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宣傳部
Ⅰ 關於海南黎苗三月三民俗作文800字怎麼寫
「哎甘苞,嘛哎甘苞,嘛耐顛羅,嘛哎甘苞嘛度研羅……」、「撿螺去撿螺嘿咯……」四月伊始,正值山花爛漫時,一首首黎、苗族民歌在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月三廣場上久久回盪。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這是海南黎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瓊中縣的黎苗族同胞們開始載歌載舞,歡慶節日。
瓊中「三月三」節日期間,來自瓊中縣的20多所學校近300名中小學生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用稚嫩的嗓音為大家演唱黎、苗族歌曲。比賽形式有小組唱、合唱、歌伴舞等多種多樣,活動現場還有穿插著用黎語苗話講故事的環節。
「黎族苗族傳統民歌進校園演唱比賽」是瓊中今年舉辦三月三活動的一大特色,是由瓊中縣委縣政府、縣民族宗教委員會和縣教育局共同舉辦的「民歌民舞民服三進校園」活動之一。該活動旨在培養青少年一代學講黎苗族方言、學唱黎苗歌曲,宣傳和普及民族文化,增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海南黎苗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
「雖然我是黎族,但之前都沒有學唱過黎苗族的民歌,經過參加比賽,我不僅學會唱苗歌,還知道黎苗族人民是那麼的辛勤。」瓊中縣黎母山中學的朱秋玉同學在比賽結束後向記者說起唱民歌的收獲。
瓊中縣教育局局長王海山,他告訴記者:「瓊中縣現在的中小學黎苗族孩子占的比例將近85%,但學校授課都是用普通話,會講黎話苗語的孩子很少,辦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黎苗族孩子更多去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讓海南黎苗族文化能更好地傳承下去。」他還告訴記者,瓊中縣從2013年開始試點三進校園活動,專門請專家編寫了黎苗族民歌教材,計劃用5年時間將黎苗族傳統文化普及給全縣的中小學生,接下來還將舉行黎苗族傳統舞蹈進校園等系列活動。
2014年瓊中「三月三」共設有9大板塊15項活動,其中黎苗傳統民歌進校園,織錦表演賽,打柴舞等活動都注重對年輕一代進行培養,這些都是對黎苗族文化傳承有著促進作用,瓊中「三月三」已成為海南黎苗文化傳承搭的一座橋梁。
Ⅱ 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是什麼時候
1993年1月,來海南省第一源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海口召開,出席會議的人大代表389名,選舉產生了由37人組成的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於1993年1月在海口舉行,由389名代表組成
Ⅲ 最新海南省官員調任
王文儒(現代)王文儒(字)烈士,系澄邁縣文儒鄉良田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幼年參加革命,是早期瓊崖獨立師師長。幼時家很窮。父母相繼去世,被迫輾轉到富戶人家當長工。後因不堪壓迫,而投奔民軍陳繼虞部隊。曾被派往加積鎮民軍的軍事訓練班學習。1923年夏,桂系軍閥李福林部犯粵,隨部過海參戰。同年秋,在改編後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東江守備隊服役。1924年,守備隊調回廣州和省港罷工的部分革命工人改編為省府直接指揮的衛商輯私團,任該團一營一連連長。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升任一營副營長兼一連連長,並被派到由葉劍英在廣州舉的軍事訓練班學習。1927年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後,隨團長徐成章等突圍,轉移到香港。後受黨派遣回海南組織農民運動。10月,中共瓊崖特委委員、討逆軍司令馮平和符節來到澄邁和他一起組織西路人民武裝,任討逆軍大隊長兼教官。經過兩個多月的軍事訓練和准備,於12月初,在南田村揭竿起義,攻打國民黨反動派和各個民團據點,僅雞毛箭嶺一仗,就把敵軍營長和澄邁縣長王光煒帶領的三個連隊和民團打得蒙頭轉向,擊斃敵軍20多人,繳獲一批槍枝子彈和兩匹戰馬。1928年春,澄邁大隊改編為西路工農紅軍第一營,任營長。3月,國民黨軍到澄邁鎮壓革命,一營戰士損失慘重。按特委關於各路紅軍化整為零的指示,潛入瓊中山區。後化裝尋找黨組織,終於在塘北村找到特委派來的馮白駒等同志。從此繼續發動群眾,組織隊伍,開展斗爭。1930年「紅五月」軍事攻勢時,帶領紅軍在澄、瓊邊界的羊山一帶打擊敵人。同年8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二團團長。帶領紅軍繼續在瓊、澄、定邊境活動。在丁指嶺(屬定安縣)突破敵人一個團的層層包圍,經過三天三夜的激烈戰斗,終於擊潰敵人,繳獲兩挺輕機槍和30多支步槍。1931年夏,獨立師師長梁秉樞調職,由他接任師長,後該師發展達2000多人,並建立了「紅色娘子軍」連隊,使瓊東(現屬瓊海)、澄邁等7個縣相繼恢復和成立蘇維埃政權。