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宣傳部
1. 福建農林大學宣傳部楊紅梅簡介
福建農林大復學(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簡稱制「福建農大」,坐落於福建省省會福州市,是全國建校最早的農林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點建設3所高水平大學之一[1] ,是農業部與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學、國家林業局與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學,是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和全國第二批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2. 國家宣傳部長是誰
現任(2017——)宣.傳部.長是黃坤明。
黃坤明,男,漢.族,1956年11月生,福建上杭人,1974年12月參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履歷
1974-1977年,陸軍三二八六六部.隊八十四分隊戰士、副班長
1977-1978年,福建省上杭縣通賢公.社通賢大隊文書、黨支部委.員
1978-1⑨82年,福建師范大學政教系學習
1⑨82-1⑨85年,福建省龍岩地委組.織部干.部
1⑨85-1⑨88年,福建省龍岩地委組.織部青干科副科長(其間:1⑨85-1⑨88年,中.央黨校培訓部研究生班學習)
1⑨88-1990年,福建省龍岩地區行署辦公室副主.任
1990-1991年,福建省龍岩地區行署辦公室主.任
1991-1992年,福建省龍岩地區行署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1992-1993年,福建省龍岩地區行署專員助理、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1993-1995年,福建省龍岩地區行署專員助理、永定縣委書.記
1995-1997年,福建省龍岩地委委.員、永定縣委書.記
1997-19⑨8.年,福建省龍岩市委常.委、永定縣委書.記
19⑨8-1999年,福建省龍岩市委副書.記、市長
1999-2000年,浙江省湖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0-2003年,浙江省湖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3-2007年,浙江省嘉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7-2010年,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05-20О8年,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專.業學習,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2010-2012年,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
2012-2013年,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3-2014年,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2014-2017年,中.央宣.傳部主持常務工作的副部.長(正部.長級),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2017-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3. 建國後歷屆福建省宣傳部長都有誰
側日期
4. 中共福建省廈門市委宣傳部地址和郵編
中國共產黨廈門市委員會宣傳部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開元區湖濱北路61號
郵政區碼: 361001
5. 福建省委宣傳部是在省政府里上班嗎
是的,福建省委宣傳部是在省政府里上班的;省委、省政府主要工作部門的辦公地點都是在福州市鼓樓區華林路76號的省委、省政府大院裡面。
6. 福建宣傳部蔡小偉簡歷
一般是大人物的話在網路有簡歷,有些職員在他所在地的官網也有簡歷。但是總得來說,簡歷是屬於個人隱私。建議不要網上搜別人的隱私。換位思考,如果別人在搜你的,你會怎樣。
7. 福建省委宣傳部和福建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一樣嗎
不一樣
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一般也掛省政府外宣辦,和宣傳部並沒有直接業務關系。省委宣傳部部長絕大多數要兼任省委常委,屬於副部級,宣傳部副部長一般也有兩個正廳級,它還能管理到下面的廣電,出版等等部門,而外宣辦研究各擬定全省對外宣傳工作的規劃和意見,主任是正廳級。
8. 黑龍江大學怎麼樣
黑龍江大學是教育部與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有特色、高水平、現代化地方綜合性大學,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黑龍江省共建高校,坐落於北國冰城哈爾濱,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俄文隊。辦學70多年以來,黑龍江大學在國家全球戰略構架中,推進與服務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提升,強化俄語學科專業的優勢地位和引領作用,實現人才培養方向、科學研究領域、對外交流合作和社會服務等多方位與俄羅斯對接,形成全國高校獨樹一幟的對俄辦學特色。作為黑龍江省學科門類最全、專業覆蓋最廣、後發優勢最強的綜合性大學,堅持立足龍江、面向全國,全力為地方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端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撐、科技服務和文化引領。