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城市景觀整治

城市景觀整治

發布時間: 2020-11-21 15:22:37

❶ 高中地理人教版選修第二冊知識點

高三地理選修 國土整治知識綱要
一、我國的自然分區
界線:東部季風區——400mm等降水量線——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東部季風區——3000m等高線——青藏高寒區
西北乾旱半乾旱區——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青藏高寒區
自然區 東部季風區 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青藏高寒區
范圍 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 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一線以北 青藏高原
自然因素 地貌 二、三級階梯上,三大平原、兩大高原,低地、丘陵、盆地海拔較低 海拔較高,差別顯著,二級階梯,高原、山地盆地 海拔高,一級階梯,有世界高大山地
氣候 季風影響顯著,降水多,集中在5-9月 乾旱半乾旱氣候,降水少,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大風天氣多 高寒,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風力大
植被 森林為主,部分為森林草原 大部分為荒漠,一部分為草原 荒漠、草原與高山草甸灌叢
土壤 多為林下發育,淋溶作用強 有機質含量低,可溶性鹽分含量高 土層薄,發育差
河流 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補給為主 多內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補給 多為內流河,東南部是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人類
影響 廣泛、深刻,主要農耕區 影響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類活動,有綠洲農業、牧場 微弱,原始自然狀態保存較完整,以畜牧業為主
2、東部季風區的南北差異
地區 分界(活動積溫) 地形 溫度帶 景觀 土壤 農作物 耕作制度
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區

3200

4500

7500 山環水繞
平原廣布 寒溫帶
中溫帶 針葉林、針闊混交林 肥沃黑土 春小麥、大豆、甜菜 一年一熟
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 大平原
大高原 暖溫帶 落葉闊葉林 黃土廣布 冬小麥、棉花、花生 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旱地)
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 山地丘陵 亞熱帶 常綠闊葉林 貧瘠紅壤 水稻、油菜 一年兩熟到三熟
(水田)
華南熱帶濕潤地區 低山丘陵 熱帶 季雨林 磚紅壤 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 一年三熟
3、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東西差異
地區 分界 地形 氣候帶 河流 景觀 農業
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東部) 賀蘭山一線,相當於200mm等降水量線 寬闊平坦的高原 溫帶半乾旱區 多內流河 旱生草原 旱作農業
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西部) 山地與盆地相間分布 溫帶、暖溫帶乾旱區 多季節性河流 荒漠草原 綠洲農業

4、青藏高寒區的垂直差異
表現 原因
水平分異 東南溫暖濕潤、西北寒冷乾旱;植被自東南向西北出現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地勢東南低、西北高;北部和南部是呈東西走向的山脈,西北部是較完整的高原,東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峽谷,夏半年有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進入。
垂直分異 隨海拔升高自然景觀發生明顯變化;從高原邊緣至內部,垂直變化由繁及簡 高原邊緣相對高度大,水熱狀況隨高度的變化大;
高原內部相對高度小,水熱狀況隨高度的變化小

二、我國的三個經濟地帶
地帶 范圍 地位 優勢條件 存在問題 發展方向
東部 12個沿海的省級行政單位 基礎設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 主要農業基地、工業區,交通尤其海運便利,經濟國際化程度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缺水,江河下游洪澇多 發揮沿海的區位優勢,發展第三產業和集約化農業,發揮技術創新的優勢,產品向高、精、尖方向發展
中部 9個省級行政區 位於中國腹地,擔負承東啟西的作用 能源和礦產資源豐富,農林牧產品重要產區,有色金屬和重工業發達,交通運輸以鐵路和內河航運為主 山西煤炭外運不足,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東北林區過度砍伐,黃河下游的地上河危害、長江中游的洪澇問題,長城沿線的風沙問題 發揮能源優勢,建設全國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設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強東西交通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西部 10個省級行政區 位於西部邊遠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 有70%國境線,利於邊境貿易,能源、礦產和旅遊資源前景可觀,西南水力資源豐富 工農業基礎薄弱,交通落後,科技文化不發達,西北地區荒漠化嚴重,生態惡化 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穩定糧田面積,提高單產,開發能源、礦產成為中國動力基地

三、三類災害區域的綜合治理
1、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低
脆弱的生態環境 破壞後恢復困難
地理背景: 農墾歷史悠久,後備土地資源殆盡
尖銳的人地矛盾 人口增長快
自然:①地形坡度大,地面物質不穩定;
②粉沙顆粒組成的土壤,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抗蝕能力低;;
形成原因 ③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沖刷作用強;
④植被覆蓋率低,對地表保護性差
①植被的破壞
人為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輪荒
(決定性因素)③開礦
①壓縮農業用地,建成旱澇保收的基本農田-------前提
水土保持 ②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的基本措施 ③改善天然草場植被
④礦區有計劃存放表土,大力開展土地復墾工作
水田土流失 重點:保持水土,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建立有機高效的農林牧
的治理 生產體系
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農業技術措施(關鍵)
小流域 保塬:①平整土地,增加地表徑流滲入;
綜合治理 ②營造護田林網,用材林和果林為主;
③採用噴灌滴灌等先進的灌溉方式;
方針: 護坡:①緩坡修梯田,發展林果基地;
②封坡育林育草(攔截涵蓄坡面徑流)
固溝:①打壩建庫;②各支溝營造防護林
2、西北地區荒漠化的防治
區位特徵:深居大陸內部,距海較遠,高大山地阻隔
乾旱為主 氣候特徵:溫帶大陸性氣候
的自然特徵 (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降水稀少)
景觀特徵:草原、荒漠為主

地理背景 ①唐宋時期:盲目墾耕,河流下游水量銳減或改道,古綠洲被放棄
②清初移民開墾是荒漠化加劇(農牧民族界限西移)
荒漠化的發展 ③20世紀50年代,人口壓力和管理失誤使其趨於嚴重)
④20世紀80年代以後,個別地區有所逆轉