其軍威使敵人一天數驚,夜不敢出。指揮奇襲禮昌(屬瓊海縣)炮樓一仗,成為當地群眾美傳,使敵人憶之喪膽。1932年7月,國民黨派警衛旅旅長陳漢光帶領4個團和空軍過瓊「圍剿」紅軍。在母瑞山指揮紅軍對數倍於己的敵人激戰10多天後,突圍轉移到瓊東縣長尾?村時,派警衛員王信回深造村找食物。王信回家後經不起家人勸降,遂連夜向敵人自首,並親引敵人到原地搜捕,他不幸被捕。經陳漢光親自勸降失敗後,於1933年7月間將他押赴府城刑場處決。臨刑前他還向沿途群眾點頭告別,並高呼口號:「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共產主義萬歲!」徐成章(現代)徐成章(1892-1928)原名天宗,字惠如。海南省瓊山縣人。1907年入瓊州府城中學。1909年參加瓊山縣演豐鄉進步人士組織的勵志社,在群眾中開展反清宣傳活動,同年加入瓊崖同盟會支部,成為瓊崖早期的同盟會會員,積極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1915年在中華革命軍瓊崖總司令部(亦稱討袁軍)參謀處任職。1916年討袁軍解散後,避居廣州。1917年底去雲南昆明,1918年初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十二期步兵科。五四運動期間,積極從事反帝愛國活動。1920年初畢業回到瓊崖。同年夏籌備創《瓊崖旬報》。1921年春任嘉積(瓊東)市公安局長。4月《瓊崖旬報》出版,宣傳革命思想,介紹歐洲社會主義學說,為中國共產黨在瓊崖建立組織從思想上作了必要的准備。同時,參與組織瓊崖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初到廣州,在孫中山的領導下,任湘粵桂聯軍支隊參謀長。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4年在廣州參加組織瓊崖革命同志會,創《新瓊崖評論》。同年5月受中共派遣到黃埔軍校任特別官佐。11月被抽調組織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任隊長。他還兼任中共廣東區委軍事委員會委員。曾率鐵甲車隊赴廣寧支援農民運動和平息桂系軍閥楊希閔、劉震寰的叛變。1925年6月23日,為聲援上海人民的五卅反帝斗爭,率鐵甲車隊參加了廣州各界人民舉行的示威遊行。省港罷工委員會建立後,任罷工工人糾察隊總教練。後成立糾察委員會,為當然委員、常務委員,主持常委的日常工作,負全面領導的責任。1926年冬部分糾察隊改編成緝私衛商保衛團,他任團長。1927年廣州發生四一五反革命政變,他潛往香港。同年8月南昌起義後,奉中共廣東省委指示,前往海陸豐農民軍中工作,和彭湃一起領導了揭陽農民起義,建立了揭陽縣工農臨時政府。起義失敗後赴海南島,參加領導瓊崖人民開展武裝斗爭,任瓊崖軍委委員、瓊崖工農革命軍東路總指揮。曾率部攻下萬寧縣和樂墟,解放了陵水縣城,建立了瓊崖第一個縣蘇維埃政權。1928年初瓊崖工農革命軍改稱工農紅軍。同年2月4日率東路紅軍北上,在萬寧縣圍攻民團據點的戰斗中壯烈犧牲。王國興(現代)王國興(1894~1975)黎族。原名王興。海南白沙(今瓊中)人。祖先曾被清朝委任為黎峒的「總管」。到他這一代,家庭經濟衰敗,曾以挑夫為業謀生。1943年8月前任白沙縣紅毛鄉鄉長。為了反抗國民黨的殘酷剝削統治,他聯合王玉錦等人發動和領導了「白沙起義」,任起義總指揮。8月份的起義受挫後主動尋找並接受共產黨的領導。1944年任白(沙)、保(亭)、樂(東)人民解放團團長。1945年任白沙縣抗日民主政府副縣長。1949年應黨中央邀請參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1952年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第一主席(州長)。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歷任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副書記,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第一、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中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政協委員、海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海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海南行政公署副主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1975年1月7日在海口逝世陳理之(現代)陳理之,原名理,號劍雄,旅台國畫大師,權威人士,在世界畫壇久負盛名。1915年出生於儋州市中和鎮,青年時曾就讀於儋縣中學,自幼醉心於繪畫,潛情於山水,曾多次為別人作畫.及長,適值抗日戰爭爆發,為了抗日救國,他投筆從軍,隨軍轉移,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每逢名勝古跡,他避登臨,揣摩寫生,積累素材。入台以後,195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台灣師范大學美術系國畫班。畢業後,專門從事繪畫事業。