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宣傳投訴 » 漵浦蒙漢書記招舉報

漵浦蒙漢書記招舉報

發布時間: 2021-02-26 19:49:36

1. 蒙漢的從業經歷

蒙漢,男,侗族,湖南靖州人,1965年3月出生,1982年9月參加工作,199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 。1982年 9月至1988年 9月 靖州縣文溪學區教師、教導主任、校長1988年 9月至1989年 7月 黔陽師范學校學習1989年 7月至1991年 9月 靖州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師1991年 9月至1993年 7月 中央民族大學學習1993年 7月至1994年 6月 靖州縣教師進修學校辦公室主任1994年 6月至1997年 6月 靖州縣委宣傳部幹部、副科級幹事1997年 6月至2001年 3月 懷化地區移民開發局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2001年 3月至2004年 4月 懷化市水庫移民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紀檢組長2004年 4月至2007年 4月 懷化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2007年 4月至2009年 2月 懷化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副主任(正處級)2009年 2月至2010年 4月 辰溪縣委副書記(正縣級)2010年 4月至2010年12月 懷化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主任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 懷化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市委副秘書長(2011.9當選為中共懷化市第四屆委員會委員、中共湖南省第十次代表大會代表)2011年12月至2013年 3月 懷化市鶴城區委書記2013年 3月— 中共湖南省漵浦縣委書記

