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宣傳投訴 » 九華山宣傳語

九華山宣傳語

發布時間: 2020-12-02 01:27:24

㈠ 關於九華山的詩詞

《經九華山費征君故居》
【唐】張喬

草堂蕪沒後,來往問樵翁。
斷石荒林外,孤墳晚照中。
數溪分大野,九子立寒空。
煙壁曾行處,青雲路不通。

《劉補闕自九華山拜官因以寄獻》
【唐】張喬

冥鴻久不群,征拜動天文。
地主迎過郡,山僧送出雲。
登車殘月在,宿館亂流分。
若更思林下,還須共致君。

《寄九華山費拾遺》
【唐】顧非熊

先生九華隱,鳥道隔塵埃。
石室和雲住,山田引燒開。
久聞仙客降,高卧詔書來。
一入深林去,人間更不回。

《舟中望九華山》
【唐】李中

排空蒼翠異,輟棹看崔嵬。
一面雨初歇,九峰雲正開。
當時思水石,便欲上樓台。
隱去心難遂,吟余首懶回。
僧休傳紫閣,屏歇寫天台。
中有忘機者,逍遙不可陪。

㈡ 九華山優美語句

九華山歌
劉禹錫

奇峰一見驚魂魄,意想洪爐始開辟。

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億萬年,氣勢不死如騰仚。

雲含幽兮月添冷,月凝輝兮江漾影。

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無人境。

軒皇封禪登雲亭,大禹會計臨東溟。

乘樏不來廣樂絕,獨與猿鳥愁青熒。

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兀如斷岸無稜角。

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嶽。

九華山,九華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間。

作品賞析

九華山,舊名九子山,在安徽青陽西南。因有九座山峰依次排列而得名。李白把九座山峰比作蓮花,因而改名九華(花)山。這首詩描寫九華山秀絕景象,詩人採用歌行體式,句式長短不齊,形成波盪起伏的節奏感,同時,也是為了表達對九華山極度贊美的感情抒發的需要。

詩人一見九華山,面對那挺拔奇絕的峰巒不禁驚心動魄,於是立即想像它在天地之初是如何生成的。詩人想像它是九條矯健騰躍的神龍正准備飛升上天時,忽然一聲驚雷使它們變化為石頭而成,因為至今這山勢仍然活生生地像要騰飛起來。騰仚,騰飛飄舉貌。這樣寫山,純以神話想像取勝,一方面使奇山籠罩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同時也使山勢自然騰飛起來,取得直接描寫達不到的藝術效果。接下來,詩人先慨嘆九華山的不為人知,黃帝封禪天地,大禹治水跑遍九州,都未曾來過九華之地,乘樏,樏是上山用的乘載工具,乘樏指大禹;廣樂,鈞天之樂,這里指黃帝。「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無人境」的感嘆,顯然充滿以山喻人的象徵意味。然後又以其它山作比,如距九華山不遠的敬亭山,只因有南朝謝朓的一首詩而聲名大震,其實山勢極為平凡,「黃索漠」、「無稜角」,根本不能與九華山相提並論。因此,結尾處慨嘆這樣一座造化之尤物如何才能在人間聲名大震呢?隱然表露出以謝宣城再世自居的情懷。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漢族。字夢得
,洛陽人,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哲學家、文學家,有「詩豪」之稱。

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期間創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一度奉詔還京後,劉禹錫又因詩句「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觸怒新貴被貶為連州刺史。後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在那裡創作了大量的《竹枝詞》。名句很多,廣為傳誦。後來,幾經多次調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生水災,飢鴻遍野。他上任以後開倉賑飢,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傑」,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與朋友交遊賦詩,生活閑適。死後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其詩存800餘首。其學習民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轉、樸素優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壓永貞革新的權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象。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詞作亦存四十餘首,具有民歌特色,劉禹錫在洛陽時,與白居易共創《憶江南》詞牌。

