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發動階段
❶ 六年級上冊: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求需,急,給高分,好的一百五十分
研究報告要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 正確地使用祖國語言文字,不斷提高本國語文應用水平,維護祖國語言文字的純潔性、規范性與權威性,是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在肯定當代中國語言文字建設與總體應用狀況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目前,語言 文字運用的不規范情況比較嚴重,一些媒體在不少重要場合存在著語言文字運用不正確、不規范甚至更低層次的問題。 語言文字有極強的社會性,只有遵從統一的規范才能發揮其功能。而現在一些使用者隨心所欲,生編亂造,弄得似是而非,造成錯誤。如某電視台的一個「調查」欄目2004年5月26日字幕出現「賒(蝕)本」(括弧內為正,下同。—編者注),該台三頻道2003年7月26日字幕出現「人才擠擠(濟濟)」等誤用;其他如「因工(公)殉職」、「萬人巷空(空巷)」等也常見諸媒體,這都是一知半解想當然的結果。還有些使用者望文生義,誤用字詞或成語,而一些媒體也跟著推波助瀾,現在幾乎已謬種流傳,難以收拾。如「七月流火」本義絕非炎夏七月熱浪似火,早已有專家辨析指出,但至今仍在一些大小媒體出現,導致一些普通讀者已是非莫辨;「異彩紛呈」被不少人錯作「精彩紛呈」,「異彩」與「精彩」的不同涵義不難區分,後者似乎也可視作一種「活用」,但對於規范性極強的語言文字,是不能自以為是就可自行其道的,謬誤到了一定程度,也會出現「假作真時真亦假」的怪事。 一些重要場合的語言應用,有的明顯缺乏錘煉、推敲,顯得不夠准確、妥當;甚至出現失誤。2004年5月20日對聯合國糧農組織第27屆亞太區域大會開幕的新聞報道中;有我國家領導人「發表致詞」的提法,有的報紙甚至引用作標題。「發表」、「致」兩個近義動詞重復連用,如果沒有特別考慮,誤用是顯而易見的。 此外,一些流行的新式套話,八股腔應引起人們的注意並加以防範、清理。如近幾年來頗為流行的「應該說(是)」,實在應考慮一下應不應該說。除有的實屬必要外,大量的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口頭禪,有的會引起歧義、疑義。稍作考量,「應該說(是)」三個字是為自己說的話留有退路埋下伏筆呢,還是流露此言背後的無奈呢,抑或是強調自己出語的不同凡響?若是這些用意都沒有,何不去掉,痛痛快快地開門見山呢?試試看,去掉「應該說(是)」這勞什子,究竟可以不可以,應該不應該?南京大學出版社任天石
❷ 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部署實施階段包括哪四個階段
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部署實施階段包括宣傳發動、法律法規學習、 ( B )、落實分工四個步驟。
A.考試 B.培訓 C.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