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治理的模式

治理的模式

發布時間: 2020-11-20 16:06:57

㈠ 英美公司治理的模式對我國公司治理結構有何啟示

世界各國公司治理模式可以分為:英美的市場監控模式、德日的股東監控模式、東南亞國家的家族控制模式以及前蘇聯和東歐國家「內部人控制」模式。實際上,東南亞國家的家族控制模式與德日的股東監控模式有相似之處,兩者的共同特點均表現為大股東的直接監控,只不過在德國 和日本,大股東主要表現為銀行或大財團,而在東亞國家,大股東主要為控股家族。前蘇聯和東歐國家「內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出現是因為在國家經濟處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特殊階段,由於市場機制發育滯後、有關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引起的。因此,公司治理模式實質上可以分為兩種:英美的市場監控型和德日式的股東監控型。

20世紀80年代,由於德國和日本的公司後來居上,在全球市場上對英美的公司造成巨大威脅,引起了公司治理專家對英美的外部監控模式進行反思。一些專家認為,德國和日本公司競爭力的提高得益於其有效的內部監控模式,因此,在這一時期,以內部監控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倍受推崇。然而,90年代以後,隨著以內部監控為主的公司所發生的一系列損害股東利益的關聯交易、內幕交易不斷曝光,人們又認識到了德日內部控制模式的不足。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更使人們強化了這種認識,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受到推崇。然而,近年來,英美的市場監控模式也暴露出不少的問題,如:安然公司倒閉、安達信公司解體和世界通信公司造假等事件。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資本市場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種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都在逐步暴露出各自的不足:

以美國為代表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在傳統的自由市場經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以外部監督為主的模式。美國公司受到企業外部主體如政府、中介機構等和市場的監督約束,但因股權過於分散,股權結構不穩定,一般股東不可能聯合起來對公司實施有效的影響,使股東對高級管理人員的監控力度大為減弱,形成了「弱股東,強管理層」的現象。

以德、日為代表的公司治理是一種典型的內部監控模式。雖然它們也有發達的股票市場,但對於公司籌資以及監控而言,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其主要原因在於,公司的資本負債率較高,股權相對集中。特別是法人之間相互穩定持股,以及銀行對公司的持股和干預,使公司內部的各相關利益主體監控公司成為可能。但是這種公司治理模式存在市場治理機制薄弱的缺陷。

以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為代表的家族治理模式,是建立在以家族為主要控股股東基礎上的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成員內的權力分配和制衡。其特徵是:一方面,董事會成員、經理人員具有一定的排外性;另一方面則表現為企業決策方式的「家長化」。

而出現在前蘇聯和東歐等轉軌經濟國家的內部人控制模式本身是一種不健全、不完善的模式,這種模式既缺乏股東的內部控制,又缺乏公司外部治理市場及有關法規的監控,從而導致公司的經理層和職工成為企業實際控制人,導致經理層利用計劃經濟解體後留下的真空,對企業實行強有力的控制,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企業的實際所有者。

可見,各類治理模式都面臨著新的挑戰。採用外部監控模式的企業開始懷疑完全依賴市場監控的有效性,從而把目光轉向公司內部,要求獨立董事發揮更有效的內部監督作用;採用內部監控模式的企業開始重視市場因素對公司治理的有效作用;以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為代表的採用家族模式的企業也開始借鑒良好公司治理的成功經驗,著手進行公司治理的系列改革,包括加強法律法規等制度建設、制定公司治理規范、強調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和監管、引入獨立董事制度、加強對中小股東的保護等等,而以前蘇聯和東歐為代表的內部人控制模式存在更多的弊端,更需改進。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單純以某種監控方式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都不是最佳的,只有綜合各種模式的優點建立的公司治理機制,才能最有效地保護股東權益,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

近年來,英美等國開始對其公司治理模式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制定公司治理的各種原則、指引、章程、鼓勵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要求公司增強董事會的獨立性、在董事會內引入一定數量的獨立董事等,希望通過這些措施,增強公司的內部監控力度,以彌補外部監控不足的缺陷。而德日企業也效仿英美的公司治理模式。目前,東南亞採用家族控制模式的企業正在學習英美國家的公司治理模式,其家族特色逐步弱化;而前蘇聯和東歐等轉軌經濟國家的內部人控制模式,也在隨著其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逐漸向國際標准靠攏。

