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宣傳投訴 » 防震減災宣傳周

防震減災宣傳周

發布時間: 2020-11-29 15:26:24

⑴ 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聽說有地震請問是真的嗎

朝陽謠傳6月初要有地震 朝陽市地震局:近期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市民對近期多項防震工作誤解了
近期朝陽市出現了地震傳言,一些市民購買帳篷以備「急需」,甚至有人搭起了「地震棚」。

朝陽市地震局明確表示:朝陽市近期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

聽到傳言 有市民買帳篷

最近,朝陽市出現的地震傳言有鼻子有眼:地震發生的時間是6月初,應急救援部門已經待命救援等等。

朝陽市民孟先生告訴記者,他聽說建平縣個別居民搭起了「地震棚」,還有村民欲對自家房屋進行加固。市區內,一些市民購買帳篷以備「急需」。

「我不相信如果真的有地震。」孟先生說,但是心裡還是沒底,有點恐慌。

「我先後給國家地震局和朝陽市地震局打去電話咨詢。」孟先生說,地震局明確否認了地震傳言。

防震工作引個別市民誤解

「我市近期內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請市民不必恐慌。」昨日,朝陽市地震局副局長李景林及檢測預報科科長陳忠奇明確表示。

對傳言產生的原因,李景林和陳忠奇分析,首先,5月10日朝陽市召開了《全市防震抗災工作會議》,會議上提醒各縣區提高防震抗災意識,防患未然。但縣區可能在傳達貫徹中出現了誤差,造成地震傳言的產生。

「建平縣以前一直沒有地震監測台,今年經爭取後,將在建平縣修建兩個地震監測台,其中一個已經完成。」李景林說,這本是正常的設備添加,屬於防震抗災工作的組成部分,可能因此給個別民眾帶來「將要地震」的心理恐慌。

「北票市長皋鄉的一個村是咱們省地震部門的幫扶對象,今年省地震部門以修建一批『抗震房』的方式對該村進行扶貧,也可能使部分民眾產生了錯誤認識。」陳忠奇說,近兩年我國汶川、玉樹地區發生了地震,也給個別市民造成了心理恐懼,以至於對地震「很敏感」。

傳言不符合邏輯和科學

記者了解到,朝陽市地震局的監測設備比較先進,其中地震監測台屬於國家二類基準台,監測功能較為突出。朝陽市地震局每周、每月、每年都召開震情分析會商會議,並和省、國家地震部門頻繁業務溝通,對朝陽市的震情動態等進行分析研討,密切監視地震動態。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並沒有發現朝陽市有破壞性地震的跡象,因此地震傳言的產生不符合邏輯和科學。

「正常的設備添加、科普宣傳不意味著要地震」。李景林說,任何時候,防震減災都是一項需要重視的工作。

「朝陽市盡管近期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但農村民房的建造需要提高抗震標准,抗震結構需要完善。」陳忠奇說,市民們需要提高抗震意識,補充地震發生後的自救知識等等。