①物質條件:氣候乾旱,平地覆蓋深厚的疏鬆沙質沉積物;
自然 ②動力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大風日數多且集中
成因
人為 過度樵採、過度放牧、過度農墾、水資源利用方式不當、
(決定因素)工礦建設不注重環境保護
①預防具有潛在荒漠化的土地;
核心:人與自然的協調---包括 ②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復已經發生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荒漠化的 ①明確整治目標
成因與防治 整治模式 ②因地制宜採取措施(旱農過度墾區、綠洲邊緣)
防治 ③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實施系統-------基本保證
任何防止荒漠化的戰略對策都應以消除貧困為核心
成功的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飛播造林種草、設置沙障
(沙障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減風力;截留水分,增加固沙植被存活)
治理措施 防洪止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復自然植被
和經驗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證農林牧業穩產高產)

荒漠化類型 主要人為原因 分布 舉例
斑點狀、片狀 過度開墾 半乾旱的旱農墾區 科爾沁沙地、內蒙古後山地區
斑點狀荒漠化圈 過度放牧 半乾旱的草原牧區 錫林郭勒草原和呼倫貝爾草原
固定沙丘活化 過度樵採 乾旱的綠洲邊緣 塔里木盆地邊緣、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河西走廊的綠洲
固定沙丘活化 水資源利用方式不當 內流河下游和山麓沖積扇邊緣 塔里木河下游和石羊河下游
點狀、線狀 工礦建設不注重環境保護 礦區居民點和
交通線附近 內蒙古的東勝和准格爾煤田