「十一五」以來,黑龍江大學堅持以穩定規模、優化結構、提升質量、強化管理為主的發展道路,著力構建教學、科研和學科三位一體的內涵發展模式,整體辦學水平、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社會聲譽顯著提升。化學學科、材料學科、工程學科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評為A類,哲學學科評為B+類,法學、中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4個學科評為B類,化學學科評為B-類,電子科學與技術、公共管理2個學科評為C+類,理論經濟學、政治學、生物學、信息與通信工程4個學科評為C類,數學、生態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6個學科評為C-類,學科發展速度和整體實力居於省屬高校前列。2018年獲批黑龍江省「雙一流」建設國內一流大學A類高校,外國語言文學獲批國際一流建設學科,哲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等5個學科獲批國內一流建設學科。此外,學校連續多年進入全國高校百強行列,在《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中跨入重點大學行列。
黑龍江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優勢明顯,共設有31個教學院部,擁有涵蓋哲、經、法、教、文、史、理、工、農、管、藝11個學科門類的本科專業84個,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5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5個;2個國家重點學科(含培育),1個學科群、12個一級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擁有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現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0個、省級重點專業2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0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省級精品課程50門,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省級教學團隊8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教學示範中心6個,入選國家規劃教材40部。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首批9所創業教育試點院校之一,與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聯合設立的中俄學院被教育部列入全國17所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學院之一,入選國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9. 福建歷屆百花文藝獎獲獎名單
福建省第六屆百花文藝獎擬獲獎作品名單公示公告
www.fjsen.com 2011-05-24 09:15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一等獎(件)
作品名稱
類別
作者
(創作單位)
申報單位
《紅色搖籃》
電視劇
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
中共龍岩市委、龍岩市政府等
中共龍岩市委宣傳部
《天趣人意—福州脫胎漆藝》
電視片
福州市廣播電視局等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共和國不會忘記》
廣播劇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保嬰記》
薌劇
漳州市薌劇團
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
《紅裙記》
閩劇
福州市藝術學校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我的父母之鄉》
歌曲
冰心詞、章紹同曲
福建省文聯
《海峽之脈》
交響樂
吳少雄
福建省文聯
《鼓山》
歌曲
徐傑詞、胡小環曲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風火牆》
中篇小說
林那北(林嵐)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太陽黑子》
長篇小說
須一瓜(徐平)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母親》
中篇小說
陳希我(陳曦)
福建師范大學
《中國以生命的名義》
詩歌
林春榮
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羊收到狼的信》
兒童文學
小山(賈秀莉)
福建省文聯
《百年冰心》
國畫
盧志強
福建師范大學
《休網休漁海之假期》
油畫
林之耀
福建師范大學
《為同一個夢想》
漆畫
鄭頻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雲海佛光武夷山》
攝影
胡國欽
海峽出版發行集團
《生死大營救》
攝影
楊為春
福建省文聯 中共三明市委宣傳部
《司馬遷報任安書》
楷書
林志明
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
《顧況詩五首》
行楷
葉韶霖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二等獎(63件)
作品名稱
類別
作者
(創作單位)
申報單位
《神醫大道公》
電視劇
廈門廣播電視集團、廈門廣播電視節目有限公司等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黑貓警長》影院版
動畫片
福建省時代華奧動漫有限公司
福建省文聯
《古田會議》
紀錄片
中共龍岩市委宣傳部
龍岩電視台
閩西電視製作中心
中共龍岩市委宣傳部
《海峽情思》
廣播劇
漳浦廣播電視台