⑵ 2020年防災減災宣傳周有獎答題答案

2020年防災減災宣傳周有獎答題答案從網路找

⑶ 請問初一科學主要學什麼項目

宇宙空間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一節四季的星空1.星圖上的方位判斷星圖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東右西。3.陽歷和地球公轉的關系(1)地球公轉產生四季更替的周期為365.2422天。(2)陽歷日、月時間的依據陽歷月份天數是依據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繞日公轉的速度安排的。由於四季更替周期為365.2422天,故採用大小月,大月為31天,小月為30天;2月平年為28天,閏年為29天。(3)陽歷閏年的安排陽歷在每400年中設97個366日的年(閏年),其餘的303年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世紀年必須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4.農歷與月相的關系(1)月相的含義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叫月相。(2)月相變化的成因①月球是一個不透明、不發光的球體。②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化。(3)月相名稱及其出現時間的判斷①當日、月、地在同一直線上時,月球居中時為新月(朔),時間為農歷初一,地球居中時為滿月(望),時間為農歷十五、十六。②當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時,月球向日、地另一側運動時為上弦月,時間為農歷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間運動時為下弦月,時間為農歷二十二、二十三。③月相④月相變化的周期29.53天。(4)農歷月天數的安排農歷月中。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大小月相間分布,所以要安排閏月的方式與公歷保持一致。第二節太陽系與星際航行1.太陽和月球(1)太陽的基本概況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它是一顆能發光發熱的氣體星球,直徑約為140萬千米,表面溫度約6000℃,中心溫度高達l500萬℃,日地距離約1.5億千米。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著太陽運動,繞著太陽旋轉一周需要一年時間。(2)月球的基本概況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衛星。月地平均距離約為38.44萬千米,月球直徑約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發光。月面的陰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區,月面的明亮部分屬於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區。月面有眾多的環形山。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大約為一個月,它同時也在不停地自轉,周期恰好也是一個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2.太陽活動對人類的影響(1)常見的太陽活動的類型:太陽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陽黑子發生於光球層,日珥和耀斑發生於色球層。(2)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黑子最多的一年為太陽活動峰年;黑子數最少的一年為太陽活動谷年。(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影響地球上的短波通訊。②過多的紫外線對人體皮膚造成損傷。③影響地球的氣候。④影響地球的磁場,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3.太陽系(1)太陽系的構成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體按一定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構成了太陽系。太陽是中心天體,它以自己強大的引力將太陽系裡的所有天體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圍,使它們不離不散、井然有序地繞自己旋轉。(2)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小行星帶的位置小行星位於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用肉眼看不到這些小行星,它們沿著橢圓形軌道繞太陽旋轉,形成了一個環狀小行星帶。(4)八大行星公轉的方向八大行星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公轉軌道幾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轉軌道跟圓都很接近。(5)①流星現象太陽系中的一一些固體小塊闖人大氣層時,與大氣摩擦燃燒發光而劃亮夜空的現象,稱為流星現象。②沒有燒盡的流星體降落到地球表面,這些流星體叫隕星。主要由岩石構成的隕星叫隕石。它給我們帶來豐富的太陽系天體形成演化的信息,是科學研究的極好素材。通過對隕石中各種元素的同位素含量測定,可以推算出隕石的年齡,從而推算太陽系開始形成的時期。著名的隕石有中國吉林隕石等。③流星雨流星體原是圍繞太陽運動的,在經過地球附近時,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變軌道,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圈。許多流星從星空中某一點(輻射點)向外輻射散開,就形成流星雨。4.彗星(1)彗星是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天體,呈雲霧狀的獨特外貌。(2)彗星由岩石的碎片、固體微粒和冰晶組成的「大冰球」。(3)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公轉周期為76年。5.人類飛向太空的歷程和人類對月球與行星的探測(1)人類飛向太空的歷程6.我國航天事業的成就1.宇宙(1)銀河系是由眾多恆星及星際間物質組成的龐大的天體系統。(2)銀河系從側面看呈鐵餅狀,俯視呈旋渦狀。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3)太陽系位於銀河系赤道平面附近,距銀河系中心約3萬光年(1光年約94605億千米),太陽系作為一顆普通的恆星繞銀河系的中心運動。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有2000多億顆。2.宇宙的構成目前,人類所觀測到的類似於銀河系的天體系統就有10億個左右。這些天體系統被稱為星系,所有的星系構成了廣闊無垠的宇宙。人類所觀測到的宇宙部分叫總星系,它有約距地球150億光年的時空范圍。在這一范圍內,由若干級別的天體系統構成,如下所示:3.宇宙的起源與演化(1)哈勃發現星系運動的特點①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②星系離我們越遠,運動的速度越快。③星系間的距離在不斷地擴大。(2)宇宙大爆炸論大約150億年前,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極高的密度和溫度,被擠壓在一個「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這個大火球的爆炸中誕生的。爆炸引起宇宙的膨脹一直延續至今,並仍在不斷地延續下去。4.地心說到日心說的發展史時間人物主要學說理論2世紀希臘科學家托勒密創立「地心說」。該學說認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和其他天體都繞地球轉動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依據大量精確的觀測資料,建立了「日心說」宇宙體系學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繞太陽轉動18世紀康德一拉普拉斯「康德一拉普拉斯星雲」說認為,太陽系是由一塊星雲收縮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陽,然後剩餘的星雲物質進一步收縮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5.恆星的演化(1)恆星由熾熱氣體組成的、自己能發光、發熱的球狀或類似球狀的天體叫恆星。恆星與地球的距離都很遠,距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它的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多鍾的時間)。(2)特殊的恆星①超新星:亮度突增到原來的1000萬倍以上的新星。它是恆星最激烈的爆發現象。②爆發結果是恆星完全瓦解成為星雲,或拋射掉大部分質量,遺留下來的部分物質收縮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從而進入恆星演化的終結階段。③在銀河系裡,已發現四顆超新星,其中,以1054年所發現的超新星最為著名,最近發現的蟹狀星雲就是超新星爆發的遺跡。(3)太陽未來的演變過程(4)恆星的演變過程6.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誕生(1)地球的演化過程(2)生命的誕生過程原始大氣中甲烷、氨氣、水、氫氣、二氧化碳等在宇宙射線、紫外線、閃電等作用下合成氨基酸、核酸、單糖等有機物,這些物質匯集在原始海洋中,經過長期而復雜的化學變化,形成蛋白質、核苷酸等大分子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經過濃縮、凝聚等作用,形成一個由多分子組成的體系,外面有一層膜,在原始海洋中又經歷了漫長、復雜的變化,最終形成了原始的生命。宇宙空間2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1)地球是一個橢球體①地球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②地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2)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方法哥倫布、麥哲倫等著名航海家的環球航行及人造衛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等。