由此看來,雖然世界各國都根據自己的文化背景,建立了具有本國(地區)特徵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是各種公司治理模式正在相互滲透、交融和趨同。

為什麼世界各國公司治理模式正在趨同呢?這主要是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交流的范圍越來越廣泛,交流的程度越來越深入,交流的頻率越來高,全球化已經反映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逐步形成了政治一體化、經濟一體化、文化一體化等等。這使得我們的地球「變小了」,成為了「地球村落」,世界上各個國家的人們已經成為「地球村」中的一個村民。既然都生活在「地球村」這一個村落里,那麼各個國家就應該遵循一些相同的東西,而不能老是強調自己的特點,搞些例外,這樣既不利於整個社會的發展,實際上也不利於自己的發展。這種現象反映在公司治理模式上就是公司治理模式的趨同化。

世界公司治理模式趨同化對改善中國公司治理模式的啟示

隨著世界各國文化的交融和趨同,各種公司治理模式也在趨同,因此中國公司的治理模式就不能過分強調自己的特殊性、過分強調中國特色,而應該順應時代和世界的潮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要求、能夠與國際接軌的公司治理模式。

目前,國企改革已進入最後的攻堅階段,即制度創新階段,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也就是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機制。而要規范,就不應強調所謂的「中國特色」,如果在公司治理模式問題上過於強調中國特色,所建立的公司治理機制就不會完善,所建立的現代企業制度也會是假的,名似而實不是。這樣,中國公司日深的種種沉痾就難以根除,當然更不能保證公司健康穩步地發展。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實際上就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公司治理機制不完善而造成的,而不完善的原因就在於其治理機制過分有特色。亞洲金融危機暴露了亞洲公司治理的薄弱環節,亞洲金融危機也表明,如果不具備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一個國家的經濟將可能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暴露出嚴重缺陷,甚至喪失已經取得的經濟發展成果。對於中國來說,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關繫到中國吸引外資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直接關繫到中國經濟改革的成敗。中國已經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中國正在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並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要想不重蹈東南亞國家的覆轍,就必須按照國際標准進行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革,按照國際標准建立和完善我國的公司治理制度。

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現有公司中的大部分是由原國有企業或其他政府部門控制的實體重組改制而成。在改制過程中,有些公司的運作比較規范,然而在很多情況下,尚未真正實現向公司制的轉變。公司治理結構存在不少問題,這實際上就是中國公司治理的「特色」。其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股權結構不合理,「超級股東」控制一切,並導致了種種問題。因此,這個問題的解決是改善我國公司治理機制的首要問題。為了實現股權結構的合理與優化,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國有股減持,並在減持的過程中引入機構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改變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狀況,形成幾個大股東持股比例相當的格局。改善和優化股權結構,可以通過出讓國家股、國有法人股或者資產重組等方式,降低國有股權的集中程度;另一方面可借鑒日本法人相互持股的經驗,嘗試發展法人持股和機構持股,特別是法人交叉持股模式,構造穩定的大股東。

國有股獨大問題的解決只是為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奠定了基礎,還需根據《公司法》、《證券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形成一個規范、標準的公司治理准則。這個准則應該分顯示出我國公司治理制度的規范性、標准性,要充分體現出平等對待所有股東,保護股東合法權益的原則;強化董事的誠信與勤勉義務;發揮監事會的監督作用;建立健全績效評價與激勵約束機制;保障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利;強化信息披露,增加公司透明度。

㈡ 公司的結構治理模式有哪些

公司的結構治理模式主要市場經濟國家的實踐看,主要有美國式、日本式和回德國式三種模答式。美國管理方式特點:1、靈活的市場化的人力資源配置 ;2、以詳細職務分工為基礎的專業化和制度化管理 ;3、人力資源培訓十分廣泛;4、強烈物質刺激為基礎的工資制度 ;日本管理方式特點:1、終身僱傭制 ;2、時間控制;3、准時生產制;4、嚴格品控。德國企業管理方式特點:1、完善的職業培訓機制和職工廣泛參與管理。2、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與人事管理戰略。3、品牌導向和市場營銷國際化。

