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宣傳展板內容
Ⅰ 民族團結板報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徵和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所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作為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上,長期存在著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制度。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對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造,從根本上廢除了這一反動制度,開辟了民族平等團結的新紀元。此外,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還運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歧視行為。
2、維護促進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包括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包含著民族內部的團結。
3、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密切關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56個民族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這一關系,團結一致,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4、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國家昌盛和民族進步繁榮的必要條件。中國的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有著內在的聯系。民族團結的原則要求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維護統一,反對一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
Ⅱ 民族團結的有關黑板報內容
民族復團結 五十六朵鮮花共栽一個盆,制 五十六棵翠竹共連一條根。 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條心, 就能把祖國建設得繁花似錦。 五十六窯磚瓦築成一棟房, 五十六車礦石煉成一爐鋼。 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條心, 就能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 忙綠的身影,輕松走來,打開時光旭日,看到拉十一的彩旗,今天是多麼美好,今天是多麼壯麗,是因為今天從驚濤駭浪中走來,從民族淵源流長走來,無數的今天都是歷史的延續,無數的今天都是新的起步,歷史不會忘記,風雲歷歷在目,貧窮和屈辱都成啦過去,讓我們發揚光大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不怕困難在接再勵,珍惜今天輕盈笑聲,神采奕奕,大家汗水中贏得的微笑,為今日喝彩,為今日乾杯,為祖國強大謳歌,為拉明天更加美好抒發我們內心祝願,祖國萬歲,人民歡笑,民族團結,金色大道.
Ⅲ 民族團結的有關黑板報內容
民族團結 五十六朵鮮花共栽一個盆, 五十六棵翠竹共連一條根。 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專條心,屬 就能把祖國建設得繁花似錦。 五十六窯磚瓦築成一棟房, 五十六車礦石煉成一爐鋼。 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條心, 就能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 忙綠的身影,輕松走來,打開時光旭日,看到拉十一的彩旗,今天是多麼美好,今天是多麼壯麗,是因為今天從驚濤駭浪中走來,從民族淵源流長走來,無數的今天都是歷史的延續,無數的今天都是新的起步,歷史不會忘記,風雲歷歷在目,貧窮和屈辱都成啦過去,讓我們發揚光大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不怕困難在接再勵,珍惜今天輕盈笑聲,神采奕奕,大家汗水中贏得的微笑,為今日喝彩,為今日乾杯,為祖國強大謳歌,為拉明天更加美好抒發我們內心祝願,祖國萬歲,人民歡笑,民族團結,金色大道.
Ⅳ 關於民族團結的黑板報標題跟其設計~~要新~~!
您覺抄得襲這個咋樣?http://so.ooopic.com/sousuo/68373/
Ⅳ 幫我想一個民族團結為話題的板報名字
我國的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四川、廣西、湖北、海南等省、區。在黔東南和湘鄂川黔的交界地帶(以湘西為主),有較大的聚居區。在廣西大苗山、滇黔桂和川黔滇交界地帶和海南也有小聚居區。其他地方的苗族則與其他各民族雜居。苗族村寨少則幾戶、十幾戶,多則百戶、干戶。居住環境各地差別較大,多為山坡地或較平坦的山腳,也有高寒山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苗族人口數為8940116。苗族使用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由於長達幾千年的遷徙,住地分散,因而苗語逐步分成三大方言,即湘西(東部)方言、黔東(中部)方言和川黔滇(西部)方言。此外,川黔滇方言內部又分7個次方言。有些雜居地區的苗族,講漢語、侗語、壯語等語言。新中國成立以前,苗族沒有統一的文字。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於1956年組織漢、苗語言工作者創制或改革了4種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現正普及使用。
