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宣傳投訴 » 張忠赫舉報

張忠赫舉報

發布時間: 2021-03-15 16:35:57

⑴ 終極一家和終極一班的演員表~~

終極一家
藍心湄 .... 夏蘭荇德·雄、夏蘭荇德的祖先夏天蘭陵王灸舞(15張)
汪東城 .... 夏蘭荇德·天、鬼龍(分身:ZACK 、汪大東;堂兄:孫策)(名字來源。夏天,汪東城在「飛輪海」中代表「夏天」)
炎亞綸 .... 灸亣镸荖·舞(分身:丁小雨)(名字來源。灸舞,音譯「95」,表示「九五之尊」表示身份高貴。)
辰亦儒 .... 古拉依爾·蘭陵王(分身:王亞瑟)(名字來源。蘭陵王,傳說中驍勇善戰的勇士)
吳 尊 .... 火焰使者(分身:田弘光)
唐禹哲 .... 夏蘭荇德·宇、鬼鳳(分身:雷克斯)
那維勛 .... 葉赫那拉·思仁(分身:斷腸人(紅龍) 雙胞胎弟弟:葉赫那拉·思偍(分身:黑龍 孫堅))
黃小柔 .... 夏蘭荇德·美、鬼娃 (分身:煞姐)
陳德修 .... 呼延覺羅·修(祖先:呼延覺羅·鐵勒士)(分身:劉備)
蔡芷紜 .... 韓克拉瑪·寒、冰心(分身:蔡雲寒、大喬;祖先:韓克拉瑪·棉綿冰)
陳博正 .... 夏蘭荇德·流、夏蘭荇德祖先(分身:董卓 刀瘋)
胡宇崴 .... 神行者、槍靈王(分身:關羽)
謝和弦 ....a Chord(分身:鯊魚)
張皓明 .... 任秂完弄·晨文(分身:金寶三、蔣干)
陸建宇 .... 槑珊麓苚·瞎秘《終極一家》活動照(5張)
阿脈兒 .... 槑珊麓苚·蛙哥(分身:龐統)
李傑聖 ....葉赫那啦·思思 (分身:於聖德)
林奕勛 ....灸亣镸荖·萊
夏靖庭 ....斬魔獵士
薛志正 ....黠谷醫仙
婉 兒 ....黠谷柔情
王巧琤 ....火蟻女(分身:兩指)
乾德門 ....兵刀
單承矩 ....VINCENT
球兒.... 異能醫生小聾女
利昂霖 ....異能醫生楊過
黃萬伯 ....刀疤傑森(分身:李時針)
王 道 .... 葉赫那啦·雄霸(葉赫那拉老掌門)
劉亮佐 ....G 教授
倪裴薔 ....貞子
終極一班
演員 角色 介紹
汪東城(飛輪海成員) 汪大東 昵稱:自大狂,終極一班實際上的班長,慣用右手,汪天養牧師的獨生子,也是終極一班的終極老大。因為有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特殊體質,所以可以使用一種叫做龍紋鏊的武器,使用KO.19鈦合金版擋下了雷克斯致命的一擊。
辰亦儒(飛輪海成員) 王亞瑟 昵稱;自戀狂;,終極一班實際上的副班長之一,慣用右手,土龍幫黑幫老大王土龍的兒子,因為打了一個教官,所以從西區的太平高中轉來終極一班。可以使用一把來自靈界的武器叫做石中劍。
炎亞綸(飛輪海成員) 丁小雨 昵稱;耐打王/要命的小雨;,終極一班實際上的副班長之一,慣用右手,孤兒(武裁所創始人之一雨龍的遺孤),從南區轉來終極一班。生性不愛打架,但是頭部被拍打就會予以反擊,左拳有核彈般的力量,不過右拳的力量比左拳強大十倍。但是一旦使用右拳的話,他就三個小時之內不能使用武功(帶上阿瑞斯之手後可以破除此限制)。
唐禹哲 雷克斯 昵稱;戰神;,終極一班實際上的副班長之一,慣用左手,曾經率領一票手下於田弘光在西區戰斗,在戰斗中不幸被田弘光重創了作為慣用手的左手,而且更不幸的是還遭到黑龍暗算,被封住最後一口氣息,後來成為武屍?奪,被金筆客所救,暫時制住心中的魔。是汪大東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使用戰神阿瑞斯的武器阿瑞斯之手(此武器原本戴在左手,但因為左手嚴重受傷,只能暫時戴在右手),旗下經營一家名為黑貓的酒店,喜歡黃安琪。因黑龍盡失武功,令全部武屍失去武功,自己也失去武功。

