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縣宣傳片
⑴ 抖音裡面為什麼看不到山東冠縣被人頂替上大學的那個視頻了
很有可能是刪除了,作者給刪除了,或者說影響不好,給撤銷了,但是可以在其他的平台找相關的視頻。
⑵ 冠縣學區怎麼劃的片
冠縣學區怎麼劃的片就按照你居住的小區靠近哪個學校這樣來劃分的。
⑶ 冠縣哪裡婚紗寫真拍的好
冠縣拍攝婚紗照的地方蠻多的,不過每家的風格都不同,算是各有各自的特色回,樓主可以多選擇幾家進行一個對答比。然後根據自己心裡所想的最後決定拍攝什麼風格。
拍婚紗是技術服務,太便宜的話肯定技術好不到哪裡。如果只是應付婚禮下,當然越便宜越好。 如果對照片質量有一定要求,那建議找工作室拍照吧。
⑷ 冠縣農村出殯儀式視頻
家人,最好是孩子,或者孫子,
⑸ 我的家鄉作文400字一冠縣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鎮,那裡風景優美,綠樹成陰.
春天,樹枝抽出了嫩綠的枝條,小草懶洋洋地睜開眼,花兒們也紛紛盛開了,紅的、藍的、黃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兒們發出陣陣醉人的芳香,引來一大群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象可真美!
夏天到了,樹葉更綠了,還去河裡摸魚,那一棵棵樹像一些戰士一般.花兒們也更加芬芳誘人.荷花也開了,荷葉是綠的,荷花是淡粉紅的,真美啊!我們小孩子最喜歡到荷塘采蓮藕吃,一條條魚在水中成群結隊地游來游去,一被我們捉上來,就「活蹦亂跳」,看它乞求的樣子,真可憐!
秋天,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又排成一字形.天空湛藍湛藍的,天空下是一片金黃的景象,麥子是黃的,樹葉也是黃的,一片一片的樹葉離開大樹媽媽的懷抱,獨自一人「旅行」.農民伯伯在這個季節可樂了,也很忙,因為他們辛勤的汗水培育的麥子成熟了,他們都忙著割麥子呢!
冬天來到了,一顆顆雪花從天上飄落到地上,整個世界一片潔白,雪花是花狀的,白白的,一捏在手中就融化成晶瑩的小水珠了.
我的家鄉真美麗,我愛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
我愛我那充滿歡聲笑語的家鄉.
春天,柳樹姐姐脫掉了白連衣裙,換上了綠婚裝.調皮的小草弟弟探出了小腦袋,小花妹妹露出了潔白的面頰.農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耘、播種.我們小孩子在草坪上玩耍.小鳥彷彿被吸引住了,也放聲歌唱.在那美麗的鄉村裡留下了美好的回聲.
夏天,溪水嘩嘩的流著.我們小孩子在河邊玩耍嬉戲.大人們在樹陰下談天說地.知了在叫著,好象在說:「熱死了熱死了!」小鳥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愉快飛翔.在那美麗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秋天,楓樹姐姐飄落著紅葉,彷彿在迎接豐收的一年.小花准備去和它的哥哥姐姐們告別了.農民伯伯在希望的田野上,收獲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在幫助農民伯伯幹活兒.小鳥成群結隊地在和這里的一切告別.在那充滿歡笑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告別聲.
冬天,大雪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我們在小路上愉快地玩耍.所有的植物都屈服了,只有那冬青樹在風雪中傲然屹立.動物們大多都冬眠了.在這僻靜的冬天裡,留下了冬姐姐的足跡.
