程度,教師單純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略了學生在課堂教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本應該是一個雙向的、師生互動的過程。數學教學不單純是數學公式、概念和法則等的講解,更應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3. 2.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

  4. 雖然,現階段教學設施基本配備齊全,但教學中的各種設備利用率不是很高。一些設備過於形式化,很少應用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另外,近年,隨著教師隊伍規模不斷擴大,師資水平提高卻並不明顯,一些年輕教師缺少工作經驗,而有經驗的老教師教學方法過於陳舊。

  5. 3.教材和數學課後輔導

  6. 據相關教學調查表明,現階段的數學教材只適用於一小部分學生,大部分學生不確定教材是否適用,還有極少數認為教材偏難,這制約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家長和教師不注重課後輔導,單純依靠課堂上的教學和學生自身的學習,很難掌握數學技能。因此,門應該慎重、合理選用數學教材,注重學生的課後輔導,正確引導、加深鞏固數學知識。

  7. 三 現階段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策略

  8. 1.加強教育監管,保證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

  9. 為適應現代化教學需求,學校應該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加強學校和學生監護人之間的聯系,應要求、督促學校配備心理輔導教師,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和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個人興趣,發揮自身特長,進而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建立自信。

  10. 2.教師增強歷史使命感

  11.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燈塔,影響著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教師自身也應不斷學習,樹立創新意識和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並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關心學生成長。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針對學生自身的狀況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還應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幫助學生解決自身問題,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能感知、學習和分析教師思考問題的方式,以此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12. 3.改善教學環境

  13. 教學環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它是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前提條件,直接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模式的選擇、教學效果的檢驗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環境的作用,一定要依照科學的教學原則。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了解學生成長的各個時期特點;依據學生自身的發展需要,加強教學薄弱環節的管理,著重解決問題,最終提高教學質量,使教學效益最大化。

  14. 4.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5. 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成績的動力源泉。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針對學生自身特點,制訂個性化培養方案;課堂教學是提高綜合素質的主要渠道,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16. 數學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學生、家長或者學校單方面的努力就能達到數學成績的提高,這需要家庭、學生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因此,若想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應該立足於現狀,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和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學方法,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培養更多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和綜合型人才。

❾ 如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充分認識行政體制來改革在推進自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力的集中體現。在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就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事務的能力。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必須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體制改革提出了許多明確要求,強調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這些都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緊緊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總體研究,細化改革的重點任務、路線圖和時間表,到2020年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以此為基礎,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