2. 舒氏的起源和發展是怎樣的

姓氏簡介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國,曾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不久又亡於楚國,其國君族人以舒為姓。舒姓另有兩支,一是出自任姓,相傳為黃帝的後代;另一個是出自清代,為滿族舒穆魯氏所改。舒姓望居巨鹿郡(今河北平鄉)。
舒姓最早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舒姓是黃帝的直系後代。在周代,周武王攻滅商朝後,大封諸侯國,他封古帝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這個諸侯國,爵位為子爵。春秋時,舒國被楚國攻滅,舒國的公族後代子孫就以國名「舒」為姓。由於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於偃姓。舒姓後來在河北巨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鉅鹿望。少數民族滿族也有後來改姓「舒」的。我國二十世紀最著名作家舒慶春(老舍)先生就是滿族。
舒姓在我國不是一個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陸與台灣都未進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正因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見面彼此都非常親切、熱情,這在我的生活中,體驗尤為深刻。記得85年,年少的我到貴州求學,見花名冊中有一位同學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並同住一室。他對我講述他那裡的舒姓家族。他是貴州黔東南人,侗族,他們那裡的一個寨子,全是舒姓。他們祖上原本並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戰爭時逃亂於此,並在此安家落戶,繁衍後代。
中國人很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很講究自己的禮儀和姓氏。我相信,我們舒姓的後人,不僅會把舒姓壯大,而且,我們舒姓後人一定會成為祖國的棟梁,貢獻我們的聰明才智,並留下我們的足跡。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所封的群舒國之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
春秋時期,在今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史稱「群舒」。這些小國都是周武王姬發在滅殷商後,在分封皋陶後裔時所建的封國,皆為子爵小諸侯國。
皋陶是傳說中的少昊氏支裔,東夷部族首領之一,主要活動在奄地一帶(今山東曲阜)。虞舜執政時期,皋陶曾擔任負責任掌管刑法的士,他以正直著稱。大禹繼舜為帝後,皋陶亦繼續受到重用。
群舒諸國起先在周惠王姬閬二十年(公元前657年)被嬴姓的徐國所攻取,後又在周襄王姬鄭七年(公元前645年),楚國與徐國之間爆發的大規模「婁林之戰」中,乘機脫離徐國控制而分別復國。
周定王姬瑜六年(公元前601年),楚莊王羋旅(熊侶)首滅蓼舒國;周簡王姬夷十二年(公元前574年),楚莊王再滅舒庸國;周靈王姬夷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在楚、吳兩國交戰之際,舒鳩國又被楚康王羋昭(熊居)所滅;其餘的群舒諸國在其後也陸續被滅於楚國。
滅國後,群舒諸國的公族後代就以原國名為姓氏,稱舒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舒氏正宗。舒氏族人大多尊奉皋陶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
源於己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莒國壽舒,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壽舒,地在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店子集鎮黃草坡一帶,是春秋時期莒國之地,為戰略要沖,歷史上多次發生戰爭。例如在史籍《左傳·襄二十三年》中記載:「明日將復戰,期於壽舒。壽舒,莒地。」也就是記載了周簡王姬夷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齊國與莒國之間著名的「蒲侯之戰」:齊靈公姜環與莒子相約於明日在壽舒再戰。
商王朝時期,莒地屬青州姑幕國,在清朝雍正年間撰著的《莒縣志》中記載:「莒地唐虞以前無考,商屬姑幕國。此侯國也,殷爵列三等,而姑幕實侯此土,僅見之漢史中。」
莒國,是伯益的後裔的後裔,周武王封茲輿為莒國君,子爵。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謂其為「嬴姓,少昊之後也,周武王封茲輿其於莒,今密州莒縣是也。」而據史籍《世本》的記載,莒國自紀公以下為己姓,故而在《左傳》中,莒女稱戴己、聲己。
實際上,周武王所封莒國在計地(今山東膠南),直到春秋初期,莒國才遷至莒地。其後,莒國國勢逐漸強盛,不斷與齊、魯、晉等大國會盟,還對周圍小國不斷發動戰爭。到春秋中後期,莒國內部混亂,政治腐敗,國勢日弱,疆域屢遭蠶食。
