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遼寧基層治理

遼寧基層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1 14:57:31

Ⅰ 最近兩年遼寧省政府出台哪70條扶持政策幫助就業

沈陽市人民政府關於穩定就業局勢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 沈政發〔2009〕10號

時間:2009年03月27日 信息來源:沈陽市政務公開工作辦公室

--------------------------------------------------------------------------------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2008年四季度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市部分行業和企業受到一定沖擊,導致企業用工需求下降,一些崗位出現非正常流失現象,實際就業需求大於供給,就業呈現出總量性矛盾與結構性矛盾並存、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交織的特徵,就業形勢嚴峻。為積極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穩定就業局勢,促進就業創業工作,根據《國務院關於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09〕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9〕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8〕130號)和《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切實做好穩定就業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遼政發〔2009〕6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實施意見如下:
一、建立就業與項目建設聯動機制,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一)建立就業與項目建設聯動機制。堅持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並重的方針,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拉動就業的作用,在安排政府投資和確定重大項目時,要把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重要內容統籌考慮。項目建設單位在申請辦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批、核准時,應將項目建設過程中和項目建成後的用人需求情況一並報送發改委、經委、商業局、服務業辦等部門,上述部門要將情況按月轉送同級勞動保障部門。鐵路、公路、水庫和輸水工程、城市道路和地鐵、供電和電信基礎設施、城市供水、供氣、供暖和環境建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公共工程等建設項目要提高使用農民工的比例。發改、交通、水利、建設等部門和鐵路、電力、電信等單位在項目招投標中要將優先就地就近使用農民工作為前提條件。項目或標段所在地政府要做好對接工作,組織本地區農民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就業。要把鼓勵支持企業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金融信貸、社會服務等扶持政策,同企業穩定就業、擴大就業的實績掛鉤。在制定經濟規劃時,要優先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行業和企業,保護和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各級政府要建立和完善項目與就業的聯動機制,加強政府有關部門間的協調聯絡。各級就業服務機構要主動聯系,上門服務,跟進新項目,緊盯新企業,拓展新空間,用足新政策,開展新培訓。實現「三個對接」,即企業招用工與落實優惠政策有效對接,企業崗位需求與人力資源求職信息有效對接,企業用工技能需求與就業培訓有效對接。抓好「三個環節」,即項目立項時,簽訂用工意向;項目開工時,簽訂培訓協議;項目竣工時,簽訂勞動合同。
(二)圍繞發展壯大服務業抓好崗位開發。要充分發揮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強的作用,從市場需求和人民群眾需要中發現和培育就業崗位,形成新的就業增長點。大力發展具有增長潛力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產服務、生活服務、救助服務、文化服務等服務新領域和新門路,重點開發養老服務、醫護服務、殘疾人居家服務、物業服務、廉租房配套服務等社區服務崗位,引導和支持動漫、創意、租賃、家政和農業技術推廣、農用生產資料連鎖經營等服務業發展。充分利用新建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等的服務外包、物流管理等配套服務擴大就業。各地區、各部門要對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新職業目錄,針對特定人群或者特定需求,細分市場崗位,以項目為載體,採取僱主出資和政府補助的運作方式,加速服務業崗位培育和開發。
二、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崗位
(三)減輕企業社會保險費用負擔。以2008年為基數,今年不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最低繳費基數。
(四)階段性降低四項社會保險費率。2009年,在確保參保人員社會保險待遇水平不降低、社會保險制度平穩運行、基金不出現缺口的前提下,通過少徵收城鎮參保單位和職工(包括靈活就業人員)1個月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階段性降低四項社會保險費率。
(五)允許困難企業在一定期限內緩繳部分社會保險費。在確保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支付、社會保險基金不出現缺口的前提下,對暫時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困難企業,允許在一定期限內緩繳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緩繳執行期為2009年之內,緩繳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經核准緩繳期間,企業應繼續按月申報應繳的社會保險費,企業和職工繳費年限連續計算。緩繳的社會保險費不計滯納金。困難企業認定條件執行省政府的規定(下同)。
(六)幫助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
對採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協商薪酬等辦法不裁員的困難企業,在一定期限內給予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社保補貼主要用於基本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統籌部分,標准為每人每月最高500元。崗位補貼參照我市現行失業保險金標准確定,標准為每人每月最高500元。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補助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補助執行期為2009年內,補助人數最多不超過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情況下在崗職工總數的50%。我市優先安排社保補貼,同一企業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不兼得。
三、大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七)開發高校畢業生基層管理和服務崗位。按照省下達2009年基層管理和服務崗位的指標,城市面向社區,農村集中在鄉和鄉以下,優先安排登記失業的城鄉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其中安置女性高校畢業生的比例不低於50%),滿足政府管理職能向基層延伸、政府服務職能覆蓋城鄉群眾的需要。基層管理崗位主要包括勞動保障、計劃生育、衛生防疫、質量檢驗、綜合治理、調查分析等領域,基層服務崗位主要包括維護權益、調解糾紛、醫療衛生、就業創業、教育培訓、社會文化、婦幼保健、農林水技術推廣等領域。上述崗位由各級財政共同購買和給予補貼。每人每月享受不低於1000元的薪酬或生活補貼,並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八)積極培育市場服務崗位。各級政府要從市場需求和人民群眾需要中引導、培育市場服務崗位,鼓勵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政府引導和培育的市場服務崗位包括健康管理、公共營養、芳香保健、花藝環境設計等市場潛力大的領域,由市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崗位名錄,對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從事規定崗位的,由財政給予適當崗位補貼。
(九)實施高校畢業生見習補貼政策。實施高校畢業生實名制管理的見習計劃,選擇300戶企業作為見習基地,引導3000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到基地見習,達到增強實際經驗、促進市場就業的目標。見習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見習期間發放見習補貼,見習補貼標准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60%,由財政承擔2/3,其餘由見習單位承擔。高校畢業生見習期間享受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所需費用由財政承擔。對見習單位支出的見習補貼費用,實行所得稅稅前列支,並不計入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
(十)實行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對到我市縣以下(不含縣)農村基層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工作滿兩年以上的,其在校期間申領國家助學貸款利息按高校隸屬關系由同級財政負擔,本金由省、市、縣財政分別按4:4:2的比例代為償還;工作滿4年,其學費由政府一次性返還,所需經費由省、市、縣財政按4:4:2的比例分擔。
(十一)對從事家教高校畢業生給予社會保險補貼。我市登記失業的高校畢業生從事家庭教育實現就業的,可持本人身份證、失業證、畢業證和家教協議、社區證明,按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標准,由財政部門給予其養老、醫療保險統籌部分的社保補貼。政策執行期限為2009年內。
(十二)開展高校畢業生技能培訓。將高校畢業生技能培訓納入我市普惠制就業培訓范圍,鼓勵高職院校、技師學院、技工學校和職業學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和大學四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實施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教育部門要根據畢業生的實際需要,合理銜接職業技能鑒定和教學計劃安排,適當放寬申報鑒定的最低學制年限要求,通過嚴格質量管理和考評標准,確保職業資格證書的權威性。政策執行期限為2009年內。
(十三)鼓勵科研項目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我市承擔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要積極聘用優秀高校畢業生參與研究,其勞務性費用和有關社會保險費按規定從項目經費中列支。高校畢業生參與項目研究期間,其戶口、檔案可免費存放在科研院所或高校所在地、入學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也可免費保留在原就讀高校。聘用期滿,根據工作需要可以續聘或其他崗位就業,就業後工齡與參與項目研究期間的工作時間合並計算,社會保險繳費記錄連續計算。
(十四)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對各類用人單位吸納登記失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實際吸納人數給予一次性社會保險補貼。執行期為2009年內,勞動合同到期時由用人單位領取補貼,補貼標准為企業實際繳納數額的50%。尤其要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創造條件,更多吸納有技術專長的高校畢業生。支持困難企業在穩定員工隊伍的工作中更多地保留高校畢業生技術骨幹。
(十五)鼓勵高校畢業生到我市邊遠鄉鎮基層工作。進一步做好一村一名大學生、「三支一扶」計劃,各受援地有空編的事業單位,可採取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優先招聘上述計劃服務期滿考核合格人員。高校畢業生到新民市的紅旗鄉、姚堡鄉、周坨子鄉、大柳屯鎮、於家窩堡鄉、陶家屯鄉、東蛇山子鄉,遼中縣的大黑崗子鄉、牛心坨鄉、老大房鄉,法庫縣的四家子鄉、雙檯子鄉、卧牛石鄉、包家屯鄉、秀水河子鎮、葉茂台鎮,康平縣的沙金台鄉、柳樹屯鄉、西關屯鄉、海州窩堡鄉工作的,除享受國家規定政策外,可享受就業人員社保政策。
要提高各級機關錄用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人員的比例,市級機關原則上要達到50%,區、縣(市)機關原則上達到30%。市屬事業單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人員,應逐步加大招聘具有基層工作經歷人員的比例;對到邊遠地區工作兩年以上的畢業生,筆試成績兩科加5分,如考一科加2.5分。筆試、面試後,同等條件的優先聘用。從2009年起,在非公有制單位就業或自主創業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高校畢業生和到農村基層志願服務的高校畢業生,考錄或招聘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其繳費年限或志願服務年限合並計算為工齡。
(十六)取消高校畢業生落戶限制。對各類企業招用非本地戶籍高校畢業生,一律取消落戶限制。對被在農村開辦的企業招用的高校畢業生,允許其選擇在市區或縣城落戶。對到農村基層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允許其在入學前家庭所在市和就讀高校所在市之間選擇落戶。對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檔案管理機構要免收檔案保管服務費用。學校可根據本人意願,將其戶口轉至入學前戶籍所在地或2年內繼續保留在原就讀的高校,待工作單位落實後,將戶口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超過2年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學校和檔案管理機構將其在校戶口及檔案遷回其入學前戶籍所在地。

