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治理霧霾
1. 國外防治霧霾採取了哪些措施
一、英國
提到霧霾,人們第一個想到英國倫敦。這個海島國家的首都有海風吹拂,按理不該有霧霾。但「倫敦煙霧事件」像一記重錘,使得英國人痛下決心開始整頓空氣污染,並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台。通過一系列措施,到1975年,倫敦的霧霾日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
可惜倫敦的抗霧斗爭並沒有到此結束。80年代後,倫敦的汽車數量激增,當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了244萬輛(截至2014年底,北京每百戶家庭擁有63輛小汽車,而大多數國家的這一數據平均值僅為25輛。據北京市交管局信息,北京全市2015年11月的機動車保有量達到561萬輛),交通堵塞情況嚴重。自1981年以來,倫敦乘汽車外出的數量增長了20%,占所有上班行程的43%,交通污染取代工業污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英國政府不得不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對抗這種由汽車帶來的空氣污染。
1、控制車輛氮氧化物污染的排放。從1993年1月開始,英國強制所有在國境內出售的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污染的排放。對汽車尾氣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碳氫化物等成分進行嚴格控制,並在汽車年檢中檢測尾氣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是否達標。
2、通過交通擁堵費和發展公共交通來限制私家車流量。自2003年2月起,倫敦市政府規定,收費區域為倫敦市中心8.5平方公里區域(現在已擴展到了22平方公里),從周一到周五的早上7點至下午6點在收費區域內行駛,需要繳納擁堵費。擁堵費在過去10年有所增長,目前已從最初每天5英鎊上漲至11.5英鎊。隨後,倫敦市公布了更為嚴厲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車進入倫敦。研究表明,該措施減少了收費區域內26%的交通擁堵。區域內行駛速度增加了5-10公里/小時;2003—2006年,該措施減少了由交通排放的氮氧化物(NOX)、PM10和CO2污染物濃度分別為17%、24%和3%。與此同時,倫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路,鼓勵市民選擇地鐵或公交系統出行,並計劃修建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
3、提倡自行車代替汽車。英國鼓勵市民騎自行車綠色出行,建設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英國的高官們都以身作則,控制公務用車,騎自行車綠色出行。倫敦市市長鮑里斯計劃到2023年把倫敦私車流量減少9%。鮑里斯市長本人也堅持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
4、倫敦政府在2008年推行了低污染排放區政策。在低污染排放區內行駛的車輛必須達到一定的排放標准,否則將會被徵收費用。此舉的目的是為了加快污染嚴重車輛的更換速度,促進老舊車輛加裝減排裝置,降低車輛的污染排放,使倫敦的空氣質量得到改善。
二、美國
洛杉磯是美國的工業城市,從20世紀初就飽受大氣污染的困擾。特別是1943年的「洛杉磯霧霾」事件和之後發生的「光化學煙霧」污染,讓洛杉磯政府和市民下決心採取措施根治霧霾。隨著石化能源的發現與開采,洛杉磯汽車擁有量不斷增加,上世紀70年代,洛杉磯市汽車擁有量從30年前250萬輛增加到400多萬輛。
1、美國治理霧霾,首先從汽車入手。在洛杉磯,政府要求出售的汽車必須是「清潔的」,而且要求1994年以後出售的汽車全部安裝「行駛診斷系統」,對機動車的工作狀態進行實時監測,這樣當有車輛超標時可以及時讓其停止污染並接受維修。加州還出台了比美國政府出台的空氣質量法還要嚴格的《污染防治法》,引導並促使美國和外國汽車生產商改進汽車的排放性能。