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家》中記載:「簡王元年,北伐滅莒」,時當周考王十年(公元前431年)。在史籍《漢書·地理志》中稱:「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當時楚國勢力擴張到淮上,滅蔡國後,進而滅莒國,但莒國離楚國本土過遠,難以長期佔有,因此放棄,莒國之全境最終被齊國趁火打劫兼並。至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曾率軍攻破齊國,連下七十餘城,就是莒城攻不下來。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莒子之國,秦始皇縣之」,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前221年)始將原莒國之地改稱莒縣,屬琅琊郡。縣境北鄰諸(今山東諸城),西至蒙(今山東蒙陰),南鄰陽(今山東沂南),東靠海。漢朝時期,漢高祖劉邦在其地置莒縣,又為城陽國。
莒國滅亡並被宿敵齊國吞並後,居於壽舒及其周邊一帶的國民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壽舒氏、蒲侯等,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舒氏、壽氏、蒲氏、侯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舒穆爾氏,世居克什克騰(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後有錫伯族、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umur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徐氏、蘇氏。
⑵。蒙古族舒穆祿氏,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umuru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第四個淵源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八旗通志》記載:
⑴。滿族秋舒哩氏,滿語為Ciosuri Hala,世居扎庫木(今遼寧新縣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秋氏。
⑵。滿族書瑪哩氏,亦稱石馬拉氏,滿語為Sumari Hala,漢義「小口袋」,世居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海蘭(今吉林和龍海蘭河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石氏。
⑶。滿族舒佳氏,滿語為Su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法喀堡子(今遼寧新民法哈牛鎮)。後有赫哲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⑷。滿族舒祿氏,源出遼國時期回鶻民族的述律部,滿語為Sulu Hala,漢義「白馬」,世居長白山地區,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蘇氏、徐氏等。
⑸。滿族舒爾都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梭罕部,以姓為氏,滿語為Sur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第五個淵源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土家族、彝族、傣族、侗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舒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詳實情況,待本書筆者進一步考證之後,再予以補充刊載。
遷徙分布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六五七年徐國滅舒,公元前五五二年,復國後的舒國再次被楚國滅亡。此後之舒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均以安徽廬江為其繁衍的中心,後逐漸昌盛為舒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廬江。並有舒姓子孫逐漸播遷於當時楚國的腹地——今湖南、湖北一帶。
始皇統一六國,不久又為高祖劉邦所滅,秦漢均為統一的國家,時長安(今陝西西安)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故有舒姓子孫遷居該地,並逐漸興旺昌盛起來,因該地長期屬京兆郡,故後世舒姓子孫有以京兆為其郡望堂號的。以後北方各地的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後來舒姓成了北方的著姓之一。東漢時,舒姓才有人散見於史冊,其中的東漢義士舒邵兄弟為陳留(今河南開封)人。
三國時,陳留人舒燮播遷江南。兩晉南北朝時,由於社會動盪,避居江南之舒姓漸多,並與原居於南方的舒姓相融合,使舒姓又開始成為南方大姓之一。此際,北方舒姓的巨鹿郡望也已形成。隋唐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漸多。
唐代的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更促進了北方舒姓的南遷,兩宋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日盛,從這些歷史名人的籍貫來分析,可以知曉舒姓已播遷繁衍於今浙江之東陽、慈溪、餘姚、奉化、寧海,安徽之旌德、沈丘,江西之吉安、靖安等地。元時,今福建、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四川等南方各地都有了舒姓人活動的身影。