四、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
(十七)擴大普惠制就業培訓范圍。凡法定勞動年齡范圍內、有就業能力和培訓需求、能夠保證學習時間的城鄉所有勞動者,均可納入全省普惠制就業培訓范疇。在做好原國有企業並軌人員就業轉失業後的短期簡單技能培訓和二次培訓的基礎上,圍繞地方產業集群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開展產業項目特色培訓,針對技能不對稱問題做好低技能勞動者技能等級提升培訓工作。要把創業培訓作為普惠制就業培訓的工作重點,主要面向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同時兼顧社會其他有志於創業的人員。
(十八)突出技能培訓,提高培訓質量。針對不同就業人群的特點,鼓勵採取全日制、半日制、夜校制等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開展個性化、互動性及提升實際操作能力的分類技能培訓。適當延長培訓期限,提高培訓補貼標准。培訓補貼標准每課時分別為3元、5元、10元。
(十九)大力推進創業培訓和創業教育。規范創業培訓教學管理工作,創業培訓一律採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印製的SYB創業培訓教材,實行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培訓總學時不低於200學時。提高創業培訓補貼標准,創業培訓實行最高培訓補貼標准,即每學時10元。改革創業培訓補貼撥付辦法,創業培訓開班前按培訓計劃人數預撥50%培訓費,培訓合格後撥付另50%的培訓補貼。要把有創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納入到創業培訓體系中來,並結合返鄉農民工創業特點制定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堅持「就近就地」原則,為返鄉農民工培訓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加大對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力度,補貼標准、辦法與其他創業培訓相同。廣泛開展面向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和培訓,加強創業教育示範校創建活動;我市將創建10個創業教育示範校(勞動保障2個、人事2個、教育2個、工會1個、團市委2個、婦聯1個),市財政通過實習基地建設專項給予支持,滿足學校創業教育需要。
(二十)鼓勵企業開展待崗職工培訓。對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企業,分流安置本單位富餘人員並開展轉崗培訓的,可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對我市參加失業保險的困難企業,在堅持不裁減人員、確保職工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組織待崗人員開展技能提升培訓、轉崗培訓或委託培訓的,按人均300元的標准給予培訓補貼(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和培訓補貼不兼得)。政策期限為2009年內。
(二十一)做好殘疾人就業培訓。各培訓機構開展殘疾人個性化就業培訓,組織殘疾人開展盲人按摩、手工編織、陶藝、動漫製作、LED和農村種養殖等項技能培訓,對超出普惠制培訓規定課時所需的培訓經費給予專項培訓補貼。
(二十二)做好復轉軍人和農村「兩後生」的技能培訓。凡我市戶籍的復轉軍人可持相關證件免費到技工院校學習技能,在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後,由財政給予一次性學費補貼。對農村應屆初高中畢業生未能繼續升學的人員(農村「兩後生」),組織其免費參加6至12個月的勞動預備制培訓。
(二十三)切實抓好產業項目特色培訓。政府出資購買的培訓要服務於沈陽經濟區發展戰略,要與本地區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建設、縣域經濟發展、現代服務業中的產業升級、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相配套、相銜接。各地區要根據本地主導產業和重點建設項目情況,組織勞動保障、人事、財政、發改等部門,確定為本地區產業集群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服務的產業項目特色培訓專業目錄。經市政府同意後,有計劃、有目標地培養急需技能人才,市財政按有關規定給予專項補助。培訓專業目錄兼顧家政服務、殘疾人康復等我市品牌培訓,每半年調整完善一次。
(二十四)各級政府要統籌協調產業項目特色培訓。各地區要把本地區產業項目特色培訓擺在重要位置,作為重要優質投資環境抓緊抓好,有效組織相關部門做好對接工作,保證項目技能需求與勞動者培訓意願對接、與有實力培訓機構的培訓能力對接、與緊缺專業的師資及實訓基地對接。各地產業基地、工業園區管理機構要及時掌握入區項目用工需求結構和進度,要同勞動保障部門建立季度通報和聯動工作機制,超前謀劃安排人力資源和技能培訓。要加強產業基地、工業園區的勞動保障平台建設,依託高校畢業生基層管理和服務崗位計劃,在重點產業基地、工業園區全部建立人力資源和技能培訓服務站,負責調查統計、組織對接、園區實訓等工作。要發揮高等職業教育、科研院所的基礎和優勢,制定優秀師資柔性引進相關政策,抓好名師名課課件開發和使用,努力提高培訓師資水平。
(二十五)加強普惠制培訓基地管理。要嚴格把握培訓機構標准,堅持做強做大原則,對培訓設施不齊全、師資力量不強、教學功能不完備的機構要取消培訓基地資格。要圍繞普惠制培訓對象和任務,將普惠制培訓基地分成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兩類,每個基地要細化培訓專業,按培訓專業獲得定點資格後參與培訓任務的招投標。尤其要針對產業項目特色培訓,擇優選擇一些硬體條件好、師資力量強、實訓水平高的培訓機構。普惠制培訓基地每半年考核評估、調整完善一次,實現有進有出。

