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宣傳投訴 » 氣象局宣傳片

氣象局宣傳片

發布時間: 2021-02-03 09:22:41

Ⅰ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的標志性事件

1979年,中央氣象台副台長王世平隨團到日本訪問。日本當地一家氣象台熱情招待,晚餐被安排在一家極富特色的居酒屋,通往後廚的過道上,放了一台電視機,屏幕里正在播日語新聞。
突然,屏幕上走出個小夥子,指著背後的一幅日本地圖認真講解,屋裡的日本人一下全不說話了,眼睛齊刷刷地盯著屏幕,幾分鍾後講解結束,大家才繼續喝酒聊天。這景象讓王世平吃驚不已,日方代表說,這就是日本的電視天氣預報,這些氣象信息由國家提供,由公司加工製作成電視節目,再通過電視向公眾發布。
這讓中國氣象人第一次見識到以電視傳播氣象信息的巨大效應。在回國的路上,代表團就開始討論,中國的天氣預報也應該有電視版。
1979年開始,中央氣象台和中央電視台開始協商合辦天氣預報電視欄目,前後長達一年半的時間。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形式不沉悶,這一全新的節目形式,雙方都沒有經驗,最後大家決定,先效仿國外。
當時,西方的氣象節目大部分由氣象專家來主持。央視本身主持人不多,對氣象知識也不了解,就決定由氣象台派人擔任主持。很快,中央氣象台內部開始「海選」主持人,最後篩出一男一女兩個人選。34歲的韓建鋼當時已經是氣象台的預報員,專業知識扎實,人長得精神,雖然說話帶點鄉音,但很清楚,不妨礙觀眾理解,他成為最後選定的男主持人,女主持人則定為氣象台職工李援。
1980年7月7日,《天氣預報》節目在央視一套亮相,「跟新聞一樣是直播,在國內新聞和國際新聞之間播出,時間也只有兩分鍾。」最初的一個半月,每天下午5點中央氣象台數據一出來,韓建鋼和李援就把專業術語改為通俗易懂的電視語言,半個小時後拿著墨水還沒乾的稿子,出發去中央電視台播音。韓建鋼說,那時「直播室里沒有現在的冷光燈,幾盞大燈一開,足有40多度,但是為了直播錄音,不能開電扇,常常是汗流浹背。」因為技術水平落後,開播初期的節目影像甚至沒有留存檔案。
當時的天氣預報主持人,就是單純念稿子。一個多月後,節目就改由中央電視台主持人播報了,大家熟悉的《新聞聯播》主持人邢質斌和羅京都曾經播報過。當時中央氣象台通過專用電話把稿子傳給中央電視台,再把製作好的天氣形勢圖由專人送過去,那時候沒有光纜,也沒有專車,氣象台的曲聲浦每天下午騎個自行車到電視台送帶子,風雨無阻。
最初,氣象主持人背後是事先印好的中國地圖,上面的圖標都是手繪上去的。1983年3月,曲聲浦製作的城市燈光顯示圖板,被安裝在新聞聯播演播室,主持人念到哪個城市,哪個城市就會亮起燈,由工作人員在幕後操作。這樣觀眾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正在播報的城市。
《天氣預報》播出初期,也有觀眾寫信說,本來半小時的新聞時間已經很緊張,再插上一條天氣信息,新聞就播得更少了。為此,央視和國家氣象局還聯合搞了一個為期兩個月的民意調查,最後《天氣預報》以80%的支持率得以倖存。