苗族歷史文化悠久,早在4千多年前,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游以南地區,居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其中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里就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內。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故與苗族可能有親緣關系。有人認為古代三苗與苗族有淵源關系。也有人認為現在的苗族可以溯源於殷周時代「髳」人。此外,還有驩兜說、夜郎說、巴郡南郡蠻說、武陵蠻說等。有關苗族族源問題的各種爭論在史學界中至今尚未定論,但是已有足夠的史料可以證明的是,早在兩千年前的秦漢時代,苗族的祖先已經聚居在至今還是他們比較最集中的湘西、黔東這個當時稱作「五溪」的地區。歷史上稱居住在這一地區包括苗族祖先在內的少數民族為'五溪蠻」成「武陵蠻」。後來他們陸續向西遷徙,才逐漸形成現在的分布局面。
社會經濟
苗族經過了漫長的原始社會,到唐宋年間,逐步進入了階級社會,在漢族封建經濟的影響下,推動了苗族領主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這時,農業和手工業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商業也有一定發展,並出現了苗、漢人民定期交易的市場。元代,苗族地區已出現了很大的封建領主。到明代,苗族地區領主經濟發展到最高階段,並且開始解體,地主經濟正在形成和發展。明朝開始在湖南城步苗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使地主經濟得到順利的發展。清康熙、雍正年間,在苗族地區先後實行改土歸流,這一措施對瓦解領主制和促進地主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一八四0年鴉片戰爭以後,封建地主經濟仍繼續向前發展。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由於帝國主義的政治勢力和經濟勢力開始滲入到苗族地區,苗族地區社會經濟就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了。帝國主義的資本輸入、商品輸入和掠奪原料的結果,一方面把苗族地區的社會經濟變成了半殖民地經濟,另一方面又刺激了苗族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並出現了某些資本主義萌芽,把苗族地區的經濟變成了半封建的經濟。
新中國成立後,苗族地區經過了民主改革、民主建政和社會主義改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苗族人民當家作了主人。苗族地區從1951年開始,先後建立了自治州和自治縣,苗族幹部也大批地成長起來,有力地促進了苗族地區社會濟的發展。
苗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四十多年的開發和建設,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各條戰線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工業從無到有,許多工廠包括現代化企業已在苗族地區興建起來,產生了第一代苗族工人,並出現了象凱里、吉首等工業城鎮。農業生產逐步實現機械化。由於電力的發展,給開發山區經濟帶來便利。交通事業發展迅速,不僅公路修築到邊遠的苗寨,而且鐵路也修到了苗寨。貴昆、湘黔、枝柳、黔桂等鐵路干線的建成通車,對沿線苗族地區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文化教育事業方面,苗族地區除辦了小學、中學,還辦了大學,已培養出教師、醫師及語言、歷史、文學、藝術、科技等專業人員和專家。各州、縣都設有醫院,基本上消滅了天花、瘧疾等疾病。農、林、牧、副、漁各業實行各種生產責任制,走上了迅速發展的軌道,人民生活逐年改善。
文化藝術
苗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采、風格獨特的民間文學和藝術。民間文學主要有詩歌和傳說故事,多以口頭傳說流傳至今。詩歌一般是五言體,間有七言體或自由體,大多隻講調而不押韻,一般曲調簡單,變化不大,節奏也不太嚴格,篇幅長短不拘,分別為古歌、理詞、巫歌、苦歌、反歌、情歌和兒歌等。如《老人開天地》、《九十九個太陽和九十九個月亮》等就是講述苗族歷史的古歌,反映了古代苗族人民與自然界的斗爭情景。苗族的詩歌和古老的傳說故事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學資料,也是研究苗族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苗族是個喜愛歌舞的民族,音樂舞蹈和苗戲等具有悠久歷史。史籍上早有男吹蘆笙女振鈴的記載。苗族「飛歌」享有盛名,現已作舞台演唱或譜曲演奏。器樂分打擊樂和管弦樂兩類,以木鼓、皮鼓、銅鼓和蘆笙最為馳名;此外還有芒筒、飄琴、口弦琴、木葉和各種簫笛。舞蹈有蘆笙舞、板凳舞、猴兒鼓舞等,以蘆笙舞最為普遍,技巧很高,深受國內外贊賞。