⑵ 守望先鋒社會遙

蘭陵王名高長恭(公元541年- 573年),又名高孝瓘,驍勇善戰。他前後因各項戰功被封為巨鹿郡、長樂郡、樂平郡、高陽郡等郡公。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很快敵人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以此為題材的作品有詩詞、電影、書籍和游戲。目錄[隱藏][編輯本段]歷史人物簡介 蘭陵武王高肅,南北朝北齊王室,一名孝瓘,字長恭,文襄第四子也。累遷並州刺史。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歷司州牧、青瀛二州,頗受財貨。後為太尉。與段韶討柏谷,又攻定陽。韶病,長恭總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 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又名《大面》 護因慈母歸來,頗感齊惠,擬與齊互結和約。偏突厥木桿可汗遣使至周,謂已調集各部精兵,如約攻齊,護不禁躊躇,意欲拒絕外使,轉恐前後失信,有傷突厥感情,況母已歸家,無容他慮,還是聯絡突厥,免滋邊患。乃表請東征,召集內外兵眾,共得二十萬人。周主邕禡祭太廟,親授護鈇鉞,許令便宜行事,且自沙苑勞軍,執卮餞護,護拜命乃行。到了潼關,命柱國尉遲迥為先鋒,進趨洛陽。大將軍權景宣,率山南兵出豫州,少師楊檦出軹關。護連營徐進,行抵弘農,再遣雍州牧齊公憲,宇文泰第五子。同州刺史達奚武,涇州總管王雄,屯營邙山,策應前軍。 蘭陵王 舞樂像(日本甘日市往宮島渡口)楊檦恃勇輕戰,既出軹關,獨引兵深入,又不設備,不料齊太尉婁睿,帶引輕騎,前來掩擊,檦倉猝遇敵,行伍錯亂,被齊兵殺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檦逃生無路,沒奈何解甲降齊。三路中去了一路。權景宣一路人馬,卻還驍勁,拔豫州,陷永州,收降兩州刺史王士良、蕭世怡,送往長安,另使開府郭彥守豫州,謝徹守永州。尉遲迥進圍洛陽,三旬不克,周統帥宇文護,使塹斷河陽要路,截齊援兵,然後同攻洛陽。諸將多輕率無謀,還道齊兵必不敢出,但遙張斥堠,虛聲堵御。齊遣蘭陵王長恭,原名孝瓘,系高澄第五子。大將軍斛律光,往援洛陽,兩人聞周兵勢盛,未敢遽進,洛陽又遣人告急齊廷。時齊太師段韶出為並州刺史,由齊主湛召入問計。韶答道:「周雖與突厥連兵,兩面夾攻,但北虜狡猾,待勝後進,雖來侵邊,實等疥癬,今西鄰窺逼,實是腹心大病,臣願奉詔南行,一決勝負。」知己知彼,究竟還推段婆。湛喜語道:「朕意亦是如此。」乃令韶督精騎一千,出發晉陽,自率衛兵為後應,亦從晉陽啟行,韶在途五日,濟河南下,適連日陰霧,周軍無從探悉,韶竟與諸將上登邙阪,窺察周軍形勢,進至太和谷,與周軍相遇,韶即令馳告高長恭、斛律光兩軍,會師對敵。長恭與光,立即應召,韶為左軍,光為右軍,長恭為中軍,整甲以待。周人不意齊兵猝至,望見陣勢嚴整,並皆惶駭。韶語周人道:「汝宇文護方得母歸,何故遽來為寇?」周人無言可答,但強詞奪理道:「天遣我來,何必多問!」韶又道:「天道賞善罰惡,遣汝至此,明明降罰,汝等都想來送了!」這是理直氣壯之談。周軍前隊統是步卒,遂踴躍上山,來戰齊兵。韶且戰且走,引至深谷,始命各軍下馬奮擊,周軍銳氣已衰,霎時瓦解,或墜崖,或投溪,傷斃無數,余眾俱遁。蘭陵王長恭領五百騎士,突入洛陽城下圍柵,仰呼守卒,城上人未識為誰,不免疑詰。迨經長恭免胄相示,乃相率鼓舞,縋下弓弩手數百名,接應長恭,周將尉延迥無心戀戰,便撤圍遁去,委棄營幕申仗,自邙山至谷水,沿途三十里間,累累不絕。獨周、雍州牧齊公憲,及達奚武、王雄等,尚勒兵拒戰。雄馳馬挺槊,沖入斛律光陣中,光見他來勢兇猛,回頭急走,趨出陣後,落荒竄去,身邊只剩一箭,隨行只餘一奴,那王雄卻緊緊追來,相距不過數丈,光情急智生,把馬一捺,略略停住,暗地裡取弓搭箭,返身射去。可巧雄槊近身,不過丈許。雄大聲道:「我惜爾不殺,當擒爾去見天子!」語未說完,箭已中額,深入腦中,雄不禁暴痛,伏抱馬首,奔回營中。莽夫易致憤事。光幸得免害,當然不去追趕,也縱馬歸營。天色已暮,兩下里俱各收軍。周將齊公憲部署兵士,擬至明晨再戰,偏王雄負傷過重,當夜身。軍中越加洶懼,賴憲親往巡撫,才得少安。達奚武入營語憲道:「洛陽軍散,人情震恐,若非乘夜速還,明日且欲歸不得了!」憲尚覺遲疑,武復說道:「武在軍日久,備悉艱難,公少未更事,豈可把數營士卒,委身虎口么?」憲乃依議,潛令各營夤夜啟程,向西奔還。權景宣得洛陽敗報,亦將豫州棄去,馳入關中。及齊主湛至洛陽,早已狼煙凈掃,洛水無塵。湛很是欣慰,進段韶為太宰。斛律光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余將俱照律敘功。惟尚恐突厥入塞,亟還鄴都。嗣接得北方邊報,謂突厥亦已退軍,更覺得心安體泰,又好酗酒漁色了。 蘭陵王墓(河北省邯鄲轄縣劉庄村東)齊主緯喪師失地,毫不知愁,反陰忌蘭陵王長恭,有意加害。長恭自邙山得勝,威名頗盛,見七十三回。武士相率歌謠,編成《蘭陵王入陣曲》,傳達中外。齊主緯嘗語長恭道:「入陣太深,究系危險,一或失利,悔將無及。」長恭答道:「家事相關,不得不然。」齊主聞得家事二字,幾乎失色,因令出鎮定陽。長恭頗受貨賂,致失民心,屬尉相願進言道:「王既受朝寄,奈何如此貪財!」長恭不答,願又道:「大約因邙山大捷,恐功高遭忌,乃欲藉此自穢么?」長恭才答一是字。願嘆道:「朝廷忌王,必求王短,王若貪殘,加罰有名,求福反恐速禍了!」是極。長恭泣下道:「君將如何教我?」願復道:「王何不託疾還第,勿預時事!」上策莫逾於此。長恭頷首稱善,但一時總未甘恬退,遂致蹉跎過去。至江淮鏖兵,長恭恐復為將帥,喟然太息道:「我去年面腫,今何不復發呢?」自是佯稱有疾,嘗不視事。齊主緯察知有詐,竟遣使賜鴆,逼令自殺。長恭泣白妻鄭妃道:「我有何罪,乃遭鴆?」妃亦泣答道:「何不往覲天顏?」長恭道:「天顏豈可再見?」遂飲鴆而。齊主聞長恭自盡,很是喜慰,但表面上還想掩飾,追贈長恭為太尉。長恭一,親王中又少一勇將了。自折手臂,亡在目前. ——《北齊書》[編輯本段]【蘭陵王的生平】一、曖昧不明的身世 蘭陵王的父親是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的長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有,這使得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北齊書》中載:「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載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後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陳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漁陽王紹信。」兄弟六個中,史書載老五安德王的母親陳氏為「廣陽王妓也」,但尚知明確姓氏,唯有蘭陵王的母親沒有姓氏,不知是誰。由此,人們推斷,蘭陵王母親的身份和地位,恐怕連官妓都不如,很可能只是宮中一個地位卑賤、不知姓名的宮女。這樣,在講究血統門弟的士族時代,蘭陵王雖然貴為帝胄皇孫,處境卻十分尷尬。他「莫名」的身份給他帶來了巨大壓力,每天忍受別人鄙視的目光,低聲下氣地生活,可能就是他小時候的人生境遇。 二、柔美的容貌與猙獰的面具 正面蘭陵王(郭春美飾)《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類美婦人」。可見,蘭陵王的美確是不容置移、超凡脫俗的,他有著一般男子所不具備的俊美容貌。後人猜想,他的美也許正是來自於他那出身卑微的母親。如果不是母親的容貌異常驚艷,又怎能引來地位相差懸殊、貴為帝胄的父親的垂幸呢。 但是,蘭陵王的美卻給他帶來了極大苦惱。在那個地方割據、連年戰亂的歲月里,作為王公將相家的子弟,時刻都要接受戰爭的考驗。因為相貌俊美柔善,在戰場上對陣時,他經常會受到敵手的輕蔑。為此,他不得不命人製作了一些面目猙獰的「大面」,每逢出戰時,都戴在臉上,以此達到威懾敵手的目的。《舊唐書·音樂志》雲:「代面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揮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樂府雜錄》鼓架部條雲:「有代面,始自北齊。神武弟,有膽勇,善戰斗,以其顏貌無威,每入陣即著面具,後乃百戰百勝。戲者,衣紫腰金執鞭也。」唐朝崔令欽的《教坊記》說:「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為假面,臨陣著之,因為此戲,亦入歌曲。」由此可見,蘭陵王經常著猙獰假面出征並非道聽途說、無籍之談。後來,京劇中出現的「臉譜」,也許與蘭陵王的面具及舞曲《蘭陵王入陣曲》的影響不無關系。 三、驍勇善戰及威名美譽 史載,蘭陵王是北朝時期文武兼備、智勇雙全的名將。有的說他「有膽勇,善戰斗」,有的說他「勇冠三軍,百戰百勝」。這表明,他的英勇善戰絕不僅是因為戴著猙獰的面具。光靠威嚇,肯定是嚇不退敵人的,關鍵還是他自身有超越常人的戰斗本領。猙獰的面具,只是為他的神勇無敵增添了一抹傳奇的光環。蘭陵王一生參加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役。其中廣為傳頌的一次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戰」。