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環境治理
㈠ 湖南泓宇環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湖南泓宇環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是2017-11-08在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專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屬冊地址位於瀏陽市荷花街道辦事處天馬路水岸山城小區二期15棟1單元1323A。
湖南泓宇環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0181MA4P812G78,企業法人熊學鋒,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湖南泓宇環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湖南泓宇環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㈡ 湖南君誠綠康環境治理公司真的那麼好嗎
當然,是值得大家信任的, 有著多年的經驗,保證做到讓顧客滿意。
㈢ 湖南君誠綠康環境治理公司是干什麼的
主要是經營各種廢棄物智力的,包括廢氣和廢水處理
㈣ 湖南君誠綠康環境治理公司是廢棄物的天敵嗎
是的,在廢棄物處理方面, 可以說非常的出色,對於廢棄物的治理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㈤ 湖南上合環境治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湖南上合環境治理有限公司是2017-02-23在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瀏陽市集里辦事處北城村楓樹組東沙新村2區14棟2號201室。
湖南上合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0181MA4LCAUB79,企業法人謝樂,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湖南上合環境治理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湖南上合環境治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㈥ 怎樣評價湖南君誠綠康環境治理公司的污染治理業務
在治理污染方面非常的專業,有著很強的實力。
㈦ 湖南省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整治措施
11.3.1 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
湖南省各地、市、縣社會經濟發展參差不齊,可劃分為四個層次:特別發達地區,發達地區,發展中地區,欠發達地區或貧困地區。
(1)特別發達地區:長沙、株洲、湘潭、岳陽四市,人均GDP值超過10000元(其中長沙市區已超過了20000元),農民年均純收入超過3000元。
(2)發達地區:發達地區共計41個縣市,它們主要分布於京廣線兩側,呈南北向的帶狀展布。湘西、湘北也有一些發達縣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農民年均收入大於6000元,其中農民年均純收入絕大部分高於2000元。
(3)發展中地區:發展中地區共計24個縣市,它們主要分布在於湘中丘陵區與周邊山區的過渡地帶,以及洞庭湖平原與兩側山區過渡地帶的縣市。發展中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農民年均收入在4850~6000元。
(4)貧困地區:包括國開發(1994)5號通知,我省列入扶貧的10個縣(永順、保靖、平江、桑植、新化、沅陵、花垣、安化、隆回、新田)和湖南省湘政發(1994)29號文件中增加省定扶貧的21個縣區(城步、桂東、汝城、古丈、瀘溪、鳳凰、通道、江華、龍山、麻陽、慈利、宜章、新晃、炎陵、茶陵、吉首、石門、芷江、張家界市的永定區和武陵源區、瀏陽市)。
(二)人口稠密
近幾十年來,湖南人口急劇增加,從1953年(一次普查)到1998年的45年間,全省人口凈增3152.30萬,平均每年凈增70餘萬人,使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人口增長與環境及資源的關系日趨緊張。就土地資源來說,1949年全省人均土地面積達10.64畝,人均耕地面積達1.76畝,而至1998年人均土地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分別下降到4.89畝和0.74畝,分別相當於1949年的46%和42%,是全國人均耕地面積最小的省區之一,並且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可開墾為耕地的後備資源面積僅相當於現有耕地面積的5.8%。顯然,人多地少是湖南省經濟發展和國土開發利用過程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除此之外,人口增長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還有森林覆蓋率下降、生物資源衰退、水土流失加劇、地質災害頻繁,環境污染嚴重。
