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行政插花地

行政插花地

發布時間: 2020-12-11 08:03:19

㈠ 佛山禪城區一鎮三街

昨日(7月3日),佛山市副書記梁維東宣讀了佛山市政府《關於同意禪城區調整街道行政區劃的批復》,禪城區由原來的「一鎮8街」調整合並為「一鎮3街」。

據悉,本次區劃調整主要是將原來的8個街道調整合並為石灣鎮街道、張槎街道、祖廟街道。撤銷瀾石、城南街道,將其並入石灣鎮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在禪城區海濱路8號;撤銷環市、普君、昇平街道,將其並入祖廟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在禪城區朝安北路23號;保留張槎街道,同時將原石灣鎮街道沿季華路以北部分轄區並入張槎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在禪城區建槎路1號。這是禪城區建區以來的第二次區劃調整。

據介紹,禪城區原街道普遍規模不大,最大的張槎街道也不過23平方公里,最小的城南街道只有4.2平方公里,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行政成本逐年增加,而街道之間的界限交叉錯疊,社會管理工作往往不到位。這次區劃調整,以城市中軸線為界,將8個街道整合成3個街道,最大的祖廟街道達到31.6平方公里,最小的石灣街道也有21.1平方公里。

城市「飛地」成為歷史

據了解,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原來禪城部分鎮街存在的「插花地」、「飛地」等現象將成為歷史。禪城區區長林邦彥向記者介紹,像禪城的簡村,雖然歸祖廟街道辦事處管轄,卻有部分隔開的區域在張槎街道轄區內,這種「插花地」、「飛地」等現象給城市規劃建設和社會事務管理帶來諸多不便。

而本次區劃調整則較好地打破了原有的區域限制,實現了成塊連片行政區域,便於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特別是對於禪城區當前正在緊鑼密鼓開展的各鎮街舊物業和「城中村」的改造十分有利。

同時,本次行政區劃的調整還將有利於加快區域產業優化提升,並將有效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

㈡ 士大夫士是

士大夫,是古代中國對於社會上的士人和官吏之統稱,始於戰國。他們既是國家政治的直接參與者,同時又是社會上文化、藝術的創造者、傳承者。

政治是絕大多數「士大夫」人生的第一要務;但同時,他們的文化素養也決定了他們是文學、書法、繪畫、篆刻、古董收藏等文化的繼承者和創造者。

「士大夫」一詞,原指讀書人和他們的前程。「士」是指讀書人,「大夫」則是春秋時的官名,合起來便是指讀書做官的這些人。在中國古代,作為「士」的讀書人,與農民、手工業者、商人共同組成了社會的整體,這個以士、農、工、商四大階級共同組成的社會在皇權的統治下,進行著整個社會的運行。而聯絡皇權,維系社會運行的龐大行政機構,便是由這些稱為「士」的官僚們組成並操作的。由是,士大夫遂成為這個社會中人數最少,能量最大的一個階級。他們上承皇命,下馭社會,維護王朝的正常運轉,並因此成為這個社會數千年來的寵兒。

自隋唐以降,朝廷用官,廢黜世襲制,以科舉取士代之。如此一來,金榜題名便成為歷代讀書人競相爭執之物了。然而,要成為讀書人,也並不是簡單的事情。首先,家裡要有能供養學童讀書的錢;而後,學童在私塾先生的嚴格管教下,每日誦讀,背記,終至考取秀才。繼而刻苦研讀,得中舉人,方可進京會試。即中,才有資格參加保和殿的殿試,由皇帝親試,決出進士及第的名次,成為天子門生。而獲得進士的士人,則由朝廷頒旨命官,加入等級森嚴的官僚集團。然後由低到高,拾級而上,這便是士大夫們一生的人生軌跡。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真正進入並攀爬上這道人生天梯的人,只是讀書人中的極少數,絕大多數莘莘學子在層層的篩選中被無情地淘汰了。然而,正是這少數的成功者,成為天下讀書人的榜樣,吸引著無數學子前仆後繼,孜孜以求。

可是,盛行了一千四百年的科舉取士制度,在進入二十世紀門檻的時候,突然,嘎然而止地被廢除了。雖說當時袁世凱,張之洞等上奏時,是想引進西方的教育制度,以學堂取代科舉,建立新的國家人才培養機制,達到以西學為中用的效果。然而,他們卻忽視了科舉制度的一個極其重要作用:中國的科舉制度不僅僅只是一個教育制度,它同時又是國家選人用人的制度,被科舉制最後選中的士人,是要進入國家各級官僚管理體制之中的。