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黃土高原的北周對北齊發動進攻,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團團圍困,北齊武成皇帝急忙調集軍隊前去解圍。在洛陽城外,北齊援軍發動了一次次進攻,都被北周軍隊擊潰,眼看就要面臨全軍覆滅的境地。這時,受命為中軍將的蘭陵王戴著「大面」,身穿鎧甲,手握利刃,率領五百精騎,奮勇殺入周軍重圍,勢如破竹,一直殺到洛陽城下。守城的北齊軍隊被困多日,不敢貿然開門,蘭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齊軍立即歡呼起來,打開城門,與城外大軍合兵一處,奮勇殺向周軍,周軍大敗。《北齊書》書載:「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又有史書記載:周軍「丟棄營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軍資器械,彌滿川澤。」正是這次大捷,使得蘭陵王威名遠揚,北齊皇帝加封他為尚書令。 蘭陵王不僅驍勇善戰、屢建戰功,而且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當時社會中廣有威名。北齊書記載:他「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作為那個混亂王朝的皇親國戚,能夠做到沒有架子、與將士同甘共苦確實難得。即使是對自己的「政敵」,他也能夠做到寬厚以待。史載,當初長恭在瀛州時,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告發他貪贓枉法,長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高長恭東山再起,引兵進攻定陽時,陽士深剛好在高長恭營中聽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長恭會借機報復殺害自己。為此,高長恭安慰他說:「吾本無此意。」可陽士深心中仍不踏實,非要央求懲罰。高長恭只好找了一個小過失,打了陽士深二十板子,好讓他安下心來。《北齊書》還記載了他一個非常「平民化」的動人細節。說一次他上朝時,跟隨他的「仆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事後高長恭竟不以為意,「無所譴罰」。由此可見,他平常對待下人,是非常寬厚仁慈的。在北齊那樣「不把人當人」、動輒砍頭殺人的瘋狂時代,他寬厚仁和的一面獨具風范,煥發著溫暖的人性光輝,不由得讓人心生敬佩。 四、最後悲慘的命運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功高蓋主,禍必降之。人生輝煌的頂點,往往可能是悲劇開始的起點。對蘭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個瘋狂得近乎變態的帝王家族。北朝自建國以來,短短二十八年間,就換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間彼此折磨,兄弟之間相互慘殺,一個比一個短命,一個比一個瘋狂。盡管蘭陵王容貌柔美、軍功顯赫,終其一生小心翼翼,想盡一切辦法避禍自保,可依然無法改變他的悲劇式宿命。 《北齊書》載:長恭「歷司州牧、青瀛二州,頗受財貨。」門口常有行賄的人進進出出,搞得老百姓說三道四。但貪人錢財的目的是什麼,不得而知。據他自己講,是為了自污其名,免遭朝廷忌恨。邙山大捷後,武成賞其功,為他買來美妾二十人,可他「唯受其一」,就是害怕太過張揚,遭人嫉妒。又載:長恭「有千金責券,臨日,盡燔之。」也就是說在他臨前,燒掉了別人所有欠他債的借據。從他待人處事、寬厚仁義的性格特徵來看,不象是一個貪財好色的人。不少史家認為高長恭是故意貪財自污,以求避禍。 《北齊書》載:及在定陽,其屬尉相願謂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貪殘?」長恭未答。相願曰:「豈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見忌,欲自穢乎?」長恭曰:「然。」相願曰:「朝廷若忌王,於此犯便當行罰,求福反以速禍。」長恭泣下,前膝請以安身術。相願曰:「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養病,別干預政事了。」生活在這樣恐怖的帝王家庭,不緊張也不行。從此,長恭每遇戰事,便稱病不出。故意「有疾不療」,以求藉此避禍。一次,江淮寇擾,兵事告急,他害怕再次拜將,竟埋怨自己:「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真是恨不得自己把自己的臉打腫冒充病人。 北齊後主高緯性格懦弱,與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有餘,殘暴稍次之,不過殺起自己的親人來,卻毫不手軟。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緯在與蘭陵王談及邙山之捷時,頗有人情味地說道「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蘭陵王聽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內心不免激動、熱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正是這句表親近、表忠心的話為他招致了殺身之禍。史載:「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因為在小心眼的後主高緯看來,家事是我高緯的,不是你高肅可以隨便說的。開始猜忌擁有兵權的蘭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國事」變成「家事」。 蘭陵王說錯話後,深感大難將至,整日惶恐不安,盡管一再低調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終是躲不過「君叫臣、臣不得不」的悲劇宿命。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肅,送來的禮物竟是一杯毒酒。蘭陵王悲憤至極,對自己的愛妃鄭氏說:「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鄭妃勸他說:「何不求見天顏?」天真的鄭妃以為可能只是兄弟之間的一場誤會,只要高肅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討回性命。而蘭陵王自己心裡明白,向後主高緯討個說法根本沒有用。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的重臣老將斛律光,不也是無辜被引誘入宮、用弓弦殘忍勒的嗎。萬念俱灰的蘭陵王,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遂將鴆酒一飲而盡,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個亂糟糟的世界。前燒掉所有債券。其時,蘭陵王僅33歲,後被安葬在都城鄴(今邯鄲臨漳縣境內)以西。重要軍事統領蘭陵王的遇害,預示著北齊王朝的行將終結。四年後,失去了軍事支柱的北齊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滅掉,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 五、流傳至今的千年古曲 也正是在「邙山大捷」中,北齊武士們持假面歌舞慶祝勝利,誕生了廣為流傳的《蘭陵王入陣曲》。後該曲定格為著假面指揮擊刺的男子獨舞。曲調悲壯渾厚,氣勢不凡,古樸悠揚,描寫了當時的壯烈場面和激越情感。 此曲誕生後,在民間流傳很快,隋朝時期,被正式列入宮庭舞曲。中唐時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為「非正聲」,下詔禁演。後漸漸褪去武曲本色,演變為「軟舞」。南宋時期又演變為樂府曲牌名,稱之《蘭陵王慢》,有越調和大石調之分。用越調演唱時,分三段,二十四拍,毛開在《樵隱筆錄》里說「至末段,聲猶激越」,還有「遺聲」可尋。而大石調演唱的《蘭陵王慢》,則分前後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雞漫志》說法,已經「殊非舊曲」了。以後,該曲在我國漸漸失傳。幸運的是,唐時傳入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保留了幾份真實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賽馬節會、七月七日的相撲節會、射箭大賽等慶祝勝利時,都要反復演奏此曲。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獨舞表演節目。日本人將其視為正統的雅樂,格外珍視,對其保留和傳承有著一套十分嚴格的「襲名」與「秘傳」制度,使得我們有幸在千年之後,還能欣賞到原汁原味、壯懷激烈的蘭陵舞曲。