2、發展公共交通,減少汽車用量。汽車、港口船舶和貨物運輸是洛杉磯最大的空氣污染源。洛杉磯地區大力提倡公共交通,擴建區內輕軌系統和洛杉磯市地鐵系統;在高速公路上設立兩人以上車輛專用通道,並允許單人駕駛新能源汽車使用專用通道;在市區增設自行車車道;要求船舶進入洛杉磯港口後使用岸上電源;設立過境運輸車輛專用通道;淘汰高污染柴油車輛等。
3、鼓勵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美國環保署已經針對發電站、汽車等微小顆粒物排放源發布了規范和指導,其中包括對公共汽車和輕型卡車使用清潔能源,減少排放;對柴油發動機執行多層次的廢氣排放標准,要求發動機生產商製造符合先進排放控制標準的產品,從而使廢氣排放減少90%以上。洛杉磯地區要求使用天然氣替代石油或燃煤發電;鼓勵使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新能源使用;加強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研發;制定減少溫室氣體和臭氧排放政策;提高建築節能標准;為購買新能源汽車和安裝太陽能設備的家庭提供財政補貼等。
三、德國
德國在治理空氣污染方面的努力備受全球矚目。20 世紀70 年代,德國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影響民眾的生產和生活。德國治理空氣污染主要通過完善應急措施和長效機制,軟硬兼施。
1、依法治理,設立「環保區」。1974 年德國政府出台了《聯邦污染防治法》,制定大型工業企業污染排放標准,要求企業在規定時間內空氣過濾裝置達標。此法經過多次修改、補充,現已成為歐盟治理空氣污染的樣板法律。德國超過40個城市設立了「空氣質量環保區域」,只允許符合排放標準的車輛駛入。還在許多大城市中心設「自然保護區」。
2、注重快速應對,霧霾嚴重時禁行車輛關停工廠。如果空氣出現嚴重污染,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快速應對。對部分車輛實施禁行,或者在污染嚴重區域禁止所有車輛行駛;限制或關停大型鍋爐和工業設備;限制城市內的建築工地運作。
3、注重長效機制,設定機動車排放標准,各類車輛都需滿足設定的排放上限。歐盟所有成員國機動車均需符合歐盟統一標准。為了排放不超標,機動車輛需安裝微粒過濾器等尾氣清潔裝置。在德國,安裝過濾器的車主可獲得國家補貼。嚴格設立大型鍋爐和工業設施的排放標准。歐盟已統一規定了工業排放標准,出台了《工業排放令》。同時,對小型鍋爐等供暖設備設定排放標准。
4、實施「空氣清潔與行動計劃」。40多年前,德國魯爾工業區的萊茵河兩岸污染嚴重。而今,實現了青山綠水,空氣清新,這與德國實施100個「空氣清潔與行動計劃」密不可分。「空氣清潔與行動計劃」減少可吸入顆粒物的具體方法首先是限制釋放顆粒物的行為。例如,車輛限行、限速,工業設備限制運轉等。第二就是用技術手段減少排放,例如安裝顆粒過濾裝置。德國立法機構曾於2007年立法補貼安裝顆粒過濾裝置的柴油機小汽車,並對未安裝過濾裝置的車輛徵收附加費。
四、日本
日本在工業化初期也曾飽受空氣污染之苦。1999年東京600多為國道沿線呼吸道疾病患者就以汽車尾氣上海其身體為由狀告地方政府和八家汽車企業,經專家鑒定,汽車尾氣造成的PM2.5確有強烈的致癌作用。正是這一訴訟案推動了日本政府對PM2.5的重視和地方政府著手管控交通的決心。
1、自2000年開始,日本政府開始要求汽車加裝尾氣凈化裝置,並禁止超標車投入運行。經過多年的努力,日本在汽車尾氣排放的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東京近十萬輛計程車都成功改造成使用天然氣,PM2.5數值得到大幅下降。
2、2003年,東京推出一項新立法,要求汽車加裝過濾器,並禁止柴油發動機汽車駛入東京。當時的日產汽車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尾氣過濾技術。
3、2004年,東京使用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的計程車。這種汽車燃油經濟性能較高,可以降低油耗,因此在當時被稱作「生態計程車」。
