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宣傳投訴 » 歷史宣傳冊

歷史宣傳冊

發布時間: 2020-12-01 04:28:16

A. 八上歷史資料

十三、舊民主主義革命
1.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19世紀上半期,英國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開始侵略中國。為牟取暴利,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請求嚴禁鴉片。道光帝感到問題嚴重,就派林則徐到廣東禁煙。
(2)禁煙措施:他派人暗訪密查,緝拿煙販,並強迫外商交出鴉片200多萬斤。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中銷毀。
(3)意義: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使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2.中英《南京條約》
這是1842年英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的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內容: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
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火燒圓明園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侵略者闖入北京西郊皇家園林---圓明園,劫掠之後又放火燒園,宏偉華美的圓明園變成了一片廢墟。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1894年日本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對華戰爭,史稱甲午中日戰爭。
著名戰役:黃海大戰,鄧世昌英勇犧牲。是民族英雄。
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內容: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③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
④增闢通商口岸等。
評價:《馬關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5.八國聯軍與《辛丑條約》
1900年英、法、俄、德、日、美、奧、意八國由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進犯北京。在廊坊,遭到義和團的奮勇抵抗,死傷慘重。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滔天罪行。1901年清政府(李鴻章)與八國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
①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
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清政府拆毀天津到北京沿線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④劃定北京東郊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許中國人居住。
評價: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6.洋務運動(從19世紀60——90年代)
(1)、原因: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中的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
(2)、代表:中央以奕昕為代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他們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
(3)、過程:
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70——80年代中期,洋務派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主要培養外語翻譯和外交人才。
(6).評價:
(1)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2)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
(3)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7.戊戌變法
(1)、1895年,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康有為和梁啟超在北京聯合應試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
(2)、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3)公車上書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繼續宣傳維新變法。他們聯合朝中大臣組織強學會。《萬國公報》後來改名為《中外紀聞》,成為強學會的機關報。
(4)百日維新
時間:1898年6月——9月,前後103天。
1898年6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史稱戊戌變法。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認識;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軍隊等等。
政變:清朝大權掌握在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手中,光緒帝沒有實權。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逮捕維新人士,譚嗣同等人被殺。
8.辛亥革命
(1)、興中會: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
(2)、同盟會:1905年孫中山等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推舉孫中山為「總理」。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同盟會創辦了機關刊物《民報》,孫中山在《民報》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 「民權」 「民生」,即「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3)、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黨人打響起義的第一槍。起義軍佔領武昌城並攻佔了漢口、漢陽。經過一夜血戰,取得勝利。在武昌起義的影響下,全國幾十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1911是辛亥年,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4)、華民國成立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5)、辛亥革命的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9、新文化運動
1、陳獨秀創辦《新青年》
陳獨秀先在上海創辦《新青年》,在他的倡導之下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知識分子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與「科學」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
2、新文化運動內容:
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3、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宣傳馬克思主義。
4、評價: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他啟發著人民追求民族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但對東方文化絕對否定和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著後世。
10、新式教育的開端
1、京師大學堂的開辦——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1898年正式開學,辛亥革命以後改為北京大學(今人民教育出版社之地)。
評價:戊戌變法時期創辦的,也是戊戌變法留下的重要成果。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它的創辦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2、廢科舉
1903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學程的新式教育體制。並於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這在中國教育史上是一件大事。
十四、新民主主義革命
1.五四運動
(1)五四運動的背景:1919年,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提出的合理提案遭到拒絕的消息傳來,舉國震驚,五四運動爆發。
(2)五四運動的口號是:「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3)五四運動過程:運動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由陳獨秀、李大釗領導;後期中心轉到上海,主力是工人。