1986年,河北磁縣文物人員通過日本專家找回此曲。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該曲問世後的1428年,在邯鄲市文管人員馬忠理組織下,日本奈良大學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領的雅樂團在磁縣蘭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蘭陵王入陣曲》從此又得以回歸故里。 蘭陵王高肅墓位於今邯鄲市磁縣城南5公里處。墓冢高大,周圍建有透花圍牆,墓地建有碑亭。1920年,當地村民在修公路時取土時,挖出了《蘭陵王高肅碑》。碑額篆陽文四行十六字:「齊故假黃鉞右師右慰公蘭陵忠武王碑」。碑文真實記載了蘭陵王高肅的生平經歷和立碑年份。字跡雖然駁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勁、古樸,因其史料及書法藝術價值,被稱為北碑第一品。1988年,蘭陵王碑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文物。 面對蘭陵王墓前那英武的塑像及後面高大的封土,每次走到跟前,不僅讓人憶往追昔、扼腕嘆惋、浮想聯翩。一段傳奇的人生,一個混亂的年代。 英雄的悲劇也許正是那個時代的悲哀。[編輯本段]【蘭陵王的面具】 日本奈良東大寺所藏(1259年)蘭陵王的面具,不是仿照蘭陵王的面容所造。 其二舞蹈的面具也未必是蘭陵王佩戴的面具造型。 其三唐代一些舞蹈的面具是源自胡人的風俗,而且鬼怪的面具造型也往往以胡人為形象。 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一說:『《蘇莫遮》,西戎胡語也,正雲「颯遮」。此戲本出西龜茲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或作獸面,或象鬼神,假作種種面具形狀。或以泥水沾灑行人,或持絹索搭鉤,捉人為戲。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戲,七日乃止。土俗相傳,常以此法禳厭,驅趁羅剎惡鬼食啖人民之災也。《蘇莫遮》也是一種面具戲。《一切經音義》卷一曰:『……《蘇莫遮》帽,覆人面首,令諸有情,見即戲弄。』今日本所見《蘇莫遮》古歌舞圖像也是戴獸面,並有古面具遺存。[編輯本段]【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入陣曲《蘭陵王入陣曲》是起源於北齊,盛行於唐代的假面舞蹈,又稱《代面》、《大面》。此舞是表現北齊蘭陵王高長恭作戰英姿(蘭陵王指揮擊刺之容),帶有簡單情節的男子獨舞。 日本保留的大唐雅樂表演場景唐代將此舞歸入軟舞類。(唐代的伎樂舞蹈有健舞、軟舞兩大類,如健舞類的《胡旋》、《胡騰》、《劍器》、《柘枝》,軟舞類的《蘭陵王》、《鳥夜啼》等) 此舞屬宮廷燕樂東傳日本,倭人將其列屬雅樂舞蹈,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節目表演獨舞。在日本奈良寺正倉院還存有一件題款為『東寺唐古樂《羅陵王》接腰』的服裝,署年為『天平勝寶四年四月九日』,即唐代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日本不但保存了《蘭陵王入陣曲》,還保留了歷代《蘭陵王》歌舞面具64件,最早的兩件有1211年(宋代)銘文。另外,日本古畫《信息古樂圖》(約畫於12世紀,相當於北宋時期)里也繪有包括《蘭陵王》在內的一批唐代歌舞圖。 蘭陵王 作者:周邦彥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全部注釋 1.柳陰直:《東京夢華錄》載:「東都外城方圓四十餘里,城壕曰護龍河,闊十餘丈,壕之內外,皆植楊柳。」 2.隋堤:隋煬帝開鑿通濟渠,沿河築堤種柳,後人稱為隋堤。通濟渠有一段和汴京城外三里的汴河相重,故其在汴河故道者,又稱汴堤。 3.曾見幾番:考周邦彥生平,周邦彥三別京華,第一次是元佑二年(1087)自太學正出為廬州教授,第二次是政和二年(1112)以奉直大夫直龍圖閣知隆德軍府並管勾學事,第三次便是這次自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出知真定府。故雲曾見幾番。 4.行色:送行場面的種種情景。 5.故國:這里指故鄉。京華倦客:作者自指。 6.長亭:古代設在大路邊供行人休息的亭舍,也常用作餞別的處所。 7.「應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別的說法。 8.榆火:《論語》「鑽燧改火」句注引馬融曰:《周書·月令》有改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一年之中,鑽火各異木,故曰改火。寒食:冬至後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節期禁火,節後另取新火。唐宋時朝廷於清明日取榆柳之火賜朝中百官。 9.別浦:徐堅《初學記》:「大水有小口別通曰浦。」此指行人離別的河岸。 10.津堠:津,渡口。堠:守望兼記里數的土堡,五里一堠,十里二堠,亦稱單堠、雙堠。 11. 聞笛:化用李白《洛陽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今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賞析】 詞題為「柳」,實借柳發端,寫客中送客之離愁。上片由柳陰、柳絲、柳絮,引出折柳送別之人。「誰識京華倦客」,一句道出「斯人獨憔悴」之慨,折柳之多,見出送客之頻、宦遊之倦,離愁之濃。為下文鋪墊、渲染。中片進入此番送別鋪敘。蹤跡、哀弦、離席,著「舊」、「又」字,表明旅食京華、別愁殊多。接一「愁」字,水到渠成,所愁當為船快、路遙、人遠。「回頭」猶轉眼,「望人在天北」,寫居者佇立碼頭凝神痴望,形神在目。下片寫漸遠之後凄惻情懷。開頭五字兩頓,可知心情凄切至極。「漸別浦」二句實寫船行孤寂,時間又漸近黃昏,於是又情不自禁地回憶起往昔與她相聚的歡樂,是樂景寫哀,最後以「淚暗滴」收束愁緒。全詞分往昔、她我、送留、想像與現實反復套疊,敘事抒情縈回曲折,而京華倦客之行為心緒一貫到底。離愁分量筆筆刻寫入骨。宋人載西樓南瓦盛傳此曲,「謂之渭城三疊」,不為無因。 《蘭陵王·柳》是一首送別詞,名為詠柳,實寫別情,其中還寄託了作者官場失意與身世飄零的喟嘆。這首詞共130個字,分成三片,層次很多,如果沒有駕馭長調的才能,如果沒有把零絲碎線織成錦綉的深功,對這樣的長調是無法展開鋪敘的,也無法融鑄成統一的藝術整體。周邦彥正是在這些方面顯示出他的藝術才能和純熟的技巧。第一片是詠柳。「拂柳飄綿送行色」,是全詞的關鍵句。它從詠柳轉向別情,既交待了詠柳的原因,又交待了這首詞的主旨是「送行」。第二片寫餞行。這一片可分兩層:前四句是「送」,寫的是餞別的場面;後四句是「行」,寫的是特別的情景。第三片寫別恨。先總提一筆:「凄惻,恨堆積」。它對上是總結,對下是提示。下面接著從景、情兩方面分別加以補充。「漸別浦縈回」三句是寫景,「念月榭攜手」五句是抒情。 周邦彥發揚了柳永以來創制長調的藝術手法,不僅能層層鋪敘,始終不懈,一筆到底,而且還致力於結構的嚴整與富有變化,呈現出一種回環曲折、前後呼應、疏密相間和不即不離的特點。[編輯本段]宋詞《蘭陵王》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原序】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夢有人以石研屏見餉者。其色如玉,光潤可愛。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狀。雲:「湘潭裡中有張其姓者,多力善斗,號張難敵。一日,與人搏,偶敗,忿赴河而。居三日,其家人來視之,浮水上,則牛耳。自後並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輒不利。」夢中異之,為作詩數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憤變化異物等事,覺而忘其言。後三日,賦詞以識其異。) 恨之極。恨極銷磨不得。萇弘事,人道後來,其血三年化為碧。鄭人緩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夢,沈痛化余,秋柏之間既為實。 相思重相憶。被怨結中腸,潛動精魄。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變,後期長絕。君看啟母憤所激。又俄傾為石。難敵。最多力。甚一忿沈淵,精氣為物。依然困鬥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尋思人間,只合化,夢中蝶。 [編輯本段]電視劇人物:蘭陵王 《終極一家》蘭陵王 辰亦儒飾 19歲,原為葉赫那啦家之聖戰禁衛軍統領,後與夏天盡釋前嫌結為兄弟。 原本為葉赫那啦家聖戰禁衛軍最強的殺手統領,是效忠葉赫那啦家的暗殺部隊,也是集葉赫那啦家所有奇能異術之精華於一身的超人,可以說是葉赫那啦家最強大的「殺戮武器」。 超能力: 蘭陵王的武器:攔靈斬,它是屬於靈界的兵器。而蘭陵王最厲害的招式就是弅劍大法,此法可將使用者所有異能全數集中於劍身產生超強電能,但這股強大的電能也會令使用者不勝負荷,有如置身地獄般痛苦,是種讓敵我同歸於盡的瘋狂招式。