他的書畫作品,曾在台灣聯展和個展多次,曾參加國際書畫聯盟展及書畫交流展,受到了海內外行家的熱烈歡迎與高度贊揚,榮獲台灣書畫獎,中,日,韓書畫交流獎,中,日,韓書畫展國際聯盟獎等。陳理之在繪畫上肯下功夫,他每天用2小時畫畫,從未間斷。為了對祖國山川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他買了大量中國風光錄相片反復播放,邊欣賞邊思考,然後構思作畫。在繪畫中,陳理之非常講究重墨細畫,不拘一格,他總是以極簡練的筆墨來表現深邃的意境,虛實相生。他對撥墨,破墨,焦墨,濕墨,色墨等技法,都能揮灑自如,使心的經營和畫的概念兩相契合。他集豪放,野逸,明潤,渾厚為一體,描繪出清新精俊的畫面,給觀眾以美的享受與無限的遐想。1990年2月中旬,他從台灣背著30多幅裝禎好了的國畫,在儋縣東坡書院舉行《穿呢理之國畫展》,加強兩岸交流。展出的30多幅山水畫,流露出濃郁的鄉情。陳理之現為台灣美術協會會員,台灣水墨藝術協會會員,台北市雨農書畫會總幹事。他的山水畫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有人問他成功的奧秘在哪裡?他說:天才在於勤奮。陳理之勤於研讀,青少年時,由於生活艱苦,學畫用的畫筆,常是取別人丟掉的廢筆,畫紙則多是用舊報紙和最廉價的毛邊紙。年逾古稀後,還天天繪畫,時時讀書。他為人誠懇守分,虛懷若谷,處事嚴謹,對繪畫貢獻良多。陳理之的山水畫寄託著他對祖國的熱愛和眷戀,也充分體現出濃郁的鄉情。他在他的每一幅畫中均署上「儋州陳理之」的字樣,他說:「我是儋州人,我的根在儋州,我不能忘記生我養我的故鄉。」
Ⅳ 關於海南省民俗風情的作文30字
「哎甘苞,嘛哎甘苞,嘛耐顛羅,嘛哎甘苞嘛度研羅……」、「撿螺去撿螺嘿咯……」四月伊始,正值山花爛漫時,一首首黎、苗族民歌在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月三廣場上久久回盪。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這是海南黎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瓊中縣的黎苗族同胞們開始載歌載舞,歡慶節日。瓊中「三月三」節日期間,來自瓊中縣的20多所學校近300名中小學生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用稚嫩的嗓音為大家演唱黎、苗族歌曲。比賽形式有小組唱、合唱、歌伴舞等多種多樣,活動現場還有穿插著用黎語苗話講故事的環節。「黎族苗族傳統民歌進校園演唱比賽」是瓊中今年舉三月三活動的一大特色,是由瓊中縣委縣政府、縣民族宗教委員會和縣教育局共同舉的「民歌民舞民服三進校園」活動之一。該活動旨在培養青少年一代學講黎苗族方言、學唱黎苗歌曲,宣傳和普及民族文化,增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海南黎苗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雖然我是黎族,但之前都沒有學唱過黎苗族的民歌,經過參加比賽,我不僅學會唱苗歌,還知道黎苗族人民是那麼的辛勤。」瓊中縣黎母山中學的朱秋玉同學在比賽結束後向記者說起唱民歌的收獲。瓊中縣教育局局長王海山,他告訴記者:「瓊中縣現在的中小學黎苗族孩子占的比例將近85%,但學校授課都是用普通話,會講黎話苗語的孩子很少,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黎苗族孩子去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讓海南黎苗族文化能更好地傳承下去。」他還告訴記者,瓊中縣從2013年開始試點三進校園活動,專門請專家編寫了黎苗族民歌教材,計劃用5年時間將黎苗族傳統文化普及給全縣的中小學生,接下來還將舉行黎苗族傳統舞蹈進校園等系列活動。2014年瓊中「三月三」共設有9大板塊15項活動,其中黎苗傳統民歌進校園,織錦表演賽,打柴舞等活動都注重對年輕一代進行培養,這些都是對黎苗族文化傳承有著促進作用,瓊中「三月三」已成為海南黎苗文化傳承搭的一座橋梁。
Ⅳ 我在海南省人力資源網站 提交了公務員報名申請 3天了還是待審 是什麼回事啊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可能報考人數過多,工作人員少檢驗不過來,不要著急,會處理到你的;
如果你的職位申請是禮拜六、日申請的,因為周末不上班,所以也不會處理你的申請的,請耐心等待。
了解更多海南公務員考試信息,可查詢海南公務員考試網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Ⅵ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經濟
瓊中縣氣候溫和,雨水充足,土地肥沃,是發展農、林、熱、牧綜合性生產農業縣。
清至民國時期,土地被峒主豪紳等封建統治階級所佔有,生產無法發展。刀耕火種,水平低下,糧食年畝產僅60多公斤。