(三)土地退化
(1)土壤侵蝕加劇:花崗岩、紫色砂頁岩和砂岩所生成的土壤結持力小,並且多為坡地,在春夏之間的雨季會發生水土流失。特別是由於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植被覆蓋率低,以及不合理的墾復和耕作,均加劇了土壤侵蝕。水土流失給土壤資源和農業生產帶來了一系列破壞,使地力衰退。據統計,每年全省流失的土壤約1.7億噸,相當於80萬畝耕地的土壤流失,並伴隨有大約248萬噸有機肥流失。
(2)土壤潛育化過程增強:由於長期對水利建設投入不足,發生水庫、水渠滲漏,排水設施不完善,特別是重灌輕排的耕作技術以及長期的雙季稻連作制度,土壤長期淹水,曝曬機會少,同時水耕水整的耕作方法使犁底層日趨粘重緊實,透氣性差,土體的部分或全部層段還原性增強,普遍發生次生潛育化過程。全省潛育化稻田有50萬余公頃,次生潛育化稻田27萬余公頃。
(3)土地貧瘠化普遍:土地貧瘠化是因土地用養失衡所致。近幾十年來,集約型農業日益發展,土地養分消耗量急增,而土地投入相對不足,重用輕養甚至只用不養的現象普遍存在,土壤養分損失嚴重。全省122.99 萬公頃的旱地中絕大部分有機質含量不到1%,水田中亦有相當部分的有機質含量低於2%。土地貧瘠化現象在農業生產相對發達、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區域表現更加明顯,如常德、岳陽、長沙等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低產耕地佔其耕地總面積的70%以上。
(4)土地損毀嚴重:由於工農業生產不斷擴大、城鎮化建設日新月異、交通建設的迅速發展,普遍發生了因挖損、塌陷、壓占等使土地遭受破壞。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歷年來全省僅國有大中型工礦企業挖損或壓占的土地總面積1.13萬公頃,安化縣境內湘黔鐵路復線工程全長僅38 km,施工過程中廢土廢渣堆占土地及河道、水面的面積高達7.44萬平方米。
(四)江湖塘庫功能衰退
(1)含沙量和輸沙量增加:省內各流域中上游地區在春夏雨季,特別是大雨和暴雨季節,發生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由地表水徑流攜帶向下游運移,此時大小河流的含沙量和輸沙量普遍增加。湘、資、沅、澧四水幹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別為0.179 kg/m3、0.127 kg/m3、0.229 kg/m3、0.416 kg/m3,從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僅湘江幹流每年就向洞庭湖輸入1235萬噸泥沙。
(2)水利效益降低:主要表現在江湖塘庫蓄洪、防洪、抗旱能力降低和發電效益降低,如洞庭湖在1949年天然湖泊面積為4350 km2,到1983年縮減為2691 km2,較1949年減少了38%,湖容量也縮減了40%。隨之而來,每到雨季,洞庭湖平原就發生洪澇災害,特別是近幾年來歷年都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嚴重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日常生活。
(3)河運能力降低:由於長期的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淤積,河床抬高,航運能力和航運價值大大降低。湖南省流域面積大於100 km2的河流共594條,總長約3.3 萬公里,1965年通航里程達1.6萬公里,後因泥沙淤積,河床變淺,通航里程逐年下降,目前全省河流通航里程僅1萬公里左右,客、貨運量大幅下降。
(五)地質災害頻繁
(1)滑坡與崩塌:省域內滑坡和崩塌較為發育,每年均有數千至萬余起發生,其中約有1%可形成災害。據統計,全省業已發生較大規模以上的滑坡764起,崩塌110起,它們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區,而且以海拔150~800 m之間為甚。湘西北石門—沅陵—鳳凰一線北西山區、安化—通道的湘西南山區和茶陵—臨武—江華的湘南山地區是3個滑坡與崩塌大量發育的地帶,分別佔全省滑坡與崩塌總量的35.2%、20.8%、25.2%,而且是大型滑坡與崩塌主要發育地帶;湘、資、沅、澧四水幹流及其一級支流兩岸谷坡地帶亦是滑坡與崩塌經常發育的地帶。
(2)泥石流:省內泥石流往往與滑坡、崩塌相伴發生,但發生數量相對較少。根據地礦部門資料,固體物質一次輸移量>1.0萬立方米的泥石流有74起,其中大型—巨型的泥石流有22起。