公司治理結構普遍接受的定義是:根據企業理論的合約方法,所謂公司治理結構,就是協調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相互之間關系的一種制度,涉及指揮、控制、激勵等方面的活動內容。換言之,就是藉以處理(治理)企業各種合約的一種制度。

㈢ 公司治理結構有哪些模式(簡要的)

在西方發達國家,有英美的董事會中心主義模式,德國的二元制治理模式,日本的內部治理結構模式。英美企業中,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會。但美英公司的股權比價分散,董事會即為股東的代言人。一個貫穿英美董事會制度發展史的中心問題是—如何保證董事會以確保股東的利益為中心。基於這一前提,英美公司在董事會下設置了一系列專業委員會,包括財務委員會、長期戰略委員會、審計委員會、報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公司治理委員會等等。董事會通過集體決策確保公司經營方向的正確性,而各專業委員會則在董事會的領導下,發揮對董事會的監督職能。
德國公司的董事會屬典型的二層結構,即董事會的決策控制權分由監督董事會和管理董事會行使。監事會由股東代表和職工代表組成,其職責是行使監督權,任命和解聘董事,監督管理董事會是否按公司章程經營。德國的董事會和監事會完全分離,董事會的成員由監事會選任和罷免。德國公司治理機制有別於英美國家的重要特徵是員工參與決策。德國法律規定,職工為500人以上的公司,監事會成員中職工代表的數量不少於總人數的1/3;員工為2000人以上的公司,監事會成員中職工代表的數量不少於總人數的1/2。
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兼具德國模式和英美模式的特點。在日本公司中,監事會和董事會是兩個平行機構,股東會是公司中的最高權力機構。監事會和董事會的人員由股東會選舉產生。日本商法典規定,監事代表股東監督董事的工作,監事會的成員不能同時擔任董事會的成員,也不能是公司員工。因此,日本公司中的監事會是代表股東利益對公司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㈣ 什麼是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

外部控制型公司主要是指大型的集團公司或股份制公司,一般由股東會——董事會結構;董事會選舉或外聘職業經理人來經營公司運作。這樣的公司一般出現的國外,因為目前中國的國情不太能夠滿足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外部控制型公司有三個前提條件:1、股權的高度分散化;2、發達的資本市場;3、完善的法律體系。外部控制型公司特點是:1、股東缺乏「用手投票」參與公司經營的積極性,主要根據公司獲利水 平採取「用腳投票」的方式向經營者實施壓力。2、股票期權成為激勵經理人員工作的重要手段。經理人員非常關注短期收益。3、外部成為監控經理人的重要力量。a、首先是證券市場;b、其次是資本市場或兼並的風險;c、發達的經理人市場;d、完善的法律監督體系;4、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比例大。優點是:1、經理人壓力產生動力;2、完善的法律體系,保障股東的利益。缺點是:1、公司管理層面臨較大的盈利壓力,易產生短期行為,不利於設計對公司長遠利於的投入。2、公司股權的高分散性和高流動性,導致公司資本結構缺乏穩定性,公司被兼並接管的可能性加大。