科舉取士制度被廢黜後,政府官僚機構的選人用人,便由過去的皇帝親選,變為由各級官僚自由選聘。這種上級任命下級的用人方法,原本產生於中國民間的秘密會社,它完全破壞了中國延續數千年(包括漢朝的舉孝廉制)的國家選人用人體系和方法。這種用人方法,首先由晚清的地方督撫引用到地方實力派的管理體系中(李鴻章用人就是典型的例子),延至民國以後,便正式成為國家選人用人的基本大法了。由於每一級官員都有自己選人用人之權,國家因此徹底失去了對人才使用的最終定奪之權,也一並失去了對人才統一衡定的基本准則。國家綱紀的廢棄,是一切社會弊端產生之源。功名取士不再成為人才衡定的基準,用人之亂相便隨之而生。自晚清到民國,此方法由民間登入廟堂,並一直沿用至今,人們早己見怪不怪了。

可是,由學堂畢業出來的讀書人卻沒有了原來確定的去向。即然讀書做官的路斷了(當然也有極少數手眼通天的人,通過其它手段進入仕途的),讀書人便只有靠自己所學的文化知識去謀生了。於是,社會出現了一個新的階層,是一些讀了書卻又做不了官的新的社會階層。他們被權力的核心拒入,來到社會中,從事教師、律師、醫生、法官、工程師等新的工作,以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服務社會,人們將這個新的社會階層呼之為「知識分子」。

讀書做官是千年傳統社會人才培養與使用之道;讀書不做官是新社會插花地的產生之途;而這正是士大夫階級與插花地階層的基本不同之處。由士大夫階級向知識分子階層的轉變,使讀書人在近代社會的變遷中,歷史命運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個變化是以原來維護王朝統治的士大夫階級的極速消失,和新興起的知識分子階層的日益邊緣化為標志的。可憐的是,知識分子不做官,直接進入社會,這些手無搏雞之力的讀書人,便真正成為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中最為懦弱的一部分人,不僅統治集團對他們不再青睞,甚至鄉野農夫也對他們不屑一顧,「讀書無用論」遂由此而泛起。二十世紀讀書人的命運之悲慘,為數千年古史所無。

士大夫階級的消失,實際是國家用人之道的徹底改變;而用人之道的改變,正是二十世紀中國的一切亂相之根源。國家沒有了這道人才選拔的門檻,就缺失了做官的倫理道德和標准(盡管也呼喊過一些空洞的口號)。過去,由讀書人建立起來的所有價值理念都被統統廢棄,廟堂之上再也不是什麼清靜的地方了。當人們不再對倫理道德表示敬仰的時候,暴力便開始取代法制,暴力遂成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所尊崇的法寶。功名的式微沒落以及士大夫階級消失之日,便是暴力崛起興盛之時

㈢ 武漢是不是該行政區劃調整了

該調整了,武漢三鎮武昌漢口的區劃亂七八糟,有必要調整。漢口要有漢口區,學習蘇州的姑蘇區,有利於資源整合和古跡保護。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需要就近原則重新均衡劃分,解決插花地,現在以上三區定位都是城區,而且城鄉一體化。最近幾年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都進行了相應的區劃調整。北京撤銷了崇文區宣武區。

上海撤銷了閘北區,浦東新區也是大區制。天津撤銷濱海新區工委、管委會,撤銷塘沽、漢沽、大港區現行建制,設立濱海新區行政區,轄區包括原塘沽、漢沽、大港三區全境。廣州撤銷了蘿崗區。其他如重慶南京蘇州都相應地精簡了機構。武漢該調整了,不是跟風,是真的很亂。

㈣ 行政區域界線能不能作為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依據

根據《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17號第十四條的規回定,行政區域邊界爭議案答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行政區域邊界是歷史形成,在我國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大多是尊重歷史,注重現實,不管是90年代的土地祥查,還是後來的農村集體土地登記,都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作出的確權。行政區域邊界爭議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但行政區域邊界是能作為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依據的。

