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宣傳語
Ⅰ 給麗水甌江擬一段廣告詞
古有甌江 在浙之濱
Ⅱ 端午節宣傳海報的宣傳詞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
五日·選一(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錦綉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Ⅲ 有誰知道「千里甌江蔚長空,風雨雲和路。」出自哪首詩詞
卜運算元.溫州人
我是溫州人,勤種先鋒樹,千里甌江蔚長空,風雨雲和路。
俯首礪新程,足跡天涯駐,執競平生數百年,定與人間富。
甌江:溫州人的母親河。
執競:自強不息,奮斗不止。
Ⅳ 溫州導游歡迎詞
溫州,是浙南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東臨東海,南毗福建,西北與麗水相接,全市陸地面積為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11000平方公里,總人口為788萬,是浙江省11個地級市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溫州現轄鹿城、甌海、龍灣三個區,樂清、瑞安兩個縣級市,蒼南、平陽、文成、泰順、洞頭、永嘉六個縣,2010年溫州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900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達5000美元,地方財政收入228.5億,財政總收入411.43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400元,已基本實現了小康。
溫州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主要有洞宮、括蒼、雁盪等山脈,泰順縣境內的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主要水系有甌江、飛雲江、鰲江,其中甌江為浙江的第二大河。溫州,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境內名山秀水眾多,風景名勝區陸域面積達2279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20%,、
現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1處——雁盪山,
國家4A級景區5處:永嘉楠溪江、詩之島——江心嶼、文成銅鈴山、百島之縣——洞頭、瑞安寨寮溪,
省級風景名勝區8處:瑤溪、澤雅、玉蒼山、九峰、仙岩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玉海樓、石棚墓、利濟醫學堂、聖井山石殿、泰順廊橋、高氏家族墓地、永嘉芙蓉古村、甌江澤雅造紙坊、文成劉基廟、仕水碇步、等,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泰順烏岩嶺、平陽南麂列島,
國家森林公園5處:玉蒼山、花岩、龍灣潭、雁盪山、銅鈴山等等,今天我們將游覽花岩國家森林公園。溫州旅遊資源豐富,風光旖旎,城市依山伴水,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水特色十分明顯!由於溫州具有相當豐富的旅遊資源和非常完善的接待設施,在2002年,溫州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在春秋的時候,溫州屬於越國的領地,秦朝時屬於「閩中郡」,公元前192年,越王勾踐的第七世孫鄒搖帶領溫州百姓參加了秦末農民起義,後又幫漢王劉邦打敗了項羽,漢惠帝封他為「東海王」,定都於東甌(今溫嶺大溫鎮境內),世稱「東甌國」,故溫州又被稱為「東歐名鎮」。也由此溫州簡稱「甌」,溫州的許多事物也以「甌」開頭,如溫州菜叫甌菜,溫州的特產水果有甌干,溫州的母親河叫甌江,溫州的刺綉叫甌綉,「甌」是市區的「區」加個瓦片的「瓦」,那這個「甌」字又如何得來呢?其中有一種說法:「甌」是一種陶器,早在夏商周三代,溫州就盛產這種陶器,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溫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溫州建城始於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公元323年,著名學者郭璞選址築城,他登上一座小山(現今溫州市區的郭公山),發現溫州城市裡面一共有七座小山,這座小山分布的形狀,像天上的北斗七星,於是他就按照「七星北斗」的布局修建了溫州城,並在城內挖了28口水井,以對天上的28星宿,相傳城牆修好之後,有一隻白鹿銜花而至,白鹿繞城一周,後升天而去,百姓傳為祥瑞,從此,溫州又多了一個美麗的別稱,白鹿城,溫州之名,始於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當地百姓上書朝廷,因「民多耕火,地處溫嶠嶺南,雖隆冬而恆yu」,故改名為「溫州」,並沿用至今。