3、河流的綜合治理
(1)長江多洪澇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長江流經濕潤地區,流域廣、支流多、汛期長,一般年份南北支流汛期錯開,當流域內普降暴雨,上游幹流及中游支流洪水來量大;
②中游沒有足夠的調洪、滯洪場所;
③中下遊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人為原因: ①濫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劇,一方面使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②圍湖造田,使湖泊萎縮,調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2)三峽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防洪(首要任務)、發電、航運、養殖、供水、旅遊等。
防洪效益: ①有效控制長江上游的洪水,提高荊江河段的防洪標准;
②緩解洪水對武漢的威脅,減輕洞庭湖泥沙淤積,大幅減少分蓄洪水造成的損失。
發電效益: ①緩解華中、華東能源供應緊張狀況,有效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②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減少酸雨問題的出現。
航運效益: 改善了從宜昌到重慶的660千米川江航道,水流趨緩,河道拓寬加深,險灘被淹沒,萬噸巨輪可由上海直達重慶。
(3)三峽庫區移民安置-----------工程成敗的關鍵
任務的艱巨性; ①庫區生態環境脆弱,居民經濟貧困,移民環境容量不足;
②教育科技文化落後,鄉土觀念強;
③安置不當易鬧反遷,關系重大。
移民安置條件; ①從受淹特點看,庫區移民具有相對分散的特點(利於就近後靠安置)
②從移民結構看,57%屬非農業人口不存在重新安置問題。
③從政策層面看,得到政府重視和全國支援
措施----開發性移民,主要有就地後靠,異地搬遷安置兩種方法
(4)環境效應:
有利影響在中下游:①減輕洪水對中下游生態環境的破壞;
②利於防止血吸蟲病;
③減輕洞庭湖泥沙淤積;
④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質;
⑤調節局地氣候;
⑥減輕環境污染和酸雨危害
不利影響在庫區;①淹沒庫區土地、耕地,
②移民開發和城市遷建,處理不當可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等問題;
③可能誘發地震,庫岸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增加;
④庫區和庫尾的泥沙淤積加重;
⑤自然景觀受到一定影響;
⑥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種生存環境會產生一定影響;
⑦增加蚊蟲孳生,影響人體健康。
(5)生態環境問題及對策
不可逆轉(淹沒耕地、水生生物)-----------採取補救措施或挽回部分損失的辦法
影響較大(移民安置、水土流失)-----------採取有效控制和減輕其不利影響辦法
影響較小(地震、陸生生物)--------採取防止危害發生或減小危害程度的辦法
四、三類農業的區域開發
1、中低產台治理--------黃淮海平原
地形;宏觀平坦,微觀起伏不平
遼闊的沖積平原 地面結構:西—緩斜平原 山麓沖積扇
中—沖積低平原 主體
東---濱海平原
地理背景 中低產田主要集中分布在沖積低平原和濱海平原
農業發展三大障礙------鹽鹼、旱澇、多風沙
形成原因:
自然---地勢低平;氣候具有春旱多風沙、年溫差大、降水集中等特點
人為---不合理的灌溉導致鹽鹼化;不合理開墾導致沙荒地
原則:因窪制宜
低濕地(新店窪) 模式:魚塘—台田模式
特點:春秋返鹽,夏季淋鹽,冬季鹽分穩定
綜合治理 水鹽運動規律:春秋返鹽、夏季淋鹽、冬季鹽分穩定
(降水、蒸發、潛水位和表層土壤鹽分)
鹽鹼地(北丘窪) 關鍵:土體脫鹽
核心:治水,完善排灌系統,科學調控水鹽運動
措施:引淡淋鹽、井灌井排、農業生物措施
2、山區農業資源開發--------南方低山丘陵
(1)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2)農業資源優勢、問題與對策
優勢 問題 對策
氣候資源 光熱水資源相當豐富,且大多配合較好 季風氣候不穩定,春季有低溫陰雨、盛夏有伏旱 調整農作物種植順序、發展水利、建立防護林體系等
生物資源 生物品種豐富多樣,植物生長速度快、更新能力強、產出能力高 品種利用單一、投入少、經營粗放、破壞嚴重、缺乏因地制宜 優勢資源的系列開發,加強生態建設
土地資源 土地類型多樣,垂直方向組合密切,具有多宜性 土層薄,具有不穩定性,易發生水土流失,低產田紅壤廣泛分布(酸、黏、瘦) 因地制宜,發展立體農業,改良紅壤(石灰中和、摻沙、種植綠肥作物、施有機肥)
水資源 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利於水電開發和灌溉 地形復雜,開發利用難 修水電工程,發展灌溉農業
(3)生態建設任務繁重---------水土流失
原因:強佔耕地和薪柴
經濟損失比黃土高原大
(4)山區資源綜合開發
目的:充分合理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
原因: ①山地與平原比4:1
走立體農業道路 ②人均耕地少
③生態環境脆弱
好處: ①利於發揮土地資源潛力
②可減少對耕地的壓力
③可多層次布局農林牧業
④利於改善生態環境
開發措施 優勢資源系列開發
封山育林--------最有效措施
生態建設: ①大力推廣生活用煤;
解決農民生活用能 ②進行爐灶技術革新節省燃料
③大辦沼氣和營造速生薪炭林
④開發利用小水電
3、商品農業區域的開發-----東北農林基地建設
(1)土地資源
優勢:①耕地面積大(總面積大,佔全國1/5;人均面積大,是全國2倍;每個勞力負擔面積是全國5倍;)
②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肥沃;黑土、黑鈣土土地生產力水平高)
③地勢平坦,集中連片,適於大規模機械化耕作
問題:①黑土流失—土層變薄,肥力下降
原因:過度開墾黑土,破壞自然環境;降水集中,多暴雨
措施:①黑土培肥——增施有機肥、草肥;種植綠肥化物、牧草;秸稈還田(近年來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
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溝壑整治、植樹造林
②濕地破壞—沼澤地 禁止開墾,保護濕地
沼澤土:富含有機質,生產潛力大,此處地勢平坦
沼澤:是東北陸地生態系統中重要組成部分,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開發沼澤,要注意有計劃地保護沼澤,協調好糧食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沼澤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調節氣候,保護環境;丹頂鶴,天鵝棲息地;沼澤植物資源)——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
負面效應(鹽漬化土地面積擴大;河川徑流量減少;地下水位下降;動植物資源減少)——氣候變遷
商品糧基地的建設:在繼續發展種植業,提高種植業本身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養殖業農產品深加工,使農產品多層次大幅度升值
(2)森林資源
優勢:①全國最大林區(36%,是全國3倍,人均林地是全國8倍,林地佔全區42%);
②全國最主要的採伐基地(林木畜積量1/3);
③宜林地區廣;④森林樹種豐富
問題:森林資源破壞嚴重。表現為:①采育失調;②森林覆蓋率下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③森林採伐以皆伐(不分樹齡全部砍伐)為主,資源浪費嚴重。
措施:①堅持合理採伐;②積極營造人工林;③促進珍貴樹種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綜合利用率;⑤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
綜合開發措施:①挖掘森林工業發展潛力(以原木生產為中心轉移到以營林為基礎,綜合利用為重點方向上來);②提高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③發展果園林業和柞蠶生產,加強林業基地建設
五、西南交通運輸建設
(1)背景:
資源優勢:①豐富的礦產資源、豐富的能源資源—有色金屬礦、四川天然氣儲量全國首位、水能70%、貴州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廣西北部灣油氣;②豐富的旅遊資源—喀斯特地貌、少數民族風情;③漫長國境線,發展邊境貿易;④豐富的農林資源—四川盆地「天府之國」、雲南「動植物王國」等
大西南交通建設障礙:①地勢起伏大(三級),跨山躍河;
②地形;青藏高原---地勢高峻,冰川廣布,雪山連綿
橫斷山區---山高谷深,縱列分布,橫斷東西交通
四川盆地---盆地內部低山丘陵起伏
雲貴高原---喀斯特地區,地表崎嶇不平;
③地質:地殼活動強烈,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交通建設的重要性:①西南地區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
②地處內陸邊疆,少數民族分布集中,貧困人口多;
③重工業體系初步形成;
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不暢,區內外聯系不便。
(2)解決措施——交通建設:
意義(南昆):①有利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②有利於鞏固民族團結和脫貧致富;
③有利於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
④有利於旅遊、商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取得成就
①東部三省一市和廣西已形成鐵路為骨幹,公路為基礎的運輸網路
②西藏則以公路運輸為主
③水運---對川江、西江及其支流航道全面整治,加強港口建設
④航空---開通了通往南亞、東南亞的國際航線
⑤管道---新建川氣外輸至湘鄂的管線
①出海公路:成都—貴陽—南寧—北海(過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兩廣丘陵)
②泛亞鐵路:昆明—新加坡
使雲南和東日盟各國擁有一條貿易通道,縮短我國內陸省分南下印度洋的距離。
(3)農業發展:
條件:利 光熱充足,降水豐沛 / / 不利 地表崎嶇,地勢起伏大
發展:①立體農業 ②特色農業——彩色農業:花卉、蔬菜、水果、優質烤煙等。
六、海島和海域的開發----海南島
1、背景
地理區位優勢:
①海陸位置:位於華南和西南陸地國土與海洋國土的結合部 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開發利用南海資源的基地
②相互位置:近港、澳、台;內靠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外臨亞太經濟圈中最活躍的東南亞既有廣大的內陸腹地,又能受到華南經濟圈、亞太經濟圈的輻射作用。
③交通位置:位於西太平洋環形帶上,處在日本到新加坡航線的中段,直接面向東南亞,靠近國際深水航道。連接兩洲(亞洲、大洋洲)和兩洋(太平洋、印度洋),南海是我國通往東南亞、非洲、歐洲的海上通道 有利於依託港口發展外向型經濟,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
熱帶資源優勢:
①氣候資源:光照充足、熱量、降水豐沛 / 一年三熟,適宜發展熱帶高效農業
(不利;冬春低溫危害,夏季台風)
②生物資源:葯用植物、用材植物、珍禽異獸 我國最大的熱帶物種基因庫,有利於發展成為熱帶作物的基地和旅遊業基地。
③土地資源:利用類型多樣,是環帶產業布局的自然基礎。
海洋資源優勢:我國最大的海洋省,(擁有島嶼)600多個,管轄海域200萬平方千米),是其最突出的資源優勢。
①生物資源:生物種類多 適宜發展海洋捕撈和養殖業
海洋生態系統 提供食品資源,又可作為旅遊觀賞區
②漁業資源:漁場面積大,淺海、灘塗面廣大,港灣眾多 適宜遠洋捕撈業和發展人工養殖業,是我國熱帶海洋漁業基地。
③油氣資源:沉積盆地廣(北部灣、珠江口、鶯歌海、瓊東南、西沙海槽盆地等)是我國未來油氣基地。
④旅遊資源:海岸熱帶景觀、紅樹林、熱帶雨林、熱帶作物園、自然保護區
⑤空間資源:可開發成海上漁業補給、貿易、旅遊、熱帶海洋科研基地
2、自然環境特點:
地形地勢:全島近似橢圓形,中高四周低
受地勢高低和離海遠近的影響,自然環境具有環帶狀分布的特點
環帶名稱 地貌類型 海拔高度 資源特色 產業布局