㈢ 關於九華山的優美語句有哪些

年代:宋 作者: 丁謂

《九華山》

宿月鷗鳧立淺沙,落花蘆荻露人家。
天寒夜靜長無物,一片清江浸九華。

年代:宋 作者: 袁甫

《九華山》

天河秀出九芙蓉,白也詩詞信是工。
我欲依然名九子,人情山意兩融融。

年代:宋 作者: 孔武仲

《九華山》

扁舟重過九青蓮,極目空明思浩然。
可是畫工煩刻畫,只因山骨偶枝駢。
風高迥認龍騰海,雲散初疑劍插天。
剩采太湖嵌孔石,南窗排列佇飛仙。

年代:唐 作者: 郭夔

《九華山》

岩翠凌雲出迥然,岧嶢萬丈倚秋天。暮風飄送當軒色,
曉霧斜飛入檻煙。簾卷倚屏雙影聚,鏡開朱戶九條懸。
畫圖何必家家有,自有畫圖來目前。

年代:宋 作者: 曹清

《登九華山》

浮生江路水茫茫,彭澤原非令故鄉。
為訪子明尋玉澗,也因太白宿雲房。
詩摩古壁搜遺韻,井煉丹砂辨舊方。
從此欲歸情復結,擬移亭舍築山傍。

年代:明 作者: 吳兆

《晚登九華山》

望江亭望晚江晴,颯颯秋兼風水聲。
寺隔數峰猶未到,禪燈幾點翠微明。

年代:宋 作者: 周必大

《登九華山化城峰》

攀蘿度險捷猱猿,石角鉤衣屨盡穿。
莫訝遠尋金地藏,也曾徐步玉階前。

代:唐 作者: 盧嗣立

《望九華山》

九華深翠落軒楹,迥眺澄江氣象明。不遇陰霾孤岫隱,
正當寒日眾峰呈。坐觀風雪銷煩思,惜別煙嵐駐曉行。
得路歸山期早訣,夜來潛已告精誠。

年代:唐 作者: 林滋

《望九華山》

茲山突出何怪奇,上有萬狀無凡姿。大者嶙峋若奔兕,
小者□嵬如嬰兒。玉柱金莖相拄枝,干空逾碧勢參差。
虛中始訝巨靈擘,陡處乍驚愚叟移。蘿煙石月相蔽虧,
天風裊裊猿咿咿。龍潭萬古噴飛溜,虎穴幾人能得窺?
吁予比年愛靈境,到此始覺魂神馳。如何獨得百丈索,
直上高峰拋俗羈。

年代:唐 作者: 柴夔

《望九華山》

九華如劍插雲霓,青靄連空望欲迷。北截吳門疑地盡,
南連楚界覺天低。龍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漢梯。
惆悵舊游無復到,會須登此出塵泥。

年代:唐 作者: 李中

《舟中望九華山》

排空蒼翠異,輟棹看崔嵬。一面雨初歇,九峰雲正開。
當時思水石,便欲上樓台。隱去心難遂,吟余首懶回。
僧休傳紫閣,屏歇寫天台。中有忘機者,逍遙不可陪。

年代:宋 作者: 董嗣杲

《舟上望九華山》

雪殘半積陽山磯,大江雲涌濤頭飛。
九峰不受夕暉掩,杜牧一亭空翠微。

年代:唐 作者: 王季文

《九華山謠》

九華崢嶸佔南陸,蓮花擢本山半腹。翠屏橫截萬里天,
瀑水落深千丈玉。雲梯石磴入杳冥,俯看四極如中庭。
丹崖壓下廬霍勢,白日隱出牛斗星。杉松一歲抽數尺,
瓊草夤緣秀層壁。南風拂曉煙霧開,滿山蔥蒨鋪鮮碧。
雷霆往往從地發,龍卧豹藏安可別。峻極遙看戛昊蒼,
挺生豈得無才傑。神仙憚險莫敢登,馭風駕鶴循丘陵。
陽烏不見峰頂樹,大火尚結岩中冰。靈光爽氣曛復旭,
晴天倒影西江淥。具區彭蠡夾兩旁,正可別作當少陽。

年代:宋 作者: 蘇轍

《過九華山》

南遷私自喜,看盡江南山。
孤舟少僮僕,此志還復難。
局促守破窗,聯翩過重巒。
忽驚九華峰,高拱立我前。
蕭然九仙人,縹緲凌雲煙。
碧霞為裳衣,首冠青琅玕。
揮手謝世人,可望不可攀。
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
但聞有高士,卧聽松風眠。
松根得茯苓,狀若千歲黿。
煮食一朝盡,終身棄腥膻。
腹背生綠毛,輕舉如翔鸞。
相逢欲借問,已在長松端。
何年脫罪罟,出處良自便。
芒鞋拄藤杖,逢山即盤桓。
斯人未可求,岩室儻復存。