溫州在中國的版圖上,是一個極不起眼的小地方。其人多地少、資源匱乏,改革開放前,交通不暢(三面環水、背靠大山),若想走出去只有水路一條(溫州方言中「水」「死」同音,在文革末期溫州老百姓戲稱溫州只有死〈水〉路一條)。惡劣的自然環境,逼著溫州人只能走出去尋找生路。溫州人的成功毫無疑問是被惡劣的條件逼出來的、闖出來的、實干出來的、豪放出來的。改革開放30年來,溫州成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最迅速、活力最充沛的城市之一。八十年代初借著成為首批對外開放沿海城市的春風,溫州人因地制宜地全力發展輕工製造業。一下子,家庭作坊遍布全城,市場經濟異常火爆。通過多年的摸索滾爬,經歷了無數風雨的溫州民企逐漸地做大做強,不斷地向外擴張了。如今,溫州人的皮鞋、眼鏡、閥門、打火機、服裝、變壓器、制筆、印刷品、鎖具等等都名揚國內外,中國鞋王、筆王、鎖王……比比皆是。
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不得不提的一件發人深省的事情就是:
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門廣場上,憤怒的人們點起大火,5000多雙溫州的假冒劣質鞋葬身火海。一把火深深地灼痛了溫州人的神經,讓不注重質量的溫州鞋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伴隨著兩次燒鞋事件,溫州人逐步進入對信用和質量的反思。溫州長達十幾年的質量工程建設也由此開始。溫州皮鞋從此走向名牌,走向世界,溫州也成為「中國鞋都」。
溫州自古人傑地靈,人民勤勞智慧,擅長經營開拓。受南宋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今溫州)學派的「立義行善」與「務實求事功」摻合交融的義利思想影響的溫州人,就一直有著務實與創新精神。獨特的地理環境、文化觀念和改革開放的政策,造就了「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溫州人精神。正如國內外新聞煤體報道的那樣,哪裡有市場,哪裡有商機,哪裡就有溫州人。溫州經濟最大的特點是以民為本,即民營經濟或者說「老百姓經濟」。也被稱為「溫州模式」,溫州人精神的有,1、創新意識特別強,敢闖干為天下先,曾涌現了「膽大包天」「膽大包地」「膽大包江」的第一批典型,2、溫州人創業慾望特別強,「人人想當老闆,人人爭黨老闆」的願望,讓他們義無反顧的打拚天下。3、吃苦精神特別強。
溫州話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溫州話」,溫州話的復雜性,一直被認為是全中國最難學習的方言之一。溫州話非常有特點,首先是地域性極為明顯,出了溫州地界,誰也聽不懂溫州話。通常所指的溫州話,指的就是溫州市區、瑞安、樂清、永嘉、平陽、文成等地的甌語,出來這些地方,
每個區縣的發音也不同,通常不影響交流,但兩較遠區縣溝通困難。根據《溫州方言詞典》,溫州話聲母有 29 個,韻母有 35 個,聲調 8 個,兩字組變調調型13 種,比如:加"兮"重疊式。爽兮爽,就是舒適極了。靈兮靈,就是聰明極了。苦兮苦,就是痛苦極了。
在溫州民間,曾流傳了這樣一個說法: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我軍的聯絡方式總被敵方破譯,因此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後來有人發現溫州話挺難懂的,於是有人建議,能不能用溫州人做通訊員,來傳達戰斗指令和通報戰斗情況。這個建議得到首長的肯定。於是每個連、每個班都找出一名溫州籍戰士當通訊員,因為溫州話太難「翻譯」而保全了機密,溫州話確實在戰爭中發揮了作用,後來,這個故事不僅在溫州而且在全國各地流傳開來。
講著溫州話的溫州人,既能當老闆,又能睡地板;既能享受最好的,又能承受最差的。
我們先不追究這個事故的真實性,但是這個故事說明溫州話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語言,它保持了古代漢語的聲調和唐宋文化的內涵,同時也是溫州地方文化的載體。
1、饅頭——麵包 2、包子——饅頭
3、拖鞋——鞋拖 4、鹹菜——菜咸
5、很好吃——死人好吃 6、客人——人客
7、熱鬧——鬧熱 8、漲潮——潮漲
9、腳踏車——踏腳車 10、惡心—— 溜癢
11、害羞—— 頭皮漲 12、腋窩——拉腳下
13、月亮——月光 14、早上——天光
15、中午——日晝 16、晚上——黃昏
17、吃早飯——吃天光 18、吃午飯——吃日晝
19、吃晚飯——吃黃昏
Ⅳ 誰有麗水甌江的簡介 急!!