(4)五四運動評價: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時間:1921年7月
地點: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代表: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位黨員。
內容:(1)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2)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3)大會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意義: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這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3.黃埔軍校的建立
1.黃埔軍校(對聯:陞官發財請往他出 貪生畏死勿入此們 橫批:革命者來)
2.1924年,孫中山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在廣州的黃埔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為校長,後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3北伐戰爭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北伐的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其主要戰場是湖南、湖北。總司令是蔣介石。北伐先鋒是第四軍葉挺獨立團,號稱「鐵軍」。
在北伐勝利進軍時,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也破裂了。
4.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蔣介石叛變革命後,1927.4,
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他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後來,南京政府統治了全國。
5.南昌起義
時間:1927.8.1.
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等
結果:失敗
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6.井岡山根據地
①1927年,毛澤東建立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②1928年,井岡山會師(南昌起義的隊伍與毛澤東的部隊會師,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這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7.紅軍不怕遠征難(1934、10—1936、10)
①長征原因: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黨中央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②過程: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長征。渡湘江(損失慘重)→過烏江(解放遵義)→奪取遵義城→四渡赤水河(打亂追剿計劃)→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 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過雪山草地→到達吳起鎮,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③1936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紅軍)會師,二萬五千里長征結束。
④長征走過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山西11個省。
⑤遵義會議:
內容:1935.1,遵義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後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
遵義會議的意義
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長征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本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8.九一八事變
經過:1931年9月18日, 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路軌,進攻北大營,炮轟沈陽。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張學良奉蔣介石命令不抵抗,東北淪陷。
楊靖宇在東北組織游擊隊抗日。中國人民開始局部抗戰。
9、西安事變 ( 雙十二事變 )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實行「兵諫」,扣押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事變發生後,黨中央派周恩來等談判,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影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它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0、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軍事演習,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搜查宛平城,並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
經過: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率軍抵抗,7月平津相繼淪陷。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農紅軍改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
11、南京大屠殺
1937.12,日軍攻陷南京,屠殺手無寸鐵的南京軍民達30萬人以上。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戰時的陪都。
12.平型關戰役
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殲敵1000多人,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13.台兒庄戰役
在徐州會戰中,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同日軍在台兒庄展開激戰。中國軍隊殲敵10000多人,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
14.百團大戰
延安是敵後戰場的戰略總後方。
為粉碎敵人的「囚籠」,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
主要目標: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
意義:百團大戰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15.中共七大
1.背景:抗戰勝利前夕
2.時間:1945.4
3.內容:①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報告;
②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③評價: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16.抗戰勝利
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
①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兩枚原子彈。
②蘇聯對日宣戰,蘇聯紅軍進攻駐中國東北的日軍。
③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台灣也回到祖國懷抱。
17. 重慶談判
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的陪同下到重慶談判。雙方代表簽署了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18.挺進大別山
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翼魯豫解放軍主力,強渡黃河,開辟大別山根據地。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19. 三大戰役(1948、9——1949、1)
①遼沈戰役:林彪、羅榮桓指揮,攻佔錦州,解放東北全境。
②淮海戰役: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指揮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以徐州為中心展開。奠定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
③平津戰役: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合作,將敵軍包圍在北平、天津、張家口等據點。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20、百萬雄師過大江(渡江戰役)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命解放軍分三路渡江作戰,23日南京解放,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台。