❿ 如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政府宏觀管理,就是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方式,把該放的放掉,把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學校自主辦學,就是要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明確權利責任,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社會廣泛參與,就是教育質量要接受社會評價、教育成果要接受社會檢驗、教育決策要接受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政府、學校、社會,管、辦、評三者之間,權責邊界既應當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對的,既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
一、把方向,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把握辦學方向,是政府的首要職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工作,始終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當前的關鍵,是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實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體現到課程標准、教材編寫以及考試評價之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近,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要抓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三愛」教育,創造有效形式、形成長效機制。在各級各類學校全面開展節糧、節水、節電「三節」活動。特別是節約糧食工作,要從餐桌抓起,從食堂抓起,從各級各類學校抓起,營造勞動光榮、節約光榮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要突出誠信教育重點。
在教育系統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將學生誠信表現記實性寫進成長記錄,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有效機制,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價值觀念和制度保障。要用鐵的手腕治理考試招生違規違紀問題,用鐵的紀律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堅決守住教育考試招生這塊凈土。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出台《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創新教學方法,分學段有序推進,打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完善「青少年志願服務制度」,明確學生在學期間參加志願服務的要求,以記實方式納入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
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工作。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通過多種形式,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教會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推進體質健康測試,學生測試結果通知家長,學校測試結果向社會公開。要改進美育教學,充分發掘傳統藝術資源,因地因校制宜,教會學生使用一兩種樂器、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部署和推進各類課程改革。出台實施《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准,對各學段育人目標和各學科內容設計提出具體要求。修訂課程標准,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標准修訂工作,修訂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教學大綱,研究提出大學相關教材修訂和使用意見。做好教材編寫工作,全面修訂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教材,完成義務教育德育、語文、歷史三科起始年級統編教材審定;組織修訂中等職業教育教材;修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高質量編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確保其政治性和學術性的高度統一。
二、促公平,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用教育公平重新審視體制機制,重新評估政策措施,通過規則調整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兜底線,保障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要抓好貧困地區教育。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保證貧困家庭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研究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編織貧困地區兒童成長安全網,增強脫貧致富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重視農民工子女教育。把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流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努力保證他們能在當地就讀,完全由公辦學校接收暫時有困難的,可以採取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
努力做好隨遷子女在當地升學考試工作,擴大進一步接受更高一級教育的機會。要支持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提高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覆蓋率。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密切會同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留守兒童安全、學習、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務。要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全面部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保基本,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基本辦學條件。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資金投入,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落實《關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使貧困地區學校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符合安全、學習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對確有需要的村小和教學點,不僅要堅持辦,而且要辦好。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將各地辦學條件達標情況列入督導,全面普查,納入學校管理信息系統,並向社會公開。要多策並舉,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上水平,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要優化學校布局。學校布局規劃要納入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從嚴控制農村學校撤並行為,調整須經省級政府批准。創新學校管理模式,鼓勵強校帶弱校,組建教育聯盟,推行學區一體化管理,探索學校託管,實行公辦學校標准化建設,加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
要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規模,調整完善招生規則,讓更多部屬及省屬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學生,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形成巨大的人才紅利。各地各高校都要建立健全逐步提高招收農村學生比例的長效機制,並將每年招收農村學生比例向社會公布。要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
教育資源要繼續向中西部傾斜,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形式到中西部服務,強化國家重點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為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作出貢獻。今年,全國80%以上中小學校要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奠定教育信息化基礎。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使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通達具備條件的每一個班級,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
三、調結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不斷調整優化教育結構,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也是政府教育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當前應著力在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上多下功夫。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從完善基本制度入手,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銜接、職普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今年將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全面清理各類歧視性政策,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出台關於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解決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法人屬性、產權歸屬、教師保障、財政扶持等問題。要根據三中全會要求,積極探索運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推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
四、抓改革,積極穩妥破解考試招生制度難題。
推進改革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教育改革任務艱巨繁重,三中全會作了全面部署,我們要一項一項地抓好落實。今年的重中之重是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出台實施方案。教育部將出台「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配套「實施意見」。各省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出台改革「實施方案」。
開展改革試點。在有意願、有條件的若干省份和高校開展改革試點。改革試點包括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改革試點省份和高校要出台試點「實施辦法」。
改進考試內容。抓緊研究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考試內容改革,完善國家考試題庫。高等職業教育推廣「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方式。
確保公平公正。這是社會各界最為關心的問題。確保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理清責任、落實責任。要抓緊完善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調整高校招生委員會人員構成,增加教師、學生及校友代表。建立校長作為法人代表簽發(或授權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公布各校錄取通知書簽發人名單。對學生作弊、作假,經查實除按規定處罰外,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提供就學、就職單位了解。進一步清理規范和逐步減少各類加分政策。
加強宣傳引導。要加強改革舉措的可行性論證,加強改革的風險評估。充分考慮教育的周期性,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提前公布高考改革實施辦法。要加強對改革辦法和政策的宣傳解讀,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五、轉職能,改進教育管理方式。
政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管辦評分離」中,政府管理的改革是前提、基礎。推進政府管理改革,核心要義是加快轉變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時督促基層和學校把權接住、管好,確保放而不亂。
積極簡政放權。「善政必簡」。只有該簡的簡,該放的放,才能激發學校和社會活力、需求潛力和發展動力,才能從名目繁多、繁瑣細碎的評估、評審、評比中解脫出來,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做好該做的事、能做的事。要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按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對已經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給學校、放給社會,不能變相保留。對保留的項目,要抓緊清理審批流程,公開審批的標准、程序和結果。要統籌整合專項資金。
根據財稅體制改革要求,整合農村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統籌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資金,擴大基層和學校資金統籌使用權,提高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要減少各種檢查活動。建立檢查工作歸口管理,整合各種常規性和臨時性檢查,給學校創造一個安心靜心辦學的環境。簡政放權,當前重點是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