浙江省第二大河。山溪型河流。
甌江發源於浙江省慶元、龍泉兩縣市交界的百山祖鍋帽尖。(浙閩邊境洞宮山西北),東北流至麗水城郊附近折向東南,流經龍泉縣、雲和縣、麗水市、青田縣、永嘉縣、甌海區,從溫州市流入東海。全長388公里,總落差1080米,流域面積1.79萬平方公里。
甌江青田段長82.6公里,落差30.1米,河寬200-400米。
甌江上游轉折迂迴於崇山峻嶺形成許多急流險灘,下游北岸為永嘉、樂清,南岸是溫州市區。江面寬闊,由於江流海潮相互激盪,彼此消長,泥沙沉積,形成了西洲島、江心嶼、七都塗、靈昆島四個江中沙洲。
甌江幹流自源頭至麗水市大港頭稱龍泉溪,屬上遊河段;大港頭至青團縣石溪稱大溪,屬中遊河段;石溪以下始稱甌江。主要支流自上而下有松陰溪、好溪、小溪和楠溪。甌江中上遊河段除局部小平原外,全系山區,河流轉折在崇山峻嶺之中,水急灘多,水力資源豐富。流域四周為重要木材基地,多以木筏外運;下游為台地及濱海沖積平原,江面較寬,潮汐影響所及之河段可通小輪。
小溪 位於浙江省景寧縣境內。乃甌江最大支流,與甌江平流大溪匯合於青田縣石溪村境,互為Υ角之勢。上、中游自西南向東北流貫縣境。溪源有二:其一發源於慶元縣百山祖北麓,流經黃湖、英川、隆川、鸕鶿等鄉鎮稱英川港;其二發源於百山祖南麓,與來自閩北之水匯合於交溪亭入境,經下圩村至橋局與秋爐坑匯合,流經毛垟、蓮川鄉,稱毛垟港。兩港匯合於沙灣鎮交見圩村,流經沙灣、標溪與標溪港匯合;流經梧桐鄉,與梧桐坑、金蘭坑匯合;流經大均鄉,與大均坑、大赤坑匯合;流經外舍鄉,與鶴溪水匯合;流經金鍾鄉,與嶺根坑、陶州坑匯合;流經渤海鎮鄉,與旦水坑、上源坑、門潭坑匯合;流經大順鄉,與爐西坑、大順坑匯合;流經陳村鄉,與小順坑匯合流經鄉境,從鶴口入青田縣境。境內流長122公里,流域面積1726.55平方公里。流經區域山高林茂,降水充沛,流量充足,河谷深邃,灘多流急,水力資源豐富,渤海以下河段可通2噸位船隻。
Ⅵ 有沒有溫州江心嶼的導游詞
江心嶼位於甌江之中,佔地1070畝,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國家4A級旅遊區。「江心雙塔」1997年被回世界航標協答會定為歷史文物燈塔。東塔建於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西塔建於北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蜀僧青了率眾僧余嶼中建江心寺。
江心嶼自然風光秀麗,嶼內綠草如茵,古樹名木蒼翠蓊鬱,亭台點綴,橋榭相映,歷來被成為「甌江蓬萊」、「水中盆景」。人文景觀豐富,擁有宋文信國公祠、浩然樓。謝公亭、澄鮮閣及應領事館舊址等古跡。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李白、杜甫、文天祥等歷代名人賢士留下詠嘆孤嶼詩章近千。孤嶼夜景更是流光溢彩,燈光影聲的完美組合,讓夜色中的江心嶼如詩如畫,如歌如潮!