1947年,瓊中縣境域解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土地改革,改變了生產關系,農業生產開始得到發展。1952年後,經過農業合作化運動,興修水利,改革耕作制度,實行科學種田,使各項生產不斷發展。1958年「大躍進」刮「共產風」,造成糧食產量和畜禽飼養量下降。「文化大革命」時期,只抓糧食生產,排斥多種經營,經濟效益很微。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生產進行體制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充分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各項生產迅速發展,產值銳增。1949年瓊中縣農業總產值448.1萬元,1990年增至4281萬元,增長8.5倍多。主要產品產量,1990年糧食達3.97萬噸、橡膠973.29噸、水果6548.93噸、牛存欄量3.85萬頭,分別比1949年增長4.5倍,9731.9倍,44.73倍和1.88倍。
2010年,瓊中縣桑蠶種植面積發展到2.39萬畝,養蜂發展到4.1萬群(箱),新興特色產業已成為我縣農民增收新亮點。畜牧業加快發展,從2006年起生豬出島實現零的突破,「十一五」期間生豬出島量為1.77萬頭。全面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退耕還林、林權制度改革、家電下鄉等30項惠農項目。瓊中全縣累計成立綠橙、養蜂、檳榔、橡膠等61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2012年瓊中縣鞏固提升橡膠、檳榔等傳統產業效益的同時,大力引導農民發展桑蠶、養蜂、綠橙、鐵皮石斛等新興特色產業,逐步實現瓊中縣農村產業多元化。2012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完成26.65億元,同比增長0.27%。其中,農業產值完成9.65億元同比增長22.12%;林業總產值完成10.89億元,同比下降15.59%;牧業產值完成4.06億元,同比下降2.51%;漁業產值完成6750萬元,同比增長11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完成3767萬元,同比增長28.57%。主要糧食作物產量穩定增長。2012年,瓊中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6萬畝,總產量5萬噸,同比增長7.9%。 清末民初,瓊中縣境內有零星私營手工作坊,行業有打鐵、打銀、木工、編織、紡織、釀造、榨油、製糖和燒制石灰、磚瓦等,從業人員20多人。解放前夕,時局動亂,大部份季工業者離境歇業。
1952年後,外縣手工業者逐年流入瓊中縣,從事縫紉、編織、印染、打鐵等業,1956年對個體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成立綜合生產合作社。並開始創辦地方國營工業。1958年「大躍進」,瓊中縣社大辦工礦企業,比例失調。
1965年有工廠26家,總產值318.7萬元。1970年後,瓊中縣社工業發展迅速,至1978年達43家,工業總產值1036.7萬元。
1980年起貫徹「改革、開放、搞活」方針,逐步改革經濟體制,擴大企業自主權,對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擴建,添建一批全民工廠。集體工業由於農村經濟體制改變,大多數承包給職工經營。個體工業開始發展。
1990年瓊中縣計有工業167家。其中全民17家,集體10家,個體140家。行業有機械、化學、建材、森工、食品、制葯、造紙、印刷、紡織、電力、服裝、自來水、制茶、制膠等。職工3238人,總產值2846萬元,上繳利稅87.8萬元。
2011年瓊中縣生產總值達13.06億元,人均GDP達9130元,分別是2005年的2.07倍和1.9倍;全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292萬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是2005年的3.14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3億元,是2005年的3.25倍。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由2005年的51.5:14.1:34.4調整到2010年的47.9:14.1 :38,一產下調約4個百分點,三產上調約4個百分點。國民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六項主要經濟指標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
2012年全年工業發展態勢良好。在國家節能減排宏觀調控的壓力下,積極培育壯大環保綠色產業,引進綠色工業企業落戶灣嶺農副產品加工園。據初步估算,瓊中縣工業增加值完成1.49億元,同比增長20.9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828萬元,同比增長24%;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完成5040萬元,同比增長14%。2012年瓊中縣發電量約為2100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0%;供電量13028 萬千瓦時,同比增長30%;瓊中縣自來水供應約為110萬噸,同比增長1.1%。 招商辦公室縣政府辦縣發展改革委 縣檔案局(檔案館)縣司法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縣統計局縣民宗委縣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縣應急辦縣民政局縣農業局縣衛生局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縣人口計生委縣國土環境資源局縣商務局縣教育局 縣農稅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審計局縣公安局縣財政局縣旅遊局縣委辦縣工業與科技信息產業局 縣委統戰部 縣委政法委 縣委宣傳部 縣直工委 縣紀委、監察局 縣委組織部 市政管理局