Ⅱ 關於遼寧公務員省考面試的最新真題解析在哪個網站上能查看到呢

樓主!你好!我空間!http://hi..com/%CB%AE%BE%B2%D4%C6%CA%E6/

我空間有,可以去下載

祝你好運了

Ⅲ 中國城市社區治理模式有哪些

我國城市社區治理來模式主要有以源下幾種:
一是行政引導型模式。也有學者將其稱為行政側重型模式。行政引導型模式主要是指以政府的指導為主,對行政力量的依賴度較高,政府組織是社區治理的主體,行政管理手段是社區治理的主要方式。
二是自治型模式。自治型模式的社區通常設置了社區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政府將社區管理的有關職責交給社區,然後用法律和制度來規范社區運行機制,以一種間接協商的方式對社區事務進行管理,社區居民和社區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發揮核心作用。
三是混合型模式。也有學者將其稱為合作型模式。這種模式試圖構建一種社區自治系統與政府行政系統的共生機制,政府對社區的干預較少,在培養、指導社區組織的過程中逐漸將管理職責讓位於社區居民與社區組織。
四是企業主導型模式。這是一種物業管理公司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發揮突出作用的模式。這種模式一般出現在資質、品牌、服務質量和企業形象都較好的物業管理公司管理的商品房小區。物業管理公司承擔社區管理和服務的主要職責,社區居民也樂於接受物業管理公司的安排,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管理和各種社區活動。

Ⅳ 為什麼今年遼寧的防汛形勢嚴峻

根據最新氣候預測結論,今年,遼寧省盛夏降水偏多,預計6~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459~500毫米,時空分布不均,本溪、丹東地區偏多2~3成,其他地區偏多1~2成。

今年以來(1月1日至6月15日),遼寧省平均降水量184.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5%,比去年同期偏多27%。除撫順東部、本溪西部、錦州中部、遼陽東部和朝陽北票偏少1成外,全省大部地區降水偏多,其中沈陽遼中、大連大部、營口南部和葫蘆島綏中偏多6~9成,其他地區偏多1~5成。

(4)遼寧基層治理擴展閱讀

6月底前將完成120項水毀工程修復工作

為加強防洪工程建設管理,遼寧省已經實施了17座小型水庫、4座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開展了32項大江大河主要支流、44項中小河流治理和6個縣區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項目建設。開展了120項水毀工程修復工作,6月底前將全部完成。

在山洪地質災害防禦方面,開展2020年山洪災害防治和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建設。落實專項資金1786萬元,開展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水毀修復。並且組織各地開展山洪災害防治和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非工程措施運行檢查維護和模擬演練。全省已建成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點100處,對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動態監測,科學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Ⅳ 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為推動天山北坡經濟帶快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2003年8月18日)

目前,在全區上下興起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時刻,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分別召開了「加快南疆農村經濟發展工作會議」和「北疆經濟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議」,主要目的是全面總結回顧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發展經濟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研究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如何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措施等。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南、北疆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轉變機關作風,主動服務,為自治區國民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高資源保障能力,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黨組研究決定,由我帶領廳機關處級幹部20餘人,對天山北坡經濟帶的昌吉州、石河子市、塔城地區、烏魯木齊市的11個縣(市、區)、近30個各類企業、開發項目進行了為期6天的參觀、學習和考察。與地(州、市)、縣(市)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領導、企業的同志進行了座談,面對面的交換意見,聽取了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近百條(未經整理、歸納),這些意見和建議,有些在座談中,我廳業務處室的負責同志作了解答、解釋,進行了暢所欲言的探討和交流;有些意見和建議.我們將帶回去進一步研究。總之,這次考察活動,在4個地(州、市)的領導和有關縣市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達到了預期目的,收獲很大。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學到了天山北坡經濟帶各族幹部職工、農牧民群眾艱苦奮斗、勇於拼搏的精神,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改革開放的思想觀念,開闊了眼界;二是加深了對基層的了解,增進了感情,感受到了基層的工作,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國土資源部門主動服務和大力支持,因而增強了緊迫感、責任感;三是通過考察、調研,找准了國土資源管理的差距和存在的問題,便於我們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務水平,制定有利於經濟發展,有利於提高生產力,有利於農牧民致富奔小康的相關政策。