B. 某茶葉宣傳冊製作從哪幾方面入手 歷史概述,主要產區,產品特點,加工過程,產品功效等就可以嗎還

加入企業的企業文化,加入產地的為人文精神。

C. 老年護理便秘宣傳手冊

祖國六十年的變化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六十年來,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青藏鐵路,一條幾乎不可能的鐵路,中國人民做到了;火車多次提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奧運場館建設,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舉國上下一片歡呼雀躍……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著一個又一個壯舉!
六十年裡,中國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文明古國成為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沒了許多樓房,淹沒了許多人民,卻淹不滅中華兒女的愛心;2007年年底,當春節來臨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雪災,阻礙了人們回家的道路,卻阻礙不了中華兒女救災的決心;2008年5月,里氏高達8.0級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牽動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樓房,震碎了一顆顆逝世者家人的心,卻震不倒中華兒女突破重重困難的熱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難除以13億,會變成小小的煩惱,再小的幫助乘以13億,會變成大大的扶持。炎黃子孫會手挽手,心連心,克服一切困難!
六十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迅速發展,中國在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楊利偉叔叔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2008年,中國的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飛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訪嫦娥和玉兔;同樣是2008年,神舟七號升空,翟志剛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進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員。中國的科技技術蒸蒸日上,為發展中的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六十年來,中國建設新農村的腳步越走越快。以前,農村人知識很少,只知道勞作。現在,「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越來越普遍,連許多老年人都發奮學習。農業不僅用上了力氣,同時也充分運用上了智慧。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上了中學、大學,成為了建設祖國新一代的智囊團;以前,農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過的都是苦日子。現在,農村人的經濟能力越來越好,紛紛過上了小康生活。手機、彩電、冰箱……這些曾經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一樣樣成為了現實。以前,農村給人的印象是又臟又亂。一下雨,小路便成為了「水泥路」,山上雜草叢生,無人問津……現在,一提到農村,人們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氣,美麗的青山綠水……改革開放,讓農村展現出了勃勃的生機,讓人們的生活過得更加幸福。
我堅信,中國將會迎來更美好的未來000 2009年,我們的共和國已經走過了60年的光輝歷程。回顧過去,我們豪情滿懷;放眼未來,我們信心百倍。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紅旗從北京天安門升起,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新中國成立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第一,表明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的歷史進入一個新紀元。第二,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第三,宣告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一,建國六十年來,社會主義制度已在中國大地上紮根、開花,結出累累碩果。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建立了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沒收了大官僚壟斷資本,通過土地改革,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消滅了作為階級的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制。這就從根本上鏟除了階級剝削的根源,消滅了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現象;這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

消滅了剝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最根本的優點,從此全體人民有了共同的根本利益。人民利害相同、休戚與共,每個人的利益都依賴於國家、集體事業的發展。人們在生產中建立起了同志式的協作關系。盡管在人民內部還有矛盾,但這種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是局部的、暫時的,只要正確處理,就不難解決。

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由於根本利益一致,因此人們有共同的理想和奮斗目標。把祖國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就是我國人民共同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它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必然性,符合我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它經過全體人民的奮斗,一定能實現。對於這一點,絕大多數人民群眾有著堅強的共同信念,並由此迸發出無窮的力量。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決定了我們的生產力能夠高速度地向前發展。建國60年來,我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工業的發展上,我們只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半個多世紀走過的路程。我們的農業、交通運輸、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實現「四化」創立了可以依靠的前進陣地。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社會主義制度在人類歷史上是新生的制度,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它還不完善,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遭到挫折,出現反復,但這不是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有了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不斷糾正工作中的失誤,同時吸收世界各國的進步因素,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正在日益顯示出來,它必將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必將趕上和超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二,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扭轉了長期佔主導地位的「左」傾路線,標志著「以階級斗爭為綱」時代的結束,開啟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從那時以來的30年,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斗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改革開放不僅使中國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國,重新煥發出蓬勃生機,穩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改革開放30年,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在民族復興的偉大道路上走過了輝煌的歷程,這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30年,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銳意進取,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創造性活動的30年。我國人民在建國以後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礎上,取得了新的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30年的改革開放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給中國帶來了持續快速的發展。文革中一度瀕臨崩潰邊緣的中國經濟,到今天總量已躍居世界第四,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三。老百姓從溫飽不足到吃飽穿好,不少人還買房買車,到國外旅遊。從抗震救災中,從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功舉辦中,從神七飛天太空行走中,我們進一步看到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30年的基本經驗告訴我們,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重要論斷,高度概括了改革開放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就是要讓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勃勃生機,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使古老的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實現偉大復興。

三,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我們的偉大目標是到建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

胡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黨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胡書記指出:我們的偉大目標是,到我們黨成立100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的黨中央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集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制定和作出了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整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現在又為我們提出了振奮人心的奮斗目標,只要我們在黨的領導下,一代接一代地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這一宏偉藍圖和奮斗目標。

