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縣宣傳部
㈠ 2016年宜賓市宣傳部部長是誰
宜賓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游開余
㈡ 2013宜賓是否有元宵煙花
「敲鑼鼓、燒龍燈、放鞭炮,舞龍耍獅過大年。」農歷十五元宵佳節,宜賓各地人民以自己的傳統方式慶賀著這個喜慶的節日。往年,由長寧縣政府主導的 「竹聖龍燈節」中的「燒龍燈」活動,更是給春節的結束劃上了濃彩重墨的一筆,往往要吸引周邊市縣近10萬人。
然而,宜賓市民卻在最近得到了一個信息:長寧今年不燒龍燈了!
這無疑給渴望在元宵節瘋狂一把的人潑了一瓢冷水。一時間,網上一片嘆息之聲。「長寧都不燒龍燈了,真不敢直視這個春節,我還是早點上班了吧!」。
為何長寧政府牽頭舉辦了七年的活動在今年戛然而止呢?帶著疑問,昨(20)日,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節約之風襲來
今年不僅長寧縣不以 「燒龍燈」作為元宵節必備項目,高縣、江安等周邊各縣也採取了其他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彌補不燒龍燈為民眾帶來的遺憾。
最近,節儉之風迅速吹向各個市縣,群眾一片叫好,記者采訪各分管部門,得到的第一句話也是「厲行節約」。
長寧縣宣傳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在前幾年元宵節期間,長寧每年總消費達100多萬元,其中有約30萬元由政府負擔,其他則是由各個企業、鄉鎮自費。「這裡面還不算群眾自己掏腰包買火炮的錢!」負責人說,元宵節燒龍燈花費的確不小。
長寧鎮居民何女士在往年常常慨嘆:「這燒的可是錢呀!」看著煙花在空中轉瞬即逝,她覺得非常可惜。「今年不燒了,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她非常贊賞這個舉措。
「今年龍燈拜年的都比較少了,以前在上班的時候,很多龍燈來單位要紅包,小則幾十元,大則幾百元。」鄧先生說,他今年節省了不少打發龍燈的錢。
據長寧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鄧崇德透露,由縣委、縣政府主導的一年一屆的「竹聖龍燈節」,目前暫改為三年一屆。而今年政府在「燒龍燈」上節約下來的資金將全部投入教育、衛生等民生工程。「縣中醫院即將搬遷並升級為二甲醫院,需要資金。我們打算建立的特殊教育學校也急需資金,節約下來的錢正好可以用在刀刃上。」他說。
「為藍天獻力!」
2月16日,宜賓市首個PM2.5空氣自動監測站在長寧縣建成。該站的建成運行將為提升長寧縣環境監測、監管及應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水平提供可靠保障。
而煙花爆竹燃放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氣體和各種金屬氧化物的粉塵,不僅嚴重地影響了PM2.5測量值趨於正常水平,還會對人體健康有所損害。
張女士是翠屏區居民,每年春節她都會回長寧老家看燒龍燈。令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年看龍燈時,為了不吸入過多灰塵,她用濕紙巾蒙住了鼻子,結果回家之後發現濕紙巾上完全是兩個小黑點。「這比吸十隻煙還嚴重吧!」她開玩笑說,從此她便不讓家裡的小孩在燒龍燈地方亂逛。周先生也是燒龍燈的熱衷粉絲,幾乎每年都會耍龍燈,去年燒過龍燈之後便得了鼻炎,一個多月才見好轉。他回憶:「可能是煙花的煙嗆到鼻子了!」
元宵過後的第二天,街上的炮竹紙屑最厚的可以達到十厘米。環衛工人從凌晨三四點就開始清掃,一直要到上午十點左右,才能清掃干凈。身在長寧的人們都有這樣的感受,燒過龍燈之後只要不下雨,天總是灰濛蒙的。
高縣的人們也有同樣的感受。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惠雲平告訴記者,往年元宵節他們都會有一些焰火晚會,但今年卻取消了,原因是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需要。他說:「放煙花爆竹不僅有噪音污染,還有很多粉塵,很久都揮之不去!」今年高縣著力打造「天藍、山青、水綠」的城市,不想有半點污染影響。
直擊安全問題
在去年長寧龍燈節上,鄧女士差點把孩子弄丟。「幸好我們買了一個桃心形狀的氫氣球,我看到氣球遠遠地被擠到另外一邊了。」到現在,鄧女士還心有餘悸。
以往每年在燒龍燈的時候,長寧街上總是有一些磕磕碰碰的小摩擦,由於鞭炮聲太大,就算熟人只有十米遠,都很難聽到呼救聲。那段時期也是小偷活動的高峰期,他們趁著擁擠的人流正好下手,不少喜歡熱鬧的民眾在那時都丟過東西。出門時,長輩也會大聲叮囑:「手機、錢包放好點,少帶點錢出去!」
即便如此,長寧也是花費了很大一番功夫來做安保,每年元宵節出動的警力大約有300多個,一般情況下全縣90多個部門單位和18個鄉鎮都會派人來負責安全。「我記得有一年警力不夠,還從江安和市上調動了大量做補充。」鄧崇德說,群眾最歡呼雀躍的時候就是他們最緊張的時候。