Ⅶ 毛主席關於甌江的詩詞
沒有。有「甌」字的只有「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但與甌江無關。
Ⅷ 母親河甌江的水為什麼這樣渾濁
甌江水黃是因為江水中的泥土膠體遇到海水中的鹽產生沉澱,不可治理!
原來甌江水黃到甌江大橋,即梅嶴一帶,後因麗水建了緊水灘水庫,導致甌江水黃到雙潮鄉一帶.
還有一個原因:
現在甌江水渾濁,很重要的原因是青田一帶挖沙造成的,甌江上游挖沙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以前,甌江上游還是非常漂亮的,現在日夜的挖沙,青田甌江大溪和小溪兩岸原始生態被嚴重破壞,真實非常的新心痛,另人揪心啊?嚴重後果是下游水流緩的地方開始淤積,比如自從60年代驛頭棟(堤壩)被沖毀後,西洲島的北流開始淤積,現在西洲島落潮死基本上和永嘉橋頭幾乎是連在一起了,而這樣的嚴重後果是,大水時,南流的水流將嚴重危及金溫鐵路和330國道的安全.
江面寬闊,由於江流海潮相互激盪,彼此消長,泥沙沉積,形成了西洲島、江心嶼、七都塗、靈昆島四個江中沙洲.
溫州人以前用的自來水就是甌江上游的水,現在有了珊溪水庫,自來水水質大大改善
一、探訪溫州甌江的緣由:
早在兩個月前,關於「溫州地域環境對地方經濟影響」的調研主題在我們心裡折騰著,2012年7月19日,我和一位同仁搭乘長沙至溫州的航班,計劃到溫州展開該主題的公益調研工作。在飛機上,偶遇人民日報主辦的國際金融報的三位記者,交談中,得知他們此次溫州之行的目的,主要是實地采訪關於溫州甌江受到嚴重污染的情況。甌江也正是我們所要調研的課題即溫州地域經濟調研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於是我興趣大增,決定隨人民日報國際金融報的三位記者到實地看個究竟。
2012年7月20日上午9點,我們和人民日報的記者一同到了溫州青田縣溫溪鎮溫溪村老年協會,聽老年協會的一些老人訴說甌江被污染的情況。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字字真切,對甌江的污染痛心疾首!據老人們介紹,10年前的甌江清澈見底,魚類豐富,鷗窵群歡。那時候的江水可以直飲,甜美純清。青山綠水養一方人,長壽老人處處可見,甌江確使溫州兒女引以為豪。而今天的甌江變得混濁不堪、水流暗黑,河水透出一股股令人掩鼻的腥臭味,沿江的居民見江心懼、見江心憂。污染的河水嚴重損害了當地人民群眾的健康,罹患癌症和其他疑難雜症者比過去大幅增多,至於直飲甌江水在年輕居民看來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上午10點左右,中國法治調研中心兩位同志和人民日報的兩位記者,直接走訪了污染源比較嚴重的亞太皮革有限公司,在一個小時的專訪中,廠方人員一直滔滔不絕地講他們排放的水如何符合國家一級標准等等,但我們經多方了解,實際情形與廠方的介紹明顯不符。
二、溫州模式的奇跡起因於五寶:一山、二水、三廟、四海、五戲
我們在溫州雖然只逗留短暫的幾天,但是心中自有羅盤,這里的奇山異水培育了優秀的溫州兒女。
山:此坡遙望對門嶺,沒有勤勞敢折松。多山的溫州折射出人們起伏、波折、多難和勤勞的生活。勤勞的溫州人在頑強、努力和拼搏中,不但培育了有如山松坡樟的精神氣質,也在這本不屬宜居之地的環境里構建了宜居的人文環境。
水:溫州雖然內涵三大水系(甌江、飛雲江、鰲江),唯有甌江展雄姿。甌江之水乃溫州金、經、精三寶,有這寬闊的水路,才有智者神鹿遷徙和守居甌陸,才會打通族民脈絡,才有今天溫州的精氣神。甌江優美的水質便孕育了這里的甌海文化。
廟:這里的廟堂和祠堂很多,證明這里的溫州人就是東方中國的猶太人之說。廟堂使這里的人有敬畏心、真誠心、感恩心和團結心。祠堂使這里的人有愛心、孝心、親情和鄉情。他們潛意識的經咒、祈禱給了溫州人智慧,也使溫州人持恆守志。
海:孕育了溫州人的海洋性格,讓溫州人飄洋出海變成平常事。
戲:南戲幾時哼唱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南戲培育了溫州精神,南戲也是溫州人之間進行溝通的媒介;南戲還是激發溫州創造力的重要精神資源。
三、而今「母親」已病,兒女遠行不知何時歸?