陸 海岸帶 平原 低於100米 經濟基礎和運輸條件好 港口建設,發展外向型加工工業
丘陵
台地環帶 台地丘陵 100~ 200米 面積大,地形平坦,土壤較好 熱帶農業生產基地
山地
丘陵帶 丘陵山地- 500~1100米 物種豐富,水源區,少數民族聚居區 林業、旅遊業
3、開發與保護:
(1)合理布局產業:環帶開發布局是海南島資源開發和生產力空間布局的基本特徵,即適應了海南島自然環境的環帶狀分布特徵,又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客觀要求。
①海岸帶市開發的重點,大力建設港口和加工工業區,推動車石化和第三產業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帶動外向型經濟發展;
②丘陵和台地環帶適宜發展熱帶農業,
③山地丘陵帶發展旅遊業和特色工業,恢復和保護熱帶森林植被
(2)特色經濟:
特色工業:支柱工業——培育和發展支柱工業,建設現代大工業體系;建設西部工業走廊,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生態型工業和高技術產業
熱帶高效農業:瓜菜生產基地、熱帶水果生產基地、熱帶作物生產基地、育種基地、水產業。
特色旅遊:度假休閑旅遊勝地
(3)海洋環境保護:
①扶持生態環保產業的發展;
②提高公眾環境意識,鼓勵公眾主動參與環境保護,減少和杜絕人為破壞;
(珊瑚礁、紅樹林、環島防護林----減輕風暴潮的威脅和損失,阻擋海浪侵蝕海岸,保護生物多樣性)
③加強海洋環境的管理和監測,及時了解海洋環境變化

七、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1、背景:
天然氣的利用:優點:①干凈、清潔、使用方便;②燃燒效率高、比較價格低
地位:我國將天然氣開發和利用作為21世紀初能源結構優化和石油工業產業升級的重點
天然氣的分布(陸上):特點:西多東少,北多南少;
分布地區:四川、陝甘寧、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氣區:新疆、青海、川渝、鄂爾多斯
開發利用格局:①東部油氣田(東北、華北)產量遞減;
②西部地區是我國油氣工業新的戰略接替區;
③西部地區油氣開發的限制條件;
(a勘探開發資金短缺日益嚴重
b西部地區對天然氣的市場需求量有限
c現有基礎設施不能滿足外運需要)
④東部地區對天然氣需求市場巨大——我國天然氣產品的最大短缺地區
(a人口稠密、經濟增長快,但能源短缺現狀長期未改變;
b以煤炭為主要能源,使得大氣環境惡化、酸雨大面積發生;
c煤炭發電和運輸佔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資源)
2、西氣東輸:
能源輸送大動脈 資源保證:塔里木氣區、鄂爾多斯氣區
技術保證:石油化工基地、現代工業體系
市場前景廣闊:長江三角洲
深遠影響:
東部地區:①緩解能源緊張狀況,促進經濟發展
②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輕大氣污染和酸雨危害,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③促進能源生產和輕重工業結構的調整
④促進基礎設施建設
西部地區:①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
②推動綜合利用天然氣步伐,改善城市大氣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③有選擇的發展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工業,對動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
④推動天然氣開發和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拉動相關產業發展
(緩解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壞而帶來的環境壓力)
〔注意〕西電東送、南水北調

八、 城市新區的發展-以上海浦東為例
1、背景:
上海市的發展:
優越的區位條件
社會經濟:①便捷的交通;
②廣闊的腹地;
③高素質的勞動力;
④充足的農副產品供應
自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水源充足
城市規模的擴大:①經濟規模的擴大;②人口規模的擴大;③用地規模的擴大
上海市面臨的城市問題:①道路狹窄、交通擁堵;
②居住擁擠;
③綠地面積小,環境質量差;
④用地緊張
2、浦東新區的規劃和開發:
開發作用:①解決上海市發展所面臨的城市問題,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
②以浦東開發為龍頭,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
開發條件:①緊鄰老城區,便於就近開發;
②地形平坦,滿足大規模、低成本推開發需要;
城市規劃:①浦東新區分為城市化區和非城市化區兩部分;
②浦東新區採取軸向發展與綜合組團相結合的布局形態;
③通過多種交通工程,把浦西和浦東聯系起來;
④把浦東建成花園式的多功能、外向型、國際化、現代化新城