㈤ 政府未來治理模式的四種模式特點及其適應性

在學校讀書效率就是比在家的時候高很多,用一天的時間就把一本21萬字的書看完了,書名叫《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政府治理與改革系列中的一本。老實說,我對關於政府改革和創新的著作懷有極大的閱讀熱情,但卻沒有多少閱讀的信心,因為我總感覺這些書雖然提出了很多可資借鑒的政府改革模式,但總或多或少的欠缺可行性,很多都是理論上可行,但到實踐中就會碰壁,有些甚至根本就是空想,現今的政府改革研究應該在理論模型的操作化上下功夫,至於到底是什麼模型倒不是當務之急了,因為很多模型都不錯,反映了政府改革的要求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要求,能解決很多存在的問題,盡管不能夠絕對的解決所有問題。我想這本書也不例外,嚴格的說本書不是提出作者自己關於政府創新的模式,而是作者對理論或實踐中已經存在的四種政府創新模式進行的比較分析,這四種模型分別是:市場式政府、參與式政府、彈性化政府、解制型政府。
作者在交代了政府改革的背景知識以及傳統公共行政的特點(包括政治中立的公務員制度、層級制和規則、永久性和穩定性、制度化的公務員制度、內部管制、平等)之後,分別從理念、結構、管理、政策制定、公共利益等五個方面對這四種模型展開了分析。市場式政府針對傳統型政府的壟斷性特點,認為應該用市場化的治理模式來實現政府治理的高效率。結構層面上強調分權,包括部門間的和中央與地方間的。運用私人部門的管理技術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這與企業家型政府或許有很多共同之處。另外一個特色在於提出政府內部的市場問題,根據市場刺激因素來進行政策制定工作。不過這里有個缺點,就是對公民角色的貶低,雖然將公民看作消費者可以提高服務意識,但卻忽略了公民的政治地位。參與式政府故名思義,就知道這種模式特別強調參與式民主的作用,這種模式主張自下而上的參與,分為兩種類型,包括基層公務員的參與和顧客的參與。因為參與的需要,又要求結構上必須打破層級制的舊形式,而主張建立扁平化的組織形式。在管理方面,引進私人部門管理中使用的質量管理模式,重視團隊合作。對話式民主的決策方式,特別強調了協商和談判的重要性。針對傳統公共行政的永久性特點提出的彈性化政府,反對原來那種穩定性和永久性的特點,主張通過僱傭臨時雇員、建立虛擬組織進行協調、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彈性處理等方式,建立靈活有效的政府治理模式。這是節省成本的需要,也是改變政府治理僵化特點的需要。最後一種稱為解制式政府,突出特點在於主張消除內部管制措施,強調去除事前控制,重視事後控制,以發揮公務員的自由裁量能力。應該說這四種模型都互相存在著共同點,但也有相互沖突的方面,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說,四種模型都強調協調的重要性,在改革的過程中產生許多新的組織形式,也減少了很多組織形式,這就面臨著協調問題,盡管各種政府創新模型都重視引進外來因素,反對中央集中權力的干預,但在協調的過程中都不自覺地需要發揮中央政府的重要角色;而至於不同點則表現的更多,比如在對公務員制度的態度上,市場式政府模型顯然把公務員制度看成是惡棍,認為他們都是自利的,彈性方法也是否定態度,認為是良好治理的障礙,解制式改革也與市場式差不多(盡管是表面上的),而參與模式更強調的是在這個層級節制體系中的平等觀念。此外,對傳統政府形式特別強調的公共服務、廉潔等價值觀,後三種模式照樣給與特別的重視,而在市場式政府模式中則忽略了,這也是與其對市場價值觀的強調是一致的。當然,這里所說的後三種模式對傳統價值觀的重視程度與理解內涵也有所區別。
這些新的政府治理模式都是針對特定問題提出的,並進而力圖實現普遍化,但真正要實施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時代背景和國家的現實國情,強求一律顯然只會造成相反的後果。另外,作者還提出了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就是作者認為許多新的改革措施都是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並加以解決,但由於新措施的實施又會很容易帶來新的問題,或是新創造出來的,或是因為舊制度的消失而使得被其掩蓋的問題得以重見天日。這或許是改革總是在消滅舊問題出現新問題中不斷循環的原因之一吧。

㈥ 企業治理的內部人模式和外部人模式的定義分別是什麼

1.我國現行的公司治理結構主要有兩種模式, 即內部人控制模式和控股股東模式。在控股
股東模式中, 當控股股東為私人或私人企業時, 往往出現家族企業的現象; 當控股股東為國
家時, 往往出現政企不分的現象。這兩種模式的實際實施, 通常趨向於採取同一種形式, 即
關鍵人模式: 關鍵人大權獨攬, 一人具有幾乎無所不管的控制權, 且常常集控制權、執行權
和監督權於一身, 並有較大的任意權力。
2.二者的區別是前者是外部人模式,以美國為代表;後者是內部人模式,以日本為代表。兩個國家企業在發展背景、市場結構、文化傳統上各具特色,它們導致了兩者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的巨大差異。以下從公司治理結構的產生背景、公司的外部治理結構模式和內部治理結構模式等三個方面對美日公司治理結構模式進行比較。