加強標准建設。標准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要依據標准進行規范化管理,用標准加大投入、加強監督、加強約束,從根本上減少管理中的隨意性。這些年,相繼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標准,但目前一些領域仍然空白,有的已經不合時宜,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去年教育部制定了《標准與指南》制定和發布規程,強化對國家教育標准體系的頂層設計。
要加快對一些標準的廢止、修改,制定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編制、教育質量、儀器設施、專業教學、語言文字等標准,加快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標准體系。特別是要推動健全各級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完善職業教育、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研究學前教育、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與運行保障機制,健全教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堅持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要加強教育經費監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防違規違紀行為和鋪張浪費現象。
推進法治建設。「政貴有恆」。法治是現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徵,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具有穩定持久的保障作用。要推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等4部法律一攬子修訂工作,抓緊職業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工作,不斷健全教育法律制度體系。要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健全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強化教育督導。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簡政放權,也要加強監督監管。教育督導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決策、執行、監督三者相互協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進一步完善督學、督政、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印發深化教育督導改革 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加強教育督導機構建設,充實教育督導隊伍力量。
研究制定督學管理辦法,提高督導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做好督導重點工作。督政方面,繼續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級督查、國家認定工作,探索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和復查制度,印發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辦法、省級政府發展義務教育督導考核辦法,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監督檢查。督學方面,完善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實現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推進學校規范辦學行為。
制定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辦法,推動學校辦出特色,扎實實施素質教育。質量監測方面,制定發布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方案,開展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科學評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為改進教學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制定教育督導報告發布辦法,完善教育督導報告發布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復查和問責力度。
六、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教育有沒有活力,關鍵要看學校有沒有活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學校作為基本立足點,建立以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工作機制,最大程度地激發學校作為教育「細胞」的活力。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范的內部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這也是政府放權的制度前提。對公辦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根本制度,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范圍和規則。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參與機制、理事會(董事會)的社會聯系和合作機制。加強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出台高校學術委員會規程,規范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權責和運行規則。
章程是明確學校內外部權利義務關系、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載體。要按照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對民辦高校,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理事會(董事會)結構,規范決策程序。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保障校長、教職工特別是學生等相關主體的權利。對中小學,主要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實行好校長負責制,加快推進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家長委員會建設。
推進依法辦學。教育部根據《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正在研究制定依法治校指標體系,形成依法辦學的考核標准、考核辦法,為政府、社會、家長監督評價學校辦學行為和管理活動提供依據。要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評價學校領導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內容,切實推動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教育部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校辦學活動合法性的監管上,提高學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堅決杜絕任何學校出現有悖於法治原則的管理手段和規定。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申訴、學生申訴制度,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要建立教育領域公益性法律服務機制、學校安全事故依法調解制度,完善保障學校依法辦學的制度環境。
堅持面向社會。學校只有主動面向社會、服務社會,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教育部將出台關於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在辦學思路、模式、方法上向應用技術大學轉變。
七、發揮社會評價作用,動員社會參與支持監督教育。
在「管辦評分離」中,評價是反饋環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客觀、科學、公開、公正的評價,是增強教育工作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學校改進工作提供依據。治理模式下的「社會評教育」,實質是要把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交給社會、回歸社會,在「管」與「辦」的互動中,保持相對獨立性,成為教育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發揮行業企業作用。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下,教育所提供的課程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創造的科研成果,最終都要接受市場和社會的檢驗。這不僅要求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做出調整,也要求我們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相應變革。行業企業是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畢業生最終的去向。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普通院校,都要加快建立行業企業評價機制,吸收行業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把行業企業的評價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重視行業企業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是個試金石,高校辦得好不好,歸根到底要看學生就業能力強不強、創業水平高不高。今年高校畢業生727萬,這都是國家寶貴人才。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責無旁貸,教育部門義不容辭。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開發就業崗位、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基層就業、激勵自主創業等方面,出台更多具體政策,解決畢業生就業創業中的具體困難。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作為高校評估重要內容。實行高校學生學籍信息和就業信息貫通,及時、准確、客觀地反映和把握各校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並向社會公布。
強化專業組織評價功能。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正確發揮評價的監測、診斷、指導功能,專業機構不可替代。要支持現有專業機構建設,發揮專業學會、行業協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要加快培育獨立於教育部門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不斷提高其評估監測水平。要引入競爭機制,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合同、委託等多種方式向專業組織購買高質量的服務。
將加快整合國家教育監測評估機構和資源,為開展專業化監測評價提供支撐。加大力度推進一些機關職能向直屬單位和社會組織轉移,原則上各司局不再直接組織評估評價評審等具體事項。委託第三方全面啟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和「教育滿意度測評」兩項監測評估工作。通過測評,及時發現問題,准確找出差距,切實提高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做好工作的自覺性、針對性,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教育滿意度。
重視社會公眾監督。社會監督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推行教育部門、高校權力清單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社會各界在公開中監督。要通過信息公開,確保社會公眾及時、便捷、有效地獲取各類教育信息,這是社會監督不可或缺的環節和基礎。強化社會評價,
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主動加強信息公開,主動讓社會了解,提高政務和校務公開的水平,提高政府和學校的公信力。對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中央關於推進政務公開的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把各項政策和重要事項依法、及時、全面、准確地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加強職能公開、依據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監督公開。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都要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意見採納情況。
要加大行政審批公開力度,及時公布行政審批項目目錄、辦理程序和審批結果。大力推進工作過程公開,及時發布重大教育項目和工程實施情況。大力推進工作結果公開,推動教育質量標准、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教育督導報告向社會公開。要公開違法違規事件查處結果。對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辦學條件能力、質量水平等信息向社會公開,讓社會了解。今年要進一步推動本科院校向社會發布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積極公開群眾關注的信息,對學校重大決策、政策及時宣傳,贏得社會理解;對突發事件要及時回應,掌握輿論主動權,樹立和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和聲譽。
當前,特別要加大高校招生和財務信息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規范公開程序、擴大公開范圍,切實加強師生和社會對招生、財務工作的監督。信息公開,核心是「公開」,關鍵在「真實」,根本在「監督」。沒有「監督」的公開,就可能是不公開、半公開,甚至是假公開。要改革信息公開監督檢查機制,引進第三方參與教育信息公開監督。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