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宣傳資料
㈠ 科學素養包括哪些對公務員宣傳科普知識,有哪些內容
國際上普遍將科學素養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即對於科學知識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對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對於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目前各國在測度本國公眾科學素養時普遍採用這個標准。
具備基本科學素養:只有在上述三個方面都達到要求者才算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眾。
㈡ 在醫學院設立科普知識宣傳欄的好處
在醫學院設立科普知識宣傳欄的好處:
一、「平易近人」,貼近生活。讓我們更加了解醫學院,形成良好的環境氛圍。
二、科學指導,引領思想。通過對科普知識的宣傳,培養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三、提高認同,加快融合。這樣就會使陌生的人變得熟悉起來,讓疏遠的人開始親近起來,讓需要幫助之人得到了關愛,提高人們對醫學院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加快學院人員的融合,形成文明和諧的人際關系。
㈢ 科普知識宣傳對小學生的意義
了解科學知識,可以知道我們的前沿科技,了解我們的世界為何如此
摘一段科普作家卡爾·薩根的話:人類目前所處的這個時代,說它好也罷,說它糟也罷,反正是科學的時代;而在科學的時代里,如果公眾對有關技術的東西連最起碼的內容也不懂得,便不能批評議論,也就不能明智地投票表決。這樣,社會也就無法實現真正的民主。
㈣ 社區可以開展科普宣傳活動有哪些
內容包括科普知識宣傳資料分發、免費咨詢和電腦維修服務、科普問答知識有獎競猜等。
社會實踐的隊員們來到社區活動中心,帶著所需的科普宣傳用品設立了科普宣傳站,投入到當天的宣傳活動中來。其中科普問答知識有獎競猜吸引了社區居民尤其是小朋友們的踴躍參與,一些題目難倒了不少小朋友,但通過互相幫助、求助家長等方式學到了新知識、答對了題目,為自己贏得了綠色植物、滑鼠墊、耳機等小禮品。活動還准備了多本科普書籍免費贈送給社區居民,並在社區醒目位置擺設安全小知識展板,分發安全知識宣傳手冊,進一步幫助社區居民們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推進社區科普工作
社區充分利用科普條幅、科普展板、發放宣傳材料,宣傳低碳生活、精彩妙招等日常生活科普知識,極大地豐富了轄區群眾的科技文化生活。同時為保證居民隨時隨地都能學到科普知識,還組織轄區居民到社區觀看遠程教育養生知識講座,通過觀看學習,增強了居民們的科普養生知識,同時也倡導了科學、環保、文明的生活理念,深受轄區居民歡迎。
社區通過開辟《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宣傳欄、「社會公德教育櫥窗」、「精神文明長廊」等科普教育陣地,開設了居民普法課,普及法律常識,在社區內廣泛向青少年進行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努力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圍。其次活動得到了駐街單位和三家個體經營戶的大力支持,也為科普日的宣傳活動擴大了更廣泛的參與范圍。這次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加強了對青少年群體的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養。進一步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提高科普意識。營造了良好的「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氛圍。
㈤ 科普包括哪些內容
科普包括讓公眾接受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從科學社會學的角度看,科學普及是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長點」。科學普及的生長點就在自然與人、科學與社會的交叉點上。也就是說,自然科學與人類社會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學普及,科技與社會又作為科學普及的「土壤」,哺育著它的生長。
從本質上說,科學普及是一種社會教育。作為社會教育它既不同於學校教育,也不同於職業教育,其基本特點是:社會性、群眾性和持續性。科學普及的特點表明,科普工作必須運用社會化、群眾化和經常化的科普方式。
(5)科普知識宣傳資料擴展閱讀:
中國的科普特色教育有:
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教育基礎設施落後,人均受教育水平較低,因此公眾的整體科學素養水平比較低。此外,中國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的國家。公眾的科學素養存在很大的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職業差別。
因此,中國的科普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工程,較之西方的公眾理解科學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包括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科普一直被作為公益事業,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設立了科普管理和協調機構,建設了大量科普場館和設施,並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科普
㈥ 科學普及的科普日
全國科普日由中國科協發起,全國各級科協組織和系統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布和實施而舉辦的各類科普活動,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雙休日。
2002年6月29日,我國第一部關於科普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布實施。
2003年6月29日,在《科普法》頒布一周年之際,為在全國掀起宣傳貫徹落實《科普法》的熱潮,中國科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動。自此,中國科協每年都組織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在全國開展科普日活動。從2005年起,為便於廣大群眾、學生更好地參與活動,活動日期由原先的6月份改為每年9月第三個公休日,作為全國科普日活動集中開展的時間。一直以來,全國科普日活動都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特別是中央書記處的高度重視和關心。自200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以來,中央書記處領導同志每年都蒞臨全國科普日北京活動現場,與首都各界群眾一起參與科普日活動,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全國各地主要黨政領導也都參加當地的科普日活動。