2.地球儀和地圖①經線: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就是經線。②緯線:在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的線是緯線。③赤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長約4萬千米。④本初子午線:經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經線為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⑤經緯網:經線和緯線交織成網,稱為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2)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確定地理位置①一個經緯度只能確定地球表面的一個點的位置,地球表面的一個點也只有一個經緯度。②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為18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通常用「E」表示(如34。E);以西的180。屬於西經,通常用「w」表示(如340W)。③赤道為0。緯線,由赤道到南北兩極各分為90。。赤道以北為北緯(用「N」表示),越往北北緯的緯度數值越高;赤道以南為南緯(用「S」表示),越往南南緯的緯度數值越高。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通常以300和600緯線把緯度劃分為低緯度、中緯度和高緯度。3.平面示意圖(1)比例尺地圖上的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2)方向地平面上的基本方向有八個。在地圖上常用三種方向表達。①用經緯網表達方向:在有經緯線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②用方向指示標表達方向:在地圖上有指向標,指向標的箭頭所指方向為北。③在沒有經緯線和方向標的地圖上,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法則確定方向。(3)圖例圖例是地圖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1.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2.地殼運動地殼在不斷地運動。按照地殼運動的性質和方向,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兩種類型。水平運動使地表岩層在有些地方發生彎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有些地方則斷裂張開,形成裂谷或海洋。垂直運動表現為地殼的抬升或下沉,從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陸變遷。3.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將地球表面劃分為若干剛性的岩石圈板塊,板塊之間為俯沖、碰撞帶,中洋脊,以及轉換斷層等活動帶。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的運動主要是由板塊之間的斷層活動來完成的,而板塊邊界之間的寬闊的塊體變形很小,可以認為板塊是剛性的。板塊運動認為剛性的岩石圈(包括大陸與大洋的地殼)的薄板在上地幔中黏性較小的軟流圈上移動。4.火山地震分布及地震災害預防活動(1)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區(2)地震災害預防活動①工程性防禦措施:加強各類工程的抗震能力。②非工程性防禦措施:建立健全減災工作體系,制定防震減災規劃,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培訓、演習、科研以及推進地震災害保險,救災資金和物資儲備等工作。5.地形(1)主要的地形特徵①平原:地面廣闊平坦,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起伏小。②山地:山高坡陡,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勢起伏,相對高度大。③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地面平坦,起伏不大。④盆地:四周高,中間低,中部地勢較為平坦。⑤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形起伏,坡度平緩,相對高度小。(2)簡單的地形等高線圖①山頂:等高線封閉,由外向內,海拔增高。②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由山頂至鞍部,海拔降低。③峭壁:相鄰幾條等高線重疊合並處。④山脊: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出。⑤山谷: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第三節土壤1.土壤的結構(1)土壤的成分①土壤是由水分、空氣、礦物質和腐殖質等構成的。②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動物、植物和微生物。(2)土壤的類型土壤顆粒質地性狀對植物生長的不同影響砂土類土壤砂粒多,黏粒少顆粒較粗疏鬆,不易黏結通氣、透水性能強,易乾旱。有機質分解快,易流失黏土類土壤黏粒少,粉砂多顆粒較細黏性,濕時黏,干時硬保水保肥能力強,通氣、透水性能差壤土類土壤砂粒、黏粒、粉砂粒大致等量質地較均勻不太疏鬆,也不太黏通氣、透水,能保水、保肥、宜於耕種(3)植物對土壤的作用①有機質的積累過程。植物吸收養分,合成有機質,在母質中不斷積累。②養分元素的富集過程。植物根系有選擇地吸收營養元素,儲存在生物體內,並隨生物殘體的分解釋放到土壤表層。隨著生物循環的進行,養分元素在土壤表層不斷富集。2.土壤污染及保護土壤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對它的依賴是必然的。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於土壤的污染和過度開發。現狀危害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積廣,流失量大。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特別嚴重耕地退化、沙化,洪澇加劇,生態惡化植樹種草,綜合治理土壤荒漠化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最為嚴重耕地減少,沙塵暴頻發植樹種草,合理開發土壤污染我國土壤污染仍在不斷惡化農產品品質下降,危害人體健康預防為主,加強管理、監測和綜合治理第四節地球上的水體1.水體的分類地球上的水中96.53%是海水,只有2.53%是淡水。淡水又可分為冰川水、地下淡水和其他水體。目前人類可以開發利用的淡水只佔全部淡水資源的0.3%。2.水循環分布在地球各處的水通過蒸發、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或地下徑流等一系列環節和過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進行著持續不斷的循環。通過水體的相互轉化和水分交換,水資源得以不斷更新。宇宙空間33.水資源①全球有60%的地區水資源缺乏,供水困難。②我國是世界「貧水國」之一,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供水不足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2)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的措施①節約用水,循環用水,充分利用。②防治水體污染,保護水資源。③修建水庫,進行跨流域調水,改變水資源的時空分布。1.天氣與氣候(1)天氣的概念①短時間內近地面的大氣溫度、濕度、氣壓等要素的綜合狀況稱為天氣。②天氣現象:晴、陰、雨、雪等。③天氣要素包括:氣溫、氣壓、風、濕度和降水等。(2)氣候的概念①氣候是指某一地區在多年內的大氣平均狀況或統計狀態。平均狀態通常是用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的平均值或統計量來表現的。②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環流和人類活動等。2.人工降雨(1)冷雲人工降雨①用飛機或氣球把冷凍劑_一乾冰噴撒到雲中,使雲內的溫度迅速下降,這樣過冷水滴極易凍結,從而可形成大量冰晶。冰晶增大增多,即可下落為雨。②雲內播撒碘化銀,形成大量人工冰核,從而使雲中形成很多冰晶。冰晶增大增多,即可下落為雨。(2)暖雲人工降雨用飛機(或高炮、火箭)向雲層播撒氯化鈣、氯化鈉等吸濕性強的微粒,將這些微粒作為凝結核,在雲中吸收小水滴,小水滴相互碰撞合並成為雨滴,降落為雨。3.空氣質量報告(1)空氣質量報告的概念空氣質量報告是通過新聞媒體(報紙、電視台、網路等)向社會發布的環境信息,可以讓人們及時了解空氣質量狀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促進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它主要包括「空氣污染指數」「空氣質量狀況」「首要污染物」等指標。(2)空氣污染指數空氣污染指數(API)就是將常規監測的幾種空氣污染物濃度簡化成數值形式,分組表示空氣污染程度和空氣質量狀況。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暫定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等。4.人類與氣候(1)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人類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氣候產生影響,包括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氣釋放熱量;改變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學特性等。(2)城市「熱島」現象城市上空經常維持一個氣溫高於四周郊區的暖空氣團,形成一種氣溫較高、濕度較低、雲霧增多的特殊氣候。

