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宣傳部
A. 寫響水澗風景的廣告語
洈水湖是在洈水流域中游建壩攔洪,以灌溉為主,兼有旅遊、防洪、養殖、航運、發電等有綜合效益的人工水庫,庫區跨湘鄂兩省。秀麗的水庫,宜人的氣候,多姿的島嶼和變化莫測的水道,使洈水庫成為集娛樂、度假和療養為一體多功能的旅遊勝地。
洈水湖、宣傳語:
1、覓山水洞林泉美,唯松滋洈水。
2、靈秀湖北,神奇洈水。
3、盈盈洈水綠,亭亭青山秀。
4、靈秀洈水,旅遊天堂。
5、洈水湖邊笑迎嘉賓,神龍山恭請好漢。
6、泛舟洈水湖,碧波盪清福。
7、洈水,山美,水美,人美,心更美。
8、天上有瑤池,荊州有洈水,人間美景在洈水。
9、千湖清萬湖秀,不如荊州的洈水美。
洈水風景區位於荊州地區的松滋市西南部,地處長江三峽、古城荊州、湖南張家界三個旅遊區的中心部位,景區由洈水淡水湖、洈水國家森林公園和以新神洞為代表的環湖溶洞群等三大景區組成,融山水、林、島、泉、洞於一體。
洈水風景區以其奇山、秀水孕育了聞名遐邇的環湖溶洞群。新神洞、古神洞、薛家洞、響水洞、仙女洞、顏將軍洞等,形態各異,景象萬千,集峻、怪、雄、奇、幽、曠於一體而舉世矚目。湛藍的湖水,多姿的溪澗,變幻的煙雲,奇妙的山谷,宜人的氣候,眾多的島嶼,星羅棋布的港汊,淳樸的田園風光,宛若一座天然的水上連宮,構成一幅巨大的立體畫卷,成為娛樂、度假、療養等多功能的旅遊勝地
B. 響水史成章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革命青年史成章(響水口人)從上海回到響水從事革命活回動,自答費辦了小報《抗戰三日刊》。《抗戰三日刊》在響水創刊後,主要是轉載抗戰消息,宣傳抗日,號召救亡,還報道本地戰斗及其他情況。武永嘉、徐潛泰等同志協助辦報,並積極撰稿,已故響水縣委副書記張如波曾賣過此報。
網頁鏈接
C. 我是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人,十幾年前嫁到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當時沒有遷戶口,現在想遷,我老家卻說我...
到當地派出所問清楚啊,估計你得重新入戶,也就是重新辦理戶口,然後入戶。
D. 五常大米和響水大米哪個比較好
應該是響水大米,響水大米是人民大會堂國宴用的,真正響水大米是買不到的!。響水大米的生長條件特別好,最底下是火山噴發留下的岩漿石板,上面鋪了東北肥沃的黑土,是用鏡泊湖水灌溉的,這樣的大米能不好吃嗎?真正的響水大米老百姓是買不到的,能買到的最好的大米也就是響水村響水大米邊上生長的大米,不過那已經非常的美味了!去哈爾濱吃五常大米沒感覺特別特別的好吃。
在黑龍江有兩種大米很出色,一種是五常大米,一種是響水大米。
從種植歷史來看
五常大米是從清朝時期開始種植的,距今只有百年多的歷史。貢米的稱呼,只是盛傳慈禧太後有非五常大米不吃的說法,具體沒有文史可查。
響水大米有據可考的種植歷史是從唐朝時期開始的。據(新唐-渤海傳)記載,公元705年開始向唐朝進貢成為貢品。
從水稻種植歷史的時間長短來看,響水大米也勝過五常大米。
從種植環境上來對比
兩者都在東北同一緯度帶上,氣候條件大致相當,但響水大米由於是火山噴發形成的熔岩石板地上種植,這方面又要略勝五常大米。
從稻穀種子來對比
兩地大米比較出名最好吃的品種都是同一稻種--稻花香二號,同樣是要求稻穀活動積溫2700-2800℃,但由於石板地可以吸熱的優勢,稻穀白天生長,晚上石板可以繼續散發熱量,這就更比五常大米具有積溫優勢。
從稻穀灌溉水源上來對比
響水大米是由上游鏡泊湖湖水灌溉,五常大米是由上游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水灌溉,兩者都是天然河水,這方面不做比較,但還是由於石板地原因,稻穀灌溉水溫要比其他種植區域高出2-3℃,在晝夜溫差大的北方,更有利於水稻生長。
那為什麼響水大米具有這么多優勢條件的情況下卻沒有五常大米名氣大呢?