2009年底,中央書記處在聽取中國科協黨組工作匯報的時候,進一步明確要繼續辦好全國科普日活動,並且提出「中央書記處全體同志都要繼續參加全國科普日活動」,進一步體現了中央領導對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關心、重視和支持。 滁州市氣象局對「全國科普日」進行宣傳
滁州市氣象局參加了由市科協牽頭組織的2012年「全國科普日」啟動儀式暨科普宣傳、義診活動。
在宣傳活動中,市氣象局通過擺放展板、發放氣象科普資料、現場接受市民咨詢等方式,大力宣傳氣象科普知識,共發放各類材料1000餘份,接受咨詢50餘人次,為普及氣象科普知識和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做出了積極努力。
其他地區宣傳
昌樂縣「全國科普宣傳日」啟動儀式在喬官鎮寶石溝科普示範基地舉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艷芳講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科協主席周曉玲主持。縣政協副主席滕建勛出席。
劉艷芳在講話中說,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扎扎實實搞好全縣科普工作。各級科協組織要進一步落實《綱要》要求,面向農民群眾,組織相應的科普活動,真正做到科普惠民,實現科普成果由社會共享,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三個昌樂」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啟動儀式結束後,還開展了「綠色·健康」體驗活動,進行現場採摘,並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知識講座。
㈦ 衛生科普知識宣傳資料 接種前後應該注意什麼
在接種前、後要注意的事項
1、要向醫生說明寶寶的健康狀況,如果是早產兒或者營養不良,最好先不要接種,和醫生商量後定時間注射。
2、給寶寶接種疫苗以後不要急著回家,要在接種場所休息三十分鍾左右,如果寶寶出現高熱和其他不良反應,可以及時請醫生診治。
3、寶寶一出生,醫生就會給你一本小冊子,上面會詳細寫有寶寶應該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時間,父母要嚴格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和時間進行接種,不要半途而廢。如果因為粗心錯過規定的注射時間,一定要向醫生說明情況,另外約定時間注射。
4、接種以後,要保證接種部位的清潔,防止局部感染。
5、寶寶接種以後,父母要細心觀察寶寶的反應,不要讓他劇烈運動,如果寶寶有輕微發熱、食慾不振的現象,這是正常的,一般一到兩天會自動消失。但如果反應強烈且持續時間很長,就應該立刻帶寶寶去醫院請醫生診治。
什麼情況下寶寶不能接種疫苗
1、患各種疾病的寶寶不宜接種,例如:感冒、腹瀉、發熱、空腹飢餓、嘔吐等情況下,有的疫苗不能注射。
2、如果寶寶患有肝炎、結核等傳染病以及嚴重心臟病等疾病時,身體的免疫力會下降,很在可能會隨不住接種所引起的反應,甚至有可能會加重病情。
3、患有皮膚病的寶寶也不能進行接種。
4、過敏體質的寶寶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應該咨詢醫生以後再決定是否注射疫苗。
5、如果你的寶寶不宜接種,但是遇到特殊情況比如被狗咬傷而必須接種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注射疫苗。
6、有爭性傳染病而未過檢疫期的寶寶不宜接種疫苗。
㈧ 尋求有關國土資源的科普宣傳資料
2006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確定
2006年第 37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善待地球—珍惜資源、持續發展」。近日,國土資源部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全國國土資源系統扎實做好宣傳活動。
通知要求,要圍繞主題向公眾進行資源環境的基本知識、基本國情,節約利用、集約利用資源,以及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國家政策和科普知識宣傳。
通知要求,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圍繞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題進行宣傳,做好具體的組織工作。聯合相關學會、協會,並爭取新聞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參與,使資源環境保護的科普宣傳更加深入。
通知要求,要創新形式,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在紀念「世界地球日」期間,充分利用好國土資源科普場館等基礎設施,以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紀念活動。創造條件開放國土資源實驗室等科普設施,積極進行國土資源科學知識和科技成果宣傳。通過散發宣傳資料、進行實物展示、播放錄音錄像、舉辦科普講座和組織專家現場咨詢等方式,向公眾宣傳、講解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知識。還要充分發揮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的作用,集中報道資源環境保護內容和主題宣傳活動情況,擴大宣傳影響和效果。
世界地球日(背景資料)
每年的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國哈佛大學學生丹尼斯·海斯發起並組織的環境保護活動,猶如星火燎原。全美國共有2000多萬人參加,約1萬所中小學,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國的各大團體參加了這次活動,這一天就成了第一個地球日。
1972年全國人類環境會議在斯德哥爾摩召開,197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成立,此後保護環境的政府機構和組織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增加,地球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成為了全球性的活動,我國從1990年開始,每年都舉行地球日的紀念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