⑹ 魯西北地委舊址的冠縣簡介
冠縣,有著豐厚的歷來史積淀和獨特源的文化遺存。這里自古崇文尚武,悲歌壯士俱多,近代更是出將入相,不乏叱吒風雲之舉。特別是從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中國共產黨的星星之火在這里點燃,至今已走過了80 年的光輝歷程。在這塊血火交織的大地上,刀光劍影、腥風血雨譜寫了民主革命時期的不朽壯歌;在這片廣闊而貧瘠的黃土故道,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主旋律凝鑄了新中國成立後發展前進的燦爛和輝煌。革命戰爭年代,中共冠縣黨史陳列館曾是中共魯西特委、魯西北地委、冀魯豫七地委、冀南一地委所在地。在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中,它像魯西北的一座燈塔,指引著廣大人民群眾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幾屆黨的地區委員會在這里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⑺ 關於《家鄉的美》的作文(寫冠縣的.)
我的家鄉在梓潼,這里依山傍水,有歷史悠久的古建築,有先輩的遺跡,還有蒼翠的古柏林和孕育梓潼人民的潼江河。
梓潼是文昌帝君的故鄉,歷史上素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而這里就是文昌帝君的根和靈魂。外來的遊客到了這里,都會去著名的「文昌祖庭」看一看;我們梓潼還是赫赫有名的「兩彈城」呢!「兩彈」就是氫彈和原子彈,這里就是成功研製它們的搖籃,偉大的核物理學家——鄧稼先曾在這里辛勤耕耘,為我國避免遭受核大國的欺詐和填補我國核空白,作出了矚目的貢獻;梓潼的長卿山上的「司馬相如讀書台」,就是當年司馬相如讀書的地方,這里至今還香煙繚繞,那是莘莘學子們對司馬相如當年在這里刻苦攻讀的無限敬仰……
梓潼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跡,還有秀麗的風景。
就說蒼翠的古柏林吧,七曲山上的古柏林被譽為「天然氧吧」,因為柏樹林里的空氣優良,是養病的好地方。「千里翠雲廊」,是我們梓潼的驕傲,它是全中國最大的純古柏林。站在柏樹林里,呼吸清新的空氣,放眼望去,一片綠色,宛若一塊美麗的綠綢緞。
再來看看孕育我們梓潼人民的潼江河吧。它雖是一條河流,可在我的眼裡,它已經具有了磅礴的氣勢:用青石砌成的蜿蜒河堤,雄偉高大的攔河閘壩和凌空飛架的文昌大橋。風拂過,潼江河就像被一塊綠綢裹住了似的,讓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卻又怕將它弄破……風平浪靜時,藍天、白雲倒映其中,交相輝映,美麗極了。河水清澈明凈,宛如一塊空靈的綠寶石,晶瑩剔透。魚兒倏忽而現,倏忽而逝,偶爾跳出水面,又哧溜鑽了回去,彷彿也想欣賞這美麗景色,這更給潼江河增添了生機。
「潼城晚照」更是絕!夕照的太陽已褪去了耀眼的光芒,變得柔和而明亮。太陽慢慢向西移去,像一位害羞的少女,恬靜、溫存。雲,悠浮在天空中,十分柔美。瞧,這些可愛的雲彩們,被鮮艷的陽光照得臉蛋通紅,毛茸茸的邊緣給鑲上了一道金邊。它們像是孩子見了母親一樣,浩浩盪盪地向西奔去。剎那間,朵朵雲兒燦爛起來,它們像優雅的公主一樣在天邊盡情舞蹈,盡情歡笑,互相比著各自的美麗……
這如畫的美景,這悠久的文化歷史使我如痴如醉,我真想用最美的文筆為它寫一首《家鄉頌》!我愛我家鄉!