年代:唐 作者: 譚銖

《題九華山》

憶聞九華山,尚在童稚年。浮沉任名路,窺仰會無緣。
罷職池陽時,復遭迎送牽。因茲契誠願,矚望枕席前。
況值春正濃,氣色無不全。或如碧玉靜,或似青靄鮮。
或接白雲堆,或映紅霞天。呈姿既不一,變態何啻千。
巍峨本無動,崇峻性豈偏。外景自隱隱,潛虛固幽玄。
我來暗凝情,務道志更堅。色與山異性,性並山亦然。
境變山不動,性存形自遷。自遷不阻俗,自定不失賢。
浮華與朱紫,安可迷心田。

年代:唐 作者: 神穎

《和王季文題九華山》

眾岳雄分野,九華鎮南朝。彩筆凝空遠,崔嵬寄青霄。
龍潭古仙府,靈葯今不凋。瑩為滄海鏡,煙霞作荒標。
造化心數奇,性狀精氣饒。玉樹郁玲瓏,天籟韻蕭寥。
寂寂尋乳竇,兢兢行石橋。通泉漱雲母,藉草縈香苕。
我住幽且深,君賞昏復朝。稀逢發清唱,片片霜凌飆。

年代:明 作者: 吳兆

《別九華山二絕》

寺前秋凈萬峰閑,正好尋山又別山。
谷轉溪回留不住,水聲相送到人間。

年代:明 作者: 吳兆

《別九華山二絕》

復嶺重岩出路賒,漸看龍口有人家。
行行數里猶回首,秋雪滿山蕎麥花。

年代:宋 作者: 楊萬里

《過池陽,舟中望九華山》

役役催行邁,忽忽過此春。
杯翻五湖月,箏掃九華雲。
不是風煙好,何緣句子新。
茲游四千里,今日過三分。

㈣ 九華山導游詞

您好,中仕學社學習平台為您熱情服務,九華山的導游詞內容如下: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贊嘆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峰秀,佛寺眾多。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里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布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里,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里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里住宿,並以此為起點,游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00斤的古鍾,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鍾聲,在山谷回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鍾」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裡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台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山是令人神往的蓮花佛國。它以燦爛的佛教文化和奇麗的自然景觀為特色,是游覽、觀賞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改革開放以來,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新姿煥發,活力再現,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九華山坐落在池州市東南境,她是池州旅遊業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驕傲,是安徽」兩山一湖」風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使名山披錦綉,更快地躋身於國際旅遊先進行列,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指導、組織有關部門編寫了這本九華山導游詞。
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同志,尤其是幾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筆耕,在很短時間就完成了編撰任務。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敬意。這本書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圖文並茂,以模擬導游撰文,准確、鮮明、生動,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爐,頗適合導遊人員學習和使用,也可供廣大遊客閱讀和欣賞。我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將會把你帶進九華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熱愛九華山。我衷心祝賀此書的出版,並樂之為序。
「九華天下神」,這是當代詩人嚴陣今年7月重遊九華山時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歷史,秀麗的自然風光,神秘的肉身現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異彩紛呈,獨具魅力。
導游詞與名山勝景,猶如畫龍的點睛之筆,面對九華山這樣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導游詞可以幫助你傾聽它歷史的迴音,追尋它文化的源流,聆聽它美妙的傳說;可以引領你尋訪名士的蹤跡,體味佛門的幽深,感受肉身的傳奇……總之,好的 導游詞就像窗口和橋梁,通過它,可以增強你的游興,引導你走進九華山去觀光、探勝。
然而,長期以來,九華山的導游詞花樣繁多,層出不窮,有時關於同一個景點的介紹出現幾種不同的「版本」,弄得遊人、香客一頭霧水,不知所雲。更有甚者,對九華山的歷史掌故信手拈來,隨意「發揮」,以訛傳誤,以致於影響了九華山的形象。為正本清源,兩年前,在我上九華山工作之初,省旅遊局高蔚青局長囑我組織編寫一本規范化的導游詞。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幾位同志,特別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辭辛勞,筆耕不筆耕不輟,終於使《九華山導游詞》得以問世。在此,我謹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
《九華山導游詞》約14萬字,旁徵博引,史料翔實,既闡幽發微,又淺顯易懂,同時模擬導游,琅琅上口,引人入勝,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是一篇創新之作。相信此書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蕪存菁,將會推動九華山導游講解的統一和規范,為九華山加強對外宣傳,提升影響力發揮作用。
九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導游詞所能概括的,有待於世人共同發掘整理。組織編寫導游詞,是我們在景區文化建設上的一次嘗試,難免有疏漏之處,歡迎大家指教。