⑷ 防災減災宣傳周由來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就我國首個「防災減災日」答記者問

國家減災委、民政部2日發布消息,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為什麼要設立「防災減災日」?「防災減災日」期間全國范圍內將部署開展哪些活動?目前我國防災減災工作還存在那些不足?……帶著相關疑問,記者采訪了民政部有關負責人。

問:目前已有「國際減災日」,國家為什麼還要設立「防災減災日」?

答:1989年,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將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確定為「國際減災日」,旨在喚起國際社會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視,敦促各國政府把減輕自然災害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在設立「國際減災日」的同時,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設立本國的防災減災主題日,有針對性地推進本國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

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損失影響之大,舉世震驚。設立我國的「防災減災日」,一方面是順應社會各界對我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國家設立「防災減災日」,將使我國的防災減災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地開展防災減災工作。

⑸ 福建將在何時啟動「防災減災日」宣傳周

在5·12防災減災日即將到來之際,福建省減災委、福建省民政廳5月7日在福建省救災物資儲備中心、福建省民政學校啟動「防災減災日」宣傳周。

今年防災減災日主題為「行動起來,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啟動儀式現場,地震逃生、人員疏散、搜救、傷員救治等應急演練在大雨中進行。福建省藍豹救援服務中心、福建省麒麟減防災救援服務中心、福州市曙光救援隊等18家社會組織參與此次應急演練,並對民眾進行災害救援、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和普及。