D. 誰知道矯姓的歷史來歷

單一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矯父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風俗通義》記載:「春秋時晉大夫矯父之後。」
春秋時期,晉國有卿大夫矯父,即晉軍征南軍師矯智的父親。其後裔以父字為姓氏,乃成矯氏。
矯父對古代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出妻仍母之禮,維親為續。」在原始奴隸社會中,女子就是生子工具,若生字後被夫驅逐,其女就喪失了為子之母的權利。而矯父敢於破壞此「出妻之禮」。
這在史籍《通典》記載:
晉傅玄曰:「征南軍師北海矯公智父前取夾氏女,生公智後而出之。未幾,重取王氏女,生公曜。父終之日,謂公智曰:『公曜母年少,必當更嫁。可迎還汝母。』及父卒,公智以告其母。母曰:『我夾氏女,非復矯氏婦也。今將依汝居,然不與矯氏家事。』夾氏來至,王氏不悅,脫縗絰而求去。夾氏見其如此,即還歸夾舍。三年喪畢,王氏果嫁。夾氏乃更來。每有祭祀之事,夾氏不與。及公智祖母並姑亡,夾氏並不為制服。後夾氏疾困,謂公智:『我非矯氏婦,乃汝母耳,勿葬我矯氏墓也。』公智從其母令,別葬之。公智以父昔有命,母還,於是為服三年。公曜以夾氏母始終無順父命,竟不為服。」
漢朝學者、博士劉喜雲:「公智之父,棄夾納王,其在戶庭,尚為己配,苟有變悔,自由可也。還歸夾氏,則他人矣,去就出處,各從所執,豈復矯父所得制乎?故出妻之禮,夫使人致曰:『某不敏,不能從而供粢盛,使某也敢告。』主人曰:『某子不肖,不敢避誅。』又曰『婦當喪而出則除之』。然則相與之禮,於是絕矣。」
矯父原妻為夾氏,生了矯智,後夾氏被矯父趕走。之後,矯父再娶了王氏。但矯父在臨終時對自己的兒子矯智說:「王氏年少,我死了以後,她必然會改嫁,那時,你可以迎還你的母親回來,仍為汝母。」一舉打破了「出妻無復」的傳統,為後世歷代名家所稱頌。

E. 求好心人幫忙想一個好的宣傳冊4字標題~!標題是形容裝甲兵這個特殊性,又能放映歷史厚重,還能反映軍校氣

鋼鐵雄獅 :

在二戰時德國法西斯運用裝甲兵 閃掃 整個歐洲,當時我記得有家德國報內紙就這樣形容德國裝甲兵的。容如果我們從歷史的角度看德國的裝甲兵是令人發指的,但我的僅僅以軍事的角度看, 我們不得不佩服德國的這只鋼鐵雄獅!!!

F. 有全初三歷史的時間表的歸納(詳細)嗎

中國古代史
夏(約公元前21世紀到約公元前16世紀)
約公元前21世紀禹傳子啟夏朝建立

商(約公元前16世紀到約公元前11世紀)
約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約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71年)
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共和元年我國歷史開始有明確紀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1718年綠林赤眉起義爆發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東漢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倫改進造紙術
184年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官渡之戰
208年赤壁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國建立
221年蜀國建立
222年吳國建立
263年魏滅蜀
265年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西晉滅吳
316年匈奴兵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東晉建立
383年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的開始
485年北魏實行均田制
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結束
589年隋統一南北方南朝結束
605年開始開通大運河

