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後整治
A.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與監控
一、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避讓措施
就目前人們認識自然與改造自然的能力而言,對於某些地質災害的產生(如新構造運動、地震、岩崩等)是無力抗拒的,對這類能量巨大的惡性地質災害通常只能是避讓,即對已有建築物、居民及交通線路予以拆遷和繞道,在國民經濟宏觀規劃布局時盡量予以迴避,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二)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指植樹造林、種草護坡及合理的耕作,通過這種種植結構的調整和森林覆蓋率的提高,可以減少雨水入滲、保持水土,使坡面得以保護,免遭侵蝕,從而達到穩固坡體的目的,是一種既經濟又有成效的治理措施,可以達到防治地質災害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雙重目的。但其發揮效益需較長時間,可作為改善、保護自然環境和抑制地質災害發生的長期措施。
(三)工程措施
在預防無效或不能避讓的情況下,對已有險情的地質災害體,宜採用工程措施防止災害的發生或擴展。
1.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可行性論證
重大地質災害的治理,首先是對地質災害體的綜合勘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對災害治理的必要性、技術可行性、風險性及災度預測等進行綜合分析,便於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立項,同時也為工程治理提供技術資料。
1)災害治理的必要性分析:根據災害所處位置、災害程度、災害的經濟損失預測與受威脅人數多少,論證災害治理的必要性。
2)災害治理的經濟合理性分析:對比分析地質災害體經濟損失概算和治理工程投資估算,確定災害治理的經濟合理性,一般治理費用應小於總經濟損失概算的50%為宜。
3)災害治理的技術可行性分析:對災害治理的多項防治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和試驗,選用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又能達到治理目標的設計方案。這是一項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工作,決不能圖省事忽略技術可行性分析,而為災害的治理留下隱患。
4)災害治理的風險性分析:任何技術和社會問題的整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尤其是地質災害的治理,由於其客觀存在的地質環境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目前對地質災害的治理尚處於探索階段,而每一處地質災害區(點)的條件各異,因此災害治理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2.地質災害工程治理
地質災害治理的基本原則是要針對致災主控因素施治,治理措施需強調環境適應性,治理方案要考慮全局,滿足切實有效、技術可行、經濟合理、施工簡便的要求。目前,對地質災害的治理通常採用的方法有:削(削坡、清方、減載)、排(截、排水溝、地面防滲)、護(護牆、護坡、拋石反壓)、擋(擋土牆、抗滑樁、錨桿、錨索)、灌漿及限制工程經濟活動(如礦山停采)。這些工程治理方法可酌情一種或多種同時使用,只要應用得當,即可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地質災害主要防治措施見表2-4-46:
表2-4-46 地質災害主要防治措施
二、地質災害群策群防體系的建設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突出「以人為本,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群策群防體系即是靠當地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完善的群策群防地質災害的防災預警系統。一方面,當地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管理和地質災害知識有關法制、法規的宣傳和教育,合理控制和規范人類工程活動,採取綜合措施防止地質環境的惡化和破壞,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各類地質災害的產生;另一方面,對一般性地質災害危險點,應落實監測責任人,並由專業人員布設監測點,傳授地質災害監測預報知識;對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則要編制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群策群防、防災預警網路。
三、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2006年3月,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由市政府統一領導,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負責,各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交通、水務、建設、氣象、民政、公安、醫療等相關部門加緊組成應急系統,成立應急分隊。每年汛前對應急預案中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險情巡查,汛中加強監查,汛後進行復查;發現險情或接到險情報告要在最短的時間趕到現場,進行險情鑒定,提出應急處理對策、措施;發生地質災害後,市、區政府要立即啟動並組織實施相應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有關部門和單位按應急預案中確定的職責分工做好應急工作。
