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駭實不符
發布時間: 2020-12-29 02:59:29
① 怎樣看待長恨歌中不符史實的部分
白居易寫的是文學創作,屬於藝術類的范疇,有虛構的成分可以增加故事的美感,也有諷喻的意義。
白居易以為,一個封建君王,要能夠做到像前期的唐明皇那樣,關鍵在於:「不惑」。因為「不惑」是任用賢人的條件和前提。這就需要以唐明皇的後半生為鑒。
白居易正是通過塑造這樣一個令人同情的、悲劇性的君王來警示今王引以為戒的。寫楊貴妃是「養在深閨人未識」,而避唐明皇搶兒媳的史實不談,將他們的愛情描寫得純真。
後來寫唐明皇至國破妃亡之時仍不悟,還要上演「人鬼情未了」的標准愛情悲劇,把一個何等痴情的君皇展現在讀者面前。然而正因為他是君主,所以他的「痴情」和「重色」才導致了國家的傾亡。
如此看來,當了解了白居易對唐明皇的看法及他的寫作目的之後,便不難看出,表面上的矛盾實非矛盾,而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長恨歌》的主題是諷喻更為合理。
(1)舉報駭實不符擴展閱讀
《長恨歌》中說「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事實是,楊玉環是唐明皇的兒媳,先叫她做道士又接進宮成了自己的妃子。詩中寫臨邛道士在海上仙山見到楊玉環當然是虛構。
白居易《長恨歌》作品這是寫唐玄宗和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作為帝王卻保護不了自己心愛的人,兩人雖相愛卻只能留下長長的遺恨。
《長恨歌》是一篇長篇敘事詩,所詠的是歷史上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古人的評論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這首詩的主題是諷喻,「譏明皇迷於色而不悟也」。另一種則認為它只是在寫李、楊的愛情,「不過述明皇追愴貴妃始末,無他激揚」。
而今人在這兩種觀點的激烈爭論中又產生了雙重主題說,即認為該詩既有對明皇的諷刺批判,又有對李、楊愛情的同情歌頌。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