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朱良劍舉報
1. 安徽博物院的館藏文物
安徽博物院陳列大樓建築面積11580平方米,文物庫房4156平方米。館藏文物有歷代銅、陶、瓷、金、 銀、玉器、貨幣、書畫、民俗、磚雕石刻、文房四寶、革命文物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文物等,總計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冊 (其中善本書8000餘冊),一級藏品135件。 潛山安徽龜化石
1971年發現於安徽省潛山縣,地質時代為古新世晚期。該標本為古生物學家葉祥奎教授1979年確立安徽龜屬(新屬)、潛山安徽龜(新種)的正型標本,對於研究龜類的系統發生和地史分布,以及潛山盆地的古地理、古氣候,提供了珍貴的材料。 蠶形玉飾
年代:春秋
尺寸:長6.3厘米寬2.2厘米米
1955年5月在壽縣城西門蔡侯墓出土蔡國玉質裝飾品。形狀彎曲似玉
璜,兩面花紋一樣,通身刻帶形紋7道,帶紋上有6道是斜線紋,1道是人字形紋,表現出蠶的動態。頭部以穿孔做為蠶的眼睛。中國人民很早就知道養蠶,並把蠶的形狀雕刻在各種器物上,但用蠶做佩飾的卻不多。 「宜子孫」鍾形金飾
年代:東漢
尺寸:長2.3厘米,寬1.71厘米,厚0.55厘米,重1.8克
1955年在合肥市西郊烏龜墩磚石墓出土梯形鈕的中心穿一小孔,中部豎列「宜子孫」3篆書字,為漢代慣用的吉語。邊飾連珠紋,「子孫」兩字外側飾對稱的瓣葉紋。和漢草葉紋鏡的瓣葉紋相似,系用極細的金絲和金珠。作成花朵,與花莖瓣葉聯為一體,聯綴盤築而成。金飾光彩奪目,顯示了漢代的高度工藝水平。 張成造剔犀雲紋漆盒
年代:元
尺寸:高6厘米直徑14.5厘米
此盒底部邊緣有針刻「張成造」三字款。據記載,張成和楊茂都是元代著名的雕漆藝人。「剔犀」是指在漆胎上髹兩種或三種顏色相間的漆層,每色均髹一定的厚度。由於各色漆層相間,雕刻處便露出不同的色層。經過磨光,即為成品。此盒漆層厚約百道,深刻近底,斜面顯露紅黑線條。刀法圓潤,剛勁有力。此盒漆質堅密,光澤可鑒。 鳳紋銅方鼎
尺寸:高22.8厘米1965年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立耳,直腹,平底,矮足。腹部四面紋飾相同,均為長冠垂尾的兩只鳳鳥,作隔棱脊相對。主紋突出,上下以粗細凸弦紋為欄,無地紋,簡潔明快。短足作二箍節相疊,外圓內空,截面呈半環形。這種作法,亦屬少見。這件器物融合了中原和江南地區的青銅文化特色。 唐三彩雙系鳳柄壺
年代:唐
尺寸:通高22.5厘米腹徑10.8厘米
1958年安徽省蕪湖市出土,直口,傘狀蓋,蓋上附乳釘小紐龍形柄。球腹,圈足。肩上堆貼對稱雙系。頸飾凸弦紋,形同竹節。肩飾凹弦紋三道。口外壁堆貼模印的葡萄葉,腹部貼模印葡萄和小鳥。造型莊重,裝飾生動別致。胎色微黃,釉色美觀雅緻,是唐三彩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獸面紋銅鬲
年代:商尺寸:高23.2厘米口徑15.3厘米1944年安徽省阜南縣月牙河出土。獸面紋銅鬲(lì,音歷),圓口外卷,直頸窄肩,分襠,錐形空足。口沿置對稱的弓形耳,一耳與一足對應,應是沿襲商代早期的作法。頸飾變形夔紋。腹飾扉棱三道,與足對應。並以扉棱為中軸,構成三組獸面紋。 雲紋銅五柱器
年代:西周尺寸:通高31厘米柱高16.5厘米1959年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器上豎五柱,等高,間距亦相同。方座中空,四壁微鼓,委角。長方形扁脊的兩側和方座四壁,均飾雙鉤雲紋。此種器形,不見於諸家著錄,用途待考。 白陶鬶
年代:新石器時代尺寸:通高19厘米口徑8厘米腹徑42厘米1960年安徽蕭縣花家寺遺址出土。泥質白陶。敞口,細長頸。扁帶形鋬,三袋狀足。腹中部有鋸齒形堆紋一周,陶胎薄而細膩。花家寺遺址系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曾出土有陶鬲,石斧、石石奔、石箭鏃、蚌鐮、骨針、鹿角等遺物。屬大汶口文化類型,該遺址被列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鬶是花家寺遺址中發現的較為精緻的陶器。 原始青瓷尊
