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400周年宣傳語
Ⅰ 湯顯祖與哪兩位大師共同逝世400周年紀念活動
公元1616年,英國的莎士比亞,湯顯祖,西班牙的塞萬提斯,三位文學巨匠同在這一年仙逝。專
2016年是英屬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大師莎士比亞與中國明朝戲劇大師湯顯祖去世400周年,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到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的故鄉都舉辦了各種活動來紀念這兩位世界級的文學巨匠。1616年莎士比亞和湯顯祖這兩位東西方的戲劇「雙子星」在為人類留下了無比寶貴的戲劇財富之後同在這一年隕落了。雖然身處完全不同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但他們骨子裡卻都深深地鐫刻著人文主義,作品裡洋溢著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兩位大師不朽的才華與人性的光輝始終照耀著人類文化前進的腳步,幾百年來從不曾暗淡。
Ⅱ 如何看待全球范圍莎士比亞誕辰400周年紀念活動背後的文化意義
莎士比亞一生寫過許多劇作和十四行詩,至今在英國及世界各地廣受歡迎。在評論界,莎翁被視為「人類文學奧林匹克山上的宙斯」。英國劇作家本·瓊生
說,莎翁是「時代的靈魂」,「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世紀」。德國作家歌德說:「我讀到他作品的第一頁,就感到我一生都屬於他了;讀完第一部,我就
像一個天生的盲人,一隻奇異的手在瞬間使我的雙眼看到了光明。」法國作家雨果說,「莎士比亞的光輝照耀著全人類」。
歷史上許多大作家受過莎翁影響。英國的哈代、狄更斯,美國的福克納、梅爾維爾等人,其作品中就有不少莎士比亞的影子。狄更斯的作品中甚至有25
部引用了莎士比亞的劇作。梅爾維爾的名作《白鯨》里的亞哈船長,與李爾王的性格如出一轍,是經典的悲劇英雄,而作者本人也說得益於莎劇很多。
為什麼莎翁劇作有如此魅力?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院長、莎學專家貝特認為,莎翁對歐洲18、19世紀的文化產生了決定性影響,而到了20世紀,由於其作品大量被翻譯並傳至各國,以及電影的普及,這些曾影響歐洲的重要思想又傳播至世界。
貝特說,莎翁作品有時代色彩,卻沒有時代局限。這些作品超乎尋常的多樣化以及多角度解讀的可能性,讓其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都能被引用得恰到好
處。這就好像生物學中的進化論,這些作品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讓人們挖掘出新的解讀角度,而這種新的解讀又使其很好地契合了新的環境。
Ⅲ 英國文化協會將會怎樣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呢英語
How to mark the 400 year anniversary of Shakespeare's death
英國文化協會將會怎樣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