⑻ 冠縣的歷史介紹
一)歷史淵源 冠縣是黃河下游開發較早的地區,50~60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早在唐虞時代,縣境內便有鯀堤,最初當系部落首領鯀受堯派遣用築堤法治水時所築。鯀堤又名金堤、太黃堤、古堤,宋代大政治家、大文學家司馬光鯀堤詩中有「東郡鯀堤古,向來煙火疏」之句。鯀堤春柳為舊縣志所載縣內八景之一。可見,冠縣地域的歷史源遠流長。 (二)歷史事件 冠縣,歷史上就是災害頻繁之地。旱、澇、鹼、風、沙、蝗,曾給勞動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歷代反動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一次又一次戰爭的洗劫,更使這里變成一方苦難的鄉土。千百年來,冠縣人民在艱難的生活中磨礪出勤勞勇敢的性格,在殘酷的壓迫下鑄成了強烈的革命斗爭精神。在漫長的舊社會里,無數場慷慨悲壯的歷史劇在這里上演,武裝斗爭的風暴此起彼。 1、黑旗軍起義。清乾隆年間桑阿鎮朵庄人楊四海、道光年間縣人郭浩德均以民間秘密教門形式,廣收門徒,發展武裝,與清廷分庭抗禮。咸豐十年(1860),縣民忍受不住苛捐雜稅的盤剝,「聚眾抗官鬧漕」,天龍八卦土教首、七、里韓村人楊泰「順天舉義」,建起綠、藍、紅、白、黑五大旗軍,進行武裝起事,馳騁直魯,震驚朝野。小劉貫庄人宋景詩率領數萬人的黑旗軍,高舉反封建斗爭的大旗,浩浩盪盪,所向披靡,連續攻克13座縣城,殺死縣官,焚毀縣署,威震魯西、直南,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在農民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2、冠縣教案。光緒十三年(1887)縣內梨園屯(現屬河北省威縣)村民與外國傳教士的「廟堂之爭」,即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冠縣教案」,點燃了義和團運動的烈火,使冠縣成為這一全國著名的反帝愛國運動的發祥地。閆書勤、高元祥、趙三多等率領數萬拳民,「麋集蜂湧,刀戟齊舉」,焚燒洋人教堂,殺死反動教士,痛擊清軍,重創西方列強,在中國革命斗爭史上留下了壯麗篇章。 (三)歷史人物 相傳,春秋時期孔子著名弟子冉仲弓周遊列國曾在此停馬打餐而得名初名馬站,後諧音為馬寨。聖人孔子的弟子冉雍曾在這里講學並在這里埋骨,死後葬於萬善鄉王段村,後人在此建有冉子廟;亞聖孟子曾路經煙庄鄉前張平村,在此留下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千古名言。為紀念此事,東漢張平子在此築「曉春亭」。相傳為隋大丞相、後自立為皇帝的宇文化及在此活動,在定寨鄉任窪村留有化及台。唐代縣人路季登及其子路群、路庠、路單和其孫子路岳、路岩一家6人均為進士,並在朝任監察御史、中書令等要職;路岩年三十六居相位,累遷左僕射,受到朝野注目。唐代縣人路隋,在相位15年,以鯁言著稱於世。《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九》,以4頁篇幅為路隋立傳,高度評價了他的高尚人格和歷史功績。五代時縣人楊頒事後漢為相,以死諫著稱於世,後被追封為「弘農王」。宋遼大戰,遼國太後肖燕燕曾在此駐馬,所築「歇馬城」及點將台至今猶存。曾任金尚書省左司員外郎之職的大文學家元好問金亡後僑寓冠氏縣4年,寫出了《冠氏趙庄賦杏花四首》等大量詩作,抒發了「荒村此日腸堪斷,回首梁園是夢中」的憂民懷國之恩。著名的查拳從這里誕生,一代代查拳名師高徒聲揚海內外。明代,縣人讀書之風尤盛,涌現出來大批人才,在當時縣域內僅進士就有15人,在外為官有記載的260餘人。明、清之際,冠縣籍河間知府錢楷,直隸州知州趙錫浦等人,以不畏權貴、關心民間疾苦、清正廉明而受人稱道。清末,這片熱土養育了聞名於世的農民領袖宋景詩,「千古聖乞」武訓。二十世紀以來,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這里更是人才輩出,俊彩星馳。僅收入1998年版《聊城人物大詞典》的人物,中華民國時期64人,其中抗日民主政府縣長2人,中共縣委書記3人,著名烈士27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356人,其中省部軍級29人,地司師級184人,教授及相當教授專業技術職稱者31人。冠縣不僅為營造人民共和國的大廈貢獻了趙健民、王維群、王黎之、王志浩、丹彤、徐運北、焦善民等棟梁之材,也培養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溫俊峰、大學教授王耀華、王英民,鄉村詩人丁慶友,著名作家郭保林等一大批科技、專業人才。