㈤ 誰能給我九華山的歡迎詞和歡送詞,我想到旅行社應聘,謝謝

歡送詞

朋友們:你們在九華山的旅程就要結束了。幾天來,大家觀瞻佛寺,欣賞回美景,考察佛教答文化,拍攝名勝風光,九華山之旅使你們留下了諸多的懸念。 「美景一時觀不盡,佛山有緣再來游。」歡迎各位今後有機會重遊九華山,更歡迎帶著你們的親友游覽九華山。

朋友們:幾天來我的服務可能有不周到的地方,請賜寶貴意見,以利我們改進工作。現在你們將帶著九華山的靈氣、福氣和財氣踏上新的征程,我和九華山人民祝願大家一路平安,全家幸福!再見!

歡迎詞

朋友們:我是九華山(某某)旅行社的導游,熱忱歡迎各位來安徽九華山旅遊觀光。

九華山是靈山聖境,「蓮花佛國」,花雨繽紛。各位游覽九華山,可以觀賞佛山秀色,領略佛地凈土的奇聞、奇觀、奇事,感悟佛教文化的真諦。佛教重交遊、善參學,禮貌待人,熱情好客,你們能到九華山一游,這是與佛有緣,與山有緣。九華山人民和僧眾熱情歡迎你們。我非常高興為各位作導游,真誠希望我的服務能得到支持與配合。祝大家在九華山旅程愉快。

㈥ 贊美九華山的成語有哪些

1、千峰競秀[ qiān fēng jìng xiù ]:許許多多的山競相比美的意思。「千峰」:無回數的山(形容數答量眾多);「競秀」:競相比美的的意思。

例句:置身峰頂,遙望四方,千峰競秀,萬壑生煙。

2、風光綺麗[ fēng guāng qǐ lì ]:形容景色柔和美好,風光美麗動人。

例句:那片風光綺麗的樂土令人們神往。

3、鬱郁蔥蔥[ yù yù cōng cōng ]:形容草木蒼翠茂盛。 也形容氣勢美好蓬勃。

例句:森林裡長滿了鬱郁蔥蔥的樹木。

6、山明水秀[ shān míng shuǐ xiù ]: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例句:秋高氣爽,山明水秀,秋色真是太美了。

5、古木參天[ gǔ mù cān tiān ]:參天:高入雲天。古老的樹木枝茂葉繁異常高大。

例句:四周古木參天,蒼翠欲滴,陽光從樹枝葉間穿進,像粗細不同的銀針,令人流連忘返。

㈦ 歌頌九華山詩詞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

李白等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

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墊,飛流歕陽崖。(韋權輿)

青瑩玉樹色,縹緲羽人家。(李白)
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①

李 白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

君為東道主,於此卧雲松。

——————

①韋仲堪,李白好友,時任青陽縣令。

郡樓望九華

杜 牧

凌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

卻憶謫仙詩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文學家。京兆萬年人。曾任黃、池、睦諸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後人稱為「小杜」。以濟世之才自負。曾注《孫子兵法》。詩清新俊邁,文章奇警縱橫。有《樊川集》。

送童子下山

金喬覺

空門寂寞汝思家,禮別雲房下九華。

愛向竹欄騎竹馬,懶於金地聚金沙。

瓶添澗底休拈月,缽洗池中罷弄花。

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

作者簡介

金喬覺(696-794)新羅僧,俗稱金地藏。古新羅國(今朝鮮半島東南部)國王金氏近族。唐開元末(約719)渡海來華,卓錫九華,從此九華山被稱為地藏道場。

九華山歌

劉禹錫

奇峰一見驚魂魄,意想洪爐始開辟。

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聞霹靂一聲化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億萬年,氣勢不死如騰嶴。

雲含幽兮月添冷,日凝暉兮江漾影。

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長在無人境。

軒皇封禪登雲亭,大禹會稽臨東溟。

乘摞不來廣樂絕,獨與猿鳥愁青熒。

君不見敬亭之山廣索漠,兀如斷岸無稜角。

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名聲齊五嶽。

九華山,九華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間!