4、環保二字在日本深入民心,各種條例的出台更影響了日本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排氣量660cc以下的汽車因其環保、小巧而深受歡迎,成為日本汽車市場的主流。
五、法國
法國在近幾年也陷入霧霾的困擾中,埃菲爾鐵塔等建築物在霧霾中幾近消失。當地時間2014年3月13日,法國多個地區遭遇高濃度微粒污染。巴黎為了應對持續惡化的霧霾侵襲,做過如下措施:
1、2014年3月法國首都巴黎實施汽車單雙號輪流行駛措施。該措施實施首日3月17日,有數以千計的車輛被拒於巴黎城區之外,地鐵高峰期也十分擁擠。據悉,法國上一次實施這一措施是在1997年。
2、施行為其三天的公共交通免費,包括公交車、地鐵、快線和公共的自行車電動車,鼓勵大家少開車;巴黎大區的地區快線、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將免費供民眾使用。
3、巴黎市政府和一些機構緊急推出多項措施,以鼓勵市民減少使用私家車,更多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其中包括減少公務車輛的使用、居住區免費路邊停車、部分減免自行車和電動汽車的租賃費用等。
4、將巴黎環城公路限速由時速70公里降至60公里,途經巴黎及其周邊地區高速公路的時速限速也分別下調20公里。
六、義大利
2008年,米蘭被稱為歐洲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此後一直處於歐洲污染最嚴重地區的名單。自2007年起,米蘭已經多次採取限行措施。
1、義大利米蘭市對污染最嚴重汽車征稅,工作日7時至19時,污染嚴重的汽車必須繳納2至10歐元稅才能進入市區。
2、羅馬實行「綠色周日」活動,只有電動汽車等環保車才能上街行駛。12月21日和22日,羅馬採取了單雙號限行措施,違者被處以150歐元(165美元罰款)。
3、米蘭於2015年12月28日至30日採取車輛限行措施。與之相應,米蘭將加大公交優惠力度,一張售價1.5歐元(約合1.65美元)的「抗霾」特票可以使用一整天。
七、西班牙
西班牙巴塞羅那和馬德里也採取了降低空氣污染水平的措施。
1、巴塞羅那地區提出對車輛實施限速每小時90公里的新標准。
2、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市2015年11月12日首次宣布執行禁停和限速措施,規定非市中心區域居住市民禁止在這一區域停車,同時,進城車輛的速度限制在70千米/時,低於之前80~90千米/時的平均速度。市政當局力勸310萬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3、根據馬德里市減排控污計劃,如果每立方米空氣NO2含量達到250微克,或持續兩天達200微克,政府就會發布警示,力促綠色出行並實施限速;如果第二天污染依然嚴重,市中心僅允許附近居民停放車輛;若污染持續到第三天,市中心將執行單雙號限行措施,同時還會限制計程車自由行駛。
八、波蘭
波蘭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不久前實施一項新的抗霧霾方案:當空氣中的PM10含量達到150微克/立方米時,城市立刻啟動應急狀態——機動車駕駛員在出示本人駕駛證後,可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而其他人需正常購票。此外,載重量超過3.5噸的車輛禁止進入市中心和內環路。
2. 防治霧霾 看看國外都採取了哪些措施
2008年4月,歐盟委員會頒布了《環境空氣質量指令》,規定到2020年,歐盟各成員國必須在2010年的基礎上平均降低20%的可吸入顆粒物。經過多年努力,歐盟成員國目前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已經比2000年減少了15%。
為了重點治理城市空氣,德國採取了車輛「環保貼」的限行措施,即根據汽車的可吸入顆粒物排放情況,限定其行駛區域,違反規定的將被罰款40歐元。義大利則對排放污染物嚴重的汽車徵收重稅,同時設置「綠色周日」活動,規定當天只有電動汽車等環保車才能上路行駛。
英國:「霧都」萬人死於呼吸系統疾病
當年英國最早進行工業革命後,倫敦地區工廠煙囪密密麻麻,晝夜不停地燃燒煤炭,帶來了海量的粉塵和有毒氣體,使得一年中有1/4的日子大霧籠罩,從而被稱為「霧都」。1952年持續5天的「煙霧」竟然造成1萬多人死亡。