曾任山東、雲南兩省和國家航空航天部主要領導的趙健民,是冠縣中共黨組織的創始人,也是魯西北黨政軍的創始人,為民族解放和國家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人民日報》曾給予專題報道。抗日縣長齊南峰、「鐵連」連長王德林、民兵英雄耿錫華、鋼鐵戰士孫立民等一大批共產黨人及烈火中永生的「62烈士」,為民族的解放、祖國的振興義無反顧,慷慨獻身,更是彪炳千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一批專家、學者、詩人、作家、全國勞模等英才人物,他們及其所從事的事業對全區乃至全國都產生了較大影響。模範教師戴修亭,30年民辦教師生涯,熱血與生命獻給了農村教育事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山東省委書記姜春雲稱他為「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代表」。他們的英名將世代相傳,他們的業績將永垂青史。 (四)文物古跡 肖城遺址肖城位於北館陶城東南2。5公里處。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遼國肖太後率其弟撻覽侵澶淵(今濮陽縣西南)時築城於此,用於駐兵屯糧,也稱「歇馬城」。城為正方形,城牆由土築而成,由於多年的風吹水沖,城牆高低起伏,每逢霧天遠遠望去,城牆象無數大大小小的山峰隱現,甚為壯觀,故「肖城曉煙」為舊時館陶縣八景之一。現肖城被列為地級文物保護單位。 武訓祠武訓是山東堂邑縣武家莊人,1838年百貨出生,是我國教育史上一位奇特偉大的大人物,一生僅靠行乞集資,先後建立了三所義學。清政府旌以「樂善好施」的匾額。1896年武訓病逝。1903年,建武訓祠。1976年後,柳林鎮群眾捐資維修。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歇山式磚木結構。坐北朝南,東西16。30米,南北10。25米。武訓祠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⑼ 山東省聊城市冠縣怎麼樣啊
冠縣地處魯西北平原,冀魯豫三省交界處,位於東經115度26 冠縣
分17秒,北緯36度28分28秒。總面積1152平方公里,耕地113萬畝,轄有 17個鄉鎮,754個行政村,總人口72.6萬。縣城坐落於冠城鎮,城區面積25平方公里,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冠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春秋系晉國冠氏邑,元升冠州,明改冠縣。冠縣是清末義和團起義的地點。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晉冀魯豫革命的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魯西北的小延安,為國家造就出一大批有影響、有威望的革命幹部。 自然環境優美。冠縣是全國造林綠化百強縣,高標準平原綠化達標縣,林木覆蓋率達到29%。境內四季分明,春有花海,夏有林濤,秋有金黃,冬有霧淞。馬頰河度假村風光獨特,是中國江北水城(聊城)重要的旅遊景點,投資2億元的天沐溫泉項目2006年建成投運。按照「生態園林城市」標准搞好縣城建設,四環路全部開通,服務設施齊全,城市功能完善,環境優美,02年被評為省級衛生城市。 農業資源豐富。冠縣是國家糧棉油生產基地縣、著名的「鴨梨之鄉」和毛白楊繁育基地,培植形成了林果、蔬菜、畜牧、油料四大支柱產業:現有各類樹木8000萬株,木材蓄積量138萬立方米;有果園面積30萬畝,果品年產量3億斤;瓜菌菜面積40萬畝,年產量20億斤,斜店鄉被譽為「江北黃瓜第一鄉」,靈芝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畜禽存欄量885萬頭(只),肉蛋年產11.1萬噸;花生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年產量1.4億斤。 工業經濟增勢強勁。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堅持工業立縣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帶動戰略。按照縱抓產業鏈條延伸、橫抓產業組群集聚的戰略構想,重點培植發展了紡織服裝、冶金板材、農機配件、農副產品加工四大主導產業。千方百計加大有效投入,大力推進「2612」工程建設,一批骨幹企業茁壯成長。目前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36戶。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收入、增加值、利稅、利潤、實交稅金分別達到110億元、30億元、10.6億元、5.58億元和2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17戶。冠洲集團、冠星集團、二運公司、電業公司四戶企業上繳稅金突破1億元。