福建省民政學校學生林海明觀看了應急演練,他說,通過觀看這次演練,收獲頗豐,以後會多多學習災害救援、防災減災等知識,向家人、親友傳達相關內容,在災害到來時減輕災害風險。福州市曙光救援隊副隊長張鋆稱,2015年,福州市曙光救援隊成立。目前,該救援隊由復員軍人、愛心人士、社會人士組成。來源:中國新聞網

⑹ 福建泉州8月13日將發生大地震真的

針對網上傳言泉州近期將發生破壞性地震的謠言,市地震局局長傅劍國昨晚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泉州近期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請廣大市民不要聽信和傳播地震謠言,安心工作,安心生活。

最近一個時期,我市部分地區謠傳將發生破壞性地震,給社會生活和生產帶來了不安定因素。這一情況引起了省市地震部門的高度重視,他們組織地震專家會商。根據省地震專家會商的結果:從地質結構上看,我省陸域不存在發生大地震的構造背景;根據我省地震台網觀測資料分析,近期我省地震活動和前兆觀測沒有出現異常情況;全省地震宏觀觀測網也沒有發現宏觀異常。因此,關於「8月8日至13日在泉州等地將要發生大地震」的傳言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純屬地震謠傳。希望廣大群眾要相信科學、相信政府,不要聽信地震謠言。

針對這一情況,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相關部門也採取了多種形式進行辟謠,在報刊、電台、電視、網路等泉州主流媒體上進行辟謠,市地震局還聯合相關縣(市、區)地震辦在謠傳集中的企業中開展數十場講座,進行面對面的宣傳解釋工作。此外,還通過專門製作的辟謠宣傳掛圖等形式加強宣傳,加強識別真假地震信息的科普宣傳,防止謠傳蔓延,安定民心。

根據我國《地震預報管理條例》,地震預報信息只能由省級以上政府來發布,其他任何單位、個人都無權發布。我國《防震減災法》也明確規定:對於任何惡意謠傳的,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我市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還將進一步加強地震謠傳信息處置工作,做好地震謠傳源頭調查,從源頭上扼制地震謠傳的傳播,依法加大對散布謠言者的打擊力度。(記者李凱龍 陳智勇)

了解地震預報 識別地震謠傳

一、什麼是地震謠傳

地震謠傳是指沒有科學依據的所謂將要發生地震的傳言。凡「預報」的地震震級很精確,發震時間、地點很具體的傳聞是謠傳。

二、地震謠傳及其傳播的危害性

地震謠傳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一場范圍較大的地震謠傳,造成的經濟損失有可能不亞於一個破壞性地震。防止地震謠傳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堅信人民政府。堅持「不相信、不傳播、及時報告」的原則。

三、我國地震預報發布的管理制度

地震預報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在國內外都處於探索階段。目前,有關方法所觀測到的各種可能與地震有關的現象,都呈現出極大的復雜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明確規定,國家對地震預報意見實行統一發布制度。

全國性的地震長期預報和地震中期預報,由國務院發布。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程序發布。

四、識別地震謠傳的知識和方法

1.由政府(省級)發布的地震預報。應該完全相信!因為它是地震監測預報部門的科技人員通過收集監測到的大量地震異常信息,經過認真仔細綜合性的研究,參照以往的成功經驗,提供給政府,由政府依據防震減災有關法規而做出的。

2.不是政府發布的,但預報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非常准確。不可信!目前的地震預報僅處於探索階段,不可能做得非常精確。因此,那種時間精確到某天、甚至到某時某分,地點在某個很小的范圍,震級也很准確的地震預報超越了目前的科學水平。

3.是某某專家預報的。不可信!根據我國《地震預報發布的管理規定》,任何個人都無權擅自向社會發布地震預報意見或消息,不管他是誰。

4.國外科學家預報我國地震。不可信!地震預測是世界性的科學難題,我國的地震預報水平處在世界領先地位,在地震預測方面,國外水平不比我國高多少。

5.看見或聽說地震部門在做地震宣傳或其他相關工作,是否要地震了?不是!讓廣大社會公眾了解地震科普知識,提高減災意識和能力,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在任何時期都是地震工作部門的神聖職責

6.聽親戚朋友說要發生地震了。不可信!他們又是聽誰說的?因此,一般社會上的地震謠言都不應相信,否則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甚至破壞社會安定。聽到傳言後應當與當地政府和地震部門聯系。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