1956年,英國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主要立足點在減少煤炭用量,英國政府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並在冬季採取集中供暖,將燒煤大戶發電廠和重工業遷往郊區。到20世紀80年代,英國治理污染的重點為治理汽車尾氣。政府要求所有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劑以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針對私家車徵收天價的進城費和停車費,控制私車流。同時,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和綠色交通。加強綠化也是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手段。在人口稠密的倫敦,人均綠化面積高達24平方米,城市外圍還建有大型環形綠化帶,面積達數千平方公里,幾乎是城市面積的3倍。今日的倫敦,大霧天氣已經從100餘年前的每年90天,減少為不到10天。英國的治理污染經驗,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歐洲國家的態度。比如自行車取代汽車出行,這在荷蘭、丹麥等國,也都得到了倡導與落實。
義大利米蘭市:對污染最嚴重汽車征稅
由歐盟環境署主辦的「吹起改變歐盟空氣政策之風」研討會1月8日在布魯塞爾舉行,標志著「2013年--歐盟空氣年」系列活動開始,「空氣年」活動旨在促使歐盟於今秋出台新的改善空氣質量的政策文件。
歐盟委員會曾於2008年4月頒布了《環境空氣質量指令》,被批「標准太低、執行不力」。以pm2.5為例,該指令規定到2020年,歐盟各成員國須在2010年的基礎上平均降低20%。從2010年起年均濃度目標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而且從2015年起才在歐盟各國強制執行。該標准遠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標准10微克/立方米,也不及美國的標准12微克/立方米。而且,這一標准也未能在成員國得到很好的執行。
歐盟環境委員波多奇尼克認為,歐盟尚有許多改進空間,美國在空氣質量的立法方面遠比歐盟嚴格,中國也已經意識到空氣質量問題,並正在嚴格監控空氣質量。不應將新的措施視為強制手段,而須當作創新與發展的機遇。
經過多年努力,歐盟成員國目前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還是比2000年減少了15%。歐盟各國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也是各顯其能。如德國一些城市採取了「環保貼」措施,即根據汽車的可吸入顆粒物排放情況,在車玻璃貼上不同顏色的「環保貼」。同時把城區分成4個不同區域,豎起標牌標明貼有何種顏色「環保貼」的車輛可以通行,違規者將被罰款40歐元。
上世紀80年代,交通污染變成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對此,政府先後採取了一系列治理,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車發展,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等。到2003年,倫敦市政府開始對進入市中心的小汽車徵收「擁堵費」,用來改善倫敦的公交系統。
3. 美國當年的霧霾有多嚴重
作為美國最大的城市之一,紐約市也曾多次發生嚴重霧霾現象。特別是20世紀下半葉,數次嚴重的霧霾使紐約也贏得了「霧都」之名。1953年11月,一場霧霾使紐約200人死亡;1963年,「倫敦殺人霧」來到紐約,400多人失去了生命,數千人患上嚴重的呼吸道疾病;1966年,黑色的霧霾從11月24日感恩節開始,一直籠罩在紐約市上空,直到11月底還沒有散去,至少169人因霧霾而死亡。當時,「紐約霧霾」幾乎成為了專有名詞。
「從住家、商店、工廠、汽船等處冒出來的一股股煙柱匯成一大片烏雲,籠罩在該城所在的狹窄山谷,直到太陽沖破重重烏雲黑霧,顯露出它黃銅色的圓臉來……城市住戶和工廠燃燒的煤炭有很大一部分化為濃煙直沖雲霄。」《美國經濟史》對1884年的匹茲堡這樣描述。