如今,甌江水質變差了、魚蝦不見了、鷗鷺不來了,連最喜歡親水的小孩也躲避得遠遠的了!江水「死亡」,山、戲、廟、海也都少了往昔的精神氣。雖然,溫溪老年協會的投訴,看似麗水青田上流原因,實乃金華麗水養溫州啊!據說古時候有一星宿神仙落腳於大微山,給這里留下了很多神奇的傳說。神奇般的山有了神奇般的水,鷗江滋養了鹿城——今天的溫州。
根據2008年麗水關於甌江污染的調研報告得知:在麗水段統計的每度甌江的污染情況:
工業廢水排放量:6323萬噸;氨氮排放量:7221萬噸;生活污染625萬噸。
我們特意驅車沿麗水到甌江出海口走了一趟,行進中注意到在青田溫溪和永嘉的橋頭,正好是甌江污染清晰可辨的分水區,青田往上遊走水質漸漸清澈,往下遊走則越來越混濁和腥臭。我們徘徊在溫溪鎮,看到有亞太皮革有限公司、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意爾康等大型污染源企業的排污情況。特別是亞太皮革有限公司附近,氣味特別濃,江邊水質特別差,肉眼可辨水色為暗黃,無法形容惡水襲人的感覺。據舉報,這些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廠內的污水處理系統只不過是「聾子的耳朵——擺看」。根據青田上下游的清澈度來看,水清程度大約是一比三的比例關系,年度污染為上游的三倍有餘,即下游年度污染大約是:
工業廢水排放量:18000萬噸;氨氮排放量:21000萬噸;生活污染1800萬噸。甌江污染情況之嚴重就可想而知了!
甌江是溫州、麗水的母親河,「母親」病了,但溫州兒女還在遠游!一條臭河難道就讓溫州世界各地的遊子忘記了故土嗎,一些在外闖盪多年的遊子、因慢慢變老如今想落葉歸根的遊子、一些在外打拚有了積累想攜帶資金反哺家鄉的遊子,只因母親河的污染使得心中有了無限的糾結……
四、甌江難道真的沒被污染嗎?當地政府真的沒能力治理甌江嗎?官方真的不知道甌江被嚴重污染嗎?
甌江沿途的工業廢水、化學物質、生活垃圾,直接造成了甌江水的污染,而挖沙動基、大興土木造成水土流失,也助長和加快了甌江的污染。這其中,甌江流域數十家皮革廠、水泥廠、電鍍廠化工廠等帶來的「三廢」,是造成甌江水污染的最大罪魁禍首。地方政府為了搞活經濟、追求政績,引來了一批污染企業,而落地的企業不顧良心譴責,逆天而行,只管撈錢,不考慮居民的死活。工業污染破了溫州的風水,斷了溫州的龍脈,使溫州昔日美好的甌江時代成為一種回憶。這,成為了溫州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痛!