❷ 城市河堤治理內容是什麼

1、城市河道治理的水利基本要素
從傳統水利角度來講,河道治理過程重點要關注水位、流速和雨水入河口高程3個因素,這3個因素直接影響河道治理的成敗。河道設計水位要依據城市防洪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來確定,同時,要使雨水入河口內頂高於設計水位。城市河流流速是河道設計的一個重要參數,一般城市河流流速不宜太快或太慢。河道水位與流速可以通過沿途閘壩進行調度控制。
2、城市河道斷面的選擇
不同河段的河道功能不同,可選擇的河道斷面有很多,如矩形斷面、梯形斷面、復式斷面等。由於城市用地緊張,因此河道的空間布局受到多重限制。採用矩形、梯形斷面設計可提高濱水地帶的土地利用率,但豐水期與枯水期水位波動大,且硬性護砌切斷了河流水體與河岸間的物質能量交流,景觀和生態效果上表現不佳。城市河道整治過程中的斷面選擇是區域景觀結構選擇的過程,構成景觀的要素數目、類型、大小、形狀和外貌特徵對生態客體的運動特徵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進而影響系統的整體功能。
河道斷面設計重點考察標准洪水的影響范圍,根據土地條件盡可能預留較寬的河道寬度,再根據河道基本的水量水位關系設計河道河槽和灘地分布比例,這樣不僅可滿足城市河道景觀設計的空間需求,而且可在極端天氣條件下起到緩沖作用,提高城市河道行洪能力。
3、城市河道景觀設計
城市河流是一個線性系統,要根據線性工程的特性和經濟可行原則,選擇適宜的設計尺度,其景觀設計的核心是基於生態原理引導城市河道與周邊生態系統良性運行,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力促進系統有機更新能力的再生、.設計策略上面,需要盡可能滿足多尺度多目標的景觀需求,了解區域居住者、辦公者、旅行者不同時期(如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間點等)的需求差異。同時,設計者要用發展的角度思考自然系統自身的變化和發展過程,運用適宜的人工干預引導自然系統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例如,河道在自然狀態下產生的水生生物群落和水陸兩棲生物群落,會逐漸演化成一個復雜的「水生一水陸兩棲一陸生」生態系統,考慮到系統發展帶來的景觀變化,應在設計階段做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
對河道濱水空問的規劃設計是當前城市景觀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同單一的水域治理不同,濱水空間規劃以生態理論為指導思想,將影響河道與濱河生態的所有問題(如防洪、堤岸、灘地、植被、水生生物等)加以考慮,制定綜合規劃,從而達到恢復水域生態穩定性的目的。
4、城市河道生態環境與景觀效益
河道生態恢復意味著河道及濱水地帶生態功能的恢復,能夠支撐河道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和衍生。一般來講,河流廊道的生態功能主要有棲息地功能、通道作用、過濾和屏障作用、源匯作用等、.在河道治理過程中,硬質襯砌形成的堤岸可認為是人工廊道,根據人工廊道的距離一效益分析,隨著距離的延長,其經濟效益逐漸降低,而自然廊道的環境效益會隨著距離的延長而逐漸提高。其中,存在一個平衡點,在這個長度條件下,人工廊道的經濟效益和自然廊道的環境效益大致相當。這反映了城市河道通過適度的人工干預,可以揚長避短,也可以解釋為適度的局部襯砌可以提高防洪效益,對區域公共與財產安全起到積極作用。
城市河道生態恢復設計時,在河道的重要部位需要通過人工措施進行加固,對保障經濟效益並發揮環境綜合效益是有積極作用的。景觀生態設計需要了解景觀元素之間的連通性,避免降低景觀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考慮在影響生物群落的重點地段保留生境和廊道。在生態系統設計時,盡可能以本地植物為主,以降低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作用。河床坡降設計應避免大跌水方案,充分考慮魚類洄遊和上下游雙向的物質、能量聯系。

❸ 城市景觀整治包括哪些

對市區主要街路進行綠化改造,積極開展義務植樹和居民小區綠化及綠地認種認養活動。推進園林綠化三年建設規劃任務及創建國家園林城工作。通過對市區主要道路燈進行改造,鞏固亮化成果,並由主幹道向次幹道及樓道庭院延伸。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重點解決城鄉結合部、佔道市場、物業小區周邊和庭院等環境衛生「臟、亂、差」的問題,加強對道路等市政基礎設施的管護。開展湖泡清理整治工作,加大推進棚戶區改造力度。採取多種形式,繼續對市區道路進行整修。開展優質服務競賽,確保正點運營、禮貌行車、規范服務、車隨路行、路通車通。
開展多項目、多層次的整治行動,打造生活宜人、風貌喜人、制度到人的農村環境新局面。建立長效機制,確保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制度化、標准化和規范化。突出重點、全民動員、迅速行動,提高環境整治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對主要公路和旅遊景區沿線、城鄉結合部等關鍵部位進行重點整治,集中解決那裡的柴草、糞土堆放,垃圾清運、處理,道路暢通,室內外衛生清理等方面的問題,將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任務落到實處。通過積極推進農村新型能源建設,從根本上治理農村環境「臟、亂、差」現象。
開展以整治冒黑煙為重點的「大氣治理攻堅戰」。全面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狠抓鍋爐治理。取締市區室外燒烤和街面商亭、報刊亭的燃煤小煙囪。加強建築、拆遷工地及物料「三堆」管理,防治二次揚塵污染。防治機動車尾氣,鼓勵使用車用清潔能源和技術。開展以流域治理為重點的「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抓好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推進水源地保護工程,加大企業污染防治工作力度。開展以治理建築施工、工業雜訊為重點的「雜訊整治攻堅戰」,全面整治交通雜訊,工業雜訊和建築施工雜訊,減少重點區域的環境雜訊污染
集中治理國、省公路、主要通鄉公路兩側集貿市場商販網點、單位環境衛生,嚴禁沿街擺攤、佔道經營、亂放雜物、亂扔亂倒等行為,嚴禁在公路兩側景觀帶堆放柴草、糞肥和雜物。對公路兩側進行美化綠化,創建公路沿線、旅遊區沿線村屯環境文明風景線
集中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實施「四點出城」(廢品收購、果菜批發、空車配貨、重車限行)。城市出入口及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管理達到城市容貌標准,徹底清除基建殘土、垃圾污物和違章建築,對各種露天「市場」進行重點整治,並建立保持環境衛生的長效機制。

❹ 景觀水體治理比較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別墅水系一般是人工修建的池塘(人工湖)或溪流,大多屬於完全封閉性的非自然水體,本身自凈能力極端低下,很容易水質惡化。由於是露天水體污染因素眾多,別墅水系的水處理難度也很大,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另一方面由於部分物業人員缺乏環保知識,無意識地對水質造成破壞,又進一步加重了別墅水系的污染。

❺ 河道景觀工程助推水資源配置以城市為中心

孫景亮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的步伐加快以及城鎮居民對親水環境的熱衷,城區的發展沿著河流擴張之勢越來越明顯。城市河道景觀工程建設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極大地改善了人居環境,其在生態城市建設中顯示出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那麼,在缺水的城市該如何保證有足夠的生態景觀用水,又不對周邊地區的用水及水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則是對工程建設倡導者的嚴峻考驗。

一、河流與城市的關系

在原始的人類社會,我們的祖先就知「逐水草而居」,河流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自從人類社會存在以來,與河流的關系大致經過了被動適應河流、干擾佔用河流和與河流生態共存三個階段。人類幾千年的發展史,也演繹了一部人類駕馭河流的宏偉史詩。我們只要瀏覽一下世界地圖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是沿著江河而建。這並非是一種巧合,它說明人類文明與生存發展完全依賴於河流充足的供水和舟楫之利。