五常大米是一個縣和周邊縣大米產量,當然五常縣周邊不能算正宗的五常大米了。而響水大米只是一個鎮的大米產量。所以導致響水大米種植面積較少,也就不會被大多人認知了。
再有響水大米當地的部門,對於響水米的保護和開發也沒有太多的宣傳意識。
直到九幾年響水大米的注冊商標才被當地渤海供銷社的一個負責人給注冊,2000年被當地一家企業以80萬買斷,才開始了響水大米品牌宣傳。以前家家大米加工廠都是自我為戰的銷售狀態。反觀五常地區,政府整合大米資源,集中打品牌力度比較大,所以名聲宣傳的也早。也就更被國人認知。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最後的結論是響水大米比較好吃,而五常大米知名度比較大。
E. 請問連雲港怎麼樣
你可以去連雲港網路看看,連雲港經濟不怎麼好,但是環境還是很不錯的
F. 響水有哪些名人
周玉珍、朱文泉、劉靜生、紀太年、黃國柱等。
1、周玉珍
周玉珍(1921~1943),張集鄉人。烈士。民國29年(1940年)參加革命後,她從事黨的-工作,大力宣傳抗日。不久,組織兄弟團和姐妹團,向廣大青年宣傳並布置工作任務,吸收其中一批優秀青年參加革命,加入中共組織。抗日兄弟團和姐妹團成立後,十分活躍。
2、朱文泉
朱文泉,男,漢族,1942年10月生,江蘇省響水縣南河鎮昌盛村人。196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參加工作,中共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函授畢業,中央黨校大學學歷,上將軍銜。1961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3、劉靜生
劉靜生(1937~)江蘇響水人。1960年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歷任中華書局上海所,上海美術電影廠,《雨花》,江蘇省作協創研室副主任,專業作家。
4、紀太年
紀太年,江蘇響水人,1966年8月生。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9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先後任《江蘇工人報》、《江蘇商報》及《鄉土》、記者,《藝術名流》雜志主編。
5、黃國柱
筆名皇甫。江蘇響水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1969年應征入伍,歷任戰士、文書、幹事,解放軍報社編輯、科長、發行部主任,新華社解放軍分社社長等。
G. 揚州十佳少先班干簡介
17日,年揚州教育十大新聞人物頒獎儀式在梅嶺中學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衛慶,市人大副主任馬家鼎,市政府副市長孫永如,市政協副主席李孟星等市領導出席了頒獎儀式。陳永宏、王雪梅、昌玲、胡舒欣、刁逸君、市關愛工作團、馮潔、宋曉嶺、江克、林國富等當選為2007年揚州教育十大新聞人物,其中陳永宏、王雪梅、昌玲獲得「勇敢獎」;胡舒欣、刁逸君獲得才氣獎;市關愛工作團、馮潔、宋曉嶺、江克、林國富獲得「愛心獎」。
2007年揚州教育十大新聞人物評選活動由中共揚州市委宣傳部、揚州市教育局、揚州日報社、揚州廣播電視總台聯合組織,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十大新聞人物的推薦工作嚴格遵循公認性原則、示範性原則和民主性原則,在揚州日報、揚州晚報、揚州廣播電視報以及今日揚州網、揚州新聞網、百姓生活網、中國揚州網和揚州教育網上登載了20位候選人的事跡。一石激起千重浪,市民踴躍表心聲,組委會共收到紙質選票604892張,網路投票8632張,投票總數達613524張。
新聞鏈接:2007年揚州教育十大新聞人物事跡簡介
陳永宏,男, 寶應縣西安豐鎮中心初中物理教師。從生龍活虎的運動健將到拄著雙拐的重病患者,在步履維艱的蹣跚中,在雙拐擊打地面的聲音中,他用意志力量、用人格品質頑強地走出了一條通向「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強者之路!12年前,剛剛31歲的他被診斷患上了有「不死癌症」之稱的「強直性脊椎炎」;12年來,他一直承受著病痛和各種並發症的折磨,以超乎常人的頑強毅力,堅守三尺講台。領導和同事們勸他回家休息,他卻淡然一笑,「醫生都說這是不死的癌症,反正死不了,能堅持一天是一天。」不斷加重的病情,使他的行走和站立都異常困難。從辦公室到教室短短的50米距離,對於他竟成了一段漫長的路程;看似平常的每一節課,對於他則是一次次嚴峻的考驗。寒來暑往,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被人們稱為「把生命交給講台的人」。
胡舒欣,女,高郵中學高三學生。她小學三年級便開始看《紅樓夢》,到小學畢業時,三本《紅樓夢》的封面已經被翻得殘破不堪。2006年暑假,她集中全部精力,以每天一萬字的速度,創作了有生以來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懂事之前,情動之後》,並在《揚州晚報》連載。為此,她作為高郵市第一個發表長篇小說的中學生獲得首屆秦少游藝術獎文學新人獎。小說創作並沒有影響她的學業,她曾兩次獲得全國英語能力競賽二等獎,兩次獲得省數學競賽一等獎,以及省化學競賽一等獎。現在,她是北京大學青年作家班預備班學員,中國少年作家學會會員。從小學一年級起,她連續12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干」、「優秀學生」。