甌江的污染有目共睹,人人皆知。每一個有污染源的企業家和每一個政府官員心底里都很清楚,特別是當地的老百姓心如明鏡-------
在甌江的「身」邊,伴她而行的是一條奇特而大氣的高速公路——溫麗高速,高速路基本上由十多座高架橋和幾十個隧道組成,據說,這條高速路的造價,是平原高速路的5倍以上!我們不明白的是,當地政府有能力修一條如此高水平的高速路,為何沒有能力治理母親河——甌江?
五、細品溫州
溫州,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是浙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全國首批13個農村改革試驗區之一,是全國18個港口城市之一,是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是中國綜合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的試點城市,也是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試點城市之一。全市轄三區兩市六縣,陸地總面積11784平方公里,人口750多萬,其中市區人口190多萬。甌江(Ou River)因溫州古稱甌而得名,甌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流,處浙江省東南部,古名為「慎江」,也曾稱「永嘉江」或「溫江」。發源於浙江省慶元、龍泉兩縣市交界的百山祖鍋帽尖。(浙閩邊境洞宮山西北),東北流至麗水城郊附近折向東南,流經龍泉市、雲和縣、蓮都區、青田縣、永嘉縣、鹿城區、龍灣區,從溫州市流入東海。全長388公里,總落差1080米,流域面積1.79萬平方公里。上下游落差1300米,平均年流量202億立方米。
「東甌名城」溫州,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中國沿海九個港口之一,公元323年,著名學者郭璞選址始建溫州城。相傳建城時,有一隻白鹿銜花跨城而過,所到之處一片鳥語花香、祥雲騰飛,故又名「鹿城」。 「東甌山水甲江南」,溫州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有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的雁盪山,號稱「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以及峰險洞幽的百丈漈三個國家級名勝風景區;有以「東方夏威夷」著稱的南麂山列島和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烏岩嶺自然保護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溫州還是改革開放較早的前沿城市,商業經濟相當發達。溫州人幾乎家家戶戶經商,專業市場遍地開花。一方面,外資大量湧入溫州,使其迅速發展成為科技先進、經濟繁榮、文明富裕的現代化商貿港口城市;另一方面,溫州人開辦的公司遍布五洲四海。「溫州模式」、「溫州速度」、「溫州商人」,享譽海內外。
溫州,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公元前192年是東甌王騶搖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稱溫州。歷史上以手工業發達著稱,是青瓷發源地之一,造紙、造船、絲綢、綉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溫州人傑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
溫州市場經濟起步較早、發展較快,曾以「小商品、大市場」聞名全國,是中國個體私營經濟的先發地區和股份合作經濟的民祥地。曾被新聞界、理論界稱為「溫州模式」,也有叫「溫州經濟格局」、「溫州發展路子」。經過20多年的演變,溫州經濟格局不斷得到創新,更加凸現出自己的特色。
溫州人憑借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精神,在改革開放中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第一個實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個制定私營企業條例,第一個建立股份合作制企業,第一個實行國有土地有償轉讓等。200餘萬溫州人在全國、在世界各地建起了眾多的溫州城、溫州街、溫州村、溫州店。走南闖北的溫州人,把溫州經濟與全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聯系在一起,這成為我國一個獨特的經濟現象,它不僅促進了溫州區域經濟的發展,而且對全國經濟發展作出了溫州人的貢獻。
溫州追求:
——建設東南沿海大商港,包括交通樞紐港、商貿港、金融港、信息港,使溫州成為區域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建設國際性輕工城,使溫州成為世界輕工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集散基地和創新基地;
——建設最具活力的開放城,使溫州成為機制活、商機多、投資回報率高的創新之城、活力之市;
——建設濱海山水文化名城,實現溫州城市發展由「甌江時代」向「東海時代」跨越,由濱江城市向濱海城市邁進,同時搞好生態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使溫州成為宜居、宜商、宜創業的地方。
素稱"魚米之鄉"的溫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郡,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里勞動生息。說明這里一直保持著宜居的環境。溫州追求中「把建設建設濱海山水文化名城,同時搞好生態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使溫州成為宜居、宜商、宜創業的地方」放在決策的主要位置。然而,甌江的污染狀況與決策極不符合!