根據大家座談提出的問題,結合這次考察的一些體會和認識,我談幾點意見。

一、加強國土資源政策法律法規的學習、研究、宣傳,確保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依法行政、依法辦事

國土資源部門是執法部門,必須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及相關配套地方性法規、規范性文件。近年來,自治區先後出台了《礦產資源管理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等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46件,國土資源地方法規體系框架基本形成,為自治區依法管理國土資源提供了法律法規保障,國土資源管理必須按照法律程序辦事,堅持依法辦事,依法行政。國家和自治區在嚴格保護耕地的前提下,出台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國土資源管理辦事程序。如國土資源管理的審批許可權、企業改制中的土地處理問題等,法律都有明文規定。關於基準地價問題,這是政府管理和調控土地市場的基本手段,是顯化土地資產價值、核算土地資產收益的基本依據。它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目前,全區各地因地價綜合因素的不同,也即形成了各地在地價的不平衡性,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從經濟的、政治的、宏觀的角度,從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有利於當地的經濟建設的角度,來研究制定合理的基準地價,加大基準地價的規范化、科學化管理,預防國有資產的流失,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支撐保障。

在調研、考察和工作中可以看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相當一部分同志,對法律法規、政策的學習、理解、宣傳都不夠,因而,也就不能很好的用足用活西部大開發等優惠政策為發展經濟服務。只有學好、吃透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精神,才能為政府當好參謀,出好主意。不然,就會出歪主意、壞主意。縣、鄉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直接面向基層,是國土資源工作服務的前沿,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國土資源部門的形象。因此,明年國土資源廳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要抓好縣、鄉國土資源隊伍建設和規范化管理,推進依法行政,提高服務水平。

二、科學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

科學制定、依法管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一個地區中期、長遠經濟社會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規劃一經審批確定,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隨意、擅自更改。一定要做到依法用地、按規劃用地、集約用地。耕地面積、建設用地面積、城市面積、公共設施面積及其他發展中所需要的土地面積在規劃中所佔的比例必須科學合理,具有超前性,不能顧此失彼。國土資源部非常重視規劃工作,將新疆和遼寧確定為國土資源規劃綜合整治的試點單位。要求合理規劃國土資源的面積、各產業的布局、水資源還有其他公共設施建設等。從整體上對國土資源進行綜合整治、綜合規劃,然後按照這個規劃去實施,發揮國土資源的最大效益,為實現自治區「十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和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作出貢獻。

三、保護基本農田,實行嚴而又嚴的政策

實行嚴而又嚴的保護基本農田政策,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我國僅占不到世界10%的土地,卻要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土地總量佔得很少,但養活的人口卻很多。如果不保護耕地,農民一旦失去耕地,不能生產足夠的糧食,後果不堪設想。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養活中國13億人口,必須依靠自己,必須嚴格保護耕地。我國90%的農民在農村,保護了耕地就是保護了農村的穩定,就是保證了農民的收入。保證了農民的收入,就保護了我國90%的農村人口的社會穩定和發展。改革開放20年後,我國開始出現農民失地失業現象,全國目前有接近百萬人口的失地農民,尤其是城郊農民失地情況嚴重。農民失地又失業,引發的集體上訪已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並開始著手抓這項工作。必須依法嚴格保護耕地,實行「佔一補一,甚至佔一補二。」新疆土地面積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6,國土面積中,除去綠洲面積和山區面積外,其他都是荒灘荒漠,沙漠化土地面積79.5萬平方千米,佔全疆國土面積的47.79%。從新疆的實際來看,充分利用荒灘荒漠資源搞建設,這是保護耕地、保證建設用地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和優質服務。近期,國土資源廳在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的基礎上,結合新疆實際,從開發利用荒山荒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改制、畜牧業發展、招商引資利用國有未利用土地、退耕還林還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等方面制定了10項國土資源優惠政策,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充分開發利用荒山荒地是優惠政策中的一項。關於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問題,國土資源部在安徽省蕪湖市搞試點,有關規定、文件還在研究、制定過程中,相信不久就有這方面的政策出台。希望各地、社會各界充分用足用活用好現有的國土資源優惠政策,推動當地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四、繼續抓緊抓好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迎接國務院聯合督查組的全面檢查

開展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著重是「查管理制度、查管理環節、查執法效果」,關鍵是查我們自身,是自查自糾。首先查國土資源部門自身管理不規范和違法問題。要按照溫家寶總理關於對土地違法案件「不能敷衍了事,不能批評了事,不能罰款了事,不能補辦手續了事」和「既要查事、又要查人」的要求,對典型土地違法案件要依法查處,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在整改過程中,決不能再有違法用地案件出現,確保按期、高標准完成全區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的目標任務,從根本上促進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依法行政,為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目前,我區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已基本完成第三階段即處理和整改階段的工作。近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聯合督查組組長李元將帶領國務院有關部門人員來我區開展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督查工作,各地要認真做好迎檢准備工作。

五、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土地確權工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單位使用國有土地確權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新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邊疆的鞏固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全區174個農牧團場,目前已完成確權的145個;14個地(州、市),只有一半完成了兵團確權工作,任務還相當繁重。在兵團確權問題上,兵地領導要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的「尊重歷史,兼顧現實,有利發展,有利團結」的原則,面對面的談,來解決兵團土地確權問題。希望兵、地雙方共同努力,盡快完成確權工作。在兵團土地確權工作上,要轉變觀念,不論是兵團還是地方,只要有利於經濟發展,我們完全可以提供用地保障。確權工作要隨著事業的發展而不斷推進。

這次在石河子市考察,看到石河子各項事業發展很快,尤其在發展特色經濟、實現產業化方面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石河子開發區建設速度很快,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有獨特的做法。目前,我區開發區密度過高,開發區容積率過高的問題比較突出。借鑒內地和國外的一些經驗,開發區的功能區開發可以跨區域,充分利用閑置土地,拓寬發展空間。

農八師是一個大墾區,也完全有條件成為一個畜牧業大區。石河子市、農八師墾區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蘊藏著巨大潛力的經濟區域,今後必然有一個超常速的發展,為自治區的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總之,這次對天山北坡經濟帶的考察,看到了、學到了很多東西,聽到了、收集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貼近了基層,找准了工作的薄弱環節,增強了緊迫感、責任感,對今後的國土資源工作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今後還要開展這樣的學習、考察活動,不斷推進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天山北坡經濟帶考察結束時的講話摘要原載《新疆國土資源》2003年增刊)