(3)水土流失:由於本省大部地區屬山地、丘陵區,地勢高、且相對高程差大,同時雨水多、強度大,特別是在分布廣泛的紅層和岩漿岩岩類以及志留系頁岩、泥岩分布區,基岩對土壤結持力小,抗蝕、抗沖及抗風化能力弱,植被一經破壞,極易發生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一直是長期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1985年湖南省農業區劃研究成果表明,湖南省水土流失分布面廣,達4.4萬km2,佔全省總面積的20.8%。按侵蝕類型分:面蝕41958.6 km2,溝蝕1673.7 km2,崩塌368.3 km2;按發生的地類分:農業用地6954.3 km2,林地27312.5 km2,草荒地9733.8 km2;按流失程度分:輕度20830.8 km2,中度14240.7 km2,強度7942.8 km2,劇烈986.6 km2。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封山育林和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森林植被和草地得到了較好的護養,植被覆蓋率逐年提高,1996年植被覆蓋率達到52%,不但有效地抑制了水土流失的進一步擴大,並對已發生水土流失的地區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縮小了水土流失范圍。但是,目前省內水土流失仍分布很廣,除洞庭湖平原區的安鄉、南縣、沅江、華容和津市五縣少有水土流失以外,其他地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全省水土流失面積達39430 km2,佔全省總面積的18.62%。水土流失災情較為嚴重的地區是衡陽、邵陽、自治州及婁底市,水土流失面積分別占其總面積的25.7%、24.1%、25.0%、23.4%,在衡陽又以衡南縣水土流失最為嚴重,水土流失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43.2%,形成了大面積的紅壤劣地。
湖南省水土流失以面蝕為主,占總流失面積的95.36%,流失地類有農地、林地及草荒地,其中農地流失佔15.8%,林地佔62.1%,草荒地22.1%。
(六)地表水體污染
湘江水系:1998年度湘江水系主幹流參與評價斷面20個,支流參與評價斷面12個。全流域水體符合Ⅰ、Ⅱ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各為3個,各佔9%;符合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佔5個,為15%;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17個,佔53%;屬於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4個,佔12%。湘江幹流中上游江段水體污染較輕,從源頭永州大江口至株洲上游淥水口長約400 km的江段上,共布設監測斷面11個(9個城市江段斷面),僅1個斷面水體符合Ⅲ類水質標准,其餘斷面水體均屬於Ⅳ類或Ⅳ類以上水質標准。
湘江支流中,郴江、蒸水、瀏陽河、漣水污染嚴重,瀟水、舂陵水水質保持良好。湘江水域主要污染為總氮、石油類、總大腸菌群、氨氮、總磷、非離子氨、汞、砷以及其它重金屬。
資江水系:資江是湖南省幹流和支流污染均嚴重的水系。1998年參與評價斷面15個(城市江段斷面13個),幹流上布設監測斷面11個,支流布設監測斷面4個,所有斷面中,符合Ⅰ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11個,屬於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幹流上僅中游柘溪水庫、桃谷山2個斷面水體良好,符合Ⅰ類水質標准。中上游以及下游共9個水體監測斷面均屬於Ⅳ類水質標准。支流邵水、夫夷水污染嚴重。邵水參與監測評價的2個斷面水體均屬於Ⅴ類水質標准,夫夷水參與監測評價的2個斷面水體均屬於Ⅳ類水質標准。幹流上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揮發酚、總大腸菌群以及總磷。支流邵水馬家壩、東風橋等生化需氧量、總大腸菌群、總磷、揮發酚的年均值均超標。
沅江水系:沅江水系共布設監測斷面16個,幹流上設11個,支流上設置5個。所有參與監測評價斷面中,符合Ⅰ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5個,符合Ⅱ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符合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1個,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5個,屬於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3個。沅江幹流水質尚好,全長約500公里的幹流上所設置的11個斷面中,僅中游1個斷面和下游2個斷面水體屬於Ⅳ類水質標准,其餘監測斷面水體均符合Ⅰ、Ⅱ或Ⅲ類水質標准。沅江支流巫水、峒河以及萬溶江污染嚴重,主要污染物為總大腸菌群、總磷、揮發酚、氨氮以及懸浮物。支流萬溶江、上州、七一化工廠斷面的監測項目總大腸菌群、總磷、氨氮年均分別超標,幹流下游新興嘴斷面、坡頭斷面總大腸菌群分別超標。