六、中國法治調研中心關於甌江治理的初步意見
1、我們中國法治調研中心將委派莫主任在甌江流域繼續收集一手資料。
2、進一步組織相關學者、環保機構和相關媒體進行深度調研,將調研的報告呈送國家有關部委、省市各職能機構。
3、曝光污染源特別嚴重的企業和單位,形成人人監督的態勢,讓污染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4、調動社會各級力量,堅決打擊和阻止企業惡性排污行為,該整改的整改,該關閉的關閉。環境重於一切利益!
5、組織各地的溫州商會、媒體和學術機構參與「甌江治理」論證會,以此調整溫州的風水,疏通溫州的龍脈。同時,將國內外治理內河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引薦到溫州和麗水,用溫州人治理溫州和治理天下的勇氣來治理甌江!
Ⅸ 溫州的風景名勝解說詞
江心嶼位於甌江之中,佔地1070畝,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國家4A級旅遊版區。「江心雙塔」1997年被世界航權標協會定為歷史文物燈塔。東塔建於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西塔建於北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蜀僧青了率眾僧余嶼中建江心寺。
江心嶼自然風光秀麗,嶼內綠草如茵,古樹名木蒼翠蓊鬱,亭台點綴,橋榭相映,歷來被成為「甌江蓬萊」、「水中盆景」。人文景觀豐富,擁有宋文信國公祠、浩然樓。謝公亭、澄鮮閣及應領事館舊址等古跡。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李白、杜甫、文天祥等歷代名人賢士留下詠嘆孤嶼詩章近千。孤嶼夜景更是流光溢彩,燈光影聲的完美組合,讓夜色中的江心嶼如詩如畫,如歌如潮!
Ⅹ 三垟濕地的宣傳語
三垟濕地 三垟濕地位於溫州甌海區梧埏片,其北部主要為城市中心區,東部隔大羅山與甌海永強片相連,西部以南塘大道為界,南部隔高速公路為溫州市高教園區,面積11平方公里。三垟濕地水網密布,縱橫交錯的河道將其分割成大小各異的160 余個島嶼,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56%,東南被茶山環繞,峰巒疊翠,山環水繞,自然風光秀麗,被稱為「浙南威尼斯」。早在在新生代第三紀末期,溫州的地貌輪廓已基本形成,大羅山居於海中,由於湖相沙質、泥質沉積的大量堆積以及河水攜帶泥沙的淤積,經過了一個慢長過程,終於在大羅山西側與吹台山之間形成了一個較淺的大海灣。在海水與江水的共同作用下,使海灣與外部的海水逐漸分離,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形成瀉湖,但當時的面積要比現在大的多。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贊之曰:「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謝氏《游名山志》說:「帆游山地昔為海,永寧(今溫州)安固(今瑞安)二縣間,東南便是赤石,又枕海。」赤石便是大羅山。三垟一帶由於屬於古海灣的邊緣,水深較淺,灘塗較多,加之山洪的沖刷,泥沙的沉積,使地形溝坎較多、水陸相雜,已經初具現在三垟水網地區的雛形。甌江的搬運與沉積,使帆海的面積逐漸減小,大約在明以前,最終使北帆海消失。在這期間,唐宋時期大量的水利開發,如唐代韋庸修建會昌湖,宋代韓彥直、沈樞疏環城河道,修建溫瑞塘河,挖深填淺,大量泥沙不規則的堆積、填滿,連同原有的溝坎,將帆海原先大片水面分割成破碎的湖群。又經過數百年的桑海桑田,形成了今天的三垟水網地區自然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