Ⅵ 19年遼寧市直事業單位考試讓縣區的事業單位人員報名嗎

遼寧的事業單位人員轉考公務員考的是綜合能力測試,實際上這個考試每年都有的,今年的招的人數比較多而已。考試的內容就是大雜燴,包括行測和申論等等,比畢業生考公務員的題要簡單一些,題量也要少一些,畢竟是行測和申論在一起的,一張試卷。
縣域經濟和城鎮化,可能會以主觀題形式出,也可能會以選擇題的形式出。不過總體難度不大,我是去年從沈陽事業編轉的公務員,也是考的綜合測試,我們考的題目客觀題就是行測方面的,幾十道題,主觀題是關於網路建設方面的申論內容。考試相關資料我們去年考的時候,以前考上的前輩推薦的鴻政考試中心出的遼寧從事業單位考公務員的專項資料,鴻政的這個書有真題和預測題,挺不錯的,考試的時候有一些真題原題出裡面出的。而且鴻政的這個遼寧事業單位轉公務員題,紅色的2大本,是遼寧專用的資料,你可以參考一下。你也加油!希望以後能成為同事。有不懂的,歡迎繼續追問。

Ⅶ 我國社區治理產生的社會背景是什麼

治理是為了創新。中國的背景,其影子在農村、城市中,若你留心到處都有。背景那就是:民不聊生!民眾連聊以生存的日子都打發不了。

所以,中國的革命和開放,能到今天的整體面貌,就是對中國各領域里的「死因」開刀之後得來的。二戰後,各國都找到了貧窮、落後、挨打的自我原因。

治理是研究社會關系的新理念,強調通過合作、協商的方式實施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彌補國家和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過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處。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後,「單位人」逐漸轉變為「社會人」,社會中出現了自由流動的資源和自由活動的空間,一批社會中介組織、民間團體應運而生,導致原有的城市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單位體制和街居體制相繼失效或失靈。

將治理理論應用於我國城市基層社會的重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7)遼寧基層治理擴展閱讀:

社區治理是社區范圍內的多個政府、非政府組織機構,依據正式的法律、法規以及非正式社區規范、公約、約定等,通過協商談判、協調互動。

協同行動等對涉及社區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務進行有效管理,從而增強社區凝聚力,增進社區成員社會福利,推進社區發展進步的過程。

從基層社區的角度來看,社區治理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幾種。

1、社區治理有助於社區經濟的發展社區所需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政府的撥款,但由於政府財力有限,注入社區的經費往往不足開支,超支的部分要依靠社區經濟的發展和社區單位的支持來解決。

2、社區治理有助於社區文化的繁榮社區治理有利於調動政府、民間組織和社區民眾對社區文化的參與,從而推動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由此可見,社區治理在繁榮社區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社區治理有助於社區環境的美化社區環境需要政府、企業、民間組織、社區民眾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為多個主體參與其中奠定了基礎。