刁逸君,女,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四(6)班學生。她酷愛讀書,學習勤奮;她成績優異,興趣廣泛;她樂於助人,多次向貧困學生捐款。2007年5月,她被市少工委評為「揚州市十佳少先隊員」、被全國少工委評為「百名中國好少年」。她的事跡還被刊登在《中國兒童報》、《科技展望》雜志上。現在,她是四(6)班的班長,每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是一名全面發展、品德高尚、素質優異的小幹部。她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方面成績尤為突出,特別是每年都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曾獲得省創新大賽一、二、三等獎,其中《一種設有垃圾箱的汽車》還申請到了國家專利。現在,她已有10篇科技發明文章發表在《少年發明與創造》、《小愛迪生》、《科技展望》、《小主人報》等國家級刊物上,獲得了科技類等各級獎項近50項。
揚州市關工委關愛工作團。成立於2007年1月15日的關愛工作團,成員都是從各部門退休下來的老領導、老同志。一年來,老同志們不顧年高,不計報酬,默默奉獻,為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通過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結對幫教失足青少年活動,使孩子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配合教育等相關部門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貧困家庭子女在入學等方面給予關愛和幫助;通過建立留守子女服務中心等實在舉措真情呵護全市48800多名「留守子女」;以老同志們多方奔走創辦起來的市少兒圖書館為陣地打造揚城孩子們拓展素質的成長樂園;與有關部門共同建立青少年校外教育輔導站,保證了全市青少年假期離校不離教;積極開展網吧義務監督工作,減少網吧對孩子們的不良影響,凈化了青少年的成長環境。
昌玲,女,寶應縣畫川初中宏志班學生。她出生在一個苦難的家庭,父親以撿垃圾為生,母親是智障。上小學時,爸爸不幸死於意外,她不得不用稚嫩的雙肩挑起這個苦難的家,一邊學習,一邊照顧智障的媽媽。為了不耽誤功課,她常常一邊燒火做飯,一邊借著火光看書寫字;她和媽媽除了過年吃一點肉,平時的伙食就是白飯泡開水。15年來,她不知道巧克力、更不知道漢堡包是什麼滋味;15年來,她只給自己買過一件衣服。但就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小學6年,她捧回了30多張獎狀。2006年夏天,她以優異的成績被寶應縣畫川初中宏志班錄取。宏志班老師這樣評價昌玲:她是我們見過的最堅強最勤奮的孩子。鄉親們無不被她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對媽媽深深的愛所感動。
王雪梅,女,江都市雙溝中學語文教師。可能是上帝和她開了個小小的玩笑,在給了常人靈巧雙手的同時,卻只給了她一隻。走上講台,教書育人,對她來說有著太多的不易,但她沒有退縮,努力用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因為是用左手寫字,一開始學生從視覺上比較難以接受,所以她一方面盡量使自己的書寫規范工整,另一方面,用動聽的嗓音、標準的普通話、生動的講解、精闢的分析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教學方式,所教班級的語文成績一直位於年級的前列。克服了單手殘疾給她生活和工作帶來的種種困難,她逐漸成熟起來,多次代表學校對外上公開課,2004年參加龍川之秋教學觀摩活動,2005年獲得「揚州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二等獎,2007年被評為江都市中青年骨幹教師、揚州市中青年骨幹教師。
馮潔,女,揚州廣播電視總台《關注》欄目製片人。五年前,《關注》成立了「關注助學獎金」,馮潔負責了《關注》助學的具體工作。五年來,在她的努力下,通過多渠道募集社會資金,幫助100多位品學兼優的貧困生解除了後顧之憂,其中有14名受助學生已經跨進了大學的校門。今年暑假,由她主要策劃的「圓夢大學行動」更是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好評,「關注助學」與有關部門一同行動,幫助206名寒門學子圓了大學夢。在日常報道中,她還通過開展《關注》助學自願者服務隊的跟蹤走訪、舉行大型慈善義賣活動、在市區商業網點投放捐款箱、發行助學明信片等多種形式,喚起全社會捐資助學的熱情。如今,「關注助學」已經成為我市愛心助學活動中的知名品牌。
宋曉嶺,男,揚州市交通巡邏警察支隊一大隊六中隊中隊長。作為一名交警,他了解到轄區內的市工人新村小學緊鄰328國道線,學生上學放學都必須橫穿國道線,便主動上門與校方聯系,准時准點安排人員配合學校護送學生過馬路。他還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給學生上交通安全知識講座,利用畫報、播放宣傳片和現場演示等生動形式,讓同學們了解交通法規。他還創造性的與校方合作,對學生的交通違法行為只記分,不處罰,所積分值納入學校期終考核項目,有效地提高了同學們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同時,給每個學生家長發放《告家長一封信》,建立家長、學校、政府三位一體的安全保障體系。3年來,該路段未發生一起有關學生的交通事故。