1985年,觀眾看到了由衛星拍攝的台風動畫雲圖。之後還增加了中國責任海區天氣預報,為海上航運、捕撈、勘探進行氣象服務(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間新聞(1995年4月3日改名為《新聞30分》)結束後播出;現已改在CCTV-13《新聞直播間》13點檔結束後播出);另外在夏天還增加了台風預報圖。以那個年代的技術水平,天氣預報畫面還是非常具有視覺震撼力的。
伴隨著新一代廣播級電視天氣預報製作系統的建成,1993年電視天氣預報迎來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圖而言,形式上出現了三維立體天氣符號;內容上全國天氣趨勢時效由24小時延長到48小時。
跨入21世紀,新的背景畫面還在繼續增加或者更新。2003年3月3日預報時效再次拉長到72小時。另外根據觀眾對氣象信息的不同需求,按季節、天氣氣候和配合重大活動等熱點,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小欄目:如24節氣、春播天氣、麥收天氣、各種災害性天氣成因以及防災減災、一周天氣回顧、天氣氣候評述、節日天氣、香港和澳門天氣氣候、長江三峽天氣氣候以及天氣知識和術語等科普小欄目等等,畫面想不豐富都不行了。
2004年初增加了最高氣溫預報,針對重大影響天氣的5天天氣預報;
2005年1月18日首次發布了「空間天氣預警」,利用FY-2C星的監測資料向社會公眾發布……
總之,既有傳統意義上的短期預報預警、中期預報和展望,也有區域性的監測預警、典型城市或區域的個例分析,在針對當前熱點事件進行天氣解說等等。所有這些,科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此也連帶印證著氣預報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天氣預報的依據更多、准確性更高了。 1984年底,按照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同志「電視天氣預報需要改革」的指示,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開始籌建我國第一代電視天氣預報節目製作系統,具體的名稱叫做「微機圖形動態顯示系統」(在電腦中輸入代碼,生成預報圖)和「數字/模擬信號轉換編碼器」(供切換台播放)。這個系統雖然在21世紀看起來非常簡陋,但卻是那個年代信息顯示方式上的一次飛躍,當屬「科技進步」。
1985年夏天,人工手繪的預報圖退出了大家的視線。而採用攝像機翻拍的方式,黑白的台風動畫雲圖開始出現在節目中,多少給大家帶來一些新鮮的視覺沖擊,老百姓也能看到地球上空的模樣了(衛星雲圖至今依然是最直觀通俗的專業圖形)。再後來,城市預報的畫面還配上了拉洋片式的風景照片,背景音樂《漁舟唱晚》也開始家喻戶曉。
1986年,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由氣象部門獨立製作天氣預報節目的國家。
按照部門分工:《天氣預報》節目由國家氣象中心製作,中央電視台負責播出並進行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 從1986年10月1日開始,《天氣預報》成為中國電視界最早實現「制播分離」的日播節目。 節目開播最初,正值是天氣最為復雜多變的夏天,那時候中央台是派氣象台的專家來播講;後來的7年時間轉為幕後配音,直到1993年3月1日,這一歷史性的時刻讓觀眾眼前一亮。因為就在這一天,氣象主持人從幕後走到了台前,第一個亮相的是宋英傑。
因為《天氣預報》主持人走到台前根本沒有做過任何宣傳,以至於後來的報道標題竟是《屏幕上「跳」出一個氣象先生》。記者之所以稱之為「跳」,是因為所有觀眾都非常意外,保密工作堪稱完美。
更有意思的是,在主持人出鏡後的半年左右的時間里,畫面里是沒有主持人姓名的。後來應廣大觀眾的強烈要求,節目中才出現了一行通欄字幕:主持人 中央氣象台 XXX。由此開始,人們一改「聽」天氣預報的習慣,更願意仔細看了,收視率節節攀升,觀眾紛紛說「節目好看了,有人情味了」。
《天氣預報》節目最早使用的地圖顏色是黃色調的,看起來就是一個從 頭到腳都金燦燦的節目。或許是因為這種黃色調讓人總聯想到「沙塵暴」, 2000年之後節目進行改版,製作人員大刀闊斧地把地圖顏色改成了清新淡雅 的綠色,一來讓節目顯得更加環境友好,二來也給觀眾一種生態環境保護的 心理提示。
2012年9月11日,央視在新聞聯播後首次播出釣魚島天氣預報。
依據9月10日中國政府宣布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自9月11日起,中央氣象台把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納入到國內城市預報中。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釣魚島附近海域也是中國的傳統海疆,中國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氣象局承擔著管理全國陸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氣象情報預報警報等責任,氣象部門開展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氣象服務在歷史上由來已久。提供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是中國氣象局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世界氣象組織賦予作為區域專業氣象中心之一的國家氣象中心的一項重要責任。 2014年6月28日,中國氣象頻道在重播天氣預報節目時改為無廣告模式,開頭和結尾的廣告全是以公益廣告為主,每個城市的圖片也從原先的各種推銷廣告改為該城市的風景圖片。
這種情況下在CCTV1香港版本也會出現(先前因植入廣告等香港相關法規而未播出天氣預報節目,改播大量公益廣告和節目宣傳片)。不過中國氣象頻道只會偶爾出現,大部分時段該頻道仍與CCTV1內地版本、CCTV13版本一樣,推銷廣告的情況仍然出現並一直持續至今。 2015年1月19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旗下數字電視環球購物頻道聯合華風集團開播全新欄目《天氣預報》,開啟2015年全面關注民生新起點。該檔欄目分早中晚三檔播出,分別為早間版、午間版和晚間版,播出時間依次為上午10:39、中午12:00以及晚上21:00。其中,早間版為8:55檔即《朝聞天下》結束後,中午播《養生看今天》有關健康養生方面天氣節目,晚間版為《新聞聯播》後天氣預報。
與CCTV1播出版本不同的是,CCTV1標清版本為切邊播出,高清版本亦為左右黑色信箱模式。而環球購物頻道為16:9播出形式,其播出的節目亦為純16:9版本且無廣告更改版。實際上華風氣象一直以16:9製作。