編輯本段區位優勢
既背 冠縣
靠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又面向市場廣闊、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內陸省份,處在東西部經濟、技術、信息和文化交流的結合部。交通條件十分優越,聯接京九、京廣、京滬等鐵路主幹線的邯濟鐵路穿越縣境,東距京九(聊城)40公里,西距京廣(邯鄲)80公里,濟聊館高速公路、329省道橫穿東西,京九、京開公路縱貫南北,實現了「一個半小時上天(濟南機場),五個小時下海(青島港口)、進京(北京)」。
編輯本段投資環境
生產要素充足、成本低廉
土地、水、電、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比沿海地區低50%以上。特別是電、熱、氣能源優勢獨特:聊城電廠發電能力達到100萬KW;新建的魯西大電廠設計發電能力為2*120萬KW,第一台機組已投入運行;冠縣恆潤熱電項目設計為2*24MW熱電聯產機組,一期工程即將投運,年發電量3億度,年供熱量88萬噸。天然氣工程建成投運,日供氣量10萬立方米。
硬環境優越
冠縣工業園區現已建成4平方公里,實現了「六通一平」。
軟環境寬松
客商投資項目入園,從簡免費辦理手續,無償使用土地,免除一切行政事業性收費;成立專門組織靠上服務,隨時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外資企業實行掛牌保護,由管委會實行封閉式管理;3年內繳納的增值稅縣級留成部分可按50%獎勵,5年內繳納的所得稅縣級留成部分可全額獎勵企業,以後年度可按縣級留成部分50%獎勵。對投資較大的項目,「一事一議」,特事特批,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地貌主要分為河灘高地、決口扇形地、緩平坡 冠縣
地。 河灘高地: 土壤類型多為脫潮土和潮土,質地為沙壤土和輕壤土,適宜種植經濟作物、耐旱的糧食作物及林果等,當以建設棉、油、林果生產基地為宜。 決口扇形地: 地面起伏不平,土壤質地均為沙質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常受風沙危害,有的地塊經風力搬運形成沙丘,土壤肥力低,適宜花生、地瓜種植及林業、牧業生產。 緩平坡地: 土壤類型以潮土、鹽化潮土為主,質地為壤質土,適宜多種作物生長,為市內糧、棉、油的主要產地。 氣候適宜,風雨調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西有漳衛河,東有馬頓河京杭運河,引黃設施和井泉建設配套成龍,灌溉條件優越。是全國糧食、優質棉生產基地縣,全國100個油料總產最高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黃淮海開發重點縣、鴨梨和畜牧業開發基地,境內有遠近聞名的肖城遺址和武訓祠,新建的黃河故道林場和人造森林旅遊區,蜿蜒百餘里,自然環境十分優美。
編輯本段隸屬沿革
因春秋時曾在境內設冠氏邑而得名。 隸屬:夏代,位屬兗、冀二州接壤地帶。商代,為"商畿內地"。西周,初屬"三監地",後"三監地"統名為衛,遂屬於衛國。春秋時期,屬晉國,南部為黃邑(今黃城),西部為冠氏邑。戰國時期,初屬於晉國,後屬魏、趙國。秦代,屬東郡、邯鄲郡。西漢置館陶縣,屬魏郡,治所在今東古城鎮,今縣境西部屬之;又置發干縣,據今縣境東部,屬東郡。三國時期,屬魏國,為冀州陽平郡館陶、發干縣地。西晉,屬司州陽平郡,為館陶、發干縣地。十六國時,屬後趙、前燕、前秦、北魏等國,先後屬司州陽平郡、中州陽平郡、冀州貴鄉郡、兗州陽平郡、相州陽平郡,均為館陶、發干縣地。南北朝時期,先為相州陽平郡館陶、發干縣地;西魏大統十二年(546),改相州為司州,遂為司州陽平郡館陶、發干縣地。北齊廢發干縣。北周大象二年(580),於館陶置毛州.隋開皇初廢陽平郡,館陶縣改屬武陽郡,縣治北遷至今北館陶鎮。隋開皇六年(586),析館陶縣東部和清淵縣南部置冠氏縣,因古冠氏邑為名,治今冠城鎮,屬毛州。大業二年(606)毛州廢,屬魏州武陽郡。唐武德五年(622),復置毛州,遂再屬之;唐貞觀元年(627),屬河北道魏州魏郡。五代後梁、後唐時期屬魏州;後晉時屬廣晉府;後漢、後周時屬大名府。北宋時期,屬河北東路大名府;南宋、金時期,屬大名府路大名府。元初,屬東平路;至元六年(1269),冠氏縣升為冠州,直隸中書省。明洪武三年(1370)降州改稱冠縣,隸山東布政使司東昌府。