江克,女,揚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離休幹部。87歲高齡、58年黨齡的她,走過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將自己燦爛的青春獻給了革命事業;如今,年邁的她,那顆火熱的心依舊和青少年的心跳動在一起。離休後的她被13所中小學聘為校外輔導員,經常為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被孩子們尊稱為「愛心奶奶」。多年來,即使身患重病也阻擋不了她愛黨愛國和關心青少年的熱情。雖然身患多種疾病,女兒又患腦梗阻、右眼失明,但她對8個家境貧困學生和蘇北響水縣兩個孤兒的幫扶卻從未間斷。十七大開幕當天,她分外激動,雖然卧病在床已3個月,卻依然拿出自己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500元錢,作為「特殊黨費」,捐給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以表示自己對黨的赤膽忠心。
林國富,男,江蘇揚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作為企業家,他十分關心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為霍橋教育事業獻計獻策,參與學校招生、教學、課程改革和就業分配,制定員工錄取的學歷要求,提高了地方的受教育年限。他關心企業員工培訓,每年定期與教育部門合作進行崗位培訓,制定計劃、政策,鼓勵職工再學習,出巨資為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他與職業學校進行緊密型校企合作,創造了從課程設置、課程改革、師資培養交流,企業文化和學校文化對接,直到訂單式培養、吸納學生就業的「六合一」的做法,走出一條成功的校企合作之路。此外,他還每年出資,默默關心、幫扶貧困學生,從來不計個人名利。
H. 連雲港出名的人物有哪些
復中翁:(生卒年待考),東海人。著名西漢時期漢宣帝之師。
公元前92~前66年之間,是漢武帝劉徹的晚年。
文壇巨匠 李汝珍。李汝珍(約1763一約1830年),字松石,號松石道人。直隸大興人,19歲隨兄李汝璜來板浦,居住在板浦場鹽保司大使衙門里。其後除兩次去河南做官外,一直居住板浦。
鍾離昧(?一前200年),漢朐縣伊蘆鄉(今灌雲縣伊蘆鄉)人。楚漢相爭時,鍾離昧為楚王項羽大將
江恆源(1886一1961年):字問漁,號蘊愚,灌雲縣板浦鎮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中秀才。1915年北京大學畢業後,他在私立朝陽大學、中國大學任課務。歷任江蘇第二廳視學、省立第八師范校長、江蘇省教育廳廳長。
丁文齋(1922年一1996年), 原名丁五和,出生於灌雲縣板浦鎮。1940年冬,他參加了地方抗日武裝隊伍,不久加入了中國***。曾任中共東海縣委負責人宋雲龍的警衛員、東海縣大隊警衛團排長,新四軍第三師連長、第三十九軍一一師炮兵團團長。1950年11月,奉命赴朝作戰。歸國後,從第三十九軍調到炮兵一三三師工作,歷任師參謀長、師長,吉林省軍區國防工辦主任和黨委書記,省軍區別司令員,少將軍銜。
江希明,祖籍灌雲縣板浦鎮,生於北京。生物學教授,杭州大學副校長、顧問,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浙江省科協主席,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1932年進入浙江大學生物系學習,1936年畢業。1937年進入德國慕尼黑大學動物研究所學習,1940年畢業,獲理科博士學位。回國到當時在貴州的浙江大學生物系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等職。解放後,調浙江師范學院任生物系主任,1956年任副院長,1958年調入杭州大學任副校長兼生物系教授
李益山,灌雲縣龍其鎮人。1927年畢業於東海師范初中部,同年考入鎮江師范。1938年11月,赴山東省沂水縣岸堤八路軍軍政幹校學習。翌年春返回後,與曹通三、孫海光等同志組建抗日游擊隊,不久,並入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後為新四軍第九旅。1940年任第九旅民運隊長,同年,加入中國***。1945年1月,任中共泅宿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委常委;11月,調至黑龍江省肇東縣任縣長。1949年擔任中共肇東縣委書記。1950年後,任東北人民政府財政部檢查處長、地方工業局局長、中國地方工業部食品局副局長、輕工業部食品局局長、日用化工局局長。1973年到1978年春,先後擔任安徽省科技局副局長、局長,省科委副主任。1978年5月,調任國家科技第四局局長。1982年1月1日,中國煙草總公司成立,擔任黨組書記、總經理。1983年9月,任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1987年2月,擔任中國煙草學會理事,1990年離休於北京。