4、社區治理有助於社區治安狀況的改善社區治理有助於消除不穩定的因素,預防違法犯罪現象。

Ⅷ 遼寧省阜新市乾旱政府機關對農民都給什麼補貼

2015年國家為了深化農村改革、支持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又出台許多惠農政策,因為各地養殖品種、作物種類的不同,落實到各地會有一些差別。具體補貼政策如下:1.種糧直補政策中央財政將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補貼資金原則上要求發放給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具體由各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2014年1月份,中央財政已向各省(區、市)預撥2015年種糧直補資金151億元。2.農資綜合補貼政策2015年1月份,中央財政已向各省(區、市)預撥種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71億元。3.良種補貼政策小麥、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畝補貼10元。其中,新疆地區的小麥良種補貼15元;水稻、棉花每畝補貼15元;馬鈴薯一、二級種薯每畝補貼100元;花生良種繁育每畝補貼50元、大田生產每畝補貼10元。4.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實行定額補貼,即同一種類、同一檔次農業機械在省域內實行統一的補貼標准。5.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政策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標准按報廢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機型和類別確定,拖拉機根據馬力段的不同補貼額從500元到1.1萬元不等,聯合收割機根據喂入量(或收割行數)的不同分為3000元到1.8萬元不等。6.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政策國家將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實行新增補貼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政策。7.提高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2014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價幅度為5.4%;2014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別提高3元、3元和5元,提價幅度分別為2.3%、2.2%和3.3%。2015年,繼續執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8.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常規產糧大縣獎勵標准為500-8000萬元,獎勵資金作為一般性轉移支付,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使用,超級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用於扶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在獎勵產糧大縣的同時,中央財政對13個糧食主產區的前5位超級產糧大省給予重點獎勵,其餘給予適當獎勵,獎勵資金由省級財政用於支持本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油菜籽增加獎勵系數20%,大豆已納入產糧大縣獎勵的繼續予以獎勵;入圍縣享受獎勵資金不得低於100萬元,獎勵資金全部用於扶持油料生產和產業發展。9.生豬大縣獎勵政策依據生豬調出量、出欄量和存欄量權重分別為50%、25%、25%進行測算。中央財政繼續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10.農產品目標價格政策2015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11.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政策中央財政安排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60.5億元,在主產省實現了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12.深入推進糧棉油糖高產創建支持政策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億元,在全國建設12500個萬畝示範片,並選擇5個市(地)、81個縣(市)、600個鄉(鎮)開展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試點。2015年,國家將繼續安排2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和整建制推進試點,並在此基礎上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集成推廣區域性、標准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輻射帶動區域均衡增產。13.園藝作物標准園創建支持政策2015年,繼續推進園藝作物標准園創建工作,並已按照2013年資金規模的70%撥付地方。14.測土配方施肥補助政策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測土配方施肥專項資金7億元。2015年,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4億畝;糧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積達到7億畝以上;免費為1.9億農戶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指導服務,力爭實現示範區畝均節本增效30元以上。15.土壤有機質提升補助政策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8億元,繼續在適宜地區推廣秸稈還田腐熟技術、綠肥種植技術和大豆接種根瘤菌技術,同時,重點在南方水稻產區開展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技術推廣,在北方糧食產區開展增施有機肥、鹽鹼地嚴重地區開展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技術推廣。16.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支持政策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委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做大做強。一是強化項目支持。二是推動科技資源向企業流動。三是優化種業發展環境。17.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支持政策經國家發改委批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正式納入《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總投資4985萬元,專項用於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設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統的統一開發。18.農業標准化生產支持政策中央財政繼續安排2340萬財政資金補助農業標准化實施示範工作,在全國范圍內,依託「三園兩場」、「三品一標」集中度高的縣(區)創建農業標准化示範縣44個。19.畜牧良種補貼政策生豬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頭能繁母豬40元;奶牛良種補貼標准為荷斯坦牛、娟姍牛、奶水牛每頭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種每頭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頭能繁母牛10元;羊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隻種公羊800元;氂牛種公牛補貼標准為每頭種公牛2000元。2014年國家將繼續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20.畜牧標准化規模養殖扶持政策從2007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安排25億元在全國范圍內支持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支持資金主要用於養殖場(小區)水電路改造、糞污處理、防疫、擠奶、質量檢測等配套設施建設等。2015年國家將繼續支持畜禽標准化規模養殖。21.動物防疫補貼政策2015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實施動物防疫補助政策。22.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中央財政按照每畝每年6元的測算標准對牧民給予補助,初步確定5年為一個補助周期;中央財政對未超載的牧民按照每畝每年1.5元的測算標准給予草畜平衡獎勵;給予牧民生產性補貼,包括畜牧良種補貼、牧草良種補貼(每年每畝10元)和每戶牧民每年500元的生產資料綜合補貼。2015年,國家將繼續在13省(區)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23.振興奶業支持苜蓿發展政策中央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支持高產優質苜蓿示範片區建設,片區建設以3000畝為一個單元,一次性補貼180萬元(每畝600元),重點用於推行苜蓿良種化、應用標准化生產技術、改善生產條件和加強苜蓿質量管理等方面,2015年將繼續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24.漁業柴油補貼政策根據《漁業成品油價格補助專項資金管理暫行法》規定,漁業油價補助對象包括:符合條件且依法從事國內海洋捕撈、遠洋漁業、內陸捕撈及水產養殖並使用機動漁船的漁民和漁業企業。2015年將繼續實施這項補貼政策。25.漁業資源保護補助政策2013年落實漁業資源保護與轉產轉業轉移支付項目資金4億元,其中用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萬元,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9400萬元。2015年該項目將繼續實施。26.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2013年開始,中央對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給予補助,無房戶、D級危房戶和臨時房戶戶均補助2萬元,C級危房戶和既有房屋不屬於危房但住房面積狹小戶戶均補助7500元。2015年國家將繼續實施這一政策。`27.海洋漁船更新改造補助政策中央投資按每艘船總投資的30%上限補助,且原則上不超過漁船投資補助上限。2015年該項目將繼續實施。28.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支持政策對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範區給予1000萬元左右的獎勵。力爭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今年對示範區建設的貸款余額不低於300億元。29.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政策2015年的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以啟動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和試驗項目、組織召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交流會、完成改革試驗項目中期評估三大工作為重點。30.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持政策2015年,將繼續組織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按照不超過單個設施平均建設造價30%的標准實行全國統一定額補助31.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對目錄范圍內的鮮活農產品與目錄范圍外的其他農產品混裝,且混裝的其他農產品不超過車輛核定載質量或車廂容積20%的車輛,比照整車裝載鮮活農產品車輛執行,對超限超載幅度不超過5%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比照合法裝載車輛執行。32.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稅費減免政策繼續對鮮活農產品實施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環節低稅收政策,將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擴大到部分鮮活肉蛋產品。2015年國家將繼續實行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稅費減免政策。33.農村沼氣建設政策2015年,因地制宜發展戶用沼氣和規模化沼氣。34.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政策規劃中的農業環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二是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三是開展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四是開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實行退耕。五是開展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六是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七是開展濕地恢復與保護。35.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政策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點治理農村垃圾和污水。規模化畜禽養殖區和居民生活區的科學分離,引導養殖業規模化發展,支持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污綜合治理與利用。引導農民開展秸稈還田和秸稈養畜,支持秸稈能源化利用設施建設。36.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政策2015年,農業部將進一步擴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使試點縣規模達到300個,新增200個試點縣,每個縣選擇2-3個主導產業,重點面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中的帶頭人、骨幹農民。37.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示範縣建設政策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26億元,基本覆蓋全國農業縣。38.陽光工程政策2015年,國家將繼續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以提升綜合素質和生產經營技能為主要目標,對務農農民免費開展專項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系統培訓。39.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政策2015年依託培訓基地舉117期示範培訓班,通過專家講課、參觀考察、經驗交流等方式,培訓8700名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3000名大學生村官。選拔50名左右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每人給予5萬元的資金資助。40.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二是擴大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范圍。三是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在農村的合法權益。41.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政策2015年,國家將在管理民主、運行規范、帶動力強的農民合作社和供銷合作社基礎上,培育發展農村合作金融,選擇部分地區進行農民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豐富農村地區金融機構類型。國家將推進社區性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發展,這些組織必須堅持社員制、封閉性原則,堅持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國家還將進一步完善對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管理體制,明確地方政府的監管職責,鼓勵地方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有效防範金融風險。42.農業保險支持政策對於種植業保險,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40%,對東部地區補貼35%,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單位補貼65%,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對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保險,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50%,對東部地區補貼40%,對中央單位補貼80%,地方財政至少補貼30%。對於公益林保險,中央財政補貼5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補貼90%,地方財政至少補貼40%;對於商品林保險,中央財政補貼3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補貼55%,地方財政至少補貼25%。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覆蓋全國,地方可自主開展相關險種。43.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對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建設項目進行獎勵或者補助的政策。44.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政策推動落實涉農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幫助解決家庭農場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45.扶持農民合作社發展政策2015年,除繼續實行已有的扶持政策外,農業部將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配合有關部門選擇產業基礎牢、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信用記錄好的合作社,按照限於成員內部、用於產業發展、吸股不吸儲、分紅不分息、風險可掌控的原則,穩妥開展信用合作試點。46.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政策。對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流轉土地給予獎補。47.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政策明確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的具體內容、衡量標准和運作方式,提出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的具體政策措施。48.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政策2015年,選擇三個省作為整省推進試點,其他省(區、市)至少選擇1個整縣推進試點。49.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根據1號文件的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將深入研究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主體地位、產權交易、股權的有償退出和抵押、擔保、繼承等重大問題。50.農村、農墾危房改造政策2015計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260萬戶左右。擬按照東、中、西部墾區每戶補助6500元、7500元、9000元的標准,改造農墾危房24萬戶;同時按照中央投資每戶1200元的補助標准,支持建設農墾危房改造供暖、供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參考材料】中國農業新聞網.cn/jjpd/hyyw/201503/t20150309_1017369.htm