唐(618年到907年)
627年--649年貞觀之治
7世紀前期松贊干布統一吐蕃
8世紀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權以渤海為號同一時期南詔首領皮羅閣合並六詔為南詔
8世紀中期骨力裴羅統一回紇
713年--741年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亂
780年實行兩稅法
875年--884年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北宋建立
979年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1005年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畢晟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王安石變法
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1227年蒙古滅西夏
1234年蒙古滅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元滅南宋
1351年劉福通等領導紅巾軍大起義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明朝建立盟軍攻佔大都元亡
明初開始修建明長城
1405年--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
16世紀中期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
1581年實行一條鞭法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清(鴉片戰爭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清軍入關
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
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5-1686年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696年昭莫多戰役
1727年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18世紀中期維吾爾貴族大和卓小和卓發動叛亂
1771年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近現代史大事年表
中 國 時 間 世 界
1488 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好望角
1492 哥倫布在西班牙支持下發現美洲
1498 葡萄牙人達•伽馬發現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 馬丁•路德揭開宗教改革運動序幕
1519-1522 麥哲倫在西班牙支持下進行環球航行
葡萄牙侵佔澳門 1553
荷蘭侵佔台灣 1624
1640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明朝滅亡;清軍入關 1644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62
清派施琅統一台灣 1683
清設立台灣府,隸屬福建省 1684
1687 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1688 英國光榮革命,標志革命結束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689 英國頒布《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
1765 珍妮紡紗機發明,揭開工業革命序幕
1775 來剋星頓槍聲—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1776 《獨立宣言》發表,標志美國建國
1782 瓦特改良蒸汽機
1781 約克鎮戰役—美國獨立戰爭勝利
1787 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
1789 美聯邦政府成立;法國大革命爆發;
頒布《人權宣言》
1792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804 拿破崙頒布《拿破崙法典》;
拿破崙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7 美國富爾頓製成汽船
1814 英國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拿破崙第一次下台
1815 滑鐵盧戰役失敗,拿破崙再次下台
1836-1848 英國憲章運動
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 1839
鴉片戰爭爆發 1840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842
1848 《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
太平天國運動 1851-1864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
《天津條約》簽訂 1858
洪仁玕《資政新篇》 1859 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北京條約》簽訂 1860
曾國藩創辦第一家官辦軍企安慶內軍械所 1861
1864 第一國際在倫敦成立
1868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 普法戰爭;法蘭西第二帝國覆亡,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71 巴黎公社;
德國完成統一,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
1875 法國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標志共和政體最終確立
1876 美國貝爾發明電話
福建巡撫丁日昌在台灣架設第一條電報線 1877
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建成 1881
1886 德國卡爾•本茨發明汽車
1889 第二國際建立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
《馬關條約》簽訂;公車上書 1895 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
義大利馬可尼發明無線電通訊
戊戌變法 1898
義和團運動 1898-1900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 德國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論
《辛丑條約》簽訂 1901
1903 布爾什維克黨形成,列寧主義誕生;
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中國同盟會成立;
《定軍山》-中國電影誕生 1905 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
武昌起義 1911.lO.10
中華民國成立;清帝退位;
頒布《臨時約法》 1912
(民國元年)
二次革命 1913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戰
袁接受"二十一條";護國運動開始;
新文化運動興起 1915
1917 俄國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勝利,世界現代史開端
五四運動 1919
中共一大,標志中共成立 1921
1921-1927 新經濟政策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1922 蘇聯成立
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國民革命運動興起;黃埔軍校創立 1924
孫中山逝世 1925 蘇聯斯大林開始推行工業化方針
北伐戰爭開始 1926 英國貝爾德發明電視
國民革命運動失敗;中共發動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找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1927
1929-1933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
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 1931
1933 羅斯福就任總統,實行"新政"
紅軍長征 1934.10
-1936.10
遵義會議;一二九運動 1935
西安事變 1936.12.12
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開始;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
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南京大屠殺 1937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
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百團大戰 1940
1944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
中共七大召開;抗戰勝利;
重慶談判,《雙十協定》簽訂 1945 美國研製原子彈成功;聯合國成立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6 美國發明電腦;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
劉鄧大軍挺進中原;
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 1947 杜魯門主義出台;
馬歇爾計劃;
印巴分治;
關貿總協定簽訂
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 1948-1949
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渡江戰役,國民政府覆亡;
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召開,通過《共同綱領》;新中國成立;與蘇聯建交 1949 北約組織成立;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
抗美援朝開始 1950
西藏和平解放 1951 歐洲煤鋼共同體建立,
歐洲一體化進程開始
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 1953
三大改造 1953-1956
一五計劃 1953-1957
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參加日內瓦會議 1954
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1955 華約成立,兩大軍事對峙格局形成
中共八大召開;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雙百」方針提出; 1956
1957 蘇聯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8
三年經濟困難 1959-1961
調整經濟八字方針提出 1960
1961 蘇聯宇航員加加林登上太空;
不結盟運動興起
成功研製原子彈 1964
西藏自治區成立 1965
十年「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1967 歐共體成立;東盟成立
1969 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
互聯網在美國誕生
成功發射「東方紅1號」人造衛星 1970
重返聯合國:乒乓外交;
周恩來調整國民經濟; 1971
尼克松訪華,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
袁隆平成功研製出雜交水稻 1973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
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理論 1974
鄧小平全面整頓國民經濟 1975
鄧小平復出;恢復高考 1977
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78
中美建交 1979
設立四大經濟特區 1980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2
鄧小平提出「三個面向」的教育方針 1983
中英簽署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開放14個沿海城市;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1984
中葡簽署澳門問題聯合聲明;中共十三大 1987
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88
1989 東歐劇變;APEC成立
1991 蘇聯解體
鄧小平南巡講話;中共十四大 1992
互聯網開通 1993 歐盟成立
1994 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
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1995 WTO成立
7.1香港回歸;中共十五大 1997 亞洲金融危機;
培養克隆羊「多利」成功
12.20澳門回歸 1999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中國加入WTO 2001 美國911事件
2002 歐元正式啟用
「神舟五號」發射,楊利偉登上太空 2003