澧水水系:澧水水系參與監測斷面6個,幹流上布設5個,支流上布設1個。幹流上僅石門三江口斷面水體符合Ⅱ類水質標准,其餘4個斷面均屬於Ⅳ類水體。支流上斷面水體基本符合Ⅲ類水質標准。澧水水域的主要污染物為氨氮、懸浮物、大腸菌群。
洞庭湖區:洞庭湖區參與評價斷面8個,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6個,符合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總磷、總氮污染較廣,呈富營養化現象。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總氮、懸浮物、色度、總大腸菌群。湖區所有監測斷面中,南嘴和茅草街斷面污染較重。
長江水系:長江水系湖南江段參與評價斷面3個,即岳陽市荊江口、陸城和城陵磯,斷面監測結果均屬於Ⅳ類水質標准。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總氮、總大腸菌群、懸浮物和氨氮。
湖南省水庫除湘江支流瀟水的雙牌水庫揮發酚年均值超標外,其它各大水庫監測結果表明水質良好。
(七)大氣污染
根據湖南省環境保護局統計資料,我省重點源工業廢氣等標污染負荷為3819432.40,其中燃燒廢氣佔68.98%,工藝廢氣佔31.08%。說明重點源工業廢氣有三分之二以上來自燃燒廢氣。
工業廢氣等標污染負荷較大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分別為1879829.73、963959.00和680971.878,這三項污染物累計負荷比達95.37%。
重點源工業廢氣等標污染負荷排在湖南省首位的是岳陽市,標污染負荷為729126.90,占 19.09%,以下依次是婁底地區負荷比為16.54%、株洲市負荷比為14.51%、衡陽市負荷比為12.00%和湘潭市負荷比為9.21%,這五個地市累計負荷比為71.34%,為我省重點源工業廢氣的主要污染區域。
11.3.2 生態環境的整治措施
(一)優先發展社會經濟發達地區與加強區際合作、縮小地區發展差異並重
區域經濟發展應走不平衡增長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集中有限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在優勢發展地域予以重點突破,並再實施滾動發展。
全省由於社會歷史、自然條件、資源狀況、投資規模等諸因素的不同,從而形成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上的明顯差異。從總體上看,湘江中下游的湘中丘陵區和洞庭湖平原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高於湘西北地區、湘西雪峰山區和湘南山區。在今後一段時期內,要將有限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優先保證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超前發展。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尤其是以長株潭為中心的地區生產率高,南靠廣東、港澳,北通長江黃金水道,工、農、商業發達,城鎮規模大、數量多,交通便利,科教衛事業和郵電通訊業發達,水資源充裕,具有投入少、經濟效益高、快速發展的條件,應作為全省優先發展的區域帶,使之增強聚集效應,增大輻射功能,率先縮小與沿海地區的差距,並推動全省其它地區的發展。
在優先發展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同時要加強區際合作。實現各地區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奮斗目標,同時省內社會經濟落後的山區,國土資源豐富,社會經濟的嚴重滯後會對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制約作用。對湘西自治州以及其它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要根據其國土資源狀況,按照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合理分工、突出重點、各展所長、協調發展的原則,實行對口扶貧工作,以加快全省300萬人口的脫貧,縮小與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貧富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二)加強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