匹茲堡曾是美國的鋼鐵重鎮,煙煤消耗量一度排名全球第一,也因此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1868年,匹茲堡頒布了全美首個清潔空氣調理,通過限制燃煤和煉焦爐工廠,試圖管控霧霾問題,但始終受制於鋼鐵行業。
直到1941年,匹茲堡嚴格規定使用無煙煤,或有煙煤搭配無煙設備。二戰後,該法令的有效實施幫助匹茲堡改善了空氣質量。此後匹茲堡逐漸完成經濟轉型、不再以鋼鐵工業為支柱產業,通過法律支持、公民參與和技術創新,成功回歸綠色城市,堪稱「先發展後治理」的一個典型。
1948年10月26至31日,持續的霧天使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鎮看上去格外昏暗。氣候潮濕寒冷,天空陰雲密布,一絲風都沒有,空氣失去了上下的垂直移動,出現逆溫現象。在這種死風狀態下,工廠的煙囪卻沒有停止排放,就像要沖破凝住了的大氣層一樣,不停地噴吐著煙霧。
空氣能見度極低,除了煙囪之外,工廠都消失在煙霧中。嚴重的霧霾造成20人死亡,6000人送醫,還有數千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數十年前,洛杉磯也曾被嚴重的霧霾困擾。但本世紀以來,這個以陽光明媚著稱的西海岸城市已經實現了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重現藍天。在與霧霾的戰斗中,洛杉磯採取的行動包括:
40-50年代初:規范露天垃圾燃燒、禁止後院焚燒 、減少工廠煙霧排放、削減煉油廠二氧化硫的排放等。
50年代以後:建立機動車尾氣排放標准;減緩重污染企業的發展;禁止露天焚燒垃圾等。
60-70年代:重點機動車:加油站油氣回收、催化轉化裝置 、機動車強制排放檢測。
80年代:重點都放在控制以下6種污染物上:臭氧、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鉛。
90年代:提出了清潔車輛和燃料的目標,不再是簡單控制工廠煙囪和汽車尾氣,將重點放在了運輸和市場激勵措施上。
2003年:聯邦政府尚未要求強制性達到PM2.5標准時,加州率先制訂了強制性標准(12μg/立方米,2006年聯邦標准15.0μg/立方米 )。
4. 國外都是怎麼治理霧霾的
英國:綠化帶是城市面積的3倍
20世紀80年代,英國治理污染的重點為治理汽車尾氣。政府要求所有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劑以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針對私家車徵收天價的進城費和停車費,控制私車流。
同時,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和綠色交通。倫敦計劃在2015年前建立2.5萬套電動車充電裝置,電動汽車買主將享受高額返利,並免交汽車碳排放稅,甚至免費停車。自行車交通也被政府作為支柱,計劃建設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英國的高官們都以身作則,控制公務用車。2009年的一天,首相卡梅倫騎自行車上班,而副首相剋萊格則在坐地鐵。
此外,加強綠化也是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手段。在人口稠密的倫敦,人均綠化面積高達24平方米,城市外圍還建有大型環形綠化帶,面積達數千平方公里,幾乎是城市面積3倍。今日的倫敦,大霧天氣已經從100餘年前的每年90天,減少為不到10天。
日本:汽車尾氣不能使毛巾變黑
上世紀80年代,日本開始多渠道整治污染,對環境極為重視,在人口密集的狹小國土上,取得了堪稱奇跡的成就。
日本治污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綠化,東京有關當局規定,新建大樓必須有綠地,必須搞樓頂綠化。東京的綠化很少種草,而是種樹,不但要綠化面積,還追求綠化體積。大量樹木對城市空氣的凈化作用自然是不可忽視的。
另一個手段是控制汽車。這還和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有關。1999年東京國道沿線的600多位呼吸道疾病患者,集體狀告地方政府和七家柴油汽車企業,認為汽車尾氣給他們的身體造成了傷害。經過專家認證,汽車尾氣造成的PM2.5確實具有強烈致癌作用。