明初,山西舒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地。之後到清中葉,舒姓分布之地更廣,並有渡海赴台,遠播海外者。
如今,舒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為多,上述四省之舒姓約佔全國漢族舒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舒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六。
郡望堂號
郡望
廬江郡:秦代的九江郡,治所在舒城,在楚漢之際分出一部分為廬江郡,在今天安徽省長江以北廬江西南一帶。
巨鹿郡:秦始皇時置郡,治所在巨鹿,相當於現在河北省平鄉至晉縣一帶。
京兆郡:治所在長安,即首都長安直轄區。相當於現在陝西省西安市西北至華縣一帶。
堂號
閬風堂:宋朝時,舒岳祥任承直郎。宋朝滅亡後,避居奉化,不做元朝的官,讀書於閬風台,著有《閬風集》200餘卷。
堂號:「京兆堂」、「紫陽堂」、「蘭藻堂」、「厚德堂」等。
舒姓始祖
皋陶:傳說中的少氏支裔,東夷部族首領之一。活動據點在奄(今山東曲阜)。虞舜時,曾任掌管刑法的士(獄官之長),以正直著稱。禹繼舜位後,繼續受重用。西周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諸侯,並將皋陶的後代封於舒,建立舒國,為子爵,世稱舒子。舒子平時,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最後又被楚國滅亡。失國後的舒國子孫為了不忘故國,遂以國名為氏,稱舒姓。他們尊皋陶為其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舒元興、舒繼宗、舒惟貞
舒元興為一世祖(唐),第十二世孫繼宗,任赤需太守,其子惟貞遷居永南白雁村。是為永川舒氏始祖。
舒綽、舒琅、舒世嗣
舒綽,隋時自北方遷至東陽之斯孝鄉,第十九世孫琅,自東陽號遷永康之永實;三十三世孫世嗣,明中葉由永康遷東陽之雙岩,是為雙岩之始遷祖。
舒茂先、舒時軸
宋時由信州遷南昌,始遷祖時軸,茂先十九世孫,明萬曆間自南昌遷湘潭。是為湘張潭壹舒氏始祖。
舒恆、舒怒四
唐貞元間自婺州遷歙之舒恆為一世祖。第十五世怒四,宋紹興中自歙西遷績溪華陽。是為華陽舒氏始祖。
舒德興
唐僖宗時因戰亂遷居黟東屏山長寧里。是為貴州舒氏始祖。
宗祠字輩
陝西安康舒氏字輩:「盛世光祖德基業兆永昌少幼成家主方又吉四梁」。
江蘇灌南舒氏字輩:「國庭德生強林善兆姚征恩浦瑞風洪門」。
江西於都舒氏字輩:「志大思蘭乾所以宏自守欽翼應明君詩禮家傳世文章定耀邦」。
江西撫州、贛州舒氏字輩:「志大思蘭乾所以宏自守欽翼應明君詩禮能傳世文章定耀邦」。
安徽黟縣舒氏字輩:「立朝尊堯君法天廣其仁秉志常公道夢純鄉學成允升用守令知子民同年若與選克家存忠心」。
安徽肥西舒氏字輩:「益有良善玉持志為岳仁富貴雙全兆」。
四川仁壽舒氏字輩:「永朝由善德靖現載忠成全美道繼績作良仁盛世奇才會忻逢景榮昌賽洪昭達度孝友煥洪彰」。
四川雅安舒氏字輩:「明學文成登開大齊於永興國太昌光宗思顯朝金澤萬代」。
四川大竹舒氏字輩:「大應萬仕尚宗繼景奇芳忠啟仁良國高洪永太昌」。
湖南芷江舒氏字輩:「乾坤符易象孝友振綱常」。
湖南致和後裔字輩:「夏致光宗保惟孟繼鳳心一庚郝天有正大單世應」。
湖南邵東舒氏字輩:「孝忠宜顯達正大是光明」。
湖南漵浦舒氏字輩:「國三成仕宗文時智有登(通)」。
湖北廣水舒氏字輩:「忠秀錢仁遠發祥慶澤長文明逢盛世繼業爽平陽」。
湖北來鳳舒氏字輩:「培鈞清采煜坊錫澤相耀坤鑒澄東輝里銘淞林照」。
舒氏譜別
正大光明 承興士行
文武忠國 佳道永昌
泰運啟開 祥瑞基登
佐祖安邦 志在朝政
睦帝親善 仁德禮信
舒氏名人
舒慶春
老舍(1899~1966),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 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舒行
(1913-2001),中國人民解放軍舒姓開國將軍,江西省吉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團特務連排長、教導營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4師10團總支書記,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抗大7大隊3隊隊長,第二分校2大隊大隊長,冀中軍區游擊第五總隊總隊長,冀東軍區13團團長。在冀東西部、長城南北及熱河地區,堅持抗日游擊戰爭,創建了山區和平原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14軍分區司令員,率領所屬13團、北進支隊約2000多人,向承德、圍場方向進發。後任熱河軍區參謀長、冀熱察軍區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11縱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第50軍參謀長。參加了遼沈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參謀長。回國後,任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1年1月3日因病在江西省吉安市逝世,終年88歲。
舒元輿