人類依賴河流,同時與河流又一直處於相互干擾和影響之中。河流的變遷不僅改變了自然界,也會影響到人類,並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人類自身的生存、發展與未來。在很多時候,人類對河流的傷害都是由於人們的愚昧和貪婪造成的。水域的污染和水環境的惡化,說明了流域內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出現了問題。河流的沒落,意味著人類和文明將面臨災難。

近代河流既是城市供水的水源,同時承擔著城市防洪排澇的功能,並且依靠天然自凈能力消納了城市排放的污水。但是,隨著流域上游水資源開發強度的不斷加大,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量大大超出了河流的自然凈化能力,致使河流水質惡化;人們隨意向河道內傾倒垃圾廢物,並以各種方式肆意侵佔河灘水道,致使天然河流的原始功能不斷退化。長而久之,河流會反制於城市,使之不可持續地發展。

世界進入21世紀,如何兼顧人類和河流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各國都必須面對的挑戰。最近時期以來,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意識到,以犧牲河流生態系統換來的人類安全和幸福只能是短暫的。開始考慮與河流生態共存,人類不僅有權享用河流水資源,而且也要愛護河流,保護水質並保證給河流生態系統分配所需的能不危及其河流生命的水流過程。

二、河道工程現狀及城市河道景觀整治工程情勢

(一)河道工程現狀分析

自20世紀中期以來,我國北方地區的許多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庫攔蓄洪水徑流。海河流域位於京畿要地,洪水防禦工程建設有著悠久的歷史。但進行系統的流域治理主要是近半個世紀。1958年開始在上游山區大規模的修建水庫,「63·8」大洪水後,進入了以根治海河為中心的水利建設時期。初步形成了由水庫、河道、滯洪區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和各河系分區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防洪體系的建成和運用取得了巨大的防洪經濟、社會效益。為了達到「上蓄」的目的,在海河流域上游山區陸續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1900多座,總庫容約294億立方米,總庫容與年徑流量的比值達1.03,是全國平均值0.17的6.0倍,也遠遠超過美國和前蘇聯的比值0.34和0.27。水庫攔河大壩攔截了天然河道徑流和部分地下基流,使山前丘陵區、平原區的天然河道、中游地區的窪淀、湖泊失去了水源補給,濕地面積由下游平原部分地區轉移到了山區,流域生態環境產生了較大的變異。加上連續枯水年的出現,使得河流徑流量減少,以致河道乾涸,從而導致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減少,沿河地區地下水逐年下降,造成水資源短缺及生態環境惡化,制約了臨河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發展,人口和工礦企業不斷向河流沿岸集中,這種狀況不僅加重了防洪負擔,同時向河道內排放污水、傾倒垃圾、行洪灘地上修建臨時及永久建築、無規劃地截流引水、河道內的無序挖土采砂等,都對河道防洪、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城市河流生態環境構成影響。一方面城市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水環境質量的下降,該問題廣泛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並由此引發的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在各大中城市率先逐漸展開,且呈方興未艾之勢。

(二)城市河道景觀整治工程情勢

隨著城市化發展的加快,以及城市居民對親水環境的進一步需求,城區沿河流擴張之勢越來越明顯,城市河道景觀工程建設熱潮逐漸形成並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環境。河道景觀工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顯示出的功能和作用越發不可替代。以河北省為例,近幾年來,幾乎在所有的地級城市都開展了以城市河道景觀建設為主的河道綜合整治工程。

石家莊市滹沱河綜合整治工程:西起黃壁庄水庫,東至藁城晉州交界,全長70千米。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圍為石家莊市區段16千米在2010年7月1日以前形成濱水景觀帶。整體工程分3期實施,屆時它將形成環石家莊北部的濱水景觀長廊,進一步改善省會的生態環境,其中增加水面面積800萬平方米、濕地面積1500萬平方米、綠地面積600多萬平方米。據稱整體工程包括水面景觀用水、濕地用水和綠地用水,共需水量將達到8000萬立方米,其水的來源擬主要是利用崗南、黃壁庄水庫水,將來的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的棄水以及冶河水和城市中水。

唐山市環城水系工程:全長57千米,建21道閘壩,據稱是「挖一河連三河形成環城水系,增一湖通四湖造城市水景」,屆時建成區總蓄水水面16.5平方千米,蓄水量2000萬平方千米,年需水量3940萬~5888萬立方米,形成「城在水中,水繞城流」的喜人美景。

保定市大水系工程:按照「兩庫連通,西水東調,穿府補淀水城一體的總體布局」,共分:水源工程、雨污分流工程、景觀工程、防洪堤綜合整治四大工程。從西大洋水庫引調3000萬立方米水量經70千米進入市區,使7條內河實現還清。屆時,城區水面面積將得到595公頃,市區河網密度將居全省第一,成為華北地區獨特的水網景觀城。

承德市以水為魂,打造 「雙水繞城,山水相映,充滿靈性和活力的山水園林城市」,將新增水面436萬平方米,水景觀帶面積達到1200萬平方米。

衡水市「水市湖城工程」,將開挖整治18個湖泊和30條河道,使湖面濕地面積由75平方千米,增加到100平方千米。

張家口市傾力打造區域中心城市,高標准治理清水河23千米,已啟動38.5千米的洋河綜合治理和總面積106公頃的明湖公園建設。

除此之外,邢台市提出打造「兩河繞三山,六水潤八園」的城市景觀;秦皇島市將按照市區六河水系綜合治理規劃方案,將六河建成安全河、清水河、景觀河,形成 「一園、二島、四橋、五場、六帶、十六景」的沿河景觀帶;邯鄲市著力創建百姓幸福之城;滄州市的南運河綜合整治工程以及廊坊市龍河水系景觀帶工程等。

縱觀11個地級城市的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建設,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以城市河道景觀建設為主,均需要一定水資源量作支撐。為提供景觀用水量,少則用水幾十萬立方米,多則需用水數千萬立方米。