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
《江山風雨》
電影
福建電影製片廠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榮榮映里·三生萬物》
電視紀錄片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電視新聞綜合頻道
《新視覺》欄目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老扁擔》
廣播劇
石獅人民廣播電台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朱弁》
梨園戲
福建省梨園戲劇實驗劇團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南歸夢》
閩劇
平潭閩劇團、福州藝術創作研究中心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燈偶》
雜技
福建省雜技團
福建省文化廳
《陳靖姑》
閩劇
福州閩劇院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才女魚玄機》
越劇
福鼎市越劇團
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
《我的父母之鄉》
話劇
福建人民藝術劇院
福建省文化廳、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喬女》
高甲戲
廈門金蓮升升高甲戲劇團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阿婆的幸福生活》
舞蹈
廈門藝術學校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穿上學位服》
舞蹈
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狙擊手》
歌曲
博文詞、梁慧曲
武警福建省總隊
《唆啰嗹》
舞蹈
福建藝術職業學院
福建省文聯
《荔枝紅》
舞蹈
福建省歌舞劇院
福建省文聯
《已是月滿時》
舞蹈
福州市歌舞劇院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海上升明月》
歌曲
張昆鵬詞、陳丁曲
福建省文聯
《愛是家的根基》
歌曲
車行詞、吳少雄曲
福建省文聯
《希望之光》
舞蹈
廈門小白鷺民間舞團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台南姑娘》
歌曲
魏德泮詞
林榮元曲
福建省文聯
《親吻你再久依然戀著你》
歌曲
賀磊詞
伍林發曲
中共三明市委宣傳部
《八閩畫卷》
交響樂
福建歌舞劇院
福建省文化廳
《親親的兩岸》
歌曲
林澍詞、陸徽曲
福建省文聯
《千古大變局》
長篇
散文
曾紀鑫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北京日記(組詩)》
詩歌
謝宜興
福建省文聯
《假肢》
短篇小說
黎晗
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從靈魂的高處躍下》
詩歌
哈雷(蔣慶豐)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福建省文聯
《塵土飛揚》
長篇小說
劉岸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石壁蒼茫》
長篇小說
何葆國
中共三明市委宣傳部
《地平線》
長篇小說
閻欣寧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農耕物語》
散文
李集彬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親愛的苦難》
紀實文學
沙漠舟(繆燈明)
中共南平市委宣傳部
《幽深的潮濕》
散文
朱以撒
福建省文聯
《戴雲山作證》
報告文學
張晴雯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
《世族春秋》
長篇
散文
蕭春雷
中共三明市委宣傳部
《閩水萬古流》
油畫
李豫閩、遲連城
林顥、王裕亮
福建師范大學
《林祥謙》
國畫
張永海
福建師范大學
《都市迷失》
版畫
蔡麗
中共南平市委宣傳部
《花溪中路120號》
國畫
陳端
福建師范大學
《遠方》
漆畫
胡新地
福建師范大學
《閩南漁歌》
水粉
徐光培
集美大學
《承啟樓》
國畫
梁明
中共龍岩市委宣傳部
《市井十洲人》
漆畫
陳立德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家》
水彩
孫志純
福建省文聯
《日月共輝》
國畫
郭東健
福建省文聯
《婦救會主任》
油畫
黃權山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太姥山神韻》
油畫
胡振德、胡建南
福建師范大學
《看新娘》
攝影
張文良
福建省文聯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草書條幅》
草書
王文吉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於右任詩》
行草
沈乃希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我依然情有獨鍾》
篆刻
黃經通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春耕協奏曲》
攝影
張弦
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祥雲過處瑞氣生》
攝影
李鸞漢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李賀詩》
草書
柯學刃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收獲》
攝影
夏林海
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
陳聚仁《二千言世紀長聯》
楷書
林玉梅
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
《大地鄉音》
攝影
王雁飛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深山明珠》
攝影
馮木波