唐代御史中丞、詩人,婺州(浙江金華)東陽人。元和中,登進士第,調鄠尉。裴度表掌興元書記,拜監察御史,再遷刑部員外郎,改著作郎,分司東都。李訓與元輿善,訓用事,再遷左司郎中。御史大夫李固言表知雜事,固言輔政,權知御史中丞。不三月,即真,兼刑部侍郎,專附鄭注。月中,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甘露之變,為仇士良所害。詩六首,編為一卷。
舒瞵
宋代時稱「第一教授」,奉化(今屬浙江)人,南宋官吏、學者。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為徽州教授,時稱「第一教官」。官終宜州通判。謚文靖,有《舒文靖集》。
舒邦佐,南宋官吏、學者,隆興府靖安(今屬江西)人,淳熙八年(一一八二年)進士,歷任蒲圻主簿、善化主簿、衡州錄事參軍。治事廉明,去官之日,百姓痛哭流涕。有《雙峰猥稿》。
舒清
明代廉吏,江西德興人,成化進士,授工部主事,歷營繕郎中,後擢河南參議,再遷四川布政使。曾創立遞減法,大大減輕百姓負擔。又抗疏切諫朝廷對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愛戴,是當時有名的廉吏。
舒字地域名
舒蘭市
在舉世聞名的長白山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在碧波盪漾的松花江畔, 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就是有「魚米之鄉、園林城市」美譽的吉林省舒蘭市。
舒蘭,滿語「果實」之意,因其乃盛產碩果饒實之地而得名。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舒蘭人民發揚「和諧、務實、熱情、奮進」的舒蘭精神,努力開拓,銳意進取,創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跡。舒蘭由過去鮮為人知的小城變成一座開放的新興城市。
舒蘭依山傍水,幅員廣袤。東部山高林密,西部沿江沃土。這里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早在清朝被皇帝封為「皇貢區」。如今,這里已是吉林省著名的產糧大市(縣),農作物達上百種,尤為盛產水稻、大豆、玉米,其中水稻產量居全省第二。野生經濟植物124科549種、有元蘑、木耳、猴頭、人參、貝母、天麻等山珍和葯用植物。森林覆蓋率為41%,有馳名中外的紅松、白松、 黃玻璃、柞、椴等幾百種樹種。
礦產資源以煤為主,儲量大、煤質好、易於開采。專利技術褐煤造氣被國家批准為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舒蘭的高嶺粘土 ,紅、白花崗岩和泥炭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白色花崗岩質量最佳,曾被選作北京人民大會堂建築基石。泥炭儲量達2億立方米、粘土儲量1236萬噸,開發前景十分可觀。
農業生產已邁入產業化軌道。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香菇、白鵝、烤煙、林蛙、草編織、黃牛、生豬等主導產業齊頭並進,生產基地遍地開花。綠色水稻種植遍及8個鄉鎮,年產量5萬余噸。由其加工而成的「豐珠牌」舒蘭貢米獲得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名牌食品獎」,享譽海內外。1997年,又被國家批准為綠色食品水稻生產基地。工業生產同樣成就顯著。全市擁有各類工業企業4743家,是吉林省煤炭、合成葯、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醫葯、機械、化工、建材等企業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吉舒牌鐮刀、無水咖啡因等名牌產品打入國內外市場。
隨著經濟的發展,舒蘭市投資環境在不斷改善。以生態園林城建設為突破口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城市品位不斷提高。1996年創建省級衛生城,當年提出,當年實現。目前,舒蘭的城市總體風貌已呈現出綠樹、白牆、碧水、藍天、華燈、磚巷的特點。舒蘭市交通方便,四通八達。拉濱、龍舒兩條鐵路貫穿全市南北,經由9個鄉鎮,連接全國各地。有國、省、市級7條干線公路通往長春、吉林、哈爾濱等大城市,並有286條鄉、村級公路縱橫貫通全市。
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全市實現了城鄉電話程式控制化,已與國際國內聯網,並開通了行動電話系統。市內建設有一次變電所和二次變電所各一座,年供電能力3.1億千瓦時,直接與東北輸變電網相接。
為加快舒蘭經濟和改革開放步伐,舒蘭市在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方面採取了超常規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資項目的儲備,為投資者提供了極為寬松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客商來舒一展才華。「發揚進取精神,推進創新實踐」,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解放思想教育活動、更是使全市上下形成了營造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合力。
「一代業績載清史,更盼風流譜新篇」。 美麗的北方明珠正以嶄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示著日益成長的現代文明。
舒城