Ⅱ 成都市第四十中學宣傳片

7月15日不少媒體刊載新華社消息:長白山天池怪獸今年首次露面,不僅出現時間長達50分鍾,而且一次出現多達20頭左右,據稱這還是頭一回。 我也是個好奇的傢伙。每次看到媒體上有關「怪獸」的新聞,都會仔細閱讀,希望能了解它到底長啥樣。遺憾的是,每次都以失望告終,這次也不例外。新華社消息稱:「由於發現距離有二三公里遠,雖然拿著50倍的望遠鏡,怪獸也只能看到是小白點或小黑點,但是從相對山峰倒影的明顯移動的波紋,可以明顯看出是活動的生物。」我清楚地記得,1999年一則報道說,當時有目擊者拍下了「怪獸」現身的照片:天池中有一個小黑點,目擊者說那就是「怪獸」——也是「小黑點」!我總在想:很多水下的動物浮到水面可以露出「小黑點」,隨便一個什麼物件浮在水面也能露出「小黑點」,站在數公里外的「目擊者」根本看不清它是什麼,憑什麼斷言它是「怪獸」呢? 與我國長白山「天池怪獸」類似,英國的尼斯湖怪獸也非常神秘。然而十幾年前就有一個叫蓋斯的人承認,有一次現身的所謂「怪獸」是他用洗衣機排水管、泡沫塑料和塑料桶拼接而成的。無獨有偶,就在7月14日,即新華社播發「怪獸」消息的同一天,一條有關飛碟的報道也在各媒體上廣為傳播: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羅克維勒和蘇桑山谷間一片80英畝的麥田中出現了一些神秘的「麥田怪圈」,立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關外星飛碟光臨的說法更是層出不窮。然而7月11日,4名中學生已主動向媒體承認,那些麥田怪圈是他們閑著無聊炮製的惡作劇。 新華社消息稱,天池怪獸的出現,僅見諸記載的就有三四十次,目擊者多達數千人次。有的說像牛,有的說像狗,有的說像長頸龍,有的說像水獺,有的說是火山浮石,有的說是黑熊,有的說是浪木,有的說是幻覺,有的說是《山海經》中記載的「橫寬獸」,有的甚至說是天外來客……不一而足。其實,關於天池怪獸的首要問題,並不是它究竟長得什麼樣,而是它究竟存不存在——傳了一個世紀,至今還沒有找到確鑿證據。同時,屢屢出現的惡作劇,則不能不讓人對其他「怪圈」或「怪獸」產生懷疑。 在國內,還有一個神秘之物與「怪獸」遙相呼應——神農架的「野人」。它與「怪獸」一樣,也是過一段時間「露一次面」,讓人總也忘不了它,但也總拿不出更有力的證據。三四年前,神農架林區曾懸賞50萬元尋找野人,但國家林業局及有關權威人士當即指出,神農架此舉意在炒作。那麼,長白山「怪獸」此次亮相是否也是炒作?我當然也拿不出證據,因為誰也無法證明「怪獸」純屬子虛烏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越傳越神的傳說,對當地旅遊大有好處。再拿美國那個「麥田怪圈」來說,麥田的主人巴里斯特塔就怎麼也不相信那四個男孩的話,因為他正在靠這個「怪圈」大發其財呢! 好了,最後讓我來告訴你:「天池怪獸」到底是什麼——至少到現在為止,它還只是一個「概念」,這個概念讓好奇者心馳神往,讓它的「主人」財源滾滾——信不信由你! (盛晟)稿件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新聞: 長白山天池怪獸今年首次現蹤 約20頭同時出現 新華網長春7月14日電(記者周長慶)剛被掛上「中國十大名山」牌匾的吉林長白山,近日爆出一則新聞:撲朔迷離的天池怪獸今年首次露面就給人們一個驚喜,不僅出現時間長達50分鍾,而且一次出現20頭左右。