Ⅶ 海南三姐妹的成長篇
海南三姐妹出生在東北一個文藝世家,由於父母酷愛戲曲工作,三姐妹的童年也就在戲曲藝術的熏陶下漸漸長大。用三姐妹父母的話說那時的人都有點傻,除了工作什麼都不顧。其實,這是父母的自責,責怪自己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四個兒女,可在後來的彌補中老夫妻倆是費盡心機。三姐妹的父母都是劇團的台柱子,演出多的時候經常是一走就是一個月,能帶上的也只有最小的孩子天琪了,還有三個只能丟在家,最大的哥哥也不過才12歲!民以食為天,吃飯成了家裡的老大難,在當時的家庭環境中二姐天妹經常餓得眼冒金星,吃著父母給孩子出門時留下的粗糧,俗話說:長兄為父,大哥想給兩個妹妹解解饞,沒用油炒的疙疙瘩瘩的「油茶麵」是當時最好吃的東西,家裡沒有白糖只好用鹽代替。天妹回憶說,為了能吃下去填飽肚子,哥哥用古老的錄音機(像20寸的電視機一樣大),放出節奏明快的《進行曲》和《命運》等音樂,聽著音樂幾乎忘記了一切,跟著歡快的節奏不知不覺就咽下肚裡。
姐妹們雖然過著酸甜苦辣的日子,但也總能苦中做樂,劇團有時在市裡演出二姐天妹就一定到場給父母助威,劇團的學員們給只有2歲的天妹也化了戲劇油彩妝,再抱到舞台一角的桌子上坐好,天妹就在桌上面興高采烈地觀看父母的表演。就在演員准備謝幕的時候只聽台角「咕咚」一聲,天妹在桌上睡著從上面掉了下來。那個時候的演出都是市裡安排的任務,規定在市裡演幾十場再到農村演幾十場,可不管演多少場只要是在家門口的戲,天妹就一定要和演員們一樣化好妝坐在台口上,人稱舞台監督。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夜經常演完已是晚上9點多鍾(過去東北的9點已是夜深人靜),演出辛苦了一天的父母還要抱著早已睡著的女兒回家,不得不用冰冷的凡士林油塗在嫩嫩的小臉上洗去臉上的化妝品,看著女兒睡得香甜可愛的樣兒,母親常常流下淚水。天妹說她喜歡絢麗的舞台,化妝只是想充當演員,機會總是給有心人准備的,真是天隨人意,劇團里恰好要找演《秦香蓮》女兒的小角色春妹,首選自然是天妹,有一場當演到秦香蓮被公主召見那場要一直跪在地上,跪得太久了加上又是晚上9點多了,小天妹竟然在台上睡著了,當秦香蓮被包公大人允許站起時,怎麼叫都叫不起的天妹只好被母親抱下場,還惹得觀眾鬨堂大笑。後來小妹天琪也有幸跟父母演了《甜蜜的事業》里的小演員夢弟,也是不堪忍受躺在台上假裝睡覺,卻因假睡太久而真的睡在台上,該說的台詞都用鼾聲代替了,也鬧出了被大人抱下場的鬧劇。唉!誰讓是姐妹呢?連經歷都要發生得一模一樣。
當演出一個多月回到家裡,大姐天慧得了個怪病身上長滿了水泡,破了的水泡把衣褲粘在身上,每天晚上放學回來脫衣服睡覺是天慧最痛苦的事,即使用最慢的速度也還是會連皮帶肉的一塊塊揭下來,鮮血順著大腿流下來,不愛說話不善表達的天慧一個人默默忍住偷偷地流淚,她不能當著妹妹面哭,因為還要照顧7歲的妹妹。俗話說:近水樓台先得月,三姐妹在劇團大院里學會了表演,只有9歲極具導演天賦的二姐天妹天天號召大家練功,早上5點就帶頭壓腿、彎腰,還自編自演了一部《打虎救妻》。劇本都寫出來了,天妹演救人的書生,天琪演書童,天慧演老虎嘴下的小姐,在當時的大院還轟動一時呢!平時團里演出,大院的小朋友們都會在天妹的召集下,聚集在台後把當天上演的劇目角色分一下就開始跟大人唱起了對台戲。但每次都是後台開場晚卻演得比前台快。前台的道具也總是先在後台用,惹得團長心急火燎到處找,團長不用問就直接去找小天妹要道具。俗話說救場如救火,天妹正在家睡著甜甜的午覺,媽媽跑回家拉起她就跑,快!團長請你去一趟,原來劇團排練了快一個月的評劇《5.19火案》明天公演,票都賣了,首場市領導都要觀看,可有個女警察的角色突然病倒,找不到頂替的人選急壞了全團人,這時候有人說老王家的二女兒特會表演記憶還好。就這樣天妹用了一晚上的時間把台詞和唱腔全背熟,成功地塑造了警察的形象,演出後市領導做總結講話,特別提到小警察,除了服裝太大聲音稚氣些外,簡直就是個職業演員! 天妹第一次來海南是1993年的同學相約旅遊,北方的三月還是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穿著厚厚的棉衣,經過數個小時的飛行後一片綠色和藍色映入眼簾,令人頓時興奮,溫暖潮濕的空氣讓天妹一踏上這片熱土就喜歡上了。如詩如畫的三亞,讓天妹馬上萌發留下來的想法,於是旅遊之餘找到了三亞電視台,見了當時的負責人黃台長,談了加盟的想法,他非常高興地接待了天妹,但當時沒有編制,把錄相資料留下了。一年後的一天,三亞電視台的台長陳作文親筆信呈現在天妹的眼前,他盛情邀請加盟三亞台,並解決編制問題,因為天妹當時是黑龍江省七台河市電視台的新聞主播,經過和家人商量,1994年3月8日天妹愉快地收拾行囊告別親人,准備到夢中的三亞圓自己的夢想。四季常青穿裙子和游泳是許多女孩子的夢想,天妹也不例外,初來三亞還很好奇和新鮮,到三亞那天是3月9號的夜晚,幾個台領導等候在市委招待所,當時海口到三亞沒有高速公路,感覺坐了一天的車,很晚才到的三亞,一路上牢記媽媽臨行的囑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給的吃喝」,車上有位大爺和我一個座位,好心的給我飲料,但口乾舌燥的天妹就是沒敢喝,一路上大爺問這問那和藹可親,沒想到是後來同事司機阿亮的父親。他在電影院工作,扛了幾個電影片子准備播出,敬業的大爺跑進劇場安頓好,就來招呼我,大爺給他兒子阿亮打電話讓他來接我去見台領導,在招待所住了幾天後,天妹就搬到三亞電視台附近的一個普通民宅,條件很差,一間房子隔個板子變成兩間,老鼠蚊子特別多,經常半夜老鼠跑到床頭櫃偷吃點心,嚇得不敢下地去洗手間。曾經多次一個人躲在床上哭泣,真的後悔來到海南,語言難溝通,經常和房東阿婆比劃手語。