Ⅸ 三基建設在什麼情況下提出的

1、三基建設的出台背景: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總體目標和具體任務,公安機關要牢牢把握維護重要戰略機遇期社會穩定的總要求,必須以執法為民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科技強警為支撐,以基層基礎工作為重點,以隊伍正規化建設為保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工作。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安部黨委確定了2006年大力開展「基層基礎建設年」的工作重點,並提出要堅持不懈、一抓三年。

三基建設,即「基層基礎建設年」,就是組織全國公安機關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真正增強基層實力,增強基層活力,提高隊伍素質,提高工作水平,為公安工作的長遠發展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

2、三基建設的意義

1)加強「三基」工作,就是指加強以黨支部建設為核心的基層建設,加強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的基礎工作,加強以崗位練兵為主要內容的基本功訓練。它是會戰工委通過總結會戰初期加強基層建設的基本經驗,於1964年提出的基層工作全面發展、全面提高的方針。

2)加強「三基」工作,是大慶會戰時期形成的抓好基層工作的基本經驗之一。它有一個在實踐中形成和完善的過程。最初,指的是抓好基層建設,做好基礎工作,即抓基層、打基礎。會戰工委認為,要辦好石油企業,必須把根基打得扎實、牢靠。「根基」就是鑽井隊、採油隊、施工隊、車間等基層單位。

會戰一開始,油田黨工委強調一切工作都要立足基層,面向基層,服務基層,努力做到政治上幫助基層,組織上充實基層,技術上裝備基層,生活上關心基層,把抓基層、打基礎、建設隊伍作為自己的著眼點。

1960開展了學習「王、馬、段、薛、朱」和紅旗單位活動;1961年開展了以「政治工作好、計劃完成好、革命作風好、企業管理好、生活管理好」為目標的五好單位和紅旗手活動;1962年提出了「加強基層工作,開展五好紅旗隊活動,大力改進作風,全面管好生產」的工作方針;1963年全面檢查了會戰以來基層建設工作情況,總結了加強基層建設、健全經常性政治工作的基本經驗;1964年強調了以基層建設、基礎工作和基本功訓練為內容的「三基」工作。

3)加強基層建設,核心是加強黨支部建設。大慶石油會戰以來,始終堅持「支部建在連上」,在鑽井隊、採油隊、基建隊以及家屬管理站設立黨支部。

4)加強基礎工作,中心是建立健全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度。會戰初期總結生產實踐而建立的崗位責任制,就是企業生產管理中的一項根本制度。

5)加強基本功訓練,主要是堅持崗位練兵,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經常組織技術「賽巧」和開展技術能手競賽活動,促進職工技術素質的不斷提高。同時,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對職工進行以崗位培訓為主的全員培訓,有效地提高了企業職工的群體素質和崗位工作能力,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提高了經濟效益。

(9)遼寧基層治理擴展閱讀

重視「三基建設」夯實黨建根基

1、「基層組織」是要抓實支部建設、建強基層黨組織、提升基層黨建整體水平,根據農村、城市社區、機關等領域實際情況,按照組織設置、班子建設、黨員管理、黨內組織生活、活動場所、基本保障、黨建檔案

2、「基礎工作」是要著力解決部分黨員中存在的黨性意識不強、組織觀念差、作用發揮不好等問題。探索基層黨建品牌化建設模式,開展「新時代五好基層黨組織」創建活動、「黨建示範區」創建活動,探索組建黨建聯盟,達到整體提升;

3、「基本能力」是要具備通用能力外,還要具有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專業能力,具備把握政策、化解矛盾、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有效履行職責,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干成事。

「基層組織」是連接黨心民意的紐帶,是落實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里」,是聯系群眾的最前沿。只有持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才能固本培元、根基扎實;「基礎工作」是一個單位履行職能的基本支撐。基礎工作質量不高,整個工作的效率就不高。推動基礎工作程序規范化、責任法規化、管理科學化,對於提高辦事效率,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基本能力」反映著幹部的政治素質、履職能力、創新精神、道德品質。越是在經濟困難、矛盾突出的地方越是需要提升幹部的基本能力。