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
《隨墨成影》
攝影
林福榮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三等獎(113件)
作品名稱
類別
作者
(創作單位)
申報單位
《美麗無聲》
電視劇
福建勤+緣影視製作傳播中心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西遊記》
兒童廣播劇
石獅人民廣播電台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石寨人家》
紀錄片
華僑大學文學院
華僑大學
《快樂精靈》
動畫片
廈門青鳥動畫有限公司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故鄉之路——王永慶》
紀錄片
中國華藝廣播公司電視中心
中國人民解放軍61716部隊政治部
《三七小福星》(上、下)
動畫片
福建育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護生》
動畫片
福州五彩動漫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我們的隊歌》
廣播劇
廈門廣播電視集團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EXPO(二)得》
實驗片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
福建師范大學
《流動的花蕾》
廣播劇
廈門廣播電視集團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林語堂》
電視紀錄片
漳州電視台
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
《評話甘國寶》
動畫片
福州五彩動漫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一代宗師邵江海》
荷葉說唱
廈門歌仔戲劇團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擂皮子七七與俏俏嫂》
漢劇
龍岩市漢劇團、閩西客家藝術團
中共龍岩市委宣傳部
《沉香救母》
木偶劇
晉江市掌中木偶劇團
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天子與嬌客》
新編歷史劇
福建省莆仙戲劇團
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惠安女》
木偶劇
惠安縣掌中木偶劇團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穿越——地圈》
雜技
福建省雜技團
福建省文化廳
《醉梅園》
舞蹈
廈門演藝職業學院
福建省文聯
《愛在海峽》
歌曲
史榮詞曲
福建省文聯
《聲聲慢》
歌曲
崔娟詞、何懷東曲
福建省文聯
《歲月》
舞蹈
集美大學音樂學院
集美大學
《禱告媽祖》
歌曲
徐傑詞、陸徽曲
福建省文聯
《彩雲之南》
舞蹈
福建藝術職業學院
福建省文聯
《羊群與白雲》
無伴奏合唱
林龍詞、張琨琨曲
漳州師范學院
《蟳埔漁女》
舞蹈
泉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泉州師范學院
《愛的傳奇—片仔癀的傳說》
歌曲
顏庭壽詞、郭建豐曲
漳州師范學院
《青春無悔》
歌曲
雲劍詞、蔣舟曲
中國人民解放軍61716部隊
《鏡子》
雙人舞
中國人民解放軍73111部隊政治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73111部隊政治部
《偶·丫》
舞蹈
福建省藝術職業學院、閩侯縣文體局藝術中心
福建省文化廳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夢海峽》
舞蹈
福建省歌舞劇院、福建省藝術職業學院
福建省文聯
《東岸西岸》
歌曲
孟廣征詞、李式耀曲
福建省文聯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福氣旋鼓福氣娃》
舞蹈
晉江市青少年宮
福建省文聯
《春筍拔節噼噼啪》
歌曲
微塵詞、史宗毅曲
中共南平市委宣傳部
《走進綠色的花季》
舞蹈
武警福建省總隊
政治部文工團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根葉之戀》
歌曲
翁朝霞詞、葛真曲
福建省文聯
《祝酒》
打擊樂
柴慶偉、劉敏
集美大學
《天烏烏》
民樂合奏
劉忠民
集美大學
《海峽同樂》
二胡與樂隊
黃忠釗
福建師范大學
《認識的碎片》
散文
郭志傑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牛田洋風潮》
紀實文學
黃建斌
海峽出版發行集團
《薯花之魂(組詩)》
詩歌
葉逢平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喊一聲戰友》
中篇小說
林朝暉
福建省文聯
《走過水木年華》
長篇小說
劉君霞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商道和人道—冢本幸司傳》
報告文學
鍾兆雲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福建省文聯
《媽祖閣賦》
詩歌
王鴻
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紅星巷》
中篇小說
袁雅琴
廈門理工學院
《在台灣》
詩歌
劉偉雄
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
《鐵甲家族》
長篇小說
鄧晨曦
福建省文聯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騙你是狗》
短篇小說
江啟文
中共龍岩市委宣傳部
《周三郎》
短篇小說
何也(何元傑)
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
《生活在這里》
散文
汪莉莉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
《為童年閱讀舉起照亮的燈》
散文
李小燕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
《出路》
長篇小說
楊金遠
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唐詩與茶》