清代,仍隸山東省東昌府。1913年,屬山東省濟西道;1914年,改屬東臨道;1927年廢道級建制,直隸山東省;1937年,屬山東省第六區。當年,建立冠縣抗日縣政府,1939年魯西北行政委員會;1940年4月,屬魯西北專署,當年11月,屬魯西區第三專署;1941年7月,屬冀魯豫區第三專署,當年9月,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第十八專署。1943年7月,屬冀南區第七專署;1945年6月,屬冀魯豫區第七專署。1945年8月,冠縣並入永智縣;1945年10月,屬冀南第一專署。1945年12月,恢復冠縣,仍屬冀南第一專署。1949年8月,屬平原省聊城專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改屬山東省聊城專區;1967年,專區改稱地區,隨之改屬聊城地區。1998年3月,聊城地區改為地級聊城市,隨之改屬聊城市。
編輯本段境域變遷
境域: 冠縣
586年(隋開皇六年),析館陶縣東部和清淵縣南部置冠氏縣,其境域不詳。627年(唐貞觀元年),撤銷清水縣(原清淵縣)並入冠氏縣,境域擴大。明初,縣東界賈鎮高庄鋪,距縣城17.5公里;西界唐寺,距縣城7.5公里,南界朝城井樓村(今屬莘縣),距縣城12.5公里;北界萬善村,距縣城12.5公里。縣域南北長27.5公里,東西寬25公里。另有孤懸漳衛河之北「飛地」,其境北越館陶、邱縣域,東界清河縣的清河屯,西界威縣的方家營,南界威縣的沙兒寨,北界南宮縣的紅河村。俗稱「河北18村」,實為31村。東界和西界分別距縣城65公里,南界距縣城55公里,北界距縣城70公里。1738年(清乾隆三年),將「河北18村」的南北寺、郭張家莊、楊家莊劃屬直隸廣宗縣,余為24村。 直至1940年7月,全縣境域未變。 1934年測定,全縣面積為725平方公里,其中,「河北18村」約100平方公里。1940年7月,「河北18村」劃屬清江縣,其他境域未變。1943年7月,原冠縣的第六、八區(張庄和清水區)劃屬冠堂邊辦事處;同年11月,冠堂邊辦事處撤銷,第六區劃屬武訓縣,第八區及冠、館路以北劃屬永智縣。時縣域北界為冠堂路和冠館路,西界至唐寺,東界和南界為原縣境,時境域最小。1945年8月,撤銷武訓縣,永智縣和冠縣合並稱永智縣,是年12月,恢復冠縣稱謂。 縣域東界辛集的劉八寨,西界漳衛河東岸的南館陶和北館陶,南界、北界未變。1946年3月,南館陶區、北館陶區回屬館陶縣,縣境與1940年前縣屬河南境域大體相當。 1956年3月,原堂邑縣的柳林區、辛集區和溫集區的定遠寨、范王莊、黑周3個鄉劃屬冠縣,縣域擴大。1958年12月,館陶縣全部、莘縣的燕店和王奉兩公社劃歸冠縣,時縣境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52.5公里,面積2127.8平方公里1961年7月,冠縣、館陶縣兩縣分治,原館陶縣地回屬館陶,原莘縣燕店、王奉公社回屬莘縣。1965年3月,館陶縣屬漳衛河東岸南館陶區的張庄、么庄、東古城、乜村和北館陶區的楊召、萬善、肖城、許庄、城關等9個公社再次劃歸冠縣,至今境域未變。 今縣境東至史庄鄉的岳胡庄,西至東古城鎮東館陶(含漳衛河西岸的秤鉤灣、南童庄),東北至元造戶鄉的大桑樹,北至甘官屯鄉的連寨,西北至北館陶鎮的大劉庄,西南至斜店鄉的班庄,南至梁堂鄉的錢辛庄,東南至桑阿鎮的潘家村。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9.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 冠縣
5%。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4.35億元,增 長3.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3.03億元,增長29.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25億元,增長22.8%。三次產業比重為36:33:31。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36億元,比上年增長83%。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0126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5.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0億元,比年初增加4.56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代款余額24.4億元,比年初增加2.21億元。