三、要防止河道景觀整治工程擴大水資源配置的城鄉差異

(一)水資源配置的城鄉差異確已存在

在特大乾旱發生的時候,受災最嚴重的往往是農村和農民,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國2010年春季西南地區百年不遇的特大乾旱就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根據2010年3月31日《文匯報》特派記者王星報道,同樣的旱情,城鄉的用水差異很大。在昆明市,盡管旱情持續了5個多月,但就昆明市區的居民生活而言,除了部分糧食以及鮮花、茶葉價格有所上漲以外,幾乎未受到影響,用水也基本沒有限制。一些高耗水行業,類似洗浴中心等場所依舊門庭若市。作為昆明的水源工程,雲龍水庫每年向昆明主城區供水2.5億立方米,占昆明主城供水總量的70%以上,供水採用隧洞方式,水庫的放水從地下送水到城區,沿途的地表用不到水。居住在雲龍水庫周邊的村民說:「我們靠著水庫卻喝不到水,只能自己去找水。」眼下,在旱區農村,一桶水總是要被農民珍貴地用上5~6遍,與城區用水形成了鮮明對比。

為什麼緊挨著水庫的農村和農民用不上水?這種用水差異體現出的無疑是巨大的城鄉差別。雲南大學一位教授說:「這個城鄉差別,有的地方是在縮小,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地方是在擴大的。大家長期以來已經習慣了以城市為中心,向發達地區優先配置資源,一旦受災,往往是不發達的農村最先遭受損失,而城市的感覺卻不明顯。」該教授進一步解釋道:「其實身處水源地的農民本來是擁有水資源的,只是被人為地轉移了。修水庫、水電站保證了下游的生產生活,卻犧牲了上游居民的利益,旱情一來,反倒是身處水源地的農民先遭殃。客觀地講,政府對農民的水資源利益問題考慮是不夠的。」類似的城鄉差別,不僅體現在對水資源的使用權上,同樣體現在對水利設施的修建和維護之中。對於「水利欠賬」雲南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達瓦說「盡管至2009年底雲南已累計建成大、中、小型水庫5514座,但這些工程,大多集中於地州市等城區附近,且其中相當一部分設施建於20世紀60~70年代,早已年久失修。」雲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的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對於農村的水利設施,基本都是些小型水庫和小塘壩,還有一些群眾自發挖掘的小水窖,有雨水的時候,還能儲一些水,一旦大旱來了,它們就都完全喪失功能了,農民要麼自找水源,要麼只能在家等送水車。」雲南大學教授說:「與其捐款、捐水這樣『被動』抗旱,倒不如在城市裡採取有效措施節約用水,同時把節約下來的資金和水資源用於改善農民的基本生活條件,必要時政府應該考慮給予農民,特別是水源地農民,適當經濟補償,這也是一種生態補償。」除了雲南和昆明,其他各地的情況其實都差不多。向發達地區優先配置資源已是市場經濟規律的必然,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作用尤為突顯。

(二)河道景觀工程進一步助推了水資源配置以城市為中心

河流水系作為城市自然環境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建設的骨架網路,影響著城市的面貌、性質和用地布局。河流水系在影響城市特色方面在某種程度上要比城市中的建築更為重要。因此,在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都十分重視河流水系的治理,利用城市河湖及其附屬綠地,打造具有特色兼具人居、休閑、旅遊、商業和文化等諸多功能的城市河道景觀。

建設城市河道水景觀工程最重要的前提應該是擁有充足的水源保證。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滿足山水城市所具有的良好的生態環境。

人們可能是保留了人類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天性,近些年來,只要哪裡有了水面,那裡的商住區建設就要火爆、那裡的樓盤價格就會飆升。但無源之水不會長久,人工水面沒有後續水源的支撐,到後來不是自然乾涸就是死水一潭。但是,經濟利益的追逐和急功近利的政績觀,往往對城市水景觀建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各地在繼修寬馬路、大廣場之後,一時間在城市河道內修建攔河閘壩工程,擴大水體、水面等,水景觀建設成為一種時尚。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可謂出乎人們所料。

城市河道是流域水系的一個子系統,城市河道水景觀系統對流域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必將會引發流域水資源時空的再分配。城市河道景觀工程的規劃應該與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相協調,必須從更大范圍來考慮城市河道景觀的規劃建設問題,合理優化配置城市水景觀工程措施,綜合利用流域內水資源。我國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流域內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經很高,如果無限制地大規模發展城市河道景觀工程,隨意擴大城市水景觀用水量,勢必會加大水資源的使用和消耗,如果城市河道景觀工程只考慮城市自身的發展需要,與鄉村河流各自為政、各取所需,勢必會影響河流下游農業用水和已經惡化了的河流生態。河道景觀整治工程進一步助推了水資源的配置以城市為中心的分配趨勢。

(三)城市河道景觀工程規劃要合理地配置水資源

我國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合理利用工作已經取得了有效的進展,但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非常突出。我國的669座城市中有400餘座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較嚴重的有110座,在32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個長期受缺水的困擾。那麼,在缺水的城市該如何保證足夠的生態景觀用水,是對工程建設倡導者的嚴重考驗。最理想的方法當然是加大污水處理能力,依靠再生水資源滿足這一需水要求。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來,這條出路不太現實。因而,從上游水庫調水或從其他地區引水依然是目前許多城市生態用水的主要來源。

實際上,在北方地區城市的水景觀並不是必不可缺少的,在某種程度上應該算作奢侈品。就是搞也不一定就非搞的規模那樣大,提的標准那樣高。比如,在美國的賭城拉斯維加斯各家大飯店紛紛修建大型噴水池、人工湖等景觀,但由於拉斯維加斯是一座處於沙漠中的城市,自身沒有水源,該市的景觀用水都是用巨型卡車從遠方運來的。更何況,城市水景觀一旦建成,就要考慮將長期存在運行,儲流在城市河湖裡的水必須保持一定的水量、合適的水位和符合要求的水質。否則,將是乾涸見底或是死水、臭水一潭。那麼怎樣能滿足在一個缺水的城市裡,靠長期的外調水來維持景觀需水要求呢?一個發達的城市,其居民生活用水和經濟增長要靠從周邊地區調水,解決環境問題;建設水景觀也要從周邊地區調水,特別是水資源調出區域同為缺水甚至嚴重缺水地區的時候,就形同於「挖肉補瘡」。當一個城市的建設者懷著美好的願望規劃城市水景觀的時候,他們的目光往往只著眼於眼前的城市之中,其關注重點也往往只是這個城市自身的利益,卻忽視了城市與周邊地區,甚至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和諧關系;忽視了城市與周邊地區應該具有的「共生、共存、共榮、共樂、共雅」的唇齒相依、榮辱與共的關系。