單位的條件也很差,兩套破舊的民宅就是三亞台的辦公室,高低不平的泥土道路,晴天是灰塵,雨天是稀泥。天妹是三亞電視台的第一任出鏡主持人,來的時候演播室還在裝修,其實也是很小的一個房間。每天很怕吃飯,因為吃慣了東北米和面根本咽不下海南的米飯,當時的三亞也很少有東北餐廳,沒多久原本就只有88斤的天妹又消瘦了很多。原以為三亞這個美麗的地方會帶來無限的夢想,沒想到是如此糟糕。不能來了就跑回去呀,天妹告訴自己三亞有發展,要咬牙堅持下去。每天除了工作就是跑出去采訪,很快變成了黑妹。天妹也樂在其中漸漸適應了,因為台里也來了幾個大陸妹,相處的感情很深也就不那麼孤獨了。
和家裡的書信往來里多了許多快樂的事情,天妹在信中曾把自己所在的地方稱做畫中,說自己是畫中人並不時地勾引姐姐妹妹都來海南發展,用這里的鮮花陽光海水等誘惑家人,也發誓要好好孝敬父母,讓他們來海南養老。在三亞做了許多年的新聞主播,和當地人接觸多了也懂幾句海南話,感覺海南人即淳樸又善良。
1995年還在第六小學教音樂的天琪逢暑假的來臨,決定去一趟海南,見見天妹嘴裡的畫也想在畫里享受一回大蝦一類的海鮮美食。8月初天琪和吉林長春的一位天妹的好朋友踏上了飛往海口的飛機,那年8月的海口異常的燥熱,但對於剛從北方來的人來說是絕對接受不了的。一下飛機天琪兩人就感覺衣服褲子都潮濕了,臉上身上的毛孔瞬間擴張還有點窒息的感覺。太熱了像站在了赤道上,幸虧上車後下起大雨,那時的天琪還沒過21歲生日,她天真地看著車窗上雨滴隨著車速向後跑,十足的像是小蝌蚪在游泳,還有跑起沒完的高速公路也叫天琪好生好奇,一切都是那麼新鮮美好。路過香水灣是天琪第一次這么近的看真實的大海,興奮地在車里跳個不停。下車的一餐飯天琪一人竟然吃了兩斤角蝦。天琪說她每天晚上都從酒店跑出來坐上三輪車繞著河東河西跑一圈,再來碗伊面湯一定要有海南的燈籠辣椒,吃得飽飽的才肯回去。天妹的朋友回去了天琪卻就此留下。正好瓊海師范招舞蹈老師,天琪就來到了紅色娘子軍的故鄉瓊海。在瓊海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天琪上午在師范學校給海南的孩子們上舞蹈課,下午去瓊海電視台做專題節目,晚上還在一家夜總會唱歌,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生活總是在變化著, 1998年天慧也闖進了海南到了三亞,天慧說當時到了三亞她並不喜歡這個城市,它的氣候太熱了,每天熱的受不了,後來慢慢地適應了這里的一切也愛上了三亞。當時三亞的夜總會還很火,暫時沒有工作的她選擇了去珠江花園夜總會唱歌。2000年偶然的機會天慧進入了天涯海角歌舞團,在團里擔任獨唱演員兼節目主持人。2000年3月份三亞電視台招娛樂節目主持人天妹又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妹妹天琪,天琪的靈牙俐齒自然被錄取。從此姐妹三人成了三亞市三朵北方移植過來的美麗奇葩。天慧在三亞天涯海角歌舞團的接待演出任務相當的繁重,接待的也都是國家級領導,還有泰國、印度等眾多國家的王公貴胄還有國外的首相。
最讓天慧難忘的演出是在2001年接待世界小姐機構主席茉莉夫人的演出,因為當時聽到茉莉夫人來三亞考察,接待的演出不能馬虎,演出是在三亞亞龍灣的天域大酒店,三亞的市委書記,市長等領導陪同,演出氣氛熱烈。天慧的一曲動人歌聲讓茉莉夫人激動地走上舞台親自獻花,讓台上的天慧有點受寵若驚還真有點不知所措的樣子。 2003年天妹和天琪的工作發生了變化,姐妹二人一個調動到了海南電視台新聞中心;一個被臨時借調到法制時報(原特區法制報電視部)。電視部在天琪的策劃中一步步接近尾聲,全國的報業開始整頓,法制報也在其中,報社老總遺憾地告訴天琪報社可能都不存在了,你還是回三亞電視台吧!可由於借調時間沒到,天琪決定回東北老家看看。在老家才幾天的時間,天妹就打來電話說全國新聞系統歌手大賽在海南初選,天琪沒有多想買了返程機票回到海口,第二天下午就抽簽,幸運的使者再一次降落在姐妹二人身上,姐妹倆雙雙進入全國賽區。天妹參加通俗組,天琪參加民族組,經過激烈角逐姐妹倆殺入總決賽,這時因為是一奶同胞的姊妹花又同來自海南引起了全國媒體的廣泛關注,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有關姊妹花的消息,很巧的是遠在東北的父母也在參加京劇票友大賽。
2004年底,在一個茶話會上,天妹代表海南電視台高歌了一曲,受到省委宣傳部長周文彰的贊賞,當得知天妹還有兩個同樣會唱歌的姐妹時,周部長鼓勵姐妹三人可以開個演唱會。就是這樣一句話激發了三姐妹想成立組合的想法。2005年三姐妹開始籌措資金要為自己深愛的海南寫歌,要為海南高歌,要在海南開一個像樣的三姐妹個人演唱會。這些想法得到身邊親人的大力支持,三姐妹說干就干。在海南電視台導演劉海的配合下,三姐妹請來了國家頂級詞曲作者,其中包括「神話」的音樂人撈仔,湖南金鷹節的音樂總監劉岳、楊歌陽、高一歌。還有給何炅寫「梔子花開」也給祖海等大腕寫歌的湖南電視台《音樂不斷》總製片吳孌等重量級的音樂人,從采風到第一次進棚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先後分三次進京在北京的兩大知名錄音棚錄音,其中飛凡耳的棚是國內知名歌手常光顧的地方,第一次進棚就迎面碰上剛錄完音的孫悅,第二天周迅和超女張靚穎分別在不同的棚里錄音,期間高原紅組合等大腕也分別來聽小樣或補錄音。