高維敏(1944一),灌雲縣陡溝鄉高李庄人。1961年8月入伍於濟南軍區坦克二師機械化團。曾任濟南軍區組織部幹事、濟南軍區坦克二師機械化團政治處副主任、坦克八師政治部主任。之後,他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政治學院(即現國防大學前身)學習兩年。畢業後,被任命為濟南軍區獨立旅政委、山東省軍區副政委,時隔不久,兼任煙(台)威(海衛)警備區政委,1997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馮公智(1901--1994),江蘇灌雲人。民國13年(1924年)畢業於國立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體育系,長期從事體育教育和體育管理工作,曾任江蘇省立松江中學、淮陰中學體育主任,抗戰時期在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工作,民國37年任上海市立體育專科學校教授。1954年調入上海市體委工作,曾任市體委競賽處副處長、上海市體育總會副秘書長
陳偉達,陳偉達(1916-1990) 江蘇灌雲(今響水縣響水鎮)人。1933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學。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是上海學生領導人之一。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上海學生界救亡協會中共黨團委員、中共江北特委委員、如西縣工委書記、蘇中四地委副書記、淞滬地委書記兼淞滬軍分區政委、華東野戰軍師政委、寧波軍管會主任、中共寧波地委書記。建國後,任中共杭州市委書記、浙江省委常委和組織部部長、浙江省副省長、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處書記兼浙江大學校長、浙江省委副書記和書記、天津市委第一書記兼天津警備區政委、中央政法委員會副書記。是第五、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顧委委員。1990年3月18日在杭州逝世。
邸安和,國家男排主教練,1954年7月1日出生於江蘇省灌雲縣,大專學歷,中共黨員
丁景和:灌雲縣板浦鎮人,1931屆畢業生,曾在母校板浦中學及海州中學任教。解放後,曾在江西中醫學院等高校任教,教授,系主任,九三學社社員,江西省植物學會理事,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五、六屆代表。
徐鑫福:灌雲縣板浦鎮人,板中1932屆畢業生。1940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1940—1944年在四川飛機製造廠、成都航空研究院工作。1945—1949年先後在美國飛機製造廠、英國飛機設計院工作。解放後,先後任北京華北大學工學院副教授,北京航空學院、中國航天航空大學教授,飛機構造與設計教研室主任。
孫可宗:灌雲縣原東辛鄉人(現劃歸板浦鎮),本校1935屆畢業生,現任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教授,擔任全國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理事長等職務,著述甚豐。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
汪小為:灌雲縣四隊鎮人,板中1939屆畢業生。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同年畢業於淮海抗日軍政幹部學校。1941年2月參加中國共產黨,1945—1946年任新四軍三師十旅文工團團長;1947—1948年任嫩江省(後改為黑龍江省)龍東縣塔哈區委書記兼區長;1948—1950年任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九軍宣傳科科長,宣傳部副部長,廣西《柳州日報》社副社長兼總編輯,新華社柳州分社社長。解放後,進入中央馬列學院學習,先後任武漢人民廣播電台台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首都部主任,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副台長、台長,北京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正局級)兼北京電視台台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一生從事文藝及新聞宣傳工作。曾隨軍參加了四平、遼沈、平津、渡江等重大戰役。撰寫了大量戰地新聞和通訊、廣播電視。主要著作有《天涯霸旅》及電視、電視劇評論數十篇。
徐速:灌雲縣板浦鎮人,板中1940屆畢業生。1949年1月在鹽城華中大學參加工作。1949年4月渡江戰役以後,先後在無錫軍管會,蘇南行署教育處,蘇南行署調研室任職,後調任江蘇省人民政府任財經團委書記。1955年以後先後在上海中共中央第三中級黨校、中共北京市委黨校、中央黨校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北京市委黨校政治經濟學教研室副主任。一直從事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黃新連,新浦人,1973年,中國郵政總局局長助理
I. 鹽城周德祥現在是什麼職位