四、地質災害監測與氣象聯合預報機制
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每年汛前,會同交通、水利、建設等部門,依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制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每年訊前,均組織有關部門對各自管轄范圍內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現場踏勘檢查,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對那些危險性大、危害嚴重的災害體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作出分析評價,落實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責任人,專人專職,定時全天候監測,隨時匯報,發現問題及時發出臨災警告,並指明災害發生時所採取的對策、撤離轉移路線和安置地點等。根據已有地質災害數據,結合氣象台(站)的氣象資料,在對降水量預報的同時,對由降水誘發的地質災害易發等級作出科學預報,實現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概率的預報預警。
B. 山東省水利廳的工作動態
為加快推進小清河幹流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全面了解土地預審工作進展情況,7 月11日,省小清河管理局在濟南組織召開了小清河幹流治理工程土地預審工作情況調度會議。會議由省小清河管理局馬培元局長主持,省水利廳馬承新副廳長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廳發展規劃處鄭金剛副處長等應邀到會作指導。淄博、濱州、東營、濰坊四市水利局分管局長、小清河管理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上,馬承新副廳長強調,小清河治理工程已被國家發改委納入15條山東省重要支流及獨流入海河流治理范圍之內,是進一步治理淮河38項工程之一,工程前期工作要求高,其中土地預審是最嚴格的環節,一定不要拖後,越拖越被動,如果土地預審工作完不成,其他工作很難開展。要求各市水利局高度重視,把小清河治理工程土地預審納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會後要跟相關領導匯報好,加快推進。鼓勵各市積極克服困難,主動與國土部門聯系,將土地預審工作做好。
淄博、濱州、東營、濰坊四市分別匯報了小清河幹流治理土地預審情況的進展情況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鄭金剛副處長對各市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廳規劃處和省小清河管理局表示一定會積極配合各市工作,保證前期工作的順利進行。
組織稽察組赴各市巡查,督促加快建設進度,印發關於抓緊完成重點水利工程汛前建設任務的通知,督促各地排查在建工程度汛隱患。印發關於加快重點水利工程竣工驗收工作的通知,完成2座中型水庫竣工驗收,召開專題會議協調白蓮崖水庫驗收工作。結合蓄水安全檢查、工程建設稽察及度汛檢查,開展工程建設回頭看工作。配合水利部完成水庫加固稽察和中小河流治理專項檢查。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初設經水規總院審查後,水利部正在轉報國家發改委復核概算。新汴河治理總體初設已經水規總院審查,修訂本近期上報。完成22項中小河流治理、11座病險水閘、6個灌區項目初設審查審批,投資約9.4億元。試行施工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動態管理,開展施工合同履行評價和2012年度信用等級暫定A級施工企業考核。召開招標辦會商會,調整施工招標文件示範文本中部分評分要素。對6家存在違規行為的企業進行不良行為記錄公告,印發關於進一步明確在皖水利施工企業信用檔案備案有關要求的通知。完成新評標專家申報審核工作。完成文明示範工地建設和示範工程創建辦法初稿。組織開展中小涵閘站等構築物建設成本專題研究測算。完成水利工程人工費調整測算初步成果。
督促各地加強在建工程汛期值守,保證度汛安全。督促各地謀劃工程建設,加快汛後開工項目的准備工作。督促各地抓好各項驗收工作,完成剩餘8座大中型水庫加固工程驗收。繼續開展工程建設回頭看工作。協調加快滁河和新汴河治理初設審批,推進淮水北調工程2013年開工項目初設編報和審查審批,督促各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2013~2015年規劃內項目初設編報,加快三類病險水閘加固項目初設報批。完成泵站及灌區年度項目初設審查審批。研究制定中小河流治理等中小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度汛方案編制指南。完成第一次水利工程建設施工合同履行評價及2012年度信用等級暫定A級施工企業信用考核工作。完成新評標專家培訓考核入庫工作,建立資深評標專家庫。完成文明示範工地建設和示範工程創建辦法徵求意見,提出施工區負責制管理制度和優秀項目經理、優秀總監評選辦法初稿。完成中小涵閘站等構築物建設成本專題研究測算初步成果。完成水利工程人工費調整測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