歷史的經驗證明,如果農村地區的資源、人力、資金、物流始終是在向城市單向流動,那麼,不但農村地區得越來越貧困,而城市也會變得越來越畸形。另外,有關數據顯示,發達國家每營造1公頃森林,就要危害發展中國家10公頃土地。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在城市裡建設一片水景的同時,水資源的調出地就必然會有大面積的土地相應遭受缺水的影響。因此,如果不從實際出發,為了盲目開發城市水景觀項目,建設城市形象工程,在本來就缺水嚴重的城市裡大規模地開發水景觀,大量從周邊地區引水調水,這不僅會直接加劇周邊地區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從而加重那裡的生產、生活壓力,並誘發水事糾紛。這樣的做法顯然是背離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中央所提倡的構建和諧社會的宗旨。

(四)城市河道景觀工程建設要有利於社會和諧

長久以來,地方利益和短期利益始終是一種難以消除的力量,它們以各種方式破壞著社會整體利益和長期利益。缺水的時候就彼此爭水,水多的時候就以鄰為壑。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地對水資源的需求都在不斷增大,城市水景觀建設不能片面地從地方局部利益出發,影響或破壞流域或地區整體、長期利益,甚至使因缺水而產生的不安定因素更加明顯和突出。絕不能以鄰為壑,為了城市河湖裡的水的清潔,將污水進行簡單地改道流向周邊以及下游地區,使污染源搬家,造成對其他地區的水環境的污染,引發水污染糾紛。

四、結語

我國目前城鄉社會和經濟發展得並不均衡。在大中城市大規模地建設城市河道景觀工程,助推水資源配置進一步以城市為中心,擴大了水資源配置已經存在的城鄉差異。在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中,我們要努力打造生態城市,下大力氣進行城市河流的綜合治理,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環境,但要防止以行政手段將缺水地區大量的寶貴水源引調入市營造水景觀,片面追求人居和商住環境的奢侈改善。政府和決策者應該把視線投放到城市之外更遠方的廣大農村。認真審視我們城市裡所獲得資源,以及營造出的良好環境是否影響了城市之外農村、農民的生活、生產用水;是否損害了生活在城市之外的人們的切身利益。如果流淌在城市河道里的水原本是農村的生產、生活的保命用水,如果是為了保持城市裡河道景觀用水的清潔,而將城市河道的污水下排或改道而行,污染了下游地區的河流和環境,顯然我們的工作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參考文獻

[1]汪玉君,等.城市水景觀建設規劃缺失問題的思考.水利規劃與設計,2009(1)

[2]鄭連合,等.北方河流與毗鄰城市相互關系及綜合治理.海河水利,2008(5)

[3]孫景亮.海河流域水環境恢復重建與洪水資源利用.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7,32(2A)

[4]黃誠.城市水景觀建設思考.海河水利,2005(4)

[5]馮月靜.滹沱河將現16公里景觀帶.燕趙都市報,2010-05-01

[6]董立龍,等.唐山環城水系通航,宜居華北水城初現.河北日報,2010-04-30

[7]許順蘭,等.保定大手筆建設大水系.河北日報,2010-06-10

[8]馬國臣,等.決戰之年看承德:山水園林城市.河北日報,2010-05-06

[9]王翠蓮,等.張家口傾力打造區域中心城市.河北日報,2010-04-29

[10]齊祥太,等.邯鄲著力創建百姓幸福之城.河北日報,2010-06-09

[11]邢世炎,等.「卧牛奮起」:解讀邢台城市建設.河北日報,2008-09-18

[12]馬朝麗.港城整治「六河」編織城市「綠飄帶」.河北日報,2008-09-18

[13]馬彥銘,等.「衡水湖市加速」:衡水湖生態城市謀建休閑度假區.河北日報,2010-03-02

[14]孫占穩,等.廊坊打造環渤海休閑商務名城:一座年輕城市的夢想.河北日報,2010-05-17

[15]宏旭,等.滄州構建冀中南經濟增長極.渤海早報,2010-03-17

[16]王星.旱情面前受傷的為何總是農民.文匯報,2010-03-31

❻ 戶外景觀亮化照明工程面臨行業整治,未來何去何從

1、景觀照明市場廣闊
根據我國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數據,2018年我國LED應用行業市場規模已達6080億元,而LED景觀照明在LED應用行業市場規模佔比16.50%,LED景觀照明市場規模達1003.2億元,同比增長26.01%,增速高於整個LED應用市場,預計2020年LED景觀照明市場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
2、夜遊經濟、文化旅遊提供新的增長點
據市場調研,當前國內城市居民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夜遊經濟、文化旅遊相結合對當地旅遊的帶動作用非常大。夜遊經濟、文化旅遊將城市夜晚點亮,創造特色的城市景觀,體現當地文化的同時增加了旅遊消費及夜間消費,夜遊經濟的興起為城市、景區等旅遊目的地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同時,出色的夜間景觀還可以有力的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如G20期間的杭州西湖夜景照明、錢塘江兩岸夜景照明,有力地塑造了城市形象和提升了城市的品味,進而對後續夜景旅遊路線的推出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3、特色小鎮潮流帶來新的市場空間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我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高建設水平和發展質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31個省市的特色小鎮規劃目標總和已經超過了2,400個。特色小鎮的興起為照明工程行業帶來了全新的市場空間。
4、「一帶一路」拓寬國際市場
自2013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全球100多個我國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一帶一路」是互利共贏之路,將帶動各國經濟更加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創造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為我國照明工程行業拓寬了國際市場。
5、並不禁止夜景亮化
整治違規的亮化工程,並不代表著禁止夜景亮化,這也只是針對地方牽頭的景觀亮化項目提出健康發展的要求,所以有些亮化工程並不受此影響。
比如房地產亮化工程,它的主體是由企業牽頭,開發商對自己的樓房有自主支配的權利,且在不違背城鎮發展規律和不超出資源環境承載力而言,適當的亮化、夜景美化,能夠促進社會進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嚮往,這一點是符合社會需求的。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