⑶ 欲之輪回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欲之輪回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欲之輪回 始
原來,有因必有果,冤怨輪回,終究抵不過這山間,花開花落,原來這一切,冥冥中自有安排。

當梧桐樹的葉子差不多都已掉了的時候,秋天的腳步差不多也已漸漸走遠了。在這樣的季節交替的時節,討厭的流感病毒開始侵蝕我的鼻子、喉嚨、氣管甚至連胃也隱隱作痛起來,幾個禮拜也許更長的時間里,呼吸變得如此艱難,而感冒葯總是起不到任何作用。或許,就像許多事情一樣,這是一個過程,有開始,有發展,然後才會結束。
01
月亮已經升起來了,天色還沒有黑盡,月亮像一張透明的薄紙,是那樣的圓;那些燈光好像琥珀,沉香色的溫情千年如斯。
各路賓客端著各種顏色的酒從人群中穿過,頻頻微笑著與人打招呼。
「是嗎?」沈寒玉輕聲問著身旁的張忠赫。
「是,會長。」
會場里許多白頭發,花白頭發,黑頭發,黃頭發,但穿著西裝與晚禮服的男女們正在熱情的交談著。
一道長長的黑影出現在拐角處,越變越長,一個身著白色西裝的人出現在視Ye里,使寧靜的角……
有問題再找我

⑷ 趙啟赫照片

張君赫 張晨赫 張敏赫 張敬赫 張明赫 張科赫 張釗赫 張寧赫 張濤赫 張國赫 張忠赫 張胤赫 張贏赫 張啟赫 張宏赫 張允赫 張傑赫 張榮赫 張恭赫

⑸ 請問蘭陵王高長恭是誰

蘭陵王名高長恭(公元541年- 573年),又名高孝瓘,驍勇善戰。他前後因各項戰功被封為巨鹿郡、長樂郡、樂平郡、高陽郡等郡公。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很快敵人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以此為題材的作品有詩詞、電影、書籍和游戲。
目錄[隱藏]
[編輯本段]歷史人物簡介
蘭陵武王高肅,南北朝北齊王室,一名孝瓘,字長恭,文襄第四子也。累遷並州刺史。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歷司州牧、青瀛二州,頗受財貨。後為太尉。與段韶討柏谷,又攻定陽。韶病,長恭總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 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又名《大面》 護因慈母歸來,頗感齊惠,擬與齊互結和約。偏突厥木桿可汗遣使至周,謂已調集各部精兵,如約攻齊,護不禁躊躇,意欲拒絕外使,轉恐前後失信,有傷突厥感情,況母已歸家,無容他慮,還是聯絡突厥,免滋邊患。乃表請東征,召集內外兵眾,共得二十萬人。周主邕禡祭太廟,親授護鈇鉞,許令便宜行事,且自沙苑勞軍,執卮餞護,護拜命乃行。到了潼關,命柱國尉遲迥為先鋒,進趨洛陽。大將軍權景宣,率山南兵出豫州,少師楊檦出軹關。護連營徐進,行抵弘農,再遣雍州牧齊公憲,宇文泰第五子。同州刺史達奚武,涇州總管王雄,屯營邙山,策應前軍。 蘭陵王 舞樂像(日本甘日市往宮島渡口)楊檦恃勇輕戰,既出軹關,獨引兵深入,又不設備,不料齊太尉婁睿,帶引輕騎,前來掩擊,檦倉猝遇敵,行伍錯亂,被齊兵殺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檦逃生無路,沒奈何解甲降齊。三路中去了一路。權景宣一路人馬,卻還驍勁,拔豫州,陷永州,收降兩州刺史王士良、蕭世怡,送往長安,另使開府郭彥守豫州,謝徹守永州。尉遲迥進圍洛陽,三旬不克,周統帥宇文護,使塹斷河陽要路,截齊援兵,然後同攻洛陽。諸將多輕率無謀,還道齊兵必不敢出,但遙張斥堠,虛聲堵御。齊遣蘭陵王長恭,原名孝瓘,系高澄第五子。大將軍斛律光,往援洛陽,兩人聞周兵勢盛,未敢遽進,洛陽又遣人告急齊廷。時齊太師段韶出為並州刺史,由齊主湛召入問計。韶答道:「周雖與突厥連兵,兩面夾攻,但北虜狡猾,待勝後進,雖來侵邊,實等疥癬,今西鄰窺逼,實是腹心大病,臣願奉詔南行,一決勝負。」知己知彼,究竟還推段婆。湛喜語道:「朕意亦是如此。」乃令韶督精騎一千,出發晉陽,自率衛兵為後應,亦從晉陽啟行,韶在途五日,濟河南下,適連日陰霧,周軍無從探悉,韶竟與諸將上登邙阪,窺察周軍形勢,進至太和谷,與周軍相遇,韶即令馳告高長恭、斛律光兩軍,會師對敵。長恭與光,立即應召,韶為左軍,光為右軍,長恭為中軍,整甲以待。周人不意齊兵猝至,望見陣勢嚴整,並皆惶駭。韶語周人道:「汝宇文護方得母歸,何故遽來為寇?」周人無言可答,但強詞奪理道:「天遣我來,何必多問!」韶又道:「天道賞善罰惡,遣汝至此,明明降罰,汝等都想來送死了!」這是理直氣壯之談。周軍前隊統是步卒,遂踴躍上山,來戰齊兵。韶且戰且走,引至深谷,始命各軍下馬奮擊,周軍銳氣已衰,霎時瓦解,或墜崖,或投溪,傷斃無數,余眾俱遁。蘭陵王長恭領五百騎士,突入洛陽城下圍柵,仰呼守卒,城上人未識為誰,不免疑詰。迨經長恭免胄相示,乃相率鼓舞,縋下弓弩手數百名,接應長恭,周將尉延迥無心戀戰,便撤圍遁去,委棄營幕申仗,自邙山至谷水,沿途三十里間,累累不絕。獨周、雍州牧齊公憲,及達奚武、王雄等,尚勒兵拒戰。雄馳馬挺槊,沖入斛律光陣中,光見他來勢兇猛,回頭急走,趨出陣後,落荒竄去,身邊只剩一箭,隨行只餘一奴,那王雄卻緊緊追來,相距不過數丈,光情急智生,把馬一捺,略略停住,暗地裡取弓搭箭,返身射去。可巧雄槊近身,不過丈許。雄大聲道:「我惜爾不殺,當擒爾去見天子!」語未說完,箭已中額,深入腦中,雄不禁暴痛,伏抱馬首,奔回營中。莽夫易致憤事。光幸得免害,當然不去追趕,也縱馬歸營。天色已暮,兩下里俱各收軍。周將齊公憲部署兵士,擬至明晨再戰,偏王雄負傷過重,當夜身死。軍中越加洶懼,賴憲親往巡撫,才得少安。達奚武入營語憲道:「洛陽軍散,人情震恐,若非乘夜速還,明日且欲歸不得了!」憲尚覺遲疑,武復說道:「武在軍日久,備悉艱難,公少未更事,豈可把數營士卒,委身虎口么?」憲乃依議,潛令各營夤夜啟程,向西奔還。權景宣得洛陽敗報,亦將豫州棄去,馳入關中。及齊主湛至洛陽,早已狼煙凈掃,洛水無塵。湛很是欣慰,進段韶為太宰。斛律光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余將俱照律敘功。惟尚恐突厥入塞,亟還鄴都。嗣接得北方邊報,謂突厥亦已退軍,更覺得心安體泰,又好酗酒漁色了。 蘭陵王墓(河北省邯鄲轄縣劉庄村東)齊主緯喪師失地,毫不知愁,反陰忌蘭陵王長恭,有意加害。長恭自邙山得勝,威名頗盛,見七十三回。武士相率歌謠,編成《蘭陵王入陣曲》,傳達中外。齊主緯嘗語長恭道:「入陣太深,究系危險,一或失利,悔將無及。」長恭答道:「家事相關,不得不然。」齊主聞得家事二字,幾乎失色,因令出鎮定陽。長恭頗受貨賂,致失民心,屬尉相願進言道:「王既受朝寄,奈何如此貪財!」長恭不答,願又道:「大約因邙山大捷,恐功高遭忌,乃欲藉此自穢么?」長恭才答一是字。願嘆道:「朝廷忌王,必求王短,王若貪殘,加罰有名,求福反恐速禍了!」是極。長恭泣下道:「君將如何教我?」願復道:「王何不託疾還第,勿預時事!」上策莫逾於此。長恭頷首稱善,但一時總未甘恬退,遂致蹉跎過去。至江淮鏖兵,長恭恐復為將帥,喟然太息道:「我去年面腫,今何不復發呢?」自是佯稱有疾,嘗不視事。齊主緯察知有詐,竟遣使賜鴆,逼令自殺。長恭泣白妻鄭妃道:「我有何罪,乃遭鴆死?」妃亦泣答道:「何不往覲天顏?」長恭道:「天顏豈可再見?」遂飲鴆而死。齊主聞長恭自盡,很是喜慰,但表面上還想掩飾,追贈長恭為太尉。長恭一死,親王中又少一勇將了。自折手臂,亡在目前. ——《北齊書》
[編輯本段]【蘭陵王的生平】