三姐妹在錄音棚里的艱辛是無人知道的,三姐妹興高采烈地進去,耷拉著腦袋出來,由於唱法的改變天慧一時不適應還哭了鼻子。在眾多難題面前三姐妹謙虛認真地聽監棚老師楊歌陽和劉岳等音樂前輩的指導,虛心向台灣來的錄音師李智偉大膽請教,有時提出的問題讓智偉哭笑不得,但還是耐心地給小妹天琪做出最詳細地解釋。三姐妹第二次進京錄音整整錄了半個月,一天比一天錄得好一次比一次錄得完美。有時為了配合更默契三姐妹一起進去手拉手的閉上眼睛唱,在那一瞬間三姐妹忘記一切,都陶醉在美妙的歌聲里。
2006年1月份,以海南三姐妹組合命名的描摹海南風光詠唱南中國風情的音樂名片,在中國唱片總公司誕生了。在拿到專輯的那一天三姐妹全家人都激動得淚流滿面,整個房間里到處洋溢著喜悅和三姐妹的歌聲。2007年1月29日下午,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日報社、海南廣播電視台、海南省音樂家協會聯合主辦的「海南三姐妹」 《夢回天涯》音樂專輯首發儀式新聞發布會在海口舉行。 無怨無悔支持歌唱事業
該專輯能迅速發行到市場上,三姐妹的父母拿出他們攢了一輩子的錢和東北的祖屋,無怨無悔地支持孩子們的歌唱事業。三姐妹講述發行前的那幾天都不禁落下了眼淚,人常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可再有心的人在遇到囊中羞澀這類事時都不免知難而退!在專輯的12首歌全部錄制完成後三姐妹著實高興了一陣子,可沒過幾天當中唱反饋回審核通過可以發行時,已經耗盡全部資金的三姐妹已是無路可走。全家人經常要聚在一張桌上為發行的這筆錢發愁,天妹動用了所有的朋友關系也僅能湊出幾萬元錢,可對於准備全國發行的大批量專輯來說卻是杯水車薪!天琪說那幾天家裡是愁雲滿天每個人都是唉聲嘆氣,當誰想到哪個人可能會願意借錢時大家都興奮地跳起來,於是如雲雀般開始設計借錢的開篇語,從未向人開口借過錢的王家為如何把錢借到手而煞費苦心地琢磨該由誰來打這個電話,當電話終於打完對方並沒有給出明確答復,家裡的氣氛又凝固了!為了發行的錢急壞了70歲的老父親一場大病住進了海南農墾總局醫院神經內科,母親的血壓也升高不退。三姐妹第一次為成立組合的意義而產生了懷疑,有人建議去找企業贊助也有人出謀去找政府,還有人說乾脆賣了版權放棄發行或給盜版商隨他們盜吧,只要能在市場看到三姐妹的歌就行了!再多的主意都違背了三姐妹最初的想法,歌唱海南贊美海南用自己的力量為海南做點事情,這些美好的願望就將變成為泡影?怎麼辦?王氏家族前所未有過的惆悵之時老父親做出了驚人的舉動——賣房。賣掉三姐妹全家快樂成長的祖屋,那裡有三姐妹的童年,有老父親的全部記憶,賣!一個決定產生了不論大家反對的聲音有多大,父親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價格賣掉了三姐妹童年的記憶——那個坐落在五台山腳下的大宅院。終於把第一筆款匯到了中唱專輯開始進行出版發行,當一箱箱的專輯出現在眼前時,全家人都激動地抱在了一起,哭的笑的氣氛有點怪異每個人的心裡都是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奔流而出。
有演出了,三姐妹的老父親又擔當起了隨行記者和助理兼雜物的工作,為了孩子的進步和發展老人放棄東北律師的工作,成為三姐妹的專職跟班。你注意到沒有,每次三姐妹演出時不論在哪都有一位白發老人背著家用錄像機照相機等,跟著媒體記者們的身後,有時跑得比年輕人還快,他時而蹲時而坐時而彎腰。記錄了三姐妹的第一場」華夏龍情 扶貧助學」、記錄了國際自行車開幕式上的風采、記錄了海南歡樂節的喜慶、記錄了海南農民春節大聯歡的身影、記錄了2007年三亞國際沙灘音樂節在大東海的激情、記錄了大年初一祈福南山的慈善義演、記錄了三姐妹在香港海南商會上的精彩表現、記錄了世界先生啟動儀式上茉莉夫人與三姐妹的親密交談、記錄了三月三的盛況、記錄了三姐妹第一次在瓊中的簽名售碟及把所得利潤當場捐給當地貧困小學的感人場面。眾多的演出三姐妹不計報酬,扶貧助學、慈善義演,在三姐妹出道不久就接連不斷。
華夏龍情扶貧助學南山演唱會組委會,得知三姐妹在海南小有名氣就盛情邀請前來參加晚會,有明星李玲玉、火風、朴樹、超女張靚穎、組合雨泉等還有港台歌星謝庭鋒、蕭薔等可謂群星閃爍……當主持人響亮地喊出海南三姐妹的名字時,台下掌聲雷動,在熱烈的掌聲中自信的三姐妹緩緩走上舞台。原本緊張的心情也歸於平靜,取而代之的是興奮是激動。原來海南三姐妹也能像大腕明星一樣受歡迎,演唱完歌曲耳邊身後全是呼喊的聲音「天琪……天妹……天慧海南三姐妹,我們都愛你!」回到休息室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想著剛剛那耀眼的一幕太叫人興奮了!而後的演出更是應接不暇。
談起每一場演出三姐妹的感觸頗深,因為有父親的准確記錄,三姐妹誰都不可迴避的一些問題擺在眼前。誰的動作不到位了,誰又忘詞了,誰又駝背了等……每當這時母親都是三姐妹最好的老師,65歲的老太太依然精神煥發神采飛揚,她把一輩子積累的舞台經驗一一傳授給三個女兒,然後就一直坐在沙發上笑眯眯地看著三個孩子排練,有時為了一個動作三姐妹爭執不休,老太太都會果斷地作出裁定。三姐妹就會一起撲向媽媽懷里,揉的揉撮的撮,此時老父親拿起攝像機記錄著孩子們的一點一滴,屋子裡笑聲、喊聲一片沸騰!