為此,在2003年東京推出一項新立法,要求汽車加裝過濾器,並禁止柴油發動機汽車駛入東京。新法規實施的第一天,交警在東京內外的主要路口全面檢查,讓每個司機發動引擎,然後用白毛巾堵在尾氣排放口,如果發現白毛巾變黑,則這輛車不許進入東京。五年後官司告一段落,被告的汽車企業拿出12億日元,與633名患者和解。
如今,日本汽車出廠時都已安裝了過濾器,排放標准達到了歐洲三級標准,東京市內的幾萬輛計程車都是使用天然氣。這些努力使得整個東京天青雲白,視野也很好。而且認真的日本人還要拿鄉下來比較,說東京的空氣質量還不夠好。
美國:實時監測小顆粒
美國採取區域環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的界限,依據地理和社會經濟,將全國劃分成十個大的地理區域,設立區域辦公室,進行統一管理。環保機構有權進行立法、執法、處罰,並通過強制執行手段和監控、技術改進等相結合的方式協調開展工作。
美國環保署1997年根據《清潔空氣法案》,又設立了專門針對大氣PM2.5含量的標准,以便更好檢測過去被忽略的這類細小顆粒物。美國對PM2.5的管理重點是嚴密監控、實時公開、立法規范。他們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數以千計的顆粒物檢測站點。
環保署的官方網站,面向公眾告知測得的空氣質量指數。其中PM2.5參數每小時更新一次。為了更直觀,網站通常通過六種顏色表示空氣污染情況。綠色表示「良好」,黃色、橙色、紅色、紫色依次加重,醬紅色則表示「危險」。
民眾還可要求環保署通過電子郵件發送指定地域的空氣質量。
5. 看歐美國家如何利用技術治理霧霾
霧霾從源頭治理顯效更快,歐美有嚴格的排放標准。去年我國對環保查的嚴格,霧霾天氣也得到很大改善。
室內霧霾治理需要藉助空氣凈化器,新興的生態負離子生成晶元技術的負離子凈化器效果更好。凈化作用是源於負離子與空氣中的細菌、灰塵、煙霧等帶正電的微粒相結合,並聚成球降落而消除PM2.5危害。
6. 洛杉磯治理霧霾的過程是怎麼樣
①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洛杉磯治理霧霾耗費將近 70 年時間,需要克服來自利益集團和社會團體的重重阻力.說明霧霾治理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曲折的過程.②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洛杉磯霧霾治理工作在嚴格的立法、 執法的推動和民眾的 廣泛參與下,取得了這場環保革命的勝利.③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霧 霾問題的積累是個長期過程,解決問題也需要長期過程.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7. 洛杉磯的霧霾是怎麼治理好的
國家重視起來,吸取他國的經驗,還是可以治好的!
在這個進程中,洛杉磯的汽車保有量持續攀升,並突破千萬輛。洛杉磯人民成功為自己爭得藍天的同時,不忘繼續享受著現代工業帶來的便利生活。
數罟不入洿池、網開三面,這些中國古代先聖先哲已經意識到並提出的可持續發展重要理念,值得後來者悉心領會、傳承發揚。但沒有技術產業支撐的環保理念更像是一種在現有社會框架下的存量博弈,隨著權利意識的復甦,現代社會不可能總是通過存量調整來實現平衡。未來的世界是人類生產力得到充足釋放的時代,大消耗、大排放趨勢無可逆轉。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限制型環保理念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只會促成矛盾激發。只有製造型、再工業化的環保,才是真正的環保路徑。
環保理念是人類產業發展到一定高度後誕生的先進觀念,但沒有人有權力以剝奪他人生存及發展權為代價來實現自己的藍天夢。綠色發展是當今中國決策層的重大戰略安排,是引領中國能源製造業進入更高效、更清潔、更高價值產業鏈形態的指導思想。任何有志於為母國創造更好福祉與環境的個人,都應為之努力以實現個人價值,而不是被多知無方的環保主義理念所迷惑,最終虛度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