㈤ 米脂縣的行政區能重新劃分嗎 1、 過去提起陝北,必然想到綏德、米脂地區。因為這個地區是陝北文化的核心

哈哈!縣級行政區劃分是國務院決定的。另外,改變劃分會花大量成本。

㈥ 新疆建設兵團是個什麼樣的行政單位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The Xinjiang Pro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的雙重管轄,享有省級的許可權,並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實行國家計劃單列。兵團的黨務和稅收事務由自治區分管,而行政、司法、經濟、財政等則由中央政府管理並依照國家法律自行管理內部的行政、司法事務。在統計方面,兵團的人口和面積一般都計入地方政府的統計中(兵團四個城市除外),但國民生產總值等則單獨列出,不計入自治區的數據。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管理體系主要有兵團、師、團三級。兵團和師均設第一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司令員或師長三個主要職位。兵團的司令部設在烏魯木齊,曾遷至石河子,後又遷回烏魯木齊市。
兵團第一政治委員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兼任。兵團黨委書記、政治委員兼任自治區的黨委副書記,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直接任命,黨內級別為中央委員。兵團現任政治委員和司令員分別是聶衛國和華士飛。
兵團的師大都與自治區的地區行政中心分別對應,由相應的地委書記兼任師第一政委。師另設專職的政治委員和師長。
兵團的團級單位除了團場外,還有農場、牧場等,一般統稱為「農牧團場」,行政級別為縣處級。團場編以數字番號。四個師實行師市合一體制,如石河子市(建立於1975年,為新疆最早的城市之一,現為新疆第二大城市),後效仿石河子模式建立五家渠市,圖木舒克市,阿拉爾市等。這四個市均為縣級市。
在兵團總部、各師師部和團場密集的墾區,設有三級公安局、檢察院、法院機構,如:兵團公安局-農八師公安局-下野地墾區公安局,特例:兵團公安局-石河子市公安局(農八師公安局)-城區分局。
80年代以來,軍團的武裝連隊改編為武警,整編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武警指揮部及其隸屬的各支隊、大隊、中隊。副軍級建制的兵團軍事部執行省軍區的職責許可權,即兵役動員、預備役編組、民兵工作等。兵團的各支民兵應急反應分隊是新疆維護穩定、處置突發事件的重要力量。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人員大都是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的第一兵團和第二十二兵團轉業而來的。目前兵團下設14個師(其中包含1個建築工程師)及185個農牧團場(其中包含11個建築工程團),插花地分布於自治區全境,位於1950年以前的荒地。2003年兵團總人口大約為248.05萬人,其中漢族人口約218萬。
農一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阿克蘇地區境內,師部駐阿克蘇市,擁有阿拉爾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二軍步兵第五師,最早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第六軍團和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以「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聞名。
農二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師部駐庫爾勒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二軍步兵第六師。
農三師:1966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區境內,師部駐喀什市,擁有圖木舒克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五軍步兵第十四師。
農四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原伊犁地區境內,師部駐伊寧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五軍步兵第十五師。
農五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師部駐博樂市,前身是第一兵團第六軍步兵第十六師。
農六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內,師部與五家渠市師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團第六軍步兵第十七師,即西北野戰軍新四旅。
農七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奎屯附近,師部駐奎屯市,擁有奎屯市奎北新區,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第九軍步兵第二十五師。
農八師: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石河子附近,師部駐石河子市,師部與石河子市師市合一,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第九軍步兵第二十六師。
農九師:1962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北部邊境地區,師部駐額敏縣,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第九軍步兵第二十七師。
農十師:1959年成立,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境內,師部駐阿勒泰市北屯鎮,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騎兵第七師。
建築工程師:1953年成立,以工業、工程施工為主,師部駐烏魯木齊市,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團騎兵第八師。
農十二師:即原烏魯木齊農場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為現名,主要分布在烏魯木齊市境內,師部駐烏魯木齊市。
農十三師:即原哈密農場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為現名,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區境內,師部駐哈密市。
農十四師:即原和田農場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為現名,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區境內,師部駐和田市。

兵團人口
2006年末兵團總人口257.94萬人,比上年增長0.4%。全年出生人口1.47萬人,出生率5.71‰;死亡人口1.19萬人,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1.10‰。 2006年末從業人員98.70萬人,比上年下降0.1%。年末在崗職工66.3萬人,下降0.5%。全年開發就業崗位6.74萬個,實現就業再就業6.52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52萬人,「4050」人員再就業0.5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95%。
2007年末總人口258.47萬人,比上年增長0.2%。全年出生人口1.33萬人,出生率5.16‰;死亡人口1.01萬人,死亡率3.93‰。人口自然增長率1.23‰。
2007年末從業人員99.51萬人,比上年增長0.8%。年末在崗職工66.06萬人,下降0.2%。全年開發就業崗位6.88萬個,實現就業再就業5.78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59萬人,新增勞動力就業3.19萬人,「4050」人員再就業555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57%。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