一、曖昧不明的身世
蘭陵王的父親是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的長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有,這使得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北齊書》中載:「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載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後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陳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漁陽王紹信。」兄弟六個中,史書載老五安德王的母親陳氏為「廣陽王妓也」,但尚知明確姓氏,唯有蘭陵王的母親沒有姓氏,不知是誰。由此,人們推斷,蘭陵王母親的身份和地位,恐怕連官妓都不如,很可能只是宮中一個地位卑賤、不知姓名的宮女。這樣,在講究血統門弟的士族時代,蘭陵王雖然貴為帝胄皇孫,處境卻十分尷尬。他「莫名」的身份給他帶來了巨大壓力,每天忍受別人鄙視的目光,低聲下氣地生活,可能就是他小時候的人生境遇。
二、柔美的容貌與猙獰的面具
正面蘭陵王(郭春美飾)《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類美婦人」。可見,蘭陵王的美確是不容置移、超凡脫俗的,他有著一般男子所不具備的俊美容貌。後人猜想,他的美也許正是來自於他那出身卑微的母親。如果不是母親的容貌異常驚艷,又怎能引來地位相差懸殊、貴為帝胄的父親的垂幸呢。 但是,蘭陵王的美卻給他帶來了極大苦惱。在那個地方割據、連年戰亂的歲月里,作為王公將相家的子弟,時刻都要接受戰爭的考驗。因為相貌俊美柔善,在戰場上對陣時,他經常會受到敵手的輕蔑。為此,他不得不命人製作了一些面目猙獰的「大面」,每逢出戰時,都戴在臉上,以此達到威懾敵手的目的。《舊唐書·音樂志》雲:「代面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揮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樂府雜錄》鼓架部條雲:「有代面,始自北齊。神武弟,有膽勇,善戰斗,以其顏貌無威,每入陣即著面具,後乃百戰百勝。戲者,衣紫腰金執鞭也。」唐朝崔令欽的《教坊記》說:「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為假面,臨陣著之,因為此戲,亦入歌曲。」由此可見,蘭陵王經常著猙獰假面出征並非道聽途說、無籍之談。後來,京劇中出現的「臉譜」,也許與蘭陵王的面具及舞曲《蘭陵王入陣曲》的影響不無關系。
三、驍勇善戰及威名美譽
史載,蘭陵王是北朝時期文武兼備、智勇雙全的名將。有的說他「有膽勇,善戰斗」,有的說他「勇冠三軍,百戰百勝」。這表明,他的英勇善戰絕不僅是因為戴著猙獰的面具。光靠威嚇,肯定是嚇不退敵人的,關鍵還是他自身有超越常人的戰斗本領。猙獰的面具,只是為他的神勇無敵增添了一抹傳奇的光環。蘭陵王一生參加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役。其中廣為傳頌的一次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戰」。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黃土高原的北周對北齊發動進攻,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團團圍困,北齊武成皇帝急忙調集軍隊前去解圍。在洛陽城外,北齊援軍發動了一次次進攻,都被北周軍隊擊潰,眼看就要面臨全軍覆滅的境地。這時,受命為中軍將的蘭陵王戴著「大面」,身穿鎧甲,手握利刃,率領五百精騎,奮勇殺入周軍重圍,勢如破竹,一直殺到洛陽城下。守城的北齊軍隊被困多日,不敢貿然開門,蘭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齊軍立即歡呼起來,打開城門,與城外大軍合兵一處,奮勇殺向周軍,周軍大敗。《北齊書》書載:「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又有史書記載:周軍「丟棄營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軍資器械,彌滿川澤。」正是這次大捷,使得蘭陵王威名遠揚,北齊皇帝加封他為尚書令。 蘭陵王不僅驍勇善戰、屢建戰功,而且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當時社會中廣有威名。北齊書記載:他「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作為那個混亂王朝的皇親國戚,能夠做到沒有架子、與將士同甘共苦確實難得。即使是對自己的「政敵」,他也能夠做到寬厚以待。史載,當初長恭在瀛州時,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告發他貪贓枉法,長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高長恭東山再起,引兵進攻定陽時,陽士深剛好在高長恭營中聽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長恭會借機報復殺害自己。為此,高長恭安慰他說:「吾本無此意。」可陽士深心中仍不踏實,非要央求懲罰。高長恭只好找了一個小過失,打了陽士深二十板子,好讓他安下心來。《北齊書》還記載了他一個非常「平民化」的動人細節。說一次他上朝時,跟隨他的「仆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事後高長恭竟不以為意,「無所譴罰」。由此可見,他平常對待下人,是非常寬厚仁慈的。在北齊那樣「不把人當人」、動輒砍頭殺人的瘋狂時代,他寬厚仁和的一面獨具風范,煥發著溫暖的人性光輝,不由得讓人心生敬佩。
四、最後悲慘的命運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功高蓋主,禍必降之。人生輝煌的頂點,往往可能是悲劇開始的起點。對蘭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個瘋狂得近乎變態的帝王家族。北朝自建國以來,短短二十八年間,就換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間彼此折磨,兄弟之間相互慘殺,一個比一個短命,一個比一個瘋狂。盡管蘭陵王容貌柔美、軍功顯赫,終其一生小心翼翼,想盡一切辦法避禍自保,可依然無法改變他的悲劇式宿命。 《北齊書》載:長恭「歷司州牧、青瀛二州,頗受財貨。」門口常有行賄的人進進出出,搞得老百姓說三道四。但貪人錢財的目的是什麼,不得而知。據他自己講,是為了自污其名,免遭朝廷忌恨。邙山大捷後,武成賞其功,為他買來美妾二十人,可他「唯受其一」,就是害怕太過張揚,遭人嫉妒。又載:長恭「有千金責券,臨死日,盡燔之。」也就是說在他臨死前,燒掉了別人所有欠他債的借據。從他待人處事、寬厚仁義的性格特徵來看,不象是一個貪財好色的人。不少史家認為高長恭是故意貪財自污,以求避禍。 《北齊書》載:及在定陽,其屬尉相願謂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貪殘?」長恭未答。相願曰:「豈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見忌,欲自穢乎?」長恭曰:「然。」相願曰:「朝廷若忌王,於此犯便當行罰,求福反以速禍。」長恭泣下,前膝請以安身術。相願曰:「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養病,別干預政事了。」生活在這樣恐怖的帝王家庭,不緊張也不行。從此,長恭每遇戰事,便稱病不出。故意「有疾不療」,以求藉此避禍。一次,江淮寇擾,兵事告急,他害怕再次拜將,竟埋怨自己:「我去年面腫,今何不發。」真是恨不得自己把自己的臉打腫冒充病人。 