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是誣告
❶ 居心叵測的人向中紀委匿名舉報,如果是誣陷,如何追究其責任
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幹部、群眾,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司法機關認定該條規定的犯罪是誣告陷害罪。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本罪的,從重處罰。
❷ 舉報失實會不會被視為誣告陷害
不是有意誣告,抄錯告或檢舉失實的,不成立犯罪。言外之意,警察或檢方不會被追究責任,因為無法分辨有意或無意,而且司法機關是保存證據、證物的一方,即使可以分辨出,他們不可能為了證明自己誣告別人而提供證據、證物。
案例:呼格吉勒圖案,馮志明造成冤案的時候,掌握信息足以證明呼格吉勒圖沒有動機、作案時間,馮志明故意偽造證據,表明他知道嫌疑人呼格吉勒圖不是殺人兇手,甚至嫌疑也算不上,故此,單純按照法律角度來看,馮志明應該是故意殺人罪,或者至少是誣告罪,可是後來冤案洗清了,卻只能以瀆職罪或其他罪名起訴馮志明。
❸ 正常舉報,錯告與誣告,區別在哪
錯告是因為雖出於公心,但不了解情況,誤會而向上級反映。
誣告是無中生有、捕風捉影、攜私報復。
❹ 舉報他人誣告陷害罪的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您好,按照有關規定,行為人涉嫌誣告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一)捏造的犯罪事實情節嚴重的;
(二)誣告陷害的手段惡劣的;
(三)嚴重影響了司法機關的正常工作的;
(四)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❺ 舉報人反被誣告如何反制
我絕對用事實說話,比較好用,證據來說話比較好,只要你證據確鑿的話,她想改變的話,想反屋你也誣陷不到。我覺得你還是把這個證明菜證據准備的充分一點,為好吧。
❻ 實名舉報為誣告,被舉報人有知情權嗎
誣告的情況下,被舉報人是有知情權了。
❼ 什麼才算是誣告我沒有去法庭告,只是投訴,那可以算是誣告嗎
這要看具體情況,一般而言,誣告罪就是編造事實意圖讓他人受到刑法處罰,要是司法機關還沒有接手,沒有進行調查,不能算作誣告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二款[2]刑法第243條規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最高司法機關認定該條規定的犯罪是誣告陷害罪。
❽ 誣告與錯告、舉報失實的辨析
誣告與錯告和舉報失實有著原則區別:誣告侵犯的客體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和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在主觀上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目的,在客觀方面有故意捏造犯罪事實告發他人的行為;而錯告或舉報失實,行為人在主觀上沒有虛構事實的故意,錯告只是因為認識上的問題造成錯誤告發或舉報,舉報失實只是因對情況了解不清,錯誤告發或舉報,舉報失實只是因對情況了解不確實而作的不符合實際的舉報。對舉報失實的甚至是錯告的,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就不能認為是誣告。將誣告與錯告、舉報失實嚴加區別,有利於解除舉報人的思想顧慮,鼓勵知情人舉報,有利於依靠群眾打擊犯罪。公民向檢察機關舉報職務犯罪,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行使舉報權利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和要求,利用舉報誣告陷害他人,法律是絕不允許的,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明確規定了誣告陷害罪,對誣告陷害他人的施以刑罰處罰。所謂誣告陷害,是指捏造事實,向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作虛假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行為。其主要特徵是:1、侵犯的客體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和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行為人企圖假借司法機關實現其誣告陷害無辜的目的。這不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而且可能導致冤假錯案,干擾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破壞司法機關的威信。2、客觀方面表現為捏造犯罪事實,向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作虛假告發的行為。首先是有捏造犯罪事實的行為,其次向國家或者有關單位進行了告發。3、主觀方面是故意,並且有陷害他人,使其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從以上分析看,誣告陷害行為是一種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我國《刑法》規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是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
❾ 國家工作人員被群眾惡意攻擊舉報,舉報人是否構成誣告罪
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
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群眾舉報構成誣告陷害罪需要滿足幾個條件:
第一、已滿十六周歲,具備刑事責任能力;
第二、捏造犯罪事實,即無中生有、栽贓陷害、借題發揮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實強加於被害人;
第三、不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實,而且將捏造的犯罪事實向有關機關進行了告發;
第四、誣告陷害情節嚴重,這里所規定的"情節嚴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實情節嚴重,誣陷手段惡劣,或者社會影響惡劣等。
只要誣告陷害的行為符合以上條件,不論被誣陷人是否受到刑事處罰,都不影響本罪成立。
❿ 匿名舉報算不算誣告
這種情況要看舉報的內容是否是真實的,如果舉報的內容是真實的就不算誣告,但是按照相關規定現在一般匿名舉報執法機關都不會受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