散文
方慧穎
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
《天山沉思錄》
報告文學
孫永明
福建省文聯
《一座腌制的村莊》
散文
甘代壽
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
《從容赴死,猶如一場盛宴》
散文
邱美煊
龍岩學院
《星星總動員》
兒童文學
李曉玲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紅與藍——中國第四支維和防暴隊海地維和紀實》
紀實文學
鄭國賢
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烏鴉嘴廣播電台》
兒童文學
陳天中
海峽出版發行集團
《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全圖》
漆畫
湯志義
福建師范大學美院
《父親、母親》
漆畫
楊國舫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陽光西藏》
水彩
黃永生
集美大學
《田園之舞》
工筆畫
顏成彪
中共南平市委宣傳部
《初秋》
工筆畫
湯琳南
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
《蝕》
水彩
陳其端
集美大學
《紫雲丹霞掩映中》
國畫
楊挺
福建省文聯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惠風和暢樂農家》
國畫
李亮
武夷學院
《湄海祥雲圖》
國畫
王英瑛
福建師范大學美院
《金風慢》
國畫
鄧柏元
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雪域之春》
漆畫
姚莉芳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清心》
漆畫
周榕清
閩江學院
《應屆》
漆畫
呂璜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風輕音清》
漆畫
俞飛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圍》
版畫
蘭坤發
中共南平市委宣傳部
《濤聲》
水粉畫
林顥
福建師范大學
《霜秋》
國畫
蘭華生
中共龍岩市委宣傳部
《都市狀態》
漆畫
李娟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陳嘉庚》
雕塑
李金仙
福州大學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年畫
吳華光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瞬》
漆畫
林挺
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
《心蓮NO2》
漆畫
鄭鑫
閩江學院
《南靖土樓—田園秋韻》
油畫
洪桔鴻
福建師范大學
《記憶空間》
漆畫
孫曉東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苗嶺春早》
國畫
吳克強
莆田學院
《龍的傳人》
年畫
翁東迪
莆田學院
《風調雨順》
漆畫
陳懷貴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為媽祖梳妝》
攝影
馬金焰
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揮灑兩岸情》
攝影
張劍雄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行草書四條屏》
行草
王守民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甲骨文對聯》
篆書
阮憲鎮
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
《母愛》
攝影
陳永強
福建省文聯
《四條屏》
行草
黃須晃
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
《古人論書》
草書
彭飛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激情海峽浪》
攝影
程章海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花海紅浪祈豐年》
攝影
陳霹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春到花萼樓》
攝影
徐金躍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草書橫幅》
草書
林景輝
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
《親情》
攝影
吳國群
福建省文聯
《張恨水讀書百宜錄》
草書
何巧忠
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
《拆遷,拆之》
攝影
阮斌
福建師范大學
《義務宣傳精神文明》
攝影
洪樵甫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深院曲欄對聯》
行草
吳偉義
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
《眼神》
攝影
許孝珠
福建省文聯
《豐收的日子》
攝影
鄭德雄
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
《篆書扇面中堂》
篆書
傅宏志
中共三明市委宣傳部
《謝無量詩冊頁》
行草
林知林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一家親》
攝影
劉賢健
福建省文聯 中共三明市委宣傳部
《留得殘荷聽雨聲》
刻字
鄭建松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
《休漁季節》
攝影
林振壽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笙歌漫舞》
攝影
李立鋒
福建省文化廳
《呼喚》
攝影
楊建峰
福州市委宣傳部
10. 我國歷史上各族兒女團結一致,保家衛國的故事