北齊後主高緯性格懦弱,與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有餘,殘暴稍次之,不過殺起自己的親人來,卻毫不手軟。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緯在與蘭陵王談及邙山之捷時,頗有人情味地說道「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蘭陵王聽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內心不免激動、熱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正是這句表親近、表忠心的話為他招致了殺身之禍。史載:「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因為在小心眼的後主高緯看來,家事是我高緯的,不是你高肅可以隨便說的。開始猜忌擁有兵權的蘭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國事」變成「家事」。 蘭陵王說錯話後,深感大難將至,整日惶恐不安,盡管一再低調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終是躲不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劇宿命。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肅,送來的禮物竟是一杯毒酒。蘭陵王悲憤至極,對自己的愛妃鄭氏說:「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鄭妃勸他說:「何不求見天顏?」天真的鄭妃以為可能只是兄弟之間的一場誤會,只要高肅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討回性命。而蘭陵王自己心裡明白,向後主高緯討個說法根本沒有用。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將斛律光,不也是無辜被引誘入宮、用弓弦殘忍勒死的嗎。萬念俱灰的蘭陵王,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遂將鴆酒一飲而盡,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個亂糟糟的世界。死前燒掉所有債券。其時,蘭陵王僅33歲,死後被安葬在都城鄴(今邯鄲臨漳縣境內)以西。重要軍事統領蘭陵王的遇害,預示著北齊王朝的行將終結。四年後,失去了軍事支柱的北齊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滅掉,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
五、流傳至今的千年古曲
也正是在「邙山大捷」中,北齊武士們持假面歌舞慶祝勝利,誕生了廣為流傳的《蘭陵王入陣曲》。後該曲定格為著假面指揮擊刺的男子獨舞。曲調悲壯渾厚,氣勢不凡,古樸悠揚,描寫了當時的壯烈場面和激越情感。 此曲誕生後,在民間流傳很快,隋朝時期,被正式列入宮庭舞曲。中唐時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為「非正聲」,下詔禁演。後漸漸褪去武曲本色,演變為「軟舞」。南宋時期又演變為樂府曲牌名,稱之《蘭陵王慢》,有越調和大石調之分。用越調演唱時,分三段,二十四拍,毛開在《樵隱筆錄》里說「至末段,聲猶激越」,還有「遺聲」可尋。而大石調演唱的《蘭陵王慢》,則分前後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雞漫志》說法,已經「殊非舊曲」了。以後,該曲在我國漸漸失傳。幸運的是,唐時傳入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保留了幾份真實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賽馬節會、七月七日的相撲節會、射箭大賽等慶祝勝利時,都要反復演奏此曲。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獨舞表演節目。日本人將其視為正統的雅樂,格外珍視,對其保留和傳承有著一套十分嚴格的「襲名」與「秘傳」制度,使得我們有幸在千年之後,還能欣賞到原汁原味、壯懷激烈的蘭陵舞曲。1986年,河北磁縣文物人員通過日本專家找回此曲。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該曲問世後的1428年,在邯鄲市文管人員馬忠理組織下,日本奈良大學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領的雅樂團在磁縣蘭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蘭陵王入陣曲》從此又得以回歸故里。 蘭陵王高肅墓位於今邯鄲市磁縣城南5公里處。墓冢高大,周圍建有透花圍牆,墓地建有碑亭。1920年,當地村民在修公路時取土時,挖出了《蘭陵王高肅碑》。碑額篆陽文四行十六字:「齊故假黃鉞右師右慰公蘭陵忠武王碑」。碑文真實記載了蘭陵王高肅的生平經歷和立碑年份。字跡雖然駁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勁、古樸,因其史料及書法藝術價值,被稱為北碑第一品。1988年,蘭陵王碑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文物。 面對蘭陵王墓前那英武的塑像及後面高大的封土,每次走到跟前,不僅讓人憶往追昔、扼腕嘆惋、浮想聯翩。一段傳奇的人生,一個混亂的年代。 英雄的悲劇也許正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編輯本段]【蘭陵王的面具】
日本奈良東大寺所藏(1259年)蘭陵王的面具,不是仿照蘭陵王的面容所造。 其二舞蹈的面具也未必是蘭陵王佩戴的面具造型。 其三唐代一些舞蹈的面具是源自胡人的風俗,而且鬼怪的面具造型也往往以胡人為形象。 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一說:『《蘇莫遮》,西戎胡語也,正雲「颯?遮」。此戲本出西龜茲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或作獸面,或象鬼神,假作種種面具形狀。或以泥水沾灑行人,或持絹索搭鉤,捉人為戲。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戲,七日乃止。土俗相傳,常以此法禳厭,驅趁羅剎惡鬼食啖人民之災也。《蘇莫遮》也是一種面具戲。《一切經音義》卷一曰:『……《蘇莫遮》帽,覆人面首,令諸有情,見即戲弄。』今日本所見《蘇莫遮》古歌舞圖像也是戴獸面,並有古面具遺存。
[編輯本段]【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入陣曲《蘭陵王入陣曲》是起源於北齊,盛行於唐代的假面舞蹈,又稱《代面》、《大面》。此舞是表現北齊蘭陵王高長恭作戰英姿(蘭陵王指揮擊刺之容),帶有簡單情節的男子獨舞。 日本保留的大唐雅樂表演場景唐代將此舞歸入軟舞類。(唐代的伎樂舞蹈有健舞、軟舞兩大類,如健舞類的《胡旋》、《胡騰》、《劍器》、《柘枝》,軟舞類的《蘭陵王》、《鳥夜啼》等) 此舞屬宮廷燕樂東傳日本,倭人將其列屬雅樂舞蹈,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節目表演獨舞。在日本奈良寺正倉院還存有一件題款為『東寺唐古樂《羅陵王》接腰』的服裝,署年為『天平勝寶四年四月九日』,即唐代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日本不但保存了《蘭陵王入陣曲》,還保留了歷代《蘭陵王》歌舞面具64件,最早的兩件有1211年(宋代)銘文。另外,日本古畫《信息古樂圖》(約畫於12世紀,相當於北宋時期)里也繪有包括《蘭陵王》在內的一批唐代歌舞圖。