長白山天池怪獸研究權威吳廣孝說,一次出現這么多怪獸,在百餘年來的天池怪獸發現史上還是頭一回。通常天池怪獸在夏季偶然出現,一次也只是一兩頭。歷史上最多一次是吉林省氣象局工作人員周鳳嬴在20世紀60年代同時看到七八頭怪獸。 7月11日,長白山風和日麗,天池水平如鏡。據目擊者吉林省林業廳副廳長張魯風等人介紹,當日上午9時10分許,他們在長白山北坡發現靠近天池北側的水面上,出現了許多呈「圓圈」形、「一」字形、串「人」字形的波紋。由於發現距離有二三公里遠,眾人雖然拿著50倍望遠鏡,也只能在湖面上看到小白點或小黑點,但相對於山峰倒影而明顯移動的波紋,可以明顯看出是活動的生物。在大約50分鍾的時間里,怪獸共5次出現,少則一兩分鍾,多則二三十分鍾,有時一頭,有時好幾頭,最後一次多達20頭左右。 張魯鳳說,當時一起看見這一奇景的多人輪流從不同角度觀察,確認所見情形不是因視覺誤差或者幻覺而造成,當時天池水面無任何人為活動,此外山峰倒影輪廓清楚,水面波紋不會是因風吹造成的。他說,怪獸目擊者除他們一行外,還有3組遊人同時駐足觀察,幾乎均異口同聲表示看見怪獸。 長白山天池怪獸被稱為「世界四大未解之謎」(水怪之謎、野人之謎、百慕大三角之謎、飛碟之謎)之一。上個世紀初的地方誌記載,到六七十年代之後特別是近十幾年來的遊客目擊,天池怪獸頻頻出現,僅見諸記載的就有三四十次,目擊者多達數千人次。有的目擊者說怪獸像牛,有的說像狗,有的說像水獺,有的說是火山浮石,有的說是幻覺……有人曾拍下天池怪獸的錄像,還有人拍到過怪獸的照片,但由於距離過遠,均不清晰。 長白山天池怪獸到底是什麼,它們和世界各地的水怪如英國尼斯湖怪獸到底有沒有關系,這些還沒有人能說清楚。吉林省長白山文化研究會天池怪獸研究中心目前正致力於收集、整理、出版有關天池怪獸的資料、書籍。(完)

Ⅲ 極端天氣什麼娜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指一定地區在一定時間內出現的歷史上罕見的氣象事件, 其發生概率通常小於5%或10%。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可以分為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乾旱、極端降水等幾類, 一般特點是發生概率小、社會影響大。

氣象原因
從氣象學原理上來說,全球變暖使得地表氣溫升高,較高的溫度引起水面蒸發加大、水循環速率加快,這將使風暴的能量更強,更多降水將在更短時間內完成,這可能增加大暴雨和極端降水事件以及局部洪澇出現的頻率;個別地區龍卷風、強雷暴以及狂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也會增多;另外,由於從植物、土壤、湖泊和水庫的蒸發加快,水分耗損增加,再加上氣溫升高,一些地區將遭受更頻繁、更持久或更嚴重的乾旱;大氣水分的增多,也可能使一些較寒冷地區暴風雪的強度和頻率增加。