G. 怎樣才能把初中歷史學好

理解記憶法:理解事件的發展,明白歷史事件這么發展的原因,有些內容一定要先理解才能更快速記憶。有很多歷史事件發展過程過長,這個時候一定要化繁為簡,可以運用公式法進行記憶。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

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H. 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哪個更好啊

國大:理科、文、醫、商學院 綜合30
南大:工科 IT (學校宣傳冊上寫的工科\IT世界前10噢) 綜合70

國大歷史悠久,南大發展迅猛,
南大校園漂亮,在郊區吧. 國大市中心.

I. 黨的由來

「七一」是黨的生日。這是比喻的說法,也是通俗的說法。正式的說法應當是黨成立的紀念日或黨的誕辰紀念日。據考證,黨的一大是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的,最後一天31日在浙江嘉興閉幕的。按照成立日的定義,一個政黨、一個政治團體開始存在的日子,應當是閉幕的那一天。要確立黨的紀念日,應當是閉幕的7月31日。如果不以閉幕日為准。那也是應當是開幕的7月23日,而不應當是七月的第一天。
把「七一」作為黨的成立紀念日是一個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確立紀念日在前,確定黨的一大召開的時間在後。從1921年7月到1937年7月,黨和它的領導機關受險惡環境的制約,沒有可能舉行黨成立的紀念活動,當然也沒有可能考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的史實。1936年10月,主力紅軍會師陝北,長征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 黨和它的領導機關有了相對穩定的環境,可以在制定全民族抗日戰爭戰略和策略的同時,舉行黨成立的紀念活動。黨的成立紀念日就應運而生了。
「七一」作為黨的成立紀念日,是毛澤東同志在1938年的5月首先提出來的。1938年5月26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作《論持久戰》演講時開場白中說:「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這個日子又當抗戰一周年。」這是第一次公開提出把「七一」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來紀念。
當年6月,在陝甘寧邊區第一次正式開展了黨的成立紀念日活動。1938年6月12日,中共陝甘寧邊區黨委決定7月1日到7月7日為中共建立十七周年和抗戰一周年紀念宣傳周。
當年7月,第一次在報刊上發表了黨的成立紀念文章。1938年7月1日,《解放》周刊第43、44期合刊作為中國共產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特輯。
1941年6月,在黨的文件中第一次正式規定「七一」作為黨的成立紀念日。1941年6月3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戰四周年紀念指示》指出「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國抗日戰爭四周年。」這是以中共中央名義作出的紀念「七一」的第一個指示。自此,相沿成習,把每年的「七一」作為黨的成立紀念日來紀念,通稱為黨的生日。

J.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有哪些

首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以後,出現了一批宣傳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思想的報刊;出現了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開始比較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

其次,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後,中國工人運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工人的罷工次數增加,斗爭的內容也從經濟斗爭轉向政治斗爭,開始從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的轉變,表明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的政黨的條件趨於成熟。

最後,經過五四運動,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成長起來,推動了馬克思主 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正式創建中國共產黨作了准備。

(10)歷史宣傳冊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歷經多年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和絕大多數沿海島嶼取得全面勝利,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中華民國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澎金馬,並在1949年於北京建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