舒城位於皖中,地處大別山東麓,全縣總人口98萬,面積2092平方公里。舒城古稱舒國,是公學始祖文翁、三國名將周瑜、「宋畫第一」李公麟的故里,也是著名作家艾煊、著名畫家夏冰流的桑梓。1958年9月16日,毛澤東主席視察舒城縣舒茶人民公社,發出了「以後山坡上要多多開辟茶園」的偉大號召。境內萬佛山、萬佛湖、萬佛溫泉等自然風光吸引著八方遊客。舒城綜合實力較強,社會穩定進步。擁有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創建文明城鎮活動示範縣、省創建文明縣城第一名、省「兩基」教育先進縣、省衛生先進縣、省「雙擁」模範縣等近10個榮譽稱號。1998年9月,舒城作為內陸縣, 在全國首次成功承辦了亞洲鐵人三項賽暨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舒城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距省城合肥54公里。合九鐵路、206國道、滬蓉高速公路橫穿境內,長江、巢湖等水運航道方便快捷,可直達華東、華中各大中城市。
宗祠文化
宗祠四言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望出京兆;源出春秋。——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舒姓的源流和郡望。
京兆世澤;恩信家聲。——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舒泰,官武岡州同知,撫以恩信,民皆悅服。
明經教授;忠孝狀元。——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奉化人舒璘,字元質,一字元賓,與張拭、陸九淵、朱熹等理學家都有交往。乾道年間進士,任徽州教授,當時被稱為第一教官。後歷官平陽知縣、宜州通判,死後謚文靖,有《舒文請集》。下聯典指明代進賢人舒芬,字國裳,十二歲時能作賦,正德年間狀元,官修撰。當時,武宗在佞人江彬的慫恿下,數次微行出宮,縱情游樂,他都上書諫阻;武宗要南巡時,他又與翰林院同僚聯名上疏,被罰跪五天,又廷杖三十,貶為福建市舶副提舉。世宗時復官,又因「大禮」案而下獄受廷杖,不久因母親去世回鄉,哀痛致死。世稱「忠孝狀元」。他學貫諸經,兼通天文、律歷,尤其精於《周禮》,學者稱他為梓溪先生,著有《易問箋》、《周禮定本》等。
德興廉吏;元質教官。——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工部主事舒清,字本直,德興人。成代進士,授工部主事,歷營繕郎中,後擢河南參議,再遷四川布政使。曾創立「遞減法」,大大減輕百姓負擔。又抗疏切諫朝廷對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愛戴,是當時有名的「廉吏」。下聯典指宋代宜州通判舒瞵,字元質,奉化人。乾道進士,為徽州教授,時稱「第一教官」。官終宜州通判。淳佑中追謚文靖,有《舒文靖集》。
工牡丹賦;成釣台詩。——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舒元輿,嘗作《牡丹賦》,時稱其工。下聯典指唐·舒杲為國子監,有題釣台詩。
策籌文武;學受紫陽。——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舒卞豪雋有文武才,建炎間御金人有功,參岳飛軍幕,多所贊畫。下聯典批宋·舒璘,從張拭、陸九淵、朱熹(紫陽),呂祖謙游,著有《舒文靖集》。
宗祠五言通用聯
牡丹音容在;棠棣義氣深。——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現代戲劇、電影表演藝術家舒綉文(女)(1915-1969),安徽人。歷任第三屆全國婦聯執委、中國劇協常務理事、中國影協常務理事等。1931年到上海任天一影片公司配音演員,參加中國第一部蠟盤錄音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配音工作,參加故事片《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的拍攝。下聯典指東漢名士舒邵,陳留人。與兄長伯膺俱為東漢末年名士。他曾為伯膺復仇殺人,事發後,兄弟兄爭死,被譽為義士。
卷簾引瑤玉;滅燭臨霜墀。——舒元輿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御史中丞、詩人舒元輿《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讀唐歷天寶已來追愴故事》詩句聯。元輿,東陽人。元和進士。嘗為牡丹賦,時稱其工。後文宗觀牡丹,憑欄誦賦,為之泣下。
宗祠七言通用聯
明安抗英稱果毅;伯雄平準號文襄。——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正白旗漢軍副都統舒明安,滿洲正白旗人。咸豐間,英軍犯天津,隨僧格林沁在大沽堵勦,有功。後謚果毅。下聯典指清代武英殿大學士舒赫德,字伯雄,滿州正白旗人。平定準回二部,劂功甚偉,卒謚文襄。
報國文章尊李杜;攘夷大義著春秋。——舒慶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傑出語言大師老舍(舒慶春)(1899-1960)自題聯。
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拚八湊文。——舒慶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傑出語言大師老舍(舒慶春)自題聯。
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吟杏苑春風,名榮先代;作牡丹佳賦,才冠唐朝。——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狀元舒芬的事典。舒芬,字國裳,進賢人。正德進士第一,授編修。下聯典指唐代詩人舒元輿的事典。