當說到今後的打算時,三姐妹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她們覺得僅僅是12首歌並不能唱出她們的心聲,海南有那麼多美景,她們還想把海南的紅樹林、七仙嶺、五指山、火山口等等絕好的風景統統唱一遍。據三姐妹透露,中國東北某公司願意出資為三姐妹再出一張專輯,但不是唱海南風光的而是中國唱佛教的歌曲,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說,海南三姐妹的歌聲太美了猶如天籟之音,這種美妙的歌聲只該天上有,所以他想出資讓海南三姐妹當一回仙女,錄一整張美倫美奐的佛教之音。該人士也是一位樂善好事之人,據說他經常不留名地為許多殘疾人捐款,還幫助過不少的貧困人解救他們於水火之中,是一位吃齋念佛的地地道道的佛家弟子。
Ⅷ 學校廣播員心得體會
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在當今的社會中,仍存在不少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一些不健康的書刊,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網站,宣揚色情、暴力、吸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同時,由於家庭監護、學校教育、社會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的薄弱環節,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鑽,有機可乘,而青少年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容易誤入歧途。「法律進學校」將促進學校管理的規范化,增強學生的自我防範意識,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校的進程,使學生學會排除社會不良因素的干擾,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平安、文明、和諧的瓊中建設。依據我縣「法律進學校」的實施方案,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本項工作。 一、 整合資源,藉助社會力量開展活動。 充分利用學校教育的特點和優勢,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使學校成為青少年學生法制宣傳教育的主陣地。保證學校法制建設,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大力挖掘社會法律教育資源,定期邀請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公安幹警對學生進行宣傳和教育活動,用身邊鮮活的法治案例幫助學生認清真、善、美,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網路建設,開展「我與爸媽同學法」舉辦「家長學校」等系列活動,提高家長法律素質,使家長成為孩子的表率,經常關注子女的法制教育,主動與學校互通信息,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二、 拓展普法平台,充分發揮輿論宣傳陣地的作用。 建立起法制宣傳櫥窗,定期以案例的形式向師生宣傳有關法律、法規。每月刊出一期法制宣傳黑板報,每季度在宣傳櫥窗展出一期法制宣傳畫,並在校區顯耀地段懸掛法制宣傳橫幅,營造校園普法、依法治校的氛圍。同時廣泛開展讀一本法律書、開一次法律主題班會、講一個法律故事、寫一篇學法心得體會、辦一份法制手抄報的「五個一」活動,引導廣大師生積極參與「法律進校園」活動。定期組織學校老師、學生普法骨幹進行培訓,增強他們的法律知識和法制化管理水平,提高法制宣傳的效率。組織教職工以學習《憲法》《教育法》《教師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教育行政處罰暫行辦法》《治安管理條例》等有關文件為主要內容。通過舉辦培訓班、講座等形式的宣傳教育,提高領導幹部依法治校、依法決策、依法規范辦學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師法律素質及依法執教水平。組織學生以學習《憲法》《國旗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小學生行為規范》《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教育內容為重點。廣泛開展以課堂教育、法制報告會、知識競賽、文藝節目、模擬法庭、板報、校報、主題班會、參觀法制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社會實踐等活動,開展法制教育。通過法制教育,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樹立守法觀念和權利、義務觀念,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的發生。 三、創新宣傳形式,使「法律進學校」活動更具針對性。 在新形勢下,「法律進學校」活動必須面向學校,貼近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積極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新模式。我們將精心設計、組織豐富多彩的法治教育主題活動,提高我校學生學法用法的能力。加強法制輿論陣地的建設,充分發揮學校電化教育功能,學校通過紅領巾廣播站、遠程教育、黑板報、校園網等宣傳陣地,定專欄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逐步增強學生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的意識。 積極開辟法制教育第二課堂,廣泛開展以課堂教育、法制報告會、知識競賽、文藝節目、模擬法庭、板報、校報、主題班會、參觀法制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社會實踐等活動,開展法制教育。舉辦和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演講、模擬法庭、校園法制園地等多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開展「小警察有約」「我是法律小博士」「小手牽大手」等校園普法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生學法用法活動的健康開展,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法治觀念、法律素質和公民意識。 「法律進學校」伴著三月的春風走進了學校。這項工作要得於順利開展還有賴於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幫助,有待於學校內部不斷改革創新,拓寬工作思路,逐步建立適合校情的長效機制。真正做到警鍾長鳴,常抓不懈。我校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校進程,全面提高師生法律素質,緊密結合「五五」普法規劃,以「弘揚法制精神,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任務,狠抓落實,以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扎實有效的工作方法,把本項活動同我省的教育質量年、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抓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索教育方法、繼續落實安全責任制和增強師生安全防範意識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