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24.61億元,增長1%。農業增加值14.35億元,增長3.5%。糧食總產41.37萬噸,比上年減少6.5%;棉花總產0.95萬噸,減少12%;油料總產6.8萬噸,減少10%;水果總產14.96萬噸,增長2%;蔬菜總產96.63萬噸增長6.8%,肉類總產6.27萬噸,禽蛋總產5.87萬噸,奶類總產0.1萬 噸。木產品總產0.33萬噸,增長5%。全年造林234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27.9%。全縣農機總動力104.2萬千瓦,增長0.7%。
工業
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家,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7.39億元,比上年增長29.2%。實現出口交貨值1.8億元,增長20%。產品銷售率達102.4%,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7.1億元,增長40.4%;實現利潤1.09億元,增長53.5%;實現利稅2.3億元,增長45.3%。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5.6,比上年提高41.6個百分點。 完成基本建設投資0.6億元;更新改造投資2.5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0.5億元。資質五級及以上建築企業6家,實現增加值1317萬元。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3個,完成投資額346萬元,增長10%。
編輯本段交通郵電
公路通車里程1055.9公里,公路旅客運輸量91.63萬人,經上年增長1.8%;公路周轉量8945.45萬人公里。公路貨物運輸量148.25萬噸,比上年增長0.8%;公路貨物周轉量23796.8萬噸公里。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455萬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4150萬元,增長9.2%;郵政業務總量2305萬元,增長15.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8.77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萬戶,互聯網用戶849戶。
貿易旅遊
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1億元,比上年增長14%。城鄉商品交易市場42處,同比增加1處,成交額12.04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2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出口157萬美元,增長101%。新簽利用外資項目5項,增長75%;合同外資額2422萬美元,增645%;實際利用外資545萬美元,增長106%。主要旅遊景點有;馬頰河度假村、武洲紀念館、萬畝鴨梨、肖城遺址、魯西森林公園。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0%;實現旅遊總收入600萬元,增長275%。
編輯本段教科文衛
有普通中學6所,在校生4.28萬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3.19萬人;小學155所,在校生4.78萬人。擁有各類科技人員9326人,其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357人。共取得市(地)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4項。專利申請量11件,比上年增長36.3%;授權專利11件。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個,藝術表演場所1個,文化館1個,檔案館1個。擁有衛生機構22所,其中,醫院、衛生院19所,衛生防疫防治機構2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809張,衛生技術人員1253人,其中醫生480人。有體育場1座,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共獲獎牌4枚。