3. 屈原簡介

屈原簡介復
我來答
取葉晨制
LV.7 2019-08-14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4. 湖南漵浦縣當最大領導是誰

蒙漢,現任漵浦縣委書記。

5. 漵浦李氏太甫公世系往上是江西那一支,袓上可追朔到哪裡

蘇普里斯泰普公司系網上是江西哪一次組上可做隧道哪裡?這個不知道,因為有些東西還是要問老一輩的人。

6. 湖南省漵浦縣的姓翟的人起源來自哪裡

翟(Zhái,Dí)姓源出有五:
1、出自隗姓,以國名為氏。隗本來是周代中原北部地區的游牧民族赤狄人的姓。春秋時,赤狄人活動於晉、衛、齊、魯、宋等國之間,稱為翟姓。公元前六世紀末,晉國大舉進攻赤狄,滅掉翟國,翟人大多淪為晉國臣民,逐漸融合於晉人。翟人的後代就以原國名為姓,稱翟姓。據《國語注》所載,新安翟姓,春秋時赤翟(即赤狄)之後,以種名為狄姓,後改為翟(Dí 音狄)姓。
2、出自祁姓,是黃帝軒轅氏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上古時候,北方有翟族(後稱翟國)。翟國是遠古時黃帝的後裔建立的。傳到古代春秋時,翟國滅於晉國,後來晉國又滅於韓、趙、魏三國,到戰國時,這三國又先後滅於秦國。在這長期戰亂中,翟國人都以原國名為姓,逃奔遷居各地。由於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兩種讀音,居於北方者讀(Dí 音狄),遷居南方者讀(Zhái 音宅)。
(1)翟羽 : [pheasant feather]。古代樂舞所執雉羽
3、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周成王封次子於翟(故城在今河省南洛陽),其後以國為氏。
4、出自張姓改翟而來。據《知足集齋集》所載,安徽涇縣之翟姓,原姓張。
5、出自他族改姓而來:
① 白族以海螺為圖騰的氏族,有的記音為翟姓。
② 今瑤、滿、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軒轅。上古時期黃帝軒轅氏(一作有熊氏)部落首領,後為炎黃部落聯盟的組織者。其部落原定居西北高原,與炎帝同出少典氏。後分路東進,在坂泉(今河北涿鹿東南)一戰,打敗炎帝,遂合並為一。後又擒殺蚩尤,被推為炎黃部落聯盟首領。其時發明創造甚多(如棺槨、宮室、舟車、蠶絲、醫葯、文字、歷法、算數、音律等),故後人稱贊他「能成命百物」,賦予帝王形象。翟國在春秋時世居北地,後滅於晉。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翟姓,他們尊其先祖軒轅為得姓始祖。
[編輯本段]二、遷徙分布
據《元和姓纂》所載,翟姓在春秋時世居北地(今陝西省耀縣、富平一帶),後滅於晉,秦時子孫分散到今山西境內和江南各地。根據史料所載,春秋時齊國有翟樓新,戰國時魏國有翟橫,應當說在秦代以前,翟姓人已分布於今河南、山東、山西一帶。兩漢時,見諸史冊之翟姓甚多,如翟方進、翟宣、翟義父子三人為上蔡(今屬河南省)人,廷尉翟公為下邽(今陝西省渭南)人,翟牧為沛(今屬江蘇省)人,京兆尹翟蔭為南陽(今屬河南省)人,東漢時翟西甫為廣漢雒(今四川省廣漢)人……。這就說明,在兩漢之際,翟姓人已西入陝西,南入四川、江蘇。魏晉南北朝時,定居於汝南、南陽之翟姓頗為興盛,後經繁衍發展,最後形成了翟姓汝南郡望和南陽郡望。此際,繁衍於廬江尋陽(今湖北省黃梅)的翟湯家族頗為引人注目,其子翟庄、孫翟矯、曾孫翟法賜、玄孫翟光俱有名於當時,並名垂青史。隋唐之際,翟姓依舊興盛於北方,尤其是河南一帶的翟姓尤為興盛。五代十國至兩宋,翟姓見諸史冊之名人甚多,通過他們的籍貫來分析,翟姓在北方的河南、山東依舊很是旺盛,並且今北京一帶已有翟姓人定居。而南方的安徽、江蘇等地的翟姓已經初具規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時的學者惠州歸善(今廣東省惠陽)人翟逢亨,表明此際已有翟姓定居我國南端的廣東省。宋末元初,由於北方已由蒙古人統治,長江兩岸兵火四起,相對穩定的河北、山東、山西等地之翟姓人繁衍的較為平穩,而皖、贛、蘇、浙一帶的翟姓人為避兵火,輾轉於南方諸省,使兩湖、兩廣等地都有了翟姓人。明初,山西翟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安徽等地。清乾隆年間,冀、魯、豫三地之翟姓有闖關東遷居東三省者,並有沿海之翟姓渡海赴台,揚帆南洋等異國他鄉。如今,翟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山東多此姓,上述兩省之翟姓約佔全國漢族翟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八。江蘇省連雲港市宿城鄉是翟姓較多的聚集地。翟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五。