「今年高縣不搞燒龍燈、焰火晚會,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安全問題。」高縣宣傳部工作人員楊小林說,今年高縣組織了很多其他有趣的活動,都要兼顧安全,煙花、火炮危險性很大,他們乾脆就放棄了。「時間上來不及!」他這樣說道。
江安縣今年也不打算組織燒龍燈,但該縣紅橋鎮有一大批燒龍燈愛好者,他們把燒龍燈當做是過年的傳統必備項目。
「政府不組織燒龍燈,但民間還是有一些類似活動,我們也要保護他們的安全。」江安縣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陸永忠說,即便政府不牽頭,但還是會盡力協調各個部門維護治安。
望採納
(》。《)
㈢ 陳林的介紹
陳林,泥溪人。原名陳思隆、陳前農,化名張樹生、陳伯明。1919年考入,深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1925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科學系。旋加入共青團,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擔任閘北部委組織部長。1926年返宜賓,任國民黨左派縣黨部常務委員。宣傳部長和中共宜賓特別支部書記,組織發動了「反仇油」和「抗煙苗捐」運動。1927年重慶「三·三一」慘案後到涪陵,在郭汝棟部做黨的工作。繼又接組織指示,赴南昌參加起義,因中途受阻,乃轉赴廣東找到起義部隊,後經吳玉章安排在連隊當文書。同年10月,被派到莫斯科高等射擊學校後轉步兵學校學習,曾任校黨支部書記。1930年回國,又調蕪湖,任中共皖南特委恃派員及廣德、郎溪、宣城縣委書記。1931年,轉赴上海公共汽車公司工作,擔任黨支部書記,發展黨員,建立「赤色工會」,成績出色。1932年被捕。1937年獲釋後赴延安。1938年後,先後擔任延安保安教導營政委、保安政治部副主任、延安聯防軍區衛生部政治部主任、醫務大學政委等職。1945年調東北,任東北軍區總後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後又調東北財經委員會任黨務處長。1949年進軍西南,首任中共宜賓地委書記、兼宜賓專員公署專員,同時兼任宜賓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和首任宜賓軍分區政委。1950年,調任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委員、黨組成員。川南人民法院院長、川南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等職。1952年,調中央統戰部任處長、副秘書長,後任中央民族學院黨委書記。1990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
㈣ 宜賓市委委員是什麼級別
宜賓,四川省來地級市,市委委員源均是廳級幹部。
地廳級正職(五級幹部)以前叫廳局級,主要是地級市(各自治州)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主任、市政協主席、省級下屬單位,如省公安廳廳長、國家各部下屬單位,如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等
地廳級副職(六級幹部)地級市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副市長、市人大副主席、市政副協主任、,省級下屬單位,如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各部下屬單位,如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等,還有一些行政級別是正處但是必須要副廳來兼任的,一般認為那個單位是副廳單位,如市政法委,市宣傳部、組織部、紀委等必須由市委常委或者市委副書記兼任等
㈤ 宜賓電視台的介紹
宜賓電視台1987年7月經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成立,1988年7月1日正式開播。建台以來,宜賓電視台全體同志樹立了團結、進取、務實、拼搏的精神,以辦「大電視」的宏偉氣魄,不斷開拓、創新,宣傳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電視新聞上四川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條數連續六年名列全省第一,實現了「六年冠」。
㈥ 曾勇的人物履歷
1983.09—1987.07重慶師范學院歷史系學習
1987.07—1989.02四川省南溪縣第一中學校教師
1989.02—1991.09四川省南溪縣第一中學校工會副主席