預防措施
能不能有效地做好預防災害發生的有這么三個關鍵點:我們要對氣象災害作出准確的預報,這是一個前提;第二個是如何把這些信息有效地發布到人群的手裡;第三點是如何讓這些人提高防範水平。這些年我們在災害預測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預報能力有所提高。這些年來氣象部門都在想方設法把氣象災害的情況預報給老百姓,我們有通過實時的字幕插播,有電視台的天氣預報;還可以通過廣播、互聯網、電話,我們也和很多地方部門做了互動的工作,就是如何把災害信息第一時間發送給老百姓。這次「韋帕」台風來了以後,我們整個在東南沿海地區一共發布了8000多萬條手機簡訊預警信息。這對老百姓實時地了解「韋帕」超強台風的動向、發展、影響起到關鍵的作用。還有一點就是老百姓得到這些信息以後怎麼知道預防,採取一些防災的措施,採取一些自救、互救的辦法。所以我們現在也在加強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通過廣播電視、印製的宣傳手冊,宣傳片等廣泛地宣傳防災減災知識,讓防災減災的基本常識到農村、到學校、到社區、到企業,使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基本的防災減災知識。如果這三個方面能夠做得完整的話,那我們氣象災害所造成的人員傷亡損失將大大減低,這就是准確的預報;及時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發布;老百姓具備基本的防災減災知識。

Ⅳ 求2016都市氣象站宣傳片bgm

Flight Of Dreams

Ⅳ 什麼是極端天氣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指一定地區在一定時間內出現的歷史上罕見的氣象事件,[1]其發生概率通常小於5%或10%。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可以分為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乾旱、極端降水等幾類,[1]一般特點是發生概率小、社會影響大。
中文名
極端天氣
外文名
Extreme weather
釋義
一定地區在一定時間內出現的歷史上罕見的氣象事件
概率
小於5%或10%
分類
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乾旱、極端降水
快速
導航
發生原因概率極端天氣全球肆虐
簡要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指天氣(氣候)的狀態嚴重偏離其平均態,[1]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事件。通俗地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指的是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出現頻率發生變化,呈現出增多增強的趨勢。 [2]2007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的最新評估報告表明,過去50年中,極端天氣事件特別是強降雨、高溫熱浪等極端事件呈現不斷增多增強的趨勢,預計今後這種極端事件的出現將更加頻繁。世界氣象組織對極端事件發表聲明,不僅全球各地的極端事件明顯增多,而且分布范圍很廣,包括東南亞地區的強降雨、6月份海灣地區發生的前所未有的強熱帶風暴和中國南部地區發生的強降雨及洪水、5至7月在英國發生的洪水、東南歐和俄羅斯的熱浪、南非和南美一些地區非同尋常的降雪等。
發生原因
全球氣候變暖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大背景。世界氣象組織指出,2007年1月份和4月份的全球地表氣溫分別比歷史同期平均值高出1.89℃和1.37℃,都超過了1998年的最高水平,為1880年有記錄以來的同期最高值。2006年,我國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1℃,為1951年以來最暖的一年;2013年1~7月份,我國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1.4℃,為1951年以來歷史最高值,也是1997年以來的連續第11個偏高年。我國冬季氣溫也明顯偏高,自1986年以來已連續出現21個暖冬;2013年2月5日北京的最高氣溫達16.0℃,創下1840年有氣象資料以來歷史同期最高紀錄;2月6日南京最高氣溫達到23.9℃,也為百年來同期氣溫歷史最高值。
共13張
極端天氣
概率
從概率論上來說,如果某一地區或地點的氣溫在多年平均條件下呈正態分布,那麼在平均溫度處的天氣出現的概率最大,偏冷和偏熱天氣出現的概率較小,極冷或極熱的天氣出現的可能性更小。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該地氣溫的平均值增加,這時偏熱天氣出現的概率將明顯增加,並且很少出現的極熱天氣也可能頻繁出現,高溫熱浪等極端事件將變得頻繁;若氣溫變化的方差增大,則極端天氣將出現得更為頻繁。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