控制人口增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是關系湖南社會經濟全局和子孫後代的大事。人多地少是湖南省經濟發展和國土開發利用過程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目前,人口年齡結構類型正處於從年輕型向成年型轉變階段,但少年、成年人口基數仍然很大,總負擔系數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1.23%(1995年)。若放鬆計劃生育,讓少年人口迅速擴大,則建設成果將部分或大部分被人口增長所抵消,資源和環境也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要繼續切實加強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完善人口目標管理責任制,健全基層計劃生育工作網路,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的法規和政策,把推行計劃生育與發展經濟結合起來。
(三)造林育草、整治江湖塘庫,扼制地質災害
造林育草扼制水土流失:森林覆蓋率低、草地退化是湖南省地質災害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繼續造林育草、發展植被是整治生態環境、改善經濟條件最重要的基礎措施之一。湖南省森林覆蓋率達52%,遠高於全國水平,但是由於大部地區地勢起伏大,雨量多,尤其是暴雨和大雨,地質災害仍然頻繁發生。同時,原始林業已開發殆盡,現有林木絕大部分為次生林,主要為馬尾松林、杉樹林和經濟林,它們對水土流失的扼製作用明顯減弱。因此,必須強化「森林法」的實施,以法治林,封山育林,同時要調整林種結構,擴大防護林的種植面積,以保證森林不但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真正得到改善,提高涵養水土的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湖南省草地退化明顯。由於人類對草地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大面積草坡被墾、公灘濫牧,加上不顧客觀條件的毀草造林,結果使草地墾植失敗,有種無收,公灘荒蕪、造林不成,反而引起草地退化。因此,必須從措施上採取圍欄封育,退耕、退林還草,使草類具有充分的休養萌生時間;實施防護林與草地同步發展、交互分布的綜合防護措施,以逐漸使草地恢復發展,改善生態條件。
整治江湖塘庫,扼制洪澇災害:每當春夏季節,雨水集中,水量充沛,且四水洪水與長江分流入湖洪水遭遇時,在洞庭湖平原及四水下游地勢低緩平坦地區釀成洪澇災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洞庭湖圍湖造田造成洞庭湖蓄水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二是由於長期水土流失,造成四水及洞庭湖含沙量和輸沙量增加,江河淤積,湖河床抬高,泄洪防洪能力明顯降低;三是四水中上游水庫蓄水調節能力低。因此,必須整治江湖塘庫。
首先,在湘、資、沅、澧四水及其重要支流中上游,特別是在暴雨中心地段或降水高值區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庫,以及加強對已建水庫的維護管理,提高四水中上游蓄水能力,做到防洪、抗旱調節自如,減少洞庭湖及四水尾閭的防洪壓力。
在湘、資、沅、澧四水中下遊河段,存在江河淤積、河床抬高的地段,應進行河道清障和疏挖,達到暢通水流,降低水位。同時要加固沿江大堤,使之達到防洪能力20年一遇甚至更高的標准。特別是社會經濟發達的重點城市,如長沙、株洲、湘潭、衡陽等城市,沿江大堤的加固要達到防洪能力50~100年一遇的標准。此外,要確保重點鐵路、重要公路不受淹沒,常年暢通。
洞庭湖圍湖造田和泥沙淤積湖床抬高,造成洞庭湖蓄水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是洞庭湖平原及四水尾閭洪澇災害的症結。因此,要切實退田還湖、清理四水尾閭洪道。此外,要加強堤壩建設和增強堤垸排澇能力。
(四)綜合治理水污染
(1)加強宏觀管理,健全監督機制,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行排污動態申報和排污許可證制度。
(2)調整產業結構,扶持環保產業,對排污嚴重的企業應採取關、停、並、轉的方針,對於化工、冶金、造紙等污染較嚴重的產業應實行區域性集中生產、慎重發展的方針。
(3)實行誰污染誰治理,加強對污水處理設施的監督管理,對現有的污水處理設施沒有正常運轉的,限期整改,對處理效果差的設施進行技改,盡快達到排放要求。
(4)加強水資源管理,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降低萬元產值與單位產品的耗水量和排放量。
(5)加強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資金投入,興建和擴建生活污水處理廠,嚴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五)綜合治理大氣污染
(1)以控制煤煙型污染為重點,綜合治理大氣污染,凡不符合國家煙塵排放標準的企業、民用鍋爐和土灶要限期治理。推廣節能高效、污染小的爐窯。
(2)逐步改變燃料結構,積極發展氣體燃料,提高城市用氣率。有條件的,要積極推廣利用太陽能、沼氣等非污染能源。
(3)加強對汽車尾氣的控制和管理,對尾氣排放不符合要求的汽車不準上路,減少汽車尾氣污染。
(4)對工礦企業排放的各種廢氣,要結合技術改造進行治理或回收利用,污染嚴重的應限期治理,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