㈧ 用什麼詞來形容九華山

壁立千仞、嶙峋嵯峨、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

李白吟九華山詩雲:內「昔在九容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卧雲松。」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贊嘆:「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

㈨ 歌頌九華山的詩詞有哪些

  • 《過池陽,舟中望九華山》

    年代:宋作者:楊萬里

    役役催行邁,忽忽過此春。
    杯翻五湖月,箏掃九華雲。
    不是風煙好,何緣句子新。
    茲游四千里,今日過三分。

  • 《晚登九華山》

    年代:明作者:吳兆

    望江亭望晚江晴,颯颯秋兼風水聲。
    寺隔數峰猶未到,禪燈幾點翠微明。

  • 《劉補闕自九華山拜官因以寄獻》

    年代:唐作者:張喬

    冥鴻久不群,征拜動天文。地主迎過郡,山僧送出雲。
    登車殘月在,宿館亂流分。若更思林下,還須共致君。

  • 《奉使九華山,中途遇青陽薛郎中》

    年代:唐作者:徐鉉

    故人相別動相思,此地相逢豈素期。九子峰前閑未得,
    五溪橋上坐多時。甘泉從幸余知忝,宣室征還子未遲。
    且飲一杯消別恨,野花風起漸離披。

  • 《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

    年代:宋作者:王安石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
    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
    去縣尚百里,側身勇前瞻。
    蕭條煙嵐上,縹緲浮青尖。
    徐行稍復逼,所矚亦已深。
    精神去亹亹,氣象來漸漸。
    卸席取近岸,移船傍蒼蒹。
    窺觀坐窮晡,未覺晷刻淹。
    江空萬物息,四面波瀾恬。
    峨然九女鬟,爭山一鏡奩。
    卧送秋月沒,起看朝陽暹。
    游氛盪無余,瑣細得盡覘。
    陵空翠纛直,照影寒鋩銛。
    冢木立紺發,崖林張紫髯。
    變態生倏忽,雖神詎能占。
    當留老吾身,少駐誰雲饜。
    惜哉秦漢君,黃屋上衡灊。
    等之事嬉遊,舍此何其廉。
    我疑二後荒,神物久已厭。
    埋藏在雲霧,不欲登昏憸。
    又疑避褒封,蔽匿以為謙。
    或是古史書,脫落簡與簽。
    當時備巡遊,今不在緗縑。
    終南秦之望,泰山魯所詹。
    天王與秩祭,俎豆羅醯鹽。
    苟能澤下民,維此遠亦沾。
    方今東南旱,土脈燥不黏。
    尚無膚寸功,豈免竊食嫌。
    神莽吾難知,士病吾能砭。
    文章巧傅會,智術工飛箝。
    薦寶互珪璧,論材自楩柟。
    苟以飾婦妾,謬雲活蒼黔。
    豈如幽人樂,茲山謝閭閻。
    穴石作戶牖,垂泉尚門簾。
    尋奇出後徑,覽勝倚前檐。
    超然往不返,舉世徒呫呫。
    高興寄日月,千秋伴烏蟾。
    遐追商洛翁,秦火不能炎。
    近慕楚穆生,竟脫楚人鉗。
    吾意竊所尚,人謀諒難僉。

  • 《滕學士九華山書堂》

    年代:宋作者:梅堯臣

    處山方畏遠,雖慕結深廬。
    要與雲峰近,寧將野客疏。
    澗苗未入俎,林鳥或窺書。
    何事輕茲樂,而從出塞車。

㈩ 形容九華山的詞

《舟中望九華山》【唐】李中 排空蒼翠異。中有忘機者。 登車殘月在,便欲上樓專台。 數溪分大野屬。隱去心難遂。 久聞仙客降,還須共致君。若更思林下,青雲路不通《經九華山費征君故居》【唐】張喬 草堂蕪沒後。 《劉補闕自九華山拜官因以寄獻》【唐】張喬 冥鴻久不群,來往問樵翁,屏歇寫天台。 當時思水石,高卧詔書來。斷石荒林外,輟棹看崔嵬,宿館亂流分。 《寄九華山費拾遺》【唐】顧非熊 先生九華隱,孤墳晚照中,九子立寒空。 僧休傳紫閣,九峰雲正開。煙壁曾行處,鳥道隔塵埃,征拜動天文,山田引燒開。地主迎過郡,人間更不回,山僧送出雲。石室和雲住。一入深林去。一面雨初歇,吟余首懶回,逍遙不可陪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