1991.09—1993.08四川省南溪縣第一中學校教務處副主任
1993.08—1996.03四川省南溪縣第一中學校教務處主任
1996.03—1997.10四川省南溪縣第一中學校副校長、黨總支委員(其間:1997.07主持全面工作)
1997.10—2000.11四川省南溪縣第一中學校校長、黨總支書記(正縣級)
2000.11—2001.01四川省南溪縣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保留正縣級)
2001.01—2002.06四川省南溪縣委副書記(保留正縣級,其間:2001.02-2001.04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經濟管理幹部進修班學習)
2002.06—2002.12四川省南溪縣委副書記、代縣長
2002.12—2005.09四川省南溪縣委副書記、縣長(其間:2004.02-2004.09中組部外派上海嘉定區江橋鎮掛職黨委副書記)
2005.09—2009.10四川省江安縣委書記(其間:2006.09-2008.12省委黨校公共管理研究生學習畢業)
2009.10—2011.01四川省宜賓縣委書記
2011.01—2011.11四川省宜賓縣委書記、人大主任
2011.11—2015.04四川省宜賓市副市長(其間:2014.03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工業和信息化專題培訓)
2015.04—2015.05南充市委常委
2015.05—2016.01南充市委常委、秘書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
2016.01-南充市委常委、秘書長、統戰部部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
四川省第九次黨代會代表;宜賓市第二、三、四次黨代會代表;
宜賓市第二、三、四屆人代會代表;南充市第五屆人代會代表
㈦ 宜賓縣建國初期革命退休老幹部困難補助
這是宜賓市珙縣的相關報道,供參考:
近日,珙縣採取有效措施,迅速認真貫徹落實建國初期參加革命工作的部分退休幹部適當醫療照顧政策,切實關心和照顧我縣建國初期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幹部。
一是迅速調查核實人員名單。由縣委老幹部牽頭,和各單位及鎮鄉有針對性的再次核對建國初期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幹部是否健在,了解其現在生活、身體情況,對因身體癱瘓等原因,生活不能自理、飲食起居需人扶助的照顧進行了上門核實,並開展走訪慰問。
二是嚴格把關,研究落實醫療照顧政策。縣委高度重視,迅速召集相關部門,在財政資金緊缺的情況下,確保落實建國初期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幹部享受的醫療政策:政策范圍內的住院費用按95%的比例報銷、每人每年給予4000元的門診醫療照顧補助、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每月200元特殊困難補助,各項政策待遇補助全額納入財政預算。目前,經珙縣縣委組織部、縣委老幹部局、縣財政局、人社局等部門初步核實,將全縣符合建國初期參加革命工作的78名退休幹部各項政策待遇補助全額納入財政預算,並從2014年1月1日起執行。(宜賓珙縣縣委老幹部局:張禮娟提供)
這是重慶某區的相關資料,供參考:
全區建國初期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幹部
生活補貼調整工作順利完成
為切實保障建國初期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幹部的基本生活,體現黨和政府的關懷與照顧,根據市委組織部、老幹部局、財政局、人力社保局《關於調整我市部分建國初期參加革命工作退休幹部生活補貼和醫療補助標准並建立生活補貼增長機制的通知》(渝委老﹝2012﹞101號)文件精神,區社保局從講政治的高度,認真組織、落實了我區建國初期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幹部生活補貼的調整、補發工作。針對此項工作時間緊、要求高的情況,區社保局精心安排、抓緊落實,一是指定專人清理、核對基礎數據,做實清理工作;二是積極加強同區老乾局、財政局的溝通配合,確保資金到位;三是做好耐心細致的政策宣傳解釋工作,把好事辦好。
日前,增發的生活補貼已全部補發到位,此舉惠及全區154名退休老幹部。生活補貼和醫療補助的執行時間從2012年1月1日起,其生活補貼標准由每人每月320元、360元、400元分別調整為每人每月520元、560元、600元;醫療補助標准由每人每年600元調整為每人每年2000元,讓廣大建國初期參加革命工作的老一輩退休幹部進一步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