㈦ 人類社會治理國家的模式包括哪些方面

中國抄治理國家模式:
周:襲分封制(也可稱封建制)
秦:郡縣制
漢:郡縣封國雙軌制
魏晉南北朝:士族與皇族共制
隋唐:三省六部
宋:強干弱枝,文官治國
明:廢丞相,按察使,布政使、都指揮使分立
清:前貴族民主、中專制集權、後仿西方改革
民:五權分立,三民主義
本朝:人 民 民 主 專 政

㈧ 彼得斯提出的四種治理模式是什麼

市場式、參與式、彈性化、解制型。

市場式管理:按勞取酬;運用其他私域部門的管理回技術。利用答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將企業內部上下工序之間的關系和服務與被服務之間的關系由行政關系變為等價交換的經濟往來關系。

參與式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團隊。在不同程度上讓員工和下屬參加組織的決策過程及各級管理工作,讓下級和員工與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處於平等的地位研究。

彈性化管理:管理臨時雇員。使組織系統整體能隨外界環境的改變而在一定餘地內自我調整以具有適應性。

解制型管理:更多管理自由。其基本內涵是放鬆政府規制,使政府的活動更具有創造力、效率和效能。

(8)治理的模式擴展閱讀

治理的任務目標:

1、治理的任務是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使在這一環境中工作的人們能夠用盡可能少的支出實現既定的目標,或者以現有的資源實現最大的目標。

2、細分為四種情況:產出不變,支出減少;支出不變,產出增多;支出減少,產出增多;支出增多,產出增加更多。

3、這里的支出包括資金、人力、時間、物料、能源等的消耗。總之,管理基本的原則是「用力少,見功多」,以越少的資源投入、耗費,取得越大的功業、效果。

參考資料

網路-城市管理

㈨ 主要的幾種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治理模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工商登記裡面,關於企業的經營狀態有好幾種方式,必須存續,開業,停業,注銷等,那這些經營狀態都說明什麼呢,表示企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企盈小編今天跟你說說。

經營狀態一般分為八種:存續、在業、吊銷、注銷、遷入、遷出、停業、清算。因為不同省份可能有細微的區別,一般在營、正常、經營、在營在冊、有效、在業在冊也是在業的意思。

1、經營狀態存續是指:企業依法存在並繼續正常運營,但是不生產,也被稱作開業、正常、登記。

2、經營狀態在業是指:企業正常開工生產,新建企業包括部分投產或試營業。

因不同省份可能有細微的區別,一般在營、正常、經營、在營在冊、有效、在業在冊也是在業的意思。

3、經營狀態吊銷;未注銷是指:吊銷企業營業執照,是工商局對違法企業作出的行政處罰。企業被吊銷執照後,應當依法進行清算,清算結束並辦理工商注銷登記後,該企業法人才歸於消滅。

4、經營狀態注銷是指:企業已不復存在,喪失法人資格。

5、經營狀態遷出是指:企業登記主管機關的變更,遷離某主管機關。

6、經營狀態遷入是指:企業登記主管機關的變更,遷入某主管機關。

7、經營狀態停業是指:由某種原因,企業在期末處於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待條件改變後仍恢復生產。

8、經營狀態清算是指:按章程規定解散以及由於破產、被吊銷等其他原因宣布終止經營後,對企業的財產、債權、債務進行全面清查,並進行收取債權,清償債務和分配剩餘財產的經濟活動。

㈩ 公司治理的涵義是什麼公司治理包括哪幾種基本模式

公司治理是指通過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內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機制來協調公司與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系,以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化,從而最終維護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種制度安排。
有英美的外部治理模式,德日的內部治理模式,和東南亞的家族治理模式。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