7. 漵浦向孜個人簡歷

在漵浦縣一中教音樂

8. 湖南舒氏字輩排列

湖南漵浦盧峰鎮人,太祖鈞字輩,爺爺清字輩,爸爸采字輩,我輩煜字輩,不在你說的那三支

9. 歷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1、申啟賢(?-1839),字子敬,號鏡汀,延津南街(今河南新鄉)人。清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福建道、江西道監察御史、順天府尹、倉場侍郎、禮、戶、吏部侍郎、山西巡撫等職。曾提出禁煙主張,為中國近代禁煙運動開啟先河,他的禁煙義舉在黃河故道廣為傳揚。

2、申佳胤(1602—1644)明末官員,《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諱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號素園,北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屬河北省邯鄲市)人。

崇禎四年進士,歷任知縣、吏部文選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南京國子監博士、大理寺評事、太僕寺丞等職。甲申之變,佳胤殉國死節,贈太僕寺少卿,謚節愍。入清,褒揚忠烈,賜謚端愍。有《申端愍公詩集》、《申端愍公文集》傳世。

3、申時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明代大臣。明朝中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嘉靖四十一年殿試第一名,獲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首輔、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

4、申包胥(生卒年不詳),風姓,包氏,名胥,因封於申邑,故稱申包胥。是三皇之首包羲王孫,又稱王孫包胥。華夏族,今湖北省京山市人,春秋時期楚國大夫。

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吳國軍力攻打楚國,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隨。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申包胥逃到山裡,派人責備伍子胥,為復國,申包胥來到秦國請求幫助,一開始不被答應,申包胥便在秦城牆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進,終於感動了秦國君臣,史稱「哭秦庭」。

秦哀公親賦《無衣》,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吳國因受秦楚夾擊,加之國內內亂而退兵。楚昭王復國後要封賞申包胥,他堅持不受,帶一家老小逃進山中隱居。從此申包胥被列為中國的忠賢典範。

5、申舟(?-前595年),羋姓,文氏 ,名無畏,字子舟,因被封於申,以邑為氏,別為申氏,又被稱為文之無畏、毋畏、文無畏。楚文王的後代 ,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出使齊國過宋國境時被宋國殺害,楚遂興兵伐宋,引發了楚圍宋商丘之戰。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