歷史上,各族人民友好相處,他們在生產和生活中長期進行著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在民族團結和領土完整方面,每當國難當頭,全民族危亡時刻,少數民族堅定不移地抵制分裂,總是以國家統一大業為重,以自己的民族、家人、本人為輕,各民族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奮力抗侮,共赴國難。
一、發生在黑龍江的雅克薩之戰,鄂倫春獵人全民上陣奮勇抗擊沙俄侵略者;在當地少數民族的協助下康熙征討剿滅葛爾丹,乾隆討伐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第五世達賴喇嘛、門巴族的梅惹喇嘛保衛西南邊疆,五世達賴喇嘛、六世達賴喇嘛到京朝覲、忠於中央政府;
傣族大土司刀盈廷率先反抗英國入侵者,當地漢族、景頗族、傈僳族群眾紛紛響應;壯漢兩族共同成立黑旗軍抗法援越,威名遠揚;雲南苗族豪俠項從周率漢、苗、瑤、壯、傣各族人民英勇抗擊法國侵略者,寸土必爭,無畏無懼;
二、傈僳族人在雲南怒江英勇抗英,景頗族首領木然早樂東率部趕走英國侵略者,京族英雄杜光輝率領京、漢、壯、瑤各族群眾抗法。
即使是在政局動盪、軍閥混亂的年代,西南邊疆的傣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同胞英勇地扯下英國米字旗,趕走英國侵略者,粉碎了英國侵略軍企圖從緬甸入境佔領曼緬的陰謀,自覺擔當起保家衛國的神聖重任。
三、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少數民族煥發出極大的政治熱情,在各地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組織工會、農民協會、婦女協會等群眾性革命團體,建立自衛軍開展武裝斗爭,反帝反封建,聲援北伐斗爭。
滿族工人王俊,土家族女兒向警予,侗族的龍大道,壯族青年韋拔群等心向共產黨;烏蘭夫和多松年、吉雅泰等人成為中國蒙古族第一代馬克思主義者;長征中中國工農紅軍與少數民族進行了廣泛接觸。
他們途經苗、瑤、布依、土家、侗、彝、藏、羌、裕固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世居區,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巨大支持。紅軍主力搶渡金沙江,彝、傣、漢族船工不停地擺渡,支援紅軍安全渡過金沙江;
四、「九一八」事變後在南京的藏族同胞成立了康藏旅京同鄉抗日救國會,共商抗日救亡大計,表達抗日取勝的決心。西藏各大寺廟數十萬喇嘛舉行誦經法會,聲援抗日斗爭。
五、當日本封鎖中國海岸線和西南的滇緬公路後,新疆成為中國抗戰最重要的國際運輸線。
新疆各族人民集中了大批交通工具,專門負責接運工作,新疆各族民眾捐款購買了戰斗機,送往抗日前線參加武漢保衛戰。日本人企圖分裂中國,建立偽自治政權,身處抗戰前線的蒙古族同胞,始終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挫敗了日本人的陰謀。
馬本齋的回民支隊殲滅日偽軍幾萬人,成為 「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東北抗日斗爭,有許多朝鮮、滿、蒙古、達斡爾、赫哲、鄂倫春等少數民族戰士英勇奮戰。
中國今天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就是各民族形成「誰也離不開誰」的血肉關系,守望相助,不離不棄,長期共同開拓和捍衛的結果。
(10)福建宣傳部擴展閱讀:
縱觀歷史,幾千年來,中華各民族為祖國的統一和繁榮都做出過重要貢獻,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經濟、歷史、文化的發展。
華夏族最早開發了黃河流域及中原地區; 東夷最先開發了沿海地區; 苗、瑤最先開發了長江、珠江和閩江流域; 藏、羌最先開發了青海、西藏; 彝、白等民族最先開發了西南地區; 滿、錫伯、鄂溫克和鄂倫春等民族的祖先東胡族最先開發了東北地區;
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先後開發了蒙古草原; 黎族最先開發了海南島; 高山族最先開發了台灣。
中華文明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源遠流長,它的源,來自各個民族的創造與發明。漢族首創了造紙、印刷、指南針和火葯四大發明; 維族和黎族最先學會了棉花的種植和紡織;
回族建築師亦黑迭兒丁規劃並主持修建了元大都,為北京成為世界名城打下了基礎; 藏族保存的兩大古代佛學著作《甘珠爾》和《丹珠爾》, 至今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兩件瑰寶。
幾千年來, 中華各民族日益密切的交往、團聚和統一的過程, 也是民族大融合的過程。各民族經過不斷的遷徙、雜居、通婚和各種形式的交流, 在文化上互相學習, 在血統上互相混合,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各民族、地域間的界限日見淡漠。
春秋戰國時期,各民族通過經濟文化交流和頻繁的兼並戰爭,逐步融合。這一融合兼並過程,為後來秦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各地區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民族融合現象。
蜀國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地區各少數民族的關系,積極發展當地經濟,加速了西南少數民族的封建化;吳國征服、招降和籠絡越族,大批中原人口南遷,更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的進程;
北魏孝文帝改革,採取了一系列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促進了鮮卑族的封建化,為各民族的融合創造了條件;宋遼金時期,戰爭雖一度頻繁,但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密切,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
元朝時,民族融合達到高潮。漢族人民大量遷居到邊疆地區,帶動先進生產技術,開發了邊疆經濟。邊疆各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雜居,加強了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