年代:周尺寸:高17.3厘米腹徑13.4厘米1959年安徽省屯溪市西周墓葬出土。高嶺土胎,胎色灰白,與著名的祁門瓷土近似。表裡均施灰白色釉,有脫釉現象。器身刻劃弦紋、斜方格紋和波紋等。口沿和肩部堆附卷雲紋。器形端莊,紋飾簡朴。 參考資料來源:
2. 安徽博物院的學術研究
李則綱,男,1956年1月14日至1958年5月出任安徽博物院首任館長。
組織機構
馬數鳴,專男,1958年5月至1979年期間出任、復屬任安徽博物院館長。
祁超,男,1979年4月至1983年任安徽博物院館長。
趙春鳴,男 ,1984年7月至1987年5月任安徽博物院黨總書記兼副館長,1987年5月至1989年任館長。
朱世力,男,1989年至1994年期間任安徽省文物局局長兼省博物館館長。
鄧朝源,男,1994年7月至2000年8月任安徽博物院館長。
胡欣民,男,1995年調任安徽博物院,歷任館長助理、副館長,2000年9月任安徽博物院長,2009年9月轉任黨總支書記。
3. 合肥博物館,新館和老館距離多遠
安徽省新博物館——抄安徽省老博物館:
公交線路:128路 → 162路,全程約12.7公里
1、從安徽博物院步行約510米,到達平塘站
2、乘坐128路,經過1站, 到達興泰廣場站(也可乘坐166路、20路)
3、乘坐162路,經過17站, 到達博物館站
4、步行約50米,到達安徽省博物院(安慶...
(可以直接步行一站路到翡翠路與祁門路交口北邊的興泰廣場站,直接坐162路是最方便的!)
4. 安徽博物院的介紹
安徽博物院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歷史、社教為一體的省級專綜合類博物屬館,佔地面積約6.2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6萬平方米,地上6層,地下局部1層,建築高度37.7米,展廳15個,館藏文物21.8萬余件。新館從側面綜合展示安徽的歷史文化亮點,老館則以陳列安徽近現代特色專題。1建築造型滄桑厚重,體現了「四水歸堂、五方相連」的徽派建築風格。安徽博物院是安徽一標志性文化設施。作為毛主席視察過的唯一一個省級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的新館,「安徽博物院」使用毛體字作為招牌字。2011年,安徽省博物館更名為安徽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5. 安徽博物院和安徽省博物館的區別
安徽省博物館是老館,在市裡三孝口;安徽博物院是新館,在政務新區懷寧路。新館建立後,許多以前老館的文物都搬到這邊了,建議你去安徽博物院,能不停歇地看2個小時,去參觀時最好穿運動鞋,不然走路腳疼,呵呵。
6. 安徽省省直事業單位安徽博物院正式編制待遇如何
待遇挺好的~~
畢竟是省直單位~~
7. 銀杏苑到安徽博物院新館的公交
公交線路:地鐵來1號線 →源 140路,全程約12.8公里
1、從銀杏苑步行約1.9公里,到達秋浦河路站
2、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2站, 到達望湖城站
3、步行約650米,到達廬川路口西站
4、乘坐140路,經過13站, 到達懷習路口站
5、步行約730米,到達安徽博物院新館
8. 安徽博物院的建築布局
安徽博物院新館位於合肥老城的西南面,省文博園位於新區中軸線的西側,次景觀軸的一端。安徽博物院從多側面綜合展示安徽的歷史文化亮點,包括一個基本陳列——安徽歷史文化陳列和四大特色陳列。新館位於園區的用地中部,主入口朝東,東南、東北分別是古生物化石博物館與美術館,三個文化建築成品字形布局。整體布局突出公共空間從內部的中庭空間向建築外部延伸連通的空間效果。東北面有一座小山坡。安徽博物院陳列展覽大樓為仿蘇式建築,以大樓為主體的整個館區平面布局呈「中」字型。大樓為磚混結構,面南背北,建築面積11580平方米,展覽面積7826平方米,正中主樓五層(第五層為塔樓),兩側副樓兩層為展廳。造型呈U形,建築簡潔壯觀、平面規矩,中軸對稱,庄嚴肅穆。主樓高聳突出,迴廊寬緩伸展,是合肥市上世紀五十年代興建的三大建築之一。
9. 從合肥三聯學院到安徽博物院新館怎麼走啊
公交線路:32路,全程約7.5公里
1、從安徽三聯學院步行約1.2公里,到達紫翡路口站
2、乘坐32路,經過7站, 到達平塘站
3、步行約810米,到達安徽博物院新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