編輯本段社會生活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73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22元,比上年增長8.2%;生活消費支出1218元,增長1.7;全縣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為2700人,比上年增長50%。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16個,床位524張,收養487人。社會福利企業9個,安置殘疾人員84人。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冠縣地處魯西北平原,冀魯豫三省交界處。 Guan Xian 0635 371525 252500 冠城鎮 冠縣轄7個鎮、10個鄉:冠城鎮、清水鎮、柳林鎮、賈鎮、桑阿鎮、東古城鎮、北館陶鎮、斜店鄉、梁堂鄉、煙庄鄉、辛集鄉、范寨鄉、蘭沃鄉、店子鄉、萬善鄉、定遠寨鄉、甘官屯鄉。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
魯西北地委舊址
(中共冠縣黨史陳列館,查看組圖 魯西北地委
)位於冠縣城鎮紅旗南路X號。共分3個展區10個展廳。第一展區,主要展示冠縣早期黨的活動和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歷史;第二展區,主要展示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歷史;第三展區,展示新中國建立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創新、發展的革命歷史。通過這個展覽館,我們可以回眸黨的組織在冠縣產生、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重溫這部波瀾壯闊、驚天動地的革命史詩,感受當年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場景,攝取那激昂向上、催人奮進的感召力量。 冠縣,有著豐厚的歷史積淀和獨特的文化遺存。這里自古崇文尚武,悲歌壯士俱多,近代更是出將入相,不乏叱吒風雲之舉。特別是從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中國共產黨的星星之火在這里點燃,至今已走過了80 年的光輝歷程。在這塊血火交織的大地上,刀光劍影、腥風血雨譜寫了民主革命時期的不朽壯歌;在這片廣闊而貧瘠的黃土故道,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主旋律凝鑄了新中國成立後發展前進的燦爛和輝煌。 革命戰爭年代,中共冠縣黨史陳列館曾是中共魯西特委、魯西北地委、冀魯豫七地委、冀南一地委所在地。在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中,它像魯西北的一座燈塔,指引著廣大人民群眾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幾屆黨的地區委員會在這里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萬畝梨園
冠縣別稱,因種植歷史悠久且全縣成片梨園達30萬畝而得名,尤以韓路、張八寨、鄧官屯、劉屯,石頭村一帶著名。蘭沃鄉韓路村有一「梨樹王」,高8米,粗可二人合抱,樹冠佔地近百平方米,已有330多年的樹齡,年產鴨梨達1500餘公斤,樹型之高大,樹齡之古,產量之豐厚,均為全國第一。百年「紅子」樹,葉似梨,花似桃,果似山楂,十分罕見。另有「八仙聚」、「卧龍樹」亦成景觀。春暖時節,「堆雪鋪玉三千頃,飛甜流香十萬家」。每逢清明佳節,冠縣都要舉辦「梨花節」大型觀光活動。
冠縣天沐溫泉
五星級度假酒店。度假村位於生態資源豐富的冠縣馬頰河林場,距聊城市區僅18公里,東往濟南98公里,西抵邯鄲130公里,交通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素有「江北水城生態園林溫泉」之美譽,是集溫泉養生、商務會議、休閑娛樂、特色美食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
⑽ 聊城冠縣張甘路2020年徵收土地擴寬公路,被徵收的土地,及地上經濟苗木(8-11的國槐)如何補償
聊城徵收土地擴建公路,應該按照山東省徵收土地補償政策執行。被徵收的土地,按照土地面積和所在村的土地綜合區片價規定補償,地上附著物(國槐),按照山東省財政廳,林業廳制定的林木補償標准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