蘭陵王 作者:周邦彥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全部注釋 1.柳陰直:《東京夢華錄》載:「東都外城方圓四十餘里,城壕曰護龍河,闊十餘丈,壕之內外,皆植楊柳。」 2.隋堤:隋煬帝開鑿通濟渠,沿河築堤種柳,後人稱為隋堤。通濟渠有一段和汴京城外三里的汴河相重,故其在汴河故道者,又稱汴堤。 3.曾見幾番:考周邦彥生平,周邦彥三別京華,第一次是元佑二年(1087)自太學正出為廬州教授,第二次是政和二年(1112)以奉直大夫直龍圖閣知隆德軍府並管勾學事,第三次便是這次自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出知真定府。故雲曾見幾番。 4.行色:送行場面的種種情景。 5.故國:這里指故鄉。京華倦客:作者自指。 6.長亭:古代設在大路邊供行人休息的亭舍,也常用作餞別的處所。 7.「應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別的說法。 8.榆火:《論語》「鑽燧改火」句注引馬融曰:《周書·月令》有改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一年之中,鑽火各異木,故曰改火。寒食:冬至後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節期禁火,節後另取新火。唐宋時朝廷於清明日取榆柳之火賜朝中百官。 9.別浦:徐堅《初學記》:「大水有小口別通曰浦。」此指行人離別的河岸。 10.津堠:津,渡口。堠:守望兼記里數的土堡,五里一堠,十里二堠,亦稱單堠、雙堠。 11. 聞笛:化用李白《洛陽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今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賞析】
詞題為「柳」,實借柳發端,寫客中送客之離愁。上片由柳陰、柳絲、柳絮,引出折柳送別之人。「誰識京華倦客」,一句道出「斯人獨憔悴」之慨,折柳之多,見出送客之頻、宦遊之倦,離愁之濃。為下文鋪墊、渲染。中片進入此番送別鋪敘。蹤跡、哀弦、離席,著「舊」、「又」字,表明旅食京華、別愁殊多。接一「愁」字,水到渠成,所愁當為船快、路遙、人遠。「回頭」猶轉眼,「望人在天北」,寫居者佇立碼頭凝神痴望,形神在目。下片寫漸遠之後凄惻情懷。開頭五字兩頓,可知心情凄切至極。「漸別浦」二句實寫船行孤寂,時間又漸近黃昏,於是又情不自禁地回憶起往昔與她相聚的歡樂,是樂景寫哀,最後以「淚暗滴」收束愁緒。全詞分往昔、她我、送留、想像與現實反復套疊,敘事抒情縈回曲折,而京華倦客之行為心緒一貫到底。離愁分量筆筆刻寫入骨。宋人載西樓南瓦盛傳此曲,「謂之渭城三疊」,不為無因。 《蘭陵王·柳》是一首送別詞,名為詠柳,實寫別情,其中還寄託了作者官場失意與身世飄零的喟嘆。這首詞共130個字,分成三片,層次很多,如果沒有駕馭長調的才能,如果沒有把零絲碎線織成錦綉的深功,對這樣的長調是無法展開鋪敘的,也無法融鑄成統一的藝術整體。周邦彥正是在這些方面顯示出他的藝術才能和純熟的技巧。第一片是詠柳。「拂柳飄綿送行色」,是全詞的關鍵句。它從詠柳轉向別情,既交待了詠柳的原因,又交待了這首詞的主旨是「送行」。第二片寫餞行。這一片可分兩層:前四句是「送」,寫的是餞別的場面;後四句是「行」,寫的是特別的情景。第三片寫別恨。先總提一筆:「凄惻,恨堆積」。它對上是總結,對下是提示。下面接著從景、情兩方面分別加以補充。「漸別浦縈回」三句是寫景,「念月榭攜手」五句是抒情。 周邦彥發揚了柳永以來創制長調的藝術手法,不僅能層層鋪敘,始終不懈,一筆到底,而且還致力於結構的嚴整與富有變化,呈現出一種回環曲折、前後呼應、疏密相間和不即不離的特點。
[編輯本段]宋詞《蘭陵王》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原序】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夢有人以石研屏見餉者。其色如玉,光潤可愛。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狀。雲:「湘潭裡中有張其姓者,多力善斗,號張難敵。一日,與人搏,偶敗,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來視之,浮水上,則牛耳。自後並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輒不利。」夢中異之,為作詩數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憤變化異物等事,覺而忘其言。後三日,賦詞以識其異。) 恨之極。恨極銷磨不得。萇弘事,人道後來,其血三年化為碧。鄭人緩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夢,沈痛化余,秋柏之間既為實。 相思重相憶。被怨結中腸,潛動精魄。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變,後期長絕。君看啟母憤所激。又俄傾為石。難敵。最多力。甚一忿沈淵,精氣為物。依然困鬥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尋思人間,只合化,夢中蝶。

[編輯本段]電視劇人物:蘭陵王
《終極一家》蘭陵王 辰亦儒飾 19歲,原為葉赫那啦家之聖戰禁衛軍統領,後與夏天盡釋前嫌結為兄弟。 原本為葉赫那啦家聖戰禁衛軍最強的殺手統領,是效忠葉赫那啦家的暗殺部隊,也是集葉赫那啦家所有奇能異術之精華於一身的超人,可以說是葉赫那啦家最強大的「殺戮武器」。 超能力: 蘭陵王的武器:攔靈斬,它是屬於靈界的兵器。而蘭陵王最厲害的招式就是弅劍大法,此法可將使用者所有異能全數集中於劍身產生超強電能,但這股強大的電能也會令使用者不勝負荷,有如置身地獄般痛苦,是種讓敵我同歸於盡的瘋狂招式。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