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剪紙、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麗多彩。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解放後已發展到能染彩色圖案,並向國外出口。苗族的傳統銀飾多種多樣,包括手釧、項圈、頭飾、胸飾、銀衣等,花紋雕鑿精工,也享有盛名。
苗族人民創立自己的醫學,把人體的疾病分為內科36症,外科72疾,治療方法20餘種。石啟貴先生著有《苗醫驗方》、《畜醫指南》。陸科閔著有《苗族葯物集》。19世紀末,松桃廳地甲司苗醫師龍老二能為孕婦剖腹取出死胎。治骨折、蛇傷、毒箭射傷、刀槍傷,苗葯醫有神速之效。苗葯多用生葯,現采現用。
風俗習慣
苗族的服飾在各地各有其特點。黔西北、滇東北的苗族男子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冬天腳上多纏裹綁腿。古代苗族男子都蓄長發,挽椎髻於頭頂,插木梳或發針,戴耳環、手鐲、項圈等飾物。至清代末期,他們已不再蓄發挽椎髻,有的改梳長辮子。各地區苗族婦女服飾差異較大,式樣約幾十種之多,但大多數地區婦女穿大領對襟短衣和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有的長及腳面,有的短至腿根,僅七、八寸長。湘西,貴州松桃、凱里,廣西大苗山,湖北宣恩等部分地區苗族穿大襟右衽上衣,下著寬腳褲。湘西苗族的上衣無領,衣袖和褲腳綉有寬大花邊,頭纏格子布或青布頭巾,戴耳環、項圈、手鐲等飾物。苗族婦女的頭飾式樣繁多,挽髻於頭頂,配上各種式樣的包頭帕,有的包成尖頂、圓頂,有的把頭發繞在支架上高豎於頭頂上,別具風格。她們的盛裝以黔東南獨具特色,把銀飾釘在衣服上成「銀衣」,頭上戴著形如牛角的銀質頭飾,高達尺余。
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米,也有玉米、紅薯、小米等雜糧;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米、土豆、蕎子、燕麥等主食。黔東南地區的苗族把糯米飯和蔬菜一起封存壇內,一、二個月後再取食的醅菜,是一種特具風味的酸腌菜。飲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凡遇婚喪、節日或親友來訪,都用酒招待賓客。
苗族的建築在各地也有很大差別。黔東南居民住木製平房和樓房。樓房一般為兩層,建築形式多為「吊腳樓」(即按山坡斜度豎樁,在樁上建築),屋頂為雙斜面。頂棚上層貯藏糧食、雜物,吊腳樓下堆放雜物或圈養牲畜。湘西和貴州松桃等地,採用木質結構、雙斜面瓦頂或草頂平房,每幢3~5間,「偏廈」作灶房或牲口圈。過去,地主或富裕人家還築有庭院,並砌高牆或石碉圍護。雲南文山地區苗族居民住宅的牆壁多用竹條編織、外麵糊上泥土的方法建造,屋頂為平形草頂。昭通地區的苗族居民多住「權權房」,即一種用幾根樹干交叉搭糊,蓋上茅草,用樹枝或竹子編織、糊泥作牆的房屋。一般隔為兩間,人畜各一。海南島苗族住的是長而窄的茅草房,三間一幢,屋檐較長,檐下走廊是休息的地方。川南和黔西北的苗族多住士牆草頂或瓦頂的房屋。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財產由男子繼承,主婦在家庭中享有較多的權力和地位。年老父母一般由幼子供養。有的地區,有父子連名的習慣,子名在前,父名在後,平時都只呼本名,不連父名。由於受漢族宗法封建的影響,有的制定字輩、建立宗祠、修纂家譜。苗族青年男女婚姻比較自由,男女青年通過「遊方」(黔東南)、「坐寨」(廣西融水)、「踩月亮」(雲南文山、楚雄)、「跳花」(黔中、黔西)、「會姑娘」(湘西)等社交活動,自由對歌,戀愛成婚。雲南楚雄等地有「姑娘房」制度,以便擇配良偶。也有父母包辦婚姻的,一般通過親友撮合,講門當戶對。苗族婦女有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特別在黔東南至今仍有保留。有的地區苗族還有「還姑娘」、「轉房」、「妻姊妹婚」等習俗。
宗教信仰與重要節日
苗族信仰萬物有靈或多鬼神,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認為神靈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無論消災除病或求子求財等都祈求神靈與祖先保佑。祈求消災除邪時,由巫師驅鬼。祭神祭祖活動極為隆重,黔東南的「吃牯臟」(鼓社)、黔西北的「吃牛」、湘西的「還儺願」、「椎牛」、「吃豬」以及「趕鬼」、「吃鬼」、「祭鬼」等活動,耗費很大。此外,對自然物(大樹、怪石)或人造物(水井、板凳)的崇拜和祭獻,以酒、肉、魚、雞、鴨、糯米等作祭品。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少數民族群眾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等。
苗族的節日很多,各地的苗族過的節日不完全相同。黔東南部分地區和廣西融水縣盛行過「苗年」,在舊歷九——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舉行,有踩鼓、跳蘆笙、賽馬、鬥牛、「遊方」等活動。貴陽附近幾縣的苗族,每逢農歷四月初八日,都穿上了盛裝來到貴陽市噴水池附近,吹笙奏笛,對歌談心,紀念傳說中的古代英雄「亞努」。此外,苗族還有龍船節、花山節(五月初五)、吃新節(農歷六、七月間稻穀成熟時)、清明節、趕秋節(立秋)等等。雲南苗族幾乎每年都有踩花山的活動,這種踩花山雖有迷信內容,但它又是苗族人民傳統性的群眾娛樂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