Ⅹ 遼寧人是北方最優秀的,也是人口流入省

遼寧人口年凈流入20萬人 沈陽與大連人口流入數量大
核心提示: 研究者對東北三省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與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進行比較發現,東三省人口從凈流入轉變為凈流出狀態。但遼寧省的情況與東三省整體有所差異,從「六普」數據來看,遼寧省仍然是人口凈流入省份,大約年凈流入20萬人。
研究者對東北三省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與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進行比較發現,東三省人口從凈流入轉變為凈流出狀態。「五普」時凈流入36萬人,「六普」時凈流出200萬人。
但遼寧省的情況與東三省整體有所差異,從「六普」數據來看,遼寧省仍然是人口凈流入省份,大約年凈流入20萬人。
但是,如果對比遼寧省「五普」和「六普」可以發現,遼寧省人口聚集能力明顯減弱。
2月28日遼寧省社科院發布《遼寧藍皮書:2016年遼寧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從經濟、社會、收入、保障、醫葯衛生等方面,對2016年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人口方面:遼寧人口仍為凈流入
藍皮書指出,從東北三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比較來看,人口從凈流入轉變為凈流出狀態。「五普」時人口凈流入36萬,「六普」時人口凈流出200萬人。
但從「六普」數據來看,遼寧省仍然是人口凈流入省份,大約年凈流入20萬人。
兩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比值情況,「五普」時遼寧省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比值為113:100,而「六普」時遼寧省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比值為103:100。這一比值測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遼寧省區域經濟對人口的集聚程度。這一比值大於120時被稱作強人口集聚地區,大於110小於120被稱作中人口集聚地區,大於100小於110被稱作弱人口聚集地區,小於100作為人口凈流失地區。
解讀:對比東三省「人口凈流出」的情況,遼寧人口仍為凈流入,尤其沈陽、大連這樣的城市,人口流入數量大。
第2頁 /(共5頁)
35-60歲勞動力佔比44%
遼寧的勞動力趨向老化。藍皮書指出,從遼寧省勞動力的老化程度及趨勢來看,2005年18-35歲勞動適齡人口為1101.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26.30%;35-60歲勞動適齡人口為1778.7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42.46%。
到2013年,18-35歲勞動適齡人口減少到988.8萬人,所佔比重降低到23.33%;35-60歲勞動適齡人口增加到1866.6萬人,所佔比重增加到44.05%。
說明遼寧省勞動力人口以中壯年為主,且年齡構成逐步趨於老化,且老化趨勢明顯。這不僅影響到遼寧當前經濟的社會活動效益,更直接影響到未來的勞動力供給、就業年齡結構以及未來經濟發展的長久可持續能力。
但是,1982年到2010年間,遼寧從業人員人均受教育年限有明顯提高。1982年人均受教育年限為7.86年,到2010年達到9.73年。本科受教育程度的從業人員比重在2000到2010年增幅明顯,由2.18%增加到5.48%。
解讀:勞動力的素質越高,表明內在資本含量就越大,越能促進經濟發展。
第3頁 /(共5頁)
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0年上升2.43個百分點
遼寧省2010年進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時,0-14歲人口數為4996977人,相對於「五普」時的7393035人減少了2396058人,少年兒童占總人口比重下降到11.42%,15-64歲人口數為34239905人,占總人口比重78.27%,相對於「五普」時的31134171人增加了3105734人。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4509441人,相對於「五普」時的3297206人增加了1212235人。遼寧省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到10.31%,較「五普」時提高了2.43個百分點。
從2013年遼寧省人口分年齡結構分布情況看,60歲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9.13%,大連、丹東、錦州等市60歲以上人口比重已經超過20%。從人口老齡化速度來看,「六普」數據顯示,沈陽市老年人口系數從7.88%上升到10.31%只用了10年的時間。
從全國來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從2000年的6.96%上升到2010年的8.87%,10年只上升了1.91個百分點,而遼寧省10年間卻上升了2.43個百分點。
解讀:人口老齡化會加大消費性人口比例,降低生產性勞動力人口的比重。目前遼寧省勞動力年齡結構老化現狀,要求產業結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升級轉變。
第4頁 /(共5頁)
經濟方面:財政收入預計2016年上半年企穩回升
藍皮書指出,2015年是遼寧經濟從中高速增長發展階段轉型的一年,但同時也應看到,2015年遼寧物價水平保持平穩,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產業結構升級有所加快,能源消耗量進一步降低,發展環境逐步改善,經濟發展中仍然存在諸多亮點。
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情況下,遼寧省與居民生活相關的各項支出不降反升,社會發展仍保持良好勢頭,廣大人民群眾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到了改革發展成果。2015年遼寧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收入來源日趨多元化;新興服務業成為吸納新增就業的新渠道;推出醫改惠民十項重點工作,醫保體系改革進一步深化;棚戶區改造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反貧困工作進入精細化管理新階段;簡政放權力度空前,充分激發市場活力;社會治理力度加大。但是,收入分配、人口、就業、醫保、社會救助、簡政放權以及社會治理等領域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然而,經濟向好發展必然推動財政收入水漲船高,從2015年1-8月的財政收入走勢來看,2015年下半年遼寧省財政收入降幅繼續收窄,預計到2016年上半年有望企穩回升。
收入方面:城鎮居民收入年初年尾最高 二三季度持平
從2013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人均收入數據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每年的第二、三季度基本持平,第一季度往往明顯高於前一年度任一季度的數值,且具有穩步上升的趨勢。如2013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維持在6600元左右,第四季度達到6805.78元,到了2014年四個季度維持在了7200到7400元之間。
遼寧省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呈現隨年度遞增的趨勢。2006年遼寧省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369.6元,到了2014年達到29081.8元,名義增長180.5%。
城鄉居民收入來源多元化。從各項收入來源的變化角度看,城鎮家庭人均年度總收入中,工作性收入在總收入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已經由2008年的59.95%下降到2013年的56.91%,而經營凈收入則呈現上升趨勢,由2008年的9.37%提高到2013年10.79%。這說明城鎮居民家庭在拓寬家庭收入渠道上多傾向於自主創業或者兼業方式。
總體而言,遼寧省城鎮居民家庭收入結構以工資性收入為主,以轉移性收入為輔,經營凈收入佔比呈增長趨勢。
第5頁 /(共5頁)
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制度改革將產生積極影響
《藍皮書》表示,從國有經濟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數據看,在絕對值上,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均呈增加趨勢。
如2009年國有企業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為30470元,事業單位職工為34004元,機關單位職工為35318元,到了2011年三部門職工平均工資均突破40000元,到了2013年除機關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為44011元以外,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平均工資均超過45000元。
但在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平均工資增長速度方面,三者既存在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在於,自「十二五」時期以來,國有企業、機關單位和事業單位職工的平均增幅均呈下降趨勢。且同期相比,在職職工平均工資增幅由高到低依次為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如2012年三者平均工資增幅分別為9.96%、8.32%和5.53%,到了2013年分別為7.82%、6.37%和3.31%。不同之處在於,國有企業單位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有一個先升後降的倒「U」形走勢,並在2011年達到最大值17.11%,隨後下降到2013年的7.82%。而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職工的平均工資增幅,基本表現為持續下降趨勢。
《藍皮書》表示,2015年6月開始遼寧省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降低了津貼補貼所佔比例,提高了基本工資比例,有利於優化工資結構,並進一步健全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薪酬分配辦法和激勵約束機制,適當提高基層公務員工資收入水平等,這些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措施,將對2016年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分配狀況產生積極影響,並有助於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異
醫療衛生方面:遼寧醫務人員薪酬占醫療支出比例不足30%
藍皮書指出,在我省衛生隊伍建設方面,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被嚴重低估。遼寧省醫務人員的法定薪酬在醫療支出中的比例不足30%,與其人力資本投入不相適應。
護理人員與基層醫務人員收入更低,符合衛生系統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尚未建立,新醫改以來實施的績效工資制度在實踐中也未能完全實現其政策初衷,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未能得到充分調動。加之醫患關系未見明顯好轉,學生進入醫療衛生行業的意願不高。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