周德祥[1],男,1954年2月生,漢族,江蘇鹽都人,1974年4月入黨,1976年9月參加工作,黨校函授本科學歷。 1974年10月,鹽城師范學校學習; 1976年09月,鹽城縣北蔣屯村、沙周、江堯小學教師、負責人; 1981年08月,鹽城縣文教局人秘股辦事員; 1982年10月,鹽城縣委(郊區區委)組織部辦事員、幹事; 1984年04月,鹽城市郊區區委組織部秘書科副科長; 1985年08月,鹽城市郊區區委組織部組織員、幹部科科長(1985年5月至1987年12月,北京人文函授大學法律系大專班學習;1986年9月至1987年12月,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法律專業大專班學習並畢業); 1987年09月,鹽城市郊區區委組織部副部長; 1990年04月,鹽城市郊區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兼老乾局局長; 1991年03月,鹽城市郊區任鹽城市郊區伍佑鎮黨委書記; 1993年01月,響水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1996年03月,響水縣委副書記(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中央黨校法律專業函授本科學習並畢業); 2001年01月,響水縣委書記; 2005年12月,鹽城市委常委、響水縣委書記; 2006年06月,鹽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省十次黨代會代表,市四次黨代會代表,四屆市委委員,市五屆人大代表。
J. 響水縣副縣長劉中連現在怎麼
劉中連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個人簡歷】
劉中連,男,漢族,江蘇響水人,1968年10月生,法學博士學歷,1991年8月參加工作,1996年7月入黨。
1987.09--1991.07 蘇州大學政治系政治教育專業學習;
1991.08--1996.09 江蘇省響水縣第二中學教師;
1996.09--1998.07 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系行政管理專業讀書(碩士研究生);
1998.07--1999.08 海南省三亞市人民檢察院書記員;
1999.08--2001.01 江蘇省響水縣政府辦公室辦事員;
2001.01--2001.08 江蘇省響水縣政府辦公室綜合科副科長、秘書(副股級);
2001.08--2002.07 江蘇省響水縣政府辦公室主任助理;
2002.07--2006.06 江蘇省響水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2006.06--2007.02 江蘇省響水縣陳家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06.07--2007.02 江蘇省響水縣陳家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兼陳家港沿海經濟區工委副書記;
2007.02--2009.02 江蘇省響水縣陳家港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兼陳家港沿海經濟區工委副書記;
2009.02--2010.07 江蘇省響水縣陳家港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兼陳家港沿海經濟區工委副書記(副縣級);
2010.07--2012.01 江蘇省響水縣副縣長;
2012.01--2017.01 江蘇省響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2017.01-- 江蘇省響水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2003.09--2006.06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研究生學習並畢業。)
【工作分工】
負責縣政府常務工作及發展和改革、重大項目推進、沿海開放、區域經濟合作、接軌上海、南北共建、縣城港城建設、政務公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全民創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金融、企業上市、投融資、公安、信訪、司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消防、統計、保密工作。協助負責機構編制、財政、國資和審計工作。
分管縣政府辦公室(研究室)、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沿海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局、公安局、信訪局、司法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物價局、機關事務管理局、法制辦、應急辦、外事僑務辦、接待辦、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招標投標辦公室、金融與企業上市辦公室、黃河故道雲梯關旅遊經濟區管理委員會。協助分管縣財政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審計局。
聯系響水縣稅務局、國家統計局響水調查隊、人民銀行響水縣支行、駐響各金融保險機構、邊防大隊、武警中隊、消防大隊、黃海農場、灌東經濟開發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